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小陷胸汤治疗痰热内盛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加味小陷胸汤对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加味小陷胸汤对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 4 ] 石学 敏. 针灸学 [ M] . 2版.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 0 0 7 : 1 2 3 . [ 5 ] M o t o h i r o I n ne a , H i m s h i K i t a k o j i , T a d a s h i Y a n o , e t a 1 . A c u p u n c t u r e
( 5 ) : 4 9 0—4 9髋 周 软 组 织 痉 挛 。 由 于 L .
D . H时, 常反射性 引起髋外旋肌群痉挛 , 而影响 内旋
活动 度 。因 此在 C手 法操 作 前 , 先对 比检查 两侧 髋 内
旋 活动度 , 依 据两髋 活动 度 的差 异 , 辨证施用 C 、C : 、
2 0 1 3年 第 4 1 卷第 1 期
Vo 1 . 41, No. 1, 201 3





Ac t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o l o g y
因为 L . D . H臀 中肌反射性痉 挛 , 故先用 B 手法 松解 臀 中肌 , 同时也 有利 于 B 手法 顺 利操 作 。B 手 法
[ 7] 徐 宝山, 谭清实 , 夏群 , 等. 腰椎 间盘突 出症 和椎间盘 源性 腰痛 的
免疫病理学研究 [ J ] . 中华骨科杂 志, 2 0 1 l , 3 2 ( 1 ) : 6 6 — 7 0 . [ 8 ] 李洁, 崔建委 , 包 巨大 , 等. 针灸效应与 现代免疫 的关 系探讨 [ J ] .
版社 , 1 9 9 4: 2 0 1 .
[ 3 ] A i k i H, O h w a d a O , K o b a y a s h i H, e t a 1 . A j a c e n t s e g m e n t s t e n o s i s a f t e r l u m b a r f u s i o n r e t u r i n g s e c o n d o p e r a t i o n [ J ] . J o  ̄ h o p s c i , 2 0 0 5 , 1 0

小陷胸汤临床应用

小陷胸汤临床应用

小陷胸汤临床应用
1.外感失治,成小结胸证,胃脘胀痛、拒按,恶心不能进食,体温37.7℃,舌红、脉滑,苔黄腻。

处方:瓜蒌30g,黄连10g,半夏20g,加水1500ml,煎取500ml,分三次温服。

一剂而愈。

2.急性肠炎,服西药腹泻止一周后,现乏力、头晕、纳差,舌苔白而厚。

输液治疗三天,仍胃脘压痛,触有肿物如幼儿拳大,脉弦滑。

处以小陷胸汤加味:瓜蒌30g,黄连6g,厚朴6g,苍术15g,陈皮10g,甘草3g,干姜6g,草果6g,槟榔6g,水煎取汁,分两次温服。

服后,泻下硬便些许,服两剂,腹软,无压痛,稍胀满,予胃苓汤调理善后:苍术15g,桂枝10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厚朴10g,泽泻6g,猪苓6g,生姜10g,大枣15g,甘草6g。

3.感后咳嗽3天,痰黏难咯,苔白腻,微黄,脉右沉、左滑数,大便数日不行。

处方:瓜蒌40g,半夏15g,黄连6g,苏叶6g,杏仁10g,黄芩6g,水煎分两次温服。

同时加服礞石滚痰丸2g,每日一次。

两剂,大便通,咳止,黄苔退。

4.患者在做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时,发现胃内结物如鸡子大,疑为胃癌。

刻见:愁苦容,自诉胃痛,按之心下痞硬,压痛明显,微呕,舌红、苔白腻,脉滑。

诊为小结胸证,处方:瓜蒌60g,半夏30g,黄连15g,煎取分3次温服,3剂。

服后,便微溏,胃痛止,苔变薄。

改为半夏厚朴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服药20剂,再做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未见异常。

小陷胸汤加味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痰热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小陷胸汤加味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痰热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小陷胸汤加味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痰热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痰热互结证中采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对临床疗效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血管内皮指标水平。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痰热互结证患者中采用小陷胸汤加味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标签:不稳定性心绞痛;痰热互结证;小陷胸汤加味;血管内皮功能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以及冠状动脉痉挛所致,中医理论中认为该疾病属于胸痹心痛病的范畴[1]。

中医治疗因具有多组分、多靶点且副作用小的特点逐渐被患者所接受。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痰热互结证患者41例采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并探讨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临床疗效的影响。

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2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

观察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53~69岁,平均年龄(61.52±3.58)岁。

对照组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54~70岁,平均年龄(62.41±2.68)岁。

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凝聚、抗心肌缺血以及抗凝等西医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药材成分:丹参15 g,法半夏10 g,瓜蒌皮15 ,黄连10 g,黄芪30 g,瓜蒌仁15 g,党参15 g,当归10 g;用水煎服,1剂/d,2次/d,200 ml/次。

小陷胸汤加味治疗痰热咳嗽48例效果观察

小陷胸汤加味治疗痰热咳嗽48例效果观察

小陷胸汤加味治疗痰热咳嗽48例效果观察作者:林少真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第27期【摘要】目的:观察《伤寒论》中小陷胸汤加味治疗痰热壅肺型咳嗽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和住院的痰热壅肺型咳嗽患者48例,治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宽胸散结,方以小陷胸汤加味治疗。

结果:48例经治疗后,治愈32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3%。

结论:小陷胸汤加味治疗痰热壅肺型咳嗽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小陷胸汤;痰热咳嗽;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7-0142-02doi:10.14033/ki.cfmr.2016.27.076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既是独立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1]。

临床上咳嗽有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两大类。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染,而致咳嗽屡作,肺脏易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变证篇,由黄连、半夏、瓜蒌组成。

具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宽胸散结的功能。

传统用于痰热互结所见的心下痞满,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之小结胸证。

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笔者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痰热咳嗽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和住院的痰热壅肺型咳嗽患者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5~15岁4例,16~45岁24例,45岁以上20例。

感染原因:上呼吸道感染1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30例;肺炎8例。

高建东教授运用小陷胸汤加减治验举隅

高建东教授运用小陷胸汤加减治验举隅

高建东教授运用小陷胸汤加减治验举隅朱靖;高建东【摘要】小陷胸汤是治疗痰热互结之结胸证的基础方,高建东教授运用小陷胸汤随证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取得确切疗效.现举验案3则,浅述其经验,以飨问道.【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7(026)019【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名医经验;小陷胸汤;高建东【作者】朱靖;高建东【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0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其文曰“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其为治疗痰热互结之结胸证的基础方,药用“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瓜蒌实大者一枚”,方中黄连清泄心下热结,半夏化痰消痞散结,瓜蒌既助黄连清热,又助半夏化痰散结,全方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小陷胸汤能有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1]、功能性消化不良[2]、降低动脉硬化炎症因子水平[3-4],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5],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6],有镇静安神[7]、抗肿瘤[8]等作用,进一步扩大了该方的应用范围。

高建东教授是山东省首批中医优秀学科带头人、国家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其运用小陷胸汤随证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笔者有幸师承高建东教授,受益匪浅。

现选取典型案例三则,以飨同道。

患者男,75岁,发热、咳嗽、咳黄痰5天,热峰39℃,静点头孢类抗生素3d,仍有低热、咳嗽,咳黄粘痰,胸闷,偶感恶心,大便干结。

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

查体:T 37.8℃,双肺呼吸音粗,闻及散在痰鸣音。

查血常规:WBC12.3×109/L,N 90.6%;胸片提示符合支气管炎X线表现。

诊断为咳嗽,辨证为痰热壅肺,方选小陷胸汤加减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清半夏10g,黄连10g,瓜蒌15g,薄荷10g,浙贝母15g,鱼腥草15g,炒杏仁10g,桔梗10g,石膏10g,桑白皮20g,金银花30g,玫瑰花10g。

加味小陷胸汤治疗痰热内盛型高血压患者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加味小陷胸汤治疗痰热内盛型高血压患者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加味小陷胸汤治疗痰热内盛型高血压患者120例临床疗效观

吴瑞华;蔡少杭;陈晖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6(31)2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小陷胸汤在痰热内盛型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作用.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味小陷胸汤治疗;观察治疗8周及半年后两组降压疗效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尿微量白蛋白(MAU)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降压疗效、中医症候疗效高于对照组,对baPWV、MAU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IMT改变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半年后,治疗组各观察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小陷胸汤治疗组能干预高血压患者早期动脉硬化改变.
【总页数】3页(P167-169)
【作者】吴瑞华;蔡少杭;陈晖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漳州363000;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漳州363000;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陷胸汤加味治疗痰热蕴胃型慢性胃炎68例
2.加味小陷胸汤治疗痰热内盛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3.小陷胸汤加味治疗痰热咳嗽48例效果观察
4.加味小陷胸汤治疗痰热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5.小陷胸汤加味治疗痰热互结型心力衰竭验案2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陷胸汤方解及临床运用经验

小陷胸汤方解及临床运用经验

小陷胸汤方解及临床运用经验展开全文古代结胸病的专方,有清热化痰通便的功效,适用于以胸腹痛、痰黄黏稠、便秘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栝楼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论》)【经典方证】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138) 【推荐处方】黄连5g,半夏15g,全瓜蒌3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至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胸闷痛,吐黄痰,便秘,上腹部按之痛,脉浮滑者。

【适用人群】面红有油光,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浮滑或洪;胸闷胸痛,咳嗽痰黄黏腻;食欲不振,便秘;按压剑突下及上腹部有抵抗感或疼痛;或有心烦、头昏、失眠等。

【适用病症】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上腹部疼痛、便秘为表现的疾病,如胆囊炎、胰腺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急慢性胃炎、幽门梗阻、急性食管炎、反流性食道炎。

(2)以胸闷、咳嗽、痰黄为表现的疾病,如感冒、胸膜炎、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自发性气胸、鼻窦炎、乳房病等。

(3)以头昏、头痛为表现的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眩晕症等。

【加减与合方】(1)呕恶者,加竹茹10g,生姜15g。

(2)痰稠胶固者,加桔梗15g。

(3)胸痛、胃脘痛者,加枳实10g,枳壳10g。

(4)胸闷胁痛、四肢冷者,合四逆散。

(5)口苦、寒热往来者,合小柴胡汤。

(6)咳喘者,合麻杏石甘汤。

(7)冠心病、心绞痛者,加薤白15g,川芎15g。

【注意事项】(1)部分患者服药后有腹泻、大便夹带黏液等症。

传统认为是痰液下泄,故不必紧张。

(2)便溏、舌淡者慎用。

小陷胸汤巧治痰热互结诸病主编/马有度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之结胸症,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由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瓜蒌实大者一枚组成。

“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从痰、热、气滞论治小陷胸汤治疗糖尿病

从痰、热、气滞论治小陷胸汤治疗糖尿病

从痰、热、气滞论治小陷胸汤治疗糖尿病从痰、热、气滞论治以“小陷胸汤”治疗糖尿病1. 小陷胸汤证治概要小陷胸汤一方,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38条。

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由黄连、半夏及栝楼实组成。

其中黄连苦寒,清泄心下之热结;半夏辛温,化痰涤饮,消痞散结;瓜蒌实甘寒滑润,既能助黄连清热泻火,又能助半夏化痰开结,还能润便导下。

三药合用,使本方具有辛开苦降,清热涤痰开结的作用。

小陷胸汤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而见的小结胸病“效如桴鼓”。

而历代医家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使小陷胸汤的主治范围不断扩大,方剂也有所创新。

如《丹溪心法》以本方“治食积及痰壅滞而喘急者”;《张氏医通》中记载“凡咳嗽面赤,胸腹胁常热,惟手足有凉时,其脉洪者,热痰在膈上也,小陷胸汤主之。

”将其病位仍定于膈上,症状却扩展至胸腹胁及手足。

方剂创新如《医学入门》以本方加甘草、生姜制成小调中汤“治一切痰火,及百般怪病,善调脾胃”;《证治大还》以本方加枳实、栀子制成加味小陷胸汤“治火动其痰而嘈杂者”;《方函口诀》以本方加芒硝、甘遂、葶苈子、山栀子、大黄制成中陷胸汤“治惊风”。

从历代医家的应用来看,本方证当以脘腹(包括胁肋及上腹部)痞闷、脘腹疼痛或虽不痛而拒按,舌苔黄或腻,脉多现滑象为主要标志。

现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科,尤其是内科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只要见到上述痰热互结之证,均可随证加减或与其它方剂配合同用本方。

2.小陷胸汤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我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早有认识,属中医“消渴病”范畴。

治疗本病,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基本治则,并根据燥热之轻重,病变部位,兼夹湿、痰、瘀、浊毒邪气,伤及脏腑、气血阴阳之不同,予以或清热泻火,或祛湿,化痰通络,或降浊祛毒及相应扶正之法。

现代中医论糖尿病治疗,或从脾论治,或从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从痰湿论治,或从血瘀论治,仁智各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辨证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各种辨证方法各有其特点,临床上决不能拘泥于某一种辨证方法,而应该就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突出中医学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回声 结构 ( 回声可不均匀 或伴声影 ) 。 3 . M A U诊 断标 准 : 尿微量 白蛋 白( M a u ) 是指尿 中 白蛋 白 低浓度 升高 , 2 4小 时尿 中排 出 白蛋 白 3 0 m g~3 0 0 m g或者是
2 0 ~2 0 0 u g /mi n。
( b a P WV) 、 颈动脉 内膜厚度 ( I M T ) 、 尿微量 白蛋 白( MA U) 变化 情况 。结果 治疗 8周后 治疗组 降压疗效 总有效 率为 8 6 . 7 %, 对照组 为 8 0 %( P> 0 . 0 5 ) , 治疗 组 中 医症候 疗效 达 8 3 . 3 %, 对 照组 为 5 0 %( P<0 . 0 5 ) , 治疗组对 b a P WV、 MA U改善程度优 于对照组 ( P< 0 . O 1 ) , I MT改变无统计学差异 ( P> 0 . 0 5 ) 。治疗半 年后 , 治疗组降压疗效 总有 效率为 9 6 . 7 %, 对 照组为 9 0 %( P> 0 . 0 5 ) , 治疗 组 中医症候 疗效达 9 6 . 7 %, 对 照组 为 4 0 %( P< 0 . 0 1 ) , 治疗组对 b a P WV、 MA U、 I M T改善程 度优 于对 照组 ( P< 0 . 0 5 ) 。结论 加味小 陷

论 著 .
加 味小 陷 胸 汤 治 疗 痰 热 内盛 型 高 血 压 临床 疗 效 观 察
吴瑞 华 蔡 少杭 陈晖
【 摘要 】 目的 观察加味小 陷胸汤治疗 痰热 内盛型高血压 临床 疗效 。方 法 将 6 0 例 患者随机分 为 两组 各 3 O例 。治疗周期为 8周 , 随访半年 。观察治疗 8周及半 年后两组降压疗效及肱踝脉搏 波传导速度

和 肾脏等 器官或器质性改变 的全身性疾 病。高血压是心脑血 管病最 主要 的危险 因素 , 其 脑卒 中、 心 肌梗死 、 心力 衰竭 及慢 性 肾脏病 等主要并发症 , 不仅 致残 、 致死 率高 , 而且 严重 消耗
医疗 和社会 资源 , 给 家庭 和国家造 成沉重 负担 。高血压 治疗
齐齐 哈尔 医学 院学 报 2 0 1 5年 第 3 6卷 第 2 9期
J o u na r l o f O i q i h a r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e d i c i n e , 2 0 1 5, Vo 1 . 3 6 , N o . 2 9

43 81 ・
资料 与 方法
1 . 一般资料 : 选择 2 0 1 3年 9月 至 2 0 1 4年 9月本 院 门诊 及住院 的高血压病 患者 6 0例 。入 选患 者符合 2 0 1 0年 《 中 国
6 . 观察项 目与统计学 方法 : 所有入选患者均检查 、 记录治
疗前后 的中医症候 积分、 b a P WV、 I M T 、 MA U及监测血压水 平。 采用 S P S S 1 7 . 0软件 处理 。计量 资料 采 用 均数 ±标 准差 表
4 . P wV: b a P WV的正常参考值 <1 4 m / s 。 5 . 治疗方法 : 实 验设 计遵 循 随机 、 实验 对 照原则 。将 6 0 例痰热 内盛 型患者随机分 为 : 治疗组 及对 照组各 3 0例 : 治疗 组与对照组均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控制血压 , 治疗方案 中不包括 他汀类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小陷胸方( 半夏 、 茯苓 、 竹茹 、 陈皮、胆南星、黄连、 瓜蒌、 薏苡仁、 石菖蒲 ) 。
高血压是 一种 以动脉压升 高为特征 , 伴有 心脏 、 血管 、 脑
动 脉系统任意一点最大 I M T水平 >1 . 0m m为 I M T增厚 ; ③ 颈 动 脉斑 块定义 为 : 颈 动脉 I MT≥1 . 2 am或颈动脉 系统 的任 意 r 个 血管段 ( 无论 近侧 壁还 是远 侧壁 ) 存 在突 出管腔 的局 限
上无差 异 , P>0 . 0 5 。
示, 计 数资料用率或百分 比表 示 ; 两组 间 比较计 量资料采 用 t
检验 , 计数 资料 比较采 用卡 方检 验。P<0 . 0 5为差 异有统 计 学意 义。

治疗结果见表 1 — 4 。
Hale Waihona Puke 果 2 . I MT诊 断标准 : ① 颈 动脉 I M T<1 . 0 m m 为正 常 ; ②颈
胸汤 治疗 组与对照组相 比在血压 控制达标率上无差异 , 治疗组运用 中药 干预 , 8周 后 b a P WV、 MA U及 中医
症候积分 较优于对照组 , I M T改善不 明显 。随访半年 , 治疗组各项指标 均优 于对照组 。
【 关键词 】 痰热 内盛型高血压 ; 加味小陷胸汤 ; b a P WV ;I M T ;M A U
主要 目的是最 大限度的 降低心 血管发病 和死 亡 的总危险 , 因
此处理治疗 高血压的 同时 , 需 尽早 干预患 者所有 可逆性 心血
管病 的危 险因素 , 靶器 官损 害和合 并存在 的临 床疾病 。本课 题 旨在观察加 味小陷胸汤治疗痰热 内盛 型高血压患者早期动
脉硬化干预 。
高血压防治指 南》 关 于 2级高 血压 诊断 标准 且符 合《 中药 新 药临床研究指 导原 则 ( 试行 ) 》 ( 2 0 0 2年版 ) 中 的高血 压痰 热
内盛 症候 诊断标准 。入组患 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 O例 , 其 中男 1 7例 , 女 1 3例 ; 年龄平均 ( 6 4 . 1 ± 9 . 3 ) 岁; 病程 ( 5 . 2 7± 1 . 7 3 ) 年; 对照组 3 0例 , 其 中男 l 6例 , 女 1 4例 ; 年龄 平均 ( 6 3 . 2± 9 . 1 ) 岁; 病程 ( 5 . 3 1±1 . 7 9 ) 年。经 t 检验 , 两组 年龄 、 病 程构 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