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a()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一、填空(共10分,每空1分)1、屈原《九歌•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礼赞了勇武刚强、为国捐躯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2、《橘颂》是诗人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赞美橘树“受命不迁”、“秉德无私”的品性,并将它作为自己的师表。

3、“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哀郢》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4、鲁迅在评价《离骚》时曾说:“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5、古人赞誉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是写景的妙句,“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是写情的妙句,两者互相生发,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6、诗人屈原在长诗《离骚》中用“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明了自己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人格的决心。

7、“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这是《楚辞&#8226。

九歌&#8226。

山鬼》一诗中对山中女神的描写,这种描写充满了山林的气息。

8、屈原的《天问》是一首别开生面的咏史诗,诗通过对宇宙万物以及夏、商、周兴亡的历史和楚国现状的探问,表现了诗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9、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最早的《楚词》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他以刘向辑本为底本,又加上了自己作为的《九思》,就成为了今传的十七卷本。

二、词解释(共2题,每题4分)1、乱词:乱词也称之为乱,乱本来是音乐的结尾,后来很多诗歌如楚辞、乐府等也都有乱,基本上是位于诗歌的结尾,作用是“发理词旨,总撮其要”,也就是归纳、说明诗歌的主旨。

2、楚辞:是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运用。

楚辞体作家主要有屈原、宋玉等。

中国古代文学A2形考答案和期末综合测试

中国古代文学A2形考答案和期末综合测试

形考任务一1、“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高度赞扬初唐四杰诗歌创作成就的诗作,其作者为()。

正确答案是:杜甫《戏为六绝句》2、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派先声的诗人是()正确答案是:王绩3、以写七绝著称并有“七绝圣手”之誉的盛唐诗人是()正确答案是:王昌龄4、“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正确答案是:苏轼对盛唐诗人王维的评赞5、唐代词作最丰富的作家是()正确答案是:温庭筠6、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诗人是()正确答案是:白居易7、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诗句的杰作是()正确答案是:高适的《燕歌行》8、唐五代词人中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是()正确答案是:李煜1、唐诗的发展可以分为初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正确答案是:盛唐2、初唐杰出诗人陈子昂于他的()中明确提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诗歌主张。

正确答案是:《修竹篇序》3、初唐著名宫廷诗人(),作品“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体之称。

正确答案是:上官仪4、(),字长吉,是中唐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的中心内容是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正确答案是:李贺5、()和杜牧是晚唐诗坛的杰出作家,在文学史上有“小李杜”之称。

正确答案是:杜牧(此处本应填“李商隐”,但由于给的标准答案就有问题,所以填“杜牧”)6、唐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称为()。

正确答案是:传奇7、被世人誉为“孤篇横绝竟成大家”的优秀诗作指的是()所写的《春江花月夜》。

正确答案是:张若虚8、中唐时期由韩愈、柳宗元等发起的古文运动,主张“()”,要求文章具备充实的思想内容,做到“不平则鸣”言之有物。

为了使文章形式能够充分适应内容表达的需要,文章必须“因事陈词”“辞事相称”,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求“惟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

正确答案是:文以明道1、“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正确的答案是“对”。

中国古代文学A(1)平时作业二

中国古代文学A(1)平时作业二

中国古代文学A(1)平时作业二第二编汉代文学(根据中央电大该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制定)一、填空1.汉代出现了堪称一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

2.赋是和的结合体。

汉代的赋可以分为、大赋和小赋三类。

3.贾谊,前期著名的政论家和辞赋家。

政论文有《》、《陈政事疏》、《论积贮疏》;骚体赋有《》、《吊屈原赋》等。

4.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班固、等。

5.汉大赋的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和张衡的《》。

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我国史传散文的典范之作。

7.司马迁所著《史记》,上起轩辕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左右。

全书共篇,包括《本纪》、《》、《》和《表》、《》五部分。

8.《汉书》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

9.汉乐府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创作精神上的特点。

班固将其归结为“感于哀乐,”八个字。

10.汉乐府民歌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11.《古诗十九首》为东汉所作,《古诗十九首》是言诗已达成熟阶段的标志。

12.《论贵粟疏》作者,此文选自《汉书·食货志》。

13.《苏武传》节选自《汉书·》,是《汉书》中最有光彩的篇章之一。

14.《毛遂自荐》选自《·平原君虞卿列传》。

15.《优孟讽谏》选自《史记·》。

二、续写古诗文1.十五从军征,。

道逢乡里人,?遥看是君家,。

2.日出东南隅,。

秦氏有好女,。

罗敷喜蚕桑,。

青丝为笼系,。

头上倭堕髻,。

缃绮为下裙,。

3.行者见罗敷,。

少年见罗敷,。

耕者忘其犁,。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4.行行重行行,。

……胡马依北风,。

5. 河畔草,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

红粉妆,出素手。

6.修身者,;受施者,;取与者,;耻辱者,;立名者,。

三、名词解释1.汉赋2.两司马3. 汉乐府4.古诗十九首5.《过秦论》四、简答题1.简述《史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 简述“汉乐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A(1)形成性考核作业二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A(1)形成性考核作业二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A(1)形成性考核作业二及答案一、填空题: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原名只叫做诗或者诗三百,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长达五个世纪的时间里,产生于我国各地的305篇诗歌,一般分为风、雅、颂三类。

2、自汉代以来,对《诗经》的编纂成集主要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三种说法。

3、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韩、毛、鲁四家,(一般称为四家诗)。

今天我们所读的《诗经》属于毛诗。

4、《诗经·大雅》中保存着五首周民族的古老史诗,即《生民》、《公六》、《棉》、《皇矣》、《大明》5、《豳风·七月》在《诗经》中是一首反映农业生活的诗篇。

6、《汉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7、《史记》是史传散文的典范之作,采用的是纪传体的体例,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种体例构成,其中列传、世家和列传最具有文学价值。

8、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最大宏愿和伟大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9、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实质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10、《古书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最早的代表作。

11、庾信是一个集南北文学之大成的诗人。

12、被誉为南北朝民歌之“双璧”的是《西洲曲》和《木兰辞》。

13、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可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二、名词解释:1、四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辕固生)、鲁(申培)、韩(韩婴)、毛(毛亨、毛苌)四家,一般称为四家诗。

我们现在读到是《诗经》是毛诗。

2、春秋三传:即传称为左丘明所作《左传》(《春秋左氏传》)、《谷梁传》(鲁人谷梁赤作)、《公羊传》(齐人公羊高作)并称为“春秋三传”。

其中《左传》是独立著作,另外两部著作一般认为不再是历史著作,而是政治学、伦理学著作。

:3、《史记》:《史记》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著作。

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大部分,共五十二万多字,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大约三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答案汉语言文学电大作业网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答案汉语言文学电大作业网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答案_汉语言文学_电大作业网一、名词解释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2.《大雅堂乐府》:《大雅堂乐府》:是明朝初期剧作家汪道昆所著的杂剧。

全剧四折,每折演一个故事,各自独立,均以历史上文人乐道的故事为题材,传达一种文人的雅兴与情调。

剧目为《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游》、《远山戏》。

二、简答题1.元明杂剧创作主体有什么差别?这对杂剧的创作产生了怎样影响?提示: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的不同:元杂剧作家主要是下层官吏、落拓文人和隐逸之士;明杂剧创作主体的地位明显上升。

创作主体的差异引起元明杂剧的差异:元杂剧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明杂剧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

2.西湖笑居士评价吕天成的《齐东绝倒》一剧曰“此剧几于谤毁圣贤”,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提示:(1)《齐东绝倒》写帝舜帮助犯了杀人罪的父亲瞽叟逃脱制裁,颇能揭示封建王法的欺骗性质,也讽刺了帝王的徇私。

(2)吕天成用一种玩笑的态度写古之圣贤,表现出晚明文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精神上的无所顾忌和对传统的挑战。

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关汉卿是一位当行的剧作家?(1)在场面安排上紧凑、集中、富有典型性。

一切和主题思想无大关系的描写都被略去了,而突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因此通过二三个主要人物,几个重要场面,就能展示出元代社会的重要侧面。

(2)在关目处理上,一方面从不同人物的处境出发,展开冲突,引向高潮,另一方面又移步换形,变化多端,使人不能预测它的发展。

在剧情发展中还善于埋伏“悬念”以增强戏剧效果。

(3)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

2.试析徐渭的《狂鼓史》。

提示:《狂鼓史》全称《狂鼓史渔阳三弄》,借阴间弥衡击鼓骂曹之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统制者扼杀、摧残人才的罪恶,对滥杀无辜的强烈愤慨,及人间、天上幻想不同制度的向往;以他人之口舌,浇自家之块垒,并深沉的寄托了对惨遭奸相严嵩陷害致死的好友沈炼的无尽哀思及怀念。

中国古代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而当时的散文又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

春秋时代人们称它为《诗》和《诗三百》3.《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4、《诗经。

采薇》“昔我往也,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佳作5、在《诗经》反映战争的诗歌中,《载驰》、《无衣》是最具爱国思想的两篇。

6 风、雅、和颂是从音乐方面对《诗经》的分类。

7《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8《左传》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9《孟子》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巧妙的论辩艺术、宏放豪迈的文风和以善用比喻三方面10《庄子》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11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利用楚国民歌形式,运用楚国方言,创造了楚辞12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长诗13屈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广泛采用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14 宋玉的以赋为名的作品有《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和《神女赋》15战国时期两位最重要的诗人是屈原和宋玉二、默写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三、简答1、简述《诗经》的流传。

答:秦始皇灭六国后,开始推行“燔灭文章,以愚黔首”的文化专制政策,《诗经》同其他经典一样,遭到了毁灭。

西汉初年除挟书之禁,民间流传的书籍逐渐被发现。

当时流传的《诗经》共有四家,其中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叫“今文诗”,在西汉被立为学官,风行一时。

中国古代文学A(1)平时作业(一)

中国古代文学A(1)平时作业(一)

中国古代文学A(1)平时作业(一)(根据中央电大该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制定)第一编先秦文学一、填空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先秦时通称“诗”或“”。

到了代被奉为经典,遂称《诗经》。

2.《诗经》共收入从——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篇,分《》、《》、《》、三类。

3.屈原,名,字原,战国后期国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有《》、《天问》、《》、《九章》等。

4.《离骚》作者,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5.《湘夫人》选自《》;《橘颂》选自《》。

6.《左传》是家经典之一,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著作,该书作者相传为鲁国太史。

7.《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史,所记史事与《左传》有同有异,互有详略,主要是记载一些历史人物的。

8.《战国策》又简称《》,全书三十三篇,按国编排。

西汉末年重新编排整理。

9.《》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载孔子和一些孔子门人言行的著作,是家经典之一。

10.孔子,名,字,春秋后期国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1.孟子,名,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后世与孔子并称“”。

12.《墨子》是墨子及后学的著作。

墨子,名,他的学说主要内容是“”和“非攻”。

13.韩非,末期思想集大成者。

14.荀子,名,字卿,他自称家,其实他批判地总结了儒、法、道、名、墨各家的学术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学说。

15.《吕氏春秋》又名《》,战国末期秦相及其门客合编,汇集各派之说,人称杂家。

16.《历山之农者侵畔》选自《韩非子·》篇,韩非运用“以子之矛,”的逻辑方法批驳家的“德治”。

二、续写古诗文1.静女其娈,。

彤管有炜,。

2.桑之未落,。

桑之落矣,。

3.信誓旦旦,。

反是不思,。

4.昔我往矣? 。

今我来思? 。

5.帝子降兮北渚,。

嫋嫋兮秋风,。

6.沅有芷兮澧有兰,。

荒忽兮远望,。

7.帝者与处,王者与处,霸者与处,亡国与处。

8.夫仁者,己欲立,己欲达。

就近取譬,可谓。

9.恭则,宽则,信则,敏则,惠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运事、生事2、人物、情节3、现在、显现真实4、妙合无垠、情中景5、知性、审美6、不着一字、尽得风流7、体裁、音节8、格调、性灵9、诗界、文界10、我、无我二、名词解释1、“立主脑”说:参见《学习指导》P74页2、“现量”说:即“显现真实”。

当下的情与景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发地运动而构成意象,则情和景必然是真实不妄的。

“现量”说强调情景的当下独特性,强调创作过程的自发性,这就从审美对象和审美表现过程两方面保证了诗歌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3、“才、胆、识、力”说:参见《学习指导》P79页4、“神韵”说:是诗歌的审美表现问题。

主张诗人对主体的情感不能直接全面地陈述出来,对景物也不必作全面精细的刻画,如画龙只画一鳞一爪,画山水只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但通过所画的一鳞一爪、天外数峰,可以表现出龙的整体风貌和天边的山水景象。

5、“格调”说:“体裁”和“音节”二者就是所谓的“格调”。

“体裁”指的是诗歌的艺术表现,包括意象的构成方式、篇章、字句的组合方式等;“音节”是诗人创作中经过选择和有规则的组合构成的诗歌语意系统,形成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6、“性灵”说:在审美上主张风趣。

风趣来自诗人的真性情,它是诗人摆脱庄严的道德、政治面孔之后,那种轻松活泼的个性表现。

风趣在审美表现上则要求“灵机”、“笔性灵”,即用一种灵活机巧的方式来凸现轻松活泼的性灵。

袁枚认为这要靠天分都能做到。

三、单项选择题1、A2、A、 3 、C 4、C 5、D四、翻译题参见《学习指导》P207五、简答题:1、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比较,指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

“《水浒传》的(运文)方法,都从《史记》而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

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

”《史记》所处理的是现存的历史史实,这对作者就构成了限制,作者的艺术都能就体现在对现成史实的组织和处理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A(1)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中国古代文学1》作业一一、填空题: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遂称《诗经》。

2.《历山之农者侵畔》选自《韩非子·难一》篇,运用“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逻辑方法批驳儒家的“德治”。

3.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4.《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及其门客合编,汇集各派之说,人称杂家。

5.《湘夫人》选自《九歌》;《橘颂》选自《九章》。

6.《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该书作者相传为鲁国太史左丘明。

7.《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所记史事与《左传》有同有异,互有详略,主要是记载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论和对话。

二、续写古诗文:1.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7.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9.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三、名词解释:1.风、雅、颂(P14)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类诗歌。

《风》是各诸侯国的歌谣,共15国风,160篇。

《雅》是周王朝王城地区的乐歌,用于诸侯朝会或贵族宴会,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多为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词,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2.《庄子》(P61)《庄子》是庄子及其弟子、后学的著作集,是道家经典之一。

原有52篇,现仅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所作,外篇和杂篇是弟子和后学所作。

《庄子》是战国中期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最大。

《庄子》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很强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哲理,把文学和哲学融为一炉,使深遂的哲理显得形象具体、充满情趣。

四、简答题:1.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P3、P14)①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②重章叠句的结构。

③以四言为主。

④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2.《歧路亡羊》选自哪本书的哪一篇?简述这则寓言的寓意。

(P75)《歧路亡羊》选自《列子·说符》。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凡事必须专一,才能有所成就,如果三心二意,终无所获。

3.简述《采薇》(《诗经.小雅》)一诗的思想内容。

(P20)这首诗以一位士兵的口吻,采用倒叙的笔法描述了广大士兵在戌边卫国的战争中的矛盾状况和痛苦心情:一方面抒写他们不顾安危,急国家之难的爱国热情及对强敌的愤怒,另一方面表现他们对久战不休的厌倦、对自身遭际的哀伤及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恋。

五、分析题:1.分析《氓》(《诗经.卫风》)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指导书P29—30)这是一首带有叙事色彩的长篇抒情诗,是《诗经》中弃妇诗的杰作。

①本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抒情、叙事、议论结合。

本诗是一首抒情诗,但结合叙事写出了从相爱到婚姻悲剧的全过程。

除了直接的抒情外,叙事中也充满感情,既是叙事,又是抒情。

其中的议论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既充满悔恨之情,又暗示了婚姻的转折;“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是对自己清白无辜的表白和对负心男人的愤怒谴责。

诗中的叙事、抒情或议论还大量地运用感叹词,造成具有排比形式的感叹句,以加强感情效果。

如第三章十句,有六句都以“兮”字“也”字结尾,句句感叹;第四章偶句皆以“矣”字煞尾,组成五联感叹句式。

一连串的感叹句,表达了女主人公缠绵深沉、不绝如缕的幽怨,收到了一唱三叹的感人效果。

②本诗的基本表现手法是赋,但诗中也偶用比兴手法,来造成更加深婉的抒情效果。

第三、四章开头都用桑作比兴,非常贴切。

蚕桑之事本是古代妇女的天职,于是女主人公信手拈来,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貌和象征男女之间的浓情密意,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子的年长色衰和象征男女感情的破裂。

由桑进而引申到鸠食桑葚,比喻女子过分沉溺于爱情。

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

“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

2.分析《陌上桑》(《乐府诗集》)的艺术特色。

(P97—98、指导书P73—74)①构思巧妙,故事完整的五言叙事诗。

本诗写美丽的采桑女子秦罗敷不畏权势,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

全诗三层。

第一层先以华美的词藻对罗敷的美丽做铺叙性的正面描写,再以夸张手法写众人看到罗敷后的失态反应,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并由此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戏剧气氛,为太守的出场作了铺垫。

第二层写罗敷拒绝太守的无理要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

第三层写罗敷夸夫。

在夸夫中处处暗含着与太守的对比和对太守的讥讽。

②高超的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

第一层描写罗敷之美,先用华丽词藻极写罗敷服饰之美,接着从侧面以调侃、夸张之笔描写各色人物见到罗敷后的失态举动,任何读者都可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在想象中重塑罗敷形象,获得最大的的美感,这种描写方法收到了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第二、三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非常生动有趣,把罗敷机智,自信,自尊,自爱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③夸张,衬托手法和喜剧色彩。

本诗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如写罗敷的服饰,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和罗敷夸夫。

其次是衬托手法,如用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衬托罗敷之美,用罗敷夸夫比衬太守的丑恶。

通过夸张和衬托,突出了罗敷的美丽,乐观,机智和自信的品质,产生了幽默情趣,渲染了欢快气氛,加强了喜剧效果。

《中国古代文学1》作业二一、填空题:1.汉代出现了堪称一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汉赋。

2.汉乐府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叙事性是它创作精神上的特点。

班固将其归结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八个字。

3.《古诗十九首》为东汉无名文人所作,《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已达成熟阶段的标志。

二、续写古诗文: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2.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4.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5.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6.修身者,智之符也;受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7.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

8.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9.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10.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三、名词解释:1.汉赋:“汉赋”为汉代出现的新文体,韵文和散文相结合。

汉赋可分为骚体赋、大赋和小赋三类。

骚体赋是汉初由楚辞脱胎而生,早期之汉赋。

大赋是汉赋之典型,多用铺叙,宏篇巨制,辞藻富丽,主客问答为定型的结构模式。

东汉中叶后出现的小赋,篇幅短小、文词清丽,不用问答体,多为抒情作品。

汉赋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

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文人作,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收入《文选》。

内容多写游子、夫妇及朋友间的相互思念,或者抒写对于人生短促、光阴易逝的焦虑。

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

《古诗十九首》不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四、简答题:1.简述《苏武传》的艺术特色。

①成功地刻划了苏武这个人物形象。

除用正面描写之外,还通过苏武行动与语言反映他民族气节与爱国精神,同时又用卫律、李陵等人为反衬。

②善于选择典型事件来描写人物。

这篇文章主要是以卫律逼降,北海牧羊和李陵劝降等情节来突出苏武性格的。

③结构严谨,主题突出,详略得当。

对一般情况只是一笔带过,而对卫律逼降,李陵劝降及北海生活则加以详细描写。

2.简述作者是如何刻划毛遂形象的?作者是把人物放在矛盾斗争的冲突中,并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塑造大智大勇的毛遂这一形象的。

毛遂是在秦国围攻赵国都城,国家危难的紧急关头,是在“得十九人,众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的情况下主动推荐自己的。

平原君不愿带他同往,毛遂以巧妙的比喻说服了平原君,他的才华已初露端倪。

十九人的“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与“十九人皆服”的对比进一步表明毛遂有与众不同的才华与能力。

平原君的“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与“两言而决耳”再次对比,用来反衬毛遂的大智。

朝廷上与楚王的一番辩论及行动,有礼有节,有胆有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征之以信。

虽是重大之国事,毛遂却处理得沉着有序,毛遂圆满完成任务与十九人的“碌碌”再次形成对比。

至此,毛遂的大智大勇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文章最后又以平原君“不敢复相士”来进一步突出毛遂的与众不同。

3.简述优孟进行讽刺的方法。

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葬马不够隆重,“请以人君礼葬之”,然后用一句“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点明此举的危害,使楚庄王恍然清醒,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表现出优孟正直的人格和机智幽默的性格特点。

五、分析题:1.分析《陌上桑》一诗的艺术特色。

(P97—98、指导书P73—74)①构思巧妙,故事完整的五言叙事诗。

本诗写美丽的采桑女子秦罗敷不畏权势,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

全诗三层。

第一层先以华美的词藻对罗敷的美丽做铺叙性的正面描写,再以夸张手法写众人看到罗敷后的失态反应,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并由此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戏剧气氛,为太守的出场作了铺垫。

第二层写罗敷拒绝太守的无理要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

第三层写罗敷夸夫。

在夸夫中处处暗含着与太守的对比和对太守的讥讽。

②高超的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

第一层描写罗敷之美,先用华丽词藻极写罗敷服饰之美,接着从侧面以调侃、夸张之笔描写各色人物见到罗敷后的失态举动,任何读者都可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在想象中重塑罗敷形象,获得最大的的美感,这种描写方法收到了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第二、三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非常生动有趣,把罗敷机智,自信,自尊,自爱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③夸张,衬托手法和喜剧色彩。

本诗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如写罗敷的服饰,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和罗敷夸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