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世说新语三则》教案 鄂教版
《世说新语》课件(鄂教版七年级上)

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 欢快 轻松)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 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 物来比喻雪。 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 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不如、比不上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参考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进行家庭 聚会,给晚辈们讲解诗文。不久,大 雪骤然而至,谢安高兴地问:“这纷 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 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大致可以相 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 如说像柳絮乘风飞起。” 谢安开怀 大笑。谢道韫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 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说说你知道 的古代聪颖机智 少年的故事。
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 “司马光 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 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 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 、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 再向大家介绍三位这样的古代少年 ,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 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世说新语》三则
参考译文
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严冬的时候, 只有一件短袄,他的母亲殷夫人亲自为他做短袄, (做时)叫康伯握着熨斗。母亲对康伯说:“暂 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再给你做夹裤。”康 伯说:“这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 母亲 问他不要夹裤的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 面,熨斗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 也应当是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他 母亲听了感到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国家 的栋梁之材。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世说新语》三则教案 (新版)鄂教版-(新版)鄂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

21.《世说新语》三则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课文言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2.难点(1)翻译文言文(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划分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咏雪教学过程一、预习1.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
二、导语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习的课文,就有三位这样的儿童。
三、正课1.作家作品简介。
X义庆(403—444)南朝文学家。
彭城(现在某某某某市)人。
宋宗室,袭封某某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末清议而来。
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弥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
但这种清谈底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2、朗读《咏雪》。
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3、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4、质疑: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文雅……5、质疑: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现在的“儿女”指什么?讨论并归纳:指子女,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6、质疑:文中的“拟”指什么,现在的“拟”又指什么?这是文言中什么现象?讨论并归纳:古义指相比,今义指打算、仿照,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25.《世说新语》三则教案 鄂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世说新语》三则教案鄂教版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俄而:一会儿。
欣然:愉快地。
信然:确实,这样不虚假。
笺疏:古书的注释,分条说明的文字内集:家庭集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未若:比不上。
数岁:几岁(指小时候)。
酷贫:极穷。
自成之:亲自把它(短袄)缝纫成。
成之,使之成。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
官至衮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
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
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
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
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
另有《幽明录》,今佚。
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神鬼怪异之事。
2、相关知识:《世说新语》,南北朝时期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撰,梁刘峻(字孝标)注。
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
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家。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
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世说新语三则》(1)精选教学PPT课件

头脑是一个制造时间的结构,它理解 不了无 时间性 的状态 ,无时 间性即 是永恒 。
12、人的痛苦主要来自头脑的执着, 无始以 来,人 们好像 与他们 的痛苦 建立了 某种根 深蒂固 的恋情 ,并不 是那些 痛苦抓 住了他 们,而 是他们 自己死 死抱住 痛苦不 松手, 就像他 们死死 搂住恋 人的身 体不肯 撒手那 样。
讲授新课
1、“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 谁回答得最好?
两种理解: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 示满意;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 “笑乐”。文章没有具体的交代,但从文末补 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暗示读者 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讲授新课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 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讲授新课
课文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 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 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 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 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 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方正、 雅量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族 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 当时社会 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全书语言精练,善 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精神面貌,意味隽永。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讲授新课
字词积累
fù chà nǐ xù
讲授新课
精读课文 细节感知
讲授新课
重点解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鄂教语文七上6.25《世说新语》三则课件

6
朗读
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 隶校尉。诣门者皆隽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
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 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 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 了了!”韪大踧踖。
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想君小 时,必 当了了!
10
分析人物
孔融
聪慧机智、应对敏捷
对“亲”的解释
从小知识就很渊博
对陈韪的反驳
机智、幽默。
11
朗读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 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
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
16
品析人物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 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侧面赞扬了荀巨伯的精神以及产生的 影响。
17
朗读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 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
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
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 况蓝田邪?”
13
复述故事
荀巨伯到远处看望得病的友人,刚巧北方的贼寇攻打郡
城。友人对荀巨伯说:“我今天必死无疑,你赶快离开
吧。”荀巨伯说:“从远处前来探视,你让我离开,败坏 义理而求得生存,这哪里是荀巨伯所能做的! ”贼人到来, 对荀巨伯说:“大军到来,整郡都已经跑空,你是什么样 的男人,竟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得病, 不忍心扔下他,宁愿用我的生命替换朋友的性命。”贼人 相互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侵入了人家坚守仁义
【初中语文】世说新语三则教案5 鄂教版

《世说新语》三则
刘义庆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三则小说所蕴涵的传统道德思想。
2、具体感知三则小说的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由观察魏晋人物的言行,学习、体悟立身处世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难点
赏鉴《世说新语》“传神写照”与“言约旨远”的艺术效果。
教后感: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停留在书本上,而应由我们来继承发扬。
在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把“整体把握三则小说所蕴涵的传统道德思想。
”放在首要位置,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传承优秀传统的责任感。
并且继续延续对联的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世说新语》三则 咏雪赏析素材 鄂教版

咏雪赏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
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
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
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
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
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
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
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三则 《蜀鄙二僧》鄂教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三则《蜀鄙二僧》鄂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世说新语》三则《蜀鄙二僧》《世说新语》三则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文章的意思,揣摩故事中蕴涵的深意。
2、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
3、激发从生活中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点1、揣摩故事中蕴涵的深意,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意思。
学习内容整体感悟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值得自己永远记忆的精彩片断,都有值得自己骄傲的感人故事。
这些片断和故事也许能给其他人启迪。
《世说新语》三则就讲述了三个这样的故事。
第一则《咏雪》讲述的是谢安在大雪之日与子女讲解诗文,听子女咏雪的故事。
儿女聪明、多才,谢安的开心、快乐,家庭气氛的融洽、和睦,跃然纸上,给人以极大的感染。
第二则《道旁李树》讲述的是王戎七岁时的事。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鲜明的对比,表现了王戎的与众不同,而他的解释,更是体现了他的生活知识的丰富。
第三则《复裈》讲述的是韩康伯几岁时的故事。
“至大寒,止得襦”,韩康伯是多么需要一条夹裤啊,可是当妈妈要为他做夹裤时,他却拒绝了,而理由是,穿了短裤就不冷了,真的如此吗?或许是因为“家酷贫”吧。
韩康伯是聪明的,因为他能把不冷的理由说得让人信服;韩康伯也是懂事的,因为他明白家境的贫寒不能让他在生活上有过多的要求;韩康伯更是坚强的,因为他能忍受这样的寒冷!三则故事都能让人深思,给人启迪。
学习这三则故事,要反复朗读,不仅要读懂故事的大意,更要明白故事中蕴涵的深意,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另外,还要学习积累一些基本的文言知识,为以后学习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受之以渔。
”[课题解说]《咏雪》:咏雪即歌咏白雪、落雪。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以“咏雪”为线索,表现了三个人的文学功底和才华,尤以突出谢道韫的才华。
《道旁李树》:借儿童争抢道旁李树的李子来反衬王戎的细心观察和分析能力。
《复裈》:复裈,古人的夹裤,是御寒必不可少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选读
一、王蓝田食鸡子
王蓝田⑴性急。
尝食鸡子⑵,以箸⑶刺⑷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⑸下地以屐⑹齿蹍⑺之,又不得,瞋⑻甚,复于地取内⑼口中,啮⑽破即吐之。
二、谢公与人围棋
谢公⑾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⑿信至,看书竟⒀,默然无言,徐向局⒁。
客问淮上利害⒂,答曰:“小儿辈大破⒃贼⒄。
”意⒅色举止⒆,不异于常
【注释】
王蓝田:即王述,字怀祖,东晋人,袭封蓝田侯。
官至散骑常侍、尚书令。
子:植物的籽实或动物的卵,“鸡子”即“鸡蛋”。
箸:筷子。
刺:探取,夹取。
仍(nǎi):通“乃”,于是。
屐(jī):木制的鞋,下有齿以防滑。
蹍(niǎn):踩,踏。
瞋(chēn):愤怒,生气。
内(n à):通"纳",放入。
啮(niè):咬。
谢公:即谢安,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
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淝水战场上。
竟:终了,完毕。
向局:面向棋局,意指下棋。
利害:利益和患害,这里指胜败状况。
破:攻克,打败。
贼:敌人。
意:意态,神情。
举止:举动,行动。
举,举动。
止,举动。
【相关】
1、《王蓝田食鸡子》选自《世说新语·忿狷》。
忿狷(fèn juàn),指愤恨、急躁。
2、《谢公与人围棋》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公元383 年,前秦王苻坚大发兵分道南侵,企图灭晋,军队屯驻淮水、淝水间。
当时晋朝以谢安录尚书事,征讨大部督,谢安派他弟弟谢石、侄子谢玄率军在淝水坚拒苻坚军,苻坚大败,这就是淝水之战。
【预习汇报】
重点释词:
概括大意:
【互助探究:《王蓝田食鸡子》】
1、重点实词与虚词:“得”、“以”、“之”、“于”
2、特殊句式:省略句
3、译句中的字字落实,准确流畅。
4、王蓝田的形象素描:
【互助练习1:《谢公与人围棋》翻译】
【互助练习2:谢安的形象素描】
【互助练习3:归纳《世说新语》写人特色,尝试仿写“我的新世说”】
【互助总结】
A.知识总结与经验交流:
这节课我积累的重要文言实词与虚词是:。
这节课我了解到《世说新语》描写人物的精妙之处是:。
我这节课积累了这些文言翻译与写作的经验(选做):这节课我还有这些启发(选做):
B.师友互评:
这节课我最想对自己的师傅/学友说的话是:。
这节课我最欣赏的师友组是,因为他们。
【预习作业】《世说新语·钟氏兄弟少有令誉》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