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教学日历
0705《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大纲(72学时)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01110052.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卫生3.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课程设计2周/2学分4.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5.面向对象:07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专科生6.开课系(部):食品与化工系7.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食品营养与卫生》王尔茂主编科学出版社教学参考书:《食品营养学》刘志皋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安全性》杨洁彬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是食品检验以及农产品检验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以及食品加工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与卫生等问题。
其中包括人体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食品的营养、公众营养、人体健康与保健食品、食品污染与危害、食源性疾病与食物过敏、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各类食品的安全等内容。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树立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方面的意识,具备从事营养指导和卫生鉴别等的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和要求《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七章,对不同章节的教学要求分别叙述如下:第一章绪论(4学时)教学内容:1.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发展概况2.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研究内容3.我国食品营养与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学要求:1.掌握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学科内容和学习、研究的有关方法论2.了解营养学、食品卫生学国内外进展和近况。
3.熟悉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发展史和我国科研及工作人员所作出的贡献第二章人体需要的能量与营养素(12学时)教学内容:1.营养与能量2.蛋白质与氨基酸3.脂类4.碳水化合物5.维生素6.矿物质7.水和其他非营养成分教学要求:1.了解各类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及成人一日热能需要量的确定2.掌握各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病3.掌握热能单位,人体热能消耗(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及供给量第三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8学时)教学内容:1.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2.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3.菌藻类、野菜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教学要求:1.掌握食品营养价值概念、评定及意义2.熟悉食品分类3.掌握谷类、豆类、蔬菜、水果、肉、奶类食物的化学组成,营养价值及影响其营养价值的多种因素4.熟悉鱼、禽类食物的化学组成,营养价值5.了解野菜、野果、蛋类的营养价值第四章膳食指南与公众营养(10学时)教学内容: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特定人群的营养与膳食3.膳食、营养与疾病4.营养配餐教学要求:1.了解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恶性肿瘤的关系及膳食调整和控制原则2.熟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的意义3.掌握各类人群的营养特点与营养配餐第五章食品污染与危害(8学时)教学内容:1.食品卫生与安全性2.食品的生物性危害3.食品的化学污染与危害4.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与物理性危害5.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6.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对食品的污染教学要求1.了解杂环胺化合物(来源、致突变、致癌及预防)2.了解: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霉菌污染食品的卫生学意义3.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组织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4.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原因和条件及预防措施5.掌握常用农药对食品的污染(主要是杀虫剂)及农药残留的管理6.掌握我国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机理与使用特点第六章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6学时)教学内容:1.粮谷类食物的卫生及管理2.肉、蛋、奶类食物的卫生及管理3.食用油脂的卫生及管理4.蔬菜、水果类食物的卫生及管理5.饮料类食物的卫生及管理教学要求1.掌握肉、鱼腐败变质的过程,肉类食品和奶类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及销售过程的卫生要求2.掌握病畜肉和奶的卫生鉴定与处理3.掌握冷饮食品的原料卫生要求及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4.掌握食用油脂的加工方法与卫生学评价,油脂酸败的原因、评价指标及预防措施5.熟悉罐头食品的工艺,包装材料及灭菌冷却等卫生要求及卫生签定和处理6.熟悉:植物性食品卫生;酒类分类、工艺及卫生问题,特别是甲醇的危害7.了解糕点、食糖、糖果、蜂蜜及调味品的卫生要求第七章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4学时)教学内容:1.细菌性食源性疾病2.化学毒害物质食物中毒3.常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4.食物过敏教学要求:1.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生原因,发病机理,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茵,肉毒梭菌所致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治及预防措施2.掌握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中毒食品的概念及食物中毒的分类及相关含义3.掌握食源性疾病预防措施的基本内容4.了解中毒食品的分类及相关含义四、实验(实训)内容和基本要求1.实验(实训)目的与要求实验教学目的:通过开展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饮食营养、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密切关系,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在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能结合现实生活实际从理论上提高认识,为改善我国人民的身体营养状况,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增强人民体质做出贡献。
100402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课程顺序

100402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课程顺序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是一门研究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消费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卫生问题和营养成分的课程。
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卫生和营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出健康的饮食选择。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程顺序:第一课: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概述这门课程的第一堂课通常会介绍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学生将学习食品传染病的原因、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他们还将了解食品处理和储存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检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二课:食品微生物学这门课程将深入探讨食品与微生物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各种微生物的特征、生存条件和生长阶段,以及它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检测和控制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及食品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课:食品中毒和食物中毒这门课程将介绍各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学生将了解食品中毒的不同类型,包括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和化学性中毒。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储存和处理食物以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第四课:食品安全与食品加工这门课程将介绍食品加工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食品加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引入致病微生物。
他们还将学习食品加工中的卫生管理和监控措施,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五课: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这门课程将介绍食品中常见的化学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
学生将学习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监测和控制方法。
他们还将了解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法规要求。
第六课:营养学基础这门课程将介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和来源。
学生将学习各种营养素的分类、功能和推荐摄入量。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根据个体需求和特定条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第七课:膳食计划和营养评估这门课程将涉及膳食计划和营养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相关的营养建议。
幼儿园食品安全教育课程安排表

幼儿园食品安全教育课程安排表第一周
-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基本概念
- 上课时间:周一上午9:00-10:00
- 上课地点:幼儿园教室
- 授课教师:王老师
第二周
- 课程名称:食物分类与食物营养
- 上课时间:周二上午9:00-10:00
- 上课地点:幼儿园教室
- 授课教师:张老师
第三周
- 课程名称:食品储存与保存
- 上课时间:周三上午9:00-10:00
- 上课地点:幼儿园教室
- 授课教师:李老师
第四周
- 课程名称:食品卫生与健康
- 上课时间:周四上午9:00-10:00 - 上课地点:幼儿园教室
- 授课教师:赵老师
第五周
-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常识与防护- 上课时间:周五上午9:00-10:00 - 上课地点:幼儿园教室
- 授课教师:刘老师
第六周
-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知识竞赛
- 上课时间:周六上午9:00-10:00
- 上课地点:幼儿园活动室
- 授课教师:全体教师
第七周
-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 上课时间:周日上午9:00-10:00
- 上课地点:幼儿园操场
- 授课教师:全体教师
备注
- 请家长提前告知幼儿园工作人员,如有特殊食物过敏或饮食需求。
- 教师将为幼儿们提供相关的讲义和资料以便研究和复。
- 期末考试将对幼儿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
《食品营养学与食品卫生管理》教学日历

6
第3节进出口食品的卫生管理
第4节申办《食品卫生许可证》的程序
第5节违反《食品卫生法》的处罚
第十九周
7月1日
至
7月7日
4
2
习题课
复习
第二十周
7月8日
至
7月14日
6
复习考试
备
注
教学部主任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说明:1、本教学日历由主讲教师负责填写,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内送交教师所在教学部。
2、此表一式三份,其中,任课教师留一份,教师所在教学部留一份,一份交教务科备案。
教学日历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杨素青(副教授)
授课对象_ 11级食品储藏加工_
课程名称应用营养学与_食品卫生管理_____
采用教材名称__应用营养学与_食品卫生管理___
周 次
日 期
周
学
时
其 中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实验的名称,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讲课
实验课
第十六周
6月10日
至
6月16日
6
6
第11章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第1节食品卫生的法制管理
第2节食品卫生的质量管理
第3节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
第4节食品企业的卫生管理
第十七周
6月17日
至
6月23日
6
6
第12章食品生产经营的卫生规范
第1节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规范
第2节餐饮业食品卫生规范
第十八周
6月24日
至
6月30日
第1节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第2节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第3节加工食品的营养价值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作者xxxx------------------------------------------日期xxxx《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中一门重要课程,它包括两门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两门学科,即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
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营养、食品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充分认识本学科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全面、系统地掌握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为改善人民营养状况,保障食品卫生与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增进人民体质做出贡献。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绪论1、目的要求熟悉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
了解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学科研究进展以及今后面临的工作任务。
2、教学内容详细讲解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般介绍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学科研究进展以及今后面临的工作任务。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目的要求掌握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的方法,必需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的种类及生理功能,热能消耗的内容。
掌握各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以及缺乏或过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熟悉脂类的分类及功能,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生理功能,热能供给量及适宜比例。
熟悉各类维生素的理化性质、营养水平鉴定。
了解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代谢和供给量,热能单位、食物的产热系数。
了解矿物质的概念、各种矿物质的食物来源及供给量,维生素的分类、特点命名及食物来源和供给量。
营养与食品卫生第七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A》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272015课程名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A英文名称: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开课学期: 9学时/学分:80/5(其中实验学时:32 )课程类型:必修开课专业:预防医学专业选用教材:吴坤主编.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主要参考书:黄承钰主编. 医学营养学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闻芝梅,陈君石主译.现代营养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Jim Mann , Stewart Truswell . Essentials of Human Nutriti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执笔人:谢林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础理论,并能运用于指导各类人群的合理营养与膳食,检验监督食物中的各种有害因素,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了解蛋白质的营养学意义,氮平衡及必需氨基酸概念,掌握食品蛋白质质量评价方法,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2.了解脂类的分类与营养学意义,掌握必需脂肪酸概念及其生理功能,了解膳食脂肪营养价值评价,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3.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营养学意义,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4.掌握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系数及人体的能量消耗。
5.了解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掌握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种类以及钙、铁、锌的生理功能,代谢特点,缺乏症及其食物来源。
6.了解维生素的分类及特点,掌握维生素A、维生素D、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的生理功能、缺乏症。
营养水平鉴定及其食物来源。
第二章植物化学物1. 了解植物化学物的概念和分类。
2. 了解多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
3. 了解含硫化合物生物学作用。
4. 了解皂甙类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2 学时安排:总学时40小时,理论授课20小时,实践操作20小时1.3 先修课程:生物学、化学、人体解剖学1.4 教材参考:《营养学教程》、《食品卫生学》等二、教学目标2.1 掌握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不同营养素的功能与需求;2.2 理解食品卫生的重要性,掌握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2.3 培养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卫生意识,培养其正确的膳食习惯和饮食行为;2.4 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能够正确判断食品的卫生安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2.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操作常用的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三、教学内容3.1 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1.1 营养学的发展历程3.1.2 营养素的分类和功能3.1.3 营养需求量的评价和推荐摄入量3.1.4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3.2 不同营养素的功能与需求3.2.1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与需求3.2.2 脂类的功能与需求3.2.3 蛋白质的功能与需求3.2.4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功能与需求3.2.5 水和膳食纤维的功能与需求3.3 食品卫生的基本知识3.3.1 食品卫生的重要性和意义3.3.2 食品污染及其分类3.3.3 食品中的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3.4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管理3.4.1 食品安全的定义和评价方法3.4.2 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制度3.4.3 个人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的措施3.5 膳食与健康3.5.1 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和膳食计划3.5.2 饮食与营养失衡相关疾病的防治3.5.3 饮食文化与地域差异3.6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与实践操作3.6.1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操作3.6.2 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实验操作3.6.3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实验操作四、教学方法4.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4.2 实践操作:开展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4.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4.4 教材阅读与解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表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学分 Crs. 学时类型分配 学时 Hrs. 讲课 实验 实习 毕业 见习 设计 51 34 68 51 17 68 272 43 68 68 77 26 51 227 174 42 280 57 34 26 51 34 51 48 50 54 51 68 51 68 51 17 34 30 45 30 30 30 30 120 40周 12周 230 40 34 26 42 24 51 34 35 51 51 51 34 51 32 17 18 30 15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18 30 45 17 17 17 20 68 51 17 34 51 14 15 3 51 68 12 10 51 48 50 54 51 34 26 34 34 48 34 10 8 272 31 68 51 60 26 36 200 153 15 27 21 42 50 17 18 17 12 20 17 7 60 17 68 43 68 51 60 26 51 227 174 42 190 90 57 34 17 17 68 17 68 17 按学期学时分配 1 51 34 68 51 17 17 68 2 3 4 5 6 7 8
人文 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科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ao Zedong 课程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Maxist 文献检索和利用 Literature Retrieval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公共 基础 大学医科数学(C类)Medical Advanced Mathematics 课程 医用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医用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医用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程序设计基础(VB)Programming 正常人体学 Normal Human Structure 医学 疾病学基础 基础 课程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Experiments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 临床医学概论 Clinical Medicine 中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食疗 Food Therapy of Herb Medicine 营养流行病学概论 Nutritional epidemiology 卫生统计学 Public Health Statistics 卫生毒理学 Hygiene Toxicology 营养学基础 Basic Nutrition 公共营养学 Community Nutrion 人群营养学 Group Nutrition 临床营养学 Clinical Nutrition 食物营养学 Food and Nutrition 专业 食品安全 Food Safety 课程 食品工艺学 Food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食品分析与检验 Food Analysis and Testing 烹饪学 Gastrology 保健食品 Functional Food 专业英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 Occupational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指定选修) 膳食设计与管理 普通心理学(指定选修) 营养咨询与教育 毕业论文写作(指定选修) 营养学进展(指定选修) 选修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合计 周学时 医用物理学Medical Physic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周历2008级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务处2012 年7 月课程名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82学时(50/32)考试年级及专业:2008级本科预防医学专业108人教学周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基本要求参考资料及自学内容授课教师及职称(办公地点)第1周(27/8-2/9)绪论(2学时)掌握:营养学、食品卫生学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展望。
熟悉:现代营养学、现代食品卫生学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本学科领域在我国存在的问题;我国加入WTO后对营养学、食品卫生学发展的影响。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孙长颢教授(公卫学院A329)第一篇营养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第一节概述(4学时)掌握:营养素的分类;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概念;合理膳食、营养素定义、合理营养熟悉:营养素特点、水、食物生物活性成分、营养定义、营养学定义、营养不良了解:营养学大致轮廓、确定营养素生理需要量方法、DRIs制定方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孙长颢教授(公卫学院A329)第2周(3/9-9/9)第一篇营养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第四节蛋白质(2学时)(双语)掌握: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模式和限制氨基酸的概念,氮平衡和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概念及营养学意义,食物蛋白质营养学价值评价,蛋白质营养不良,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熟悉:蛋白质的功能《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李颖教授(公卫学院A417)第2周(3/9-9/9)第一篇营养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第五节脂类(2学时)(双语)掌握:必需脂肪酸定义及功能,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脂肪的营养学评价,脂类参考摄入量和来源。
熟悉: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李颖教授(公卫学院A417)课程名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82学时(50/32)考试年级及专业:2008级本科预防医学专业108人教学周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基本要求参考资料及自学内容授课教师及职称(办公地点)第2周(3/9-9/9)第六节碳水化合物第七节能量(2学时)(双语)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分类、食物来源、功能及参考摄入量,乳糖不耐受,血糖指数;生热系数,基础代谢,食物热效应,能量供给熟悉: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能量摄入的调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李颖教授(公卫学院A417)第3周(10/9-16/9)第八节矿物质(Minerals)(2学时)(双语)掌握:矿物质的概念、分类、特点、缺乏;钙、铁、锌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熟悉:钙、铁、锌的食物来源、参考摄入量、缺乏与过量的危害、营养学评价。
碘、硒的营养需要、代谢特点、缺乏与过量的危害。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李颖教授(公卫学院A417)第3周(10/9-16/9)第九节维生素(Vitamins)(2学时)(双语)掌握:维生素的定义、分类、缺乏;维生素A、D、E的生理功能、缺乏及过量;维生素B1、B2、叶酸、维生素C、烟酸的生理功能、缺乏及过量熟悉:维生素B6、B12、泛酸、生物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李颖教授(公卫学院A417)第4周(17/9-23/9)第三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2学时)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的常用指标;营养质量指数的概念和意义;各类食物及其制品的营养成分及特点;加工、烹调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
熟悉:评定食物营养价值的意义;谷类、薯类、蔬菜水果、乳类中的特殊成分。
了解:谷类、蛋类的结构和营养素分布;各种乳制品的定义。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侯绍英副教授(公卫学院A335)第4周(17/9-23/9)第四章公共营养(2学时)掌握:公共营养的定义、研究与工作内容;平衡膳食定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营养调查的定义、内容、方法和结果的分析评价,膳食调查方法和人体测量资料分析;营养监测与营养调查的联系与区别;食品强化的定义和目的。
熟悉:公共营养的特点;营养调查的目的,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临床检查;公共营养监测的目的、程序;食品强化的原则和要求;不同膳食模式。
了解:营养立法。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孙长颢教授(公卫学院A329)课程名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82学时(50/32) 考试年级及专业:2008级本科预防医学专业108人教学周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基本要求参考资料及自学内容授课教师及职称(办公地点)第5周(24/9-30/9)第四章公共营养(2学时)掌握:公共营养的定义、研究与工作内容;平衡膳食定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营养调查的定义、内容、方法和结果的分析评价,膳食调查方法和人体测量资料分析;营养监测与营养调查的联系与区别;食品强化的定义和目的。
熟悉:公共营养的特点;营养调查的目的,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临床检查;公共营养监测的目的、程序;食品强化的原则和要求;不同膳食模式。
了解:营养立法。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孙长颢教授(公卫学院A329)第5周(24/9-30/9)第五章特殊人群的营养(2学时)掌握:妊娠期、哺乳期的生理特点及其营养需要;妊娠期营养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母乳喂养的优点;老年人的营养需要。
熟悉: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与营养需要及其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学龄前、学龄与青少年的营养;老年人的合理膳食了解:运动员的营养;高温、低温、高原环境人群的营养;职业性接触化学毒物人群及电离辐射人群的营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刘影副教授(公卫学院B702)第7周(8/10-14/10)第六章临床营养(2学时)掌握:临床营养的概念;病人膳食的适用范围及配膳原则;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适应证、禁忌证。
熟悉: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常见的诊断膳食和代谢膳食的适用对象、膳食要求。
了解:肠内营养的分类、制剂种类;肠外营养的置管方式、制剂组成。
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的过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侯绍英副教授(公卫学院A335)第5-7周(4/10-12/10)实验一(4学时)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一、食物中总氮的测定《预防医学综合实验实习指导》宁华1、3组路慧敏2、5组孟凡玉4、6组课程名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82学时(50/32) 考试年级及专业:2008级本科预防医学专业108人教学周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基本要求参考资料及自学内容授课教师及职称(办公地点)第5-7周(4/10-12/10)实验一(4学时)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二、食物蛋白质功效比值测定《预防医学综合实验实习指导》宁华1、3组路慧敏2、5组孟凡玉4、6组第8周(15/10-21/10)第七章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Nutrition andnutrition-relateddiseases)(2学时)(双语)掌握:肥胖的定义和诊断;膳食各种营养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高血压、痛风与膳食因素的关系及膳食防治原则。
糖尿病的营养防治。
免疫性疾病与膳食因素的关系及营养防治原则。
营养相关疾病与膳食因素的关系及营养防治原则。
分子营养学的定义,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熟悉:肥胖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分类;动脉粥样硬化的营养防治原则;营养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痛风的定义和病因。
免疫性疾病的定义和诊断。
免疫营养支持与抗肿瘤治疗。
营养素与基因相互作用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李颖教授(公卫学院A417)第8周(15/10-21/10)第二篇食品卫生学第八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第一节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2学时)掌握: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的来源、性质、含量水平及预防措施。
熟悉:食品微生物生长的条件;真菌产毒的特点。
了解:食品污染物的污染来源。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赵秀娟教授(公卫学院A417)第9周(22/10-28/10)第八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第一节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食品的腐败变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2学时)掌握:食品腐败变质;发生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指标。
熟悉: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了解: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和处理原则。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牛玉存讲师(公卫学院A419)教学周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基本要求参考资料及自学内容授课教师及职称(办公地点)第10周(29/10-4/11)第八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第二节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2学时)掌握: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杂环胺类化合物、氯丙醇和丙烯酰胺的毒性、食物来源及控制措施。
熟悉: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杂环胺类化合物、氯丙醇和丙烯酰胺的分类结构与理化特性。
了解: 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杂环胺类化合物、氯丙醇和丙烯酰胺在体内的代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闻颖副教授(公卫学院B219)第八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第二节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第三节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2学时)掌握:塑料、橡胶和涂料的卫生问题,常见塑料的种类及其卫生问题。
杂物污染的分类及掺杂、掺假的定义。
食品中的电离辐射源,环境中放射性核素向食品中的转移,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熟悉:复合包装材料及其卫生问题、其他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及其卫生问题,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安全监督管理,食品的放射性防护。
了解:放射性核素的概述,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闻颖副教授(公卫学院B219)第10-12周(29/10-12/11)实验二(4学时)膳食调查及结果评价《预防医学综合实验实习指导》宁华1、3组路慧敏2、5组孟凡玉4、6组第10-12周(29/10-12/11)实验二(4学时)膳食调查及结果评价《预防医学综合实验实习指导》宁华1、3组路慧敏2、5组孟凡玉4、6组教学周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基本要求参考资料及自学内容授课教师及职称(办公地点)第11周(5/11-11/11)第九章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2学时)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定义、种类和使用要求;抗氧化剂、着色剂、护色剂、防腐剂、甜味剂的常用品种、作用原理及食品卫生学意义;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JECFA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意义。
熟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中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抗氧化剂、着色剂、护色剂、防腐剂、甜味剂的卫生管理。
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组织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酸度调节剂、漂白剂的常用品种及食品及卫生管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教材那立欣副教授(公卫学院A419)第11-12周(5/11-18/11)第十一章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4学时)掌握:粮豆、蔬菜及水果的主要卫生问题;肉类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卫生管理;鲜奶的卫生问题及病畜奶的处理,奶的消毒;食用油脂的主要卫生学问题;罐头食品生产的卫生要求;饮料酒的卫生学问题,保健食品的分类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