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4习题 第2章第3节 化学平衡(第1课时) (1)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化学人教版高二选修4自我小测: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化学人教版高二选修4自我小测: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自我小测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夯基达标1.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2、H2不再化合B.N2、H2、NH3浓度不再变化C.N2、H2、NH3的质量相等D.改变条件,N2、H2、NH3的浓度也不再变化2.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mol·L-1、0.6mol·L-1、0.4mol·L-1,当平衡时,下列数据肯定不正确的是()A.X2为0.4mol·L-1,Y2为1.2mol·L-1B.Y2为1.0mol·L-1C.X2为0.3mol·L-1,Z为0.2mol·L-1D.Z为1.0mol·L-14.在恒温恒容下,当反应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下列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是()5.已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的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6.已知反应的Δ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7.已知:ΔH=-1025kJ·mol-1,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8.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ΔH=-373.2kJ·mol-1,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9.下图中α为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T为温度,将符合下列反应的图像编号填入括号内。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课件

• 作业: • 《训练与测评》P9 第1、2、3、4、5 。 • 《优化设计》P20随堂练习2、4。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在500℃、钒触媒的作用下,某密闭容器中 反应 2SO2 + O2 2SO3 达到化学平衡 状态时的标志是( BD )
A. SO2 的消耗速率等于SO3 的生成速率
B. SO2 的生成速率等于SO3 的生成速率
C. SO2 的消耗速率等于O2 消耗速率的2倍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化学反应,有 的能进行到底,有的不能进行到底。 请同学们列举些例子来。
举例,如:酸碱中和反应、硫磺的燃 烧等反应能进行的比较彻底;合成氨、 二氧化硫溶于水、CO与NO等反应就 不能进行到底了。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1、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 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约定采用“ ”表示,把从 左向右的反应称为正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 为逆反应。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建立: CO(g)+H2O(g) CO2(g)+H2(g)。
开始时υ正 > υ逆 平衡时υ正 = υ逆 ≠0
υ
υ

υ =υ


υ
0

t
二、化学平衡状态
1.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 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 保持不变的状态。 注意:1、前提:一定条件下
2.同一条件,同时 3.可逆反应总是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得到的总是反应 物与生成物的混合物。
可逆反应练习: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 18O原子组成的氧气,在 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后, 18O存在 于( ) D A. B. C. D. 只存在O2 中 只存在于SO2 中 只存在于SO2 和SO3 中 SO2 、 SO3 、 O2 中都有可能存在

高中化学第二章第3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第二章第3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1
【答案】因为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达不到 100%,所以 1 mol N2 和 3 mol H2 不能完全反应,故放出的热量小于 92.3 kJ。
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浓度相等吗?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也不再变化吗?
【答案】 浓度不再变化,不代表度相等;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组 分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1
4.在 200 ℃条件下,将 1 mol H2(g)和 2 mol I2(g)充入体积为 V L -1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g)+H2(g) 2HI(g) ΔH=-c kJ·mol 。 (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 c(H2)= ,c(I2)= ,c(HI)= ,所以 (填 “v(正)”或“v(逆)”,下同)最大,而 最小(为零)。 , (2)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 c(H2) (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变” ,下同),c(I2) ,c(HI) 从而 v(正) ,v(逆) 。 (3)当反应进行到 v(正)与 v(逆) 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 平衡。若保持外界条件不变,则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为 mol。此时放出的热量 Q (填“>”“<”或“=”)c kJ。
平衡时:������(正)⑰
������(逆),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
(2)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 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3)化学平衡特征
微思考 当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这时反应停止了吗?
第3节 化 学 平 衡
第 1 课时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
在 19 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炼铁高炉排出的高炉气 中含有较多的 CO。有人认为是 CO 与铁矿石的接触时间 不长所造成的。 英国人耗巨资建成一个高大的炼铁高炉, 以增加 CO 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 结果发现 CO 的含量仍 然没有减少,这就成了炼铁技术中的科学悬念。你知道 这是为什么吗?

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率的变化,纯固体或纯液体用量的变化不会 引起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不移动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N2 十 3H2 实验 数据:
压强(MPa)
2NH3
5 9.2 10 30 60 100 16.4 35.5 53.6 69.4
NH3 %
1 2.0
NH3%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即平衡 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 解释: 加压 →体积缩小 →浓度增大
→正反应速率增大
→ 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逆反应速率增大
说明: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增大 倍数不一样,平衡向着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③速率-时间关系图:
N2 (g)十 3H2(g)
V(molL-1S-1)
V ’正
增大压强
2NH3(g)
V”正 = V”逆 V正
V正= V逆
V ’逆 V逆
新课程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二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田家炳中学 左仁慈
知识回顾: 一、知识回顾
1、化学平衡状态
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征?
速 率
V(正) V(逆)
V(正)=V(逆)
时间
定、动、等 、变
2、化学平衡的移动
0
t1
t2
t(s)
①前提条件: 反应体系中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总体积发 生改变。 aA(g)+bB(g) cC(g)+dD(g) a+b≠c+d ②结论: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 的化学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 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 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 增大的方向移动。 体积缩小:即气体化学计量数减少 说明: 体积增大:即气体化学计量数增多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版2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版2

A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体积分数
D.C的物质的量浓度
练练习习2
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①C的生成 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 3amolB ⑧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⑧ B.②⑤⑧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⑧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河北南宫中学 刘志峰
目录
CONTENTS
1、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PART 1
可逆反应
溶解度的定义
当温度一定时, 固体溶质在某溶剂中形成饱和溶液, 溶液中的质量为一定值。
思考: 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质还会继续溶解吗?
溶解过程
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 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 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3H2
2NH3来说
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判断方法1: 一正一逆, 符合比例 判断方法2: 变量不变, 平衡出现
A、SO2的消耗速率等于SO3的生成速率
B、O2的生成速率等于SO3的生成速率
C、SO2的消耗速率等于O2消耗速率的2倍

化学选修4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新课标[原创] .ppt

化学选修4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新课标[原创] .ppt

【例3】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C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例4】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 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3B(气) 状态的是 2C(气)+D(气)已达平衡 ( BC ) B.混合气体的密度
课堂练习
1 、试将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 填入下表中:
外界 条件改变 影响 结果 单位体积内 分子 总数 活化分 子数 活化分子 百分数 有效 化学反应 碰撞 的速率 次数
增大反应物 浓度
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使用正催化剂
导入
1、什么是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
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
C(反应物) ↑ 浓度 →ひ↑
压强 温度
p ↑→ひ↑ T ↑→ひ↑
使用正催化 催化剂 剂→ひ↑
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
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四大因素 此外还有光、超声波、激 光、放射性、电磁波、反应物 的颗粒的大小、扩散速率、溶 剂效应等也影响了反应速率。
2、用碰撞理论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 浓度,单位体积内分子的总数增多,活化 分子数也相应增多,因而单位时间内的有 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压强:对于气体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时, 增大压强即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因而可以 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2、用碰撞理论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 一方面使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使活化分 子百分数增多;另一方面分子的运动加快, 单位时间里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次数增加, 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加快。前者是主要的因素。 (4)催化剂: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 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大大增加单位体 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加快。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特点。

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3.能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表示方法:采用“”连接,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作正反应,把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作逆反应。

(3)特点①双向性:可逆反应具有方向相反的两个反应,即正反应和逆反应;②双同性:正反应和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③共存性: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2.不可逆反应: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忽略,把这类反应叫不可逆反应,用“===”连接。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1)Cl2与水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2)NH3和HCl生成NH4Cl与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互为可逆反应(3)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2)×两反应发生的条件不相同(3)√2.为什么工业合成氨反应中,N2、H2和NH3同时存在?答案:因为在N2与H2化合生成NH3的同时,NH3也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2和H2,即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1.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A.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分解B.H2与I2化合成HI;HI分解C.SO2与O2化合成SO3;SO3分解D.电解水生成H2与O2;H2与O2点燃生成水解析:选D。

A项,SO2+H2O H2SO3;B项,H2+I22HI;C项,2SO2+O2催化剂△2SO3,上述三个反应,正、逆反应的反应条件相同,故都属于可逆反应。

D项,电解水生成H2与O2和H2与O2生成水的反应条件不同,故不属于可逆反应。

选修4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选修4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mA(g) + nB(g) = pC(g) + qD(g) + Q
本 质
1、 v A耗 = v A生
v B耗 = v B生
v C耗 = v C生
v D耗 = v D生
2、 v A耗 ﹕ v B生 = m﹕n … … 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
现 象
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 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A
)
①C的生成 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 ⑦ C.①③④⑦ B.②⑤⑦ D.②⑤⑥⑦
√ √
在可逆反应过程中活化 能有正反应和逆反应两种, △H =正反应活化能-正反 应活化能。 CD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2SO2 + O2 起始:2mol 1mol 2SO3
(1)反应刚开始时, v正 、v逆 为何值? 对下一时刻的速率带来什么影响?
(2)这一瞬间导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如何改变?
第三节
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向蒸馏水中加入氯化钠晶体。现象? 晶体溶解。 将高温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降温。现象? 析出晶体。 在饱和的食盐水中,加入一些食盐晶体。 一段时间后,现象? 晶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但食盐晶体的质量 并没有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化学平衡
第1课时
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g)+2B(g) C(g)+2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各气体的物质的量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始终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所以不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C。

2.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3H2
2NH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氨
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答案】 C
【解析】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v正=v逆≠0,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

故答案C。

3.模型法是化学中把微观问题宏观化的最常见方法,对于2HBr(g)H2(g)+Br2(g)反应,下列四个图中可以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为可逆反应的是( )
【答案】C
【解析】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

故答案C。

4.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 B+3C,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A.v A=2 mol/(L·min)v B=2 mol/(L·min)
B .v A =2 mol/(L·min) v
C =2 mol/ (L·min)
C .v A =1 mol/(L·min) v B =2 mol/(L·min)
D .v A =1 mol/(L·min) v C =1.5 mol/(L·min)
【答案】 D
【解析】 v 正与v 逆比值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时,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故答案D 。

5. 一定温度下,将足量固体A 加入恒容真空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A(s)
2B(g)+C (g),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 .容器内B 、
C 的浓度之比为2:1
C .B 的生成速率等于C 的消耗速率
D .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 A .根据 ρ=m/v ,容器容积不变,反应物A 是固体,只要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气体的质量就会不变,当达到了平衡状态后,气体的密度不变,故A 正确;B .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 、C 的浓度之比始终是2:1,故容器内B 、C 的浓度之比为2:1无法判断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 错误;C .由于B 和C 的化学计量数不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时,B 的生成速率等于2倍的C 的消耗速率,故C 错误;D .体系中气体只有B 、C ,无论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体积比始终是2:1,体积分数始终不变,故D 错误;故选A 。

6.判断A(g)+B(g)
C(g)+D(g)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 A .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 .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间改变
D .单位时间里生成C 和D 的物质的量相等
【答案】 C
【解析】 假设平衡右移,气体的质量、物质的量均不改变,所以气体压强、体积均不
改变,依据ρ=m (气体)V (气体)
可知,密度也不变,A 、B 选项均不符合题意;D 选项,均是表示正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C 。

7.如图是可逆反应X 2+3Y 2
2Z 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 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
B .0~t 1,c(Z)在减小
C.t2~t3,反应不再进行
D.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根据v-t图像,对于该可逆反应t1时刻正、逆反应都在进行,0~t1时段v正>v
逆,c(Z)在增大;t2时刻v正=v逆,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t2~t3时段,反应仍在进行,但由于v正=v逆,所以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故答案D。

8.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C(s)+H2O(g) CO(g)+H2(g);
乙:CO(g)+H2O(g)CO2(g)+H2(g)
现有下列状态:①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②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③各气体组成浓度相等④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⑤断裂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
的2倍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⑦单位时间内,消耗水蒸气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比为9∶1
其中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①②⑤B.③④⑥ C.⑥⑦D.④⑤
【答案】 D
【解析】甲容器中,碳为固态,该可逆反应属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乙
容器中,反应属于等气体体积反应,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压强都始终不变,①②⑥错
误;各组分浓度相等,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错误;对于任何一个可逆反应,随着
反应进行,体系温度会发生变化,当温度不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正确;生成
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经转化,水中氢氧键断裂速率等于生成氢氧键速率,
达到平衡状态,⑤正确;消耗水蒸气与生成氢气是同一方向,不能判断达到平衡状态,⑦错
误。

故答案D。

9.对于反应N2O4(g)2NO2(g)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φ(NO2)随压
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线上的对应压强下的平衡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关系为v(A)>v(C)
B.A、B、C、D、E各状态中,v正<v逆的是状态E
C.维持P1不变,E→A所需时间为x;维持P2不变,D→C所需时间为y,则x<y
D.使E状态从水平方向到达C状态后,再沿平衡曲线到达A状态,从理论上来讲,可选
用的条件是从P1突然加压至P2,再由P2无限缓慢降压至P1
【答案】 D
【解析】在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体系中,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A点的压强小于C点,故反应速率v(A)<v(C),A项错误;由图像可知,A、B、C表示达到平衡状态,故v正=v逆,E 点表示向正向进行, v正>v逆,D点表示向逆向进行,v正<v逆,B项错误;由于P2>P1,故在P2时反应速率大于P1时,因此,达到平衡的时间比P1要短,y<x,C项错误。

故答案D。

10.一定温度下,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2)在t2时刻存在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此时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

(3)在t3时刻v正________v逆(填“>”、“<”或“=”),理由是__。

【答案】(1)2N M
(2)n(M)=n(N) 否
(3)=M和N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v正=v逆
【解析】(1)当N减少4 mol时,M增加2 mol,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 M。

(2)t2时刻,n(M)=n(N)=4 mol,t2时刻后,N物质的量继续减小,M物质的量继续增加,故仍未达到平衡。

(3)t3时刻时,M和N的物质的量均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11.698 K时,向某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H2(g)和2 mol I2(g),发生反应:H2(g)+I2(g)2HI(g) ΔH=-26. 5 kJ·mol-1,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V=________。

(2)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时间是________,该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I)=________。

(3)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答案】(1)2 (2)5 s 0.316 mol·L-1·s-1
(3)放出 41.87 kJ
【解析】 (1)由图知初始反应时,c(H 2)=c(I 2)=1 mol ·L -1,而加入的H 2和I 2的物质的量均为2 mol ,所以V =2。

(2)反应达到最大限度即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为5 s ,v(HI)=1.58 mol ·L -15 s
=0.316 mol·L -1·s -1。

(3)可逆反应从正反应建立,所以需放出热量。

由反应:H 2(g)+I 2(g)
2HI(g) ΔH =-26.5 kJ·mol -1,达到平衡时共生成n(HI)=1.58 mol·L -1×2 L =3.16 mol ,所以放出
的热量为26.5 kJ 2 mol
×3.16 mol =41.87 kJ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