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氢
1
0
1
1
1
碳
6
6
6
6
6
氧
8
8
8
8
8
钠 11 12
11
11
11
氯 17 18
17
17
17
3. 质子数、中子数在数量上有什么(shén 关 me)
系?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有什么(shén me)联系?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8
8
8
8
8
钠 11 12
11
11
11
氯 17 18
17
17
17
1.不同原子之间有哪些(nǎxiē)区别?
原子里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
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diànzǐ)构成的吗?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
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观察(guānchá)表格(表3-1),思考下列问题
化学性质不变。
(huàxué
xìngz;h气ì) 态
水不分变子成其他分子。
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本身 发生变化,
化学性质也改变。
如: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yǎngqì)时过,氧化氢分子 变成了 水分子和
水分子 和 氧分子是与
过氧化氢分子不同的分子。
5、分子的概念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解: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57×10-26kg =16
1 ×1.993×10-26kg 1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1课时)

最多电
子数
2
8
18
32
50
72
98
M L
K
+
hv’
hv
能层越高,电子的能量 越高,能量的高低顺序为
E(K) < E(L) < E(M) < E(N) < E(O) < E(P) < E(Q)
核外电子在能层中的排布规律
(1)各能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1)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满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
然后才由里往外,依次排在能量较高电子层。
而失电子总是先失最外层电子。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
能层
K
能级
1s
L
2s
M
2p
3s
3p 3d
N
4s
4p 4d
O
4f
5s
5p …
能层中填充电子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谢谢观看
高二—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答疑)
1.在同一个原子中,M能层上的电子与Q能层上的电子的能量
A.前者大于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
√
C.前者等于后者
不同能层相同能级的能量顺序 E(1s)<E(2s)<E(3s)<E(4s)
【巩固・练习】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能层就是电子层,包含不同的能级( √ )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n37
பைடு நூலகம்
2、核素 思考: 1、元素的种类是由什么决定的? 2、同种元素的原子中的中子数也相同吗? 交流: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 的一种原子 如: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氕
A
14 N、14 C 7 6
),属于
B
40
Ar、4020Ca 18
35 Cl、37 Cl 17 17
C O2、O3
D
E、Fe、Fe2+、Fe3+ 5、3919K的中子数为 。 6、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它的离子Xn+的 和外有y个电子,Wg这种种元素的原子核内的 中子数为 。
试一试
1.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D )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一讲 原子结构
help!
两千多年以来,科学家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 把一个物体一直分割下去, 将会怎样?能不能找到一种 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万物 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 构成的,即原子。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葡萄干布丁”模型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ks5u精品课件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交流与质疑: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 2、三种微粒的组成和结构如何? 3、物质的性质与哪种微粒的结构有密切 的关系? 4、原子的结构如何?
一
原子核 核素
1.原子的构成
阅读P3 交流·研讨
名词解释:相对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质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1课时)精品PPT课件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质子(正电) 原子核 原子 (正电) 中子(不带电) 不显 电性 核外电子 分层排布 (负电) 与物质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2020/10/26
18
能层与能级
二、能层与能级
(1)能层
在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 按电子的能量差异,可以将核外电子分成不 同的能层。
2020/10/26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问题:宇宙大爆炸是怎么回事?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那 么原子是怎样诞生的呢? P4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大爆炸宇宙理论
宇宙大爆炸
2h后 诞生
大量的氢 大量的氦 极少量的锂
原子核的 熔合反应
合成
其他元素
2020/10/26
4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思考与交流 阅读课本P4
2020/10/26
5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人类认识原子的过程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 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 辛,正是因为有了无数 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 事物的认识一步步地走 向深入,也越来越接近 事物的本质。随着现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 现在所学习的科学理论, 还会随着人类对客观事 物的认识而不断地深入 和发展。
19
能层与能级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依据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
离核远近:近
远
能量高低:低
高
1
2
3
4
5
6
7
K
L
M
N
O
P
Q
2020/10/26
20
能层与能级
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1)各能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第一节原子结构

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 2个电子,而且自 旋方向相反 ____,这个原理成为泡利原理。 试推理各电子层的轨道数和容纳的电子数。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规则是洪特规则。
2 8 18 32 电子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结:
①每个能层(n)中,能级符号的顺序 ns、np、nd、nf……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任一能层,能级数=______________ 数 能层序 ③ s 、 p 、 d 、 f…… 可 容 纳 的 电 子 数 依 次 是 2 6 10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n表示,n为能层的序数) 。
课堂求知互动
二、能层与能级
(2)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 能级 以把它们分成_______(s 、p、d、f) ,就好比能层 台阶 是楼层,能级是________ 。 能层 K L M N O…… 能级 1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5s … 最多 2 6 2 6 10 2 6 10 14 …… 电子数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能层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 跃迁到较高能级 ______________ ,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 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 基态时,将 _________ 释放 能量。光(辐射)是电 子___________ 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释放
1.1.1原子核

汝阳县实验高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制作人:方尧瑶审核人:赵润豪包科领导:徐正武20131.学习重点1.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2.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等基本量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3.关于原子的组成及各粒子间的关系;分子、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数的比较;4。
同位素的质量数和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求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粒子半径大小2.难点聚焦一、原子结构1.几个量的关系(AZ X)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同位素⑴要点:同——质子数相同,异——中子数不同,微粒——原子。
⑵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不变。
注意: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如H2O和D2O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3.相对原子质量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它是相对质量,单位为1,可忽略不写。
⑵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所得的平均值。
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核(1)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①原子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___和带负电的__________所构成的。
②原子核一般是由__________(带正电荷)和__________(不带电荷)所构成的(_____原子除外,它的核内没有中子)。
③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__________。
(2)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将下列科学家和其研究成果用直线连接起来:道尔顿··葡萄干面包模型汤姆孙··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卢瑟福··近代原子论(3)同位素具有相同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课件(第一课时)(共17张PPT)

α
α 粒子束发生偏转示意图
粒 子 束 现象: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不改变原来方向, 一小部分改变了方向,极少数粒子反弹。
➢为什么大多数带正电的α粒子能够穿透金 箔而不改变方向?
A 2、原子核中肯定含有
A、质子 B、质子和中子 C、中子 D、电子
D 3、原子是由 A、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B、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质子和原子核构成的 D、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4、判断题:
√ ( )⑴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 )⑵钠的原子核中有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核外有11个电
子,钠原子不显电性。
一切物质都是由 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 子——原子构成。 原子是坚实的、不可 再分的实心球。
汤 姆 森 的 原 子 模 型
汤姆森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他认为 原子中存在更小的微粒,原子是可分的。
卢瑟福
直到1911年,
著名科学家卢瑟 福通过α粒子散射 实验,得出了原 子的结构。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第一课时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1课时)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能力【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二、学生认知分析在物理课上,“电荷”概念的引入和学习是从原子构成开始的。
但是学生对于原子构成粒子的带电量和电性等知识还是需要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才能进一步认识的。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然后结合目前国际形势讲述“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
【讲述,并提出问题】原子的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好像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原子这么小,那为什么“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观看,倾听,思考。
利用图片和视频,结合国际形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述】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先弄清楚原子结构的奥秘。
(板书本节课的课题)环节二、循着历史的足迹,探寻原子结构模型的变迁,认识科学的发展史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
他说,原子是实心球体。
倾听,了解历史上“实心球模型”的建立。
了解历史上最早的原子结构模型。
【讲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电子带负电,是所有物质的原子共有的粒子。
电子的发现摧毁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倾听,了解了历史上“枣糕(西瓜)模型”:通过汤姆森发现电子,并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理论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的。
点,并建立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科学们也从此叩开原子的大门,开始进一步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
【讲述】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即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
【提出问题】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记录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现象。
【播放实验的视频】观看视频,交流观察到的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及相对原子质量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原子的构成
●自主预习
看课本图3-9和53页内容:原子的构成,完成下列填空: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______的原子核和核外带
______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
______和______两种粒子构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______,中子______电,所以原子核所
带的电荷数等于______。
______占据,原子核体积很______,原子是
一个空心球体。
●小组讨论
1.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分子带电吗?物质呢?
2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课本53页表3-1原子的构成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从表中纵向、横向、
普遍性、特殊性等方面寻找)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
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
还能总结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点拨(课件展示)
●跟踪练习
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______。
(2)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______。
(3)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______
(4)带正电的粒子是: ______。
(5)带负电的粒子是: ______。
(6)不带电的粒子是: ______
2.某原子中共有82个粒子,其中30个粒子不带电,则它的核外电子数是( )
A.26
B.30
C.52
D.56
认真思考合作探究规范答题
3.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①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所占体积很小;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③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是不能分的粒子;④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内中子数;⑤原子核具有很高的密度;⑥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4.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
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相对原子质量
●自主预习
阅读书本5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相对原子质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单位是____
2.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科学家__________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看62页3-4查找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两人一组,看谁查的快。
●小组讨论
为了更方便使用相对原子质量,一般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
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的公式是如何推导的?
(提示计算中子、质子的相对质量,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
)
●教师点拨(课件展示)●跟踪练习
2.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6克
B.16
C.1.66×10-27千克
D.1/12克
3.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又知碳原子的质量为N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12M
B. 12N
N M
C. M
D. N
12N 12M
4.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
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
●本课小结(课件展示)
认真思考合作探究规范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