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4 古诗两首》研讨课课件_12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4 古诗两首》研讨课课件_12
《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忧民之愤
《泊秦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 江犹唱《后庭花》。”——万般无奈
治国之道
杜 牧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从长安回望 骊山,东西秀林, 繁花似锦,十分美 丽!山顶的华清宫 千重山门依次地打 开。一匹快马卷风 扬尘,奔驰而来, 看不清所载何物, 惟有杨贵妃在山上 远望,知道是最心 爱的荔枝被运来, 欣然而笑。
泊秦淮
杜牧
译文:浩渺寒江之 上弥漫着迷蒙的烟 雾,皓月的清辉洒
烟笼寒水月笼沙,
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
夜泊秦淮近酒家。 在秦淮河畔,临近
酒家。金陵歌女似
商女不知亡国恨, 乎不知何为亡国之
恨黍离之悲玉树后庭
花》。
《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 少楼台烟雨中。”——忧国之虑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两首》
江 南 春
积累有多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是 黄莺婉转啼叫,到 处是绿叶映衬红花 ,水边的村落,靠 山的城镇,酒帘迎 风招展。 南朝建有四百八十 座寺庙,多少楼台 隐现在迷茫的烟雾 般的细雨中。

4古诗两首(春日偶成)

4古诗两首(春日偶成)
还以为我像少年一样偷闲 贪玩呢。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什么思想感情?
愉快心情
写景 抒情
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时所写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 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 检测:看哪一同桌能正确、迅速地读写出来。
• 近:接近。 • 午天:中午的太阳。 • 川:小河。 • 时人:人们。 • 不识:不知道。 • 余:我。 • 乐:快乐。 • 将谓:还以为。 • 偷闲:贪玩。
云淡风轻,加上接近中 午的阳光。 花红柳绿,前面有一条小河 流过。
人们不知道我心里有多快乐。
春日偶成
宋代诗人,河南洛阳人。与其弟程 颐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 “二程”。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背诵《春日偶成》 。
3、读古诗,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பைடு நூலகம்者
的思想感情 。
春天写成的诗
• 内容:自学古诗《春日偶成》。
• 方法:1.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 的诗句。
• 2.小组里把诗句意思串连起来说一说。

4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4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编号:12
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两首诗描绘的情景。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村居》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村居》。

2、能结合书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感受春光的美好,激发学生珍惜童年时
光的感情。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

2、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

3、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4.《古诗两首》课文分析

4.《古诗两首》课文分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时杜甫52岁。

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内容简析“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

“却看”、“漫卷”,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却看”就是“回头看”。

“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

“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

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

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

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注释1.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一部分。

2.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朗读指导:
朗读时速度稍慢,一边读一边想象。每一句 第二个字适当拉长,留下想象的空间。注意读好 韵脚。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 )觉晓, 处 ( )(处 )闻啼鸟。 来)( 风 雨 夜( )( )(声 ),
ɡǔ shī shǒu 4 古 诗 两 首
chūn 春 晓 cūn 村居
春晓
孟浩然(唐朝诗人)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我会读
ɡǔHale Waihona Puke shī shǒu mián
chù






zhī

duō
wén shēng


读一读
古诗 一首歌 首都
知 多 (花 )落( )( )少。
声音 相声 唉声叹气
古文 古诗 古色古香
到处 好处 恰到好处
多少 多好 多姿多彩
ɡǔ
shēng
duō chù zhī shǒu
古 古人 古书 声 声音 名声 多 处 知 首 多心 多半 长处 好处 知己 知音 元首 首位
古话 发声 多少 处处 知心 首长
cūn
忙趁东风放纸
读读说说

诗人 古诗 诗歌 诗情画意


见闻 举世闻名 新闻 听闻
古往今来 古代 古老 古物
作业
读了这首诗,你的眼 前出现了什么情景?请你 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山 行
杜牧 唐代诗人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tínɡ

tínɡ


笔顺
儿歌
霜字雨头下加相,
lù jiànɡ
寒露过后是霜降;
biàn sì xuě fēi sǎ yán
遍地好像撒白盐,
似雪非雪这是霜。

风霜雨雪 远走高飞
凉亭
停车
远近
车身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我会填
(远 )(上 )寒(山 )( 石) 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 )(坐 )( 爱)(枫)(林 )( 晚), 霜( 叶)( 红)(于 )( 二)( 月)( 花)。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苏轼
宋代诗人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zè ng
liú
qí ng
gà i
赠送

姓刘
cá n
擎雨盖
yó u
菊花
jūn
残枝
bì xū
犹有
chéng jú
君子 必须 橙色 橘子

刘 君
jūn
liú


cán


菊 橙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bái yún shēnɡ chù yǒu rãn jiā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tínɡ chē zuî ài fēnɡ lín wǎn

一年级下册语文《4古诗两首》村居

一年级下册语文《4古诗两首》村居
步、散落)
sān

左右结构
(忙碌、帮忙、慌忙、连忙)
māng

左右结构
忄+亡=忙
(儿童、童年、童话)
tóng

上下结构 立+里=童
读一读
村庄 居住 烟火 儿童 帮忙 醉酒 散开
村居
高鼎(清朝诗人)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业
读了这首诗,你的眼 前出现了什么情景?请你 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
máng 忙
忙人 忙活 忙音
(古代、古诗、古人、古文、古往今来)


独体字
(古诗、诗人、诗句、唐诗、诗情画意)

左右结构 讠+寺=诗
shī
(首长、首脑、首饰)
shǒu

独体字
(冬眠、入眠、睡眠)
mián

左右结构 目+民=眠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散学:放学。 纸鸢:风筝。
意思: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 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纸鸢 (风筝)
村 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写了春天的 哪些景物?
人 忙趁东风/放纸鸢。
把诗句补充完整
( 草长 )莺飞( 二月天 ), )。
(到处、处处、多处、每处)
chù

半包围结构
(闻名、新闻、闻到)
wén
半包围结构

门+耳=闻
春 夜 喜 雨
fǔ 杜甫(唐朝诗人)
nǎi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suí qián rùn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 细 无 声。

第4课:古诗两首

第4课:古诗两首

第4课古诗两首[课课通]一、课文解读。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题目中的“河”指黄河,“河南河北”指黄河以南以北的大片土地;《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

2、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被推崇为“诗史”;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许多诗篇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3、安史之乱: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前后达8年之久。

4、一个“满”字突出了诗人悲喜交集、喜极而泣的神态;“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的动作,把惊喜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即从”“穿”“便下”“向”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表现出诗人的归心似箭,呈现出一泻千里的气势,要读出诗人的兴奋之情。

5、“元知”与“但悲”相对,显示出诗人矛盾的心理,衬托出诗人内心深深的遗恨;弥留之际,诗人不以儿女情长为念,却以“北定中原”为最后遗愿,以“无忘告乃翁”为嘱托,流露出诗人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之情。

朗读时,语速宜慢些,一二句读出无奈与遗憾的心情,三四句要读得语重心长。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严整的格律诗,对仗工整,以“喜”贯穿,叙事与抒情交融一体,先后描绘了喜讯传来、沉浸其中、引发思考和展望回程的完整经过,是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真实的心路历程,其心情可用“欣喜若狂”来形容,表现了诗人对安定生活和祖国统一的殷切渴望,流露出强烈的爱国之情。

7、《示儿》从诗人毕生的心事写到临终前嘱托和盼望,跨度之大涵盖身前死后,在万事皆空与只悲九州不同的强烈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之情。

二、字词句积累。

1、多音字(1)传:chuán传说;zhuàn自传(2)卷:juǎn卷发;juàn试卷(3)空:kōng天空;kîng空地2、同音字(1)tì-涕(涕零);剃(剃刀)(2)luî-洛(洛阳);落(降落)3、填字组成词语,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诗两首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难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突破措施: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四、导学准备:春景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我会想
①从《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②本首绝句写春日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染,就描绘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③从《春日偶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悦心情。

④《春日偶成》是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

题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卷,其中“____”这个词我最喜欢,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学案
(1)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课件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描写春天的景色,你们觉得春天美不美?(美)生答。

有两首古诗把春景描绘得更美,要不要一块来赏析呢?(要)生答。

好的,今天我们一块走进春天,学习一下我们课本上的两首古诗。

(2)初读这两首古诗,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古诗。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感悟:古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古诗,小组讨论并回答其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

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两首古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江南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春日偶成》又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师生交流
《江南春》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纵观《江南春》整首诗,有什么特点?
《春日偶成》中“傍”“随”“过”三个字写出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春日偶成》后两句诗人将“时人”和自己对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春日偶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说说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

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六、课堂检测:
1.我会想
(1)从《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2)本首绝句写春日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染,就描绘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3)从《春日偶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悦心情。

(4)《春日偶成》是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

题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卷,其中“____”这个词我最喜欢,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拓展:
1.说说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多种方式检查学生背诵古诗的情况
2.默写这两首古诗
二、主题丛书阅读
1. 自读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中的《奔放的春》、《春之物语》、《春天的讯息》。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句子。

4. 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1.“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2)天下(3)天涯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的《别董大》。

(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3.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4.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的诗句。

(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四、板书设计:
江南春春日偶成
杜牧程颢
千里莺啼绿映红,云淡风轻近午天,
水村山郭酒旗风。

傍花随柳过前川。

南朝四百八十寺,时人不识余心乐,
多少楼台烟雨中。

将谓偷闲学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