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地理习题集-3-5-2限时规范特训
2021届《金版教程》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配套限时规范特训 选3-4-2-1 Word版含答案

题组一 双基练1. [2021·福州高三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折射率为1.5的玻璃内射向空气,在界面上的入射角为45°,下面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全反射条件.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是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由于玻璃的折射率n =1.5,因此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sin C =1n =23<22,所以C <45°,因此图中的光会发生全反射,A 项正确.答案:A2. [2022·福建高三仿真模拟]如图所示,有一束光投射到放在空气中的平行玻璃砖的表面Ⅰ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假如在界面Ⅰ上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将不会进入玻璃砖B. 光从界面Ⅱ射出时出射光线可能与最初的入射光线不平行C. 光进入界面Ⅰ后可能不从界面Ⅱ射出D. 不论光从什么角度入射,都能从界面Ⅱ射出解析:发生全反射的必要条件有两个,即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和入射角不小于临界角,本题中光从空气射入界面Ⅰ上时,光是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所以即使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也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光会进入玻璃砖,选项A 错误;由于光的上、下两个界面平行,光从界面Ⅱ射出时出射光线确定会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选项B 错误;光进入界面Ⅰ后,从玻璃射向界面Ⅱ时的入射角确定小于临界角,光确定会从界面Ⅱ射出,选项C 错误;不论光从什么角度入射,都能从界面Ⅱ射出,选项D 正确.答案:D3. 夜间行车光照在警示标志上后反射回来特殊醒目,主要是由于警示标志是由球形的反射物制成,如图,假设反射物为分布均匀的球形,其折射率为 3.某次灯光照射在该标志上后,经球形物一系列的折射和反射后,出射光线恰与入射光线平行,则第一次的入射角( )A. 30°B. 45°C. 60°D. 15°解析:设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θ,作出光路图,由于出射光线恰好和入射光线平行,所以i =2θ,依据折射定律sin i sin θ=sin2θsin θ=3,所以θ=30°,i =2θ=60°.答案:C4. [2022·江苏南京]如图甲所示,在安静的湖面下有一个点光源S ,它发出的是两种不同颜色的a 光和b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被照亮的圆形区域,该区域的中间为由ab 两种单色光构成的复色光的圆形区域,周边为环状区域,且为a 光的颜色(图乙为俯视图).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对a 光的折射率比b 光的大B. a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b 光的大C. a 光的频率比b 光的大D. 在同一装置的杨氏双缝干涉试验中,a 光的干涉条纹比b 光窄解析:依据“周边为环状区域,且为a 光的颜色”知,点光源射向水面的单色光b 在环形区域内边界处发生全反射,而单色光a 在外边界处发生全反射,即水对单色光b 的临界角C 较小,由sin C =1n 可确定水对单色光a 的折射率比b 光的小,A 项错误;由折射率公式n =cv 知,a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b 光的大,B 项正确;a 光的频率比b 光的小,C 项错误;a 光的波长比b 光的大,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所以在同一装置的杨氏双缝干涉试验中,a 光的干涉条纹比b 光的宽,D 项错误.答案:B5. 如图所示的长直光纤,柱芯为玻璃,外层以折射率较玻璃低的介质包覆.若光线自光纤左端进入,与中心轴的夹角为θ,则下列有关此光线传播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论θ为何值,光线都不会发生全反射B. 不论θ为何值,光线都会发生全反射C. θ够小时,光线才会发生全反射D. θ够大时,光线才会发生全反射解析: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之一是入射角i 要大于等于临界角C ,即光线传播到光纤侧面时的入射角i 应满。
金版教程高三第1轮总复习地理

基础盘点·萃取精华 考点研析·强技提能 研析图表·素养强化 层级演练·通法悟道 限时•规范•特训
基础盘点·萃取精华
第4页
基础盘点·萃取精华 考点研析·强技提能 研析图表·素养强化 层级演练·通法悟道 限时•规范•特训
一、城市化……………………………………识记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用 1.影响
有利 不利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不合理城市化表现
环境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
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土地质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
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影响日
二、规范用语 1. 相关术语 如: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城市群 (带)、逆城市化、城市化问题、热岛效应、城市环境污染、社会问题(交通拥堵、居住紧张、就业困 难、秩序混乱)等。 2. 规范运用 (1)说明描述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用语: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形成城市带(群)。 (2)从哪几方面比较城市化发展特点的不同: 城市化起步早(晚),水平高(低),速度快(慢)。 (3)试写出描述城市化问题的常见用语: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等。
驱动力
含义
推力(乡 使人群离开乡
村)
村的因素
拉力(城 吸引人群来到
市)
城市的因素
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因素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 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2021届《金版教程》高考数学(理科)大一轮总复习配套限时规范特训:选4-1-1 Word版含答案

04限时规范特训A 级 基础达标1.如图所示,在△ABC 中,MN ∥DE ∥DC ,若AE ∶EC =7∶3,则DB ∶AB 的值为( )A .3∶7B .7∶3C .3∶10D .7∶10解析:∵MN ∥DE ∥BC ,∴AD DB =AE EC =73,∴AD +DB DB =7+33,∴AB DB =103, ∴DB AB =310.故选C. 答案:C2.[2022·锦州模拟]如图,锐角三角形ABC 的高CD 和高BE 相交于O ,则与△DOB 相像的三角形个数是( )A .1B .2C .3D .4解析:由于CD 和BE 是高,可得∠DCA =∠EBA ,所以△BOD 与△COE ,△CAD ,△BAE 相像.故选C.答案:C3.[2022·广州模拟]如图,已知在▱ABCD 中,O 1,O 2,O 3为对角线BD 上三点,且BO 1=O 1O 2=O 2O 3=O 3D ,连接AO 1并延长交BC 于点E ,连接EO 3并延长交AD 于F ,则AD ∶FD 等于( )A .19∶2B .9∶1C .8∶1D .7∶1解析:在▱ABCD 中,∵BE ∥DF ,BO 1=O 1O 2=O 2O 3=O 3D , ∴DF BE =O 3D O 3B =13,同理BE AD =O 1B O 1D =13,∴AD ∶FD =9∶1. 答案:B4.Rt △ABC 中,∠C =90°,CD ⊥AB 于D ,若BD ∶AD =3∶2,则△ACD 与△CBD 的相像比为( )A .2∶3B .3∶2C .9∶4D.6∶3解析:如图Rt △ABC 中,由CD ⊥AB 及射影定理知, CD 2=AD ·BD ,即CD AD =BDCD ,又∵∠ADC =∠BDC =90°, ∴△ACD ∽△CBD . ∵BD ∶AD =3∶2 ∴令BD =3t ,AD =2t ,则CD 2=6t 2,即CD =6t ,∴AD CD =2t 6t =63.故△ACD 与△CBD 的相像比为6∶3. 答案:D5.[2022·湖南模拟]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CD 上一点,DE ∶EC =2∶3,连接AE ,BE ,BD ,且AE ,BD 交于点F ,则S △DEF ∶S △EBF ∶S △ABF =( )A .4∶10∶25B .4∶9∶25C .2∶3∶5D .2∶5∶25解析:由题意可知,△DEF 与△BAF 相像,且DE ∶AB =2∶5,所以△DEF 与△ABF 的面积之比为4∶25.△DEF 与△BEF 的底分别是DF ,BF ,二者高相等,又DF ∶BF =2∶5,所以△DEF 与△BEF 的面积之比为2∶5.综上S △DEF ∶S △EBF ∶S △ABF =4∶10∶25,故选A.答案:A6.[2022·陕西模拟]如图,∠B =∠D ,AE ⊥BC ,∠ACD =90°,且AB =6,AC =4,AD =12,则BE =________.解析:在Rt △ACD 中,CD =122-42=82,所以cos D =232,由于∠D =∠B ,则在Rt △AEB 中,cos B =BEAB ,所以BE =AB ·cos B =4 2.答案:4 27.[2022·许昌模拟]已知梯形ABCD 的上底AD =8 cm ,下底BC =15 cm ,在边AB 、CD 上分别取E 、F ,使AE ∶EB =DF ∶FC =3∶2,则EF =________.。
【金版教程】2021届高考数学大一轮总温习 5-2(2)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限时标准训练 理(1)

05限时标准特训A 级 基础达标1.假设等差数列的第一、二、三项依次是1x +1、56x 、1x ,那么数列的公差d 是( ) A.112 B.16 C.14D.12解析:依题意得2×56x =1x +1+1x ,解得x =2,因此d =512-13=112.选A.答案:A2.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4=7,a 3+a 6=16,a n =31,那么n 为( ) A .13 B .14 C .15D .16解析:由已知可得a 4+a 5=7+a 5=a 3+a 6=16,得a 5=16-7=9,故公差d =a 5-a 4=9-7=2,同时解得a 1=1,由1+(n -1)×2=31,解得n =16,选D.答案:D3.[2021·安庆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假设2a 6=a 8+6,那么S 7=( ) A .49 B .42 C .35D .28解析:2a 6=a 8+6⇒a 1+3d =6⇒a 4=6,故S 7=7a 1+a 72=7a 4=42,应选B.答案:B4.[2021·湖南四市联考]数列{a n }中,a 2=2,a 6=0且数列{1a n +1}是等差数列,那么a 4=( )A.12B.13C.14D.16解析:设数列{1a n +1}的公差为d ,那么4d =1a 6+1-1a 2+1得d =16,∴1a 4+1=12+1+2×16,解得a 4=12. 答案:A5.[2021·金版]在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n }中,假设a 2n -a n +1=a n -1(n ≥2,n ∈N *),那么S 2021的值为( )A .2021B .2021C .4026D .4028解析:由a 2n -a n +1=a n -1(n ≥2,n ∈N *)可得a 2n =a n +1+a n -1=2a n ,因为a n ≠0,因此a n =2,故S 2021=2×2021=4028.选D.答案:D6.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是S n ,且a 1=10,a 5=6,那么以下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 A .a 10+a 11>0 B .S 21<0C .a 11+a 12<0D .当n =10时,S n 最大解析: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a 1=10,a 5=6,得6=10+4d ,即d =-1,因此a n =11-n .a 10+a 11=1+0>0,A 成立;a 11+a 12=-1<0,C 成立;S n =-12n 2+212n =-12(n -212)2+4418,故当n =10时,S n 最大,D 成立;S 21=-12×212+21×212=0,故B 不成立. 答案:B7.[2021·漳州模拟]已知正项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1,a n =S n +S n -1(n ≥2),那么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 )A .n -1B .nC .2n -1D .2n解析:由已知可得S n -S n -1=S n +S n -1(n ≥2),又S n +S n -1>0,故S n -S n -1=1,因此数列{S n }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1,首项S 1=1,故S n =n ,即S n =n 2,当n ≥2时,a n =S n -S n -1=n 2-(n -1)2=2n -1,当n =1时也适合上式,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选C.答案:C8.[2021·黄山模拟]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假设S 4=8,S 8=20,那么a 11+a 12+a 13+a 14=________.解析:由⎩⎪⎨⎪⎧S 44=2S 88=52,即⎩⎪⎨⎪⎧a 1+32d =2a 1+72d =52,解得d =14,a 1=138,∴a 11+a 12+a 13+a 14=4a 1+46d =18. 答案:189.[2021·天津模考]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假设a 7a 6<-1,且它们的前n 项和S n 有最大值,那么使S n >0的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a 7a 6<-1,且S n 有最大值,∴a 6>0,a 7<0且a 6+a 7<0,∴S 11=11a 1+a 112=11a 6>0,S 12=12a 1+a 122=6(a 6+a 7)<0,∴使S n >0的n 的最大值为11.答案:1110.[2021·衡水月考]已知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前n 项和为S n ,且知足2S n =a 2n +n -4. (1)求证{a n }为等差数列; (2)求{a n }的通项公式. 解:(1)证明:当n =1时,有2a 1=a 21+1-4,即a 21-2a 1-3=0,解得a 1=3(a 1=-1舍去).当n ≥2时,有2S n -1=a 2n -1+n -5, 又2S n =a 2n +n -4,两式相减得2a n =a 2n -a 2n -1+1, 即a 2n -2a n +1=a 2n -1,也即(a n -1)2=a 2n -1,因此a n -1=a n -1或a n -1=-a n -1. 若a n -1=-a n -1,那么a n +a n -1=1, 而a 1=3,因此a 2=-2,这与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相矛盾, 因此a n -1=a n -1,即a n -a n -1=1, 因此{a n }为等差数列.(2)由(1)知a 1=3,d =1,因此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3+(n -1)=n +2,即a n =n +2. 11.[2021·河北统考]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5=12,a 20=-18.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解:(1)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依题意得⎩⎪⎨⎪⎧a 5=a 1+4d =12a 20=a 1+19d =-18,解得⎩⎪⎨⎪⎧a 1=20d =-2,∴a n =20+(n -1)×(-2)=-2n +22.(2)由(1)知|a n |=|-2n +22|=⎩⎪⎨⎪⎧-2n +22,n ≤112n -22,n >11,∴当n ≤11时,S n =20+18+…+(-2n +22)=n 20-2n +222=(21-n )n ; 当n >11时,S n =S 11+2+4+…+(2n -22)=110+n -112+2n -222=n 2-21n +220.综上所述,S n =⎩⎪⎨⎪⎧21-n n ,n ≤11n 2-21n +220,n >11.12.[2021·金华调研]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a 1=1,公差d >0,且第2项、第5项、第14项别离为等比数列{b n }的第2项、第3项、第4项.(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c n }对n ∈N *,均有c 1b 1+c 2b 2+…+c nb n=a n +1成立,求c 1+c 2+c 3+…+c 2021的值.解:(1)∵a 2=1+d ,a 5=1+4d ,a 14=1+13d , ∴(1+4d )2=(1+d )(1+13d ),解得d =2(∵d >0). 则a n =1+(n -1)×2=2n -1. 又b 2=a 2=3,b 3=a 5=9, ∴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q =b 3b 2=93=3.∴b n =b 2q n -2=3×3n -2=3n -1. (2)由c 1b 1+c 2b 2+…+c nb n=a n +1得当n ≥2时,c 1b 1+c 2b 2+…+c n -1b n -1=a n ,两式相减,得c nb n=a n +1-a n =2,∴c n =2b n =2×3n -1(n ≥2). 而当n =1时,c 1b 1=a 2,∴c 1=3.∴c n =⎩⎪⎨⎪⎧3,n =1,2×3n -1,n ≥2.∴c 1+c 2+c 3+…+c 2021=3+2×31+2×32+…+2×32021 =3+6-6×320131-3=3-3+32021 =32021.B 级 知能提升1.已知数列{a n },{b n }都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其首项别离为a 1,b 1,且a 1+b 1=5,a 1,b 1∈N *.设c n =ab n (n ∈N *),那么数列{c n }的前10项和等于( )A .55B .70C .85D .100解析:由题知a 1+b 1=5,a 1,b 1∈N *.设c n =ab n (n ∈N *),那么数列{c n }的前10项和等于ab 1+ab 2+…+ab 10=ab 1+ab 1+1+...+ab 1+9,ab 1=a 1+(b 1-1)=4,∴ab 1+ab 1+1+...+ab 1+9=4+5+6+ (13)85,选C.答案:C2.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别离为S n 、T n ,且S n T n=4n +7n,那么使得a nb n为整数的正整数n 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解析:a n b n =2a n2b n =a 1+a 2n -1b 1+b 2n -1=a 1+a 2n -1×2n -12b 1+b 2n -1×2n -12=S 2n -1T 2n -1=4×2n -1+72n -1=4+72n -1,可得a 1b 1=11,a 4b 4=5,有2个正整数值,选A.答案:A3.[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2=2,当整数n >1时,S n +1+S n -1=2(S n +S 1)都成立,那么S 15=________.解析:由S n +1+S n -1=2(S n +S 1)得(S n +1-S n )-(S n -S n -1)=2S 1=2,即a n +1-a n =2(n ≥2),数列{a n }从第二项起组成等差数列,S 15=1+2+4+6+8+…+28=211.答案:2114.[2021·南昌模拟]在数列{a n }中,a n +1+a n =2n -44(n ∈N *),a 1=-23. (1)求a n ;(2)设S n 为{a n }的前n 项和,求S n 的最小值.解:(1)∵a n +1+a n =2n -44,a n +2+a n +1=2(n +1)-44,∴a n +2-a n =2.∴a 2+a 1=-42,a 1=-23,∴a 2=-19. 同理得a 3=-21,a 4=-17,故a 1,a 3,a 5,…是以a 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 2,a 4,a 6,…是以a 2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从而a n =⎩⎪⎨⎪⎧n -24,n 为奇数n -21,n 为偶数.(2)当n 为偶数时,S n =(a 1+a 2)+(a 3+a 4)+…+(a n -1+a n )=(2×1-44)+(2×3-44)+(2×5-44)+…+[2×(n -1)-44]=2[1+3+…+(n -1)]-n 2·44=n 22-22n ,故当n =22时,S n 取得最小值-242.当n 为奇数时,S n =a 1+(a 2+a 3)+(a 4+a 5)+…+(a n -1+a n )=a 1+(2×2-44)+(2×4-44)+…+[2×(n -1)-44]=a 1+2[2+4+…+(n -1)]+n -12·(-44)=-23+n +1n -12-22(n -1)=n 22-22n -32,故当n =21或n =23时,S n 取得最小值-243. 综上所述,S n 的最小值为-243.。
高三地理练习册答案

高三地理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久?A. 24小时B. 12小时C. 1年D. 365天答案:A2. 下列哪个是外力作用?A. 地壳运动B. 火山喷发C. 风化作用D. 地震答案:C3. 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是?A. 太湖B. 鄱阳湖C. 青海湖D. 洞庭湖答案:C4. 以下哪个国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A. 俄罗斯B. 中国C. 英国D. 巴西答案:C5. 长江流经的省份数量是?A. 8个B. 9个C. 10个D. 11个答案:B二、填空题1.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________千米。
答案:400752.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
答案:塔克拉玛干沙漠3.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
答案:马里亚纳海沟4.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
答案:鄱阳湖5.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_。
答案:巴西高原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答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包括气候、地形、植被、水文、土壤以及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2. 阐述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季风气候区域的降水量和季节性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有直接影响。
充足的降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过度的降水或干旱都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具有地域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资源丰富,而西部地区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分布特点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东部地区由于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而西部地区则需要通过开发资源、改善基础设施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
结束语:本练习册答案旨在帮助高三学生复习和巩固地理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加深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021届《金版教程》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配套高考模拟提能训 选3-5-2 Word版含答案

一、高考题组1. [2009·上海高考](多选)光电效应的试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 ) A .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B .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C .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D .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解析:依据光电效应规律可知A 正确,B 、C 错误.依据光电效应方程12m v 2m=hν-W ,频率ν越高,初动能就越大,D 正确.答案:AD2. [2021·北京高考]以往我们生疏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取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毁灭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生疏,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取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光电效应,这已被试验证明.光电效应试验装置示意如图.用频率为ν的一般光源照射阴极K ,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ν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 ,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 ,即将阴极K 接电源正极,阳极A 接电源负极,在KA 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渐渐增大U ,光电流会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 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 为逸出功,h 为普朗克常量,e 为电子电量)( )A .U =hνe -WeB .U =2hνe -WeC .U =2hν-WD .U =5hν2e -We解析:同频率的光照射K 极,一般光不能使其发生光电效应,而强激光能使其发生光电效应,说明一个电子吸取了多个光子.设吸取的光子个数为n ,光电子逸出的最大初动能为E k ,由光电效应方程知:E k =nhν-W (n ≥2)①;光电子逸出后克服减速电场做功,由动能定理知E k =eU ②,联立上述两式得U =nhνe -We ,当n =2时,即为B 选项,其他选项均不行能.答案:B3. [2010·四川高考]用波长为2.0×10-7 m 的紫外线照射钨的表面,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4.7×10-19J .由此可知,钨的极限频率是(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 ,光速c =3.0×108 m/s ,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A. 5.5×1014 HzB. 7.9×1014 HzC. 9.8×1014 HzD. 1.2×1015 Hz解析:由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h cλ=E km +W ,而金属的逸出功W =hν0,由以上两式得,钨的极限频率为:ν0=c λ-E kmh=7.9×1014 Hz ,B 项正确.答案:B 二、模拟题组4. [2021·郑州模拟](多选)甲、乙两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间的函数关系分别如图中的Ⅰ、Ⅱ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Ⅰ与Ⅱ不愿定平行B. 乙金属的极限频率大C. 图象纵轴截距由入射光强度判定D. Ⅰ、Ⅱ的斜率是定值,与入射光和金属材料均无关系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知,图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h ,故Ⅰ与Ⅱ确定平行,A 错误,D 正确;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为极限频率,B 正确;图线纵轴的截距表示逸出功的大小,逸出功的大小由金属本身打算,C 错误.答案:BD5. [2021·唐山模拟]用强度相同的红光和蓝光分别照射同一种金属,均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用红光照射时,该金属的逸出功小,用蓝光照射时,该金属的逸出功大B. 用红光照射时,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低,用蓝光照射时,该金属的截止频率高C. 用红光照射时,逸出光电子所需时间长,用蓝光照射时,逸出光电子所需时间短D. 用红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用蓝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解析:金属的逸出功是由金属本身打算的,与入射光状况无关,A 错误.由W 0=hν0知金属的截止频率由金属本身的状况打算,B 错误.由光电效应的规律可知产生光电效应时瞬间可发生,与照射光的颜色无关,C 错误.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及ν红<ν蓝可知,D 正确.答案:D6. [2021·江苏三校联考]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的主要成就是制造了电荷耦合器件(CCD)图象传感器.他们的制造利用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原理.如图所示电路可争辩光电效应规律.图中标有A 和K 的为光电管,其中K 为阴极,A 为阳极.抱负电流计可检测通过光电管的电流,抱。
2021届《金版教程》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配套限时规范特训 选3-3-1 Word版含答案

题组一 双基练1. (多选)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布朗运动就是热运动B. 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C. 布朗运动虽不是分子运动,但它能反映分子的运动特征D. 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这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解析: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章运动,它不是微粒的热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因此A 错误,C 正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这是由于微粒四周的液体分子对微粒撞击的不均衡性引起的,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B 错误;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D 正确.布朗运动是由于微粒四周的液体分子的无规章运动对微粒的各个方向的撞击的不均衡性引起的,它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章运动的间接反映.故正确答案为C 、D.答案:CD2. (多选)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摩尔体积为V ,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 和V 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表示为( )A. N A =VV 0B. N A =ρV mC. N A =MmD. N A =MρV 0解析: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气体的体积并不等于每个分子的体积之和,A 错;气体的质量等于每个分子质量之和,C 对;由M =ρV 知B 对;由于气体分子间密度大,摩尔体积与分子体积的比值不等于阿伏加德罗常数,选项D 错误.答案:BC3. 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其内部分子可看成是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的球体.已知汞的摩尔质量为200.5×10-3 kg/mol ,密度为13.6×103 kg/m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1023 mol -1,则汞原子的直径与以下数值中最接近的是( )A. 1×10-9 mB. 2×10-10m C. 4×10-10 m D. 6×10-11m解析:由摩尔质量和密度计算出摩尔体积V =Mρ,由摩尔体积除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出一个分子所占的体积V 0=VN A.再由球体的体积公式求出分子的直径,计算后可知选项C 是正确的.答案:C4. (多选)下列有关分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集中现象说明白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章运动B. 由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气体的密度,可以估算出抱负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C. 将碳素墨水滴入清水中,观看到布朗运动是碳分子的无规章运动D. 气体的温度上升时,全部分子的速率都增大解析:集中现象说明白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章运动,选项A 正确;若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质量和气体的密度,则由m 0=MN A=ρd 3,可以估算出抱负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B 正确;碳素墨水在清水中观看到的布朗运动是小碳粒在水分子作用下的无规章运动,C 错误;气体的温度上升,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并非全部分子的速率都增大,故D 错误.答案:AB5. 甲分子在O 点,以O 点为原点建立如图的坐标系,在x 轴上取a 、b 、c 、d 四点,现将另一乙分子从a 点静止释放,在靠近甲分子的过程中描绘出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则关于乙分子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到b 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b 到c 加速度减小、速度减小B. a 到c 做加速运动,到达c 时速度最大C. a 到c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始终增加D. c 到d 的过程中,乙分子做加速运动解析: 乙分子由a 运动到c 的过程中,分子力始终为引力,先增大后减小,因此乙分子在引力作用下始终做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点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A 错,B 对;a 到c 的过程中由于分子力始终做正功,因此分子势能始终减小,C 错误;c 到d 的过程中,由于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则乙分子在靠近甲分子的过程中做减速运动,D 错.答案:B6. [2022·南通测试](多选)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沿x 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 p 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图中分子势能的最小值为-E 0.若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中国经济地理(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林婉如中国经济地理(第3版)(林婉如..

附录1章后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绪论■ 知识练习▲简答题(1)答: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经济(产业)布局的形成、发展条件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举例略。
(2)答: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特点有地域性、综合性、社会性和预测性等。
举例略。
▲填空题(1)经济布局地域性综合性社会性预测性(2)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选择题(1)A (2)B (3)CD■技能训练略■观念应用▲案例题分析提示:涉及的经济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有部门经济地理学(工业、农业、交通等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地理学。
▲实训题老师指导学生应用经济地理学的原理分析当地的宏观经济布局。
第1章经济布局的条件■ 知识练习▲简答题(1)答:季风气候使我国冬季南北温差较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这又使我国热量条件十分优越,有利于农业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农业生产呈现出东农西牧、南稻北麦的基本格局,同时又使我国成为旱涝、风灾、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
(2)答:我国能源绝对数量多,种类齐全,在分布上存在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而且不同地区的能源种类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但我国能源资源在总量、分布与结构上也存在着明显不足。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可观,种类齐全,是世界上矿种配套条件好、能最大限度满足工业生产发展需要的少数国家之一。
但矿产资源在种类构成、地区分布、埋藏条件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
(3)答:自然条件的多样性。
(4)答:我国人口分布总的规律是东多西少;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5)答:人口素质要通过多方面指标来反映。
它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及社会制度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及人口健康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教育及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快速、稳步发展,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素质亟待提高,发展文化教育及卫生事业,全面提高人口素质,迫在眉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2013·银川二中测试]读深圳和长沙两地某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表(单位:元),回答1~3题。
A.技术导向型企业B.劳动力导向型企业
C.原料导向型企业D.动力导向型企业
解析:从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来看,劳动力成本所占比重最大,因此生产该产品的工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故选择B项。
答案:B
2. 该类工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主要目的是()
A. 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
B. 接近消费市场,降低交易费用
C. 利用内地的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D. 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技术支持
解析: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要向廉价劳动力数量多的地区转移,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选择C项。
答案:C
3. 该类工业转移带来的主要影响,不正确的叙述是()
A. 促进迁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B. 短期内可能导致迁出地大量民工失业
C. 有利于迁出地产业结构调整
D. 不利于迁入地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的转移,对迁入地来说,可以促进迁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也可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对迁出地来说,有利于迁出地产业结构调整,但短期内可能导致迁出地大量民工失业,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013·吉林3月检测]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
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4~5题。
4. 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A.汽车零配件生产B.节能环保业
C.服装鞋帽生产D.高端装备制造业
解析: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及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故选C项。
答案:C
5. 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解析:广东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珠三角地区向广东落后地区转移部分产业,即会有部分产业转移到广东东西两翼和山区,从而增加这些落后地区的就业机会。
答案:B
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将零部件加工业和组装业转向东南亚地区。
据统计,2011年流入东南亚地区的外来投资金额高达117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26%,而我国的这一增长率同期不足8%。
据此回答6~8题。
6. 外来投资金额的增长变化反映出与我国相比,东南亚地区具有的优势主要是()
A.劳动力价格较低B.科技水平较高
C.消费市场较广D.资金较雄厚
解析:东南亚地区较我国科技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价格低,而零部件加工业和组装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答案:A
7. 主要生产精密微型滚珠轴承、高精密机械、电子零部件等的日本美蓓亚集团在我国和柬埔寨分别设立加工工厂,而其研发中心仍然在日本。
其研发中心仍然在日本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科技B.劳动力
C.交通D.气候
解析:研发中心需要劳动力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日本科技水平较高。
答案:A
8. 东南亚地区接受外商直接投资后,对东南亚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②改善了环境质量③提高了城镇化水平④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降低
A. ①②B.③④
C. ①③D.②④
解析: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地区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会加重该地区环境的污染程度,与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关系不大。
答案:C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担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等特点。
下图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
据此完成9~11题。
9. 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 工业基础和市场B.劳动力和交通
C. 技术和信息网络D.环境和自然资源
解析: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等特点,故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和信息网络。
答案:C
10. 下列城市中,目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 青岛B.广州
C. 兰州D.乌鲁木齐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和信息网络。
在四个城市中,广州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技术、信息网络较成熟,目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B
11.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产业可以()
A. 摆脱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瓶颈”
B. 集中资金,加速工业化进程
C. 促进工业集聚,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D.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化
解析:中国承接服务外包产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化。
答案:D
二、综合题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弓箭形”的经济发展格局(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问题。
(1)在这个“弓箭形”的经济发展格局中,武汉城市圈将起着承接东西、连接南北的作用。
简要分析武汉城市圈形成的区位优势。
(2)目前我国的产业转移在逐步推进,试分析武汉城市圈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可能受到的影响。
解析:(1)武汉城市圈的形成可从自然因素(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水源、矿产资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城市联系、产业基础等)两大方面入手分析。
(2)在产业西移过程中,武汉城市圈的工业化、城市化会加速;和东部地区经济、社会联系会加强。
同时,有利于扩大就业。
答案:(1)①地理位置优越;②水陆交通便利;③水资源丰富(位于长江沿岸);④矿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产(盐矿、石膏、建材)资源丰富,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这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⑤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⑥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政策扶持。
(2)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与东部地区的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3. [2013·上海黄浦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上海和安徽同属华东地区,但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上海近五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0%;安徽地处内陆,相比华东各省经济较不发达,但近年来不断开拓创新,目前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并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其中铁路通车里程居华东地区首位。
(1)上海部分工业部门转移到安徽,既影响两地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地产业结构升级,概述两地产业结构升级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安徽接受上海工业部门的区位优势。
解析:(1)产业转移对上海的影响: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劳动力从第二产业向不断发展的第三产业转移。
对安徽的影响:促进第二产业发展,扩大第二产业比重;随着第二产业比重提高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2)可从地理位置、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交通联系、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1)上海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升高,第二产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安徽第二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比重升高,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2)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与上海相比均较低;铁路交通便利;接近上海(长三角)消费市场;能依托上海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安徽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制造业发展。
三、探究性学习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方向和产品输出方向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出口加工区(产业移入地)提供的条件和进出口情况图。
(1)材料一图中实线箭头表示________方向,虚线箭头表示________方向。
(2)材料二图中,产业移入地为吸引更多的产业转入,除了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服务外,还应该提供哪些条件?
(3)谈谈产业转移对移入地产生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解析:第(1)问,由图可知,实线箭头表示产业转移方向,虚线箭头表示产品输出方向。
第(2)问,产业移入地为吸引更多的产业转入,除了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服务外,还应该提供廉价的劳动力、更多的优惠政策等。
第(3)问,有利影响可从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可从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造成资源紧张等方面分析。
答案:(1)产业转移产品输出
(2)廉价的劳动力、更多的优惠政策等。
(3)有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就业。
不利: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造成资源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