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某个点的位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方位的辨别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巩固方向的概念,提高自己辨别方向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方向概念,能够辨别简单的方位。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方向的概念,学会使用指南针和地图辨别方向,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方向的概念,学会使用指南针和地图辨别方向。
2.难点: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方向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指南针、地图、教学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指南针、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情境,如户外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辨别方向。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方位的辨别和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方位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指南针和地图的使用方法。
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方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方向。
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如“找宝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精品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精品教案(详案)第1课时位置与方向(二)(1)教学内容:教材P19~20例1及“做一做”,完成教材P23~24“练习五”中第1~4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2.经历探究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过程,在由实物到绘制坐标图的抽象过程中初步渗透坐标法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能根据带角度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东偏南、南偏东等含义,初步了解线段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家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场所吗?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思考:怎样才能准确描述那些场所的具体位置呢?2.导入新课。
师: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二)(1)]二、探究新知1.播放有关台风造成自然灾害的视频。
师:为了减少台风造成的危害,需要加强台风来临之前的预警。
这就是我们每天都看到或听到的天气预报。
看,关于台风的预报来了。
2.课件出示教材P19例1的主题图。
(1)教师播报,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可以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2)交流汇报。
师:A市和台风中心的位置,谁作为观测点比较合适?为什么?【预设】A市。
便于观察,容易说方向。
3.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1)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①师: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预设】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②师:你能说出蓝色线表示的方向吗?(出示课件)【预设】大部分学生能说出表示西偏南3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2)》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和距离的概念,以及如何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例2通过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方向和距离的概念以及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的引导,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加深对方向和距离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学生能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方向和距离来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理解和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找到一个物体的位置。
2.新课导入:介绍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年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年秋)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课时,位置与方向(二)。
我们将通过简单的实例来进一步理解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以及如何通过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两个点的位置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对和方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对和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重点:学生能够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理解方向和位置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3.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以及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练习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数对和方向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 方向和距离确定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数对表示出课本上给出的几个点的位置。
2. 请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课本上给出的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以及他们是否能够通过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相关的拓展延伸材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 方向和距离确定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对于这两个重点细节,我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1. 数对的含义:数对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课件第2课时 标出物体的位置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km。 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km。
梳理信息
目的地
B市
C市
方向
A市北偏西 30°
A市正北方
距离
200km
300km
作图任务
在例1的图中标出 B市、C市的位置
确定B市位置
北
30°
B市 A市
西
东
100km 600km
南
先确定方向,画出 北偏西30°。
探究新知
自学教材第19~20页的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2.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 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教材P19 例2)
知识点: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 台风到达A市后,改变方向, 向B市移动。受台风影响,C市 将有大到暴雨。B市位于A市北 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 km。 C市在A市正北方向,距离A市30 0 km。请你在图中标出B市、C 市的位置。
1.石油勘探队在A城东偏北40°方向上、距离A城
45km处打出一口油井。请你在平面图上确定油
井的位置。
油井
40°
2.以市政府为观测点,标出下列场所的位置。
(1)篮球场在市政府正北方向400米处。
篮球场
(2)游乐广场在市政府北偏东30°
方向100米处。
30 °
游乐广场
(3)游泳馆在市政府正南
方向600米处。
再用1cm表示100km, 确定距离。
确定C市位置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
北
30°
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 小时后到达B市?
C市
西
B市
A市 30°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 根据方向和距离标出物体位置

西
30° 距离A市200千米 A市 30° 东
600km
Hale Waihona Puke 100km南北B市 30° A市 30° 东
怎样表示距离呢? 1cm表示100km.
西
600km
100km
南
北
C市
你能标出C市的位置吗?
西
30° A市 30° 东
600km
100km
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 速度变为40千米/时, 几小时后到达B市?
2.选一选。 (1)北偏西30°,还可以说成( C )。 A.南偏西30° B.西偏北30° C.西偏北60° (2)小强看小林在( A ),小林看小强在( C )。 A.北偏东50° B.东偏北50° C.西偏南40°
3.张老师家在学校西偏北50°方向960米处,李老师 家在学校南偏东30°方向1200米处,如果他们同时 从家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去学校,谁会先到?先到 多长时间?(画图并计算)。 960÷80=12(分钟) 1200÷80=15(分钟) 15-12=3(分钟) 答:张老师先到学校3分钟。
第2课时 根据方向和距离标出物体位置
R·六年级数学 上册
【学习目标】
1.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 步深化对空间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2.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 能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学习难点】 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平面示意图。
200÷40=5(小时)
答:5小时后到达B市.
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 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在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 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三、巩固提高
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二)》参考教案2

《位置与方向(二)》参考教案(第2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2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能根据给出的路线,自己画出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描述和画简单的路线图,培养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教学重点:在描述路线过程中,会正确选择参照点,会根据参照点正确说出另一个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难点:根据描述的路线,自己画出路线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根据平面图,在作业纸上完成下列问题。
(1)医院在图书馆_____ 偏_____ _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_米;(2)图书馆在医院_____ 偏_____ _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_米;(3)动物园在图书馆南偏西20°的方向上,距离是600 m。
请在平面图上标出动物园的位置。
反馈:第(1)题和第(2)题的区别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复习三方面内容:1.在平面图中,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2.方向的相对性;3.根据方向和距离的描述,在图上确定某个点的位置。
为下面学习描述和绘制简单路线图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出示主题图。
此次台风的大致路径如下图。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1.分段描述,理解移动路径。
(1)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台风是怎么变化的?师:沿正西方向移动,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师:移动了540 km,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我们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生:把台风生成地作为参照点,发现台风向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
(PPT课件演示: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2)师:到了第一站之后,台风改变方向了。
(PPT课件演示:然后改变方向)。
它是怎么改变方向的、移动了多少距离呢?生: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标出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标出物体的位置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是学生在掌握了方向、角度、距离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学习。
第2课时“标出物体的位置”是在学生掌握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用图示的方式标出物体的位置。
这一课时内容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是为后面学习更复杂的位置与方向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但是,对于如何更直观、清晰地在图纸上标出物体的位置,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图示表达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图示的方式标出物体的位置,并能解释其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图示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图示的方式标出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图纸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的思考,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讲解如何用图示的方式标出物体的位置,并进行示范。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在图纸上标出给定物体的位置。
4.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心得,讨论如何更准确、清晰地标出物体位置。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图示表达在解决位置与方向问题中的重要性。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标出物体的位置:1.确定观察点2.标注位置八.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操作和课堂参与度三个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