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选修③ 第五讲 生态工程 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致讲解练:选修3(5份)第五讲 生态工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致讲解练:选修3(5份)第五讲 生态工程

第五讲 生态工程(教材专题5)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生态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生态经济(1)生态经济: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2)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3.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2)物种多样性原理:一般而言,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除了考虑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外,还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或环境容纳量)。

(4)整体性原理: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②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化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二、生态工程的实例(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问题:人多地少以及如何实现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对策:建设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问题:水土流失对策: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 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以控制土地侵蚀(3)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问题:土壤沙漠化对策⎩⎪⎨⎪⎧ 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防沙治沙生态工程防护林生态工程(4)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问题:湿地缩小引发的系列效应对策⎩⎪⎨⎪⎧实施湿地恢复工程建立缓冲带(5)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问题:矿藏开采后造成土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矿区极端恶劣的土地条件阻碍植被 生长;影响土地景观,产生重金属 污染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 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6)城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污染对策:①合理规划和布局②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出③治理污染,进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④建立健全法制[做一题][例1] (2014·江西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 )A .中国传统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B .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 .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 协调与平衡原理D .水乡的桑基鱼塘 整体性原理[解析]中国传统农业主要体现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因此A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分层作业 四十四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第5课 生态工程 新人教版选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分层作业 四十四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第5课 生态工程 新人教版选修3

课时分层作业四十四生态工程(30分钟100分)1.(10分)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

如图是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模式图,据图回答:(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

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________来源,各类生物要________,这主要体现了________的原理。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更多地______________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营养结构具有________的特点。

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把桑基鱼塘与蔗基鱼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解析】(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能量来源,各类生物要保持相对稳定,这主要体现了协调与平衡的原理。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营养结构具有食物链短的特点。

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

(3)该生态系统把桑基鱼塘与蔗基鱼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答案:(1)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量保持相对稳定协调与平衡(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食物链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3)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2.(12分)(2018·郑州模拟)某城市郊区的荒地被当地农民开垦成一片青菜地,农民在菜地中放养了鸡、鸭,既可以消灭蚜虫和菜青虫等害虫,又可以供农民食用。

近年来,因城市的发展需求,该青菜地被改造成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如图表示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题苏教课时作业:生态工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题苏教课时作业:生态工程

课时作业(四十二)生态工程一、选择题1.下图为生态养猪模式,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A.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C.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D.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2.(2012·山西大学附中一模)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对湿地的恢复,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能奏效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3.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例如,辽宁西部的章古台地区,由于单一种植樟子松树,使松毛虫因为没有天敌而肆虐一时,使很多地方几乎成了不毛之地。

这个事实说明了()A.樟子松树的抗虫能力很差B.松毛虫的危害性很强,并专一性地侵害樟子松树C.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D.由于植物种类过于单一,导致松毛虫只能侵害樟子松树4.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产养殖中,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营养级高的鱼类为养殖对象B.“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循环系统C.为保护草原,应做到适当放牧D.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采用“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二、非选择题5.(2012·广东肇庆二模)下图为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模式图,据图回答:(1)该生态工程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选答两项)。

(2)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可提高传统生态工程的效益,要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病甘蔗,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通过______________技术将导入了目的基因的甘蔗细胞培养成植株。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5 生态工程课时提升作业(选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5 生态工程课时提升作业(选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5 生态工程课时提升作业(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5 生态工程课时提升作业(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5 生态工程课时提升作业(选修3)的全部内容。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5 生态工程课时预测点1。

生态工程的原理1。

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239(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出两个例子),沼气池中的生物属于________________ (填生态系统的成分)。

(2)该农业生态系统生产效率较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泥、沼液施用到土壤中,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工程建设中,根据____________原理,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5 生态工程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5 生态工程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

生态工程练习教师版(20分钟50分)1.(15分)(2015·洛阳模拟)下图是我国南方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稻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

请据图回答:(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该系统中将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应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2)该系统将多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整合在一起,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原理。

生产的大米无公害的原因是。

(3)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4)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原因:。

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比单纯种植蔬菜和单纯培育蘑菇带来的效益之和还要高,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原理。

【解析】(1)图示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建立沼气池,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其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图中生态农业施用的都是有机肥,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因此生产的大米无公害。

(3)发酵装置中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蘑菇为分解者,可将有机物分解为CO2等无机物,可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提高蔬菜产量。

答案:(1)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2)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水的污染(3)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4)蘑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系统整体性【易错提醒】(1)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

(2)动物并不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某些原生动物等以植物残体、粪便为食的腐食动物属于分解者。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选修③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模块质量检测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选修③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模块质量检测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2010·南通模拟)在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中,不一定涉及() A.卵母细胞的培养B.细胞核移植C.早期胚胎培养D.导入外源基因解析:导入外源基因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在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中不一定涉及。

答案:D2.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B.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人工种子,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C.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素,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萝卜—甘蓝”,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解析:植物的芽和幼嫩的叶等由于刚刚生长出来,一般不会被病毒感染。

如果选用这些地方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就可以得到脱毒的幼苗,即不含病毒的幼苗,而不是抗病毒的新品种。

答案:A3.《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

这种做法不会() A.改善土壤结构B.培育土壤微生物C.实验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D.改变土壤酸碱性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在这种生态模式下,一切废弃物皆被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有机肥料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只产生了矿质离子和二氧化碳、水等,不会造成土壤酸碱性的变化,相反现在的工业化肥会使土地酸碱化和板结,有益的地下微生物大量地被化学肥料杀死,使得农作物的品质下降。

答案:D4.(2010·徐州模拟)下列是应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X抗体的具体操作步骤,其中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骨髓瘤细胞②将X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X抗体的B淋巴细胞③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培养④筛选出能产生抗X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⑤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⑥从腹水中提取抗体⑦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A.实验顺序应当是①②⑦⑤④③⑥B.③过程中产生的多个杂交瘤细胞称为克隆C.⑦过程获得的细胞均可无限增殖D.利用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两次筛选解析: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可得到三种类型的融合细胞,分别是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其中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不能无限增殖的。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作业-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作业-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1.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解析: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很容易发现Ⅰ曲线是最理想的,可以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Ⅱ、Ⅲ曲线表示当人类的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人类的数量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Ⅲ曲线表明的情况最严重。

答案:C2.(2017·安徽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草地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解析:大量开垦草地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引发环境问题,C错误。

答案:C3.“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D.“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解析:“低碳”就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D错误。

答案:D4.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减少汽车使用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提高绿化面积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解析:雾霾天气的发生主要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烟尘等造成的,所以减少汽车使用、提高绿化面积、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都能有效降低雾霾天气的发生,但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使雾霾天气更加频繁发生。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4 生态工程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4 生态工程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

生态工程(20分钟50分)1.(16分)(2016·宜春模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部分村镇的农民率先建起了以沼气池为中心的生态工程。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______。

(2)构建这种以沼气池为中心的生态模式所依据的最主要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沼气发酵的过程中,有一种微生物有除臭作用,这种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除臭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养殖户把自己的养鸡场、养猪场、鱼塘和桑园也纳入该生态工程,并把多个单个的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改善了系统的功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4)生态农业是一个在生态上能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了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解析】(1)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

(2)废物利用主要运用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优点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硝化细菌能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从而除去臭味。

(3)题干主要运用的是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中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4)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提高,只是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答案:(1)黄瓜、番茄等蔬菜(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硝化细菌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3)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4)A2.(16分)(2016·驻马店模拟)依据生态学原理对农村家庭生活用料、厨余垃圾和庭院养殖进行整体设计,构建的庭院生态系统模式如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三第五讲生态工程[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0·盐城调研)下图为生态养猪模式。

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A.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C.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D.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解析:由于图示没有造成污染,所以不可能是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或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题图中没有提及能量问题,也不可能是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答案:B2.(2010·深圳模拟)下图示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食用菌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达到了能量多级利用的目的C.因食物链延长,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系统的效益解析: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效的延长,达到了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效益。

腐生型的食用菌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答案:C3.下图是某生态农业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B.该生态农业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原理D.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解析:生态农业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离开人的管理,生态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生态农业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了物质循环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答案:D4.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

这种做法体现了() 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C.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解析: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都是生态工程建设应当遵循的原理。

进行牧区草场建设时,既要考虑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又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平衡,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C5.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一工程属于()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B.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解析: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针对控制我国西北地区大范围的荒漠化的发展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提出的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

答案:C6.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解析: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

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答案:C7.(2010·泰州模拟)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关于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吸收的全部的太阳能B.该生态系统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C.该生态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D.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而不能植物所吸收的全部太阳能。

答案:BCD8.(2010·淮安质检)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生态学原理是其主要理论基础B.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多级利用C.实现废物资源化,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D.对害虫进行农药防治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BD二、非选择题9.(2010·苏州质检)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疏”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疏”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生产3 kg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共________kg。

(3)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5)水稻、大豆的秸秆除了图中所示的用途外,还有哪些用途?(写出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构建生态农业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基础,当能量以最高效率沿最短食物链传递时,生产3 kg鸡肉需要水稻和大豆最少,故需要生产者最少为3×5=15 kg。

(3)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的作用是完成有机物的分解、产生沼气。

(4)采用生物防治法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答案:(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2)水稻和大豆15(3)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4)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转基因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

(5)①作为饲料养猪;②作为工业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制造建材、酒精和一次性包装盒等;③在直燃锅炉中进行充分彻底的燃烧,最大限度地转换成电能(写出2个合理答案即可)10.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典范。

该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种桑养蚕、种植果树等多个生产过程合理地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生态效益达到了良性发展。

请就此生态农场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1)该生态农场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原理。

(2)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沼气的制作如图所示:①在图中标出箭头,表示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循环。

②如果将“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对生态农业系统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生态工程中的物种多样性这一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

请你结合所学有关生态工程原理,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解析:(1)生态工程中的生态农业是建立在物质循环再生与物种多样性和整体性等原理基础上的,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果把“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势必会造成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无机物得不到及时补充,土壤肥力会下降。

(3)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分析,食物链不能无限延长,一般维持在5~6级。

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2)①如图所示:②土壤中的无机物得不到补充,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3)不正确。

因为食物链长,各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难以达到一定规模,影响经济效益;营养级多,高层次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较少,该营养级生物数量也较少。

11.(2010·南通模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图是江苏南通某地区尝试的生态农业模式图。

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既刺激了水稻生长,又促进了土壤中原有农药的分解;水稻的秸秆,用作养猪、养鸭、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等,鸭粪、沼渣等用于肥田,从而生产出无污染大米与蛋肉类。

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农业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________;鸭属于________消费者;蔬菜大棚中的全部生物,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态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3)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最终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

(4)按林德曼10%定律,若该生态系统中水稻和杂草共固定了4.5×109kJ的能量,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从水稻和杂草中获得了3.2×108 kJ的能量。

那么害虫最多可从水稻和杂草获得能量________ kJ。

解析:该设计充分应用了系统学和工程学(或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原理,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答案:(1)水稻、杂草和蔬菜(缺一不可)初级、次级(缺一不可)群落(2)系统学和工程学(或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3)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4)4.5×10812.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是天然的蓄水池,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

(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功能。

(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