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删减版文库素材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课件: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课件: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的 比兴 手法。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锦瑟》颔、 颈两联用了哪些典故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 (1)庄周梦蝶,诗人借此典的虚无缥缈的梦境隐喻年 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2)望帝化鹃,诗人借此表达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殷 切的思念之情。 (3)南海鲛人,诗人借此说明梦想和理想都破灭后所 得只是满眼的泪水。 (4)蓝田玉生烟,诗人借此表示美好愿望如蓝田之烟 云,可望而不可即。
对“当时”,两种不同的情景在不同的时间形成对比。 两处对比突出了唐玄宗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 遇。
(3)尊与卑的对比。尾联通过天子和平民身份与情感 生活天壤之别的对比,反问中暗含指责与叹惋。 通篇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索,把批判 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有力地指斥了他的荒淫误国。 概况
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 安史之乱时,潼关被攻破,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
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 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 李商隐写这首《马嵬》(其二)诗时此事已历八十载,人 们谈笑之,咏叹之,而立意又因人而异。此前也已有白 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等名篇。
锦瑟
锦瑟 无端 五十 弦, 锦瑟啊,无缘无故地偏偏有五十根弦,
一弦一柱 思 华 年。 这一音一节都让我回忆起流逝的青春年华。
庄生
晓梦

蝴蝶,
我曾像庄周梦蝴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
望帝
春 心托
杜鹃。
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
沧海 月 明珠 有 泪, 月明的沧海上鲛人泣泪成珠,
蓝田 日暖
三 我猜想,他常常独自徘徊在夕阳下。兀自望着风起 云涌的晚霞。他的目光穿越如血的残阳,穿越黄昏时冗 长冗长的街道,穿越烈日下绿色的田野,穿越战场上的 烽烟长河,穿越孤寂的月与幽冷的山,穿越日深月沉的 无常,穿越隐隐约约的悲喜,呜咽成苍凉的笛声,撒落 了一地的碎片。当最后一缕残光隐没在无边的黑暗时, 他便低低地吟着那首《乐游原》:

高中语文 人教版必修3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课件(共43张ppt)

高中语文 人教版必修3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课件(共43张ppt)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本题应 注意“新丽”是“新颖明丽”的意思,“新丽”一般体现在 绮丽的辞藻、巧妙的修辞、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等方面。 这首词比喻生动有奇闻,用词也十分秀丽。词人把明澈的江 水喻为美人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眉眼盈盈处”一 句,既指江南
)
无复鸡人报晓筹.
(3) 筹运筹筹粮.帷筹.幄款
( (
请为将军筹.之 (
) )
)
(
)
• 答案 (2)托付 托付 假托,假借 (3)更筹,敲击 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计策,办法 筹划,筹措 谋划
此情可.待成追忆
(
)
(4)可高 此人可.二 可.黍 就许 见,不( 可屈致也) (
)
可.怜身上衣正单 (
[ 基础整合 ]
一、辨正字音 (一)单音字 ①锦瑟.( ) ②沧.海( ) ③惘.然( ) ④马嵬.( ) ⑤宵柝.( ) ⑥晓筹.( )

( 一 )①sè ② cānɡ ③ wǎnɡ ④ wéi ⑤ tuò ⑥
chóu
(二)多音字
①埋埋..没怨((
) )
②避困难难..((
) )
③未萝卜卜..((
• 观点二 悼亡诗。有人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 妻,躬自哀悼。
• 观点三 伤世诗。有人认为此诗的主旨是“怅触人生, 情怀历乱”。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 之情。诗歌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 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以缘 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 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年华流逝、抱负成空。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晨读在线·含英咀华

人教版必修32.7李商隐诗两首课件(共62页)(1)

人教版必修32.7李商隐诗两首课件(共62页)(1)

三 我猜想,他常常独自徘徊在夕阳下,望着风起云涌的晚霞。他的目光穿越如 血的残阳,穿越黄昏时冗长的街道,穿越烈日下绿色的田野,穿越战场上的烽烟 长河,穿越孤寂的月与幽冷的山,穿越日深月沉的无常,穿越隐隐约约的悲喜, 呜咽成苍凉的笛声,撒落了一地的碎片。③当最后一缕残光隐没在无边的黑暗时, 他便低低地吟着那首《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一说起这些诗句,我们就会不由得想起李商隐,华 丽的辞采,哀婉的情调,朦胧瑰丽,含蓄蕴藉。这位著名的晚唐诗人,凭着对 朦胧境界的痴心追求,抒写着内在的心境与感受。李商隐的诗艳而不靡,幽婉 而细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首。
五 昨日的他,只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今天的我们,也不过是明天的沧海桑田。 时间,会冲淡一切。 正如哲人所说:“生存即是苦难,活着即是炼狱,我们无处可逃,于是寻找 天堂。” 他的一生都在寻找属于他的天堂。可惜追求到的却是苦涩的情感。他踏遍了 每一寸土地也找不到他梦中的繁花似锦与地老天荒。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②我想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诗的意义。
精诵读·晨风吟咏
[国学经典] 先贤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 古文今译 敬重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抚爱自己的子女, 从而推广到抚爱别人的子女。做到这一点,统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那 样容易。
知行启迪 陈毅元帅在任外交部长期间,工作非常繁忙,然而他却利用出访 归来的间隙去看望年迈的老母亲,并给瘫痪的老母亲洗尿布。
□ 李商隐
注释: ①残:凋零。②镜:照镜,用作动词。③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 代指青春年华。④蓬山:指蓬莱山,传说中海上有三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这里指思念者所在的地方。⑤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西王母的信使。⑥ 殷勤:情谊深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第二单元 唐代的华丽诗章——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目标·重点1.了解作者李商隐。

2.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体会李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4.进一步训练读诗诵诗的能力,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栏目索引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点击主题 积累素材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4)宵柝( ) (5)未卜( ) (6)晓筹( )1.读准字音(1)锦瑟( ) (2)惘然( ) (3)马嵬( ) 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语言积累sèw În a wéi tuòb Ôchóu2.理解词义(1)无端:(2)春心:(3)可待:(4)惘然:(5)宵柝:(6)四纪: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哪能等待。

迷惘,茫然。

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四十八年。

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

品读感悟一、诵读《锦瑟》一诗,思考:1.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答案 运用了比兴手法。

“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老体衰,追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2.诗的颔联和颈联都运用了典故,这些典故寓含着怎样的含义?渲染了什么样的情调?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案 (1)①庄周梦蝶。

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

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那么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②望帝啼鹃。

诗人似乎表明了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

③鲛人泣泪。

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眼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④暖玉生烟。

美好愿望终如蓝田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

7.李商隐诗两首 课件(人教版必修3)

7.李商隐诗两首 课件(人教版必修3)

望帝啼鹃——
望帝是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 他禅位于人,自己隐居山中,后来国君昏庸 、国家衰亡,他悲痛异常,死后灵魂化为杜 鹃,暮春而鸣,泣血哀啼“不如归去”,哀 痛春去国亡,啼声悲凄。
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 海中鲛人泣泪成珠 的故事。传说南海 有鲛人,能织丝绸 ,哭泣时眼泪变成 闪亮的珍珠。
(1)相思说:思念恋人不能相聚的痛苦。
看到“瑟”,想到琴瑟和谐的恋 情。看到“锦瑟”,想到恋情的华 美。锦瑟,你为何无缘无故有五十 根弦,如此华美、丰富,每一弦、 每一柱都勾起我对恋情的记忆。感 觉幸福、遥远又迷惘。像庄生梦蝶 一样如梦如幻,像望帝化鹃泣血哀 啼一样执着和凄美。感觉恋情如沧 海明月中鲛人哭泣的眼泪化成的珍 珠一样晶莹、纯洁,又如蓝田暖日 里美玉所升腾的缭绕烟云一样可望 不可及。多想把这份记忆珍藏,可 在过去恋情发生之时就已迷惘!
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 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 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 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
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 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 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锦瑟.( sè ) (3)晓.梦( xiǎo ) (5)惘.然(wǎng )
(2)悼亡说:对亡妻的深切悼念之情。
“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 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 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 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 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 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 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 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 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 朱彝尊——《李义山诗集辑评》)

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2.《马嵬(其二)》颔联、颈联、尾联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请完成下列表格,体会并总结对比的作用。
探究:
顺序
对失去安稳的宫廷生活的惋
颔联
活作对比
惜,感叹逃难生活的艰苦
“此日”的狼狈与“当 引人思考导致这种状况的原 颈联
时七夕”的恩爱作对比 因
顺序
对比内容
作用
皇帝保不住自己的 以反问点出主旨,启发世人记取唐
而于最初奠定了这一切的,是他的代表作《锦瑟》。诗人 以晦涩而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令所有人感伤叹惋的心境。如文 章开头所述,那心境已是脱离了现实与梦境之外的。正因其晦 涩,便有了千千万万种理解。“此情可待成追忆”,乡情,爱 情,亲情,友情,恩情,绝情,便都是情了。于是,拥有可待 追忆之“情”的人,都得了这首诗,悟了这首诗,以不可言 传、只得意会的怅惘之境,叹了这首诗,也深深记住了那最初 构造其境的传奇之人——李商隐。
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 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抒发了位卑寄人篱下的感叹。
墨弄风流李商隐 名吟一句,风流千古。 那是个思想灵魂飞入了梦与现实之外的诗人,“蓝田日暖 玉生烟”。他一生于官场潦倒无功,却在诗文中倾注了举世惊 叹的情思,“夜吟应觉月光寒”。他用精妙奇丽的一行诗,便 可道尽沧海万物的明丽惆怅。他是晚唐文坛的巅峰人物,笔者 心中的一代风流诗人——李商隐。
首联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品格高 尚;蝉在高树餐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暗合作者的身 世。
颔联两句写蝉鸣到五更天亮时,已稀疏得快要断绝了,碧 绿的树叶,并不为它的嘶叫而悲伤,显得那样冷酷无情。
颈联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扩大了诗的内容。
尾联用拟人手法写蝉。“君”与“我”对举,蝉的“难 饱”正与诗人自己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这个与 蝉的命运相似的“薄宦”,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 归之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ppt课件精要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ppt课件精要

提醒你夯实基础
加点字 读音
马嵬.
wéi
宵柝.
tuò
可 可.待 kě 可.汗 kè
更 更.换 gēng 更.加 gèng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二十二分。
2.解多义 锦瑟无端五十弦(来由,缘故) 东坡右手执卷端(事物的一头)
端 今有难,无他端(办法)
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理由)
不及卢家有莫愁(如,比得上) 望尘莫及(赶得上)
“徒闻”九州
首联
可叹
“此生”已休
“空闻”宵柝
颔联
可悲
“无复”报筹
马嵬(其二)
颈联 “六军”驻马 可笑
“七夕”盟誓
尾联 “四纪”天子 可讽 “不及”莫愁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二十二 分。
提升你的素质
深情绵邈、典丽精工 李商隐的诗歌内容丰富,师承极广,继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阮 籍旨趣遥深、难以猜测的风格,杜甫的忧国伤时的精神和沉郁顿挫的诗风, 韩愈的雄奇奔放,李贺的幽冷奇艳,六朝诗歌的精工秾丽,以及民歌的清新流 丽。以《锦瑟》《马嵬》为例,可见其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特点。 构思缜密,情致深蕴。李诗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 中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的特色。精确 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 《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蓝田生烟等典 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传 达出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思的意境。
及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达到)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趁)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和)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二十二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锦瑟》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锦瑟》课件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典)
1、庄周梦蝶 一日,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
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他不由纳闷:不知是我做梦变成了 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 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化用这一典故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 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2、望帝啼鹃
隐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伤痛。
李商隐
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如: 无题
其一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二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 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毕生。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 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
首 联: 锦瑟无故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缘无故
锦瑟想到什么?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
比兴
青春年华
年已半百的自己,流逝 的青春年华
美好的瑟啊,你为何无缘无故有五十条弦呢?你的一音一节都使我回想 起美好的青春年华,并为美好年华的流逝而伤感、无奈的情怀。
颔 联、颈联用了四个典故,转达了怎样的情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幻灭和诗人的彷徨与悲伤。用典故和传说构成了迷离 不定的意境,象征地表现了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复杂而微妙 的情感——悲剧性的惘然。全诗语言含蓄而略显晦涩,将朦 胧的情思寓于朦胧的境界之中,抒发了诗人难言之隐痛。
(二)阅读《马嵬(其二)》一诗,完成8~9题。 8.仔细阅读《马嵬(其二)》一诗,谈谈这首诗的“诗眼” 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诗眼”是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 愁”。②它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 以前事迹的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 “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李、杨悲剧 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 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致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A.蓝田日暖玉生烟
B.空闻虎旅传宵柝
C.不及卢家有莫愁
D.庄生晓梦迷蝴蝶
【解析】选B。这是写当时唐玄宗、杨贵妃真实的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弦一柱思﹒华年﹒
B.只是当时已﹒惘然﹒
C.望帝﹒春﹒心托杜鹃
D.﹒不及﹒卢家有莫愁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锦瑟》一诗,完成6~7题。 6.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 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 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追忆自己美好 的青春年华。
15.观察右面的新闻漫画“学会感恩”, 根据所给的材料及漫画的内容,写一段 评论。(60个字左右)
日前,有媒体报道,湖南益阳医学 高等专业学校被指要求每个即将毕业和实习的学生都要捐款 10元,购买礼品答谢学校。校方称用收取的钱建雕塑向学校 献礼,并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瑟(sè)
琴﹒弦(xuán)
﹒沧海(cānɡ)
B.﹒晓梦(xiǎo)
惘﹒然(mǎnɡ)
虎﹒旅(lǚ)
C.晓﹒筹(chóu)
马﹒嵬(wéi)
杜﹒鹃(juān)
D.宵﹒柝(chè)
贵﹒妃(fēi)
﹒鲛人(jiāo)
9.按时间的发展应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 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却不是 这样的,请说说《马嵬(其二)》一诗在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倒叙,从整体上看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 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12.怎样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的两个“难”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 苦难堪的意思。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 “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 句的绵连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 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 易见难”的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7.该诗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该诗于典故传说的运用中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使诗作更 耐人寻味。 诗以埋怨锦瑟起兴,提出“思华年”主题,三、四句使用“庄 周梦蝶”“杜宇啼春”的典故分别喻往事如梦和感伤不已。五、 六句又将典故与传说糅合在一起,“沧海月明”“鲛人泣珠” 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之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蓝田 日暖”“良玉生烟”,湿润迷蒙又邈远难觅,表现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0~13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解答时,应整 体感知这首诗,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所写内容及所抒 之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与恋人离别的痛苦和别 后缠绵悠长的思念,抒发的是一种爱情与生命同在,恋人永 远相爱之情。
【解析】选C。A项,“弦”读xián;B项,“惘”读wǎnɡ;
D项,“柝”读tuò。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他生未﹒卜此生休
卜:预料
C.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空
D.此情﹒可﹒待成追忆
可待:可以期待
【解析】选D。可待:哪能等到。
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13.怎样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话 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运用“春蚕”“蜡烛”两个比喻,来抒写浓厚的 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丝”与“思”谐音,作者移情于 物,表现情思的缠绵沉痛。这两句诗中,既有失望的悲伤与 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著与追求。
【解析】选D。D项,不及:不如。A项,古义:青春年华,
此指一生;今义:青少年时代。B项,古义:迷惘,茫然;
今义: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C项,古义:指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今义:爱慕异性的心情。
5.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③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 ④空闻虎旅传宵柝,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望帝春心托杜鹃 ②沧海月明珠有泪 ③只是当时已惘然 ④无复鸡人报晓筹
幸好它昂着脑袋旁若无人地只顾叫唤,我就趁它转身的机会溜之大吉了。我现在正在努力为别人做好事,所以我说我的年龄只有4岁,以前的时间都白活了。 “喂!老鹰!小心呀!主人的弟弟手上拿着弓箭呢!”风筝向地面上望了一眼,喊道。
企业学习系统 / 眼看最后一只狼已经爬到需要的高度,就要够到农民了。” 过了一会儿,她看见了一只蜜蜂,又嘲笑说:“蜜蜂先生,你大小了,可你却总是到处嗡嗡地飞,你这么劳累是在于什么赈?” 黄昏的时候,牛先生从田里回来。, 我连忙走过去,叫醒这个沉睡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从形式上看, 应注意排比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内容上应注意引用的内容要 正确。 参考答案:(读李商隐,)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读李商隐,)我懂得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读李商隐,)我懂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 由奢”是一种智慧的借鉴
四、语言表达 14.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三个 句子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 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 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李商隐,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李商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培养自己多年的学校, 学生应满怀敬意,心存感激。可学校如果要将这份感激用金 钱来衡量,并下达命令,强制学生掏钱来感谢,这份暖暖的 情就有些变味了。
11.诗人为什么用“无题”做题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题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时,应明确 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去分析其 作用。 参考答案:自唐以来诗人凡不愿标出主题时,就称为无题。 这是一首以女主人公的口吻来写别情的诗,不便直接表达主 题,所以称为“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