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训练(附答案)及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1)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
1、“有……者”此式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形式。
译为“有个……的人”。
例如《口技》:“京城有善口技者。
”2、“以……为……” 此式用“以”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来表示动词“为”所凭借的和依据的对象等。
可译为“用……做……”或“把……当作……”。
例如《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有时也可紧缩成“以为”。
例如《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3、“有(无)所”此式中“所”与后边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词组,作动词“有(无)”的宾语。
可译为“有(没有)……的(人、事、物)”。
如《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木兰诗》:“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4、“有(无)以” 此式是动词“有”和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事情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或否定)。
译为“有(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例如《中山狼传》:“吾终当有以活汝。
”《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是以”此式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
译为“所以(因此)……”。
如《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
”6、“何所”此式系“所……,(是)何”的主谓倒装式。
译为“所……的(人、东西、事物),是(谁)什么”。
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7、“所以”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据此,可译为:①“用来……的工具(方法、方式)”;“凭他(它)来……的”。
例如:《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导致……的原因”;“……的缘故”。
例如《察今》:“此其所以败也。
”8、“然则”此式表示承上的连接关系。
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
例如《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9、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何如……;……孰若……;……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精炼、意蕴深远,常用固定句式表达特定含义。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及其现代汉语翻译,以供参考。
一、判断句1. 例句:此乃吾之宝也。
翻译:这是我的宝贝。
2. 例句:刘备,天下枭雄也。
翻译:刘备是天下的一代枭雄。
二、疑问句1. 例句:尔知之乎?翻译:你知道吗?2. 例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翻译:如何解除忧愁?唯有杜康酒。
三、感叹句1. 例句:悲哉!人生如梦。
翻译:悲哀啊!人生如梦。
2. 例句:壮哉!我中国少年。
翻译:伟大啊!我们中国的年轻人。
四、条件句1. 例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行善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行恶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2. 例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翻译: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远。
五、因果句1.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2. 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负有责任。
六、并列句1. 例句: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翻译:有仁德的人见到它就会思考,有智慧的人见到它就会行动。
2. 例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不得志时就修养自己的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七、省略句1. 例句:吾欲与汝同往。
翻译:我想和你一起去。
2. 例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翻译:你难道没看见黄河之水从天上流下来,奔流到海就再也回不去了吗?以上仅为文言文中常见的一些固定句式及翻译,希望能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加练习,逐渐掌握这些固定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练习

①县宫经常派猎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 猛虎吃掉。(重点:“邑宰”“扑”、被动句 式)。
② (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
十七 太平崔默庵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 遍身皆肿,头面如牛。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 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 必得其因而后已。诊次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 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 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淡,①盖目眶尽 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 ②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答案】 ①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②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 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
①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 ②不过世上很少有(吴道子)真迹,像史全所收藏(的真迹或 精品),(我)平生大概只能见到一 二次罢了。
十五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 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儋县)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 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 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 新会,有蛮隶窃其囊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 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①然亦奇其不用吾 言而行其志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②盖将终 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月军中,故 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答案】 ①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②(我)大概将要死在此地,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 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
2.“孰与”、“孰若”。用在表示比较和 选择的疑问句中。“孰”是疑问代词,可译 作“谁”“什么”“哪”,它们就在名词或 代词前,可译为“……与……相比,谁(哪 一个)……”;放在动词前,可译为“怎 如”、“何如”、“怎比得上”等。例如: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与其杀是僮,孰若 卖之?
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和详解)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5分)译文:(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5分)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
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
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
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
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
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
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
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帝慰答之。
(节选自《明史·周经传》)(1)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2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5分)星隧木鸣,国人皆恐。
曰:是何也?曰:无何也。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译文:。
21.文言文参考译文:流星坠落地上,树木作响,国都里的人都很恐慌。
说:这是什么?说:没什么。
这是天地、自然界发生的变化,是自然界出现的特殊现象。
国都的人认为它奇怪,以为灾难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害怕就不对了。
太阳、月亮出现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偶然出现流星坠落,这种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经出现过。
(答案参考划线句)21.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2)“吾将之太行②,驾骥与牛,子交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
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
”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注] ① [耕柱子]墨子的学生。
② [太行]太行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译文:91)墨子生耕柱子的气,耕柱子说:“难道我没超过别人吗?”(2)“我将要到太行山去,要驾着马或牛车,如果是你,你将赶什么去呢?”(满分5分。
答案要点:①怒:生气,译为批评、责备亦可。
②逾:超过。
③之:到,去。
④“子将谁驱”是倒装句。
每个翻译要点1分。
句子不通顺减1分。
)21.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
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
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完整版)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常见固定句式及其翻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袭,约定俗称,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结构1.表判断语气。
(1)常见的有“无以”“所以”或“者…也”等。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李密《陈情表》“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
④亚父者,范增也。
——司马迁《鸿门宴》⑤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例句很多,不再赘述。
(2)“……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
)—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
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
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
'这说的就是我呀。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2. 表疑问语气。
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1)如……何、若……何、奈……何;中间可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如何(何如)”、“若何”、“奈何”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等。
文言文的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如:王曰:“何以知之?”B、何所……?(所…的是什么?)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如:未辞也,为之奈何?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例如:虞兮虞兮奈若何?E、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如:吾孰与城比徐公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F、安……乎?(怎么……呢?)例如: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G、独……耶?(难道……吗?)例如: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H、何为……?(为什么……?)例如:君何为生我家?(2)表示反问:A、何……哉(也)?(怎么能……呢?)例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何可胜道也哉?B、何……为?(……干什么呢?为什么…呢?)例如:何辞为?C、其……乎?(难道能……呢?)例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D、顾……哉?(难道……吗?)例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E、独……哉?(难道……吗?)例如: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F、安……哉(乎)?(哪里……呢?)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G、不亦……乎?(不是……吗?)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H、……非……欤?(……不是……吗?)例如:子非三闾大夫欤?I、宁……耶?(哪里……呢?)例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3)表示感叹: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例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B、直…耳!(只不过……罢了!)例如: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C、惟……耳!(只是……罢了!)例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D、一何……(多么……啊!)例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E、亦……哉!(也真是……啊!)例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高中文言文固定短语(固定句式)释例及译文

高中文言文固定短语(固定句式)释例及译文A1.安…乎(哉、也…)?怎么…呢?例: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赤壁赋》)2.诚…则…如果…那么(就)…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
】(《谏》)3.得以能够。
例: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大)坟墓(被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
】(《五》)4.独…邪(欤、与、耶、哉、乎…)?表疑问,常表反问。
难道…吗?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现在(您的)恩德足够惠及鸟兽,而功德却偏偏不能施及百姓,(这)又是为什么呢?】(《齐桓晋文之事》)5.得无…乎(耶、也……)?表推测,恐怕(大概)…吧?该不是…吧?例: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触龙说赵太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促》)E6.俄而不久,一会儿。
例: 俄而梦醒烛灭,人静更阑。
【不一会从睡梦中醒来,吹灭蜡烛,夜深人静。
】(《山庄玩月记》)\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
【不一会靠近窗户来偷看,目光明亮闪烁。
】(《聂小倩》)7.而况何况,况且。
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臣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谏》)8.而已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如此罢了。
】(《劝》)9.不(否)…则…如果不…就…例:不效则治臣之罪。
【如果不成功就对下臣论罪惩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5分)星隧木鸣,国人皆恐。
曰:是何也?曰:无何也。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2、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2)“吾将之太行②,驾骥与牛,子交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
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
”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注] ①[耕柱子]墨子的学生。
②[太行]太行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
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
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论衡·儒增》)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②存道以亡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5分)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
时人莫之知也。
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
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及命表,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
则天日:"卿能举贤,美矣。
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
" (选自《大唐新语》)注:①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1)解释加点的字①以( )御史出②还次( )蒲州驿(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①时人莫之知也。
②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5、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5分)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段文言文。
(5分)伯乐一过冀州之野,而马群遂空。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用直译形式翻译下列短文中的画线句子。
(5分)齐伐燕,用田子之谋,通往来,禁侵掠,释其俘而吊其民,燕人皆争归之矣。
燕王患之,苏厉曰:“齐王非能行仁义者,必有人教之也。
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其将士又皆贪,不能长受禁。
请以计中之。
”乃阴使人道齐师,要降者于途,掠其妇人而夺其财,于是降者皆畏,弗敢进。
乃使间招亡民,亡民首鼠,齐将士久欲而惮禁,则因民之首鼠,而言于王曰:“燕人叛。
”齐王见降者之弗来也,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
田子谏,不听。
将士因而纵掠,燕人遂不复思降齐。
①释其俘而吊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乃阴使人道齐师,要降者于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齐将士久欲而惮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
(5分)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
或对日:“郭氏之墟也。
”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
”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
彼善人知其贵已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
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桓谭《新论》)(1)郭氏曷为墟(2分)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
(3分)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
(5分)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古代的赌博游戏)以游。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庄子·骈拇》)(1)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
(5分)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
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
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1)欲因公弟献以求知(2分)译为:(2)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3分)译为: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
”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
今日果然!”(《隋唐嘉话》)①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译文:②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
今日果然!译文:12、翻译下文中划线的句子。
(5分)程福赟(yūn)者,为人沉厚寡言而有勇。
晋出帝时,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
契丹入寇,出帝北征,奉国军士乘间夜纵火焚营,欲因以为乱,福赟身救火被伤,火灭而乱者不发。
福赟以为契丹且大至,而天子在军,京师虚空,不宜以小故动摇人听,因匿其事不以闻。
李殷位次福赟下,利其去而代之,因诬福赟与乱者同谋,不然何以不奏。
出帝下福赟狱,人皆以为冤。
答:13、阅读下边一段文言,翻译画线的句子。
(5分)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仪子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14、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华歆从会稽还都,宾客义故赠遗累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
临去,语众人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
念单车远行,将无以怀璧为罪,愿为之计。
”众乃各留所赠。
(1)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众乃各留所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下列常见文言固定结构1、诚……则……2、得以:3、俄而:4、而况:5、而已:6、否则:7、何乃:8、何其:9、既而:10、既……且……11、见……于……12、可得:13、可以:14、乃尔:15、且夫:16、然而:17、然则:18、是故:19、是以:20、庶几:21、虽然:22、所谓:23、所以:24、往往:25、唯……是……26、为……所……27、未尝:28、谓……曰……29、谓之:30、无几何:31、无虑:32、毋宁,无宁:33、无所:34、无以……为:35、无以:36、无庸:37、无由:38、相率:39、相与:40、向使:41、一何:42、一切:43、以故:44、以……故……45、以是:46、以……为……47、以为:48、以至于:49、因而:50、有所:51、有以:52、于是:53、之谓:54、之于:55、至于:56、自非:57、何以……?58、何所……?59、奈何……?60、如……何?奈……何?61、孰与……?62、安……乎?63、独……耶?64、何为……?65、何……哉?66、何……为?67、何……之有?68、如之何……?69、独……哉?70、何其……也!71、直……耳!72、……何如哉?73、无乃……乎?74、得无……乎?75、……庶几……欤?76、与其……孰若……?77、其……其……也……?文言句式的掌握直接影响着文言句子的翻译和文章的理解。
希望能在这察漏补缺中有所裨益。
下面有一些针对练习:一.翻译下列句子1.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晏子使楚》3.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4.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庄暴见孟子》)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二.辨析下列句子的类型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