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地理习题集-1-1-4限时规范特训
金版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师生互动
课末总结
随堂高考
限时•规范•特训
考点一 染色体变异[重要程度★★★★☆]
知识整合 1.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从图形上区别:
第七单元 第22讲 第19页
金版教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 ·生物
自主梳理
师生互动
课末总结
随堂高考
限时•规范•特训
(2)从是否产生新基因上来区别:
①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
综合征个体[2013·安徽高考 T4D](×) (4)人类的 47,XYY 综合征个体的形成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
体联会行为有关[2013·安徽高考 T4A](×)
第七单元 第22讲 第15页
金版教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 ·生物
自主梳理
师生互动
课末总结
随堂高考
限时•规范•特训
(5)染色体组中一定没有等位基因(√)
自主梳理
师生互动
课末总结
随堂高考
限时•规范•特训
二、与染色体数目变异有关的概念 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 形态 和功能
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
和变异。 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 两个 染色
体组的个体。
第七单元 第22讲 第9页
金版教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 ·生物
自主梳理
师生互动
课末总结
随堂高考
限时•规范•特训
第七单元 第22讲 第13页
金版教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 ·生物
自主梳理
师生互动
课末总结
随堂高考
限时•规范•特训
金版教程高三第1轮总复习地理

基础盘点·萃取精华 考点研析·强技提能 研析图表·素养强化 层级演练·通法悟道 限时•规范•特训
基础盘点·萃取精华
第4页
基础盘点·萃取精华 考点研析·强技提能 研析图表·素养强化 层级演练·通法悟道 限时•规范•特训
一、城市化……………………………………识记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用 1.影响
有利 不利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不合理城市化表现
环境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
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土地质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
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影响日
二、规范用语 1. 相关术语 如: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城市群 (带)、逆城市化、城市化问题、热岛效应、城市环境污染、社会问题(交通拥堵、居住紧张、就业困 难、秩序混乱)等。 2. 规范运用 (1)说明描述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用语: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形成城市带(群)。 (2)从哪几方面比较城市化发展特点的不同: 城市化起步早(晚),水平高(低),速度快(慢)。 (3)试写出描述城市化问题的常见用语: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等。
驱动力
含义
推力(乡 使人群离开乡
村)
村的因素
拉力(城 吸引人群来到
市)
城市的因素
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因素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 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2021届《金版教程》高考数学(理科)大一轮总复习配套限时规范特训:选4-1-1 Word版含答案

04限时规范特训A 级 基础达标1.如图所示,在△ABC 中,MN ∥DE ∥DC ,若AE ∶EC =7∶3,则DB ∶AB 的值为( )A .3∶7B .7∶3C .3∶10D .7∶10解析:∵MN ∥DE ∥BC ,∴AD DB =AE EC =73,∴AD +DB DB =7+33,∴AB DB =103, ∴DB AB =310.故选C. 答案:C2.[2022·锦州模拟]如图,锐角三角形ABC 的高CD 和高BE 相交于O ,则与△DOB 相像的三角形个数是( )A .1B .2C .3D .4解析:由于CD 和BE 是高,可得∠DCA =∠EBA ,所以△BOD 与△COE ,△CAD ,△BAE 相像.故选C.答案:C3.[2022·广州模拟]如图,已知在▱ABCD 中,O 1,O 2,O 3为对角线BD 上三点,且BO 1=O 1O 2=O 2O 3=O 3D ,连接AO 1并延长交BC 于点E ,连接EO 3并延长交AD 于F ,则AD ∶FD 等于( )A .19∶2B .9∶1C .8∶1D .7∶1解析:在▱ABCD 中,∵BE ∥DF ,BO 1=O 1O 2=O 2O 3=O 3D , ∴DF BE =O 3D O 3B =13,同理BE AD =O 1B O 1D =13,∴AD ∶FD =9∶1. 答案:B4.Rt △ABC 中,∠C =90°,CD ⊥AB 于D ,若BD ∶AD =3∶2,则△ACD 与△CBD 的相像比为( )A .2∶3B .3∶2C .9∶4D.6∶3解析:如图Rt △ABC 中,由CD ⊥AB 及射影定理知, CD 2=AD ·BD ,即CD AD =BDCD ,又∵∠ADC =∠BDC =90°, ∴△ACD ∽△CBD . ∵BD ∶AD =3∶2 ∴令BD =3t ,AD =2t ,则CD 2=6t 2,即CD =6t ,∴AD CD =2t 6t =63.故△ACD 与△CBD 的相像比为6∶3. 答案:D5.[2022·湖南模拟]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CD 上一点,DE ∶EC =2∶3,连接AE ,BE ,BD ,且AE ,BD 交于点F ,则S △DEF ∶S △EBF ∶S △ABF =( )A .4∶10∶25B .4∶9∶25C .2∶3∶5D .2∶5∶25解析:由题意可知,△DEF 与△BAF 相像,且DE ∶AB =2∶5,所以△DEF 与△ABF 的面积之比为4∶25.△DEF 与△BEF 的底分别是DF ,BF ,二者高相等,又DF ∶BF =2∶5,所以△DEF 与△BEF 的面积之比为2∶5.综上S △DEF ∶S △EBF ∶S △ABF =4∶10∶25,故选A.答案:A6.[2022·陕西模拟]如图,∠B =∠D ,AE ⊥BC ,∠ACD =90°,且AB =6,AC =4,AD =12,则BE =________.解析:在Rt △ACD 中,CD =122-42=82,所以cos D =232,由于∠D =∠B ,则在Rt △AEB 中,cos B =BEAB ,所以BE =AB ·cos B =4 2.答案:4 27.[2022·许昌模拟]已知梯形ABCD 的上底AD =8 cm ,下底BC =15 cm ,在边AB 、CD 上分别取E 、F ,使AE ∶EB =DF ∶FC =3∶2,则EF =________.。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湘教版

考点规范练4(2024海南学业诊断)现代社会长途飞行特别普遍,但是远距离飞行会导致人体生物节律的紊乱,这样就须要确定的时间去调整生物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倒时差。
探讨发觉,假设你须要跨越的时区数字为N,往西飞一般须要N/2天的时间倒时差,往东飞则须要N×(2/3)天的时间倒时差,往东飞比往西飞须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调整。
据此完成1~2题。
1.某人从北京动身,前往的目的地中须要倒时差的时间最长的是( )A.莫斯科(37°E)B.新德里(77°E)C.悉尼(151°E)D.檀香山(157°W)2.许多飞行达人发觉长途飞行时选择下午或晚上到达目的地更简单倒时差,由北京飞往洛杉矶(118°W)飞行时间为13小时左右,则最适合选择的航班动身时间是( )A.7:00B.11:00C.16:00D.21:00答案 1.D 2.D解析第1题,莫斯科所在的时区是东三区,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间隔5个时区,须要5/2=2.5天的时间倒时差;新德里所在的是东五区,与东八区间隔3个时区,须要3/2=1.5天的时间倒时差;悉尼所在的是东十区,与东八区间隔2个时区,须要2×(2/3)≈1.3天倒时差;檀香山所在的是西十区,往东飞时与东八区间隔6个时区,须要6×(2/3)=4天倒时差,因此从北京动身前往檀香山时须要倒时差的时间最长,D正确。
第2题,由设问可知选择下午或者晚上到达目的地更简单倒时差,因此只须要计算出飞机到达洛杉矶时的当地时间就可以解答出此小问。
假如飞机在北京时间7:00动身,经过13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到达洛杉矶时的当地时间为4:00,到达时间为凌晨,即将迎来日出,A错误;假如在北京时间11:00动身,到达时间为洛杉矶当地时间早上8:00,B错误;假如在北京时间16:00动身,到达时间为洛杉矶当地时间13:00,C错误;假如在北京时间21:00动身,到达时间为洛杉矶当地时间18:00,最简单倒时差,D正确。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1-2(新课标复习资料)

(m-n)aT . 以推广到x m-xn=(m-n)aT22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练习1] 考驾照需要进行路考,路考中有一项是定点 停车.路旁竖一标志杆,在车以某一速度v0匀速行驶的过 程中,距标志杆的距离为s时,考官命令考员到标志杆停, 考员立即刹车,车在恒定的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 动.已知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μg,车可视为质点, 求车停下时距标志杆的距离Δs.(表示出Δs与v0,s,μ,g的 关系)
v2 0 s′= . 2μg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当v0=v= 2μgs 时,车停在标志杆处,车距标志杆的 距离 Δs=s′-s=0.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当v0<v= 2μgs 时,车还没达到标志杆处,车距标志杆 的距离 v2 0 Δs=s-s′=s- . 2μg 当v0>v= 2μgs 时,车达到并超过了标志杆处,车距标 志杆的距离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例1
(1)甲物体只在摩擦力作用下以12
m/s的初速度做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匀减速直线运动,第3 s内的位移为4.5 m,求甲物体的加速 度.
地理同步练习册答案

地理同步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向东B. 向西C. 向北D. 向南答案:A2. 以下哪一项不是地球的自然卫星?A. 月球B. 火星C. 木星D. 金星答案:B3.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多少?A. 20,000 千米B. 30,000 千米C. 40,000 千米D. 50,000 千米答案:C4.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G7集团?A. 美国B. 法国C. 意大利D. 巴西答案:D5.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阿特兰蒂斯海沟C. 克马德克海沟D. 秘鲁-智利海沟答案:A二、填空题1. 地球上的五大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2.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
答案:撒哈拉沙漠3. 地球上的陆地被分为_______个大陆。
答案:七4.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_______。
答案:珠穆朗玛峰5. 地球上的气候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三、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答案:板块构造理论是一种解释地球表面地质现象的理论,认为地球的外壳被分割成若干个大小不一的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的流动作用下相互移动、碰撞、分离,从而引起地震、火山活动、山脉的形成等地质现象。
2. 什么是生物地理学?答案: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迁移以及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模式,以及影响这些模式的生态、进化和历史因素。
结束语:本练习册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和学习。
《金版教程》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 3-1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限时·规范·特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2分)1.Calvin等人争辩光合作用时进行了以下试验:在某种绿藻培育液中通入14CO2,再赐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培育液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
猜想试验结果是()A. 光照时间越长,固定产生的三碳化合物越多B. 在确定时间内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越多C. 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D. 只要赐予光照,放射性就会毁灭在NADPH中解析:固定下来的二氧化碳会被还原,故A项错误;放射性物质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故C项错误;NADPH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而二氧化碳是用于暗反应阶段的,故D项错误。
答案:B2. 光反应为暗反应供应的物质是()A. [H]和H2OB. [H]和ATPC. ATP和CO2D. H2O和CO2解析:光反应为暗反应供应[H]和ATP。
答案:B3.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能被还原剂还原成无色。
从叶绿体中分别出类囊体,置于2,6-二氯酚靛酚溶液中,对其进行光照,发觉溶液变成无色,并有O2释放。
此试验证明()A. 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B. 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元素来自CO2C. 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D. 光合作用与叶绿体基质无关解析:依据题中信息可推断,光照后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有还原剂产生;有O2释放,说明该过程有O2产生。
类囊体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所以说明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
答案:C4. 如图为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图,下列关于其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和②均为选择透过性膜B. ③上分布有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C. 在③上形成的产物[H]和ATP进入④中,为暗反应供应物质和能量D. ④中进行的反应使ATP进入糖类等有机物中解析:①和②表示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为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③为基粒,其上分布着光反应所需的色素和酶。
地理人教版(2024版)课时练习 含答案七年级初一上册3.2 世界的地形 02

一、单选题1.下图示意四种地形类型的剖面。
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B.山地、高原、平原、丘陵C.丘陵、平原、高原、山地D.高原、山地、丘陵、平原鲁伍马河发源于坦桑尼亚东南的马塔罗山脉,主要支流有鲁建达、卢切林构、利空得、穆胡威西和户美苏勒等河。
鲁伍马河流经数处大瀑布自鲁武马海西侧入海,河口处未形成河口三角洲。
图示为鲁伍马河地理位置和鲁武马海盆海水等深线,完成下面小题。
2.鲁武马海盆西侧海底地形的特征是()A.大陆架北宽南窄,大陆坡缓B.大陆架南北狭长,大陆坡陡C.大陆架南宽北窄,大陆坡缓D.大陆架中部宽阔,大陆坡陡3.鲁伍马河河口未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是()A.海底地形陡,泥沙难以沉积B.支流较少,径流量小C.流域植被茂密,泥沙含量少D.河流落差小,流速慢4.内江市东兴区坚持“药材种植打基础,健康产品争突破,康养文化拓新业”的发展思路,在郭北镇(海拔263~405米)建成天冬中药材种植核心示范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图1为天冬吉祥物,图2为东兴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表为四种地形海拔范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海拔(米)>500<200<500郭北镇地形为()A.高原B.平原C.山地D.丘陵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6.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快递点进村已成为新的趋势。
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村及其周边等高线地形图。
该村及其周边的主要地形类型为()A.丘陵B.高原C.平原D.山地7.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甲村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该图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为()A.高原B.平原C.丘陵D.山地8.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甲村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该图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为()A.高原B.平原C.丘陵D.山地9.图1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点的景观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两表示意甲、乙、丙、丁四地不同节气时的正午太阳高度。
据此完成1~3题。
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C.乙、丙、甲、丁D.甲、丙、丁、乙解析:根据夏至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0°,可计算出甲地纬度为33°26′N或13°26′N,若是13°26′N则5月21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应接近90°,与材料不符,因此确定甲地纬度为33°26′N;根据乙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8°34′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小满和大暑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可确定,乙地纬度为2°N;丙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90°,可确定丙地纬度为23°26′S;根据丁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34′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小雪、大寒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可确定丁地纬度为16°N。
所以四地按照纬度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是乙、丁、丙、甲,选项B正确。
答案:B2.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比乙地小B.68°34′为乙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C.乙地和丁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相等D.一年中甲、丙两地只有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比乙地大,A错误;乙地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64°34′,B错误;乙地和丁地都有太阳直射现象,所以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都是90°,C正确;当太阳直射在甲、丙两地中间的纬线5°N时,甲、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而一年中5°N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答案: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满和小雪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的纬线相同B.大暑和大寒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的纬线相同C.小满、大暑和小雪、大寒四个节气太阳直射的纬线都相同D.小满、大暑和小雪、大寒四个节气太阳直射的纬度都是20°16′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确定小满和大暑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纬线相同,小雪和大寒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纬线相同;将小满、大暑和小雪、大寒节气时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四地的纬度代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求得小满、大暑和小雪、大寒四个节气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都是20°16′,但小满、大暑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小雪、大寒时太阳直射南半球。
故D选项正确。
答案:D[2013·天津十二区县一模]下图为某时期某地正午日影长短变化及朝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该地可能位于()A.北回归线上B.南回归线上C.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D.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解析:图中显示该时期正午日影朝向发生了正北—正南—正北的变化,长度也有长—短—长的变化,说明正午时太阳方位经历了正南—正北—正南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经历了低—高—低的变化,则该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答案:C5.当位于图中A日,北京时间8∶20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时纽约(西五区)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且日影朝向西北B.悉尼(东十区)处于白天,且与伦敦处在不同日期C.直射点地理坐标为23°26′N,175°E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解析:图中A日正午日影朝向正南,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时刻为12时,结合北京时间8∶20,可计算出175°E为12时。
故C选项正确。
答案:C6.[2013·北京西城一模]2013年2月中旬,普查专家飞往乌鲁木齐(44°N,88°E)做前期调研,于北京时间12∶50抵达。
读“乌鲁木齐不同日期太阳升落路线、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时间示意图”,专家抵达乌鲁木齐时当地太阳高度情况大约为()A.①B.②C.③D.④解析:9月21日与3月21日太阳运行情况大致相同,故图中①②所在太阳运行情况与2月中旬相吻合;依据乌鲁木齐经度可知,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2小时左右,即北京时间12∶50时,该地地方时是10∶50左右,还不到正午,故此时太阳高度情况与①一致。
答案:A[2013·北京海淀3月]下图为某地连续三个月的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Ⅰ、Ⅱ、Ⅲ各表示一个月),已知该地水平移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读图,回答7~8题。
7.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H时()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C.长江流域正值梅花盛开时节D.巴西高原草木茂盛解析:由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转,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图中显示三个月中正午太阳高度由降低转为升高,说明H为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值,即图中正午太阳高度为H 时为6月22日,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答案:B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阶段Ⅰ,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B.阶段Ⅰ,北印度洋海水流向为自东向西C.阶段Ⅲ,悉尼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D.阶段Ⅲ,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进入汛期解析:从上题分析可知,Ⅰ为5月、Ⅱ为6月、Ⅲ为7月。
太阳直射点在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然后向南移动,则7月份,悉尼还是昼短夜长,但昼逐渐变长,珠江三角洲已经进入汛期。
阶段Ⅰ为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水受西南季风影响而自西向东流。
答案:C[2013·福建厦门一模]下图示意某项地理要素(Y)随时间(X)的变化曲线,读图完成9~11题。
9.若上图中X轴表示日期,Y轴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a=23°26′N,b=0°,则从c日期到d日期过程中()A.莫斯科昼长逐渐变短B.极昼极夜范围将缩小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D.厦门正午日影逐渐变短解析:依题意,从c日期到d日期,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北移至北回归线,则厦门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正午日影必然变短。
答案:D10.若上图示意南半球某地某段时间内的太阳高度变化,a=30°,b=20°,X轴表示北京时间,c=12时,d=18时,则该地的地理坐标为()A.70°S,30°E B.80°S,30°EC.70°S,150°W D.80°S,150°W解析:依题意,该日此区有极昼,正午太阳高度为30°、最小太阳高度为10°,据极昼区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之和的一半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计算可知此时太阳直射20°S,故该地纬度为80°S;另外可看出,北京时间18时为当地正午12时,则该地经度为30°E。
答案:B11.若上图示意某地日落时间的年变化曲线,X轴表示日期,Y轴表示日落的北京时间,a=9时,b=6时,d为6月22日,则该地位于()A.东半球的低纬度地区B.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C.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D.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解析:依题意,横坐标为日期且d为6月22日,则图中c为3月21日前后,此日当地应该是18时日落,而图中显示此日北京时间6时日落,可计算出该地位于60°W,位于西半球;则北京时间9时,该地地方时为21时;图中显示6月22日该地北京时间9时日落,即当地时间21时日落,可算出该日昼长为18小时,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答案:C二、综合题12.[2013·沈阳模考]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京的日期是____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
此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从A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吉林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
太阳直射点从A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___。
(3)在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春旱现象B.圣保罗昼渐长,夜渐短C.北京白昼时间比广州短D.南极洲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4)当太阳直射点运行到图中各点中的______________点时,东半球刚好全部在黑夜之中。
解析:第(1)问,据图可以看出A点位于(23°26′S,160°E),因此北京的日期为12月22日,北京时间为9∶20。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23°26′S~90°S。
第(2)问,太阳直射点从A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吉林夜长昼短,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
太阳直射点由A点到F点为1个回归年。
第(3)问,当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到C点时,即由赤道移到北回归线的过程中,北半球由春季进入夏季,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春旱现象,南极洲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
第(4)问,当太阳直射点运行到西半球的中央经线且位于赤道时,西半球为昼半球,东半球刚好全部在黑夜之中。
答案:(1)12月22日9∶2023°26′S~90°S(2)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365日5时48分46秒(3)AD(4)B13.[2013·上海地理]读地球晨昏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右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 为极圈上的一点,B为经线AC段的中点。
(1)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________月22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________月7日。
(2)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如图所示),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该邮轮所处的经度位置是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大约是________。
(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但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________。
如果该日恰逢农历十五,上海地区(121°E)人们还需要等待________分钟才能看到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最高的位置。
(4)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________,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________。
(5)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南半球信风带向什么方向移动?该移动直接造成有的地方降水丰富,有的地方干旱少雨,分别举例说明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的移动规律、直射点位臵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第(1)问,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可知,A点为北极点;晨昏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总是在极点和极圈之间移动,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通过极点A;图中晨昏线通过A点后,极点A附近开始出现极昼,故晨昏线通过A点的日期为春分日;B点为AC的中点,因此晨昏线通过该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与赤道正中间,日期约为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