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辅导:碘的生物学作用与代谢

合集下载

碘测定的原理

碘测定的原理

碘测定的原理
碘测定的原理是基于碘与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测定。

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碘化物生成:首先,将待测物样品中的碘离子还原为碘化物离子。

这可以通过将样品与还原剂(例如次亚甲基蓝)反应,使得碘离子被还原为碘化物离子。

2. 碘与待测物反应:接下来,已生成的碘化物离子与待测物中的物质进行反应。

这个反应会产生一种可测定的化合物,比如碘与淀粉反应生成蓝色的碘淀粉络合物。

这种化合物的生成量与原始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成正比。

3. 碘化物消耗和测定:测定过程中,待测物与碘化物反应会导致碘化物的消耗。

因此,在反应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滴定法或者光度法来测定酸化溶液中剩余的碘化物浓度的变化。

这样就可以间接地测定出待测物的浓度。

总的来说,碘测定的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中碘与待测物之间的特定反应,通过测定碘化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生成量来间接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碘在人体的重要作用

碘在人体的重要作用

碘在人体的重要作用碘在人体的重要作用健康成年人体内含碘15~20毫克,其中70% ~80%在甲状腺。

甲状腺有很强的摄取与集聚碘的能力,是体内碘浓度最高的组织。

食物中的碘在肠道中吸收,血液中碘主要与球蛋白结合运输,由甲状腺、肾、肌肉、唾液腺、胃黏膜、卵巢等摄取。

体内的碘主要经尿排出,少量经胆汁自粪便排出。

此外,汗液、呼吸可排出极少量碘,授乳妇女自乳汁排出少量。

(1)主要生理功能碘在人体内的功用是通过甲状腺素的作用显示,有以下几方面。

增强机体基础代谢率,促进生长发育胎儿期末,或出生后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发生生长发育延迟,发生中枢神经发育不全称呆小症。

增强体内蛋白质合成,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促进脂肪分解,调节胆固醇合成,也促进胆固醇转变为胆酸。

促进多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碘缺乏对智力发育有影响,所以应注意孕妇及婴幼儿期的碘的营养状况,并注意碘的合理摄入。

(2)需要量与供给量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膳食中碘供给量,婴儿初生~6个月40微克,7~12个月50微克,1~6岁70微克,7~12岁120微克,13岁以上150微克,孕妇175微克,乳母200微克。

碘摄入不足或缺乏可引起碘不足症或缺乏症,包括缺碘性甲状腺肿、呆小症等。

当人体摄入量过大时,也可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如高碘性甲状腺肿等,因此在饮食不偏食又在普遍用含碘盐后,不宜再给儿童补充碘强化食品。

(3)食物来源碘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海盐和海产品,如海带(干)24000微克/100克,紫菜(干)18000微克/100克,发菜(干)1180微克/100克,淡菜(干)1000微克/100克,海参(干)600微克/100克,蚶(干)与蛤(干)200微克/100克,龙虾60微克/100克。

其他食品含碘量与产地的水和土壤含碘量有关。

沿海地区食物含碘量高,边远山区食物含碘量则低。

疾病食疗。

碘的吸收与代谢

碘的吸收与代谢

碘的吸收与代谢(一)吸收人从食物、水与空气中每日摄取的碘总量约100~300μg,主要以碘化物的形式由消化道吸收,其中有机碘一部分可直接吸收,另一部分则需在消化道转化为无机碘后,才可吸收,一般在进人胃肠道后 1 小时内大部分被吸收,3 小时内几乎完全被吸收。

有机碘化物后方被吸收,但甲状腺激素碘约有80%可直接吸收。

与氨基酸结合的碘可直接被吸收。

而同脂肪酸结合的有机碘可不经肝脏,由乳糜管进入血液。

被吸收的碘很快转运至血浆,遍布于全身各组织中。

膳食钙、镁以及一些药物如磺胺等,对碘吸收有一定阻碍影响。

蛋白质、能量不足时,也妨碍胃肠道内碘的吸收。

(二)代谢碘在体内主要被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从血液中摄取碘的能力很强,甲状腺中碘的浓度比血浆高25倍以上。

垂体前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促进甲状腺收集碘。

在甲状腺囊泡的方形上皮细胞内,过氧化酶将聚集的碘催化为具有活性的原子碘。

原子碘与酪氨酸在甲状腺上皮细胞中结合,而二碘酪氨酸成为甲状腺球蛋白的组成部分。

二分子的二碘酪氨酸缩合,脱去一分子丙氨酸成为四碘甲腺原氨酸(T4),即甲状腺素(thyroxine,TH),并贮存于腺体细胞的胞浆内。

有时碘化不完全,分子上只有 3 个碘原子时称为三碘甲腺原氨酸(T3),其生理作用比甲状腺激素强,但活性维持时间短暂。

甲状腺素生成后与甲状腺球蛋白连接贮存在滤泡的胶质中,因其分子量大,不能直接进入血液。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T4、T3)与血浆球蛋白结合存在,(检测时)统称为血浆蛋白结合碘(PBI)。

因PBl 分子量大,不能进入细胞,故无生理作用。

当机体需要时,甲状腺球蛋白被蛋白水解酶作用,释出甲状腺激素人血(TSH 促进此过程)。

游离的甲状腺激素进入效应细胞,影响线粒体上的酶活性而起作用。

机体还可通过在各种组织(包括肝脏与肾脏)中的脱碘酶的5’-位脱碘作用,将T4 转变为T3(三碘甲状腺原酸),估计人体内的T4 每天有1/3 转变为L,人体还可进一步将T3 脱碘成为二碘甲腺氨酸和一碘甲腺氨酸。

碘作用与用途

碘作用与用途

碘作用与用途碘对动植物的生命是极其重要的。

海水里的碘化物和碘酸盐进入大多数海生物的新陈代谢中。

在高级哺乳动物中,碘以碘化氨基酸的形式集中在甲状腺内,缺乏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约2/3的碘及化合物用来制备防腐剂、消毒剂和药物,如碘酊和碘仿CHI3。

碘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补充碘摄入量不足。

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用于放射性治疗和放射性示踪技术。

碘还可用于制造染料和摄影胶片。

1.促进生物氧化,甲状腺素能促进三羧酸循环中的生物氧化,协调生物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调节能量转换。

2.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时,甲状腺素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当蛋白质摄入充足时,甲状腺素可促进蛋白质分解。

3.促进糖和脂肪代谢,甲状腺素能加速糖的吸收利用,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氧化,调节血清胆固醇和磷脂浓度等等。

4.调节水盐代谢,甲状腺素可促进组织中水盐进入血液并从肾脏排出,缺乏时可引起组织内水盐潴留,在组织间隙出现含有大量粘蛋白的组织液,发生粘液性水肿。

5.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甲状腺素可促进烟酸的吸收利用,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过程及核黄素合成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等。

6.增强酶的活力,甲状腺素能活化体内100多种酶,如细胞色素酶系、琥珀酸氧化酶系、碱性磷酸酶等,在物质代谢中起作用。

7.促进生长发育,甲状腺素促进骨骼的发育和蛋白质合成,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

在各类补碘的措施中,食用碘盐是最为经济实惠的群防群治措施。

虽然碘是智力元素,但过多食用碘并不能增进人的健康和提高智力水平,反而有害。

人体每日都需要碘,但只是微量的。

缺碘的危害1、碘不可缺少,孕妇、乳母尤其不可缺碘碘是人类必需的生命元素,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常在人体中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多余的碘会随尿排出。

人体在发育与生长的不同时期缺碘会对健康造成损伤,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和克汀病。

2、碘尿测定通常情况下,吃的碘多,尿碘就多,吃的碘少,尿碘就少。

矿物质—碘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食品营养课件)

矿物质—碘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食品营养课件)

4 垂体激素作用

碘、甲状腺激素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

碘代谢与甲状腺激素合成、释放及功能作用受垂


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调节,TSH的分

泌则受血浆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反馈影响。 当血

浆中甲状腺激素减少时,TSH分泌增多,这种反
馈性调节对稳定甲状腺功能很有必要,并对碘缺
乏的作用也大。
和利用(促进烟酸的吸收利用;加快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
A的速度等)
★增强酶的活力:甲状腺激素是许多重要的酶活化所必需,
如细胞色素酶系、琥珀酸氧化酶系等,对生物氧化和代谢都
有促进作用。
3 、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碘有“智力元素”之称。

在脑发育阶段,神经元的迁移及分化、神经突起的分化和发育都需要甲状腺素的参与。
理 功
亡率增高 2.地方性克汀病 3.神经运动功能发育落后

4.胎儿甲状腺功能减退
新生儿期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新生儿甲状腺肿
儿童期和青春期
甲状腺肿、青春期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克汀病(呆小症)、 智力发育障碍、体格发育障碍、单纯聋哑
成年期
甲状腺肿及其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智力障碍、碘致性 甲状腺功能减退
碘的生理功能
碘( Iodione )在体内的分布


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


人体碘大多存在于甲状腺组织中, 碘是构成甲状腺素
功 能
(thyroxine)的重要)肿大,称为甲状腺肿(goiter)。其余分布于
骨骼肌、肺、卵巢、肾、淋巴结、肝、睾丸和脑组织。
150

碘消毒的原理

碘消毒的原理

碘消毒的原理
碘是一种元素,化学符号为I。

碘在水中溶解度很大,而在空气中极不稳定,容易被氧化。

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与碘反应生成碘化氢。

碘化氢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强氧化性,有剧毒。

碘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极强的漂白能力,可以氧化水中的色素、有机物和胶体等物质。

通常情况下,碘可以用于水、海水、河水等的消毒;也可用于土壤消毒;还可用于动植物体表及体表分泌物的消毒。

碘伏是一种新型的含碘消毒剂,对细菌、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其作用机理是:它能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表面的蛋白质和核酸中的糖基结合成新的物质,使之变性凝固而被杀死。

碘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在水中溶解度很大,稳定性很好。

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成碘化氢和碘单质。

碘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表面上的蛋白质和核酸氧化成双缩脲结构而凝固。

—— 1 —1 —。

碘的功能与作用

碘的功能与作用

碘的功能与作用班级:08级生物科学姓名:XXX欠学号: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被称为“智慧元素”。

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为30mg(20~50mg),其中70%--80%存在于甲状腺。

饮食中如果长期缺碘,会引起儿童智力低下等许多临床或临床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国家民族的人口素质和社会发展。

全世界因为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不下两亿,除日本等少数国家外,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患者,我国约有两三千万人。

那么,如此重要的碘在人体中都有什么生理作用呢?一、碘的作用1.促进生物氧化:甲状腺素能促进三羧酸循环中的生物氧化,协调生物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调节能量转换。

2.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时,甲状腺素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当蛋白质摄入充足时,甲状腺素可促进蛋白质分解。

3.促进糖和脂肪代谢:甲状腺素能加速糖的接收利用,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氧化,调节血清胆固醇和磷脂浓度等。

4.调节水盐代谢:甲状腺素可促进组织中水盐进入血液并从肾脏排出,缺乏时可引起组织内水盐潴留,在组织间隙出现含有大量粘蛋白的组织液,发生粘液性水肿。

5.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甲状腺素可促进烟酸的吸收利用,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过程及核黄素合成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等。

6.增强酶的活力:甲状腺素能活化体内100多种酶,如细胞色素酶系、琥珀酸氧化酶系、碱性磷酸酶等,在物质代谢中起作用。

7.促进生长发育:甲状腺素促进骨骼的发育和蛋白质分解,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布局。

二、生理功能碘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其生理作用是通过甲状腺素的作用表现出来的。

甲状腺素调节和促进代谢,与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1.参与能量代谢。

在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甲状腺素促进氧化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促进分解代谢、能量转换、增加氧耗量、参与维持与调节体温。

2.促进代谢和体格的生长发育。

所有哺乳类动物都必须有甲状腺素以维持其细胞的分化与生长。

碘杀菌的原理

碘杀菌的原理

碘杀菌的原理
碘杀菌,即使用碘溶液或碘化物进行消毒杀菌。

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氧化作用:碘可以与微生物的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破坏其结构和功能。

具体来说,碘可以与微生物细胞内的氨基酸、硫酸酯等结构发生氧化、解脱、酯化等反应,导致细胞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受到干扰甚至破坏,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2. 去除脂质:碘可以与微生物细胞膜内的脂质相互作用,并导致脂质的氧化和去除。

微生物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维持细胞完整性和功能的作用,通过干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碘可以导致细胞死亡。

3. 蛋白质沉淀:碘可以与细菌内的蛋白质发生沉淀反应,从而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细菌内的蛋白质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碘可以导致蛋白质的异常沉淀和失去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碘杀菌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浓度、接触时间、温度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碘的敏感性也有所不同。

此外,碘溶液对皮肤、黏膜等造成刺激,使用时应当注意控制浓度和使用时间,避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