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菜区十字花科蔬菜黄曲条跳甲发生与防控
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蔬菜黄曲条跳甲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蔬菜作物,尤其喜欢侵害瓜类蔬菜,如黄瓜、西瓜等。
它的幼虫取食植物叶片,当叶片受到大量损害时,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受阻,甚至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控这种害虫,我们需要采取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平衡。
我们来了解一下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规律。
蔬菜黄曲条跳甲主要在春夏季节发生,尤其是气温较高、湿度适宜的环境下,它的数量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而且,它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有1-2个星期,但每个母虫可以产卵上百颗,所以繁殖速度很快。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采取传统的农药防治措施,很容易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所以,绿色防控技术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些绿色防控技术,帮助农民朋友们有效防治蔬菜黄曲条跳甲。
首先是利用天敌。
在农田中引入一些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可以帮助控制蔬菜黄曲条跳甲的数量。
这些天敌在生态环境中有着比较好的天敌作用,可以通过天敌之间的食物链,形成生物链条,降低害虫的数量。
其次是利用农业防治措施。
农民朋友们可以利用轮作、间作等种植技术,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害虫的发生。
可选择对害虫的抗性较强的品种,降低害虫发生的可能性。
可以采用覆盖栽培、密植等技术,控制害虫的繁殖。
关于农药使用管理。
在使用农药防治害虫时,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超量使用或滥用农药,以免造成农药残留。
要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并且,要注意农药的施用剂量和时间,选择在天敌活动较少的时间进行施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从而维护生态平衡。
农民朋友们还可以采用一些物理防治措施。
比如利用光陷阱、粘虫板等物理防治手段,吸引害虫,并通过黏性材料将害虫粘住,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可以采用机械控制的方法,如人工捕捉、摇打、拍打等,将害虫从植株上摘除。
这些物理手段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比较环保的防治方式。
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蔬菜黄曲条跳甲,是蔬菜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主要危害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作物,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与质量。
黄曲条跳甲不仅危害严重,而且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
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控蔬菜黄曲条跳甲,采取绿色环保的防治技术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蔬菜黄曲条跳甲是由于蔬菜田间管理不善、土壤肥力不足、连作随着化学合成农药和肥料的大量使用,土壤的微生物和益生菌大量死亡,使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无法被蔬菜植物吸收。
黄曲条跳甲寄主植物主要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豆科植物。
以油菜和白菜为害最为严重。
其成虫取食叶片和幼虫取食根部,导致叶片凹凸不平,逐渐枯黄卷曲,影响光合作用,对蔬菜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灾害。
二、黄曲条跳甲的防控技术为了有效地防控蔬菜黄曲条跳甲,科研人员和农民们探索出了一系列绿色环保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能够增强蔬菜的抗病能力。
蔬菜生长旺盛,抗逆性强,病虫害自然也就减少了。
蔬菜生产中应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强蔬菜抗病虫害的能力。
2.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采取科学的轮作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轮作过程中,除了可以减轻土壤中的病虫害压力外,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蔬菜的产量。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天敌和病原体等生物资源来控制害虫。
可利用黄曲条跳甲的天敌——细腿夜蛾、大黄甲等来控制黄曲条跳甲的数量,减少其危害。
4. 植物提取物防治植物提取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利用植物提取物对害虫进行防治。
研究表明,某些植物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如苦参碱、辣椒素等,可以有效地杀死黄曲条跳甲,达到防治的目的。
5.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合成农药来控制害虫,虽然化学防治方法效果显著,但也容易产生抗药性、残留等问题,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
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黄曲条跳甲是一种威胁蔬菜生长和产量的害虫,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原因以及可以采用的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首先是气候条件。
温暖湿润的气候是黄曲条跳甲生长和繁殖的最适宜环境。
其次是种植条件。
如果种植环境不卫生,没有及时清除蔬菜田里的杂草和残根,就容易滋生黄曲条跳甲。
如果使用了长效的残留农药,也会干扰黄曲条跳甲天敌的生命周期,从而导致害虫数量增多。
针对蔬菜黄曲条跳甲的防控,可以采用以下绿色防控技术。
首先是生物防治。
一种有效控制黄曲条跳甲的方法是利用其天敌,例如蜻蜓、瓢虫和蜘蛛等捕食性昆虫。
通过增加这些天敌的数量,可以有效降低黄曲条跳甲的种群密度。
其次是土壤处理。
在种植前,可以通过翻耕土壤和晒田等方式,去除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减少田间虫害的发生。
可以使用农业保护网覆盖蔬菜田,阻止黄曲条跳甲的入侵。
还可以通过旋耕制度、合理轮作和喷施生物农药等措施,减少黄曲条跳甲的发生。
蔬菜黄曲条跳甲是一种常见的害虫,给蔬菜种植带来了许多问题。
通过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黄曲条跳甲的种群密度,减少对蔬菜的危害。
农民们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应当注意清除杂草和残根,增加天敌的数量,并正确使用农药以及土壤处理等措施,以实现蔬菜黄曲条跳甲的绿色防控。
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蔬菜黄曲条跳甲是一种危害蔬菜的害虫,其幼虫主要以植物叶片为食,造成植株叶片被蛀,影响植株生长发育,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植株死亡。
为了有效防治蔬菜黄曲条跳甲,需要采取绿色防控技术,下面就介绍一下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原因以及针对性的绿色防控技术。
一、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原因蔬菜黄曲条跳甲是在我国一些蔬菜种植区比较多见的害虫,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气候因素:蔬菜黄曲条跳甲在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大量繁殖,对于适合其生长的环境,其繁殖速度是比较快的。
2. 土壤条件: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幼虫多存在于土壤中,喜欢在土壤中寻找食物,对于土壤的成分有一定要求。
3. 植物种类:一些蔬菜植物更容易受到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危害,比如叶菜类蔬菜,例如油菜、白菜等更容易成为其寄主。
二、绿色防控技术为了有效防治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危害,可以采取一些绿色防控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小,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的理念。
下面就介绍一下绿色防控技术的具体方法。
1. 生物防治:采用天敌或者寄生性天敌对蔬菜黄曲条跳甲进行生物防治。
比如引入对蓖麻的天敌黄曲条跳甲天牛,用来控制田间发生的蔬菜黄曲条跳甲。
2. 植物防治:在蔬菜周围种植一些能够引诱蔬菜黄曲条跳甲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的植物,比如一些香草植物或者药用植物。
这些植物能够释放出一些气味或者气体来吸引其天敌,达到控制蔬菜黄曲条跳甲的目的。
3. 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方法来控制蔬菜黄曲条跳甲的繁殖,比如可以在田间设置一些粘虫板或者灯光陷阱,吸引并捕捉蔬菜黄曲条跳甲。
4. 好汉固钾保护膜:喷洒好汉固钾保护膜能够阻止跳甲食食。
而且施用后可为植株提供钾养分。
5. 秸秆还田:利用秸秆还田可以促进土壤中固氮细菌的生长,达到优质腐解植物秸秆的目的。
从而提高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减少蔬菜黄曲条跳甲的生长。
蔬菜黄曲条跳甲的防治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其对蔬菜的危害。
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措施(1) (1)

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措施黄曲条跳甲,又称狗虱虫、菜虱、跳甲,主要为害大小白菜、菜心、上海青、结球甘蓝、花椰菜、萝卜、芥菜、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近年来,该虫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现与甜菜夜蛾、小菜蛾一起被列为叶菜类蔬菜生产中的三大主要害虫。
一、发生规律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每年发生2~8代不等(有世代重叠现象,在南方有时无越冬),以成虫在枯枝、落叶、杂草丛或土缝里越冬。
翌春气温达10 ℃以上开始取食。
20 ℃左右时食量增大,达到为害高峰。
黄曲条跳甲成虫啃食叶片,造成细密的小孔,使叶片缺刻,影响品相。
成虫善跳,白天活动,以中午前后活动最盛,高温时还能飞翔。
早晚或阴雨天躲在叶背或土缝下。
成虫具有趋光性,耐饥饿力弱,抗寒性较强。
成虫寿命很长,平均寿命30~80 d,最长可达1 年。
卵多产于植株根部周围的土缝中或细根上,每雌虫产卵约200 粒。
卵期5~7 d,发育始温12 ℃,适温26 ℃,卵在高温高湿下才能孵化,相对湿度达不到100 %,许多卵不能孵化。
因而近沟边的地里虫较多。
幼虫共3 龄,幼虫期1l~16 d,最长可达20 d。
幼虫在土内栖息深度与作物根系有关,最深可达12 cm。
初孵幼虫,沿须根食向主根,剥食根的表皮。
老熟幼虫多在3~7 cm深的土中做土室化蛹。
羽化后爬出土面继续为害。
预蛹期2~12 d,蛹期3~17 d,幼虫和蛹的发育始温11 ℃。
幼虫专食植株的地下部分,蛀害根皮成弯曲虫道,使植株生长不良,重者枯萎。
二、防治方法2.1 农业防治(1) 在十字花科蔬菜种植田, 连续种植两茬菜( 特别是上海青、菜心)后, 改种非十字花科蔬菜, 如根据时令种植水稻、葱、蒜、胡萝卜、菠菜等进行轮作, 可中断食源, 减少危害。
(2) 利用黄曲条跳甲对蒜、葱类作物的不适应性, 合理推广十字花科蔬菜与蒜、葱类作物进行间作套种, 可以有效减少黄曲条跳甲的发生为害。
(3) 每茬收获后及时彻底铲除菜地周边的杂草, 残株落叶, 清洁菜园,然后深翻晒土, 可消灭成虫食料来源和栖息场所。
上海市菜区十字花科蔬菜黄曲条跳气综合防控技术

2 昼 夜温差 小化瓜
结 瓜期 晚上 长 时 间高 于 2 O℃ ,昼 夜温 差小 于
力, 其化瓜量 少于 3%是植株 自我调节 的正常 现象 。 0
但超 过这一 限制 ,大量化瓜 则属异常 现象 ,它 往往 与 品种 不适 、管理不 当或天气异 常等 因素有 关。
l ,光合 产物被 大量消耗 就会化 瓜 。 O℃
温度 对 黄 曲条 跳 甲的发 育速度 、耐 饥能力 有较 大 影 响。因此 ,该 虫对 温度 的适 应能力 极 强 ,其适 宜 温度 为 2 ~3 ℃,在此 范 围 内成 虫 活动 、取 食 O O 最 盛 ,生 存率 最高 ,低 于 2 0℃或高于 3 0℃,成虫
科 蔬菜 生产构 成严 重威 胁 。
对策: 掌握 白天 2 ~3 5 2℃、晚上 1 ~l 。 3 8℃ 如 果栽 培期 间遇到寒 流 ,可 以在 夜 间温度低于 6℃时 开始 加 温 ,使 棚 内最低 温度保 持在 6 0℃之 间 , ~1 切忌 盲 目加 温 ,甚至使 夜温高 于昼温 ,否则 化瓜现
象将进 一步加 重 。
1 品种 原 因化瓜
黄瓜 不同 品种对 肥水 要求不 同 ,化瓜率 也存在
差异 。
21 对不 能轮作 的 田块 , 前茬青 菜收获 后立 即 .. 4 在 进行 耕翻晒垄 ,待表 土晒 白后 再播 下茬青菜 。
23 药 剂防治 . 防治 适期 掌握在成 虫 尚未 产卵 时 ,重点在 蔬菜
轻。
2 综 合 防治技 术
2 1 农 业 防治 。
211 清 除菜地残 株败 叶 ,铲 除杂草 ,消灭黄 曲条 .. 跳 甲的 成虫 和 幼 虫 ,减 少 其越 冬 场所 。 21 在 播种 前 7 0d 耕 晒土 ,造成 不利 于幼 .. 2 ~1 深 虫 生 活 的 土壤 环 境 。 21 避 免 十字花 科蔬 菜 ,特别 是青 菜类 连作 ,中 .3 .
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蔬菜黄曲条跳甲是一种危害蔬菜作物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番茄、茄子、辣椒等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其发生和繁殖给蔬菜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来控制和预防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危害。
一、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危害蔬菜黄曲条跳甲是一种新兴的害虫,在近年来已经成为蔬菜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
它的寄主广泛,危害严重,给蔬菜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黄曲条跳甲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特别是嫩叶,叮咬后会留下黄白色的叶片条纹。
受害的植株叶片间距离拉长,整个植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蔬菜黄曲条跳甲还能传播病毒,加剧蔬菜病害的发生。
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对蔬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二、蔬菜黄曲条跳甲的生命周期及繁殖特点蔬菜黄曲条跳甲属于鞘翅目昆虫,雌虫每天产卵30枚左右,卵呈椭圆形,深黄色。
卵期4-6天。
孵化后幼虫即刻进入土壤,主要危害地下部,幼虫富有活力,危害力大。
成虫取食植物叶片,口器特化,对叶片上皮细胞而不取中脉和叶脉部分细胞。
成虫能飞翔,具有一定的迁飞能力,且成虫寿命较长,一般可达15-20天。
蔬菜黄曲条跳甲在春季和秋季为害较重。
因此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和繁殖特点对于蔬菜生产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三、蔬菜黄曲条跳甲的绿色防控技术针对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危害,研究人员和专家提出了一系列的绿色防控技术,旨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性,同时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绿色防控技术:1. 旋作栽培:定期更换蔬菜的种植地点,避免蔬菜黄曲条跳甲的持续生长和繁殖。
2. 水稻轮作:在蔬菜生产的间隙时间,种植水稻,水稻对蔬菜黄曲条跳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合理施肥:通过合理施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蔬菜黄曲条跳甲的侵害。
4. 某些作物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例如洋葱、大葱、蒜、辣椒、番茄等植物都可以用来驱避蔬菜黄曲条跳甲。
5. 物理防治:使用黏虫板、黏虫球等物理方法,进行捕杀蔬菜黄曲条跳甲。
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黄曲条跳甲是一种危害蔬菜的害虫,其幼虫和成虫都以植物的叶片和嫩茎为食,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主要介绍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黄曲条跳甲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常见于菜心、芥菜、苦菜等蔬菜,尤其是在黄瓜、西瓜等田间蔬菜园中危害更严重。
其卵期一般为4-6天,幼虫期为12-18天,成虫期为10-15天,每年可发生数代。
二、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危害
1.叶片和嫩茎被啃食,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叶质变黄,严重的会导致植株死亡。
2.受害部位会出现一些小洞,表面凸起,植物的水分和养分会被干扰,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3.蔬菜黄曲条跳甲可以传播植物病毒,使患病的植物范围更广。
1.物理防治
(1)覆盖土壤:将田间的蔬菜园土壤铺上一层黑色塑料膜,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黄曲条跳甲产卵和滋生。
(2)手工捕捉:定期手动清除田间杂草,用手捕捉成年的跳蚤和幼虫。
(1)放牛蛙:放牛蛙是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天敌,种植蔬菜园时可考虑引进放牛蛙。
(2)斑潜蝇:特别喜食黄曲条跳甲,可以通过培育斑潜蝇来防治该害虫。
3.化学防治
此处省略,不建议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四、总结
蔬菜黄曲条跳甲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害虫,对蔬菜种植造成很大危害。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鉴于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不仅环保且高效,掌握相关技术并加以实施,将成为未来蔬菜种植的主要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菜区十字花科蔬菜黄曲条跳甲发生与防控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又叫黄条跳蚤、跳蚤、跳跳虫,属鞘翅目叶甲科,为世界性害虫,几乎在全国各省市均有发生。
主要为害青菜、芥菜、油菜、花椰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还能取食刀豆、豇豆等。
成虫常群集在叶背取食,被害面布满椭圆形小孔洞,幼虫在土中为害根部,咬食主根皮层,形成不规则的条状疤痕,也可咬断须根,使作物地上部萎蔫而死,造成秧苗断垄,甚至全田毁种。
此外,黄曲条跳甲还可将留种菜株的嫩菜表面、果梗、嫩梢咬成疤痕或咬断,对十字花科蔬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1 发生规律
1.1 生活习性
黄曲条跳甲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3~5代,南方一年发生7~8代,在上海郊区全年发生6~7代。
以成虫在田间、沟边的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越冬期间如气温回升到10℃以上,仍能出土在蔬菜叶背取食为害。
越冬成虫于3月中下旬开始出蛰活动,在越冬蔬菜与春菜上取食,随着气温升高,活动能力加强。
其中以春季1,2代和秋季5,6代为多发世代,为害严重,盛夏高温季节发生数量较少,对作物为害较轻。
1.2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①湿度湿度与黄曲条跳甲的发生数量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产卵期和卵期。
成虫产卵喜潮湿土壤,极少在含水量较低的土壤中产卵。
在相对湿度低于90%时,卵孵化极少,相对湿度为90%以上时,卵孵化率随湿度上升而升高,以湿度接近饱和时孵化率最高。
由于食料内水分充足,湿度对幼虫生存的影响比卵期小。
②温度温度对黄曲条跳甲的发育速度、耐饥能力有较大影响。
该虫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极强,其适宜温度为20~30℃时,在此范围内成虫活动、取食最盛,生存率最高,低于20℃或高于30℃,成虫活动明显减少,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食量剧减,繁殖率下降,并有蛰伏现象,因而发生较轻。
③食料黄曲条跳甲发生和猖獗为害,与蔬菜栽培制度有密切关系。
黄曲条跳甲属寡食性害虫,偏嗜十字花科蔬菜,一般在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地区因终年食料充足,有利于其大量繁殖,为害重,若与其他蔬菜轮作,则发生为害轻。
2 综合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①清除菜地残株败叶,铲除杂草,减少其越冬场所;消灭黄曲条跳甲的成虫和幼虫,降低虫口基数。
②在播种前7~10天深耕晒土,形成不利于幼虫生活的土壤环境。
③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特别是青菜类连作,以中断害虫的食物供给时间。
④对不能轮作的田块,在前茬青菜收获后立即进行耕翻晒垡,待表土晒白后再播下茬青菜。
2.2 物理防治
①黄板诱杀黄板是利用特殊光谱(一定的波长、颜色)及特殊胶质(黄油等专用胶剂)制成的黄色胶粘害虫诱捕卡,对黄曲条跳甲有较好的诱杀效果。
一般每667 m2使用25 cm ×30 cm的黄板20~25张,以黄板底部高于菜叶顶部5 cm 或与菜叶顶部平行诱杀效果最好。
②覆盖防虫网防虫网是一种添加了防老化、抗紫外线等化学助剂,以聚乙烯为主要原料,经拉丝制造而成的网状织物,具有拉力强度大、抗热、耐水、耐腐蚀、耐老化、透光、适度遮光、废弃物易处理等优点。
应用防虫网(阻隔式)将害虫拒之网外,切断害虫(成虫)为害、繁殖途径,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大棚覆盖,可将防虫网直接覆盖在棚架上,四周用土或砖压严实,棚管(架)间用压膜线扣紧,留大棚正门揭盖,便于进棚操作。
小拱棚覆盖,可将防虫网覆于拱架顶部,四周盖严,实行全封闭覆盖。
2.3 药剂防治
防治适期掌握在成虫尚未产卵时,重点在蔬菜苗期。
①幼虫幼虫防治一般采用土壤处理,连作青菜在耕翻播种时,每667 m2均匀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2~3 kg杀灭幼虫,但应注意掌握其安全间隔期。
②成虫成虫善跳跃,遇惊动即跳走,多在叶背、根部、土缝处等栖息,取食一般在早晨和傍晚,阴雨天不太活动。
因此,在施药过程中一要先喷四周,包围杀虫,喷药时动作宜轻,勿惊扰成虫,防止成虫逃窜。
二要适时喷药,温度较高时成虫大多数潜回土中,可在7:00~8:00或17:00~18:00(尤以下午为好)施药,此时成虫出土后活跃性较差,药效好。
可选用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三令)微乳剂 1 000~1 200倍液、24%氰氟虫腙(艾法迪)悬浮剂600~800倍液、40%啶虫脒(更猛)水分散粒剂800~1 000倍液均匀喷雾,进行围歼防治。
每7~10天防治1次,注意交替用药和药剂的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