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戏剧中的“乌托邦”

合集下载

曹禺的四大喜剧的名词解释

曹禺的四大喜剧的名词解释

曹禺的四大喜剧的名词解释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剖析社会现实、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幽默感而著称。

其中,他以四部喜剧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和《日出·三人行》尤为著名。

本文将对这四部作品进行一定深度的解释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谈谈《雷雨》。

该作品以20世纪初上海人民的家庭困境和恶行为背景,揭示了社会阶级冲突和道德败坏的问题。

通过剧中人物的命运,曹禺生动地刻画了一批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例如杨家庆和荣兰芝。

他们分别象征着一个富家子弟和一个苦命的女人,在社会和家庭压力下,深陷病态的关系中。

《雷雨》用深刻而讽刺的方式揭示了封建社会价值观,探讨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矛盾。

接下来是《日出》。

该剧以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的悲剧命运。

通过主人公父亲、母亲和儿子的角色展开,曹禺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压迫和人民的反抗精神。

其中,父亲代表了传统的封建道德和权威,母亲则代表了妇女的压抑和对解放的渴望,而儿子则是新一代的希望和抵抗的象征。

整个剧情既有悲剧色彩又带有强烈的革命思想,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第三部作品是《原野》。

该剧以国共内战时期的农村社会为背景,展示了农民在战争和政治斗争中的命运。

通过精细的角色刻画,曹禺展现了农民的顽强和牺牲精神。

主人公柳先生是一个保守的地主,但他对祖国的爱和人民的苦难感使他在战争中逐渐觉醒,并最终走上了爱国救亡的道路。

《原野》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道出了战争时期农村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命运变迁。

最后一部作品是《日出·三人行》。

这部剧是《日出》的续篇,延续了其中的主题和人物。

剧中的三个男人分别代表了封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立场和观点。

曹禺通过这三个角色展示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差异和斗争。

剧中妻子的变化和她与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既反映了社会的压力和改变,又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迷茫感。

通过对曹禺的四部喜剧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认识。

曹禺精神困境的毕业论文

曹禺精神困境的毕业论文

曹禺精神困境的毕业论文标题:曹禺精神困境的思考摘要: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其作品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深层问题和人性的困境。

本文主要探讨曹禺的精神困境,包括其对社会阶级、人际关系和个体内心的反思,以及对自由意志、人性探索的追求。

通过对曹禺作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戏剧创作的意义,并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曹禺;精神困境;社会阶级;人际关系;自由意志一、引言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曹禺的作品中所揭示的精神困境,从社会阶级到人际关系,再到个体内心,都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犀利观察和深入思考。

本文将重点探讨曹禺作品中所体现的精神困境,旨在深入理解曹禺作品的意义,并提供对当代社会的思考借鉴。

二、社会阶级的困境曹禺的作品中经常描绘了社会中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他们在社会流动和权力关系的困扰下,面临着生存的艰难。

例如,在《原野》中,张海天作为一个农民阶级的代表,无论是与地主的斗争还是与资产阶级的压迫,都显露出其无助和困顿之处。

在《雷雨》中,雷雨夫妇作为进步知识分子在旧社会中无法生存,他们的精神困境体现了社会阶级困境的无法逾越。

三、人际关系的困境曹禺的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极为复杂,常常暗示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无奈。

例如,在《日出》中,主人公王富贵与家人和邻居形成了封闭的亲属关系,但却无法彼此理解和支持,从而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在《原野》中,还描绘了村民之间的争斗和猜忌,体现了社会关系中的阶级对立和人性的冷漠。

曹禺通过这些人际关系的描写,呈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的困境。

四、自由意志的追求曹禺的作品中反复强调了对自由意志的追求。

他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创作的核心,并从个体的心灵冲突中探索自由意志的可能性。

在《原野》中,张海天追求上升到更高层次的自由,但却无法摆脱阶级的压迫和社会的羁绊。

在《雷雨》中,雷雨夫妇通过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来表达对现实的反抗。

曹禺(一)——精选推荐

曹禺(一)——精选推荐

曹禺(⼀)《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1、《原野》是曹禺唯⼀⼀部以农村⽣活为题材的剧作,通过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受地主压迫的农民的反抗。

2、在艺术上,剧本冲突尖锐,⼈物性格鲜明。

⼼理活动刻画的层次分明,剧本带有浓厚的神秘⾊彩,《原野》是⼀部以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织为特⾊的剧作。

《蜕变》的思想内容写于抗战初期。

剧本描写抗战初期⼀所迁移到内地的医院,腐败现象⼗分严重。

院长,庶务主⼈等⼈上下串通,内外勾结,囤积居奇,营私舞弊,贪污腐化,把⼀个医院弄得乌烟瘴⽓,后来来了⼀个梁公仰专员,整顿医院,向腐败现象作⽃争,作风⼤⼑阔斧,雷厉风⾏,⽴志改⾰各种弊端,使医院能适应抗战的严峻现实。

医⽣丁⼤夫也积极⽀持改⾰,经过努⼒,医院旧貌蜕变。

这是⼀部以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写得不深,梁公仰专员是理想化的,医院的变化也是理想化的,⼈物缺乏鲜明独特的个性,但在抗战初期有⼀定的积极意义。

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第⼀,《雷⾬》和《⽇出》的发表,使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富有思想深度;⼈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情节⽣动丰富,结构严谨,精于布局,有从危机⼊⼿的锁闭式结构,有截取横断⾯的⼈像展览式结构,戏剧⼿法运⽤巧妙成熟;戏剧语⾔个性化,富有潜台词,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扽⼽登,剧作的这些特点,是话剧创作成熟的标志。

第⼆,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之前,剧本主要以阅读为主,舞台效果有所⽋缺。

⽽曹禺的《雷⾬》《⽇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剧本应以舞台演出为主,话剧才能拥有更⼴⼤的群众,这也可以说是话剧⽣命⼒的主要所在。

第三,促进了⼤型多幕喜剧的发展。

之前,现代剧作多为独幕剧和中型戏剧,剧情较为简单,演出时间⼀⼩时左右,最多不超过⼆⼩时。

⽽曹禺的《雷⾬》《⽇出》等剧作,都是⼤型戏剧,演出时间两三⼩时,剧情⽐较复杂,反映的⽣活内容更丰富⼴泛。

曹禺的《雷⾬》《⽇出》等剧作之后,现代⼤型戏剧创作多起来了。

简论《雷雨》中的西方戏剧元素

简论《雷雨》中的西方戏剧元素

简论《雷雨》中的西方戏剧元素
《雷雨》是曹禺的一部现代话剧作品,它在上演时披露了许多西方戏剧元素。

本文将从舞台设置、剧情结构、人物形象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探讨这些西方戏剧元素。

首先,舞台设置是戏剧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而《雷雨》的舞台设置充满了西方戏剧的影子。

剧中以“傍晚的天空”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浓重的夜晚氛围。

同时,在舞台设置上,使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比如暗示着家庭破碎的破墙,暗示着雷雨之际的多云天气等,这些舞台元素使得戏剧更具有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剧情结构也是传统西方戏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剧中通过揭示家族秘密以及爱情纠葛等复杂关系,呈现出一系列悬疑、悲剧和喜剧的情节。

这种剧情发展方式符合西方戏剧中常见的冲突与转折的要求,加强了戏剧的紧张性和观赏性。

人物形象也是戏剧中的重要元素,而《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具有西方戏剧元素的特点。

曹禺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强调了人物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使得人物形象更加复杂和立体。

比如,剧中的周朗和含淑是两个相互矛盾的人物,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欲望、痛苦和挣扎,这与西方戏剧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相呼应。

此外,语言运用也是戏剧中常见的西方戏剧元素。

曹禺在《雷雨》中运用了丰富的隐喻、比喻和象征,使得剧本更具诗意和戏剧性。

比如,“沉闷的天空,低垂的双肩”等描写方式,既突出了舞台设置的效果,又增加了剧本的表现力和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雷雨》中的西方戏剧元素体现在舞台设置、剧情结构、人物形象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得剧本更加丰富多样,更具表现力和观赏性。

它充分展示了曹禺对西方戏剧的借鉴与融合,为中国话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曹禺的艺术成就及贡献

曹禺的艺术成就及贡献

曹禺的艺术成就及贡献曹禺,原名万家宝,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曹禺的艺术成就及贡献。

一、创建中国现代话剧曹禺之前的中国话剧,大多以传统戏曲和文明戏的形式出现,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戏剧形式和技巧。

曹禺通过自己的创作,引入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元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创建了中国现代话剧。

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更加新颖,情节更加紧凑,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为中国话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二、深刻反映社会矛盾曹禺的作品多以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为主题,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例如《雷雨》中家庭伦理道德的问题、《日出》中社会贫富悬殊的问题等,都通过曹禺的笔触得到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三、成功塑造复杂人物曹禺在创作中非常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他通过精细入微的人物刻画,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雷雨》中的周朴园、蘩漪等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让观众能够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四、对悲剧的娴熟掌握曹禺的作品多以悲剧为主,他对悲剧的掌握娴熟而深刻。

他通过情节的巧妙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作品中的悲剧情感得以充分地展现,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悲剧的美感和力量。

五、不断创新和尝试新题材曹禺在创作中非常注重创新和尝试新题材。

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创新,而且在内容上也敢于尝试新的题材和主题。

例如《雷雨》中的家庭伦理和阶级矛盾、《日出》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探索等,都体现了曹禺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勇气。

六、强调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曹禺在创作中非常注重现实主义的原则,他的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背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安排,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例如《雷雨》中的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日出》中的贫富悬殊和人生百态等,都体现了曹禺的现实主义精神。

名词解释曹禺的四大喜剧

名词解释曹禺的四大喜剧

名词解释曹禺的四大喜剧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脍炙人口。

其中,他的四大喜剧作品尤为经典,包括《日出》、《雷雨》、《原野》和《日出·日落》。

这四部作品代表了曹禺在国民革命时期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创作。

首先,我们来探讨《日出》。

这部剧作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腐败和虚伪,以及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之间的冲突。

通过对一家小偷窃团伙的描写,曹禺带领观众深入认识到社会等级的不公和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

他通过剧中角色的言谆意重,折射出那个时代社会中人人都在扮演某种社会角色的真实状态。

此作品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成为中国现代戏剧作品中的典范。

接下来是《雷雨》。

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家庭故事,以家族冲突为线索,揭示出封建残余观念对个体命运的压抑和影响。

剧中的各个角色鲜明而富有深度,通过他们的观念、情感和行为,曹禺成功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道德困境。

作品中随处可见对传统礼教的自由批判,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这使得《雷雨》成为曹禺作品中的瑰宝之一。

其次是《原野》。

这部剧作以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对比为题材,通过一个农民家庭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曹禺通过不同个体的命运扭曲和生活困境让人们意识到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和不公。

他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将其融入到剧中角色的形象和对百姓心态的描绘中。

这使得《原野》创造了一个真实而动情的农村世界,使观众对社会现象的深思引发共鸣。

最后是《日出·日落》。

这是曹禺创作的最后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他个人经历和中国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剧中以一个家庭的命运为主线,通过人物的表演和情感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现实困境以及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冲击。

曹禺借助细腻的笔触和智慧的叙述,在剧中刻画出了一幅幅鲜明的画面和寓意深远的寓意。

曹禺的四大喜剧作品无论是从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涵来看,都展示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曹禺的戏剧艺术传统

曹禺的戏剧艺术传统

曹禺的戏剧艺术传统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戏剧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曹禺的戏剧艺术传统,不仅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还展现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曹禺的戏剧艺术传统,以期对其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曹禺的戏剧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将社会问题呈现给观众。

例如,他的代表作《雷雨》就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受压迫的命运,以及人性的丑恶和道德的沦丧。

这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使得曹禺的作品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其次,曹禺的戏剧作品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善于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对象征性的人物、情节和场景的塑造,表达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和思考。

例如,在《原野》中,他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对自然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对生命的追求。

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得曹禺的作品在当时的戏剧界独树一帜,对后来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曹禺的戏剧作品还具有深刻的人性洞察力。

他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例如,在《日出》中,他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与妻子的关系冲突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善恶两面。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使得曹禺的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引发了人们对自身存在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此外,曹禺的戏剧作品还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感染力。

他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使得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戏剧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

例如,在《原野》中,他通过对主人公的孤独和对爱情的追求的描写,引发了观众对爱情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这种情感表达和艺术感染力,使得曹禺的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之,曹禺的戏剧艺术传统体现在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独特的创作风格、深刻的人性洞察力以及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感染力上。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

曹禺戏剧的象征手法

曹禺戏剧的象征手法

曹禺戏剧的象征手法
曹禺是中国近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戏剧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艺术魅力。

在其戏剧作品中,曹禺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通过这些象征手法,他的戏剧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以下是曹禺戏剧中常用的几种象征手法: 1. 符号象征:符号象征是曹禺戏剧中最常用的象征手法之一。

通过符号的象征意义,曹禺将抽象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

例如,《雷雨》中的“雷雨”符号,代表着自然界的狂风暴雨,同时也象征着社会上的混乱和暴力。

2. 色彩象征:在曹禺的戏剧中,色彩往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雷雨》中的黄色灯光,代表着黑暗和压抑的氛围,而蓝色灯光则象征着希望和清新。

3. 形象象征:曹禺的戏剧作品中的形象也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原野》中的主人公原野,常常被描绘成一个荒芜的原野,象征着人类社会的荒凉和虚无。

4. 音乐象征:在曹禺的戏剧中,音乐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例如,《北京人》中的主题音乐“思乡曲”,代表着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和情感。

通过运用这些象征手法,曹禺的戏剧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他的戏剧作品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禺戏剧中的“乌托邦”孙胜杰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周冲、陈白露、花金子与仇虎的人物形象阐释,来说明曹禺悲剧世界中爱与美的理想主义乌托邦。

关健词:周冲陈白露花金子与仇虎理想一、周冲:夏天里的一个春梦曹禺说过,周冲是《雷雨》八个人物中,他“最早想出来”,“也较觉真切”,并且“抓住我的想像”的两个人物之一,还有一个是蘩漪。

然而这八个人物里面,没有性格的人物也有两个:一个是鲁大海,一个是周冲。

周冲不是一个生动的人物,在剧本中其它人物都卷在矛盾的中心,只有周冲是无足轻重的。

可是在曹禺的笔底下,这个人物却是最重要的,是他的一个创作契机,一种冲动,就是由于周冲,才使他的剧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假如剧本中没有了周冲,这个作品就会变得非常阴暗,大家只看到一群人都像妖魔鬼怪一样,就像易卜生的戏剧《群魔》。

周冲一出场时,曹禺作了这样的介绍:他身体很小,常是十分快活着,有着一切孩子似的空想。

他年青,才十七岁,他已经幻想过许多不可能的事实,他是在美的梦里活着的。

现在他的眼睛欣喜地闪动着,脸色通红,冒着汗,他在笑着。

左手挟着一只球拍,右手正用白毛巾擦汗,他穿着打球的白衣服。

[1]周冲是单纯热情的孩子,他爱他的父母兄长,爱他的周围的人,爱自己的青春和理想。

周家这个大家庭是“非常阴暗的,包括四凤在内,这里面的人都不是干净的,每个人都心怀鬼胎,都像怀抱了一个肮脏的东西,有的想掩饰,有的想拯救,有的想逃脱,有的想坚持。

”[2]只有周冲的纯洁的,周冲带着17岁孩子的天真,爱着他的父母在他看来,父亲一定会理解自己,甚至理解自己的梦想;相信父亲会允许他把自己的教育费分一半给四凤上学。

周冲爱自己的母亲——“那是17岁的孩子的梦里的幻化得最聪慧而慈祥的母亲”,他总是会有许多话要跟母亲说,他把母亲当作自己最知心的朋友,甚至向母亲透露了心中最隐秘最纯洁的情感。

在周冲心里,蘩漪不是平常的母亲:“你最大胆、最有想象,又最同情我的思想。

”在喝药的场景中,为母亲痛苦流泪,“身体发抖”。

周冲怀着最纯洁的心爱恋着他的母亲。

周冲对四凤的情意,对鲁大海的宽容,则体现了年轻人对社会的理想。

周冲爱四凤,在这爱恋中,周冲寄托着自己的憧憬。

在他有限的人生阅历中,他发现了四凤——这个处在社会底层的需要被拯救的人,于是他爱上了四凤,并且希望通过他的爱情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与其说周冲爱四凤,不如说周冲爱自己的理想,爱自己的梦。

抓住周冲心灵的并不是四凤,而是他的青春与梦想。

周冲渴望生活在一个公平合理、充满爱的真世界,并力图身体力行去改变现实社会。

他以平等的人的身份与四凤相处,在周冲心里,四凤“心地单纯,她懂得活着的快乐。

她知道同情,她明白劳动有意义”,“不是小姐堆里娇生惯养出来的人”,“她是个聪明有感情的人并且她懂得我”。

这与其说是周冲爱情的理由,不如说是对理想的人与人平等关系的憧憬他尊重四凤,从不把她当作“没有受过教育的下等人”,他真诚地帮助四凤,希望四凤能获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他渴望能与四凤一起奔向梦想中的真世界:“一个真干净、快乐的地方,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

周冲对鲁大海的宽容同样体现了他对真世界的理想。

周冲恨这不平等的社会,恨只讲强权的人,所以在鲁大海被周朴园无情开除的时候,只有周冲勇敢地反抗:“这是不公平的!”他同情鲁大海,甚至希望与他交流沟通,愿意做他的朋友。

这个人身上充满了一种光明的欲望——爱的欲望,这是五四时代典型的一个知识分子理想中的人物。

这个人物还不仅仅是一个理想中的人物,更是在一个污七八糟的世界里面,他还扮演了一个小天使的角色。

他是一道纯净的光,如果没有这一道光,这个世界就会是一个非常丑陋的世界,是不永劫不复的世界。

《雷雨》中还有一个著名的周冲梦幻似的独白,那也是作者、导演与演员最着力处:有时我就忘了现在,(沉醉在梦想里),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

像是在一个冬天的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有一只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

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的,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向着天边飞。

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

……飞到一个真真干净,快乐的地方。

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没有……(仰着头,好像眼前就是那么一个所在)……这仰头、凝神远望天边外的神态,这向着边外飞的欲动与意象,都是极其动人而又发人深思的。

人是生活在现实中,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但同时人是有理想的,想要在某一时间抛弃凡尘的一切,逃脱大地,去追寻永远也得不到的自由天地。

于是,“人们就像曹禺所说的那样,永远为‘旷野里那伟大的凄厉的唤声’所迷惑,永远不满足于已有的生存方式,奔涌着生命的不息冲动……”[3]二、陈白露:童年里的一个春梦《日出》依然是酷夏的戏剧,忧郁的戏剧。

但是在忧郁的氛围里也有一个理想的梦,这个梦是通过主人公陈白露童年的故事来表现的。

陈白露原本出身于书香门第,也曾读过书,也曾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她原和一个像她一样单纯的诗人生活在一起。

陈白露说“那段时光是她最美好的日子,尽管很短暂,至今想起,她仍兴奋,激动不已!他们一起看日出,每天早上他一天亮就爬起来,叫我陪他看太阳!他们共同追逐日出,追求希望,怪不得陈白露对方达生说我们和诗人过的是天堂似的日子。

一个人的初恋是最难忘,也最美好的,那时的陈白露天真得像个孩子!多少年过去了,这份天真至今仍不时流露出来,它始终沉淀在陈白露的内心深处。

在第二幕中,当陈白露看到窗上有霜时,然后我们看到:陈白露“如一只鸟,她轻快地飞到窗前。

她悄肖地在窗上的霜屑划着痕路。

……她索性擦掉窗上叶子大的一块霜迹,眯着一只眼由隙缝窥出。

……”忽然情不自禁地对方达生说:“喂,你看,你快来看,你快来看”“我顶喜欢霜啦!你记得我小的时候就喜欢霜! 你看霜多美,多好看!(孩子似地忽然指着窗)你看,你看,这个像我么?”这活泼的话语,这一脸无邪的表情,是她内心深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它是那么的天真浪漫,那么的热情洋溢,那么的富有诗意!霜是洁白无瑕晶莹如玉的,这正象征着陈白露纯真烂漫的心灵。

陈白露“飞”的动作,那一番表白,那对自由无羁的精神世界的向往、追求,都让我们联想起《雷雨》中的周冲。

三、花金子、仇虎:黄金城的梦细读《原野》,我们会发现花金子是曹禺笔下一个独具个性的理想化人物,她的性格与其说是现实生活造成的,不如说是按照作者的理想造就的,金子并非一个现实性的“普通农村妇女”。

先从外形上来看,作为女人的金子身上所具有的野性气息与仇虎相比并不相上下。

如果说仇虎充盈着生命力的怪异粗犷的形象如原野中的一头雄狮,那么泼野、妖媚的金子就是一只美丽而危险的花豹,这只花豹也一样狂野不羁:被“押”入焦家的花金子一进门就成了婆母焦氏的眼中钉,可金子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她也恨不得焦氏死—现实中办不到,就以自己最具诱惑力的方式逼迫丈夫喊出“淹死我妈”;她十分清楚自己的美貌对男人所具有的吸引力,并毫不顾忌地以之为武器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管对方是她丈夫、情人,或者仅仅只是个傻子;她也善良,不忍心伤害“好人”丈夫,可是一旦非常“厌气”他,也能狠心到叫他死,她爱仇虎,可是这种爱没有甜言蜜语,“丑八怪”“SHUN鸟”、“外国鸡”张口就来,不高兴了还会痛快地甩他耳光;然而一旦真情流露,她又会置所有近在眼前的危险于不顾,放肆地与情人厮混。

这个“野地里生、野地里长”的女人,丰沛的生命活力并没有叫苦闷的生活窒息,反而在压抑扭曲的环境中更加蓬勃地生发,甚至越发强悍。

她爱仇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仇虎那句“我要带你走”的允诺,他身上寄托着花金子出走的希望。

细读全剧,我感受最深的是金子对自由的强烈向往。

感觉敏锐的焦母多次指出金子的心“一天变上十八个样”,斥骂“你的心又飞了”。

而仇虎,回来的第一天就跟金子说“我要带你走”,“那边金子铺的地,房子都会飞,……路会往后飞,那地方天天过年……”。

虽然此时仇虎的确只是在哄金子开心,但金子却真的相信有这么个好地方而且老早就痴迷于此。

(她听了“眼里闪着女石羡”:“你不用说,你不用说,我知道,我早知道……”)人对自由的向往,至高莫过于“飞之一字,而这个字,仇虎一回来就多次在金子耳边说,能不触动那颗早就想飞的心吗?金子是那么珍惜人生,并努力使这仅有的一次生命过得幸福自由一点。

她几乎是本能地渴求做一个人她清醒“一个人活着就是一次”,她要好好地活,而“在焦家,我是死了的”。

这样的金子爱上虎子—个外表粗犷、内心机敏又本性善良并承诺实现她“飞”的梦想的男子。

于是在《原野》里,仇虎与花金子的动作中,始终贯串着向天外飞的冲动。

仇虎一出场,白傻子问他:“你从哪儿来?”他指着远方回答说“天边”。

当仇虎因为要不要杀焦大星报仇而犹豫时,他们又一次谈到天边外铺黄金的地方,金子低低地哀诉:“天,黄金铺的地方这么难到么?”“为什么我们必得杀了人,犯了罪,才得到呢?”第三幕树林里迷了路,几乎陷于绝望,他们之间又有了这一番对话——仇虎你为什么要跟着我?焦花氏(执意地)我跟你一同那黄金铺的地。

仇虎(低头,看自己的丑陋)为什么单挑上我?花金子(肯定地)就你配去,我——(低声)配去。

仇虎可是世上并没有黄金铺的城。

焦花氏有,有。

你不知道,我梦见过……这是一个永远的梦,不管世界上有没有这座“黄金铺的理的城”;而只有仇虎、花金子才配去那永远也达不到的理想城。

在曹禺的心目中,唯有具有生命活力的,能够称为人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追求永远不能实现的理想的飞的冲动——从《雷雨》里的周冲,到《日出》里过去式的陈白露,以及《原野》里的仇虎、金子,都是如此,也正是由于有了对这种理想乌托邦的憧憬,让曹禺的悲剧世界感觉起来不是郁闷,而是在悲剧世界中感受到了理想、爱与美。

注释:[1] 曹禺.《曹禺文集》第1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说明:本文中凡没标明引用出处而引用的,都和注释[1]相同[2]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177页[3] 钱里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2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