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说门话今昔

合集下载

浪淘沙.李煜

浪淘沙.李煜

浪淘沙讲李煜的词,从思想内容和风格方面,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作品,主要描写帝王家的生活后期作品为被俘后所作,主要抒写对昔日帝王生活的眷念和对眼前囚徒生活的哀叹。

后期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更高,所以我们选了后期作品来学习。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是李煜被俘后,写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师读。

还象昨天学习方法,先学上片,在学习之前,同学们读一遍上片。

上片分为三句:我们看它是怎么押韵的。

潺。

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母是AN,也就是说韵母相同,所以这个地方就叫韵角。

也就是说它每句话都是押韵的。

下片: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它每句话也都是押韵的。

下面具体学习上片,上片一共三句,下面我们一句一句进行学习,同学们自己看看这些话里面哪个词的意思你懂,哪个词的意思你不懂。

先看第一句:帘外。

潺潺,春意阑珊。

潺潺,形容溪流、泉水、小雨流动的淅淅沥沥的声音和流动的状态。

(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在这里潺潺就是小雨滴水的声音。

竹帘外雨潺潺意思是朱竹帘外传来了潺潺的雨声。

春意阑珊,春意的意思,是春天的气象也可以说成春天;阑珊什么意思。

,具体解释是将尽、衰落的意思,意思是要到尽头了,要衰落了。

春意阑珊,春天就要过去了。

唐琬的词《钗头凤》里。

角声寒,夜阑珊,那么夜阑珊的意思是夜晚要过去了。

那么同学们现在看这句词(第一句)这句词前一部分“帘外雨潺潺”是作者亲耳听到的,是事实存在的。

对不对?帘外小雨淅淅沥沥,这是听觉上可以感知的声音。

而“春意阑珊”这也是作者看到的吗?是想象出来的,作者触景生情,当竹帘外传来了潺潺雨声,作者想到:春天,快要过去了。

这里的春天表面看来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春天,大家想想,对于作者来说,这里的春天有没有其他含义。

大家想一想,作者把什么比作春天了?(问生)帝王生活和美好时光。

唐诗赏析-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唐诗赏析-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1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诗词鉴赏--率直与婉曲、含蓄蕴藉、委婉曲折、诙谐之趣

诗词鉴赏--率直与婉曲、含蓄蕴藉、委婉曲折、诙谐之趣

陆游《示儿》and 回复《示儿》


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评:梁启超赞道:“这类文字,真是和那作者的生命分劈不开——至少也是当他作出 这几句话那一秒钟时候,语句和生命是迸合为一。这种生命,是要亲历其境的人自己 创造。所以这一类我认为是情感文中之圣。”(《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所 以此诗才会影响深远。
评:人间天堂的杭州,歌舞不休。“直把杭州作汴州”,真包含无尽 言外之意,蕴涵无比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得含蓄蕴藉之旨,尽显含蓄 蕴藉之长。
《江南逢李龟年》and 《剑门道中遇微雨》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评:孙洙《唐诗三百首》评:“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 凉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绝,此为压卷。”此诗初看浅近明白,似 无深意,实际却意旨深远,含蓄丰富。 •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评:叶燮《原诗· 内篇下》中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 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旨归在可解不可解之间。”
借题发挥:唐· 杜牧《题桃花夫人庙》 and 清· 邓汉仪《题息夫人庙》
• 唐· 杜牧有《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
评:杜诗首两句似是以同情态度写息夫人的被抢“无言”,但既把息国灭亡 之罪归咎与她,又以晋代豪富石崇家伎绿珠死节来反衬她贪生怕死,实是女 色祸国老调。
唐· 刘禹锡《乌衣巷》vs江阴女子(城墙诗)
• 唐·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评:正如唐汝洵《唐诗解》指出的:“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而借言于燕,正诗人 托兴玄妙处。”其中蕴藏着历史盛衰、人世沧桑的深沉慨叹,所谓“感慨无穷,用笔 极曲”(施补华《岘佣说诗》),含蓄蕴藉,余韵悠长,历来脍炙人口。 • 课下对照赏析——清· 陈忱《叹燕》: 春归林木古兴嗟,燕语斜阳立浅沙。 休说旧时王与谢,寻常百姓亦无家。 评:刘诗对旧贵族衰微的今昔慨叹,上升到对“寻常百姓”的同情,变吊古为伤今,其中 更饱含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从艺术上说,此诗也不同于刘诗的婉曲含蓄,而是直抒 感慨,直言其情。 • 江阴女子《城墙诗》: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评:清代大诗人袁枚《随园诗话》引录此诗,极口称赞:“有学士大夫读破万卷,穷老尽 气,而不能得其阃奥(奥秘)者,有妇人女子、村氓浅学,偶有一二句,虽李、杜复 生,必为低首者。”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鉴赏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登岳阳楼》是由杜甫所创作的,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岳阳楼》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译文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登岳阳楼》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登岳阳楼》鉴赏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杜甫《赠卫八处士》赏析

杜甫《赠卫八处士》赏析

杜甫《赠卫八处士》赏析《赠卫八处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

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

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

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

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

作品原文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译文词语注释⑴卫八处士,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

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八,是处士的排行。

⑵动如,是说动不动就像。

参(shēn)商,二星名。

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沉。

居於旷林,不相能也。

日寻干戈,以相征讨。

后帝不臧,迁阏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

迁实沉於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

⑶苍,灰白色。

⑷“访旧”句,意谓彼此打听故旧亲友,竟已死亡一半。

访旧,一作“访问”。

⑸“惊呼”句:有两种理解,一为:见到故友的惊呼,使人内心感到热乎乎的;二为:意外的死亡,使人惊呼怪叫以至心中感到火辣辣的难受。

惊呼,一作“呜呼”。

⑹成行(háng),儿女众多。

⑺“父执”: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

”意即父亲的执友。

执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

《钗头凤》诗词赏析

《钗头凤》诗词赏析

《钗头凤》诗词赏析钗头凤〔宋〕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词句注释⑴钗头凤:词牌名。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某某某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又名“折红英”。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七仄韵,两叠韵,两部递换。

⑵黄縢(téng):一作黄藤,此处指美酒。

宋代官酒以黄纸为封,故以黄封代指美酒[2]。

⑶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绍兴的其中一段围墙,故有宫墙之说。

⑷东风:喻指陆游的母亲。

⑸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⑹浥(yì):湿润。

鲛(jiāo)绡(某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

绡,生丝,生丝织物。

⑺池阁:池上的楼阁。

⑻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⑼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⑽莫:相当于今“罢了”意。

白话译文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

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

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

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错,错,错!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

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

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

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

莫,莫,莫。

【作品赏析】《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

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

陆游用“钗头凤”这一调名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一样地倏然而逝,未能共首偕老。

因为这首词是咏调名本义的本事词,所以须首先交待一下词中本事。

一般的说法是:陆游初娶舅父唐闳之女,婚后夫妻相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自己的侄女,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唐氏离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