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理工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陈绍鸿
【期刊名称】《新课程研究(上旬)》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引领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直接向社会培养与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神圣使命,作为学校办学宗旨的集中体现,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学生成才为目标,以强化管理为途径,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优良的校风为依托,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现代高中学校应该坚守的教育目标。
【总页数】4页(P130-132,129)
【作者】陈绍鸿
【作者单位】云南省会泽实验高中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1
【相关文献】
1.加强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势在必行——兼论科普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2.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全面发展人
才4.加强教育管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5.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试论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开展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建高校学习型教师党支部 推动人才培养工作

摘要 : 教 师 基 层 党 支部 建 设 对 于 推 动 人 才 培 养 工 作 非 常 重 要 , 党 建 与人 才培 养 工 作 应 有 效 契 合 。
为此 , 应 创 建 高校 学 习型 教 师 党 支部 , 推 动 人 才 培 养 工 作 。 创 建 高校 学 习 型 教 师 党 支 部 应 从 创
党 支 部 书 记 需 协 同创 新 , 密切 协 调 , 共 同 做 好 人 才 培养 工作 。
保证 。这既 为 高 校 党 建 工 作 指 明 了方 向 , 同时 也 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 求 。 为 此 , 本 文 就 如 何 加 强 高 校
教学 工 作第 一 线 的基 层 教 师 党 支 部 建设 , 从 而 推 动人 才 培养谈 点 看法 。
支部 的知 识化 建设 等举措 。
关键 词 : 人 才培 养 ; 党 支部 建 设 ; 学 习型 党 支 部 ; 知 识 化 建 设
中 图分类 号 : D2 6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8 4 2 5 ( 2 0 1 3 ) 0 5 —0 l l 6 —0 3
李明秋 : 创建高校学习型教师党支部
教 学之 中 , 同时 , 将外 在 的思 想修 养 内化 为教 学 工 作 的核 心 动力 。首 先 , “ 三个代表 ” 重 要 思 想 是 高 校 党建 的指 导思 想 。教 师 基 层党 支 部 建 设 的成 效 直接 取 决 于 党 员 教 师 的 师 德 与 师 风 作 用 的 发
推动人才培养工作
l 1 7
新理 念 、 创 新载 体 、 创 造 良好 的 环 境 氛 围 等 三 个 方 面 着 力 ; 要 采 取 创 新 教 师 党 支 部 班 子 建 设 工 作
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一、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工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环节的设置方面,一些高校已经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项目,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一些高校还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某些学校和专业中,实践环节的设置仍然不够完善,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文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文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一些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开设人文科学类课程,引导学生对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此外,一些高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开设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仍有一些学校和专业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三、理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理工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科研平台的建设方面,一些高校投入了大量资源,建立了一批科研实验室和科研机构,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同时,一些高校还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然而,在一些学校和专业中,科研平台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有限,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医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医学伦理素养。
在临床实践方面,一些高校通过与医院合作,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临床环境,提高他们的临床技能。
同时,一些高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素养,通过开设医学伦理课程,引导学生遵守医德,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
然而,在一些学校和专业中,临床实践环节的设置不够完善,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存在一定的不足。
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路径探析——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

党的建设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1期(总第169期)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No.1,2021(Sum ,169)教师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1]。
培养教师党支部书记成长为党建带头人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是提高高等院校基层党建水平的重要基础性工程。
2018年,教育部党组出台了《中共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把培育“双带头人”作为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抓手。
一直以来,党建和业务是高校两项相对独立运行的工作,两者还没有形成同频共振、互融互促的发展机制与格局[2]。
因此,开展“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正是为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也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坚强保障[3]。
一、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存在的问题1.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双带头人”工作室的党支部书记大多是由学术能力强的党员教师兼任,但一些党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出现了“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
这些党支部书记日常以教学和科研为主,特别是青年党员教师,他们的压力更多来自职称晋升和学术建设,主要从教学与科研两方面获取归属感、荣誉感[4]。
因此,“双带头人”工作室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中心向科研方面严重倾斜,没有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对教学科研的促进作用,党组织不能很好地融合到学科建设进程中,容易形成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两张皮”的现象。
此外,一些党支部书记认为党务工作仅仅是传达文件、管理党费等工作,不愿把时间花费在繁杂的党建工作,甚至敷衍应付工摘要:开展“双带头人”培育工作是提升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是引导教师党支部书记做好“双带头人”的一种长期性、基础性工程。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长效机制

2 0 年 1 3日, 05 月 中央颁布 的《 立健 全教育 、 建 制度 、 监督并重 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 纲要》 中提出 : 在全 国范围内积极 推 动廉政文 化进学 校 、 企业 和农 村等 , 大力 加强廉 政文化建 设 。2 0 年 7 1日, 05 月 教育部下 发《 关于在大 中小学 开展 廉洁 教育试 点工作 的意见 》 中强调 : 要积极推 进廉 洁教育进校 园、 进课 堂 、 学生头脑 , 进 不断增强廉 洁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 党 的十七 大明确提 出 , 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 推动干部廉洁 自 律, 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综上所述 , 随着经济全球化
[ 作者简介 ] 黄素 霞 ( 9 1 ,女 ,本科 ,副研 究员,研 究方 向为高校党建 与思想政 治教 育。 1 7 一)
一
、
推 进 高校基 层 党组 织党 风廉 政建 设 的重要 性
陈云 同志在谈 到党风 问题 的重要性 时指 出 :执政 党的 “
校基层 党组织 廉政建设 的重要 性和 紧迫性 , 大工作力 度 , 加
第 2 卷 第2 I 5 1 I ] 2 1 年2 02 月
长春理 工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Jun l f h n c u iest fS i c n eh oo y ( oil ce cs io ora C a gh nUnv ri o ce ea dT cn lg S ca in e t n) o y n S Ed i
入 。从高等教 育改革和发展 的现 实需要来讲 , 创建高校学 习 型基 层党组织 , 一要认真组织 各党支部 和广 大师生深入学 习 和实践科学发展 观 , 习胡锦涛总 书记关 于廉政文化建设 的 学
探索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探索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摘要:本文阐述了如何培养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并以机器人教学为例分析了创新性教学中的实施方案和教学难点,并以实际大学生机器人创新为例,阐述了如何将机器人技术和创新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创新人才机器人技术创新设计创新制作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245-02理工科创新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工科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许多理工科高校针对如何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措施,出要表现为通过强化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机制,营造创新人才成长氛围,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促进和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这就需要我们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近年来,机器人作为机械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典型载体,被广泛作为创新平台的选题之一。
为了推进理工科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进程,激发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我们提出了以机器人为教育平台,研究培养理工科大学创新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
1 机器人教育创新平台介绍机器人教育不仅是知识创新的平台,而且也是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优秀平台。
欧美国家对其相当重视,都已经制定出了全国范围的发展规划。
例如,美国十分重视机器人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开设和开展机器人课程、有关机器人的课外活动、机器人主题夏令营和利用机器人技术作为辅助手段等四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美国高校的机器人教育主要表现为:(1)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在工程类一年级新生中开设机器人公开课以及相关的机器人课程;(2)机器人作为课程学习的平台,已逐渐应用到高校其他课程中。
日本是世界上机器人教育水平和机器人文化普及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日本,不仅每所大学都有高水平的机器人研究会、而且定期举办机器人创新设计和制作大赛。
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四个融合”

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四个融合”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应全面实施“四个融合”行动,即推动党建与教育事业、师生需求、属地党建相融合,与高校内部党建工作体系相融合,促进高校党组织更好融入并统领治理架构,推动党建与高校事业发展互促互进。
一、坚持融入事业,提升党建“统合力”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高校党委领导学校改革发展的全局,要着力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一是突出“政治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
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既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站稳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举旗定向的政治立场,引导全体党员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
二是突出“党的领导”这一最本质特征。
加强高校党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总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把党的领导和依章办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党的领导覆盖办学治校各领域、占领宣传思想各阵地、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把党的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融合起来,形成“中心工作是什么,党的建设就重点聚焦什么;发展瓶颈是什么,党的建设就重点突破什么”的工作格局。
三是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方针。
以“七张问题清单”为抓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构建“问题发现靠党建、问题发生查党建、问题解决看党建”的工作机制,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通过主动发现问题,倒逼整改落实,变“问题清单”为“成效清单”,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领导力、执行力和管控力。
深化细化“四责协同”,全面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站位、履职能力和业务水平,层层压实压紧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试论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

试论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摘要:高校基层党支部在高校工作的基层,直接联系高校的师生和职工,可以传导我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也能够强化我党的领导,进一步明确高校的办学方向,可以说,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极为突出。
把握高校的话语权,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至关重要,不过目前仍然存在着高校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被弱化的情况。
对此,本文从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入手,分析其功能弱化的原因,提出了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的建议,希望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弱化前言: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进一步做好高校建设,从思想引导的角度把握高校意识形态。
高校是学术研发中心,也是人才聚集中心,作为高等知识的载体,对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求更加突出。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极为突出,简单来说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能够宣传相关政策,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等。
因此,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做好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培养专业人才。
1.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的组成1.1宣传党的思想基层党组织是我党思想的重要宣传阵地,在学习中宣传我的思想,并且不断巩固人们对于党建工作的认知,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将我党的思想与高校工作结合在一起,真正的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
在高校“三会一课”活动中宣传党的思想,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深入到高校内部展开宣传,并且结合如今的全新形式,选择一些高校师生和职工都容易接受的语言方式展开宣传,进一步提高党支部的管理能力。
在基层党支部管理制度中将宣传党的思想的效果作为党员考核的重要标准,制定日常宣传任务,并且在工作中确保宣传效果[1]。
1.2落实党的决定认真研究我党的相关政策与规定,深入琢磨我党各项决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并且结合目前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做好党支部工作安排,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团结领导能力,所有党员需要通过研究讨论统一思想,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落实党的决定的办法,同时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计划,真正的发挥党支部的管理效果[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0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5期Oct2012[摘要]理工科专业学生作为高校群体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特征。
针对理工科人才的独特特征,笔者指出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理工科人才中的培养作用极为重要。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特性,积极创新学生党建的新思路、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着力为和谐校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理工科学生;特征;学生党建;和谐校园[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0-0099-02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理工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曹军芬(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河南许昌461000)在第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曾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建设和谐校园,关键也在各级党组织。
高校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在建设和谐校园工作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理工科专业学生作为高校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特征。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应当充分研究理工科学生群体的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把理工科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同党建基础工程相结合、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从而较强地发挥组织作用、战斗堡垒作用,为和谐校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全面了解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特征1.重科学精神,轻人文素养目前,从理工科学生在校课程设置的比例看,以选修课形式存在的人文类课程所占学生必修学分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同时还面对来自理工专业的所谓“没有用”、“学不学没关系”的压力。
从受教育一方来看,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专业技能以及是否有利于就业等因素为评判标准,认为人文类选修课程与科技专业距离遥远,亦没有外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实用,为数不少的理工科学生选修人文课仅仅为了混学分,从而出现重理工轻人文的倾向,结果导致理工科高校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因此,除少数学生外,大多数理工科类学生人文知识相对缺乏,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文化的熏陶,连最基本的日常的书面表达、礼仪、沟通技巧都了解甚少,或者错误百出;学习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难以相处得协调和谐;在文学、音乐、艺术、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显得相对贫乏,知识面窄,知识积累不够丰富。
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必然制约理工科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2.政治参与性低,参与形式单一由于受传统与现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激烈碰撞,理工科学生的政治参与也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学生政治参与认知处于浅表层面,对参与性认识、性质及过程没有系统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了解什么是政治参与,造成政治认知的直观化、浅表化,政治评价的功利化。
在政治参与形式方面也较为单一,参与党团组织仍是重要参与形式。
要求加入共产党的比例虽然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但是在入党动机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向功利化、务实化方面发展,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上不良思想倾向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重自我、轻他人、轻社会,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对他人、社会缺乏责任感。
3.重视规范性,轻视独特性在理工科教育的小环境中,更强调配合性的操作机制,强调规格性的操作规范,认知方式、行为方式提倡中规中矩,并未给独特个性留下多大的空间,相当一部分理工科专业学生重视规范性,轻视独特性,不喜欢求变、求异、求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从而缺乏独特鲜活的个性,或不能保有其独特鲜活的个性,或不敢张扬其独特鲜活的个性,缺乏对问题的洞察力和敏锐性,缺乏挑战精神和创新能力,严重影响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课外的一般科技活动,包括参观科普展览、参加科普宣传、制作科技作品等活动,理工科类大学生感兴趣、赋予行动的也不多;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学生中学术研讨活动,积极参加的人更少,有的学校只有极少数“精英”参加。
因此,在理工科英才培养上,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塑造出学生富有个性魅力的人格。
4.逻辑思维能力强,灵活应变能力差理工科专业学习多数强调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同时受未来职业和社会角色定位的影响,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灵活应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轻视也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理工科学生的人格特征往往表现为谦虚、克已、忍耐,处事认真、严谨、比较保守,尊重传统观念和行为标准,很少追求刺激去做危险的事,对计算、公式、技术等较为敏感,但对人、对事、对物的认知和处理的方式缺乏灵活,缺少良好的沟通技巧。
理论和事实表明,在开发逻辑思维的同时,形象思维能力也需要通过艺术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二者相辅相成。
一个人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健全的思维。
99··二、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组织在理工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1.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理工科学生中的导向作用,强化人文素养教育,着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贴合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以贴切学生思想的情感教育激励关怀学生,坚持“主渠道与多渠道合流、主课堂与大课堂交融”,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积极探索理工科学生的性格特征,加强艺术教育,塑造良好的人文精神,认真做到“两个结合”:一是把党建工作与学生实际思想和心理需求结合起来,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及团队精神的教育,不断学习与扩展历史、政治、文学与社会、美学知识、思维方式与方法,使得理工科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理想信念的必要性、紧迫性,从而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进一步把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活动变成党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接受、富于创造的自觉行动,使学生们富于思想、勤于思考、善于思辨、缜于思维;二是把党建工作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塑造人文精神,帮助健康人格形成,增强提高人文素质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竞争实力、发展潜力。
2.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理工科学生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好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应当积极贯彻把“支部建在班上”的号召,进一步改进和调整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选拔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担任支部委员,并为每位支部委员进行培训,努力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围绕“学生党支部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学生党支部具体工作要求和方法”等内容举办党建工作培训班,提升党支部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力;抓好学生党建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党总支、学生党支部、教工联班党员、学生联班党员为主线的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建立党建进学生公寓制度、党员帮扶制度、党员示范岗制度等党建制度,保证学生党建工作有序进行,不断强化学生党员政治思想观念和组织观念,努力使学生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广大学生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
同时,积极建立“学习型、创新性”党支部,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把握新时期大学生党建的新特点、新规律,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大力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3.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理工科学生党员发展中的激励作用,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着力推进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为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抓好“四早、四要有”,即从思想上早熏陶,从政治上早引导,从理论上早灌输,从培养上早着手,做到发展要有计划、教育要有层次、考察要有重点、发展要有规范的程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和对上对下负责的原则开展理工科专业学生党建工作。
具体来说,各支部每学期首先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有针对性、层次性地做好教育计划,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开展经常性的谈心工作,并于每季度初及时讨论对积极分子的考察意见,提出努力方向,培养的过程中通过爱国教育、公益活动、兼任团学干部等方式进行培养和教育,并通过公开座谈、个别群众谈话、任课教师评价、师生联班党员意见等多种途径、多角度、多视点地考察,确定发展人选,严格发展程序,保证发展质量。
4.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理工科学生中的先锋示范作用,抓好党员科技创新,着力推动党员再教育工程理工科党员的科技创新工作和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关系到理工科学生基层党建的长远发展,对预备党员和党员的教育培养管理又往往是党建工作中的弱点,在此项工作中,要注重“四个并重”的工作方针:党员数量与质量并重、党员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个人能力提升和集体能力提升并重、发扬优点和克服缺点并重。
通过组织“一帮一”、党员兼职做团干、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着重培养其创新精神,激发其创新动力,激励他们在创新活动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有力地提高学生党员理论水平、创新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这一途径,使得学生党支部及其每位学生党员在学生工作的各个领域都很好地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使学生党员“在平时能看得出来,在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
5.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理工科学生中的环境支持作用,抓好党建平台建设,着力丰富校园文化建设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资源的紧张,学生的活动、交流沟通的阵地更多的是在校园、宿舍、网络、社团等各类学生组织、学生活动中进行。
这必然要求我们在原有的党建工作组织结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性地把党建工作与一些新的组织载体和工作领域结合起来,搭建党建工作的新平台。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要坚持“学生党支部与团学工作相结合”、“学生党支部与学生社团相结合”、“学生党支部与班级文化相结合”、“学生党支部与网络相结合”、“学生党支部与学生宿舍相结合”、“学生党支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六结合”方法,开展社会实践、公益性服务等校园文化活动。
在学生团学组织、学生社团、学生宿舍、社会实践服务队等成立学生党小组,通过QQ群、飞信平台、公共信箱、博客等网络信息方式,利用校园各类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内容丰富、健康活泼的网络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支部党员、积极分子和群众的智慧,不断拓宽学生党支部的活动范围,积极开展创新活动。
参考文献:[1]张江伟.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4).[2]景丽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探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3]付丽,张宏波.“君子不器”:理工科高校英才人格培养的三个维度[J].黑龙江高教,2008,(7).[4]付洪.理工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德育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