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语文9周导学案
金太阳导学案语文答案

金太阳导学案语文答案精品文档金太阳导学案语文答案金太阳导学测评CADCB DCBD10.示例: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今朝”11.实例:长沙橘子洲头毛泽东青年雕塑揭幕。
12.实例:年轻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就像蓝天和白云一片;白云是蓝天身边的柔弱,蓝天是白云的依托;蓝天展开广阔的胸襟,孩子就找到了幸福的天堂。
金太阳导学测评DCCAB6..既控诉了敌人残暴的本性,又抒发了诗人赤诚真挚的爱国之情。
7.作者写到了家乡春天的繁花、嫩柳、荇藻、水;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使人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家乡。
8.写解放区的景象的句子是“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婴孩手中乳”。
作者抚摸到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情绪陡然一变。
因为那里“温暖”、“明朗”、“蓬1 / 17精品文档勃生春”。
“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一向为人称道的两个比喻,使人们对解放区倍感亲切。
在作者对解放区的抒情性描述中,描述的是美好、富有生机的景象,选用的词语多为积极的、暖色调的,强烈地表达了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
9.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说。
写沦陷区的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写解放区的是积极的、暖色调的。
前后形成明显的对比。
从选取的形象上说,写沦陷区,如长白山雪峰的“冷”,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水田里生长的“蓬蒿”,岭南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等等,一片凄凉景象。
写解放区用的是“爱”、“希望”、“太阳”、“春”等词语,反映出“温暖”、“明朗”、“蓬勃生春”的景象,前后再次形成对比。
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更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爱和恨。
10.诗人思乡,不说心痛,不说心在流血,他用“严重的内伤”指“失去家乡使心灵受到的创伤”,想象奇特。
六年级语文第九周教案(13、14、15)课.doc

盐池县第三小学教师单元备课盐池县第三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导学案(二) 熟读课文1. 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 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 无法移居)2 •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 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 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三) 重点练习,品读感悟1. 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 亲。
(1) 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 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 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 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 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
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 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
文中把地球 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 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这样,学生再 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 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 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
(边读边想 象地球的样子)(2) 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 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 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 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 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 后评议。
2. 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 又是那样容易破碎。
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 球母亲容易破碎?3. 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 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
(1) 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 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2) 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1. 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 字音,了解字 意,交流沟通,2. 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流利。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课文,找出写地 球可爱和容易 破碎的句子读 读。
4.同桌交流、讨论,引导 学生明白课文 内容。
文中的话告诉我们!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
2《周总理你在哪里》(导学案)(教师版)

《周总理,你在哪里》导学案1.反复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节奏,能表达出诗中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品味本文巧妙的构思。
3.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领会广大人民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之情。
2课时1.有一个人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两弹元勋钱学森说:“许多党外人士说,我们是认识周恩来才认识共产党的,相信周恩来才相信共产党的。
”➢原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没有周恩来,世界就会烧成灰烬。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沙尔德说“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中国人民说:“总理英灵,民族之魂。
留芳千古,与世长存。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的人民想念你……”2.看视频,了解周恩来生平。
读,读标题从词的标题,你能读出哪些信息?【答案】“周总理”交代写作对象,“你在哪里”是对总理深情呼唤,题目表达对总理的思念之情,奠定感情基调。
【解析】题目一般交代表明时间、地点、背景、环境、诗歌体裁、写作对象、主要内容,暗示写作手法,表明诗歌类别,表明情感。
读,读注释。
1.记住作者。
▲检测柯岩,原名,当代著名家,女。
【答案】冯恺作诗人【解析】易错字:恺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悲痛万分,人们臂上戴黑纱,胸前戴白花,拿着花圈悼念自己的总理,到4月5日,悼念达到高潮。
“四人帮”对人民的悼念活动横加干涉,野蛮镇压。
在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之后的1977年1月,正是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对周总理的悼念活动,尽情表达对敬爱的周总理深情怀念的感情。
诗人柯岩同志怀着这种强烈而美好的感情,写下了这首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3.听范读,正音正字。
▲检测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沉甸.甸(diàn)辛勤柯.岩(kē)哄鸣B.伐.木(fá)冓火森.林(shēn)谷穗C.辽阔.(kuò)征途足迹.(jì)松涛D.宿.营(shù)汗滴海防.(fánɡ)呼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盼(1)

六年级语文六上导学案第___周第___课时课题《盼》(1)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备课组审核六年级语文组级部审核学生姓名教师寄语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目标2.围绕中心组织材料。
学习重点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方法。
学法提示以问促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品味深情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二、自主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斗篷.()应和.()痱.子()浸.湿()烤.干()嘟囔..( ) 腥.味()喧.闹()2.重要词语。
(1)嘟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窸窸窣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学常识:《盼》作者是,1957年生河北赵县,代著名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玫瑰门》《》,短篇小说《》。
三、合作探究1.快速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
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
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我”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不已。
2.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我”。
第二部分(3自然段):讲“我”开始着雨天,可是一连好多天,天空都是的。
第三部分(4—17自然段):讲一天放学后,果然掉了雨点儿,“我”找了许多借口想穿上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
第四部分(18—21自然段):第二天早晨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不已。
3.雨衣样子的介绍: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新雨衣。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导学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从___ _____和____体现了班长态度 _____,决定______。表现了五位壮
士为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决心和___ _____的精神。
(三)、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 非常。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的决心和与 的英雄气概。
重难点
理解体会本文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和好处。
[背景介绍]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8月为报“百团大战”一箭之仇,日本华北派遗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动10万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9月初其先头部队三千人在占领的狼牙山打转,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进行决战,由于敌强我弱,上级决定我军主力带领群众撤出狼牙山,转到外线安全地区。经数次击战,七连完成组织转移任务后,大部撤离,只留六班扼守狼牙山。首长的命令是“在第二天中午之前,不准敌人越过棋盘陀。六班当时只剩5人,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他们接受任务后,赶到东山口,选择了一个叫“小鬼脸儿”的险要处,准备阻击敌人。
3、我能有感情的朗读体现五壮士英勇形象的句子。
五、读后感悟:
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从课文中找出类似语句,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由第一课时导入
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故事?(学生答)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 )
( )( )( )( )五个情节。
二、自主学习:
(一)、“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课文加以探究
惊天动( )坚强( )屈 热血( )腾 气壮( )河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一份完备的导学案少不了目标设计、问题设计、情境设计、教法学法设计等,这些也就构成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1 、目标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要完成其特定的学习任务,每堂课的组织教学就应有特定的教学目标。
如果没有了目标,一堂课将是一盘散沙,不知所云;一篇课文将会分解得支离破碎,不知所终。
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设计时要从语文学科本身特点出发,根据语文总体教学要求、单元教学安排,到与这篇课文、这3课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来为这篇课文、这节课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力求在课内完成,目标设计在符合总体要求的同时,做到切合实际,切合学情。
要少而精,不要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2、问题设计《美国2016计划》中提出: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应当在各年级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教学过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教师应当制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
“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学生学习提纲,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
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
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确,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要设置坡度,难易得当,统筹兼顾,循循善诱,拾级而上。
3、情境设计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进行的。
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课堂教学设计要特别重视情感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因此,情境设计是导学案的必备工作。
教师通过详细钻研教材,依据学习内容,把握课堂学习环节,适时、恰当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介绍背景知识,引入现实生活,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体态动作,或借助各种媒体手段,通过创造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从而有效地将语文与生活实际、与学生的体验融合起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年新编)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导学案)

02《周总理,你在哪里》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本首诗所表达的对周总理深切怀念的感情,仔细品味诗歌精练的语言。
2.学习诗歌构思的巧妙和新颖。
3.体会诗中反复、拟人、呼告等修辞方法对表达诗人感情所起的作用。
4 .学习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
【重点难点】1.在诵读中把握重音与停连,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诗歌构思的巧妙和新颖。
【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柯岩,女,原名,满族,当代著名,,她的作品她的作品主要是和。
代表作有诗集《柯岩儿童诗选》2.背景资料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
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
山河含泪,草木萧然,日月同悲……1977年1月,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
《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
由于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而很快就传诵开来。
3.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谷穗. ( ) 住宿.()篝.火 ( ) 成宿.()宿.营 ( ) 星宿.()沉甸甸.. (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发出轰隆隆的巨大声音。
(2)状态词,形容沉重。
(3)现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些、树枝燃烧的火堆。
(4)松林被风吹动进发出的像波涛翻滚一样的声音。
4.根据要求作答(1)《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诗,作者,当代著名女作家,这首诗是为了而创作的。
(2)“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中的“深情”,联系全文可知这“深情”包含有、、等情感。
(3)(2021陕西)陆定一记录了红军长征中翻越老山界的伟大壮举,一百年后的我们了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2024年初三语文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七篇)

2024年初三语文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教育策略报告经过对学生的基本状况分析,发现三、四班的学生人数接近五十人。
在这个关键的学习阶段,部分学生的心思已经转向追求快乐和愉悦,他们对学习不再感兴趣,也没有计划继续学习。
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甚至引领其他同学,必须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安抚。
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阅读不深入,思考不够细致;而在写作方面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中心思想不突出,缺乏描述。
在初三年级,我意识到原有的教育方法存在一定问题。
虽然强调素质教育和考试成绩,但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应重点关注考点,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在下一学期,我们将完成第六册教材的学习,主要以复习为主,辅以练习,并通过考试进行督促。
重点关注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减少教师讲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加强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确保三轮复习的质量。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重点记忆字词句、古文、古诗和名句,并建立积累本,养成良好习惯。
第二轮复习以阅读为主,加强阅读练习,让学生掌握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关键点,提高理解、表达和答题能力。
第三轮复习为期两周,重点掌握解题技巧,并做好心理准备。
实施措施1、精心备课,全面考虑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
2、虚心向同年级、同科教师学习,共同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多听课。
3、抽时间多阅读,多进行教学反思,每节课都写出反思,做好记录。
4、激发学生兴趣,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关心的问题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对语文的兴趣。
5、多与学生座谈,了解他们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尽量满足他们。
6、积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结合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
8、要求学生在课前将学过的古诗书写到黑板上,并标出名句,进行讲解。
9、在作文课上梳理写作要点,并要求学生细致、有深度地写作,注意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字教学”导学案年级: 6 科目:语文授课教师:总序号:54 学习内容21.《奇异的琥珀》课型学习目标1、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2、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写作思路。
3、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也可以与同学讨论、交流。
不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习重点对琥珀还有哪些了解。
学习难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预习后的困惑温故互查交流,你对琥珀的认识(查找资料):设问导读1、划分文章段落。
找出本课生词,划出四字词语。
(书上完成)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做好批注。
(书上完成)3、不懂的文章内容或知识,用红笔标记,小组交流。
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汇报时全班交流解决。
(书上完成)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学检测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2、完成填空:作者向我们从“琥珀的____________ ”——“琥珀的____________ ”——“琥珀的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3、根据2题提示,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并概括段落大意。
巩固训练一、形近字组词。
拂()试()弹()沸()拭()掸()黏()脂()渗()详()粘()指()参()祥()二、填合适的词:()的波涛()的翅膀()的松脂()地挣扎()地照射( ) 地冲刷三、缩写下列句子。
1.晌午的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作者在讲述琥珀形成故事时,有哪些生动形象的描写,在文中找出来,并感情朗读。
课后反思24字教学”导学案年级:6 科目“:语文授课教师:总序号:55 学习内容21 琥珀课型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这块奇异琥珀的形成的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培养自己逻辑推理能力及爱科学的精神。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想象的,通过对琥珀的探究,对词句的品味,学习体会课文是如何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的。
学习重点同学们默读课文,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明理由。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预习后的困惑温故互查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1、在那块()的琥珀里,有一只()和一只()。
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和它们的腿的()显出好几圈()的()。
2.这块琥珀奇就奇在()和()是一对天敌,同处一室,实属不易。
设问导读1、琥珀形成的故事十分有趣,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说说喜欢的理由,并做好批注。
[方法支招:勾画——读——揣摩——批注2、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句子,读得有情有趣。
3、默读课文2-9自然段,找松脂球的形成的句子,分析松脂球形成需要几个条件?4、默读课文10-12自然段,琥珀形成过程的句子,分析琥珀形成需要几个条件?。
自学检测1、课文那些描写让你觉得生动有趣?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从课文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描写中提炼出形成这块奇异琥珀需要的条件,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出来。
相互交流快速形成小组意见。
交流填空:(1)、松脂球的形成必须的条件:(2)、松脂球变成琥珀化石又必备的条件有:巩固训练课文哪些描写让你觉得生动有趣?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悟。
和全班同学分享组内最精彩的理解。
将体会最深的句子说出来与全班同学交流。
1、我会说:我要把琥珀形成的条件,有条理地说出来:提示:可借助关联词(如果没有……就没有……)(只有……才……)等也可以不借助关联词。
2、根据课文填写下表想象1.发生在夏天2、发生在森林里3、蜘蛛正扑向苍蝇4、在松脂里挣扎拓展延伸我要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你听过的音乐所想到的想象文。
课后反思24字教学”导学案年级:6 科目:语文授课教师:总序号:56 学习内容22*《表里的生物》课型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重点)学习重点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学习难点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预习后的困惑温故互查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
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
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
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
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
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
设问导读读课文,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自学检测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2、品读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
(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2)、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充满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3)、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巩固训练一、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物恰当叫声的词。
马()鸟()狗()狼()羊()鸡()二、扩写词语。
和(和谐)()()()神(神秘)()()()恐(恐怖)()()()柔(温柔)()()()三、写出下列带点词语的反义词。
1.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2.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3.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
()拓展延伸从文中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课后反思24字教学”导学案年级:6 科目“:语文授课教师:总序号:57 学习内容23《自然之道》课型学习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等词语。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预习后的困惑温故互查知识链接每年6~9月,海龟湾便有成群绿海龟回游来此,上岸产卵。
每当夜深人静,雌龟便慢慢地爬上沙滩,在不被水淹的高潮线上,找到合适地点,挖出一个宽大的坑,才开始产卵,每次产卵50~200多枚。
产完用沙土覆盖,龟卵在温暖潮湿的沙滩里自然孵化,经过49~60天,幼海龟破壳钻出,爬入大海。
保护区工作人员帮助幼龟回归大海,海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国际上重点保护动物。
设问导读1、文章段落。
找出本课生词,划出四字词语。
(书上完成)2、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做好批注。
(书上完成)3、的文章内容或知识,用红笔标记,小组交流。
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汇报时全班交流解决。
(书上完成)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学检测1、我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文中写我们救幼龟的是()自然段,写幼龟受到伤害的是()自然段。
2、我能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的故事,让我明白了的道理巩固训练1、看拼音写词语。
you gui yu chun zhen cha qi tu( ) ( ) ( ) ( )Qi chuan xu xu xiang che yun xiao yu guan er chu( ) ( ) ( ) 2、我会区分形近字。
幻()遇()潮()吁()摊()幼()愚()嘲()于()滩()3、理解下面词语意思: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若无其事:踌躇:争先恐后:拓展延伸全班展示不懂得问题和学习成果。
课后反思24字教学”导学案年级:6 科目“:语文授课教师:总序号:58 学习内容23《自然之道》课型学习目标1、深入学习“救幼龟”的经过。
2、运用讨论的方法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学习重点了解自然之道。
学习难点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习后的困惑温故互查小组听写词语:设问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题目中的“道”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自学检测“我们”和“向导”思想感情变化的词语:“我们”()——()——()向导()——()——()巩固训练1、我们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好心办了一件蠢事。
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细读课文,文中的我们哪些行为是愚不可及的了?把相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在文中作批注。
3、向导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4、“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明白了了什么?拓展延伸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课后反思24字教学”导学案年级:6 科目“:语文授课教师:总序号:59 学习内容24 《一个这样的老师》课型学习目标正确理解词语狡黠、郑重其事、警惕、质疑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了解什么是“新怀疑主义”。
学习重点积极参与,深入探究,大胆展示。
学习难点不盲目轻信,尊重科学,勇于探索。
预习后的困惑温故互查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通过查字典弄清重点字的读音,并翻阅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设问导读1、段落。
找出本课生词,划出四字词语。
(书上完成)2、喜欢的段落,并做好批注。
(书上完成)3、的文章内容或知识,用红笔标记,小组交流。
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汇报时全班交流解决。
(书上完成)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学检测1、理解词语:狡黠、郑重其事、警惕、质疑2、什么是“新怀疑主义”。
3、你认为怀特森老师与其他老师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巩固训练1、读拼音,写词语。
jiǎo xiábóxuétàn suǒmiàn miàn xiāng qùjuéjìjǐng tìmǐn zuǐxiǎo jiào chē2、比一比,再组词。
凯()抿()惕()轿()铠()混()踢()桥()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详尽()()胸有成竹()()狡黠()()郑重其事()()4、把形容词教师的成语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