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石岩街道石岩公学九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检测题

合集下载

深圳石岩街道石岩公学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九章《生活用电》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

深圳石岩街道石岩公学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九章《生活用电》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用测电笔时,手一定不能接触任何金属部分B.电路中电流过大,一定是由于短路引起的C.使用三线插座,是为了防止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带电D.保险丝一般是用熔点高的材料制成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家里的电灯与电视机是串联的B.控制电灯的开关应安装在零线上C.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短路引起的D.电冰箱的金属外壳属于导体3.如图,下列有关生活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若保险盒内熔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或者铁丝代替B.图乙,试电笔在使用过程中手不能触碰笔尾金属体C.图丙,三脚插头中接外壳的那个“脚”较长,目的是将用电器金属外壳先接地D.图丁,该电能表表盘上的示数表示该户截止目前消耗的总电能为 9316 kW·h4.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A.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B.在未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更换灯泡C.在家庭电路中安装空气开关或保险丝D.用电器电线绝缘皮破损了仍继续使用5.下列有关生活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家庭电路中,电视与空调是串联的B.使用螺丝刀形状试电笔时,手指不能接触其尾部的金属帽C.发生触电事故时,不能用手去拉触电者,而应先切断电源D.电能表只准接在空气开关之后6.关于安全用电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湿抹布擦插座B.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用手将人拉开C.三孔插座接地线要保证良好接地D.使用试电笔时,不能用手接触到笔尾金属体7.将一盏台灯插头插入插座内,闭合台灯的开关,发现台灯并不亮,而吊灯仍然亮着。

造成台灯不亮的原因可能是()A.插头内或插座内发生了短路B.进户线断了C.保险丝断了D.插头内接线断路8.寒假期间,小梦给妹妹讲安全用电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放风筝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B.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C.不能用湿抹布擦拭插座D.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以免触电9.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正常发光的两盏灯突全部熄灭,用测电笔分别插入三线插座的左右两孔,氖管均发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两灯的灯丝都烧断了B.三线插座的接地线断了C.进户的火线熔丝断了D.进户的零线熔丝断了10.某同学家里电灯均正常工作,当他把“220V 11W”的台灯插头插入插座后,闭合台灯开关,室内电灯全部熄灭,总开关跳闸,发生这种现象原因可能是()A.台灯开关处有短路B.插座处有短路C.台灯灯座处有短路D.台灯插头处有短路11.下列关于安全用电原则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B.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C.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发现故障时再进行更换D.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12.下列物理量的大小符合实际的是()A.试电笔内部电阻大小约100ΩB.一个小灯泡发光时的电流约为1AC.手机电池的电压为220V D.家里微波炉的功率可达2000W二、填空题13.(1)如图1所示,小丽把完好的测电笔插入连接正确的有电的三孔插座中时,测电笔的氖管不发光。

深圳石岩石岩公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深圳石岩石岩公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深圳石岩石岩公学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明显不同,如导电性、硬度等。

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B.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C.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D.甲乙两种物质由相同的原子构成2.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B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C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A.A B.B C.C D.D3.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B.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D.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4.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5.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A.Al2O3B.CuO C.CaO D.Fe2O36.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7.小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总结整理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生活中的化学B安全常识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②用生石灰吸附水中的异味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②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C化学规律D物质的鉴别①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A.A B.B C.C D.D8.某校学习小组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收集并测定 CO2的体积(如图所示)。

深圳石岩宁远实验学校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

深圳石岩宁远实验学校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

深圳石岩宁远实验学校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 与 b 质量差是生成氧气的质量B .P 点处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C .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16(a-b)g 32D .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保持不变 2.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①说明CO 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 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 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 2 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 对空气的污染 A .①②B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 B 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 C 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 在空气中灼烧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A .AB .BC .CD .D4.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32CaCO CaO+CO 点燃。

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A.生成CO2的体积B.生成CaO的质量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5.如图所示为硫化氢(H2S)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硫、氢元素质量比为1:2B.丙代表的是纯净物C.34g硫化氢完全燃烧至少需48g氧气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2:16.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G,其中C为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C.气体E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D.红色固体G可由金属Ag与CuSO4溶液直接反应得到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4312110反应后质量(g)4406XA.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C.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5:29.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是推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深圳石岩石岩公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深圳石岩石岩公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深圳石岩石岩公学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某可燃物1.6g在O2中充分燃烧后,只生成1.8gH2O和2.2gCO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该物质只含C、H两种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C、H、O三种元素C.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2.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3.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4.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A B.B C.C D.D5.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6.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A.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7.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8.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A.A B.B C.C D.D9.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同学做了如下判断:a.可能是甲烷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3个C.4个D.5个10.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CH4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11.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深圳石岩街道石岩公学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

深圳石岩街道石岩公学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泡L1或L2中有一个发生了短路故障,当开关S闭合时,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电压表无示数,灯泡L1不发光B.电压表有示数,灯泡L2不发光C.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D.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没有示数2.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B.电压表的示数变大C.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3.在新冠肺炎期间,常用到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枪(如图甲),图乙是它的工作原理图。

R0是定值电阻,R是红外线热敏电阻,其阻值随人体温度变化的图象如图丙。

对该电路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中的显示仪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的B.体温越高,R的阻值越大C.体温越高,显示仪的示数越小D.体温越高,显示仪的示数越大4.小明设计了一个电路进行实验,并将三次实验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分析数据后可知下边A、B、C电路图中,哪个电路图是小明设计的()U/V0.60.9 1.2I/A0.20.30.4A.A图B.B图C.C图D.无法确定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甲、乙两个电表是电流表或是电压表,小灯泡L的电阻R L不受温度的影响。

当开关S闭合时,两电表均有示数,小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都能够正常工作。

现将滑片P从图示位置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表示数变小,乙表示数不变B.甲、乙两表示数的乘积不变C.甲、乙两表示数的比值等于电路总电阻的阻值D.甲、乙两表示数的比值等于小灯泡L的阻值R6.如图是自动测量油箱的油量装置图。

其中R′是定值电阻,R是弧形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与是金属杠杆的一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油量表是电压表改装而成的B.R和R′是并联的C.油位越高,通过R的电流越大D.油位越低,R两端的电压越小7.小明想设计一个“挂钩电子秤”,挂钩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固定在一起,电路中接一个电表来反应所挂物体的重力大小,要求: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挂的物体越重,电表的示数越大。

深圳石岩街道石岩公学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

深圳石岩街道石岩公学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3032]中国正在准备建设空间站,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K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这套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不可以循环使用B.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太阳光C.燃料电池水电解系统中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作为燃料使用D.水电解系统中的溶液采用KOH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2.(0分)[ID:133021]发生火灾时,下列自救方法不合理的是()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B.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C.撤离时,可以用水浇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快速离开D.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离3.(0分)[ID:13300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B.MnO2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C.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CO2释放出O2D.电器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4.(0分)[ID:133002]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C.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的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D.熄灭喷灯可用湿布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5.(0分)[ID:133001]下列各组说法正确的是A B(1)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蒸馏水和硬水(2)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二氧化碳与氧气(1)花香四溢,说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2)热胀冷缩,说明微粒大小发生改变C D(1)乘坐车船时可以随身携带大量易燃品(2)火灾现场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氧气可做燃料(2)木炭用作吸附剂A.A B.B C.C D.D 6.(0分)[ID:132987]下列对比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探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B.探究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C.对比选择实验室制CO2的酸D.对比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7.(0分)[ID:13298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伴随能量变化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电子上D.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8.(0分)[ID:132969]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9.(0分)[ID:132968]下列鉴别方案正确的是()A.用水鉴别NH4NO3、NaOH、CuSO4三种固体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CO2、N2三种气体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木炭粉、CuO、Fe3O4三种黑色粉末D.用NaCl溶液鉴别H2SO4、Ca(OH)2、Na2CO3三种无色溶液10.(0分)[ID:132967]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东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深圳石岩街道石岩公学九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深圳石岩街道石岩公学九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深圳石岩街道石岩公学九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压轴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12x+2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y =ax 2+bx+c 的对称轴是x =32-且经过A 、C 两点,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 . (1)求抛物线解析式.(2)若点P 为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A ,PC .求△PAC 的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过点M 作MN 垂直x 轴于点N ,使得以点A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抛物线214y x bx c =-++经过点()6,0C ,顶点为B ,对称轴2x =与x 轴相交于点A ,D 为线段BC 的中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P 为线段BC 上任意一点,M 为x 轴上一动点,连接MP ,以点M 为中心,将MPC 逆时针旋转90︒,记点P 的对应点为E ,点C 的对应点为F .当直线EF 与抛物线214y x bx c =-++只有一个交点时,求点M 的坐标. (3)MPC 在(2)的旋转变换下,若2PC =①求证:EA ED =.②当点E 在(1)所求的抛物线上时,求线段CM 的长.3.如图,A 是以BC 为直径的圆O 上一点,AD ⊥BC 于点D ,过点B 作圆O 的切线,与C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G 是AD 的中点,连接并延长CG 与BE 相交于点F ,连接并延长AF 与C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 (1)求证:BF =EF ; (2)求证:PA 是圆O 的切线;(3)若FG =EF =3,求圆O 的半径和BD 的长度.4.如图1,在Rt ABC △中,90A ∠=︒,AB 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AD AE =,连接DC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PM 与PN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_;(2)探究证明:把ADE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MN ,BD ,CE ,判断PMN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 绕点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4=AD ,10AB =,请直接写出PMN 面积的最大值.5.直线m ∥n ,点A 、B 分别在直线m ,n 上(点A 在点B 的右侧),点P 在直线m 上,AP =13AB ,连接BP ,将线段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60°得到BC ,连接AC 交直线n 于点E ,连接PC,且ABE为等边三角形.(1)如图①,当点P在A的右侧时,请直接写出∠ABP与∠EBC的数量关系是,AP 与EC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②,当点P在A的左侧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当点P在A的左侧时,若△PBC的面积为93,求线段AC的长.46.(问题发现)(1)如图①,在△ABC中,AC=BC=2,∠ACB=90°,D是BC边的中点,E是AB边上一动点,则EC+ED的最小值是.(问题研究)(2)如图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以点A(﹣2,3),B(3,4)为圆心,以1、3为半径作⊙A、⊙B,M、N分別是⊙A、⊙B上的动点,点P为x轴上的动点,试求PM+PN的最小值.(问题解决)(3)如图③,该图是某机器零件钢构件的模板,其外形是一个五边形,根据设计要求,边框AB长为2米,边框BC长为3米,∠DAB=∠B=∠C=90°,联动杆DE长为2米,联动杆DE的两端D、E允许在AD、CE所在直线上滑动,点G恰好是DE的中点,点F可在边框BC上自由滑动,请确定该装置中的两根连接杆AF与FG长度和的最小值并说明理由.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的解析式为,若将抛物线平移,使平移后的抛物线经过点,对称轴为直线,抛物线与轴的另一个交点是,顶点是,连结.(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证:∽(3)半径为的⊙的圆心沿着直线从点运动到,运动速度为1单位/秒,运动时间为秒,⊙绕着点顺时针旋转得⊙,随着⊙的运动,求的运动路径长以及当⊙与轴相切的时候的值.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12x+2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y=12x 2+bx+c 经过A 、C 两点,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点D 为直线AC 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①连接BC 、CD ,设直线BD 交线段AC 于点E ,△CDE 的面积为S 1, △BCE 的面积为S 2, 求12S S 的最大值; ②过点D 作DF⊥AC,垂足为点F ,连接CD ,是否存在点D ,使得△CDF 中的某个角恰好等于∠BAC 的2倍?若存在,求点D 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交于点(1,0)A -,点(3,0)B ,与y 轴交于点(0,3)C ,顶点为点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过点C的直线交线段AB于点E,且:3:5ACE CEBS S=,求直线CE的解析式(3)若点P在抛物线上,点Q在x轴上,当以点D、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点P的坐标;(4)已知点450,,(2,0)8H G⎛⎫⎪⎝⎭,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找一点F,使HF AF+的值最小此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K,使KF KG+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点K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1,抛物线M1:y=﹣x2+4x交x正半轴于点A,将抛物线M1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抛物线M2,M1与M2交于点B,直线OB交M2于点C.(1)求抛物线M2的解析式;(2)点P是抛物线M1上AB间的一点,作PQ⊥x轴交抛物线M2于点Q,连接CP,CQ.设点P的横坐标为m,当m为何值时,使△CPQ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3)如图2,将直线OB向下平移,交抛物线M1于点E,F,交抛物线M2于点G,H,则EGHF的值是否为定值,证明你的结论.11.如图,在ABCD中,E为边BC的中点,F为线段AE上一点,连结BF并延长交边AD于点G,过点G作AE的平行线,交射线DC于点H,设AD EFx AB AF==.(1)当1x =时,求:AG AB 的值; (2)设GDHEBAS y S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3)当3DH HC =时,求x 的值.12.如图,在直角ABC ∆中,90C ∠=︒,5AB =,作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在AB 上取点O ,以点O 为圆心经过B 、D 两点画圆分别与AB 、BC 相交于点E 、F (异于点B ).(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若点E 恰好是AO 的中点,求BF 的长; (3)若CF 的长为34. ①求O 的半径长;②点F 关于BD 轴对称后得到点F ',求BFF '∆与DEF '∆的面积之比. 13.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12y x 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B ,,与y 轴交于点C ,点A 的坐标为()3,0-,点B 的坐标为()1,0.(1)如图1,分别求b c 、的值;(2)如图2,点D 为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一点,连接DO 并延长交抛物线于点E ,3OD OE =,求点E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点P 为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 作PH x ⊥轴于点H ,连接EP 、EH ,点Q 为第二象限的抛物线上一点,且点Q 与点P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连接PQ ,设2AHE EPH α∠+∠=,tan PH PQ α=⋅,点M 为线段PQ 上一点,点N 为第三象限的抛物线上一点,分别连接MH NH 、,满足60MHN ∠=︒,MH NH =,过点N 作PE 的平行线,交y 轴于点F ,求直线FN 的解析式.1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C 在第一象限,CB x ⊥轴于B ,CA y ⊥轴于A ,3CB =,6CA =,有一反比例函数图象刚好过点C .(1)分别求出过点C 的反比例函数和过A ,B 两点的一次函数的函数表达式; (2)直线l x ⊥轴,并从y 轴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x 轴正方向运动,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D ,交AC 于点E ,交直线AB 于点F ,当直线l 运动到经过点B 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①问:是否存在t 的值,使四边形DFBC 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②若直线l 从y 轴出发的同时,有一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是否存在t 的值,使以点D ,E ,Q ,C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并进一步探究此时的四边形是否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0y ax bx c a =++>与x 轴交于点()1,0A -和点()3,0B ,与y 轴交于点C ,且30OBC ∠=︒.点E 在第四象限且在抛物线上.(1)如(图1),当四边形OCEB 面积最大时,在线段BC 上找一点M ,使得12EM BM +最小,并求出此时点E 的坐标及12EM BM +的最小值; (2)如(图2),将AOC △沿x 轴向右平移2单位长度得到111AO C △,再将111AO C △绕点1A 逆时针旋转α度得到122AO C △,且使经过1A 、2C 的直线l 与直线BC 平行(其中0180α︒<<︒),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K 、H 两点,点N 在抛物线上.在线段KH 上是否存在点P ,使以点B 、C 、P 、N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如图,在矩形ABCD 中,已知AB=4,BC=2,E 为AB 的中点,设点P 是∠DAB 平分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重合). (1)证明:PD=PE .(2)连接PC ,求PC 的最小值.(3)设点O 是矩形ABCD 的对称中心,是否存在点P ,使∠DPO=90°?若存在,请直接写出AP 的长.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 的顶点A 、B 在函数(0)my x x=>的图象上,顶点C 、D 在函数(0)ny x x=>的图象上,其中0m n <<,对角线//BD y 轴,且BD AC ⊥于点P .已知点B 的横坐标为4.(1)当4m =,20n =时,①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点D 的坐标为________,BD 的长为________. ②若点P 的纵坐标为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③若点P 是BD 的中点,请说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2)当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时,直接写出m 、n 之间的数量关系.18.在Rt △ABC 中,∠ACB =90°,AC =1,记∠ABC =α,点D 为射线BC 上的动点,连接AD ,将射线DA 绕点D 顺时针旋转α角后得到射线DE ,过点A 作AD 的垂线,与射线DE 交于点P ,点B 关于点D 的对称点为Q ,连接PQ .(1)当△ABD 为等边三角形时, ①依题意补全图1; ②PQ 的长为 ;(2)如图2,当α=45°,且BD =43时,求证:PD =PQ ; (3)设BC =t ,当PD =PQ 时,直接写出BD 的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19.新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一点分别作坐标轴的垂线,若与坐标轴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相等,则这个点叫做“和谐点”.例如,如图①,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与坐标轴围成长方形OAPB 的周长与面积相等,则点P 是“和谐点”.(1)点M (1,2)_____“和谐点”(填“是”或“不是”);若点P (a ,3)是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和谐点”,3x ay =⎧⎨=⎩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y x b =-+的解,求a ,b 的值.(2)如图②,点E 是线段PB 上一点,连接OE 并延长交AP 的延长线于点Q ,若点P (2,3),2OBE EPQ S S ∆∆-=,求点Q 的坐标;(3)如图③,连接OP ,将线段OP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11O P .若M 是直线11O P 上的一动点,连接PM 、OM ,请画出图形并写出OMP ∠与1MPP ∠,1MOO ∠的数量关系.20.小聪与小明在一张矩形台球桌ABCD 边打台球,该球桌长AB =4m ,宽AD =2m ,点O 、E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以AB 、OE 所在的直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深圳石岩街道石岩公学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十章《电与磁》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

深圳石岩街道石岩公学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十章《电与磁》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粘”纸屑,其中“粘”字蕴含的物理原理,与下列现象中的“粘”相同的是()A.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B.带异种电荷的轻质小球靠近后会“粘”在一起C.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D.两块磁铁会“粘”在一起2.电让我们的生生活丰富多彩,关于图所示情景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通电电螺线管,它的B端是螺线管的S极B.乙图中的手摇发电机,工作时把电能转化好机械能C.丙图中的插座,孔1没有连接火线或零线,完全无用D.丁图中的测电笔,在使用时手应接触测电笔尾部的金属体3.能写红黑双色的磁画板截面如图所示,按下写字笔黑色按钮写出黑色的字,按下红色按钮写出红色的字,刷子左右移动则字消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刷子可以用铁制作B.写黑字时笔尖为S极C.写红字时笔尖为N极D.写字的原理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4.一杯香浓的豆浆可以让我们早上有一个精力充沛的开始.电动豆浆机在工作过程中,转动的叶轮将豆子打磨研碎,加热体将豆浆加热至煮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电后叶轮转动,电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从开始加热到豆浆煮熟的过程中,豆浆的内能不变C.煮好的豆浆香气四溢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喝刚刚煮好的豆浆时,在它表面吹气可以加快豆浆的升华,使它凉得快些5.如图所示,能反映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A.B.C.D.6.研究物理问题的常见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模型法、比较法、归纳法、类比法和实验+推理等,下列研究方法判断正确的是A.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对磁场进行形象的描述,采用了归纳法B.在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C.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采用了实验+推理的方法D.在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时,用密闭容器中质量相等的空气的温度变化来比较不同电阻丝产生的热量,采用了模型法7.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A.向上飞行的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B.家庭电路的电路图C.同名磁极周围的磁感应D.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8.如图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石岩街道石岩公学九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检测题一、初三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压轴题(难)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4,0A -,()0,4B ,四边形ABCO 为平行四边形,4,03D ⎛⎫- ⎪⎝⎭在x 轴上一定点,P 为x 轴上一动点,且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着x 轴正半轴方向以每秒43个单位长度运动,已知P 点运动时间为t . (1)点C 坐标为________,P 点坐标为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可用t 表示) (2)当t 为何值时,BDP ∆为等腰三角形;(3)P 点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 ,使得ABD OBP ∠=∠,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4,4),(43t ,0);(2)1101-,4; (3)存在,3109t【解析】 【分析】(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根据P 点的运动速度,利用路程公式求解即可; (2)分三种情况:①当BD BP 时,②当BD DP =时,③当BP DP =时,分别讨论求解,即可得出结果; (3)过D 点作DF BP 交BP 于点F ,设OP x =,则可得224BPx ,43DPx ,453DF,利用1122BDPS DP BO BP DF ,即可求出OP 的长,利用路程公式可求得t 的值。

【详解】解:(1)∵()4,0-A ,()0,4B ,四边形ABCO 为平行四边形, ∴点C 坐标为(4,4),又∵P 为x 轴上一动点,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着x 轴正半轴方向以每秒43个单位长度运动,P 点运动时间为t ,∴P 点坐标为(43t ,0), (2)∵B ,D 的坐标分别为:()0,4B ,4,03D ⎛⎫- ⎪⎝⎭, ∴4OB =,43OD =, 由勾股定理有:22224441033DB OBOD, 当BDP ∆为等腰三角形时, ①如图所示,当BDBP 时,OD OP =,∴P 点坐标为(43,0), ∴1t =②如图所示,当BD DP =时,∵4103DB ,OP DP OD∴44410101333OP ,∴101t③如图所示,当BP DP =时,设P 点坐标为:(x ,0) 则有:2224BP x,2243DPx, ∴222443xx,解之得:163x = ∴P 点坐标为(163,0), ∴4t =综上所述,当t 为1,101-,4时,BDP ∆为等腰三角形;(3)答:存在t ,使得ABD OBP ∠=∠。

证明:∵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4,0-A ,()0,4B , ∴OA OB =,45ABO ∠=, 又∵ABD OBP ∠=∠∴ABD OBD OBP OBD ∠+∠=∠+∠ 即有:45ABODBP,如图示,过D 点作DFBP 交BP 于点F,∵4103DB , ∴453DF, 设OP x =,根据勾股定理有:224BPx ,并且43DP x ,则:1122BDPS DP BO BP DF∴224444533x x , 化简得:2610x x +-=, 解之得:310x (取正值),即43103t ∴331031094t.【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一元二次方程得解等知识点,在(2)中懂得分类讨论,在(3)中能做出垂线,利用面积求解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1l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坐标为()9,0,正比例函数12y x =的图象2l 与1l 交于点(),3C m ,点(),0N n 在x 轴上一个动点,过点N 作x 轴的垂线与直线1l 和2l 分别交于P 、Q 两点.(1)求m 的值及直线1l 所对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当03PQ <时,求n 的取值范围; (3)求出当n 为何值时,PQC ∆面积为12?【答案】(1)6m =;9y x =-+;(2)46n <或68n <;(3)2n =或10. 【解析】 【分析】(1)直接将点C 代入正比例函数,可求得m 的值,然后将点C 和点A 代入一次函数,可求得一次函数解析式;(2)用含n 的式子表示出PQ 的长,然后解不等式即可;(3)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出△PQC 的底边长和高的长,然后求解算式即可得. 【详解】(1)将点C(m ,3)代入正比例函数12y x =得: 3=1m 2,解得:m=6 则点C(6,3) ∵A(9,0)将点A ,C 代入一次函数y kx b =+得:0936k bk b =+⎧⎨=+⎩解得:k=-1,b=9∴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9 (2)∵N(n ,0) ∴P(n ,9-n),Q(n ,12n ) ∴PQ=192n n -- ∵要使03PQ <∴0<1932n n --≤ 解得:46n <或68n <(3)在△PQC 中,以PQ 的长为底,则点C 到PQ 的距离为高,设为h 第(2)已知:PQ=139922n n n --=- 由图形可知,h=6n - ∵△PQC 的面积为12 ∴12=136922nn -- 情况一:当n <6是,则原式化简为:12=()136922n n ⎛⎫--⎪⎝⎭ 解得:n=2或n=10(舍)情况二:当n ≥6时,则原式化简为:12=()136922n n ⎛⎫-- ⎪⎝⎭解得:n=2(舍)或n=10 综上得:n=2或n=10.【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用到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用含n 的算式表示出PQ 的长度,注意需要添加绝对值符号.3.我市茶叶专卖店销售某品牌茶叶,其进价为每千克 240 元,按每千克 400 元出售,平均每周可售出 200 千克,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单价每降低 10 元,则平均每周的销售量可增加 40 千克,若该专卖店销售这种品牌茶叶要想平均每周获利 41600 元,请回答: (1)每千克茶叶应降价多少元?(2)在平均每周获利不变的情况下,为尽可能让利于顾客,赢得市场,该店应按原售价的 几折出售?【答案】(1)每千克茶叶应降价30元或80元;(2)该店应按原售价的8折出售. 【解析】 【分析】(1)设每千克茶叶应降价x 元,利用销售量×每件利润=41600元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为了让利于顾客因此应下降价80元,求出此时的销售单价即可确定几折. 【详解】(1)设每千克茶叶应降价x 元.根据题意,得: (400﹣x ﹣240)(200+10x×40)=41600. 化简,得:x 2﹣10x +240=0. 解得:x 1=30,x 2=80.答:每千克茶叶应降价30元或80元.(2)由(1)可知每千克茶叶可降价30元或80元.因为要尽可能让利于顾客,所以每千克茶叶某应降价80元.此时,售价为:400﹣80=320(元),320100%80%400⨯=. 答:该店应按原售价的8折出售.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在y 轴正半轴上,顶点B 在x 轴正半轴上,OA 、OB 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 2﹣7x+12=0的两个根(OA >OB ). (1)求点D 的坐标. (2)求直线BC 的解析式.(3)在直线B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PCD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D(4,7)(2)y=3944x (3)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OA、OB的长度,过点D作DE⊥y于点E,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D=AB,∠DAB=90°,然后求出∠ABO=∠DAE,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DAE 和△ABO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E=OA,AE=OB,再求出OE,然后写出点D的坐标即可;(2)过点C作CM⊥x轴于点M,同理求出点C的坐标,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 (k≠0,k、b为常数),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解答;(3)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点P与点B重合时,△PCD为等腰三角形;点P为点B关于点C 的对称点时,△PCD为等腰三角形,然后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x2﹣7x+12=0,解得x1=3,x2=4,∵OA>OB,∴OA=4,OB=3,过D作DE⊥y于点E,∵正方形ABCD,∴AD=AB,∠DAB=90°,∠DAE+∠OAB=90°,∠ABO+∠OAB=90°,∴∠ABO=∠DAE,∵DE⊥AE,∴∠AED=90°=∠AOB,∵DE⊥AE∴∠AED=90°=∠AOB,∴△DAE≌△ABO(AAS),∴DE=OA=4,AE=OB=3,∴OE=7,∴D(4,7);(2)过点C作CM⊥x轴于点M,同上可证得△BCM≌△ABO,∴CM=OB=3,BM=OA=4,∴OM=7,∴C(7,3),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k≠0,k、b为常数),代入B(3,0),C(7,3)得,,解得,∴y=x﹣;(3)存在.点P与点B重合时,P1(3,0),点P与点B关于点C对称时,P2(11,6).考点:1、解一元二次方程;2、正方形的性质;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一次函数5.如图,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正方形EFGH的四条边上,我们称正方形EFGH 是正方形ABCD的外接正方形.探究一: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是否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2倍?如图,假设存在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的2倍.因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2,所以EF=FG=GH=HE EB=x,则BF﹣x,∵Rt△AEB≌Rt△BFC∴BF=AE﹣x在Rt△AEB中,由勾股定理,得x2+﹣x)2=12解得,x1=x2∴BE=BF,即点B是EF的中点.同理,点C,D,A分别是FG,GH,HE的中点.所以,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2倍探究二: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是否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3倍?(仿照上述方法,完成探究过程)探究三: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4倍?(填“存在”或“不存在”)探究四: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是否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n倍?(n>2)(仿照上述方法,完成探究过程)【答案】不存在,详见解析【解析】【分析】探究二,根据探究一的解答过程、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计算即可;探究三,根据探究一的解答过程、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答;探究四,根据探究一的解答过程、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答.【详解】探究二:因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3,所以EF=FG=GH=HE,设EB=x,则BF x,∵Rt△AEB≌Rt△BFC,∴BF=AE﹣x,在Rt△AEB中,由勾股定理,得,x2+x)2=12,整理得x2x+1=0,b2﹣4ac=3﹣4<0,此方程无解,不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3倍;探究三:因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4,所以EF=FG=GH=HE=2,设EB=x,则BF=2﹣x,∵Rt△AEB≌Rt△BFC,∴BF=AE=2﹣x,在Rt△AEB中,由勾股定理,得,x 2+(2﹣x )2=12, 整理得2x 2﹣4x +3=0, b 2﹣4ac =16﹣24<0, 此方程无解,不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 ,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 面积的3倍, 故答案为不存在;探究四:因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EFGH 的面积为n , 所以EF =FG =GH =HE =n ,设EB =x ,则BF =n ﹣x , ∵Rt △AEB ≌Rt △BFC , ∴BF =AE =n ﹣x ,在Rt △AEB 中,由勾股定理,得, x 2+(n ﹣x )2=12, 整理得2x 2﹣2n x +n ﹣1=0, b 2﹣4ac =8﹣4n <0, 此方程无解,不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 ,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 面积的n 倍.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读懂探究一的解答过程、正确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解题的关键.二、初三数学 二次函数易错题压轴题(难)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0)y ax bx a =++≠经过点(2,4)A --和点(2,0)C ,与y 轴交于点D ,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连接BD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2PBC BDO ∠=∠?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连接AC ,交y 轴于点E ,点M 是线段AD 上的动点(不与点A ,点D 重合),将CME △沿ME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FME ,当FME 与AME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AMC 面积的14时,请直接写出线段AM 的长. 【答案】(1)22y x x =-++;(2)存在,(23,209)或(103,529-);(3)5或 【解析】【分析】(1)根据点A 和点C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2)在x 轴正半轴上取点E ,使OB=OE ,过点E 作EF ⊥BD ,垂足为F ,构造出∠PBC=∠BDE ,分点P 在第三象限时,点P 在x 轴上方时,点P 在第四象限时,共三种情况分别求解;(3)设EF 与AD 交于点N ,分点F 在直线AC 上方和点F 在直线AC 下方时两种情况,利用题中所给面积关系和中线的性质可得MN=AN ,FN=NE ,从而证明四边形FMEA 为平行四边形,继而求解.【详解】解:(1)∵抛物线22(0)y ax bx a =++≠经过点A (-2,-4)和点C (2,0),则44220422a b a b -=-+⎧⎨=++⎩,解得:11a b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y x x =-++;(2)存在,理由是:在x 轴正半轴上取点E ,使OB=OE ,过点E 作EF ⊥BD ,垂足为F ,在22y x x =-++中,令y=0,解得:x=2或-1,∴点B 坐标为(-1,0),∴点E 坐标为(1,0),可知:点B 和点E 关于y 轴对称,∴∠BDO=∠EDO ,即∠BDE=2∠BDO ,∵D (0,2),∴=,在△BDE 中,有12×BE ×OD=12×BD ×EF ,即2×EF ,解得:,∴,∴tan ∠BDE=EF DF =453555÷=43, 若∠PBC=2∠BDO ,则∠PBC=∠BDE ,∵BD=DE=5,BE=2,则BD 2+DE 2>BE 2,∴∠BDE 为锐角,当点P 在第三象限时,∠PBC 为钝角,不符合;当点P 在x 轴上方时,∵∠PBC=∠BDE ,设点P 坐标为(c ,22c c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G ,则BG=c+1,PG=22c c -++,∴tan ∠PBC=PG BG =221c c c -+++=43, 解得:c=23, ∴22c c -++=209, ∴点P 的坐标为(23,209);当点P 在第四象限时,同理可得:PG=22c c --,BG=c+1,tan ∠PBC=PG BG =221c c c --+=43, 解得:c=103, ∴22c c -++=529-,∴点P 的坐标为(103,529-), 综上:点P 的坐标为(23,209)或(103,529-);(3)设EF 与AD 交于点N ,∵A (-2,-4),D (0,2),设直线AD 表达式为y=mx+n ,则422m n n -=-+⎧⎨=⎩,解得:32m n =⎧⎨=⎩, ∴直线AD 表达式为y=3x+2,设点M 的坐标为(s ,3s+2),∵A (-2,-4),C (2,0),设直线AC 表达式为y=m 1x+n 1,则11114202m n m n -=-+⎧⎨=+⎩,解得:1112m n =⎧⎨=-⎩, ∴直线AC 表达式为y=x-2,令x=0,则y=-2,∴点E 坐标为(0,-2),可得:点E 是线段AC 中点,∴△AME 和△CME 的面积相等,由于折叠,∴△CME ≌△FME ,即S △CME =S △FME ,由题意可得:当点F 在直线AC 上方时,∴S △MNE =14S △AMC =12S △AME =12S △FME , 即S △MNE = S △ANE = S △MNF ,∴MN=AN ,FN=NE ,∴四边形FMEA 为平行四边形,∴CM=FM=AE=12AC=221442+22∵M (s ,3s+2),∴()()2223222s s -++=, 解得:s=45-或0(舍), ∴M (45-,25-), ∴AM=22422455⎛⎫⎛⎫-++-+ ⎪ ⎪⎝⎭⎝⎭=6105,当点F 在直线AC 下方时,如图,同理可得:四边形AFEM 为平行四边形,∴AM=EF ,由于折叠可得:CE=EF ,∴AM=EF=CE=22,综上:AM 61022 【点睛】 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涉及到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折叠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中线的性质,题目的综合性很强.难度很大,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7.如图,抛物线()21y x a x a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位于点B 的左侧),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 .()1求点B 的坐标.()2若ABC 的面积为6.①求这条抛物线相应的函数解析式.②在拋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POB CBO ∠=∠?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1,0);(2)①223y x x =+-;②存在,点P 的坐标为1133313++⎝⎭或53715337-+-⎝⎭. 【解析】【分析】(1)直接令0y =,即可求出点B 的坐标;(2)①令x=0,求出点C 坐标为(0,a ),再由△ABC 的面积得到12(1−a)•(−a)=6即可求a 的值,即可得到解析式;②当点P 在x 轴上方时,直线OP 的函数表达式为y=3x ,则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P ;当点P 在x 轴下方时,直线OP 的函数表达式为y=-3x ,则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P ;分别求出点P 的坐标即可.【详解】解:()1当0y =时,()210,x a x a -++= 解得121,.x x a ==点A 位于点B 的左侧,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点B 坐标为()1,0.()2①由()1可得,点A 的坐标为(),0a ,点C 的坐标为()0,,0,a a <1,AB a OC a ∴=-=- ABC 的面积为6,()()116,2a a ∴--⋅= 123,4a a ∴=-=.0,a < 3a ∴=-22 3.y x x =+-②点B 的坐标为()1,0,点C 的坐标为()0,3-,∴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y kx =-则03,k =-3k ∴=.,POB CBO ∠=∠∴当点P 在x 轴上方时,直线//OP 直线,BC∴直线OP 的函数解析式3,y x =为则23,23,y x y x x =⎧⎨=+-⎩1112x y ⎧=⎪⎪∴⎨⎪=⎪⎩(舍去),2212x y ⎧+=⎪⎪⎨⎪=⎪⎩∴点的P坐标为1322⎛⎫+ ⎪ ⎪⎝⎭; 当点P 在x 轴下方时,直线'OP 与直线OP 关于x 轴对称,则直线'OP 的函数解析式为3,y x =-则23,23,y x y x x =-⎧⎨=+-⎩1152x y ⎧-=⎪⎪∴⎨⎪=⎪⎩舍去),2252x y ⎧-=⎪⎪⎨⎪=⎪⎩∴点P'的坐标为53715337,⎛⎫-+- ⎪ ⎪⎝⎭综上可得,点P 的坐标为1133313,⎛⎫++ ⎪ ⎪⎝⎭或53715337,⎛⎫-+- ⎪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解题是解本题的关键.8.如图,抛物线()250y ax bx a =+-≠经过x 轴上的点1,0A 和点B 及y 轴上的点C ,经过B C 、两点的直线为y x n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从A 出发,在线段AB 上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B 运动,同时点E 从B 出发,在线段BC 上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C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求t 为何值时,PBE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3)过点A 作AM BC ⊥于点M ,过抛物线上一动点N (不与点B C 、重合)作直线AM 的平行线交直线BC 于点Q .若点A M N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N 的横坐标.【答案】(1)265y x x =-+- (2)2t =;2(3)5412或4或5412【解析】【分析】(1)先确定A 、B 、C 三点的坐标,然后用待定系数法解答即可;(2)先求出AB 、BC 的长并说明△B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求出点P 到BC 的高d 为()24542d BP sin t =⋅︒=-,则12PBE S BE d =⨯⨯)()1244222t t t =⨯⨯-=-,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确定最大值; (3)先求出4542AM AB sin =⋅︒=⨯=N 作直线AM 的平行线交直线BC 于点,Q 则,再说明四边形AMNQ是平行四边形,得到NQ AM ==;再过点N 作NH x ⊥轴,交x 轴于点,G 交BC 于点,H 结合题意说明NQH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4NH ===;设()2,65N m m m -+-,则(),0G m , (),5H m m -,最后分点N 在x 轴上方时、点N 在x 轴下方且5m >时和1m <三种情况解答即可.【详解】解:()1因为直线y x n =+经过B C 、两点,且点B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 ∵()(),,00,B n C n -∴抛物线25y ax bx =+-经过点1,0A ,点(),0B n -,点()0,C n ,∴250505a b an bn n +-=⎧⎪--=⎨⎪-=⎩,解得51,6n a b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65y x x =-+-. ()2∵()()()1,05,0,0,,5,A B C -∴4,AB BC BO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ABC ∠=由题意得4,2,02BP t BE t t =-=<≤点P 到BE的距离()4542d BP sin t =⋅︒=- 所以12PBE S BE d =⨯⨯)()1244222t t t t =⨯⨯-=-; ∵二次函数()()42f t t =-的函数图象开口向下,零点为0和4, ∴0422t +==时,∴()()()22422maxf t f ==⨯⨯-=即2t =时,PBE △的面积最大,且最大值为()3由题意得454AM AB sin =⋅︒== 过点N 作直线AM 的平行线交直线BC 于点,Q 则,NQ BC ⊥∵点,A M N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NQ AM ==过点N 作NH x ⊥轴,交x 轴于点,G 交BC 于点,H∵:5BC l y x =-,∴NQH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NH ===设()2,65N m m m -+-,则(),0G m ,(),5H m m -,①点N 在x 轴上方时,此时()()2655,NH m m m =-+--- ∴()()26554m m m -+---=,即()()140,m m --= 解得1m =(舍,因为此时点N 与点A 重合)或4m =;②点N 在x 轴下方且5m >时,此时()()2565,NH m m m =---+-∴()()25654m m m ---+-=,即2540,m m --=解得552m -=<(舍)或52m = ③点N 在x 轴下方且1m <时,此时()()2565,NH m m m =---+-∴()()25654m m m ---+-=,即2540,m m --=解得52m =或52m +=(舍)综上所述,54,2m m +==,52m =符合题意, 即若点,A M N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N 或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分类讨论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定义:对于已知的两个函数,任取自变量x 的一个值,当0x ≥时,它们对应的函数值相等;当0x <时,它们对应的函数值互为相反数,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函数互为相关函数.例如:正比例函数y x =,它的相关函数为(0)(0)x x y x x ≥⎧=⎨-<⎩. (1)已知点()5,10A -在一次函数5y ax =-的相关函数的图像上,求a 的值; (2)已知二次函数2142y x x =-+-. ①当点3,2B m ⎛⎫ ⎪⎝⎭在这个函数的相关函数的图像上时,求m 的值;②当33x -≤≤时,求函数2142y x x =-+-的相关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N 的坐标分别为1,12⎛⎫-⎪⎝⎭、9,12⎛⎫ ⎪⎝⎭,连结MN .直接写出线段MN 与二次函数24y x x n =-++的相关函数的图像有两个公共点时n 的取值范围.【答案】(1)1;(2)①2225- ;②max 432y =,min 12y =-;(3)31n -<≤-,514n <≤【解析】 【分析】(1)先求出5y ax =-的相关函数,然后代入求解,即可得到答案;(2)先求出二次函数的相关函数,①分为m <0和m ≥0两种情况将点B 的坐标代入对应的关系式求解即可; ②当-3≤x <0时,y=x 2-4x+12,然后可 此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当0≤x≤3时,函数y=-x 2+4x-12,求得此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可得到当-3≤x≤3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首先确定出二次函数y=-x 2+4x+n 的相关函数与线段MN 恰好有1个交点、2个交点、3个交点时n 的值,然后结合函数图象可确定出n 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1)根据题意,一次函数5y ax =-的相关函数为5,(0)5,(0)ax x y ax x -≥⎧=⎨-+<⎩,∴把点()5,10A -代入5y ax =-+,则(5)510a -⨯-+=,∴1a =;(2)根据题意,二次函数2142y x x =-+-的相关函数为2214,(0)214,(0)2x x x y x x x ⎧-+-≥⎪⎪=⎨⎪-+<⎪⎩,①当m <0时,将B (m ,32)代入y=x 2-4x+12得m 2-4m+1322=,解得:m=2 当m≥0时,将B (m ,32)代入y=-x 2+4x-12得:-m 2+4m-12=32,解得:或m=2.综上所述:m=2-或m=2+或m=2- ②当-3≤x <0时,y=x 2-4x+1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此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3x =-时,有最大值,即2143(3)4(3)22y =--⨯-+=, ∴此时y 的最大值为432. 当0≤x≤3时,函数y=-x 2+4x 1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当x=0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2 -,当x=2时,有最大值,最大值y=72.综上所述,当-3≤x≤3时,函数y=-x2+4x12-的相关函数的最大值为432,最小值为12-;(3)如图1所示:线段MN与二次函数y=-x2+4x+n的相关函数的图象恰有1个公共点.∴当x=2时,y=1,即-4+8+n=1,解得n=-3.如图2所示:线段MN与二次函数y=-x2+4x+n的相关函数的图象恰有3个公共点.∵抛物线y=x2-4x-n与y轴交点纵坐标为1,∴-n=1,解得:n=-1.∴当-3<n≤-1时,线段MN与二次函数y=-x2+4x+n的相关函数的图象恰有2个公共点.如图3所示:线段MN与二次函数y=-x2+4x+n的相关函数的图象恰有3个公共点.∵抛物线y=-x2+4x+n经过点(0,1),∴n=1.如图4所示:线段MN与二次函数y=-x2+4x+n的相关函数的图象恰有2个公共点.∵抛物线y=x 2-4x-n 经过点M (12-,1), ∴14+2-n=1,解得:n=54. ∴1<n≤54时,线段MN 与二次函数y=-x 2+4x+n 的相关函数的图象恰有2个公共点. 综上所述,n 的取值范围是-3<n≤-1或1<n≤5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求得二次函数y=-x 2+4x+n 的相关函数与线段MN 恰好有1个交点、2个交点、3个交点时n 的值是解题的关键.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 =ax 2+bx +2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3,0),B (1,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解析式;(2)点P 是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P ,使△ACP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Q ,使△BCQ 是以BC 为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224233y x x =--+;(2)存在,点P 35,22⎛⎫- ⎪⎝⎭,使△PAC 的面积最大;(3)存在点Q ,使△BCQ 是以BC 为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Q 点坐标为:Q 1(2,3),Q 2(3,1),Q3(﹣1,﹣1),Q4(﹣2,1).【解析】【分析】(1)直接把点A(﹣3,0),B(1,0)代入二次函数y=ax2+bx+2求出a、b的值即可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点P坐标为(m,n),则n=﹣23m2﹣43m+2,连接PO,作PM⊥x轴于M,PN⊥y轴于N.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PAC的表达式,再根据二次函数求最大值的方法得出其顶点坐标即可;(3)以BC为边,在线段BC两侧分别作正方形,正方形的其他四个顶点均可以使得“△BCQ是以BC为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有四个点符合题意要求,再过Q1点作Q1D⊥y轴于点D,过点Q2作Q2E⊥x轴于点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Q1CD≌△CBO,△CBO≌△BQ2E,故可得出各点坐标.【详解】(1)∵抛物线y=ax2+bx+2过点A(﹣3,0),B(1,0),∴0932 02a ba b=-+⎧⎨=++⎩2343ab⎧=-⎪⎪⎨⎪=-⎪⎩解得∴二次函数的关系解析式为y=﹣23x2﹣43x+2;(2)存在.∵如图1所示,设点P坐标为(m,n),则n=﹣23m2﹣43m+2.连接PO,作PM⊥x轴于M,PN⊥y轴于N.则PM=﹣23m2﹣43m+2.,PN=﹣m,AO=3.∵当x=0时,y=﹣23×0﹣43×0+2=2,∴OC=2,∴S△PAC=S△PAO+S△PCO﹣S△ACO=12AO•PM+12CO•PN﹣12AO•CO=12×3×(﹣23m2﹣43m+2)+12×2×(﹣m)﹣12×3×2=﹣m2﹣3m ∵a=﹣1<0∴函数S△PAC=﹣m2﹣3m有最大值∴当m=﹣2ba=﹣32时,S△PAC有最大值.∴n=﹣23m2﹣43m+2=﹣23×(﹣32)2﹣43×(﹣32)+2=52,∴存在点P(﹣32,52),使△PAC的面积最大.(3)如图2所示,以BC为边在两侧作正方形BCQ1Q2、正方形BCQ4Q3,则点Q1,Q2,Q3,Q4为符合题意要求的点.过Q1点作Q1D⊥y轴于点D,过点Q2作Q2E⊥x轴于点E,∵∠1+∠2=90°,∠2+∠3=90°,∠3+∠4=90°,∴∠1=∠3,∠2=∠4,在△Q1CD与△CBO中,∵11324Q C BC∠=∠⎧⎪=⎨⎪∠=∠⎩,∴△Q1CD≌△CBO,∴Q1D=OC=2,CD=OB=1,∴OD=OC+CD=3,∴Q1(2,3);同理可得Q4(﹣2,1);同理可证△CBO≌△BQ2E,∴BE=OC=2,Q2E=OB=1,∴OE=OB+BE=1+2=3,∴Q2(3,1),同理,Q3(﹣1,﹣1),∴存在点Q,使△BCQ是以BC为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Q点坐标为:Q1(2,3),Q2(3,1),Q3(﹣1,﹣1),Q4(﹣2,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题,涉及到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极值、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涉及面较广,难度较大.三、初三数学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11.已知: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5,203AD=,AE⊥BD,垂足是E.点F是点E关于AB的对称点,连接AF、BF.(1)求AE和BE的长;(2)若将△ABF沿着射线BD方向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m(平移距离指点B沿BD方向所经过的线段长度).当点F分别平移到线段AB、AD上时,求出相应的m的值;(3)如图②,将△ABF绕点B顺时针旋转一个角α(0°<α<180°),记旋转中的ABF为A BF'',在旋转过程中,设A F''所在的直线与直线AD交于点P,与直线BD 交于点Q,若△DPQ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此时DQ的长.【答案】(1)4;3(2)3或163(3)2512525310103243-、、103【解析】【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求解BD的长,由等面积法求解AE,由勾股定理求解BE即可,(2)利用对称与平移的性质得到:AB∥A′B′,∠4=∠1,BF=B′F′=3.当点F′落在AB上时,证明BB′=B′F′即可得到答案,当点F′落在AD上时,证明△B′F′D为等腰三角形,从而可得答案,(3)分4种情况讨论:①如答图3﹣1所示,点Q落在BD延长线上,证明A′Q=A′B,利用勾股定理求解',,F Q BQ从而求解DQ ,②如答图3﹣2所示,点Q 落在BD 上,证明点A′落在BC 边上,利用勾股定理求解,BQ 从而可得答案,③如答图3﹣3所示,点Q 落在BD 上,证明∠A′QB =∠A′BQ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BQ ,从而可得答案,④如答图3﹣4所示,点Q 落在BD 上,证明BQ =BA′,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1)在Rt △ABD 中,AB =5,203AD =, 由勾股定理得:222025533BD ⎛⎫=+= ⎪⎝⎭.11,22ABDSBD AE AB AD =⋅=⋅. 2532053 4.AB ADAE BD⨯⋅∴=== 在Rt △ABE 中,AB =5,AE =4, 由勾股定理得:BE =3.(2)设平移中的三角形为△A′B′F′,如答图2所示: 由对称的性质可知,∠1=∠2.由平移性质可知,AB ∥A′B′,∠4=∠1,BF =B′F′=3.①当点F′落在AB 上时, ∵AB ∥A′B′, ∴∠3=∠4, ∴∠3=∠2,∴BB′=B′F′=3,即m =3; ②当点F′落在AD 上时, ∵AB ∥A′B′,∴∠6=∠2,∵∠1=∠2,∠5=∠1,∴∠5=∠6,,AB AD ⊥ ∴ A′B′⊥AD ,'''',B F D B DF ∴∠=∠∴△B′F′D 为等腰三角形, ∴B′D =B′F′=3,2516333BB BD B D ''∴=-=-=,即163m =.(3)DQ 的长度分别为2512525310103243--、、或103. 在旋转过程中,等腰△DPQ 依次有以下4种情形:①如答图3﹣1所示,点Q 落在BD 延长线上,且PD =DQ , ∴ ∠2=2∠Q ,∵∠1=∠3+∠Q ,∠1=∠2, ∴∠3=∠Q , ∴A′Q =A′B =5, ∴F′Q =F′A′+A′Q =4+5=9. 在Rt △BF′Q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93310BQ F Q F B ''=+=+=.253103DQ BQ BD ∴=-=-; ②如答图3﹣2所示,点Q 落在BD 上,且PQ =DQ ,∴∠2=∠P ,∵∠1=∠2,∴∠1=∠P ,∴BA′∥PD , ∵PD ∥BC ,∴此时点A′落在BC 边上. ∵∠3=∠2,∴∠3=∠1,∴BQ =A′Q ,∴F′Q =F′A′﹣A′Q =4﹣BQ .在Rt △BQF′中,由勾股定理得:'2'22,BF F Q BQ += 即:2223(4),BQ BQ +-= 解得:258BQ =,25251253824DQ BD BQ ∴=-=-=; ③如答图3﹣3所示,点Q 落在BD 上,且PD =DQ ,∴ ∠3=∠4.∵∠2+∠3+∠4=180°,∠3=∠4,149022∴∠︒∠=﹣. ∵∠1=∠2,149012∴∠=︒-∠. 149012A QB ∴∠'∠︒∠==﹣,118019012A BQ A QB ∴∠'︒∠'∠︒∠=﹣﹣=﹣,∴∠A′QB =∠A′BQ ,∴A′Q =A′B =5, ∴F′Q =A′Q ﹣A′F′=5﹣4=1.在Rt △BF′Q 中,由勾股定理得:223110BQ +=,25103DQ BD BQ ∴=-=④如答图3﹣4所示,点Q 落在BD 上,且PQ =PD ,∴ ∠2=∠3.∵∠1=∠2,∠3=∠4,∠2=∠3, ∴∠1=∠4, ∴BQ =BA′=5,2510533DQ BD BQ ∴=-=-=. 综上所述,DQ 的长度分别为2512525310103243-、、103.【点睛】本题是几何变换压轴题,涉及旋转与平移变换、矩形、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等知识点.第(3)问难度很大,解题关键是画出各种旋转图形,依题意进行分类讨论;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识别旋转过程中的不变量,注意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简化计算.12.如图一,矩形ABCD中,AB=m,BC=n,将此矩形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得到矩形A1BC1D1,点A1在边CD上.(1)若m=2,n=1,求在旋转过程中,点D到点D1所经过路径的长度;(2)将矩形A1BC1D1继续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矩形A2BC2D2,点D2在BC的延长线上,设边A2B与CD交于点E,若161A EEC=-,求nm的值.(3)如图二,在(2)的条件下,直线AB上有一点P,BP=2,点E是直线DC上一动点,在BE左侧作矩形BEFG且始终保持BE nBG m=,设AB=33,试探究点E移动过程中,PF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5;(23;(3)存在,63【解析】【分析】(1)作A1H⊥AB于H,连接BD,BD1,则四边形ADA1H是矩形.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A1,得到旋转角即可解决问题;(2)由△BCE∽△BA2D2,推出222A DCE nCB A B m==,可得CE=2nm,由161A EEC=推出16A C EC =,推出A 1C=26n m •,推出BH=A 1C=26n m•,然后由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当A 、P 、F ,D ,四点共圆,作PF ⊥DF ,PF 与CD 相交于点M ,作MN ⊥AB ,此时PF 的长度为最小值;先证明△FDG ∽△FME ,得到3FG F FM FE D ==,再结合已知条件和解直角三角形求出PM 和FM 的长度,即可得到PF 的最小值.【详解】解:(1)作A 1H ⊥AB 于H ,连接BD ,BD 1,则四边形ADA 1H 是矩形.∴AD=HA 1=n=1,在Rt △A 1HB 中,∵BA 1=BA=m=2,∴BA 1=2HA 1,∴∠ABA 1=30°,∴旋转角为30°,∵22125+=∴D 到点D 1所经过路径的长度3055π⋅⋅=; (2)∵△BCE ∽△BA 2D 2, ∴222A D CE n CB A B m==, ∴2n CE m=, ∵161EA EC=, ∴16A C EC= ∴A 126n m, ∴BH=A 12226n m n m -=,∴42226nm nm-=⋅,∴m4﹣m2n2=6n4,∴2424 16n nm m-=•,∴33nm=(负根已舍去).(3)当A、P、F,D,四点共圆,作PF⊥DF,PF与CD相交于点M,作MN⊥AB,此时PF 的长度为最小值;由(2)可知,3 BE nBG m==,∵四边形BEFG是矩形,∴33 FGFE=,∵∠DFG+∠GFM=∠GFM+∠MFE=90°,∴∠DFG=∠MFE,∵DF⊥PF,即∠DFM=90°,∴∠FDM+∠GDM=∠FDM+∠DFM=∠FDM+90°,∴∠FDG=∠FME,∴△FDG∽△FME,∴33FGFFM FED==,∵∠DFM=90°,tan3FDFMDFM∠==,∴∠FDM=60°,∠FMD=30°,∴3FM DM=;在矩形ABCD中,有33 ADAB=即333=,则3AD =, ∵MN ⊥AB ,∴四边形ANMD 是矩形,∴MN=AD=3,∵∠NPM=∠DMF=30°,∴PM=2MN=6,∴NP=33AB =,∴DM=AN=BP=2, ∴3323FM DM ==⨯=, ∴63PF PM MF =+=+;【点睛】本题考查点的运动轨迹,旋转变换、解直角三角形、弧长公式、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压轴题,中考常考题型.正确作出辅助线,正确确定动点的位置,注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解题.13.如图1,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AEFG 的边AB 、AE (AB <AE )在一条直线上,正方形AEFG 以点A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设旋转角为. 在旋转过程中,两个正方形只有点A 重合,其它顶点均不重合,连接BE 、DG.(1)当正方形AEFG 旋转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求证:BE=DG ;(2)当点C 在直线BE 上时,连接FC ,直接写出∠FCD 的度数;(3)如图3,如果=45°,AB =2,AE=,求点G 到BE 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45°或135°;(3).【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AD ,AE=AG ,∠BAD=∠EAG=90°,再求出∠BAE=∠DAG,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E和△ADG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证明即可.(2)当点C在直线BE上时,可知点E与C重合或G点C与重合,据此求解即可.(3)根据和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如图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AE+∠EAD=90°.∵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AE=AG,∠EAD+∠DAG=90°.∴∠BAE=∠DAG..∴△ABE≌△ADG(SAS).∴BE=DG..(2)如图,当点C在直线BE上时,可知点E与C重合或G点C与重合,此时∠FCD 的度数为45°或135°.(3)如图3,连接GB、GE.由已知α=45°,可知∠BAE=45°.又∵GE为正方形AEFG的对角线,∴∠AEG=45°.∴AB∥GE.∵,∴GE =8.∴.过点B作BH⊥AE于点H.∵AB=2,∴. ∴..设点G到BE的距离为h.∴.∴.∴点G到BE的距离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