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新主题6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探究

高一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新主题6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探究

的的
碰冲
撞击在
和 交
下 ,
西 方
汇中工
的西业
结文文
果化明
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 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思考: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大上海,为什么会有激烈的反应?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1928年9月,吴老太爷从长安乡下来到上海,参 加孙子的婚礼,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 光和高耸的摩天大厦,街上少女少妇们的打扮、 举止,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到了酒店,孙媳 妇穿着洁白的婚纱给吴老太爷敬酒,看到眼前 的一切特①发点,展:吴不老平衡太:爷沿不海变禁化大快叫,内一地声变,化 昏死过去。 吴老太慢;爷城“市昏变化过快去,了农村”变说化明慢。近代中国社会生 活变化②③中随有西着什文中么化国相民特互主点交化?融进,程激发烈展碰而撞不。断加深。
婚姻风俗变化的因素及特点P57 3.近代交通发展的影响?P61.
影响:用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
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移风易俗:
古代礼仪: 跪拜、作揖— —鞠躬、握手
婚姻风俗: 包办婚姻—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 内地、农村 几乎无)
丧葬风俗: 厚葬— —文明、卫生、简洁
原因:受西方民主、平等、自由思想的影响,体现民主共和精神
2.原因:
鸦片战争前后,西方服饰的传入
政府的政策法令的支持
断发和不缠足运动 1.进程:①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剪辫通令》
②康有为成立“不缠足会” 2.推动因素:西方民主、平等、自由思想的影响

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佛山星火教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服装(1)鸦片战争前后:①西式服饰传入,引起服装变革。

②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

③清政府不得不对官定服饰进行改革。

(2)民国期间:①政府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

②洋装促成中国服饰改良,如中山装和旗袍。

2.习俗(1)“断发”运动:①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

②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革除此陋习。

(2)不缠足运动:①清政府下令禁止缠足,但屡禁不止。

②维新派倡导以不缠足为内容的女权运动。

康有为与康广仁创立“不缠足会”。

3.传媒(1)报刊: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报纸成为抢手货。

③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申报》。

④《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⑤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的是《绣像小说》《小说林》《月月小说》和《新小说》。

⑥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

⑦新文化运动后,读报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2)电影:①传入中国:19世纪末期。

②第一部影片:1905年摄制的谭鑫培的京剧短片《定军山》。

③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导演的《难夫难妻》。

④第一部有声片:1931年摄制的《歌女红牡丹》。

4.礼仪(1)日常礼仪:①古代在纲常礼教束缚下,形成一套体现贵贱尊卑的礼仪。

②民国之初,鞠躬、握手取代跪拜、作揖,显示平等、自由精神。

(2)婚姻礼仪: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阶层及官宦人家。

(3)丧葬礼仪:19世纪中期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史料论证考向1 新潮冲击下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史料一史料二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徐珂《清稗类钞》史料三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

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思考:根据以上史料,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见面礼:从跪拜到鞠躬握手;婚礼冲破旧礼教的束缚,崇尚自由;吃穿住行用等方面出现崇尚西洋的潮流。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2.9.20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2.9.20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5.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评价: 民主思潮 影响下发生的,反映社 (1)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__________ 人文 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 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________ 成大内地
农村几乎看不到新生活气息,闭塞和贫穷依然是下层民众普遍 的生存状态。
共和政体不相符合的一些旧称呼,但“公堂会审之时,(被告)
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说明被 告和法官心里的等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4.(2011 年天津文综)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 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 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 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898—1900 年 ) B.1901—1911 年 D.1928—1937 年
京张铁路 通车,成为中国铁 (4)1909 年,詹天佑设计的____________
路史上的里程碑。 轮船招商局 成立,标志中国 2.轮船航运:1872 年,______________ 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3.航空: 马尾 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 (1)起步于 1918 年。福建______ 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政治斗争的 ⑥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________ 武器。 新文化运动 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⑦______________ (2)电影:
①19 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
式娱乐活动。 定军山 》,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 ②1905 年摄制的《________ 影片。 难夫难妻 》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③1913 年的《__________ ④1931 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2-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2-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ppt课件

展程度较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生活方式相对比较开放。故 选 A 项。
答案 A
9. 《放足歌》 :“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 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 寐。 邻家有女已放足, 走向学堂去读书。 ”这种现象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 C.戊戌变法之后 B.洋务运动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①掌握近代服饰、发饰等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化 作业 的情况,理解近代生活变化的原因和特点;②通过 目标 比较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归纳影响近代生 活变迁的因素。 作业 设计 限时:40 分钟 满分: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1912 年 9 月 8 日, 《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 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20 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当时中国最流行的服饰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 欢迎 )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放足,而联系相关史实可判断,辛亥革
命后民国政府曾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故选 D 项。
答案 D
10.据 1913 年 9 月 5 日《大公报》记载:“近来法庭诉讼, 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 者也。”这说明当时( )
A.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B.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 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
1896 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 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第13、14课 社会生活

第13、14课 社会生活

一时间 不缠足 蔚然成 风
通过阅读图片,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出 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什么?
结论:除了风气较为开放的大城市和受过教育的妇女 接受了放足观念外,多数贫困落后的地区,缠足依然 相沿成习。 原因:缠足习俗已经相沿千年,其观念根深蒂固,因此 彻底根除是相当困难的。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 的倡导、强制下,广大妇女才彻底解放。
探究: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影响:(1)抵制了列强的侵略,鼓舞了中国人民 爱国救亡的斗志,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2)推动贸易发展和市场开辟的进程,促进了社 会和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节奏 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 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4)转变了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 (5)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四合院
里弄住宅
洋房
①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和设计自己喜欢的服饰。 ②洋装促使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 产物——旗袍和中山装
二、“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1.“断发”
时间
同治、光 绪年间 戊戌维新 期间 1910年清 政府 辛亥革命 后民国政 府
概况
中国留学生受西方文化环境 影响和刺激“改装去辫”
结果
政府禁止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建议“断发易 服改元” 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法令 颁布《剪辫通令》强制剪发
小 结
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文明和中国近代政治、 经济、思想变化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娱乐、礼仪等) 也发生了变化——既冲破了原有封建文化的束缚, 革除了弊端,又保留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日 趋科学合理,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简洁轻松,有利 于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 这种变化又进一步促使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 思想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课件(岳麓版)(共35张)

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课件(岳麓版)(共35张)

(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统一大义
其五,兜盖像笔架,寓意以文治国
民国服装——中山装,还记得其中蕴含的政治理念吗?
第8页,共35页。
满族女装
清 代 普 通
(pǔtōng)
女 装
第9页,共35页。
汉族 女装 上袄 下裙
民国 初旗 (Mínguó) 袍
第10页,共35页。
根据(gēnjù)课本概括近代男女服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依据课本用历史术语
第33页,共35页。
外国资本主义(zīběnzhǔyì) 入侵
中国政、经、思变化
社会生活变迁
传统农业社会
近代工业社会
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
第34页,共35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上海,坐进(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形体 修饰——“断发易服”。一、易服——“竞尚洋装”。民国服装——中山装,还记得其中蕴含的政治理念吗。政
大思业材的料想进四行、,受社西会方西习民俗主方也、发民平生等主了、变自平革由等,观晚念思清的想社影会响影也,响呈伴现随出着平晚等清化资的产时阶代级特民征主。革命
第31页,共35页。
思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是什么?P58
经济:
反映着社会(shèhuì)物质文明的进步
促进资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
思想: 政治:
消极:
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
有利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有些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
反封建、倡民主
发展不平衡,内地和农村仍落后贫穷
半封建化色彩,有利于列强的侵略
第32页,共35页。
李叔同简历:

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题: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知识体系】【重难点解析】1.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冲击,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具体原因:西方先进科技与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合力影响。

2.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①变化首先由通商口岸开始,逐渐向内地扩展。

这与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深入路线相同。

②由于经济发展及风俗习惯存在极大差别,各地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③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巩固练习】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的是:A.“竞尚洋装” C.西餐馆的出现B.“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D.西式洋房的出现2.中国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但从光绪三十一年起,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陆续拟订了陆军、海军和巡警等新式服制。

这说明: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相矛盾②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③清政府主动顺应服饰变革的潮流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A.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3.西式服饰传入中国的时间是: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C.太平天国运动以后 D.辛亥革命以后4.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 .外国传教会的宣传 C .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B .民族危机的影响D.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5.下列关于“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政治色彩B. 二者同时被取消C.“去辫”是中国留学生在西方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下产生的D. 放足受外国传教会的极力宣传6.193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A. 看到有人穿中山装B. 在西餐馆就餐C. 见一男士拖着长辫子D. 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7. 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A. 《申报》B.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中国丛报》D.《绍文新报》8. 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A.《渔光曲》B.《定军山》C.《风云儿女》D.《歌女红牡丹》9. 近代以来,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具体是在A. 鸦片战争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太平天国时期D. 五四运动时期10.读报刊与看电影说明了近代文化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②太平天国运动后,报纸成为抢手货③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民报》④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⑤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清朝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后,仍住在紫禁城内。

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2 课新潮冲ft下的社会生活一、课前系统【本课分析】(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①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②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分析:设置这一专题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史学工作者拓宽历史研究的视野,加强对人类社会生活历史研究的趋势。

同时,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本质趋势,是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最直接最广泛的表现。

(2)此专题内容是经济成长历程模块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首先,有效避免旧大纲“难、繁、偏、旧”、缺乏学生主动因素、缺乏人文修养教育的弊端,教给学生鲜活的历史、有激情的历史、平民的历史。

其次,人类社会一切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变化根本目的和根本体现都是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学习本课内容能帮助学生树立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观点,培养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判断。

再者,此专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平和的心态,实现培养“天才”向培养“人才”的转变,实施为生活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学情调查】(1)学生在此前历史学习中已经大体了解了近现代社会进步在中国和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表现,这些知识为本课学习铺就了良好的知识背景。

(2)当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尚较欠缺,创造性、自主性思维有待进一步引导开发,利用本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加强训练,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加大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辅助以模仿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等方式。

(说明:强调“自主”和“研究”,防止出现只看电影、图片,把本课简单化、庸俗化的现象和把大量研究题目都布置到课外,名曰“减负”实则“增负”的恶劣趋势。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比较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及本专题教材几课内容体系描述二、课堂系统1、导入:投影材料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近代服饰发生了变革?
原因: ① 受西式服饰的影响。
② 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推动。 ③ 进入19世纪中期,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中 国的传统思想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 2.近代以来服饰变化带来的影响 ①人们可以选择和设计自己喜爱的服饰。 ②洋装的流行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 西合璧的产物。
二、“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1.“断发”
时间 1910年清 政府
辛亥革命 后民国政 府
概况
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法令 颁布《剪辫通令》强制剪发
结果
影响不大
彻底革除
同治光绪、戊戌维新期间
2.不缠足运动
组织(人) 措施 结果 1840年前 后,外国 组织“天足会”,宣传缠足的害 成效不 大 传教士 处 清政府 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有一定成效 维新派人 女 士 权 运 动
清末官吏
20世纪初穿西装戴领结的青年
清代一品文官的标识:仙鹤
清代三品文官的标识:孔雀
清代二品文官的标识:锦鸡
清代四品文官的标识:云雁
图四
清 代 旗 袍
旗袍
中山装
适于卫生,
便于动作,
易于经济,
壮于观瞻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 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 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 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 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 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 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 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 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 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 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 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 劳。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放足观念外,多数贫困落后的地区,缠足依然相沿成 习。
原因:缠足习俗已经相沿千年,其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彻
底根除是相当困难的。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政 府的倡导、强制下,广大妇女才彻底解放。
为什么说“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1)“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的兴起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 想的影响。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 方民主平等的思想,促进中国人思想的变化。 (2)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迫于形势,中国政府也不断进行改 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3)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 有反清色彩。
原因: 主要是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女子缠足是为 了迎合男人的审美观,因此,女子要放足,就 必须先要解放男人的思想,而这并不容易。 其次,由于缠小脚的女人多数足不出户, 难以接触新思想。
[探究]
通过阅读图片,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出现这种情 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除了风气较为开放的大城市和受过教育的妇女接受了
康有为在广东首创《不缠足会草例》 康氏兄弟在广州成立“不缠足 会” 新式学堂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 一时间 不缠足 蔚然成 风
据统计,仅湖南一地列名《湘报》的不缠足会员就达1060 人,如果加上为不缠足会捐款的人达1132人之多。然而,列名 该组织的无一女子,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
[探究]为什么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
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竞尚洋装” ■“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异味争尝” ■洋房与里弄 ■读报与看电影 ■礼仪的革新
一、“竞尚洋装”
1.近代以来服饰的变化
⑴ 晚清时期 民间: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 官定:清政府迫于民间服饰改革之风的冲击,不 得不实行改革。(新军、军服)
(2)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 女礼服的形制。随着法令的推行,新服饰迅速走 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它大力倡导人们使用国货,排斥洋货,并把它提高到利 国利民的高度。反映了外国商品的倾销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打 击和民族资产阶级反帝爱国的热情。
[探究]近代中国传统饮食变化特点
(1)传入路线:由沿海到内地,由通商城市到市镇 。 (2)范围:西餐仅限于上层社会。
(3)对普通百姓影响的是:日常西式食品、点心、罐头、冰激凌 (4)传统的饮食文化变化的速度相对缓慢 原 因 自然物产条件的制约 经济条件的制约 生活习惯的制约
三、“异味争尝”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出现变化 西
时间
概况
19世纪40年 通商口岸出现了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 代
19世纪60年 餐 代 19世纪七八 十年代
上海陆续开办了一批西菜馆 ——“中西大菜” 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日常食品:酒、茶、烟
广告词:
今有烟二种。一种为国货,其一则否。 君购国货。实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 否则为国家增漏矣。以彼例此。孰得孰 失。惟诸君实国利之。

刚剪过辫子的“马子盖”头型
缠足 小脚女人
缠 足 的 小 女 孩
穿高跟鞋的女子
红房子的西菜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广东南洋烟草公司 清末仕女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 龙香烟广告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