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虫害防治措施
十字花科蔬菜常见病害及防治

十字花科蔬菜常见病害及防治作者:赵淑莲苗永建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07期摘要:本文阐述了十字花科蔬菜常见病害及防治,以指导生产实践。
关键词:十字花科蔬菜;病害;防治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4-28-1十字花科蔬菜种类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大白菜、小青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病毒病、软腐病和霜霉病是全国性的十字花科蔬菜的三大病害。
1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十字花科软腐病又称腐烂病、烂葫芦等,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病害。
在大白菜贮藏期和运输过程中,软腐病可造成严重的损失。
1.1 症状大白菜和甘蓝在田间多在包心期开始发病。
通常外叶基部先发病,病部呈水浸状微黄色病斑,后扩大呈黄褐色而腐烂,呈黏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味。
之后,外叶萎垂脱落,叶球外露,病组织内充满污白色或灰黄色粘稠物质。
发病严重时,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髓组织完全腐烂,造成整株死亡。
腐烂病叶在干燥环境下失水变成透明薄纸状。
1.2 病害循环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田间病株、病残体、带菌越冬的媒介昆虫,以及田间其他寄主植物。
通过昆虫、雨水和灌溉水传播。
从伤口侵入,导致发病。
病组织中的病菌又借昆虫、雨水等传播,引起再次侵染,使病害扩散蔓延。
土壤中残留的软腐细菌可以从萌发中的幼芽和整个生育期的根部侵入,细菌侵入后可向地上部运转,整个生育期在大白菜体内潜伏侵染,成为生长后期和贮藏期腐烂病的主要菌源。
1.3 发病因素软腐病的发生与伤口及影响寄主愈伤能力的因素均有密切关系。
1.3.1 气候条件雨水与发病的关系最密切。
特别是白菜包心后多雨往往发病严重。
1.3.2 虫害昆虫一方面体内外携带病菌,另一方面又在寄主体上取食时造成伤口,所以虫害重时病害也重。
1.3.3 栽培管理多雨和低洼地区,积水造成土中缺氧,影响伤口的愈合,并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发病重。
1.3.4 品种抗病性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及综合防控

对较轻。十字花科蔬菜生长前期愈伤能力相对较
强,木栓化快,发病少而轻。菜青虫、小菜蛾等
发生多的地块,害虫取食的伤口多,此病会多发
和重发。地势低、地下水位高、易积水、土质黏
重、土壤湿度高和光照差的地,易发生本病。十
字花科蔬菜连作,会明显加重发病。前作为莴
苣、茄子和胡萝卜等,发病将增多。雨水多和适
实用技术·种植技术·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及综合防控
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 (330700) 任火英
江西省奉新县农业局 (330700) 余增钢
敖礼林
饶卫华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是广发、多发、重发的
细菌性病害,造成的损失面广而巨大。它可危害
大白菜、甘蓝、小白菜、油菜、萝卜和花椰菜
等,还可侵害番茄、莴苣和大葱等。十字花科蔬
药防治。虫害有叶蝉飞萤、百
配施氮肥,每亩施高浓度复合
禾螺虫等,药剂可随时与植保
肥 25~30 千克,在叶状茎开花
站联系。④杂草防除。种植后
亩施高浓度复合肥 25 千克左
行,保持无杂草。如果太阳
上以水层灌溉为主,保持 3~5
点前下午 3 点后,以防灼烧荸
后 15 天左右,施结球膨大肥每
杂草可用人工除草,直到封
后翻耙整畦,有减少发病之效。⑦病株、病残体
等要及时清除于田块外深埋或焚烧。⑧适当稀播
明,继而腐烂发臭。
花椰菜等发病,腐烂最初分散发生,斑点
或稀栽,不用病苗、虫苗和弱苗。⑨适量多施充
状,继而不断扩大和融合,最后整株变褐腐烂。
分腐熟的农家肥,适度控制化学氮肥的用量,不
芥蓝摘心前染发病,先在茎部发生水浸样病斑,
右。②水浆管理。移栽后原则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种类及综合治理技术

- 58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种类及综合治理技术黄健超,邝美玲,梁伟光,冯锦乾,冯瑞安(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江门 529060)收稿日期:2021-05-27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门市基础与理论科学研究类科技计划项目(2020030102520004967)。
摘要:针对近年来江门市蔬菜种植过程中害虫种类繁多、化学农药使用量增加,且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治工作困难的现状,进行了多年实践,在分析江门市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发生种类及发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采用清除残株落叶、合理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设置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等物理防治措施,释放寄生蜂、捕食性天敌等生物防治措施,辅之以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的综合治理技术,实现了害虫防控总体防效达到90%、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产量增加5%以上的良好效果,值得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综合治理Species of Pests and Its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ologies inBrassicaceae VegetableHUANG Jianchao, KUANG Meiling, LIANG Weiguang, FENG Jinqian, FENG Ruian(Jiangme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angmen 529060, China)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re were many kinds of vegetable planting pests, the useof chemical pesticides was increasing, the drug resistance was increasing and the control work was difficult inJiangmen city in recent years, many years of practice had been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ccurrence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rassicaceae vegetable pests in Jiangmen city, the agricultural control measures of removing residual trees and leaves and reasonable rotation, physical control measures of setting insecticidal lamps yellow board and sexual attractants, biological control measures of eleasing parasitic wasps and predatory natural enemies, supplemented by the rational use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echnology with high efficiency, low toxicity and low residue chemical pesticides were put forward, which had achieved a good effect of 90% overall control effect of pest control, more than 30% reduction in the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and more than 5%increase in output, which was worthy of large-scale promotion.Keywords: Brassicaceae; vegetable; pest; integrated control 江门市一直是广东省内的蔬菜生产大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气候资源,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约为7.55万h m 2,总产量达到170万t ,以瓜类、十字花科、茄果类和豆荚类蔬菜为主。
十字花科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十字花科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十字花科植物病毒病是十字花科植物遭受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在农业生产中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这种疾病,农业专家们提出了多种方法。
病毒抗性品种育种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育种工作培育出具有抗病毒性的品种。
通过传统育种方
法或基因编辑技术,选育出对特定病毒具有抗性的十字花科植物品种,以减少病毒病的发生。
病毒病害虫防治
病毒传播主要依赖于昆虫和蚜虫等害虫。
因此,控制害虫数量的增长是防治病
毒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或农业工程措施控制病媒害虫的传播,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病毒病毒源清除
定期清除田间废弃植株和病毒源,限制病毒的传播和传染。
采取土壤消毒等方法,有效地减少病毒在植株和土壤中的积累,降低感染机会。
合理施肥
植物缺乏养分易受病毒侵害,针对不同品种、生长时期合理施用氮、磷、钾等
养分肥料,增强植物抗病能力,减少病毒感染。
农业措施
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适时的浇水管理、药剂防控等综合性农业措施,提高植
物的生长状况,增强免疫力,降低病毒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十字花科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抗病育种、病毒病虫害防治、病毒源清除、合理施肥和农业措施等多方面措施。
在实际生产中,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可有效降低病毒病发生的风险,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芝麻菜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芝麻菜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芝麻菜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芝麻菜又称芥末、芸苔、飘儿菜,英名Garden Rocket,Rocketsalad Ropuette,属于十字花科,芝麻菜属。
一年生草本。
株高20~70厘米。
适生于800米以上山区的农田、路旁、荒地上。
因全株有浓烈的芝麻香味,故名芝麻菜。
那么我们在种植芝麻菜的时候如何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呢?
芝麻菜的病害主要是菌核病,菌核病全生育期都发生,以苗期发病损失重。
棚室内主要通过病组织上的菌丝与健株接触传染,使
病害蔓延。
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较广,但不耐干燥,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于发病。
此外,带病的种苗调运和移栽病苗,可扩大传播。
在发病初期随时清除染病组织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喷雾,7天防治1次。
芝麻菜的虫害主要有黄曲条跳甲、小菜蛾、蚜虫,前两种可采用40.7%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跳甲立杀6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在高温多雨的夏季栽培较易出现叶斑病,可选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蚜虫可选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4000~6000倍液或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在菜地内间隔铺设银灰色膜或挂拉银灰色膜条驱避蚜虫。
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1期植物保护学摘要本文总结了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介绍了其关键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农药防治等方面内容,并分析了应用该技术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为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效益分析中图分类号S436.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1-0132-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1.05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王锡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科,江苏南通226006)十字花科蔬菜是南通市崇川区常见的一类蔬菜,种植品种有西兰花、大白菜、甘蓝、青菜和萝卜等,常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软腐病、黑腐病、霜霉病、菜粉蝶、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蚜虫和烟粉虱等。
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长期单一使用化学农药,害虫抗药性增强,农药残留风险不断增加,不仅影响蔬菜质量安全,更危及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1-2]。
近年来,崇川区转变植保防灾方式,坚持“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开展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初步形成了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在崇川区观音山、钟秀街道进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控害效果。
1技术模式综合采用农业防治(轮作换茬、清除残株败叶、平衡施肥等)、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黄板诱杀或防虫网阻隔(烟粉虱、蚜虫等)、生物防治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等措施,绿色、有效防控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
2防控目标2.1防控效果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40%以上,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总体防效达到90%以上,蔬菜产品农残检出合格率达到100%。
2.2减损目标总体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内,十字花科蔬菜不因软腐病、黑腐病、霜霉病、斜纹夜蛾、菜粉蝶、甜菜夜蛾、蚜虫和烟粉虱等病虫害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一、虫害(一)小菜蛾、菜青虫的防治1、农业防治在小范围内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对养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避免将虫带入本田;及时清除田园内残株落叶或立即翻耕,可消灭大量虫源。
2、物理防治小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每3 0亩菜田设置1盏灭虫灯效果更好。
3、生物防治使用1.8%阿维菌素 2000-2500倍液或BT粉剂对小菜蛾有很好的防效。
4、化学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卵孵化盛期到2龄前用药剂。
常用药剂:天剑(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5%菜喜悬浮剂1000-1500倍(多杀霉素)、安保1000倍、除尽1200-1500倍、15%安打3500-4000倍、1.8%阿维菌素(虫螨光、爱福丁、爱力螨克)2000-3000倍、BT苏云金杆菌1000-1500倍液、5%抑太宝2000倍液,或2 0%灭幼脲1号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500-600倍液,也可用5%锐劲特2500倍或40%丙溴磷乳油40克效果更佳。
施药方法:圈点法进行叶背和叶心喷雾。
(二)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防治1、加强田间管理,清除杂草,减少虫源。
2、灭虫灯、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很好。
还可同时诱杀棉铃虫、地老虎、斜纹夜蛾等。
3、化学防治。
田间用药的关键时期是消灭幼虫于3龄以前,在傍晚施药效果最佳。
常用药剂:天剑(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0%杀灭菊酯乳油1500 -2000倍液;20%灭幼脲I号或III 号制剂500-1000倍液;鱼藤精500倍液;50%马拉硫磷800倍液;40.7%乐斯本乳油8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200倍液。
(三)棉铃虫的防治1、农业防治:摘除虫果压低虫口。
早、中、晚熟品种要搭配开,避开二代棉铃虫的为害。
2、生物防治: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使幼虫大量死亡。
3、化学防治:孵化盛期至二龄盛期,即幼虫尚未蛀入果内施药。
注意交替轮换用药。
绿甘蓝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绿甘蓝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绿甘蓝(拉丁名:Brassica oleracea)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是中国广泛种植的一种十字花科蔬菜。
下面将介绍绿甘蓝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1.土壤选择:绿甘蓝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喜阳光充足,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建议选择pH值在6.0-7.5之间的土壤。
2.播种时间:绿甘蓝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种植,春季一般在2-4月进行播种,秋季一般在8-10月进行播种。
3.播种方法:绿甘蓝的播种可采用直播或育苗后移栽的方法。
直播时,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沟宽20-30厘米,撒后轻轻覆土。
育苗后移栽时,可在育苗床上育苗,苗期株间距离为15-20厘米。
4.管理措施:绿甘蓝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过湿,避免积水。
及时除草,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绿甘蓝的生长发育。
可以适当施肥,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的有机肥。
5.收获时间:绿甘蓝一般在播种后60-70天可以开始收获。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摘早熟品种或晚熟品种,延长收获时间。
二、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绿甘蓝常见的病害包括炭疽病、黄萎病、白菜立枯病等。
预防病害的发生,首先要选择健康的种子,购买时可查看包装袋上的健康证明。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田间卫生,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病残体。
若发生病害,则可采用农药进行灭菌喷洒。
2.虫害防治:绿甘蓝的常见害虫有绿吸虫、蚜虫、菜青虫等。
防治绿吸虫可采用喷施乙酰甲胺膦等化学农药。
防治蚜虫可采用施用白粉、乙烯菊酯等化学农药。
防治菜青虫可撒播布食性植物,如雪花莲、紫花苜蓿等,吸引菜青虫的天敌。
还可以使用黄板、黄水等控制害虫的数量。
总结:绿甘蓝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土壤选择、播种时间、播种方法和管理措施等。
保持土壤湿润、除草和适当施肥是关键。
绿甘蓝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黄萎病等,常见的虫害有绿吸虫、蚜虫、菜青虫等,可采用化学农药和天敌等方法进行防治。
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综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绿甘蓝的产量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字花科蔬菜虫害防治措施
一、十字花科蔬菜包括的种类
白菜类:小白菜、菜心、大白菜、紫菜薹、红菜薹等;甘蓝类:椰菜、椰菜花、芥蓝、青花菜、球茎甘蓝等;芥菜类:叶芥菜、茎芥菜(头菜)、根芥菜(大头菜)、榨菜等;萝卜类;水生蔬菜类。
二、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及防治方法
1、菜蚜
菜蚜体小质柔软,体形多呈近椭圆形,体色变化较大。
以成虫和幼虫在菜叶上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植株生长不良,影响包心,以致减产;为害留种株的嫩茎、花梗和嫩荚,致使花梗畸形扭曲,不能正常抽薹、开花、结荚,荚果籽粒也不饱满。
此外,蚜虫又是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的传播媒介,其传播病毒所造成的为害,有时比蚜害本身更大。
防治要点:(1)农业防治:夏季可不种或少种十字花科蔬菜,切断或减少秋菜的蚜源和毒源。
(2)物理防治:①采用银灰色薄膜避蚜。
苗床四周铺17厘米宽银灰色薄膜,苗床上方每隔60-100 厘米挂3-6厘米宽银灰色薄膜,可避蚜防毒;②设黄板诱蚜。
黄板上涂机油插于田间,春秋季可诱杀有翅蚜,降低田间蚜虫密度;③化学防治:对菜蚜首选药为50%抗蚜威(僻蚜雾)2000-3000 倍液,其次为10%吡虫啉可湿粉(咪蚜胺、蚜虱净)1 000-2000 倍液。
还可选用2.5%鱼藤酮乳油500倍液,或30%松脂酸钠乳剂150-300 倍液,或15%乐溴乳油2000-3000 倍液,或1.3%鱼藤氰戊乳油400-500倍液,或10%氯菊辛乳油1200-2400 倍液。
注意交替喷施2-3次或3-4次,视虫情、苗情、天气等隔7-10天喷1次,采收前10-15 天应停止用药。
2、黄曲条跳甲
俗称狗虱虫,成、幼虫对寄主植物均可为害。
成虫咬食叶面成许多小孔,尤以幼苗受害最重,刚出土的幼苗,子叶被吃后或咬坏生长点可致整株死亡,造成缺苗,甚至毁种。
幼虫在土中将菜株根皮蛀成许多环状弯曲虫道,或咬断须根。
此虫的为害性愈往南方愈严重。
防治要点:(1)农业防治:①抓好田园清洁,清除菜园残株落叶,铲除杂草,以消灭其越冬场所和食料基地;②收获后或播前及时翻耕晒土,创造不利于幼虫生活的环境并消灭部分虫蛹;③提倡十字花科蔬菜与其他菜类轮作,可减轻受害;④加强苗期水肥管理;⑤移栽时选用无虫苗,如发现根部有虫,可用药液浸根,如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2.5%鱼藤乳油600-800 倍液。
(2)物理防治:设黑光灯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①淋施以药剂灌根为主要措施,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或18%杀虫双水剂,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分别淋施;②播前土壤处理,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3公斤/亩),或用米乐尔(1.5公斤/亩),或上述淋施植穴的药剂处理土壤,对毒杀幼虫和蛹效果好,残效期达20天以上,使用一次即可;③喷施,在成虫活动盛期,从田边向田内围喷,以苗期为防治重点。
药剂除上述各药外,还可选用2.5%功夫或天王星,或5%快杀敌乳油5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或90%巴丹可溶性粉剂1000-2000 倍液,或18%杀虫双水剂3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
3、小菜蛾
小菜蛾以幼虫为害寄主植物。
初龄幼虫仅食叶肉,老龄幼虫咬食叶片,造成缺刻与孔洞。
春、秋季为害盛。
防治要点:(1)农业防治:①合理布局,在十字花科蔬菜大面积连片种植的蔬菜基地或菜场,有意识地间种瓜豆等非寄主作物,使其能相隔一定距离;②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田间残株、杂草,尽可能随即翻耕晒土以压低虫源;③对生长期短的白菜、菜心等蔬菜,在管理上力求使其生长各一,使收获期较一致,能在短时间内统一收获、统一翻耕菜地,才能有效压低虫源。
(2)物理防治:利用蛾子趋光、趋黄特性,在成虫发生期设粘性黄板诱杀成虫。
对甘蓝类蔬菜育苗,可考虑采用纱网小拱棚育苗法以避虫害。
(4)化学防治:①应提倡药剂混用、轮用,或加入增效剂和更换与常用药杀虫机制不同的新型杀虫剂;②要掌握防治适期;③要讲究用药技巧;④广东菜区推荐使用的药剂有:复方菜虫菌可湿性
粉800-1200 倍液,或50%抗虫992乳油500-800 倍液,或1%威霸乳油600-800 倍液,或98%巴丹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如与Bt乳油混用效果更好),或10%除尽乳油2300-4500 倍液,或20%抑食肼悬浮剂400-630 倍液,也可用阿维菌素。
4、菜螟
菜螟俗称“钻心虫”、“吃心虫”等,是十字花科蔬菜苗期的重要害虫。
其为害特点是:以幼虫钻蛀、取食幼苗心叶,并吐丝结网,受害苗因生长点被破坏而停止生长,甚至萎蔫死亡,不仅造成缺苗,而且其老龄虫还能钻蛀茎髓和根部,传播软腐病,导致菜株腐烂、减产。
各地菜螟为害时期大多在8-10月。
防治要点:(1)农业防治:①收获后及时翻耕土地,清洁田园,以减少虫源;②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播期,尽可能使菜苗3-5片真叶期与虫子盛发期错开,可减轻受害程度;③适当浇灌水增加土壤湿度,可以抑制害虫。
(2)喷药防治:应掌握成虫盛发期和幼虫孵化期及时施药,或根据菜苗初见心叶被害时安排施药。
药剂可选21%灭杀毙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20%灭扫利乳油各6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各3000倍液,或5%农萝特乳油,或5%卡死克乳油、5%抑太保乳油各5000倍液,或库龙1500-2000 倍和功夫3000倍混用。
注意交替喷施,确保药喷到菜苗心叶上,视苗情、虫情、天气连喷2-3次,隔7-15天喷1次,前密后疏。
5、菜白蝶
又称白粉蝶,其幼虫俗称菜青虫。
菜白蝶以幼虫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幼虫咬食叶片,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导致减产。
此外,幼虫排出的虫粪会污染花菜球茎,使商品价值降低;在白菜上被害的伤口又易感染软腐病而造成全株腐烂死亡。
菜粉蝶适宜于月均温20-25 ℃,月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下的月份生长发育。
低温或高温多雨的季节,均影响其生育,特别是雨季影响更大。
防治要点:(1)农业防治:参照小菜蛾的防治。
(2)生物防治:①喷施细菌性杀虫剂如Bt乳剂或青虫菌液剂500-1000 倍液,在气温20℃以上3龄前喷施,连喷3次,隔7-15天喷1次;②喷施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制剂,若无现成制剂,可用5龄病死虫体10-13 头/亩,捣烂兑水37-150 公斤/亩均匀喷雾,菜心、白菜从定植至收获喷1-2次,椰菜、芥蓝则全期喷施3-4次,隔10-15 天1次;③化学防治:凡适用小菜蛾的化学农药均可用于防治菜青虫。
此外,各地视菜青虫的抗药性发展情况,还可选用下列药剂:40%甲基锌硫磷乳剂1000-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 倍液,或0.5%栋青杀虫乳油600-1200 倍,或0.5%藜芦碱醇溶液500-700 倍液,或1%苦参碱溶液450-1000 倍液,或15%乐溴乳油2000-3000 倍液,或70%溴马乳油2500-5000 倍液,或70%敌溴乳油4500-7000 倍液,或37%高效顺反氯马乳油800-1600 倍液,或25%辛氰乳油2500-5000 倍液,或20%菊杀乳油
2000-4000 倍液,或功夫3000-5000 倍液和库龙1500-2000 倍液混用。
仲恺农学院副教授郑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