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路旁的橡树》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三年级上册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人物,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人物。
(3)课文中涉及的哲理思想的领悟。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图片展示:展示路旁的橡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讨论交流:让学生谈谈对路旁橡树的认识和感受。
2. 课堂讲解:(1)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学会运用。
(3)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人物,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3. 课堂实践:(1)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角色。
(2)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描绘自己身边的自然景观。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自然资源,了解其保护意义。
(2)与家人分享课文中的故事,培养亲情关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三年级上册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橡树、慰藉”等词语;(2)能够理解课文大意,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2)学会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情、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教育学生学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勇于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描绘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3. 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橡树的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认读;(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疑难问题;(3)学生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品读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情、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3)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和描绘作品。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新词的记忆,以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2)以“我眼中的橡树”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
七、课后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阅读情况;3. 结合课文内容,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八、单元测试设计:1. 测试内容:本节课的生字新词、课文内容理解、写作能力;2. 测试形式:书面测试、口语测试;3. 测试目的: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8《路旁的橡树》教案鲁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8《路旁的橡树》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平坦、灌木、延伸、楔子”等词语。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小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
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宽阔()挺拔()楔()子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路旁的橡树》教案

《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路旁的橡树》,详细内容包括:1. 学习生字词:橡、硬、望、仅、便、顺、注意、几百、尺、建筑、工程、联系、舒服、留心、四周、法子、意见、参观、平坦。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路旁橡树的特点及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3. 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并体会到橡树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路旁橡树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注意过路旁的橡树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记忆。
3.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橡树的特点及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如作者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橡树,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某一物品,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路旁的橡树》2. 生字词:橡、硬、望、仅、便、顺、注意、几百、尺、建筑、工程、联系、舒服、留心、四周、法子、意见、参观、平坦。
3. 观察方法:从不同角度观察,留心周围事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或景物,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示例答案:我观察了学校门口的一棵大树。
这棵树很高,树干粗壮,树叶绿油油的。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路旁的橡树的特点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橡树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了解更多关于橡树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
(3)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资源,发挥橡树在生活中的最大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橡树的特点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想象力的发展,描绘课文场景。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资料:橡树图片、相关环境图片等。
4. 查阅资料:关于橡树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橡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路旁的橡树。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橡树的了解。
(3)简介课文《路旁的橡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段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生字词卡片游戏,巩固学习效果。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故事,概括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课文中的橡树有什么特点?它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5. 想象与创造(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互相交流。
(3)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橡树的魅力。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路旁的橡树》。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照,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课文朗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进行指导与评价。
3. 生字词学习:学生通过卡片认读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与示范。
4. 课文解析: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解答与引导。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例句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教师进行评价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路旁的橡树》2. 生字词:绿化、隔离、噪音、疲惫、侍弄、骄傲、豪迈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大自然,如诗如画。
那里有高耸入云的橡树,有清澈见底的小溪,还有欢快的鸟鸣声。
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用心呵护她,保护环境,让大自然更加美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将所学环保知识付诸实践。
三年级语文教案《路旁的橡树》

三年级语文教案《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路旁的橡树》1教学目标:1、熟悉本课的3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育爱惜花草树木、自觉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步骤:(一)提醒课题1、假如在修一条路时,前面遇到一棵树,你准备怎样办?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1课《路旁的橡树》。
(二)自学出示自学提示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②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讲的是什么?③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反复读。
(三)检查自学状况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一说:每段讲的是什么?理解“宽敞、平坦、沉重、不约而同、赞美”等词语。
2、置疑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争论沟通。
(四)再读课文1、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人们赞美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白什么?2、大家争论、沟通。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在选择是保树,还是砍树修路时,筑路人毅然选择了保树,宁可多费劲气,多花钱,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三年级语文教案《路旁的橡树》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爱护橡树而表达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爱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爱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预备: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
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
认真欣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
(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惋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公路旁边。
现在要在这儿修大路,这棵树拦住了去路,路是肯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路旁的橡树》。
(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读懂并理解故事《路旁的橡树》。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进行故事复述。
3.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了解橡树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2. 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进行故事复述。
教学准备:1. 《路旁的橡树》的故事书。
2. 就近寻找一棵橡树的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师生互动:先和学生们谈论一下橡树,看看他们对橡树了解多少。
问一些橡树的特征,比如:橡树的叶子形状、橡树的果实等。
2. 引入故事:拿出故事书《路旁的橡树》,向学生介绍故事背景并展示橡树的图片。
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一起读这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棵橡树。
Step 2: 阅读与理解1. 教师先读一遍故事,学生静听。
2. 学生齐读故事。
3. 教师提问:- 故事中的橡树在哪里?- 小男孩在橡树下做了些什么?- 橡树长大之后发生了什么?- 故事中的主题是什么?Step 3: 故事复述1. 教师要求学生们复述故事的内容。
可以让他们两人一组,互相复述。
2. 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帮助他们整理思路。
Step 4: 巩固与拓展1. 让学生们画出橡树的成长过程。
可以分为几个时期,标题标明。
2. 学生互相展示并介绍自己所画的橡树。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理解橡树的生长过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适当的讨论和绘画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内容,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适度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Step 5: 进一步探究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橡树要种在路旁呢?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认识到橡树选择在路旁生长,是因为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并且橡树的根系不容易破坏路面。
2. 学生讨论:在我们生活的城市或者社区周围,有没有类似的橡树生长的地方?学生可以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到类似的橡树生长地点,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旁的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1.读课文,想想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体会筑路工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筑路工人的劳动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一、导课
复习导入:
1.检查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1)拼音写汉字
jī lì cōng míng cái fù bō li
()()()()
(2)比一比,再组词。
(共4分)
拨( )弛( )耸( ) 拂( )
拔( )驰( )耷( )沸( )
2.课文回顾: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它像箭一样笔直,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恰恰体现了人们保护橡树自觉行动中所展示的高尚的心灵。
而那路旁的橡树,更粗壮更结实的挺立于蓝天白云之下,是人与自然携手共处的最美好的宣告!那么,课时是如何表现筑路工人的精神的呢?几天继续学习《路旁的橡树》
二、新授
读书贵在质疑。
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再读读课文就能解决,而有些问题得反复思考,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解决。
好,这堂课让我们主要围绕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1.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作者怎样描写它?播放手机典型的导学成果。
2.重点交流: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
筑路人的高尚表现在哪里?人们是怎么做的?
(1)默读课文,在课文里找到相关的语句。
(2)讨论交流。
句一: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在沉默,一句话也不说呢?他们究竟在想什么?
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
句二:“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在叹气?
指导读。
评价。
(过渡:正如同学们说得那样,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橡树也不可以砍,最后,工程师和工人们是怎么做的?让我们来读读5、6、7自然段)(3)学习5、6、7自然段。
从“不可以”读出什么?从“也不可以”又读出什么?
理解“为什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要造好一条公路并不简单,首先得经过勘测人员翻山越岭地查看地形地貌,接着技术人员按照勘测情况设计图纸,最后是工程师和工人们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
句四: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重点理解“笔直”与“弯曲”。
作为公路来说,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体会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用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评价工程师和工人们吧。
(板书:高尚)
3.这么多人事先没有商量却见解高度一致,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不约而同)
4.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三、练习
1.按要求完成句子。
大风刮倒了大树。
变“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风把大树刮倒了。
变“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树被大风刮到了。
2. 过往的人还会赞叹什么呢?
(赞叹筑路人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质;赞叹他们美丽的心灵;赞叹他们善于思考,巧妙设计,为树让路……)
四、总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这都是因为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只有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
五、作业
1.摘抄句子并品析
2.收集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感人故事。
3.写一写
以橡树
或者橡树上生活的小鸟,或者是橡树旁盛开的小花,或者是一位游人,或者是工程师,筑路工人,改写橡树的故事。
六、板书
工程师修路
路旁的橡树
工人们保树
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