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政治《伟大的改革开放》课文分析统编版1
高中政治教学: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1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框是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第一框(前一框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后一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本框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改革开放的进程”。
其逻辑结构是: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第二目“改革开放的意义”。
其逻辑结构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改变了四个面貌、实现了三次飞跃)——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2.本框内容在第三课中的地位:本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1.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是本课的核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准确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自然过渡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只有深刻感悟改革开放伟大之所在,才能进一步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发展和完善的,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二、学情分析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通过学习对“改革开放的进程”有所了解,并学习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前两课特别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内容,已经有相应的知识铺垫,为本框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生能力状况分析: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对问题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且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信息收集和筛选、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心理状况分析:一是高一初步了解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对改革开放的意义已经有了思考的需求和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感悟的需求,有着强烈的探索欲。
二是学生可塑性较大,他们的感性思维强,需要从感性入手上升到理性,感悟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
因此学习本框内容对学生们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它特有的意义。
三、学科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设计余杭金名片,寻找改革开放以来余杭发展新标志,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寻余杭之困的原因到看余杭大发展,感悟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案)——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一

内容问题化设计问题思维化导学思维活动化措施估时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读图,说说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成为家庭生活的“三大件”20世纪80年代,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成为小康家庭的“三大件”。
20世纪90年的,空调、电脑、摄像机成为富裕家庭的“三大件”。
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在教育、消费、就业、收入、医疗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得益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教学教程讲授新课:一、改革开放的进程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定及其重大意义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
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
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
邓小平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重要决定:在邓小平领导下和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坚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
会议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特别强调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的第一框题《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课标内容要求】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的第一框题。
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第二课开始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本课承接前一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继而讲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后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自然过渡作用。
因此,本课在全书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框题“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学习,引领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掌握改革开放的背景、历史进程以及重大意义等,坚定认同改革开放这一正确道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落实政治认同核心素养,要自觉践行、主动参与。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善于思考,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强。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改革开放方面相关的知识,并且通过前一段时间对本课程的学习,其对人类发展的进程和趋势有了一定的把握,并深刻理解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但是,他们对于耳熟能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可能缺乏更加深入的理性认识,相关理论知识具有碎片化,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因此本节课将充分运用音乐、视频、图片等手段,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1.围绕议题“从青岛城市的发展看伟大的改革开放”及三个议题任务,开展序列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进程,让学生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对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借鉴价值,从而让学生增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改革开放的成就,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认识,同时通过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抵制和渗透,让学生明确虽然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1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议题式教学(统编版必修1)

3.1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阐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教材分析】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阐释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包括两目。
第一目“改革开放的进程”,阐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二目“改革开放的意义”,阐述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伟大意义。
二者是承接和递进关系。
【教学目标】1、一个伟大转折:明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意义。
2、一个发展历程: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坚定支持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一个重大意义: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我国面貌改变,分析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坚定改革开放是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关键一招。
4、一个坚定选择:了解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认识到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定道路自信。
5、一个基本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进程,认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对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借鉴价值,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就中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革,辩证地看待改革开放的成就,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认识,同时通过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抵制和渗透,明确虽然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理解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作出实行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策的伟大意义。
【教案】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本信息课程模块政治与法治对应章节第三课第一框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40分钟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题目伟大的改革开放一、学情分析【已有基础】高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加之初中历史就已经对改革开放的知识有所涉猎,因此,学生拥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学习难度不大。
现实生活中学生能体会到的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具体事例较多,比如进口博览会、一带一路,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已经通过家人、朋友、老师等有了初步了解,拥有较好的生活基础。
当今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伟大的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经济在疫情时代的突出表现,更增加了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识与认可,从这个角度而言,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并付诸实践拥有良好的时代背景。
【现实问题】本框的知识学理性比较强,传统意义上来说显得有些枯燥,学生在基本概念理解,综合思考上难度不大,但是我们如何摆脱说教式的方法,让学生内心自觉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才是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解决办法】采用课前预习——确定议题——小组合作探究——分享展示——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教材地位本节课内容是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的第一框题。
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第二课开始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本课承接前一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继而讲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后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自然过渡作用。
因此,本课在全书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课程标准依据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要求3.1编写。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及分析如下。
1.阐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2.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最新版)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

02.
结合史料与时政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改革开放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明确当代青年应当努力学习, 增强本领,积极参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做改革开放的 坚定促进者。
夏
3.1.1 改革开放的进程
议题二:中国为什么能
01 改革开放的进程
3.1.1 改革开放的进程
为什么要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阶段 ②2018年召开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3.1.1 改革开放的进程
如何逐步开放?
阶段
事件
①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全方位、多层 ②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 次、宽领域的 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对外开放格局 ③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的基本形成 ④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① 国民经济:阶级斗争压倒一切,计划经济体制僵化,中国经济
194隔9 绝于世1,95企6 业生产力19低66下,与西方国19家76的差距越1来97越8 远 2023
新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
②成立民生问题:人民生活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更谈不上出行方便
③社会国主家义前过途渡时:期党和国家社到会主了义何艰去辛何探从索的时期重大历史关头
一个重要法宝 (3)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一个必由之路 (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两个关键一招
(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关键一招。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通过本框题“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学习,引领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知识上要掌握改革开放的背景、历史进程以及重大意义等知识点,情感上要坚定认同改革开放这一正确道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落实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行动上要自觉践行、主动参与。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通过改革开放历程、重大意义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教学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掌握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意义,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革,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理解,知道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培养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
3.学生通过在课后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意义【教学过程】【课前导入】:视频歌曲《春天的故事》议题一: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议学活动:在课前,学生分小组搜集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谈谈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面临哪些问题?然后选一组代表发言讲述。
设计意图:了解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中国困难重重,认识到改革开放势在必行。
国内背景:国际背景:议题二: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议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以时间轴的形式画出改革与开放的进程,标注出关键时期的主要做法。
小组合作完成,选代表展示成果。
(4分钟)设计意图:从改革开放进程中感悟改革的实质,明确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实践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起步阶段:1978-1992:对内改革:对外开放:(2)、逐步深化阶段: 1992—2013:对内改革:对外开放:(3)、全面深化阶段:2013—至今: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议题三:改革开放的意义:议学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34,观看视频,结合自身家庭的变化或家乡的变迁,畅谈改革开放变化,感受伟大祖国4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部编版(2019)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5)伟大的改革开放

部编版(2019)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5)伟大的改革开放(5)伟大的改革开放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其原因之一是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 )①思想路线②政治路线③群众路线④认识路线⑤组织路线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②④⑤2、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的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3、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978年后,当地农民咏唱的新生活是“吃不愁,穿不愁,腰里不断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
小岗村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小岗村( )A.完成了土地改革B.加入了农业合作社C.建立了人民公社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开放促改革,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下列能够正确体现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是( )①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②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③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A.①一②一③一④B.①一③一②一④C.③一①一②一④D.④一②一③一①5、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的征文中写道:“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9如果我们追溯中华人民共和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
”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A.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海南为经济特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6、1992年,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邓小平到经济特区视察“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
材料中“新浪潮”的实质是( )A.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建立国有企业现代制度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加人世贸组织以扩大开放7、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 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四个经济特区的 设立,标志着我们改革迈出关键步伐;南方讲话和十四 大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 一个新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1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在释放一 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说到底,就是要回答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充分说明
• ①改革开放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②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 重要步伐
起步 (2)对外开放 阶段 ①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②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③至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
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_强__起__来___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__完__善___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 了从温饱不足到__小__康__富__裕__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__重__要__法__宝___,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__必__由__之__路___,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到建党10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10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
解析 ①⑦都是特别行政区,而不是经济特区。因此选择 C。 答案 C
(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 新阶段 标志
(2)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 市场 在资源配 置中发挥 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面深化 (2)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 阶段 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科学精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其中, 我国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 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 技术发展的目的。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解析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从经济特区开始,最后到内地,因此正确答案是B,做推导 题可以用首尾法。 答案 B
牙买加RJR新闻网4月30日消息,牙买加与古巴签 署经济特区合作框架协议。这一来自中国的模式, 不断推广。下列城市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 ①澳门 ②深圳 ③汕头 ④厦门 ⑤海南 ⑥ 珠海 ⑦香港 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⑦
• ②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最高标准
• ③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④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解】①③:题目中,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在释放一个重要 信号,就是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并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 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说明了改革开放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 之路,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①③正确。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改革开放成功的最高标准,②错误。
水平3-2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 科学精神:用历史思 本观点和方法,阐释社会发展的基 维评价不同信息和观
本规律和趋势。
点,辨明事实真伪。
想一想 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是什么?
提示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 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国家整个经济情况实 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 崩溃的边缘。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 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确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
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 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 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 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的创新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
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容
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改革开放 水平1-1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
的确立、深化。
阐明开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 期奋斗、创造、积累 的根本成就
水平2-1 论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 政治认同:正确认识
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的意义。
精神的是(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在社会主义改造中
实行“公私合营” ③“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①不是我党的创新精神,②③④都体现了新中国成 立以来我党的创新精神,因此本题选C。
2.进程
阶段
内容
(1)对内改革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