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mini支付设备规范
交行小额支付系统操作流程-初稿(改)

核心账务系统小额支付系统操作流程(试行稿)第一章基本定义一.小额支付系统的总体结构:小额支付系统是以国家处理中心(NPC)为核心,以城市处理中心(CCPC)为接入节点的两层星型结构,并与大额支付系统在同一支付平台上运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ABS)、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TBS)、同城清算系统通过城市处理中心(CCPC)接入小额支付系统;我行通过前置机系统(MBFE)与支付系统连接;国债、银联、外汇、城市商行汇票处理系统不接入小额支付系统,只接入大额支付业务。
二.小额支付系统的基本业务处理流程是“24小时连续运行,逐笔发起,组包发送,实时传输,双边轧差,定时清算”。
同城业务在CCPC,异地业务在NPC逐包按收款清算行和付款清算行双边轧差,并在规定时点提交SAPS清算,每日16:00日切后进行当日最后一场的轧差清算,日切后的业务纳入次日第一场轧差清算。
清算时间为参数设定,接收人行报文的变化进行实时更新。
如遇节假日,小额系统仍可继续轧差和转发业务,但所有轧差净额暂不纳入人行资金清算,统一在节假日后的第一法定工作日进行清算。
三.人行小额支付系统的业务种类:1.普通贷记业务:主要指规定金额以下的汇兑、委托收款(划回)、托收承付(划回)、行间转账以及国库汇划款项等主动汇款业务。
2.定期贷记业务:当事各方按照事先签订的协议,定期发生的批量付款业务,如代付工资、保险金等。
其业务特点是单个付款人同时付款给多个收款人。
3.普通借记业务:普通借记业务为收款人发起的借记付款人账户的业务,如代理银行完成财政授权支付后向国库申请清算资金。
4.定期借记业务:当事各方按照事先签订的协议,定期发生的批量扣款业务,如收款单位委托其开户银行收取的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费用,其业务特点是单个收款人向多个付款人同时收款。
5.实时贷记业务:实时贷记业务是付款人发起的实时贷记收款人账户的业务,包括跨行通存业务、柜台实时缴税等。
6.实时借记业务:实时借记业务是收款人发起的实时借记付款人账户的业务,包括跨行通兑业务、税务机关实时扣税业务等。
银行磁条卡销售点终端规范-

银行磁条卡销售点终端规范正文:---------------------------------------------------------------------------------------------------------------------------------------------------- 银行磁条卡销售点终端规范(2001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银行磁条卡销售点终端标准,其中规定了银行磁条卡特约商户销售点终端的硬件要求、软件要求、安全要求以及终端的应用功能。
不涉及银行磁条卡交易主机端的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和使用的人民币银行磁条卡的各种特约商户销售点终端设备。
银行磁条卡销售点终端以下简称为POS终端。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在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T6833.2 ̄6833.6-1987电子测量仪器的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GB/T9254-19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和测量方法ISO7812-2:1993识别卡发卡方的标识GB/T14916-1994识别卡物理特性GB/T15120.1-.5-1994识别卡记录技术GB/T15150-1994银行卡交换报文规范GB/T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GB/T15694.1-1995识别卡发卡者标识编号体系GB/T17552-1998识别卡金额交易卡3定义本规范使用下列定义。
3.1银行卡bankcard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3.2磁条卡magneticstripecard物理特性符合GB/T14916标准,磁条记录符合GB/T15120、GB/T15694-1、ISO7812-2、GB/T17552标准的卡片。
银行业移动支付系统安全优化方案

银行业移动支付系统安全优化方案第一章移动支付系统概述 (2)1.1 移动支付系统简介 (2)1.2 移动支付系统架构 (3)1.3 移动支付系统安全风险 (3)第二章安全威胁与挑战 (4)2.1 移动支付安全威胁分析 (4)2.2 移动支付安全挑战 (4)2.3 安全威胁与挑战的应对策略 (5)第三章身份认证与授权 (5)3.1 用户身份认证技术 (5)3.2 设备认证技术 (5)3.3 授权管理与控制 (6)第四章加密与安全通信 (6)4.1 加密技术概述 (6)4.2 安全通信协议 (7)4.3 加密与安全通信的实施策略 (7)第五章数据保护与隐私 (8)5.1 数据保护措施 (8)5.1.1 数据加密 (8)5.1.2 数据备份与恢复 (8)5.1.3 访问控制 (8)5.1.4 安全审计 (8)5.2 隐私保护策略 (8)5.2.1 用户隐私政策 (8)5.2.2 数据最小化原则 (8)5.2.3 数据匿名化处理 (8)5.2.4 用户隐私权限管理 (8)5.3 数据安全与隐私合规 (9)5.3.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9)5.3.2 国际合规 (9)5.3.3 内部合规培训 (9)5.3.4 持续改进 (9)第六章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9)6.1 防火墙技术 (9)6.1.1 概述 (9)6.1.2 防火墙类型 (9)6.1.3 防火墙在移动支付系统中的应用 (10)6.2 入侵检测系统 (10)6.2.1 概述 (10)6.2.2 入侵检测系统类型 (10)6.2.3 入侵检测系统在移动支付系统中的应用 (10)6.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的优化策略 (10)6.3.1 防火墙优化策略 (10)6.3.2 入侵检测系统优化策略 (10)第七章安全审计与监控 (11)7.1 安全审计体系 (11)7.2 安全事件监控 (11)7.3 审计与监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11)第八章应急响应与恢复 (12)8.1 应急响应预案 (12)8.1.1 预案编制 (12)8.1.2 预案培训与演练 (12)8.2 安全事件处置 (12)8.2.1 事件报告与评估 (12)8.2.2 事件分类与处理 (13)8.3 系统恢复与优化 (13)8.3.1 系统恢复 (13)8.3.2 系统优化 (14)第九章法律法规与合规 (14)9.1 移动支付相关法律法规 (14)9.2 合规要求与标准 (14)9.3 合规管理与监督 (15)第十章安全优化与持续改进 (15)10.1 安全优化策略 (15)10.1.1 强化安全认证机制 (15)10.1.2 数据加密与完整性保护 (15)10.1.3 安全防护技术 (16)10.1.4 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 (16)10.2 安全改进措施 (16)10.2.1 持续更新安全策略 (16)10.2.2 安全漏洞修复 (16)10.2.3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6)10.2.4 第三方安全评估 (16)10.3 持续改进与评估 (16)10.3.1 安全改进计划 (16)10.3.2 改进措施实施 (16)10.3.3 改进效果评估 (16)10.3.4 持续优化 (17),第一章移动支付系统概述1.1 移动支付系统简介移动支付系统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资金交易和支付的一种电子支付方式。
意锐 小盒加强版移动支付机具使用说明书

自助式移动支付机具Hands-free Mobile Payment Devices 意锐小盒加强版使用说明书InsPos S Scanning DeviceOperation Instruction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Beijing Inspiry Technology Co., Ltd.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郑重声明Notice意锐小盒加强版移动支付机具已在中国专利局和商标局注册。
InsPos S Mobile Payment Device has been registered in Patent Office and Trademark Office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本说明使用的商标、商号及图标均属于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或其授权人,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国际条约保护。
All the trademarks and trade names used in this Instruction belong to Beijing Inspiry Technology Co., Ltd or its authorized persons, and are protected by the laws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treaties.本说明书仅适用于书中所介绍的意锐小盒加强版移动支付机具的使用和使用条件及环境要求的说明。
This instruction applies only to the application, operation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 of InsPos S.本说明书的资料的正确性已经认真审核,但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对内容的解释有保留权。
The correct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instruction has been carefully reviewed, but Beijing Inspiry Technology Co., Ltd retains the right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tents.本说明书的所有权属于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ICS35.240.40CCS A11JR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JR/T0245—2021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规范Connectivi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ar code payment2021-12-20发布2021-12-20实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JR/T0245—2021目 次前言 (Ⅱ)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编码规则 (2)4.1付款码 (2)4.2收款码 (3)5接口报文 (3)5.1数据元属性说明 (3)5.2收款扫码主要数据元细目 (4)5.3付款扫码主要数据元细目 (5)6安全要求 (6)6.1基本安全要求 (6)6.2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要求 (6)参考文献 (7)IJR/T0245—2021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0)提出并归口。
JR/T0245—2021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按照“统一通用、便捷友好、安全可控、兼容并蓄”原则,在切实保障用户信息与资金安全前提下,规定了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编码规则、报文要素、安全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清算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等在实现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时所需软硬件产品及信息系统的设计、研发和运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R/T0092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范JR/T0149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支付标记化技术规范JR/T0171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第1卷 第2部分 移动终端支付应用软件安全规范解析

ICSQ/CUP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1卷:基础规范第移动终端支付应用软件安全规部分第2范Mobile Payment SpecificationsV olume 1 Basic SpecificationsPart 2 Secure Specification of Payment Software in Mobile Terminal发布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次目................................................................................. 1 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支付应用软件的结构和定义 (1)4 支付应用软件的安全要求 (7)前言《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共分为四卷:——第1卷:基础规范——第2卷:智能卡支付技术规范——第3卷:移动互联网支付技术规范——第4卷:短信支付技术规范本部分为第1卷的第2部分。
本部分包含了对移动终端支付应用软件安全功能方面的规定。
本部分由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联金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柯斯软件有限公司、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金雅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成都中联信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联通华建网络有限公司、上海翰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亿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柴洪峰、徐燕军、康建明、徐晋耀、单长胜、于晓滨、鲁志军、李伟、谭颖、李洁、吴水炯、齐宁、何朔、史大鹏、廖志江、周新衡、童益柱、李同勋、杨夏耘、申莉、曾诤、李竹、边罡、麦博奇、杨志勇、王超、钱菲、袁捷、郑元龙、李言平、唐邦富、陈明垓、卢文青、惠锦华、罗俊、梁万山、张晗、于卫国、李一凡、吴俊、罗雯、丁义民、王晓丹、邹重人、谢辉、张志茂、雷霆、陈波、张江涛、徐伟、郭伟、罗海云、李峰、李茁、陈跃、罗劲、赵亮、倪国荣、刘风军、肖波、嵇文俊、陈孜、诸中林。
移动支付技术的安全标准与防护策略

移动支付技术的安全标准与防护策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即用户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完成支付,以实现购物、充值等交易行为。
随着移动支付用户数量的日益增长,移动支付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本文将探讨移动支付技术的安全标准与防护策略。
一、移动支付技术的安全标准1. PCI DSS标准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简称PCI DSS,是由支付行业企业共同推荐的一种国际标准。
PCI DSS安全标准对于移动支付技术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围绕PCI DSS 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要求:(1)网络、系统、设备的管理;(2)账户信息、交易、访问、身份验证的管理;(3)网络的安全控制;(4)网络应用程序的编写和测试;(5)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和软件的管理;(6)密码、文件、日志的管理。
以上要求是PCI DSS标准的核心,对于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2. EMVCo标准EMVCo是由世界上各大支付组织共同制定的一种全球性的支付标准。
EMVCo标准旨在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
EMVCo标准要求必须基于芯片卡(Chip Card)的安全性来实现支付业务。
说白了,就是EMVCo要求使用信用卡(智能卡)实现消费,而这种卡片是其它支付方式(比如扫码)没有的。
而这种智能卡有着安全可靠的加密机制,至少现阶段,用这种技术平台实现的支付是最为安全的。
3. 数据加密标准数据加密标准(DES)是美国国家标准。
拥有良好的加密性能,被广泛应用在移动支付领域。
数据加密标准以及3DES和AES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都是数据加密标准,不能破解加密信息,能有效防止黑客入侵和篡改数据信息。
二、移动支付技术的防护策略1. 风险评估与管理首先,对于移动支付平台,应该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央行出台第三方支付管理规定模版(3篇)

央行出台第三方支付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第三方支付业务的监管,保障支付安全,维护支付市场的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支付结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从事或者管理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机构、企业和个人。
第三条第三方支付是指在购买商品、接收财付通知和提供代收代付等服务中,由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支付服务。
第四条央行是对第三方支付业务进行监管的主管机构。
第五条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用户合法权益,维护支付安全,开展支付业务。
第二章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准入和退出第六条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准入,应当依法进行,符合央行相关规定。
第七条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向央行申请准入,提供企业资质、股东及董事等有关信息,并缴纳准入费用。
第八条央行对申请准入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评估和审核,审查相关材料,进行现场检查。
第九条第三方支付机构经央行批准后,需要进行备案,并按照央行要求向央行提交备案材料。
第十条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按照备案信息提供相关服务,未经央行许可,不得擅自改变备案信息。
第十一条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准入有权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要求其退出市场。
第三章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开展第十二条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开展与支付相关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支付、移动支付、代收代付等。
第十三条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合法经营,不得从事非法金融业务。
第十四条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确保支付安全,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第十五条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对支付风险进行评估、监测和控制。
第十六条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合理设置收费标准,保障用户权益,不得乱收费。
第四章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息披露和用户权益保护第十七条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及时向用户公示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业务信息、用户权益保护措施等。
第十八条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用户权益保护制度,及时解决用户投诉和纠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行mini收付终端产品规范
一、终端硬件规范需求
1.1 终端安全要求
Mini支付终端设备使用硬件加密模块保证个人标识代码(PIN)、卡号、卡片验证码、有效期等敏感信息的安全输入和加密处理,支持与平台之间建立通讯安全通道,对与外部交互的数据进行加、解密运算及合法性、完整性验证。
终端能够安全地存储密钥,禁止对密钥的直接访问和输出,通过有效的安全机制防止密钥被非法注入、替换和使用。
应保证终端的固件和软件不被非法注入或更新。
终端不以明文方式存储、转发银行卡卡号、卡片验证码、PIN及卡片有效期等敏感信息。
持卡人在终端上输入密码时,只显示星号,不显示明文。
设备处于交易模式时,终端键盘上输入的任何数据不允许以明文方式向外部发送。
设备只有在安全访问环境下才能进入管理模式。
设备中存储密钥和证书的安全存储空间不小于6K字节
1.2 硬件组成
1.2.1 IC卡读卡器
Mini支付终端设备必须支持接触式(ISO/IEC 7816-1/2/3/4 CPU卡)和非接触式IC卡(ISO/IEC 14443 Type A,ISO/IEC 14443 Tpye B,工作频率13.56MHz)读卡器,用来接受IC卡进行命令数据传递通讯。
该IC读卡器模块包括机械、电气和逻辑协议等部分,详细要求参见《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相关部分。
终端在IC卡读卡器插槽附近有明显的标记,用来指示如何插入IC卡。
IC卡读卡器插拔次数应大于10,000次。
1.2.2 磁条卡读卡器
Mini支付终端设备必须支持ISO/IEC 7811磁条卡,刷卡速度:3~100 IPS 终端在磁条卡刷卡槽附近有明显的标记,用来指示如何刷卡。
磁条卡刷卡器刷卡次数应大于10,000次。
1.2.3 显示屏
可显示ASCII可视字符,屏幕点阵可选择128*64或者192*64。
汉字显示符合国家标准GB/T 2312汉字。
1.2.4 键盘
键盘至少应具有10个数字键和若干功能键,功能键应必须包括确认、更正和取消三种功能。
至少包括余额查询键或功能键加上、下键的组合键。
键盘使用寿命可达到每键可敲击100,000次以上。
1.2.5 与上位机通讯
通讯端口应支持以下通讯方式:USB全速、音频口。
USB:CCID协议或者Mass Storage协议。
音频:音频接口能兼容IOS系统、Android、WindowsPhone等主流系统,音频通讯速度
1.2.6 电源
支持USB方式供电和内置电池供电。
电源电压应为DC 5V±5%。
内置电池为可充电锂电池。
整机消耗电流小于300mA。
1.2.7 电磁兼容性
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应符合GB/T 9254中的A级ITE规定。
电磁敏感度应符合GB/T 6833.2~6833.6的规定。
1.2.8 可靠性
除非特殊部件另有规定,平均无故障连续工作时间不低于50,000小时。
二、终端软件规范需求
2.1 终端软件要求
Mini支付终端设备终端软件应当以嵌入式设备客户端软件的形式提供。
应支持安全通讯,数据加解密运输,对各类数据的处理和安全传输,对密钥的安全管理。
界面友好,方便用户使用。
2.2 软件组成
2.2.1 IC卡读卡模块
IC卡读卡模块同时支持对TYPEA和TYPEB类型设备的操作,封装对APDU 指令的解析和处理。
其业务逻辑需要支持《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相关部分的要求。
2.2.2 磁条卡读卡模块
软件支持IC卡读卡功能,能够提供查询,交易等功能。
2.2.3 与上位机通讯
软件的通讯功能可以采用:USB全速通讯(CCID协议或者Mass Storage协议)、音频口。
软件应同时封装USB和音频通讯接口,软件应当能采用自适应方式切换通讯方式。
音频:音频接口能兼容IOS系统、Android、WindowsPhone等主流系统,对不同系统音频数据的解析和处理由软件完成。
分别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提供iOS,Android,WP平台软件套件。
三、交易方式和证书下载需求
3.1 交易类型
终端可承载的交易类型由金融IC卡支持的交易类型决定,如圈存交易、消费交易、查询电子现金余额等、查询借贷记主账户余额交易等。
软件根据应能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定制UI和功能。
3.2 交易输入方式
终端支持PBOC金融IC卡和行业应用IC卡,支持磁条卡。
软件对不同类型设备应当提供访问接口。
3.3 下载管理
终端应能够提供对密钥、证书、参数等数据的下载、更新和删除。
下载的通讯端口为USB通讯端口或者音频接口。
软件能够以较为友好的人机界面提供对这些功能的支持和接口。
下载方式为联机远程下载。
终端应保证下载控制的安全。
只有经过授权或认可的一方才能向终端下载数据,未经授权,不得更改终端中的内容。
终端还应能够确认下载数据的安全,能验证终端下载程序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确保敏感关键的密钥数据在下载过程中不会泄漏。
对于终端程序,厂商可自行确定是否通过终端自动下载的方式对终端程序进行更新,并对相应更新流程自行制定。
四、算法需求
终端应支持多种安全密码算法,支持RSA1024/2048、SM2非对称算法,支持DES、SSF33、SM1等对称密码算法,支持SHA1、SM3等杂凑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