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word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 .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 .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

3 .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的对比,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它们是如何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

进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关念。

【学习重点】南方和北方的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学习难点】应该让学生懂得我国南、北方区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但区域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景观差异。

如:北方区域内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而东北林海雪原中也有白雪覆盖的亚寒带针叶林;南方区域内以长江流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而海南岛也有热带风光。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二、新课导入1 .想一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差异?通过学习P6页——8页内容后,考考你会做以下问题,祝你好运!2 .思考: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一线。

2 .我国北方地区有两大著名的平原,它们是_____和_____。

3 .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

4 .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____0℃,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___0℃。

二、选择题1 .下列河流中,不流经北方地区的是()A、海河B、黄河C、辽河D、塔里木河2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3 .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的是()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四川盆地D、山东丘陵4 .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5 .造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人为因素D、气温和降水6 .关于北方地区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A、四季如春B、全年高温多雨C、全年干燥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7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A、秦岭——淮河一线B、大兴安岭C、巫山D、武夷山8 .下列地形区、山脉属于北方地区的是()A、太行山、内蒙古高原B、阴山、东北平原C、山东丘陵、松嫩平原、D、小兴安岭、云贵高原9 .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是()A、山地、丘陵为主B、以盆地、高原为主C、平原、盆地为主D、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分布【要点归纳】1 .南方和北方在自然方面有那些差异(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和植被等);2 .影响南方和北方地区自然差异主导因素是气候;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人文方面有些什么差异(耕地、耕作制度、农作物、生活习惯、交通运输、娱乐活动等)4 .影响南方和北方地区人文差异主导因素是气候。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北方地区的概念,提问:“北方地区是指哪些省份?你们对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并记录下来。

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3.合作探究(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资料,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共同解答问题:“北方地区为什么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梳理归纳(15分钟)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开展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梳理归纳北方地区的主要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5.拓展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对当地居民有哪些影响?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整个国家有何贡献?”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拓展延伸的思考和讨论。

6.总结反思(10分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研究和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和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特点,增强对国家地理环境的认知。

教材内容包括: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划分、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河流湖泊、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学生在生活中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地理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掌握两地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河流湖泊、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地理环境的认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现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教学难点:两地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河流湖泊、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差异。

五. 教学方法1.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两地的差异。

2.案例研究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北方和南方地区在某一方面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地理认知。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念。

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第一章:《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2. 掌握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包括人口分布、产业结构、文化传统等。

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寒冷干燥的冬季,温暖湿润的夏季。

2. 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平原、高原、山地交错。

3. 北方地区的植被特点:以草原和针叶林为主。

4. 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人口分布集中在城市和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以重工业和农业为主,文化传统注重礼仪和亲情。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方地区的认识和体验。

3.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北方地区的农村或城市,了解当地的生活和文化。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实地考察报告的质量。

第二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2. 掌握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包括人口分布、产业结构、文化传统等。

教学内容:1.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2. 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平原、丘陵、山地交错。

3. 南方地区的植被特点:以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为主。

4. 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人口分布广泛,产业结构以农业、轻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文化传统注重家族和地域认同。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南方地区的认识和体验。

3.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南方地区的农村或城市,了解当地的生活和文化。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实地考察报告的质量。

第三章:《北方地区的农业和资源》教学目标:1. 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和主要农产品。

2. 掌握北方地区的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

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以粮食作物为主,如小麦、玉米等。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新人教版

《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

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讲授新课]大屏幕显示投影图: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板书: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最冷月均温低于0℃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最冷月均温高于0℃活动l:(课文第8页活动第1题)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活动2:在图5.9中找出长江、黄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老师点拨,引导学生看图5.9,比较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

提问:哪条河流径流量大?(长江)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可以回答:流域内降水丰富。

(另外:支流多,汇水区域广也是原因之一,在此老师要适当给学生说明)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说明的是,这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差异,可以做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域和南方地域北方地域一、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知道北方的地点、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状况。

2.经过指引学生读图表、剖析对照,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地区特色3.认识北方人文旅行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色与丛林资源的散布。

4.认识北方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

5.剖析就地取材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举措;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

过程与方法:(1)经过阅读资料和图片,培育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经过小组活动培育学生团联合作的能力。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教课培育学生资源可连续发展的思想意识二、教课要点:北方的自然环境、农业特色、矿产资源三、教课难点:剖析北方地域天气、地形、河流与农业生产、灾祸防治、人民生活的关系。

四、教课策略:教课方法:启迪式教课法、读图法、讲话法、分组活动法、议论法、指引法、比较法等五、教课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平台教课时间: 1 课时。

六、教课过程:【引入】(多媒体显示)赏识诗词《沁园春 ?雪》,并配合北方风光图片。

(一 )、北方地域范围、地点和自然环境【读图】媒体逐个显示本区的地形区、河流、山脉、海疆等【学生活动】1.读图说出北方地域的地点。

(东部秦岭—淮河以北)2.读图找出北方地域的各省级行政地区单位。

3.谈谈本区的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率及民族构成。

(二)、旅行资源【发问】①本区在历史上向来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其人文旅行资源丰富,请谈谈看本区有哪些人文旅行资源?(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②请谈谈有哪些自然旅行资源?(泰山、长白山天池、恒山、华山等等)【图片及片断赏识】请采集旅行资料小组的同学展现自己制作POWERPOINT 幻灯片面(包含上述的旅行景点图片、“观冰灯”和“冰上运动”的录像等)(三)、农业生产特色及主要农产品【读图】出示中国年降水量散布图、温度带散布图【出示问题,学生议论】①北方地域的年降水量大概在多少毫米之间?(400— 800 毫米之间)②在这类状况下其耕地种类是什么?(旱地)③北方地域属哪个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④这样的温度带中各自的作物种类同样吗?作物熟制是怎样?以北一年一熟,主要栽种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栽种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同时出示相关作物的图片)【学生活动】由农业资料采集组的同学介绍东北平原的“黑土地”。

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特点等。

2.掌握一些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特产和风俗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地区差异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1.掌握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主要区别。

2.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特产和风俗习惯。

三、教学难点1.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了解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通过比较了解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异原因。

四、教学过程1.介绍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南方地区位于我国的南部,包括广东、广西、云南、福建、贵州、四川、江西、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等省份。

北方地区位于我国的北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

2.带领学生观察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环境。

让学生观察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河流等,帮助他们了解两个地区的地理差异。

3.比较南方和北方的自然条件。

让学生分别列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然后进行比较,总结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主要差异。

4.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经济特点。

让学生观察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经济特点,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帮助他们了解两个地区的经济差异。

5.介绍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特产和风俗习惯。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媒体材料,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特产和风俗习惯,如茶叶、丝绸、粉面食品、烤羊肉等。

6.比较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特产和风俗习惯。

让学生分别列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特产和风俗习惯,然后进行比较,总结出两个地区的主要差异。

7.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原因。

通过前面的学习,让学生思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差异的原因,引导他们发现地理和自然条件对经济特点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特点等。

并且通过比较,了解了两个地区的主要差异和差异原因。

八年级下册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教案

一、教案主题:八年级下册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及其地理意义。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分界线。

2. 教学难点: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的地理意义。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

2. 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不同之处。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分界线两侧的地理差异。

【导学】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2. 回顾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回顾七年级下册地理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堂讲解】1. 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2. 讲解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3. 讲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及其地理意义。

【案例分析】1. 分析分界线两侧的地理差异,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

【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绘制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示意图。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案主题:八年级下册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教案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及其地理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面、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2.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分析,使学生形成热爱家乡之情。

重点难点: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自然和人文差异
教学方法:
归纳法、比较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关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视频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
(一)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探究活动一:学生分组读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和不同气候类型图,完成表格,探究北方
探究活动二:师生互动。

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和“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探究活动三:让学生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分组讨论形成北方和南方差异的主导因素。

探究活动四:探索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内部差异
引导学生读“哈尔滨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北京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从
气温和降水量分析北方地区内部差异
学生分组读图“武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广州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析归纳南方地区内部差异
教师承转:同学们从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探究了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受其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也有很大的差异,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二)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1.播放北方与南方地区人文差异视频和一些图片,让学生感知两地区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2.探究活动:知识竞赛
学生读图5.12北方农村生活景观、5.13南方农村生活景观图,并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

学生分四组,以抢答的形式组织学生知识竞赛,并及时记下每组的答题情况,最后统计给予相应的鼓励。

是非题:
1、北方地区多为水田,南方地区多为旱地。

()
2、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油菜,一年两至三熟。

()
3、南方地区交通运输以陆地运输为主,汽车、马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

()
4、南方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5、江苏省地跨南方和北方地区()
选择题:
6、下列地形区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A、黄土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四川盆地
7、下列水果的产地主要位于北方地区()
A、柑橘
B、苹果
C、香蕉
D、甘蔗
8、下列关于北方居民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品以面食为主
B、房屋建筑都注意防寒、保温
C、冬季爱好溜冰运动
D、春节习惯吃汤圆
9、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简答题:
10、冬季家住哈尔滨的小明去广州旅游,到了目的地,他的行李袋的衣服越来越多,请思考这种现象可能吗?为什么?请用地理知识解释。

11、来自哈尔滨的一位中学生说,他们那里的寒假长达40天;来自杭州的一位中学生说,他们那里的暑假长达2个月,而寒假只有20天左右。

为什么北方的寒假较长,而南方却暑假较长?请解释原因。

12、我国古代文献《周礼·考工记》中有个故事,意思是说南方的橘树移栽到淮河以北,就会变为小灌木,橘子也会变成不能吃的“枳”。

请结合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请你解释这种现象。

三、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小结本节学习内容。

四、课外探究:
请同学门课外查阅报刊杂志或互联网,收集资料,分析南、北方还存在哪些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五、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