6、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合集下载

戊戌变法推进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戊戌变法推进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戊戌变法推进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变革戊戌变法,又称义和团运动,是指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的一场以改革派为主导的政治运动。

这场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推进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变革,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奠定基础。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探究戊戌变法对中国的影响。

一、戊戌变法对中国政治的影响1、推动政治改革戊戌变法推动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推行宪政、设立议会、取消废除科举制度、改革八股文等。

这些改革意在推翻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建立起民主政治体制。

尽管这些改革并没有得到稳定的实施,但它们推动了政治改革的步伐,为中国未来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推动国际关系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交往。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把自己的文化、技术和商品传到了欧洲和美洲。

中日战争也由此引起,中国开始了一段新的历史,努力变得越来越现代化。

3、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戊戌变法推行了新政,对于经济财政也进行了改革。

大量推广进口商品,建立海关税收。

然而,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争议,不仅引起阶级反弹,也减少了废物的收入。

二、戊戌变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开启现代化工业戊戌变法大力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推广进口商品境外广场,为中国的现代化工业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促进商业繁荣在戊戌变法的推动下,中国的商业繁荣迅速发展。

随着城市和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异的逐渐扩大,各种商业贸易日益繁荣。

商业贸易的繁荣,使得经济效益快速增长,蓬勃的商业互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促进扶贫济困戊戌变法通过改革种植业、加大对灾民的救济力度、重视科技创新和鼓励创业投资等,同时延续了清朝政府进行扶贫济困的政策,使社会上下的福利水平得以提高,帮助更多人摆脱贫穷困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和危机。

三、戊戌变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推进民族文化自行戊戌变法拥有非常特殊的时代背景,在这样的背后推动下,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严格地反省、批判和变革,落后文明正在不断被引入。

2013高考历史基础知识一轮复习课件-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2013高考历史基础知识一轮复习课件-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创办报刊
主要活动 组织团体
上书皇帝
进行论战
6
6
孔子 著作:《新学伪经考》《 ____ 改制考 ______》《变法通议》 著书立说 特点:将西方资本主义的 ____ 政治 ____同传统的儒家思想 学说 相结合
创办报刊
北京:《中外纪闻》
上海:《时务报》
7
7
1895年在北京成立 强学会 ______ 组织团体 1898年在北京组织保国会 ______
根本原因:民族危亡加深
扶清灭洋 口号及评价:“ ________”体现了民族矛 盾 占主导地位,但也反映了 没 13
13
兴起:(1)时间:1898年。 (2)标志:赵三多 ______在蒋家 庄 竖起“扶清灭洋”大 概况 旗 发展:(1)1899年,山东→直隶。 (2)1900年,山东、直隶 → 北京、天津 天津 高潮:抗击八国联军:(1)廊坊、 14 杨村战役。
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 成立
8
8
公车上书 1895年康有为领导“ ________” 德国占领胶州湾后,康有为再 上书皇帝 次上书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 ____ 应诏
__________》 统筹全局折
9
9
时间:19世纪末 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 进行论战 义 思想的正面交锋 影响: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 脱 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 了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刺激了“设厂兴业”,促进 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意义 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 影响 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 ____ ____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 解放 民的觉醒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________在半殖民地半 封 12 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PPT课件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PPT课件

康有为理论要义
今文经才是儒学真经,孔子是托古改制的素
王,人类社会是按照今文经学所揭示的“三世”
进化规律,由礼崩乐坏的据乱世到君主专制的升
平世,再到君民共主的太平世,最后达到大同境
界的。
据此,中国现在应因时改制,变君主专制为
君主立宪制度。
康有为理论要义
今文经才是儒学真经,孔子是托古改制的素
王,人类社会是按照今文经学所揭示的“三世”
进化规律,由礼崩乐坏的据乱世到君主专制的升
平世,再到君民共主的太平世,最后达到大同境
界的。
据此,中国现在应因时改制,变君主专制为
君主立宪制度。
2、“公车上书”
(1)上皇帝万言书(《上清帝第二书》)
①“下诏鼓天下之气”; ②“迁部定天下之本”; ③“练兵强天下之势”; ④“变法成天下之治”。 (2)“公车上书”的意义 ① 冲破了清政府规定的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提高了 康有为的政治声望,初步形成了康有为在变法维新 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构,“名为学会,实兼地方议会之规模。”
学会每七天举行一次演说会,“演说中外 大势、政治原理、行政学等”。巡抚以下
各官都亲临听讲或发表演说,以示倡导。
谭嗣同还和唐才常等人在1898年3月创办
谭嗣同 (1865—1898)
《湘报》(日报),作为南学会的机关报。
2、梁启超与《时务报》
上海强学会停办后,由张之洞的亲信幕僚汪康年于 1896年8月创办《时务报》旬刊,邀请梁启超为主笔,
道德学问为其本源,于是“大购西方以归讲求焉”。经过几
年研读,获得了较多的西方社会政治和自然科学知识,逐渐 形成了仿照西方进行资产阶级政治改良的思想主张。
《新学伪经考》
全书14篇,1891年刊行。康有为在这 部书里详细论证了东汉以来立为官学的 古文经学,如《周礼》、《左氏春秋》 等,都是刘歆为帮助王莽篡汉而伪造出 来的,它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后人 不辨其伪,“咸奉为圣法,诵读尊信, 奉持施行”。《新学伪经考》告诉人们: 既然历代统治者尊奉的经典都是些冒牌 货,那么,从这些冒牌货中引申出来的 信条,就更不足为训了。这样就沉重打 击了封建顽固派的泥古守旧、恪守祖训

七年级历史下册《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1.对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认识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2.对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的联系与区别把握不够准确,需要通过比较法等方法帮助学生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3.在评价历史事件时,可能存在主观片面的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理性的思辨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针对性辅导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2.学生回答: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强调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1)结合教材内容,简述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感受历史实物,增强历史学习的真实感。
(3)鼓励学生参加历史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拓宽历史知识视野,提高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组与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事件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掌握并运用历史地图、历史年表等工具,提高历史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提高历史研究能力。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义和团运动与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义和团运动与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义和团运动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大的事件。

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而戊戌变法则是清朝政府为了应对国内外危机所采取的改革措施。

本文将分别就义和团运动与戊戌变法进行探讨,以了解这两个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和意义。

义和团运动是指中国民间组织的一场反对外国侵略的抗议运动。

该运动在中国北方地区兴起,并迅速扩散至全国各地。

背景是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中国陷入危机之中。

许多中国人认为这是由于外国势力的入侵,于是组成义和团以反对外国侵略。

此次运动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对西方传教士的反感、对外国势力的不满和对国家利益的损害等。

义和团运动采取了一系列暴力手段,如袭击外国传教士、烧毁教堂和攻击外国居民等,这导致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戊戌变法是指清朝政府为了挽救国家危机而进行的一次社会政治改革。

背景是19世纪末,清朝政府日益衰落,国内外压力不断增加。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决定进行变法,以实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

这次变法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民族危机的加剧、国家经济的崩溃和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等。

戊戌变法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宪政、设立议院、推动教育和军事现代化等,这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义和团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唤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对中国人民的觉醒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次运动使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力量,并推动了后来的改革运动。

戊戌变法虽然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改革运动的种子也在中国社会播下。

综上所述,义和团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运动,而戊戌变法是清朝政府为了应对危机而进行的改革。

这两个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

通过探讨这两个事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人民在面对困境时所做出的努力和抗争。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

西方国家直至今天仍然以”拳民暴乱”(Boxer Rebellion) 称呼整个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事件。

2 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

又称双十二事变。

4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组成的广州国民政府,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5洋务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6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这次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的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条件。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评价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俩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但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不过,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历史知识点】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性质

【历史知识点】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性质

【历史知识点】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性质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

这一运
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
灭亡。

1.义和团运动之后朝廷内守旧顽固派被扫除,它带来这样的结果也影响到了之后发生
的戊戌变法。

2.义和团运动向帝国主义的国家展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力量,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
中国的野心也被粉碎,义和团运动给了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让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是不好
欺负的。

3.虽然义和团运动的目的是反对帝国主义,但是它其实也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在一
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4.义和团运动即便失败了,但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表明了在帝国主义的侵
略下中国人民是不会妥协的,必将与之奋斗到底。

5.义和团一经爆发就引来了国人关注的目光,它的发生对之后各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它给这些运动带来了启示和教训。

6.义和团运动在抵抗帝国主义的同时也保护了中国千年的文化,让它不被帝国主义摧残,得以继续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扬光大。

义和团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

这一运动粉
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近代前期六大运动

近代前期六大运动

思考与练习
• 袁时伟先生说:“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社 袁时伟先生说: 必须清醒地看到, 会领域,只有引发制度变革的行动, 会领域,只有引发制度变革的行动,才称 得上真正的革命。 得上真正的革命。”以此判断中国近代前 期哪些运动可以称得上是革命? 期哪些运动可以称得上是革命?
六大运动与五次战争的关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近代前期六大运动的性质
运动名称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地主阶级自救(自强) 地主阶级自救(自强)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
请对六大运动分类并选择
• • • • • • • • • 反侵略性质的有: 反侵略性质的有: 反对封建专制的有: 反对封建专制的有: 维护清朝统治的有: 维护清朝统治的有: 资产阶级性质的有: 资产阶级性质的有: 主张学习西方的有: 主张学习西方的有: 主张民主的有 近代化运动有: 近代化运动有: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思想解放运动有: 思想解放运动有: • ①太平天国运 动 • ②洋务运动 • ③戊戌变法 • ④义和团运动 • ⑤辛亥革命 • ⑥新文化运动
请对六大运动分类
• • • • • • • • • • 反侵略性质的有: 反侵略性质的有:①④ 反对封建专制的有: 反对封建专制的有: ①③⑤⑥ 维护清朝统治的有: ②③ 维护清朝统治的有: 资产阶级性质的有: 资产阶级性质的有: ③⑤⑥ 主张学习西方的有: 主张学习西方的有: ①②③⑤⑥ 主张民主的有: 主张民主的有: ③⑤⑥ 属于近代化的运动有: 属于近代化的运动有: ②③⑤⑥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②③⑤⑥ 思想解放运动有: 思想解放运动有: ③⑤⑥ 发生于20世纪的有: 20世纪的有 发生于20世纪的有:⑤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指来自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 教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冲突事件,据中国官方统计, “从1840年至1900年,中国各地共发生‘教案’400余 起。”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资料: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 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 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 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戊戌六君子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杨我去锐 自留横肝刀胆向两林天昆旭 笑仑,。 康广仁
——谭嗣同
谭嗣同 刘光第
杨深秀
救亡图存之路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
(1851—1864)
洋务派: 自强新政
失败
(19世纪60—90年代)
维新派: 维新变法运动
失败
(19世纪末)
?
苦难的山东
甲午中日战争后,山东先后遭受日、德、英等帝国 主义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七年级历史
小论坛
甲: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清 政府自强新政的彻底破产。
乙:没有自强新政,清政府连 黄海海战也没法打,怎么能说破 产呢?
你如何评价这两种说法?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台湾省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救亡图存之路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
(1851—1864)
洋务派: 自强新政
4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 朝廷
辛丑条约的严重危害
• 从财政经济方面来看,这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以来掠夺数额最大的一次赔款;列强通过这笔 赔款控制和影响了清王朝乃至民国历届政府的 财政。
• 就军事政治方面说,列强通过设立军事据点和 占领区,把清政府置于列强的严密监视和武力 威胁之下。同时清政府还必须承担镇压人民反 帝斗争的条约义务,成了列强侵华的工具、帮 凶。


1 赔款白银4.5亿两,39年还清,本息共 计9.8亿两;
2 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3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派兵驻守
京山线沿线要地;
4 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成 立或参加反帝组织;


1 使 营。
3 便于外国控制清政府和镇压人 民反帝斗争。
1895年1月,日军在 荣成湾登陆
1897年,德国在山东设 总督府
1898年,英国强租 威海卫
梨园屯教案
1837年,天主教会要在梨园屯村内玉皇庙地修建天主教堂,遭村 民反对。之后村民与教会打了18年官司,最后由于官府偏袒教会而 败诉。梨园屯农民阎书勤等决定诉诸自身的力量。他拜邻境威县人 赵三多为师,学起了梅花拳。1896年4月,赵三多、阎书勤率梅花 拳弟子在梨园屯“亮拳”三天。周围拳众闻讯前来参加者达三千余 人。迫使清军不敢动手拆庙。次年冠县署任曹倜出面谈判,表示放 弃拆庙另建教堂。1898年清政府又推翻前议偏袒教会势力,10月 梅花拳在冠县蒋家庄集聚三千余人祭旗起义,攻打当地桃园等教堂 武装据点。起义军树“助清灭洋”旗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 运动。
失败
(19世纪60—90年代)
?
公车上书
清光绪二十一年 (1895年),以 康有为等为首的 数千名举人上书 清光绪皇帝,反 对在甲午战争中 败于日本的清政 府签订丧权辱国 的《马关条约》。 被认为认为是中 国近代政治改革 运动兴起的起点。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字
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出生于官 僚地主家庭,自幼接受严格的传统封建 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1879年, 接触了早期维新思想。之后游历香港, 始知“西人有所长,不得以古旧之夷狄 观之。”,归来后开始阅读魏源的《海 国图志》等介绍西方的书籍。1882年 赴京应试失败后南归,途经上海时目睹 外国租界里的“繁盛”景象,更认定西 人的“治国法度”必有道德学问为其本 源,于是“大购西方以归讲求焉”。经 过几年研读,获得了较多的西方社会政 治和自然科学知识,逐渐形成了仿照西 方进行资产阶级政治改良的思想主张。
林旭、杨深秀、康广 仁等六人被杀于北京 菜市口,史称“戊戌 六君子”。
光绪帝被囚禁之地——瀛台
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 湖南浏阳人,1898年任 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 与变法。后被捕遇害, 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临 刑前有绝命诗:“有心 杀贼,无力回天;死得 其所,快哉,快哉!” 最后慷慨就义。
1、你知道义和团的斗争对象是谁吗? 2、你认为义和团运动有哪些不足?
义和团运动
冠县
义和团,起山东, 不到三月遍地红。
义和团运动
资料: 1、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统以将帅,编 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气,化私忿而为公 义,缓急可恃,似亦因势利导之一法。
——军机大臣赵舒翘等人的奏报 2、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 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 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 而用之,徐图挽救。
设立京师大学堂,各地普遍设立中小 学校。派人出国留学,设立译书局, 创办报刊、学会。奖励科技发明和创 造。 建立新式海陆军。
改革的旧制 裁撤冗员, 澄清吏治
取消旗人由 国家供养的 特权,令其 自谋生计。 改革科举制 度,废除八 股取士。
裁减旧式军 队
戊戌政变
行刑之地——菜市口
1898年9月21日,慈 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 光绪帝,重新 “ 训政 ”, 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
根据资料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什么态度?采 取这一态度目的是什么?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暴行
践踏皇焚枪位烧杀城平楼民
拍卖赃物
辛丑条约
1901年清政府以李鸿章为代表,同各国代表签订 《辛丑条约》。图为条约签订时的情景
条约内容
清政府—《辛—丑—条约—》—(1—901—年)———11国列强
救亡图存之路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
(1851—1864)
洋务派: 自强新政
失败
(19世纪60—90年代)
维新派: 维新变法运动
失败
(19世纪末)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失败
(1900—1901年)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 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戊戌变法历 时 103 天, 史称 “ 百日 维新”。
光绪帝
光绪帝和 康有为、梁启 超在一起。
变法内容
类别 政治 方面 经济 方面
文化 教育 方面
军事 方面
颁布的新法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中央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 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提倡民办实业。 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