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民主德国
世界博物馆巡礼——德国篇,金城文物学院

世界博物馆巡礼——德国篇在欧洲,博物馆历来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缩影。
而欧洲的博物馆也是林林总总大大小小,数量不少。
这些博物馆有些是专题性质的,有些是综合性质的,有些以历史文物为主,有些以现代科技为主。
各有特色。
从名人故居式的微型博物馆到文物收藏的综合性博物馆,在总体建设上面都是下足功夫的。
而在博物馆的建设上面,不管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业个人都是非常重视的。
而居住在欧洲,博物馆文化也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笔者在欧洲旅居多年,对欧洲的博物馆也是情有独钟的。
也深深的被这种非文本的文化吸引着浸润着。
今天就来知识性的介绍一下欧洲博物馆的第一站——德国博物馆。
德国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国家,也是一个非常有序和有逻辑的民族。
他们的严谨是欧洲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
而在博物馆的建设方面,德国也是很细致的。
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是汽车制造的重要基地,就这一州而言各类的汽车博物馆就很多。
还有和汽车机械相关的各类科技博物馆。
而在文物和珍宝方面,也是有突出特色的。
比如慕尼黑的皇宫珍藏馆,除了保留了当年茜茜公主的生活遗迹之外,里面还有大量中国清代的藏品。
而在德国东部的德雷斯顿,有特色的博物馆更是比比皆是。
比如德雷斯顿的绿色穹顶珍藏馆,里面收藏了大量的当时的国王收藏的珠宝珍品,仅就钻石和水晶就有10多个展厅。
位于茨温格宫的陶瓷馆里面珍藏了很多17世纪中国的外销瓷。
历代大师画廊则收集了很多欧洲中世纪珍贵的藏品,除了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还包括伦勃朗的一些精品。
德累斯顿的还有德意志卫生博物馆、军事历史博物馆、州立史前博物馆、州立自然史博物馆、人种学博物馆、德累斯顿城市博物馆,交通博物馆,以及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艺术与科技博物馆。
包括这些还有日本宫的陶瓷博物馆,常常举办欧洲各个时期的陶瓷专题展出。
柏林历史遗迹之都

柏林历史遗迹之都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遗迹。
在这个美丽的城市中,数不胜数的建筑、古迹和文化遗产讲述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本文将带您一起穿越时光、探索柏林历史遗迹之都。
1. 柏林国家历史博物馆柏林国家历史博物馆是柏林最重要的历史博物馆之一。
馆内收藏了大量与德国历史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自古埃及至现代德国的历史进程。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埃及法老的宝藏,感受古代文明的辉煌,也可以了解到德国的工业化发展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
2. 布兰登堡门作为柏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布兰登堡门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建筑。
它见证了德国统一的历史时刻,也成为了柏林的象征。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感受德国历史的厚重与庄严。
3. 布兰特堡宫布兰特堡宫是柏林最宏伟的宫殿之一,也是普鲁士王国的象征。
它由一系列建筑组成,包括皇家宫殿、花园、博物馆和图书馆等。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大量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的精品,同时也可了解到普鲁士历史和皇室的兴衰。
4. 柏林墙柏林墙是二战后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的产物。
尽管如今墙已经不存在,但在柏林的许多地方,您仍然可以找到有关柏林墙的历史标记和纪念碑。
这些地点成为了游客们寻找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
5. 德国历史博物馆德国历史博物馆是一座以德国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文物和展品。
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德国的起源、宗教、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发展。
通过参观这个博物馆,您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德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6. 博物岛博物岛是柏林最著名的博物馆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个岛上包括了五座重要的博物馆,如神庙博物馆、古代艺术博物馆和旧博物馆等。
博物岛集中展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给人们带来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体验。
7. 柏林大教堂柏林大教堂是柏林最重要的教堂之一,也是德国历史建筑的代表之一。
教堂以其宏伟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玻璃窗著名。
游客们可以在教堂内参观,欣赏到精美的壁画和雕塑,感受到宗教信仰对德国历史的影响。
德国历史博物馆案例分析

背景1970年代,美国首府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落成;1980年代,法国首府巴黎卢浮宫完成扩建修缮;本世纪伊始2003年,德国首府柏林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面向公众开放;这3座居于三国首府且不同年代的重要建筑均出自建筑师贝聿铭之手;自现代建筑产生以来,不同风格流派此消彼长;而此3座建筑尽管位于不同时空,却延续了贝氏的一贯作风,以一种贵族式的优雅始终居于现代建筑的时尚之列;从罗西到贝聿铭由于历史原因,柏林在短短几十年内经历合而分之、分而合之的复杂历程;政治因素对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产生莫大影响,例如柏林墙两侧百米范围之内若干年来都是不毛之地;1987年10月东西柏林共同筹建新历史博物馆,选址位于Spree河畔,当时的建设部长奥斯卡·施奈德OscarSchneider指出此项计划是“本世纪内所能举办的最重要、最具吸引力的建设任务之一”;1988年6月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Rossi以其浓缩欧洲古典精髓的建筑空间组合,诸如柱廊、圆厅、钟塔、巴西利卡长厅等,赢得竞赛首奖;然而次年11月柏林墙轰然倒塌,原基地成为新总理府所在;建于18世纪的原军械库改作历史博物馆,与之相邻的仓库和工作室则作为新馆基地;新馆异地而处,罗西的设计被搁置;统一后的柏林当局极为欣赏贝聿铭先前所做的诸多博物馆建筑,但是众所周知贝氏早已不再参与任何竞标,仅接受委托选择设计部分项目;柏林文化局决定突破凡是公共建筑的设计委托必需通过竞标选择建筑师的规定,直接委托贝聿铭设计;1995年9月贝聿铭与当时的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HelmutKohl会晤,双方就统一后的柏林作为国家新首都所面临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但是贝聿铭并未当即接受委托;按照惯例,贝聿铭在接受每项委托之前必需先对项目本身及所处环境进行多次调查,往往决定之时,德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NEWEXHITITIONHALLOFTHEGERMANHISTORICALMUSEUM已经对设计有了一定想法;此次亦不例外,在经过对林的数次明查暗访之后,贝聿铭最终接下委托;19971月他首次将设计介绍给公众,得到了专家、媒体、大的广泛支持;2003年5月,新馆落成,获得PeiBau氏建筑之称;从军械库到新馆新址位于柏林市中心UnterdenLinden大街,博物馆岛相对;军械库提供7500m2永久展场,其他厅则安置于4700m2的新馆内,两馆之间仅有一巷之隔军械库是普鲁士王朝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周围俱是典建筑,如新警士厅、老博物馆等;新馆处于历史建包围之中,缺少造型及立面的表现空间;地段的限制、周边历史建筑的联系,以及文物保护的要求,增加了计的难度;新馆必需将一块小且难用的基地变成一个人入胜的场所,同时需要建立历史与现代的联系;在占地不足2000m2的不规则基地上,贝聿铭采三角形作为建筑主体的基本形,利用单纯的色调及材质使造型厚重凝练又富于光影变化,极具雕塑感;三角的北边与基地北部的斜街平行,保持街景的延续性;层切出相似三角形平台;三角形的另一边朝向西南,过等高的弧形石墙弱化几何棱角;东边L形体量的附属房通过廊桥与主体联系;贝聿铭认为新馆与老馆是共生关系,为其空间及能上的联系创造更多机会;弧形玻璃大厅作为与军械相邻的界面,起到景框作用,同时造成透视上的水平展,与军械库北立面的古典秩序形成对比;末端的玻螺旋楼梯成为附近诸多历史建筑街区中的标志;主入位于螺旋楼梯旁,同时也可通过地下一层从军械库进入参观者通过主入口旋转门进入接待厅;地下一层几乎部用来作为一个开放式展厅,地上3层则提供不同大和层高的展厅,展示面积2600m2,另外有一个57座的小视听室、图书礼品店、小工作室,地下二层则提机房和临时库房;建筑造型三角形是贝聿铭惯用的造型;一个等腰三角形和角三角形构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标志着贝聿对三角形的运用已臻成熟;卢浮宫前的金字塔更是三形建筑的代表作;三角形构图的平面提供了空间的3灭点,较之矩形空间的两个灭点,打破空间的单调感,富于空间的变幻,改变了通常的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觉;柏林的新馆采用三角形作为主体平面,三角形题在建筑中不断得到加强;出于博物馆建筑的安全需展厅主要位于几乎不开窗的三角形建筑实体中;然而聿铭坚持在3层北侧切掉三棱柱体量形成屋顶平台,留出三角形凸窗,成为北部街道连续立面的活跃因子时参观者亦可从中眺望街景;建筑3层东北的螺旋楼厅顶部开三角天窗;各展厅顶棚按三角形网格设置灯轨道,布置可动光源;3层展厅更采用三棱锥状顶棚;使是电梯厅的地板和天花亦采用三角形装饰;卢浮宫的自动扶梯大厅内采用的巨大圆形窗洞柏林新馆亦得到运用;两层高的圆洞面向中庭,隔而断,参观者可以凭眺大厅,同时也是大厅中的重要构因素;厚重的几何体量、巨大的圆洞,可见路易·康影响;错落的平台和廊桥增加了空间的趣味;贝氏建筑去除了几何特性不是非常肯定的部分型单纯鲜明,充满几何意味;纯粹的几何空间显示了筑师驾驭空间组合的能力与技巧;中庭贝聿铭擅长通过中庭联系内部展厅和室外环境说这种大厅从功能上说似乎有些浪费;但在贝聿铭看来随着生活型态的改变,公众对博物馆的兴趣与日俱增,物馆的内容及地点早就转变为极为活泼的角色,不仅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贮藏室或是纪念馆,而且成为公众集的场所,与朋友聊天、见面、家庭聚会、学校教学至购物、喝咖啡等,“如果想吸引人群停留,必需提供着丰富活动的场所”;因此贝聿铭对中庭往往投入更大关注,创造不同寻常的公众体验;新馆从地下一层开始4层高的中庭为全玻璃幕墙构,从每一层都能看到对面的军械库;围绕中庭布置展厅使参观者在步出展厅的同时能及时由艺术鉴赏转为对建筑空间的欣赏;三角形透视使每个点所看到的不同,单纯的建筑造型凸现了光影的变化,公众在自扶梯、楼梯、平台、廊桥上会对空间和体量产生不同受;阳光通过玻璃顶棚投射到大厅,公众的好奇被吸到玻璃构造及投落在石墙上的影子,在观赏展品之前在建筑中漫步;空间不仅是背景,更应成为戏剧和活动的本身;贝聿铭将自己的设计称为“都市剧场”,玻璃幕墙向外界展示了人在室内的活动,同时室内的人也可以看到对面军械库的立面,达到“看与被看”的效果;建筑材料及工艺贝氏建筑独有的典雅风范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其对材料及施工工艺的把握;建筑室内外实墙均选取精心打磨的米色石灰岩作贴面,采用对砖线封平接缝的工艺,构筑实墙面;这种做法早在卢浮宫中已得到应用;石灰岩的天然色差和纹理形成了建筑内外表皮的独特肌理;来自法国东部城市第戎的石材增强了建筑的雕塑感,同时维持了色调、材质与周围历史建筑的统一;承重柱和楼板采用“建筑混凝土”做法,利用细长条状俄勒冈松木板作为模板浇注添加了色彩的特殊混凝土,拆模后便形成独特的条状木质纹理,色彩与石灰岩相仿;与柯布式混凝土的粗犷野性相比,贝氏工艺则反映了工业化产品的精美;公共空间采用双层地板,上表面铺设方形具有米色和粉色斑点的北美花岗岩,下表面和断面则仍选用“建筑混凝土”;结构、通风和电器设备均设在双层地板之间的槽中,保持了室内空间的纯净;整座建筑统一于米色基调中,庄重而不失雅致;近几十年来,博物馆成为建筑师最感兴趣的项目之一,涌现出很多杰作;比较一些博物馆奇特的造型,贝氏建筑则并非单纯的创造惊奇;贝聿铭对拙朴的建筑体量的钟爱正好符合博物馆作为文化收藏中心的要求,建筑赋予空间的立体感和雕塑感;单纯的几何平面与体量、大面积实墙、光影变化以及精致的细部构造创造了贝氏建筑贵族式的优雅;正如法兰克福日报所说,“被誉为空间魔术大师的贝聿铭在柏林成功地将新老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将一个偏僻、不起眼的地方变成了吸引人们前往的高贵之处;场地的限定对场地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并从中梳理出事物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是传统街区改造设计的必要过程;设计建筑的同时,要十分重视文化之根;当代建筑设计应该是历史的一种延续,对于一个建筑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场地,它是地理环境的一种记号,它有自己的观点和方向;建筑师应该了解这个场地,了解它的历史、它的根,而这种根是很难挖掘的,但是一名建筑师如果想要有所创造,就必须对此有所发现;所有的基地都有其难题,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的场地虽小,却位于柏林的文化中心,而且在通往着名的博物馆岛的通道上,那儿离佩加蒙Pergamon博物馆只有五分钟的步行距离;新馆周围重要建筑物密布,有安德列阿斯·施吕特尔AndreasSchlueter,1660-1714设计的历史博物馆的前身军械库,以及19世纪新古典主义派的代表人物,德国建筑师卡尔·弗里德利希·辛克尔KarlFriedrichSchinkel,1781-1841设计的着名的老博物馆建筑和新卫兵室;当年为了保证新卫兵室在受军械库很大影响的环境中同样具有空间作用,辛克尔在其周围按比例布置了一片七叶树林;这片树林起到了使新卫兵室同巴洛克建筑军械库之间保持间距和联系的作用,但也使从菩提树下大街投向新馆基地的目光多了一层限制;人们只能透过“缝隙”看到新馆;要为扩建大楼寻找一种形式,绝非易事;首先,基地周围的古迹都是列入文物保护范围的,拆迁完全不可能,因此就剩下处于军械库阴影之下的一小块市中心死角,这就是建筑师施展其才能的全部空间;其次,巴洛克风格的军械库仅能满足7500平方的展览场地,这对于它的新角色来说相去甚远,所以必须在极有限的基地中规划出许多使用面积来;这就要求新馆建筑不仅要同整个城市的风格相协调,同军械库本身的巴洛克风格相协调,更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常规的街区改造往往采用“修旧如旧”或“仿古如古”等相对保守的设计手法,而德国历史博物新馆恰恰采用了全新的植入方式,新材料、新技术的介入使传统街区焕发出新的活力;宜人的尺度、大面积空灵的玻璃幕墙使建筑与街区之间互为空间、相辅相容;经典的比例、精美的工艺无不体现出贝氏固有的建筑风貌;旧建筑与新建筑历史博物馆的前身军械库,建造时间自1695-1706年,平面源自巴黎建筑学院院长布隆代尔NicolasFrancoisBlondel的设计,后由18世纪德国雕塑家及建筑师安德列阿斯·施吕特尔AndreasSchlueter,1660-1714设计完成;几百年以来这里曾是军火库、英雄纪念馆、纳粹宣传论坛;这座巴洛克建筑物最重要的特点是立面上大型的人像雕塑,建筑为两层,平面接近正方形90×90m2,内有露天中庭也被称为施吕特尔大院,因为他雕刻了墙上的22张死亡战士面具,以示战争的残酷,因建筑本身是作为收藏军械的仓库,所以刚开始并没有设计楼梯,1730年博特JeandeBodt在中庭两转角增建两座四分之一圆弧形的楼梯间;1877年,建筑用途曾变更为武器博物馆;1952至1990年间,它曾一度被民主德国作为德国历史博物馆使用;针对这样一座建筑史与艺术史兼具的古迹建筑,贝聿铭使出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以及巴黎卢浮宫扩建修缮工程相类似的建筑手法,将新旧建筑之间以地下通道方式连接,让新与旧毗邻而立却互不干扰;对军械库基本不做改动,只是在它的露天中庭搭建了一个玻璃与钢结构的顶棚,使之成为室内可用场地;在此,传统风格和现代因素结合得恰到好处,阳光透过玻璃顶棚射进宽敞的大厅,观望者抬起头就能看到天空行走的云彩,虽身处室内,却与外界息息相连;武器库的威严沉闷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透明空间里恒久散发的优雅;新馆建筑采用简单的形体,由外观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石材覆盖的封闭建筑体与透明的玻璃中庭;贝聿铭以一个略带弧形,几乎与主体建筑等高的玻璃中庭妥善地解决了同巴洛克建筑军械库之间距离上的冲突;这个玻璃中庭使人们可以仰望天空,玻璃幕墙的使用从视觉上拓展了狭小场地的范围,既分隔开两幢建筑物,又使其相互关联,而且更使内部参观者的流动就像透过玻璃橱窗那样被追踪着,同时军械库的北立面透过大厅玻璃又如同镶嵌在一个画框中展现给博物馆的参观者,参观者在巴洛克建筑富丽堂皇的背景下移动脚步的同时,古老的建筑也随之在“运动”;因为地块较小,在剩下的建筑用地上贝聿铭设计了一个天然石材覆盖的封闭的三角形几何体;石材的使用是为了配合周围的历史建筑,里面的空间则是包括地下一层在内的四层展览空间,层与层之间的连接各不相同,天桥、廊台、梁板、楼梯在不同的高度交叉着,将游客吸引到展厅的每一层;三角形几何体既严格又能打破单调,通过他们的加减组合化解那些难以处理的不规则空间;在他着名的建筑中都曾运用到: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是两个相互构成个梯形的三角形;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是由一组排列和旋转的三角体构成;巴黎卢浮宫金字塔是由四个三角形在一个正方形上筑成的空间;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的三角形体也是整个建筑的支撑结构,它不仅适应了基地锥形的布局,确立北面的建筑基线,同时也使建筑空间的开放处面朝西南方向,即对着通向菩提树下大街的豁口,新馆西南侧面的一块略带弧形的墙面使得三角几何体原本生硬的棱角同中庭和螺旋楼梯塔的动感谐调起来;新馆的地下一层总共4700平方使用面积,充分利用了建筑用地,主要的展厅也设在这里;储藏库和机房占居整个地下二层;地上的三层分设了其他几个不同大小和高度的展厅,总面积为2600平方,可同时举办四个不同题材的展览;各展厅设在一个以天然石料装饰墙面,绝大部分为封闭的建筑体中;出于文物保护方面的原因,这些展厅都不开设窗户,但各处都保持了同基本几何体——三角体的关联;在新馆东端的管理楼平面呈L型,里面设置了报告厅和艺术品修复工场;新建筑耸立而封闭的形态,一实一虚之间,可看出贝聿铭以玻璃体将这座暗藏深巷的重要建筑彰显于外,人们在菩提树下大街上就能感受到它的魅力;现代性的透明开放博物馆的入口充分利用玻璃透明与亮丽的特性来吸引行人的眼光;为了提高历史博物馆后街的空间品质,贝聿铭在新馆的入口处对着巴洛克建筑的转角设置了一个巨型透明螺旋缓坡道,这也是新馆最引人注目之处;这个入口设计,虽位于历史博物馆旧建筑体军械库的后面,但因附近的建筑大多拥有古典造型与土黄色的砂岩石材,所以在这个没有回旋余地处耸立这个“捕捉眼”可谓极具匠心;正像贝聿铭说的:“我没有与我的建筑一起大喊,但我能让它说些什么;我想在这座博物馆建成后,人们可能会说:‘是啊,我好像在那儿看到了什么,我们不妨去瞧瞧那儿到底有什么;’如果有这么成功的话,我就很满意了;”事实再次证明了贝聿铭才能出众;他的设计总能够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与之相符的“建筑语言”,而不是简单地落下“带有特征的手笔”;人们通过螺旋玻璃塔入口,可以360度逐层感受周围浓厚的历史氛围,而有着三层楼高的巨大中庭,让人可以充分领略到具有扩张性的室内空间;光、影和运动是建筑的生命;在新馆,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倾泄到室内,给室内带来温暖和灵动之感,起支撑作用的网状钢材投洒到地面的影子随着阳光而变幻,室内走动的人群本身就是建筑物流动的风景,这一切的动感和因为透明而产生的室内外的联系让建筑本身在历史街区焕发出活力;现代性的透明开放在几条古老的街道和古典建筑中显得特别奇异,它像一个发光体依附在历史的身躯上;夜晚更像一个灯塔,它是军械库巨大建筑体后面唯一的将人们的目光从菩提树下大街吸引过来的亮点;。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观后感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观后感引言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是一座重要的历史建筑,它见证了青岛的殖民时期和中德交流的历史。
在参观这座博物馆后,我深深被其丰富的展品、精美的建筑和详尽的解说所吸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我的观后感。
建筑与环境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地理位置优越,周围环境幽美。
博物馆所在建筑为欧式风格,建于1903年至1905年之间,是当时德国总督在青岛的官邸。
建筑外立面采用红砖砌筑,结构稳固,保存完好。
内部装饰充满了欧洲风情,大厅、走廊以及房间中的家具、挂画等都展示了当时德国人生活的状况。
周边花草树木蓬勃生长,在阳光下呈现出宜人的景色。
博物馆外有一个小花园,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拍照。
整个环境给人一种宁静、雅致的感觉,使参观者更好地融入历史氛围。
展品与陈列博物馆内展示了大量与德国殖民时期和中德交流相关的展品。
其中包括照片、文件、器物以及多媒体展示等。
照片和文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德国总督在青岛时期的照片和文件,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直观地展示了当时青岛的面貌和生活场景。
照片中可以看到德国总督在官邸前接待来访者的场景,也可以看到青岛市区的建筑风貌。
而文件则记录了当时政府行政事务和相关政策。
器物博物馆还收藏了当时使用过的器物,如餐具、茶具、钟表等。
这些器物不仅展示了德国总督府生活的奢华与精致,也反映了当时欧洲文化对青岛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博物馆内设置了多媒体展示区,通过投影、视频等方式,将青岛德国总督楼的历史和相关事件呈现给观众。
这种形式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德国总督在青岛的统治时期,有助于提高参观者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解说与教育意义参观博物馆时,导游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解说。
导游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将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展品背后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这些解说不仅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青岛殖民时期和中德交流的历史,还激发了我们对历史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兴趣。
间谍手段探奇

间谍手段探奇作者:刘声远来源:《大自然探索》2016年第01期美国中情局总部的一家博物馆内,充满半个世纪以来间谍斗智的遗产。
1956年一个冬夜,一阵寒风扫荡了东德(民主德国)梅克伦堡-福尔波门地区的瓦诺尔河。
一名退休老铁路工人慢吞吞地走过港口城市罗斯托克的几条街道。
他身穿当时东德居民的典型服装。
但当另一个男子从阴影里走出来时,这个老工人解开外衣,露出一对装饰着希腊女神雅典娜的头盔和一把小剑浮雕图案的金袖扣。
那第二个男子有着同样的袖扣。
他一言不发地把一包文件交给了那个铁路工人,然后退步,消失在阴影中。
那个铁路工人乘火车来到东柏林,把文件包和金袖扣交给了一名美国中央情报局(简称中情局)接头者。
后者把这些东西偷运到了中情局在西柏林的基地。
确切地说,交到了乔治·基瑟瓦尔特——未来的一名中情局情报官员手中。
那个消失在阴影中的男子,是苏联军事情报局(简称军情局)上校彼得·谢苗诺维奇·波波夫。
1953年,他把一张纸条塞进维也纳一名美国外交官的车子里。
纸条上说:“我是一名苏联官员。
我希望会晤一位美国官员,目的是效劳美国。
”这个叛国者由此成为中情局操控的第一个苏联间谍,其在中情局的上司正是基瑟瓦尔特。
整个20世纪50年代,波波夫一直是中情局最重要的情报来源之一,他出卖了大量苏联军事机密,其中包括他自己在军情局的258名同事的详细资料。
正是基瑟瓦尔特决定把金袖扣作为一种接头暗号。
他在莫斯科1955年召回波波夫之前把金袖扣给了后者,同时向波波夫发出指令:如果波波夫能再度离开苏联,并且与中情局重新联系上,那么不管中情局派谁去跟他接头,接头人都会有一对同样的金袖扣来证明身份。
在被指派到东德的什未林市后,波波夫和中情局恢复了接触,金袖扣正如中情局希望的那样发挥效用。
在两年时间里,波波夫通过那个退休铁路工人向基瑟瓦尔特传递情报。
波波夫1958年被召回莫斯科,立即被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逮捕。
追寻历史的足迹游览德国柏林墙感受二战的历史痕迹与和平的力量

追寻历史的足迹游览德国柏林墙感受二战的历史痕迹与和平的力量追寻历史的足迹:游览德国柏林墙,感受二战的历史痕迹与和平的力量德国柏林墙是二战以及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象征之一。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德国的分裂和人民的痛苦,也见证了和平的力量与团结的胜利。
今天,许多人选择到柏林墙旅游,以追寻历史的足迹,感受战争的痛苦,以及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抵达柏林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前往柏林墙遗址。
柏林墙曾分隔东、西柏林,将人民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
在遗址的周边,你可以看到保留下来的墙体,上面被涂满了涂鸦和艺术作品。
这些涂鸦是人们对战争和分裂的思考和反思,它们成为了重要的历史痕迹。
在柏林墙遗址附近,有一个博物馆叫做“柏林墙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游客们展示了当年的历史场景。
你可以看到德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团结而进行的种种抗议行动,以及他们与分裂政权的对抗。
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人们深思,并对二战和冷战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柏林墙博物馆,还有其他一些博物馆也值得一游。
例如,柏林历史博物馆展示了德国的历史变迁,特别是二战和柏林墙的相关内容。
这些博物馆内的展品和展览将带领你穿越历史的长河,感受二战的残酷和柏林墙的压迫。
在参观博物馆之后,你可以选择参加专门的导览活动,深入了解当年的历史事件。
导游会带你走过柏林墙的各个重要地点,解说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历史,还能与其他旅行者交流,增加对不同文化的认知。
当你游览完柏林墙遗址和相关博物馆后,你会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识。
你可以感受到二战的痛苦和柏林墙的压抑,也可以感受到人们对自由和和平的渴望。
这种感受会让你思考战争的可怕以及和平的珍贵。
与其说柏林墙只是一堵墙,不如说它是一个象征,一个历史的见证者。
它提醒我们,历史的教训和和平的力量是我们应该铭记和传承的。
通过追寻历史的足迹,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过去,珍惜和平,并致力于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德国柏林游览历史博物馆

在德国柏林游览历史博物馆柏林历史博物馆是德国首都柏林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
这座建筑本身就是一部丰富的历史,建于19世纪,曾经是皇家宫殿,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毁,并在战后得到重建。
现在,这座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关于柏林和德国历史的珍贵展品,向游客展示了德国悠久而多变的历史。
在柏林历史博物馆内,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各种展览了解德国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
从古代文明到中世纪的骑士文化,再到近代的两次世界大战,博物馆内的展品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历史学习体验。
游客可以看到各种文物、图片、文献和多媒体展示,讲述了从罗马帝国到普鲁士王国再到纳粹时期的德国历史。
博物馆内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是皇家宝库,其中展示了古代皇室用过的珍贵首饰、甲胄和饰品,以及一些珍稀的古代艺术品。
这里展示的文物不仅代表着德国历史的辉煌,也让人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生活和文化。
除了皇家宝库,博物馆还展出了大量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展品。
这些展品包括各种战时物品、照片和文件,展示了战争给德国社会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影响。
通过这些展品,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20世纪的德国历史,以及战争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此外,博物馆还展出了很多与柏林城市发展和建设相关的展品。
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展品向人们展示了柏林作为德国首都的演变过程,以及其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历程。
这些展品向游客展示了柏林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城市的魅力。
总的来说,参观柏林历史博物馆是了解德国历史和文化的绝佳途径。
博物馆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介绍让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德国的过去,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和这个城市的现状。
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游客,还是想更深入了解德国文化的人士,参观柏林历史博物馆都会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民主德国海关的衔级标志和制服

民主德国海关的衔级标志和制服(2008-10-02 16:46:52)
标签:民主德国
东德
海关
制服
军衔
军服
广西小杜
军事分类:世界各国原版:警服警衔合集
已经消亡了的民主德国,其政府机构中就有不少部门是穿着制服的,这些制服的款式和做工,丝毫不亚于二战时期的水平。
下面我们看看民主德国海关局人员的制服变迁
1968年设计的海关制服和衔级标志
帽饰带和领章的区分
1975年修改设计后的海关肩章和领章
海关关徽,也是80年代海关制服上统一使用的领章符号海关艇舰旗
1976年授旗一瞬,右边即为穿民主德国海关制服的海关人员
80年代的海关制服
正在检查入关卡车的海关人员
80年代海关女关员制服
汉堡海关博物馆,注意墙上的徽标,即是海关关徽,也是海关制服上的领章符号
民主德国海关奖章
80年代的海关各种季节制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 德 国 成 为 历 史
一
博 物 馆 ) 的建 立
,
目 的在 于 展
,
做的 闻
上
。
,
电 视 里 播 着 关于 昂纳 克 的 新
形 式上 的
致 代替 不 了 内 容 上
示 和 还 原 那 个年 代 的 真 实 生 活
~g4 0 年 不 被遗 忘 /
。
让
参观 的 入 们坐 在 舒 眼 的 沙 发 真有
一
感
一
。
,
切 都 应 当被 记 取
至 少 留下
让
一
个 昨 Et 的 世
,
远 道 而 来 的老 妈 妈 打 开 橱 柜 的 门 笑着说
:
,
历 史 书上 不再提 起
,
,
界 依 然 在 今 Et 的 生 活 中 留 下 痕 迹
一
我 家里 也 刚好 有这 样
”
一
或者 非常 负面地 评 价
或 者毫 无 感
个小 小 的 脚 印
曾经 存在 过 的 民主 德 国
是 怎样的
一
究竟
的姑娘 们喜欢 穿 什 么 款式的衣 服 子
博 物 馆 的 展 品 大 多 来 自捐
个 国 家 ? 人 们过 着 怎 样 那 个 已经 消 失 的 国 度
那 时 候 的 厨 房 里 用 的厨 具 是 什 么 样
,
赠
,
都 是 经 历 过 民主 德 国 时 期 的 人
另外
一
的 分歧
。
当 东 德 的 人 们 可 以 自 由去
,
无论 是 痛苦 的过
,
,
种 不 知 今 夕何 夕 的恍 惚
间是 东德时 代的厨房
“
。
到 西 德 的城 市 工 作 和 生 活 的 时 候 他 们 发现 自己 的过 去 渐 渐 被 遗 忘
甚 至 被否 定
:
去
,
还 是 缤 纷 的 回忆
。
存在过 的
人们 喜 欢吃什 么 口 味的咖啡
。
参
用
中的 人 的 日 常 生 活 的 同情 之 理 解 值得 博物馆
而是
一
一
和工作
失业率越来越高
。
,
竞 争越
观 者 可 以 了 解 到 曾经 生 活 在 东 德 的
, ,
。
来越激 烈
许 多 步 人 中年 和 老 年 的
,
提 的是
,
东德 人 充 满 了怀 旧 情 怀 德国
凡 是 关 于 民 主 德 国 的 内容
“ ,
那 么 似 曾相 识
。
却 已经 消逝在
如果
建 设 东部 费
二
到 底要 交
,
,
了 历 史中
一
十年过去 了
怎
大 多数都是
反抗 压 迫
,
”
之 类非常
个 社 会 有 不 同 的 侧面
,
,
么东部的经 济还 是 没有什么 起 色
呢 ? 而 拥抱 新制度 的东德 人也 渐渐 失望
(B D R
,
去 柏林 旅行 的人 们
一
总希望在
一
博物馆里 建造 了两 个房间 间是
19 8 0 年 代的 东 德客厅
,
,
,
简称 西 德 ) 和 民 主 德 国
,
些 历 史 的痕 迹
。
客厅
(D D R
两 德统
一
简称东德 )
,
直 到 19 9 0 年
。
柏 林 民主 德 国博 物 馆 ( 简称
DDR
里 的烟灰缸 是 用捷 克生 产 的玻璃
。
套餐具 呢 ! 个年 代
近
。 ,
她 来 自东 德
,
一
一
。
那
情地
一
笔带过
“
。
西 德 的 人 们在 每 次
,
尽 管 德 国 有 各 种 各 样 的 历 史博
看 起 来那 么远
,
又那么
看工 资单 的时候 咕: 这个 到哪年哪月呢?
心 里 总是 默默 嘀
”
物馆 馆里
,
但 是 在 正 统 的 国 家 历 史博 物
。
的 生活 ? 对 民主 德国 充 满好 奇 的 入
喜 欢 吃 什 么 样 的菜
,
,
抽 水马桶 东 德的周
们 自愿捐 助 的
通 过 媒 体呼 吁
一
,
博
越 来越 多
它的 之中
一
。
,
是 怎 样 的结 构
等等
,
…
…
物馆取 得 了 人们的 关注
,
直有人
切 细节 却 还 留在 人 们 的 生 活
人们 不能装作从 来没有经 历
口
健 康快 乐的 笑
是 历 史书 上 难
理 解 曾经 的D D R
那 么也 就不能理
容
,
让 人 疑 惑 这 是 那 个 历 史 书上
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I
-
-
-
,
;
I
-
- ●
h
i。
,
}
/
博 物 馆 里 的 民主 德 国
文 / 图 0 沈 奇岚
一
一
解 当下 的 文 化和 生 活
这 个城 市 里 寻 找
。
每 个 国 家 都 有 自 己 独特 的历
史
国
。
的东 德吗 ?
,
德 国 在 二 战 之 后 分 裂成 联 邦 德
,
政 治化 的 内容
没 有 关于 那 个 时 期
。
只 从政 治 出发
很 难 达 到 对 人 的理 才可 能 有 真 正
这 个 民主 德 国
,
的 日常 生 活 的 展 览
而在这 个注 重
,
解
。
唯 有 真切 地 了 解 身处 那 个 社 会
,
他 们 并 没 有 得 到 更 好 的福 利
,
体 现 东 德 日常 生 活 的 博 物 馆 里
怀念 着
什 么牌 子 的洗 衣粉
孩 子 们 的 成绩
,
,
并 非 德 国 的官 方 博 物 馆
。 “
那 个 不 用担 心 工 作和 未 来的 民主
。
手册 上 有 什 么样 的 内容
听什么
,
个私 人博物 馆
它 注册 的 时
样的歌
,
,
是 否也 喜欢 摇滚
那 时候
,
候 的 全 名是
公司
” 。
民 主 德 国博 物 馆 有 限
。
末活 动 是 很 丰 富的
照 片上
夏天 的时候
。
在捐 赠 东 西
。
博 物 馆 的 整 个收 藏 至
。
。
也 举 家去 沙 滩 打 裸 体 沙 滩 排 球
一
今 大 约 有 1 0 X 件展 品
国 日 常 生 活 的痕 迹 得提 及 的细节
。
,
那 是 民主 德
过这段历 史
倘若
,
一
个德 国 人 不 能
,
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