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抓药口诀
中药抓取的标准操作

中药抓取的标准操作抓中药,这可是一门大学问呐!咱中国人对中药那可是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理解。
你想想看,那一个个小抽屉里装着的可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各种各样的草药有着不同的功效和味道。
就好像是一个神秘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开启。
抓药前,可得先把药方子看仔细喽,千万别抓错药啦!这就好比是出门前得先知道要往哪儿走,不然不就瞎转悠啦。
然后呢,就得熟悉那些药材放在哪儿,就像熟悉自己家里的东西放在哪儿一样。
有的药材长得可像啦,不仔细分辨还真容易弄混呢,这时候就得瞪大眼睛,可不能马虎。
拿起小秤砣,嘿,这感觉就来了。
要像个老中医一样,稳稳地把秤砣调好,不多不少地称出需要的分量。
这可不是随便玩玩的,就跟做饭放盐一样,得恰到好处,多了少了都不行。
称药的时候,心里还得想着,这药是要给谁吃的呀,得保证剂量准确呀。
有时候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药材,还得特别处理呢。
比如说有些得捣碎啦,有些得切片啦,这就像是给它们做个小小的“手术”,让它们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这过程可不简单,得有耐心,还得有技巧。
再看看那装药的小纸袋,就像是给药材们准备的小房子,把称好的药材小心翼翼地放进去,仿佛是在给它们安家。
然后把一个个小纸袋整整齐齐地摆好,这画面,多有成就感呀!抓药可不仅仅是个技术活,还是个细心活。
你想啊,要是不小心抓错了药,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关乎着人们的健康呢。
所以呀,每次抓药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能有一丝懈怠。
咱中国人用中药治病可是有年头了,这其中的智慧和经验那可是无价之宝。
中药就像是我们的老朋友,一直陪伴着我们,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抓中药的过程,也是我们与传统、与自然连接的过程。
每次看到那一堆堆的药材,闻到那独特的味道,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感。
总之啊,抓中药这事,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得认真对待,用心去感受。
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呀!让我们一起把这古老的技艺好好地传承下去吧!。
中药抓药口诀

1、中药抓药口诀接方首先要熟读,未曾抓药先审方。
品名剂量看端详,名称相似莫大意,一定把它看仔细。
旧方新方看准确,新方要防药写重,如果药味写的重,只抓一味就能行。
钱数付数要看清。
处方横写也竖写,横倒竖倒分清楚。
大堆倒药没规矩,错拿无法往外挑,挑不干净药勿用,人命关天事非轻。
药物性能须记清,反畏药物要熟悉,付药叫名并对号,重名重号莫错了。
发药必须交代清,先煎后下讲分明,包烊冲服面讲清,切勿随便药里倒。
琥珀朱砂要研细,核桃用时须去皮。
鹿茸燎毛虎骨制,山甲切勿用生的,若用生的也可以,熬制膏药才适宜。
矿贝药物煅细砸,枣仁卜子捣碎它。
人参配煎芦头去,参芦是味催吐剂。
麻黄与根同株生,发汗止汗效不同。
羚角磨粉须去骨。
巴豆带油勿内服,中毒勿必心发愁,凉水洗脸是解方,还有一方绿豆汤。
草果带皮能胀胸,萸肉带核可滑精,甘遂芫花制用醋,硫磺藤黄豆腐煮,有毒斑蝥与红娘,炮制需用米炒黄。
干漆人发必须煅。
血竭雄黄勿要捣,乳钵研细才最好。
水银铅制备外用,大毒内服丧性命。
未曾倒药先看筒,切记不看往里倒。
筒内粘药事故生,捣完倒出筒刷净。
抓药莫忘相似名,大戟大蓟子音同。
寸干寸冬须分清,大白大贝音相似,两种药物效不同。
知母贝母称二母,龙骨牡蛎叫龙牡,羌活独活是二活,乳香没药即乳没,川乌草乌是二乌。
苍术白术苍白术,天葵冬葵子根分,将军川军大将军。
吴萸山萸一字分,两药疗效大不同。
猪苓朱苓音全同,差别就在字不同。
忍冬款冬似同名,两药性能均不同,附子白附大腹子,三药不同必记清。
牛子牵牛勿要混,硫磺藤黄雌雄黄,四药分别毒性强,必须炮制勿超量。
以上知识虽一般,抓药必须记心间。
2、辩证好歌诀轻循之法名为举。
浮脉中间仔细推。
有力为风兼表实。
无神无力的知虚。
(浮多不足。
阳分虚也。
)重取法时名曰按。
按之不足是元虚。
有力为疼多气滞。
宜温宜下细详推。
(沉多有余。
阴分实也。
下手脉沉是气。
脉来附骨为积。
)不轻不重曲求寻。
个里机关理最深。
虚实死生从此得。
粗工岂辨石和珍。
中医药口诀歌

中药顺口歌诀
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
家有刘寄如,不怕刀砍头。
常山与草果,摆子无处躲。
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身藏杠板归,吓得蛇倒退。
腰痛吃杜仲,头痛吃川芎。
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
一味丹参药,功同四物汤。
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
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
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无家。
疽痈如遇着,一似手拈拿。
铁脚威灵仙,沙糖加醋煎。
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
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
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
一进九月九,医生抄了手。
家家吃萝卜,病从何处有。
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
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
马齿苋,地绵草,痢疾腹痛疗效好。
甘草外号叫国老,解毒和药本领高。
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
不怕到处痛得凶,吃了元胡就要松。
穿山甲,王不留,产妇见了奶长流。
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
购买中草药为何叫抓药

各种药材不能混放,否则 很难分清,影响使用。于 是,孙思邈想了个办法,在 衣服和裤子上缝了很多小 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 装到一只小口袋里,以便 采药途中行医时方便用 药。孙思邈采药走到哪里, 行医治病就到哪里。每次 诊病后,都是从小袋里一 小撮一小撮地抓出药来, 所以人们把它叫做“抓 药”。
随 着 时 代 的 发 展 ,市 面出现药肆,各地纷纷设 立药店,为便于分类抓取, 店主仿照药王孙思邈的办 法,做成中药药柜,在药柜 里做了一个个抽屉,抽屉 里再隔成几个方格,放置 各种药材,俗称药斗。
【2018援07】 77
馨悦平台
购买中草药 为何叫抓药 □ 韩 晓
老王路遇病友,问道: “干嘛去了?”病友答道: “刚去药铺抓药。”说的是
到中药店买汤药。买中药 饮片调剂为嘛叫“抓药”? 这里面还有一段传说。
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 孙思邈,他从小就聪明过 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 后开始爱好道家学说。由 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 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 山中,研究道教经典,探索 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 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 他选择了“济世救人”作为 他的终身事业。为了解中 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 山老林,无论走到哪里,只 要有好的药材,他都不畏 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爬 山越岭,或攀登悬崖绝壁, 或穿越河川峡谷,采药探 索不止,被誉为“药王”。因 药王每次采的药材颇多,
中药药斗设置也有其 规律,多做成“横七竖八” 排列,即横数七排,竖数八 列,每个药斗分成三格,分
放不同饮片,下面设一溜 大斗,盛放质地松泡且用 量大的饮片,如丝瓜络、夏 枯草、竹茹、通草等。凡常 用的品种放到易抓取的中 层,如当归、党参、白术、茯 苓、白芍、川芎、甘草等;性 味相近且药名略同的饮 片,如羌活、独活,谷芽、麦 芽、稻芽,麦冬、天冬等多 排放在一起;常用的“对 药”,如桃仁与红花,麻黄 与桂技,乳香与没药等也 大 多 放 在 同 一 药 斗 内 ;轻 泡的如玫瑰花、月季花等 多放于上层;质重的饮片, 如磁石、代赭石、龙骨、牡 蛎等多放在下层,故有“抬 手取,低头拿,半步可观全 药匣”的特点,便于调剂人 员抓取。直到现在,人们到 药店或医院中药房购取中 药仍习称“抓药”。
中药的剂量怎么定?背好这个中药剂量歌诀,你也可以学着去抓药!

中药的剂量怎么定?背好这个中药剂量歌诀,你也可以学着去抓药!歌诀中药剂量要定好,用量多少关疗效。
用药剂量关药性,毒峻药物控剂量。
轻量味厚量宜小,质重味薄加强量。
剂型配伍亦相关,药物入煎大丸散。
年龄体质与病情,妇儿老弱减用量。
季节变化需注意,夏忌大热冬慎凉。
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
它主要是指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
其次指方剂中每味药物之间的比较分量,也称相对剂量。
中药用量得当与否,是直接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讲,确定中药的剂量,应考虑如下几方面的因素。
(1)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剧毒药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开始时用量宜轻,逐渐加量,中病即止。
花、叶、皮、枝等量轻质松及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药物用量宜小;矿物、介壳质重沉坠及性味淡薄、作用温和的药物用量宜大;鲜品用量宜大(一般为干品的4倍);干品药材用量宜小;过于苦寒的药物也不要久服过量,免伤脾胃;贵重药材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用量。
(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入丸散剂的用量要大些;单味药使用比复方中应用剂量要大些。
(3)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一般老年、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的病人,都要减少用量。
一般5岁以下的小儿用成人药量的1/4。
5岁以上的儿童按成人用量减半服用。
此外,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宜小;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用量宜大。
(4)季节变化与剂量的关系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不宜多用;冬季发汗解表药及辛热大热药可以多用;夏季苦寒降火药用量宜重;冬季苦寒降火药则用量宜轻。
除了剧毒药、峻烈药、精制药及某些贵重药外,一般中药常用内服剂量为5~10g;部分常用较大剂量为15~30g;新鲜药物常用量为30~60g。
春季中医抓药文案素材

春季中医抓药文案素材
1、钻技术,乡村医生要吃香;识宝贝,草药遍地不是草。
2、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3、承祖传绝技,集中医大成。
4、中医传国脉,岐伯济天下。
5、药承神农本草,商秉诚信至上。
6、神农本草,来自天然药库的问候。
7、承神农文化,传本草精华,续中药神话。
8、中医文化源远流长,祖传绝技呵护健康。
9、中医药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10、传播中医文化,打造健康生活。
11、养生用中医,身体最实惠。
12、发扬神农精神,传承国药精粹,打造世界品牌,健康天下百姓。
13、百年养生精华,千年中医中药。
14、古有神农尝草治病,今有房陵本草养生。
15、中医费用很低廉,治疗效果不一般。
16、天地万物始终阴阳相随,中医治疗讲究天人合一。
17、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18、当品位员工,做品质中药,创品牌企业。
19、以精诚制药,以本草济民。
20、厚道磐安人,地道磐五味。
中药房抓药口诀

中药房抓药口诀嘿,你知道不?在中药房抓药那可是有口诀的呢。
我跟你讲讲我有一回在中药房的经历哈。
有一次我有点不舒服,就去看中医。
医生给我开了个方子,让我去中药房抓药。
我拿着方子走进中药房,哇,那里面全是一个个小抽屉,上面写着各种药材的名字。
我一下子就懵了,这可咋抓啊?这时候,一个抓药的师傅走过来,笑着说:“别慌,抓药有口诀呢。
”我一听,来了兴趣,赶紧问:“啥口诀啊?”师傅说:“一看二称三核对,四包五标六交代。
”我听得云里雾里的,师傅就给我解释。
“一看呢,就是先看方子,把药材的名字和剂量都看清楚。
可不能马虎,不然抓错了药可就麻烦了。
”师傅一边说一边拿起我的方子仔细看了看。
“二称呢,就是用秤把药材称好。
这得有点技术,不能多也不能少。
多了药效可能太强,少了又没效果。
”师傅说着,拿起一个小秤,开始称药。
我看着他那熟练的动作,心里佩服得不行。
“三核对呢,就是称好药后要再核对一遍方子,看看有没有错。
这一步也很重要,万一错了,病人吃了药出问题可就不得了。
”师傅称完药,又仔细地核对了一遍方子。
“四包呢,就是把药包好。
要用干净的纸包,不能漏了。
”师傅把称好的药放在纸上,熟练地包了起来。
“五标呢,就是在药包上标上药材的名字和剂量,还有病人的名字。
这样就不会弄混了。
”师傅拿出一支笔,在药包上认真地写了起来。
“六交代呢,就是给病人交代清楚怎么吃药,有啥注意事项。
这也是为了病人好。
”师傅把药包递给我,详细地给我讲了吃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我拿着药,心里特别感动。
我觉得这些抓药的师傅们真的很负责,很专业。
从那以后,我就记住了这个抓药口诀。
以后要是再去中药房抓药,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嘿嘿。
180味中药记忆口诀句句经典人手一份

180味中药记忆口诀句句经典人手一份180味中药记忆口诀句句经典人手一份用顺口溜的形式把多种中药药性编成歌谣,非常方便记忆。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中药药性口诀。
好资料,我是一定会发给朋友们的。
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2.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抓药口诀
接方首先要熟读,未曾抓药先审方。
品名剂量看端详,名称相似莫大意,一定把它看仔细。
旧方新方看准确,新方要防药写重,如果药味写的重,只抓一味就能行。
钱数付数要看清。
处方横写也竖写,横倒竖倒分清楚。
大堆倒药没规矩,错拿无法往外挑,挑不干净药勿用,人命关天事非轻。
药物性能须记清,反畏药物要熟悉,付药叫名并对号,重名重号莫错了。
发药必须交代清,先煎后下讲分明,包烊冲服面讲清,切勿随便药里倒。
琥珀朱砂要研细,核桃用时须去皮。
鹿茸燎毛虎骨制,山甲切勿用生的,若用生的也可以,熬制膏药才适宜。
矿贝药物煅细砸,枣仁卜子捣碎它。
人参配煎芦头去,参芦是味催吐剂。
麻黄与根同株生,发汗止汗效不同。
羚角磨粉须去骨。
巴豆带油勿内服,中毒勿必心发愁,凉水洗脸是解方,还有一方绿豆汤。
草果带皮能胀胸,萸肉带核可滑精,甘遂芫花制用醋,硫磺藤黄豆腐煮,有毒斑蝥与红娘,炮制需用米炒黄。
干漆人发必须煅。
血竭雄黄勿要捣,乳钵研细才最好。
水银铅制备外用,大毒内服丧性命。
未曾倒药先看筒,切记不看往里倒。
筒内粘药事故生,捣完倒出筒刷净。
抓药莫忘相似名,大戟大蓟子音同。
寸干寸冬须分清,大白大贝音相似,两种药物效不同。
知母贝母称二母,龙骨牡蛎叫龙牡,羌活独活是二活,乳香没药即乳没,川乌草乌是二乌。
苍术白术苍白术,天葵冬葵子根分,将军川军大将军。
吴萸山萸一字分,两药疗效大不同。
猪苓朱苓音全同,差别就在字不同。
忍冬款冬似同名,两药性能均不同,附子白附大腹子,三药不同必记清。
牛子牵牛勿要混,硫磺藤黄雌雄黄,四药分别毒性强,必须炮制勿超量。
以上知识虽一般,抓药必须记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