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25短文两篇《夸父追日》

合集下载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教案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教案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教案教案标题:短文两篇《夸父逐日》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的情节和主题。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夸父逐日》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 学会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来理解和分析文本。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夸父逐日》的短文两篇。

2. 阅读理解题目和相关练习。

3. 各种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夸父逐日》故事,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阅读理解活动:1. 分发《夸父逐日》的短文两篇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

2. 学生阅读完毕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整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4. 分发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创作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冲突和主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2. 分组让学生展开创作活动,要求他们以《夸父逐日》为基础,编写一个新的故事情节。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巩固活动:1. 分发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夸父逐日》故事的理解。

2. 结合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神话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和创作活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夸父逐日》这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同时,通过创作活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通过拓展活动,学生还能进一步了解其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激发兴趣
(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1、学生能够进行二次自学,能够深入进去,再次提出疑问。2、能够解决问题生成单上的问题,并能记录你的问题。3、查阅教材或资料将问题的答案简单的写到记录本上。
小组合作二次生成
10分钟
创设交流教学情境
1、教师巡视指导,参与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评价。2、教师重点关注平时交流不积极的同学:预设问题:
1真正参与,各抒已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2、学科长组织,语文学科长要关注组员的教学并组织成员记录交流成果。3、小组长评价。
1.学生能够踊跃展讲。2。认真的记录,生成班级问题
总结归纳提升意义
3分钟
创设反思情境
1、(教师旁白)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教学中你有何收获与体会?2、教师补充、
1,生总结知识点。2,谈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二
(问题解决课)
程序要素
时间
创作情景
教师行为
期待的学生行为
创作情境引入主题
2分钟
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2、结合每段小标题,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1激发学生的பைடு நூலகம்学兴趣。2、对新课充满兴趣。
感知目标
2分钟
创设目标情境
1、呈现整合后的问题生成单。2、快速浏览问题生成单,明确教学任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25.《夸父逐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25.《夸父逐日》

第五单元25短文两篇第一课时夸父逐日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理解、翻译课文,熟读成诵。

2.感知夸父精神、文章主旨及神话的特点。

3.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和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顽强意志,培养探索精神和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1.《夸父逐日》选自《》,这部书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知识,其中保存了不少远古的。

2.用课文内容填空。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与日逐走..()(2)河.渭不足()(3)北.饮大泽() (4)弃其.杖()4.翻译下列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2)未至,道渴而死。

(3)弃其杖,化为邓林。

5.对于《夸父逐日》中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6.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7.欣赏:余光中《夸父》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那只是落日的背影/也不必吸大泽与长河/那只是落日的倒影/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埋没在紫霭的冷烬/——何不回身挥杖/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去参考答案1.山海经·海外北经地理神话传说2.渴欲得饮饮于河、渭3.(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4)他的,指夸父的4.(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

(3)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5.“邓林”就是桃林。

夸父是因逐日口渴而死的,他的手杖却化为撑起一片绿荫而结满甘美果实的桃林。

这就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表现了夸父那种勇敢追求、死而后已、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神话的内涵更加丰富,夸父的形象更加丰满,整个神话也更具有浪漫色彩。

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教案篇一:夸父逐日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朗读课文,正确把握句子中的停顿。

(3)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4)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和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1.阅读和背诵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文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二、复习一下有关神话知识。

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1、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2、《山海经》译,书名。

18篇。

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5 短文两篇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5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理解、翻译课文。

2.熟读课文,培养语感,背诵《夸父逐日》。

3.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多角度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夸父逐日》一、导入新课:先请学生讲一些古代神话故事,然后播放动画片《夸父逐日》。

最后请学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动画片。

师:大家都知道这个动画片的名字是《夸父逐日》,动画片很有趣。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文言作品《夸父逐日》,相信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

二、熟读成诵,培养语感: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3.学生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

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4.背诵竞赛。

三、自主学习,掌握内容:1.四人一组,运用工具书进行讨论式自主学习。

若有问题,记下来,全班解决。

2.自主发问,互相帮助,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回答,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3.出示需重点讲解的词句。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4.指名学生进行全文翻译,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四、探究人物,品味文章:四人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

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

) 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第一个问题讨论明确了,这一个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从夸父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走进自然的勇气和美好愿望。

关键是要用神话的特点来引导学生。

)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并能默写。

2.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夸父逐日》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夸父逐日》学案新人教版

2、在学生诵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3、结合本故事的内容与写法,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力.三、首诵课文,疏通文意1、诵读课文1)听配乐诵读.2)学生自由诵读,3)学生诵读(在悲壮的背景音乐声中学生展示诵读情况)4)师生齐读.2、疏通课文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注释或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先自主学习,试译课文内容,并勾画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在小组内交流合作,借助大家的智慧尝试解决.在小组内还是解决不了的,拿到班上,师生共同解决.(以下检测题【2)、3)、4)】,以每道题为单位下发,均利用网络发送给每一个学生,要求可以交流,采用比赛的形式激励学生的参与度,看哪个组最先全部完成并且准确无误,给最先全部完成的组给予加分奖励.)2)检测学生对下列红色词语的解释.逐走:赛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欲得饮:想要饮于河:黄河.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3)检测翻译重点语句.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b、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学生讨论交流,在教室里展示学习的成果.)4)检测翻译课文.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喝,又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半路就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四、再诵课文,整体感知1、配乐诵读(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背景音乐,增强故事悲壮的氛围和震撼力),学生个体和集体朗读结合,激发兴趣.学生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后在诵读(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下问题,以每道题为单位下发,均利用网络发送给每一个学生,要求可以交流,在交流讨论后由各组选派学生在计算机上汇报、展示学习结果.)2、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结合上面的图片说说这篇神话共分为哪四个画面来描绘夸父的?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讨论明确:(追赶太阳)——饮于河渭——口渴而死——(弃杖化桃林)3、这篇文言神话故事,讲的是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五、三诵课文,合作探究(要求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交流探究的基础上,选代表进行汇报)1、从“夸父逐日”这件事上,你认为夸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小组探究合作,选代表汇报)?明确: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父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自然;执著追求、胸怀大志、英勇顽强;有牺牲精神、甘为人类造福、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2.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的什么精神?寄托了古人的什么愿望?(小组探究合作,选代表汇报)明确: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夸父胸怀大志、勇于探索、英勇顽强、不怕困难和牺牲的精神.寄托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2、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力.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特点.这篇神话故事的那些地方体现了先民们丰富的想象力呢?(小组探究合作,选代表汇报)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六、四诵课文,减字背诵.你能在2分钟之内背诵课文吗?——减字法(在前面多次诵读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减字法进行短时有效地背诵训练,以求学生掌握一种背诵方法,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①夸父与日,入日;渴,,饮于河、渭;不足,北饮 .未至, .弃其,化为 .②夸父,入日;,,饮于;不足, .未至, .弃其, .③夸父, . ,,;不足, .未至, . , .七、拓展延伸在我们生活中有夸父这样的人吗?请同学们举几个例子.【教师示例】我国著名探险家,他只身闯大漠、走戈壁、攀高山、涉大河,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祖国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的探险空白,曾五次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九死一生的传奇探险生涯中,他拍摄了1万多张图片写下了400多万字的探险日记.【学生举例】舍己为人——老师唐僧跋山涉水去印度取经;司马迁,为了写历史,访遍五湖四海,受了宫刑也不放弃.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八、布置作业,当堂训练.1、现在成语“夸父逐日”常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2、执着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逐日,( C );执着着的人物不朽——闻鸡起舞的祖狄,( A )的勾践,面壁静修的达摩,独立门雪的杨时..执着是坚持不懈,是( D ),是一支永无休止的进行曲.A、卧薪尝胆B、守株待兔C、精卫填海D、锲而不舍E、艰苦卓越F、悬梁刺股九、结束语让我们记住:青春,因为创新而美丽;生活,因为神话而神奇.愿你们永远富于创新,热爱神话,拥有美丽人生!十、教学反思在导入新课时采用看图片,说故事的形式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将检测题利用网络平台下发的形式交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激起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学生参与度和合作意识.在朗诵环节我找到了较好的结合点:示范朗读;背景音乐渲染气氛进行诵读,以增强学生的情感的共鸣.在诵读环节上,我前面多次诵读的基础上,设计了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减字法进行短时有效地背诵训练的步骤,以求学生掌握一种背诵方法,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研讨课教案_2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研讨课教案_27
夸父是中国上古时期汉族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在中国神话传说及东方神话之父袁珂所著《中国神话传说》中非常精彩。在黄帝时期,北方大荒中,有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居住着大神后土的子孙,称夸父族。夸父族人都是热心公益,善于奔跑,身怀巨力的人。因为他们长的个个身材高,力气大,所以又称巨人族。他们仰仗这些条件,专喜替人打抱不平。夸父族的人帮助蚩尤部落对抗黄帝部落,但是后来被黄帝打败。
4.文中的夸父具有什么精神?这篇文章的主题表现了什么?
四.背诵课文。(学生自由背诵——全班集体背诵)(用多媒体展示背诵步骤,指导背诵)
五.拓展延伸
你从夸父身上学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六.本课小结。
【达标测评】
完成课堂作业第55页第5题。
【整理学案】把自已疑难的知识点整理出来。
【教与学反思】
语文学科导学案(案)编号:
七年级下册
课题: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
课时:1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意思,积累文言文字词。2.了解文言文中省略的现象。3.了解我国古代神话,了解《山海经》这本书。4.当堂背诵课文。5.把握夸父形象。
【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内容,能翻译全文。2.积累文言词语。3.了解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认识古人的探索精神。
【学习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课文。
你了解到的古代神话故事有哪些呢?你对《山海经》有了解吗?(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再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读音障碍,并勾画出有疑难的字词。
2.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试着划分朗读节奏全班齐读课文。(用多媒体展示句子朗读的节奏划分)
【知识链接】
《山海经》中国古代著作,主要记述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及民族等方面的内容。今传本十八卷,包括《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旧传是禹、益所作,一说出自“禹鼎图”,都不可信。《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的描述,其中包括了一些海外的远古山川鸟兽,是一本具有历史价值的著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研讨课教案_1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研讨课教案_1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尽量能当堂成诵。

(2)了解《山海经》有关知识及神话的含义。

2、能力目标:(1)复述故事,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

(2)学会分析夸父形象,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1)认识学习夸父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

2、教学难点:学习夸父精神,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三、教学过程一、导人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翻阅上古神话史册,光华熠熠,散发令人夺目的光辉。

关于上古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展示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神话《夸父逐日》!这篇神话选自哪一部书?请看课文注解。

《山海经》是一部怎样的书?根据书名,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出示幻灯《山海经》二、初读课文,读懂课文(一)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2.播放朗读带,认真听读。

3.齐声读,读懂大致意思。

(二)释疑讨论:1.词语意思出示词语重点字解释:“弃”怎么翻译?(生:丢弃、舍弃)讨论:“弃”能不能翻译成“丢弃、舍弃”?为什么?(不能,因为“丢弃、舍弃”是主动的,而这时夸父的生命已耗尽,不仅没有主动“丢弃、舍弃”的力量,而且从心里不想“丢弃、舍弃”,不想倒下去,因为夸父心中的强烈的逐日梦想还没有实现。

因此,“弃”是不得已,是因夸父生命竭尽而遗弃,应翻译成“遗弃”。

)2.疏通句子三、诵读,把握神话情节:1、这则神话故事只有37个字,却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曲折有致。

全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是开端和发展,第二句是高潮,第三句是结局。

请同学们根据标点,读出层次: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全班读第三句。

2、教师进入情境,有感情地范读,要求学生用最少的字来归纳故事的情节:出示:“走”“入”(开端)——“渴”、“饮”(发展)——“死”(高潮)——“化”(结局)3、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神话的内容:夸父逐日入日,渴死,其杖化为邓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25、短文两篇
主备人:审阅:班级:姓名:
教师寄语: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课前热身:(文学常识是你学语文的好帮手,你一定要掌握!)
1、走进作者:参考目标检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
1、试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2、在读准字音的前提下读出停顿、语气、节奏。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句子的停顿)
二、交流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谁读的精彩;(其他成员根据朗读时的停顿、语气、节奏进行评价)
2、各组派出代表,展示认为最精彩的句段。

三、巩固提升。

1、常识填空:
《夸父追日》选自____________,《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_______________,《淮南子》又名____________,西汉淮南王____________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1、夸父()
2、颛顼()()
3、水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记住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2、流畅翻译课文。

一、课堂探究:
1、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逐词对照着翻译,标出不会的字词句。

2、合作研讨:组内交流,解决不会的字词句,疑难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展示讲解:(课堂大舞台,人人展精彩)
三、巩固提升:
(一)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1、逐走()
2、入日()
3、欲得饮()
4、河、渭不足()
5、北饮大泽()
6、弃其杖()
7、昔者()
8、怒而触不周山()
9、地维绝()()10、故日月星辰移焉()()11、地不满东南()12、故水潦尘埃归焉()()
(五)翻译句子。

1、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内容层次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旨。

3.背诵全文。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课堂探究(困难是存在的,信心是永恒的,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

1、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2、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3、“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4、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5、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基础巩固
一、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道渴.而死( hē)河、渭.不足( wei )
B.北饮大泽.( zhai )夸父与日逐.走( zhu )
C.故水潦.尘埃归焉( liao )欲得饮.( yin )
D.颛顼
..(zhuan )( xu )弃其杖.( zhang )
2.解释下列词语或加点的字。

1、逐走()
2、入日()
3、欲得饮()
4、河、渭不足()
5、北饮大泽()
6、弃其杖()
7、昔者()8、怒而触不周山()9、地维绝()()10、故日月星辰移焉()() 11、地不满东南()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13、天柱折()
14、入日() 15、道渴而死()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夸父与日逐走
译:
②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
③未至,道渴而死。

译:
④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译:
⑤天柱折,地维绝译:
⑥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
三.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2.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答:
3.《夸父逐日》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有什么意思?
答:
4.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选做题:
夸父没有终点的追赶,追出了与日月同辉的“永恒”,而有人则认为,夸父逐日是自不量力,愚不可及,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请你写一篇短文,发表自己的观点,200字左右。

(温馨提示:可以从神话故事切入,亮明观点,采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展开论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