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的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

主动脉夹层: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壁分离,血液从裂口进入主动脉壁,把管壁中间的那层膜撕开、分裂、扩展,大量血液涌进去,又形成一个新的血管腔。
当循环血液渗入主动脉夹层之内,只能流入不能正常流出,就会像吹气球一样,越‘吹’越大,最终导致主动脉破裂,病人会在瞬间死亡。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死率高,如不能及时准确诊治,即使是送入医院抢救,患者发病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68.2%。
一周时病死率可达70%,三个月可高达90%。
调查显示,主动脉疾病的年发病率为5-10人/百万人,而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年发病率为29人/百万人。
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很复杂,常见的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妊娠、严重外伤、炎症、马凡综合征、吸烟、遗传异常等,其中,以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最多见。
统计显示,70%的主动脉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由于长年患有高血压而且控制不好,一方面血压越来越高,造成动脉壁的损伤,血流冲击易导致动脉撕裂,最终造成动脉瘤;另一方面,高血压造成动脉硬化,易造成动脉中层纤维断裂或者柔性、弹性丧失,血管壁易向外膨胀、变形,直至破裂,导致体内瞬间大出血而休克死亡。
多数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发病前都会有异常胸痛感觉,例如出现突发的心前区、胸背部、腰背部或腹部剧烈疼痛。
疼痛常在做某些突发动作时出现,如提重物、打篮球及异常激动时,打哈欠、咳嗽、用力排便等动作也可诱发。
疼痛像刀割或撕裂样,从胸骨后或胸背部沿主动脉向远端放射。
患者常常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有濒死感,甚至因疼痛而昏厥。
患者如能从急性期幸存下来,胸背痛可在几天后逐渐消失或转为隐痛。
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没有前兆,不少患者一发病就在三两分钟内猝死,无法实施抢救。
需要警惕的是,主动脉夹层在临床上常常出现误诊情况,如有的患者出现胸痛,没有把它当回事,给医生轻描淡写述说症状,更不做相关检查,最后被误诊为心梗或心绞痛,等到发病时再去诊治,已无力回天。
虽然内科治疗方法对主动脉夹层有一定作用,但不会改变主动脉夹层的自然病程,仅能做为外科治疗前的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唯一切实有效的手段。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吓人。
其实,它就像个隐形的杀手,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随时可能引发一场危机。
主动脉是我们体内最大的血管,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给各个器官。
当这条血管出现问题时,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主动脉夹层的成因。
说简单点,它就像一层层的纸张在风中撕裂。
许多因素会导致这种现象。
高血压是罪魁祸首。
它让血管壁承受巨大的压力。
再比如,老年人、动脉硬化、甚至遗传因素,都可能让夹层的风险大增。
想象一下,生活中你遇到过的压力,有时候真的像一根稻草,让人喘不过气。
接下来,我们聊聊症状。
最常见的就是剧烈的胸痛,像刀割一样。
疼痛可能向背部、肩膀、甚至腹部放射。
有人形容那种痛感就像是被撕扯的感觉,痛不欲生。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出汗、恶心,甚至晕厥。
简直就像是被一阵狂风打翻了,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再来说说诊断。
发现主动脉夹层并不简单。
医生通常会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比如CT扫描和MRI。
它们就像高科技的“透视眼”,能清晰看到血管的状况。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能判断出夹层的类型、位置以及严重程度。
别小看这些技术,它们为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然后就是治疗。
治疗方式根据夹层的类型而有所不同。
部分患者可能只需要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减少进一步损伤。
但有些情况下,手术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这时候,外科医生就像是指挥家,精准地进行操作,修复破损的血管。
手术后,患者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就像重新充电一样。
当然,预防也很重要。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身体,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喝酒抽烟,运动也别忘了。
就像一句老话说的:“预防胜于治疗。
”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能远离这些可怕的病症。
总结来说,主动脉夹层虽然可怕,但了解它、识别它、治疗它,都是我们能做的事。
生活中有很多挑战,主动脉夹层只是其中之一。
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的医疗干预,我们完全可以降低这种风险,守护自己的健康。
主动脉夹层,比心梗更要命!

主动脉夹层,比心梗更要命!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第11期文/余燕红周晋安很多人知道心梗很要命,但很少人知道主动脉夹层比这些病更凶险。
据统计,有超过50%的患者在主动脉夹层的急性期死于心包填塞、内脏缺血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殷恒讳教授介绍,主动脉壁有三层,是由内膜、中层和外膜贴在一起,共同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
当动脉内膜出现裂口,高压血流经由该缺口进入内膜和中层之间并沿着这一疏松间隙向远近端扩展,就形成了主动脉夹层。
这个夹层也可能会急性破裂或者慢性扩张,最终破裂导致大出血休克死亡。
因而,主动脉夹层被称为不定时炸弹,患者往往病情重且发展快,死亡率极高。
殷恒讳教授称,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突发的、持续的、剧烈的胸背痛,含服“救心丸”无效,且这种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并常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和晕厥等。
与心绞痛发作时的胸前区闷痛不同,主动脉夹层引起的疼痛非常剧烈,有撕裂感,累及范围广,可以涉及前胸后背甚至腹部。
他建议,一旦出现不明原因胸背痛或腰腹痛,要及时到就近医院就诊。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马凡氏综合征是发生主动脉夹层的主要病因,尤其是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
长期抽烟、肥胖、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也是高发人群。
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可造成瞬间血压升高,极易诱发主动脉夹层。
这类人群发生如刀劈胸背痛时更应该警惕主动脉夹层并及时就医检查。
他表示,主动脉CTA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其敏感性达90%以上。
主动脉夹层的内科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因此经检查确定需手术时,应尽早手术。
凶险万分的主动脉夹层

凶险万分的主动脉夹层作者:景在平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5年第05期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高度凶险的疾病,罹患该病的患者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
即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谈到这个病也会胆颤心惊。
因此,有必要让大家对主动脉夹层有些了解。
五十多岁的李先生在睡梦中突然感到一阵剧烈胸痛,疼得全身冒冷汗,不停地呻吟,甚至在床上打滚。
家人立即将他送到急诊。
经过检查,医生怀疑是主动脉夹层,立即急诊做CTA 检查,果然证实了医生的预测。
紧急手术后,李先生终于转危为安。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呢?主动脉壁是由三层结构组成的。
由内至外分别是内膜、中膜和外膜。
正常情况下,这三层膜紧密贴合在一起,彼此之间没有分离。
但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动脉血管硬化,会损伤血管内膜;在血压过高、外伤或者自身病变时,高速、高压的血流就会从动脉内膜破损处冲入中间层,像一把刀将血管膜分离,这就是夹层。
夹层可以沿着主动脉走势一直向下撕裂,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在医学上,夹层在分离的中层内形成一个新的管腔,称为“假腔”。
原先的主动脉管壁为夹层的“真腔”。
医学上比较准确的定义是: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因主动脉壁弹力纤维变性、主动脉扩张和内膜撕裂形成双层管腔的疾病。
主动脉夹层是名副其实的危急症,其导致严重并发症致死率较高。
夹层形成后,最致命的危害是血管破裂。
假腔的外面只有一层薄薄的外膜,一旦抵不住汹涌的血流发生破裂,就如同江河决堤,病人会在数分钟内死亡。
夹层另一个重要的危害是真腔堵塞。
当假腔内的压力超过真腔,真腔就会压扁,甚至导致主动脉堵塞,影响全身血流供应,轻者致残,重者致命。
据国外的研究报告,在夹层发作的第一个24小时内,每过一个小时死亡率增加1%。
未得到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75%会在未来的2个星期内死亡。
主动脉夹层最易与心梗混淆老陈今年60岁,高血压已经好几年了,平时吃降压药,也是时高时低,不过也没有什么不舒服,就没太放在心上。
某天早上晨练之后,突然感到胸部剧烈的疼痛,连背部也是。
主动脉夹层的概述

主动脉夹层的概述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部发生撕裂并形成双重道路的病理情况。
它是一种紧急的、危险的主动脉疾病,可能导致主动脉破裂和致命性出血。
主动脉夹层通常与动脉壁的退行性变、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遗传疾病等风险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血液通过撕裂处形成套层,其中内膜剥离,并可能迅速扩大破裂。
主动脉夹层的症状包括剧烈的胸痛、背部疼痛、呼吸困难、流汗、恶心和呕吐等。
症状的出现通常是突然的,很快就会加重。
如果主动脉夹层发生在主动脉的降部,还可能出现脑中风的症状。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通常需要紧急干预。
治疗的目标是阻止撕裂的进一步扩大,并避免主动脉破裂和出血。
这通常通过手术或内科治疗实现。
手术治疗通常是通过人工血管替代或修复来修复主动脉撕裂,并可能需要植入支架或人工血管。
内科治疗通常以降低血压和心率为主,以减少主动脉的应力。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险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后果。
因此,当出现与主动脉夹层相关的症状时,应尽快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主动脉夹层科普文章

主动脉夹层科普文章《主动脉夹层?别怕!咱们来好好聊聊它》哎呀呀,今天咱来唠唠一个听起来挺吓人的词儿——主动脉夹层。
听着是不是感觉很高大上还有点唬人呐?别慌别慌,我来给大家接地气地科普一下,让咱都能整明白这是咋回事儿。
你说这主动脉夹层,就像身体里的一条重要“管道”出了问题。
咱可以把主动脉想象成家里的水管,要是水管突然裂了个大口子,或者里面的水压力太大把水管给撑爆了,那家里可不得遭殃嘛!主动脉夹层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情况。
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毛病哦!它发作起来那可真是“来势汹汹”。
有的人可能会突然感觉到胸口或者后背好痛好痛,就像是被人用大锤子狠狠敲了一下,而且这种疼痛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甚至有些人还可能会出现头晕、大汗淋漓的情况,感觉自己马上就要不行啦!那场面,真是不敢想象啊。
那这主动脉夹层是咋来的呢?其实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它。
比如说高血压,这高血压就像是个“捣蛋鬼”,血压老是那么高,就容易把主动脉这根“管子”给折腾坏了。
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像动脉粥样硬化啊、遗传性的血管疾病啊等等。
那咱要是怀疑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得了主动脉夹层该咋办呢?嘿,这时候可别瞎琢磨,赶紧上医院找医生去!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诊断,比如做个CT 啥的,一下子就能把这个“坏家伙”给揪出来。
不过咱也别被它吓住了。
虽然主动脉夹层挺危险的,但只要咱早发现、早治疗,还是有很大希望战胜它滴!医生们可厉害啦,他们能用手术或者其他的办法来帮我们把主动脉修好,让它重新“乖乖干活”。
所以呀,大家平时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
要是有高血压这些问题,可得好好吃药,把血压控制住。
生活作息也要规律点,别老是熬夜,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要是感觉身体有啥不对劲的,别犹豫,别害怕,赶紧麻溜地去医院。
总之呢,主动脉夹层虽然听起来挺可怕的,但只要咱了解它、重视它,和医生一起“并肩作战”,就没啥好担心的啦!咱要相信,自己的身体就像是一辆坚固的汽车,偶尔出点小毛病没关系,修一修又能继续在路上欢快地跑啦!大家一起加油哦,保卫我们的健康!。
小心“主动脉夹层”破裂

龙源期刊网 小心“主动脉夹层”破裂作者:陈应平来源:《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5年第07期正当壮年的李先生是生意人,近日忙于各种应酬,连续三天陪客户喝酒,且每晚都是凌晨一两点才回家休息。
第四天下午,李先生突然出现剧烈的胸腹部撕裂样疼痛,痛得冷汗直冒的他直喊“救命”,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
医生检查发现,有高血压病史多年的李先生,此时血压高达180/100毫米汞柱,而CT检查结果更是吓人一跳:胸主动脉夹层。
死亡率高达90%据医生介绍,“主动脉夹层”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90%。
李先生连续几天喝酒熬夜,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体内的大动脉——胸主动脉内膜撕裂,发生了动脉夹层,如果不及时救治,随时有生命危险。
介入科的医生紧急给李先生做了局麻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隔绝了他主动脉的破口,解除了“主动脉夹层”继续破裂的危险,李先生转危为安。
症状:胸背突发剧痛其实,“主动脉夹层”并不罕见,多见于胸主动脉,是指由高血压等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高压血流冲入主动脉壁内,将动脉壁撕裂,并分隔成含有真腔和假腔的“双腔主动脉”。
而动脉壁的不断撕裂和壁内血肿压迫,可引起脑、肝、肾、胃、肠、下肢等供血动脉闭塞,造成严重的脏器缺血性坏死和功能衰竭。
“主动脉夹层”患者往往出现突发剧烈而持续的疼痛,主要集中于胸腹部和腰背部,以及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甚至休克等症状。
由于疼痛症状与心肌梗死、肺梗死、气胸、消化道急症(如胰腺炎)等疾病十分相似,所以,临床上很容易误诊和漏诊。
治疗:手术治疗为首选“主动脉夹层”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一旦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患者常在数分钟内死亡,属临床上极其凶险的疾病。
特别要提醒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如果出现突发剧烈、持续的胸腹背痛,一定要警惕是否发生了“主动脉夹层”。
目前,“主动脉夹层”无特效药治疗,也不会自动愈合,患者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但高龄和危重患者多不能耐受手术。
而介入微创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目前已渐成为国内外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法。
主动脉夹层健康宣教

主动脉夹层健康宣教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它常出现在主动脉内中层的撕裂处,破坏了血管壁的完整性。
若不及时治疗,主动脉夹层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进行主动脉夹层健康宣教,提高大众对主动脉夹层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至关重要。
1. 了解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是将心脏输送的血液运送到全身的重要血管。
夹层意味着主动脉壁的内中层撕裂,形成了一个血液填充的虚假通道。
主动脉夹层可分为两种类型:A型和B型。
A型主动脉夹层发生在主动脉根部,B型主动脉夹层则发生在主动脉下降段。
2. 识别主动脉夹层的症状主动脉夹层的症状可能因患者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常见的症状包括剧烈的胸痛,可能辐射到上背部或腹股沟,呼吸困难,发作性有规律的胸痛,以及咳嗽、声音嘶哑等。
3. 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吸烟、家族病史、遗传疾病等。
认识到这些危险因素,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减少罹患主动脉夹层的风险。
4. 预防主动脉夹层预防主动脉夹层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减少患病风险:- 定期体检:定期身体检查有助于发现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等潜在风险因素。
及早发现问题,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发生主动脉夹层的风险。
- 控制血压:保持适当的血压水平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遵医嘱的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
-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主动脉夹层的风险。
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显著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的饮食以及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减少患病风险。
5. 就医与治疗如果怀疑自己可能患有主动脉夹层,应该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例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扫描等,以确认诊断。
治疗主动脉夹层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血压和心率来减少主动脉撕裂处的压力,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修复或置换主动脉的部分或全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诊3型主动脉夹层,做了支架痊愈出院。
患者王某,女,58岁,以腹痛伴呕吐6小时为主诉来诊,患者于早上晨起后突发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非压榨样疼痛,偶向背部放射,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疼痛初始较剧烈,呕吐后疼痛程度较初始时略减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先后就诊当地乡人民医院及某区人民医院,按胃肠炎予以治疗,治疗后呕吐较前减轻,扔持续腹痛,现为进步诊疗来诊,来诊前已在当地医院行胸片、心电图腹平片检查,报告均未见明显异常。
既往高血压病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输血献血史,否认传染病史,既往磺胺类药物过敏。
此患者的接诊大夫是一位退休多年返聘的老主任,这个患者在他下班前10分钟来的,老主任查体之后开了淀粉酶要去查,老主任交班告诉我是呕吐腹痛的患者,心电图啥都没问题,说如果淀粉酶还没问题,按胃肠炎处理一下即可。
上面的病史是我后来自己问的。
半小时后该患者淀粉酶结果出来是正常的,决定暂时按胃肠炎来处理,告知家属现在发病时间才6小时,必要时过几个小时再复查淀粉酶。
此时家属问我看不看下面医院的结果,我说我看了报告了,然后就收拾家属拿来的东西,打算整理好一起交给家属让其去取药治疗。
但在收拾东西的胸片掉地上了,我就拾起来胸片,结果这个动作挽救了我---我看到了胸片,第一反应是这怎么也不是个正常的胸片啊,好宽的降主啊。
就详细询问发病经过,同时要求进修大夫测患者双上肢血压,还好,双上肢血压对称。
以下是我当时自己的查体:双上肢BP145/80mmHg,p76次/分,R20次/分,神志清,精神差,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剑下均未触级,剑突下及脐周压痛,无反跳痛,余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腹部听诊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双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对称,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
查体完毕之后,略微放心,但是总觉得降主那一块宽的让人很不放心,再反复询问患者是不是有撕裂样疼痛,患者说刚发作的时候有一点,后来就没了,思来想去,总觉得这个病人可能是夹层,而中午64排ct不上班,要下午2点半以后才能造影,于是先把病人留在抢救间,按急性胃炎和主动脉夹层同时处理,抽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病毒四项,予以间苯三酚80mg静推(外院已用654-2,无明显疗效),溴米那普鲁卡因肌注,泮托拉唑静滴,同时予以硝普钠把血压控制到了120/80以下,在间苯三酚静推后15分钟,患者仍诉疼痛难忍,俺毫不犹豫的3mg吗啡静推,吗啡静推后患者疼痛较前明显减轻。
安排了个彩超,彩超回报了个心脏和升主,腹主未见明显异常,胸主动脉显示欠清。
貌似离夹层又遥远了一点,这个时候有点犹豫是不是要求家属去做64排ct了,但是再看看那张胸片,我决定做吧做吧,做之前我就跟家属谈病情,家属虽然对做个高级的ct要花2000多钱很不满,但是倒是对大夫还比较信任,沟通之后同意做64排ct造影检查,然后俺立即联系64排ct室,直接插队跑去做ct了,俺出于好奇和担心真是夹层万一破了,没大夫在场会导致纠纷,虽然夹层破了大夫在场也就是一摆设,俺亲自陪着去做检查了,结果64排ct一扫,立即确诊3型主动脉夹层,从降主撕裂到髂动脉。
在ct室内我就赶紧联系介入科,然后立即蹦出去跟家属态度非常严肃的重新再次交待病情,最终该患者收介入科,经随访2天后植入支架,一周后出院。
个人体会:1.任何患者的辅助检查,不要迷信报告单,一定要自己亲自阅片,有些时候,报告会吭了你。
2.结合自己今年坐门诊确诊的几例夹层,不知道是彩超大夫的水平问题还是确实彩超本身的问题,累及升主的夹层,彩超偶尔可以看出来,但是整体来说,彩超的阳性率很低,仅我最近半年确诊的6例夹层里面,仅仅1例彩超有阳性发现。
因此,彩超回报没问题的,仍需要小心。
3.主动脉夹层的表现可以五花八门,园子里面战友对此已经多有表述,不再赘述,但是个人确诊的夹层几乎全部都有撕裂样疼痛的表现,有的为持续性,有的为一过性,最短的只有半分钟左右。
今晚有位大夫有事,我替她值班2小时,但是这2小时居然遇见了从未遇见的事情,大致如下:患者张某,以胸腹疼痛5小时,头晕1小时为主诉由外院转入我科,5小时前患者午睡后无明显诱因突感胸腹部撕裂样疼痛,后呈持续性绞痛,于当地医院按胰腺炎处理疗效欠佳,急转我院,转院途中出现头晕。
发病后小便正常,晨起解正常大便一次。
既往高血压病史。
当地医院未测血压。
入科查体:血压210/140mmHg(双上肢),P60次/分,嗜睡,精神差,双瞳孔等大等园,光反射灵敏,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60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上腹压痛,余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对称,稍弱,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
患者入科后考虑夹层或者胰腺炎,立即安排床边彩超,查血尿淀粉酶,同时予以硝普钠降压,结果很快出来,血尿淀粉酶正常,彩超示升主动脉略宽,未见明显夹层征象,肝胆胰脾彩超正常。
由于晚间不做64排CTA,所以先安排患者做普通的16排ct,希望可以看见间接征象,由于打算做CT的时候觉得患者更嗜睡了,于是顺手开了头颅CT。
这个时候我替班的大夫回来了,我就打算走了,但是手边还来了个怀疑格林巴利的我全部处理完毕处方也写了,但是医嘱还没开呢,我就继续慢慢开医嘱,打算开完医嘱再走,开完医嘱回去换衣服,下来提醒护士给格林巴利的小伙子导尿尿液首次释放要小于1000ml,结果陪着做ct的护士回来了,告诉我那个胸腹疼的患者是脑出血合并主动脉夹层。
我一听赶紧庆幸不是我的班,这样的血压怎么控制啊,按哪个控制?由于ct还要等1小时才回来,那就要12点了,我也没等着看ct就回家了,临回家前,和值班大夫商议了一下,决定还是先积极控制血压,脑出血死人没夹层破裂那么神速,还是先以夹层为主,不过我先前硝普钠泵到了9ml/h(50ml糖水里面含50mg硝普钠)患者血压仅仅将到160/100mmHg,本想打算ct回来加尼卡地平的,谁知道居然脑出血了,尼卡地平在脑出血急性期慎用的,我我我就建议了一下溜回家了。
不过,大家讨论一下,主动脉夹层合并颅内出血的患者,血压如何控制?又一个病例,和我遇到的一个高血压突发腹痛,休克,低氧,胸腔积液很相似。
患者女性,71岁,因“右上腹疼痛10小时”入院,患者于10小时前开始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胀痛,向腰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畏寒发热,无胸痛胸闷。
入院时查体:BP70/40mmHg,HR108次/分,T36°,神志清楚,精神软,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应灵敏,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口唇紫绀,四肢冷,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音低钝,心率齐,腹部软,右上腹压痛明显,墨菲氏征阳性,肝区扣痛明显,余腹部未闻及压痛,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床旁急诊B超:提示急性胆囊炎,提示:心包积液(中等量)。
床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
经补液后,患者血压恢复至100/70mmhg,双侧基本对称,下肢没有大袖带,没有监测,足背动脉搏动是对称的。
血常规提示WBC8.5*10^9,N88%,HGB91g/L,PLT60*10^9,血淀粉酶正常,血气分析:PH 7.36:二氧化碳分压27.1mmhg;氧分压168.4mmhg;ABE-9,肝功能胆红素正常,谷丙转氨酶81u/l,谷草转氨酶176u/l。
D-二聚体》20u/l。
患者休克、贫血、心包积液、D-二聚体异常增高无法解释,做了胸部增强CT确诊,心脏超声就没有做了。
回stefdreamy我们医院还没有开展食道超声,惭愧!由于急性胸痛的患者,特别是危重症的,不适合于搬动,不适合CTA、MRI、彩超心脏等检查,怎么利用床边能获得的信息来鉴别出这些患者成了关键问题,查阅了一些文献,总结出BNP和D-dimer在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作用,BNP主要是由左心室心肌细胞分泌,当左心室室壁压力增高,或出现心肌缺血的时候,会促进心肌细胞分泌BNP,且BNP分泌较早,能比CK-MB,肌钙蛋白更早的反应心肌缺血的存在,在主动脉夹层中,除I型累及冠状动脉血供,一般不会引起BNP升高,在胸痛的患者中,如果BNP异常增高,排除患者存在HF,要考虑ACS可能,D-dimer 是交联纤维蛋白原的裂解产物,反应机体纤溶系统激活,在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排除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文献报道,大血管病变的D-Dimer较ACS中的水平明显增高。
总结,联合BNP和D-dimer,如果在急性胸痛患者出现较高水平的D-dimer而BNP 是阴性,那需要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没有查阅到相关的报道,异常增高的BNP和较低水平的D-dimer更支持ACS,但没有文献有明确的水平界限的区分!碰见背痛、胸痛、上腹痛病人,如果体征不典型,血压高就考虑主动脉夹层,做相应处理后再做相关检查,处理就是镇静、降压,卧床休息,就这么简单血乳酸水平对鉴别诊断似乎也有意义,在心肌梗死患者应该是升高的,而夹层可以正常。
心梗和夹层是胸痛常见的鉴别诊断。
典型的大家都能想到,不典型的误诊很常见,但可以理解。
夹层的症状还要看累及撕裂的部位,累及到三根茅,可出现双上肢血压不对称;累及肾动脉,可出现血尿、腰痛等等。
对于不典型胸痛,特别是出现腰痛、血尿的,要特别当心。
还有一点,对于不典型胸痛,但精神比较烦躁、不稳定的也要当心,这是我个人经验,碰到两个都是这样,胸痛不剧烈,但比较烦躁一点,都是夹层。
血指标还没有很好的一个反映。
D-D阴性我碰到一个从上到下撕裂的,所以还待大家努力发现更好的指标。
有一个只有喉咙痛的,外院喉镜都做过,误诊了三天。
很快就死了。
碰到这一种,只能怪自己命不好了。
根据相关书本知识和工作这一年急诊门诊碰见的3名主动脉夹层的病人,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入手:1既往病史:基础病,多为较长时间的未控制或控制不理想的高血压,也可以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家族史也可有一定的帮助;2发病情况:突然发病,立即达胸痛(和/或咽痛、背痛、腹痛等)高峰,持续不易缓解,有糖尿病基础病的也许胸痛并不是很剧烈。
多有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或蜡黄、大汗(给人第一感觉就很重),但血压多高于正常,如有治疗史,多缓解不明显;3临床表现:痛苦表情,休克貌,可有大汗淋漓,血压升高,双上(下)肢体动脉搏动和血压可有差异,心肺听诊多无明显异常(可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表现)。
但需注意,如果是升主动脉夹层累计冠状动脉窦口,可合并心肌梗塞;4辅助检查:a心电图:可有ST-T改变,左室面高电压等,甚至有“心梗”表现b心脏主动脉彩超:可见心包积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增宽等c胸部CT:可见心包积血、主动脉增宽等dMRI:诊断的“金标准”e相关酶学及凝血检查等:如合并心梗,可出现相映改变注意:“一定要想到是这个疾病”,不能放松警惕,在基层,也许在自己的班上一年就碰见几个,但万万不能麻痹大意,遇见胸痛的,一定要想到这个“死亡率极高的、急、重、致命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