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老火车站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名校课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4故宫博物院练习

14 故宫博物院名校讲坛1.主题解说这篇解说词按照参观路线,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重点突破故宫建筑物众多,但在众多宫殿中,作者为什么将太和殿作为说明的重点?提示一: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提示二: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便于读者由点及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提示三: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
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难点攻克《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以建筑物为说明对象的事物说明文,作者在说明时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提示一:作者沿着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
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
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内廷”建筑,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
提示二:课文按先总后分、先外后内的顺序加以介绍,即先写它的外观,再写它的内部装饰、陈设。
在逐一介绍各个宫殿之前,先概括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以及它的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然后以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使读者对这个建筑群总体和局部,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提示三:从南到北,基本上沿着中轴线前进,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加以分述综合,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其之间的联系比较清晰明了。
4.结构图解总说: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艺术风格(略)故宫前殿前建筑(略)博朝物分说三太和殿:高度、面积、陈设、雕饰、作用(详)院大殿中和殿、保和殿(略)后三宫(略)内廷御花园(略)总说:呼应开头,强调艺术特点(略)5.学法点津说明顺序——空间顺序说明文以解说、阐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恰当的顺序简明、准确地说明事物和事理。
黑龙江哈尔滨市语文高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黑龙江哈尔滨市语文高考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秋日的信使深秋的风带着一丝丝凉意,在田野间轻轻掠过,仿佛是自然派来的信使,向人们宣告着秋天的到来。
在这个季节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片片金黄的稻田了。
金黄色的稻穗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每当微风吹过,稻浪起伏,如同大海的波涛一般,美不胜收。
然而,秋天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它还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在田间穿梭,收割机轰鸣着在田地里工作,一派丰收的景象。
此外,秋天也是思考与感恩的时刻,当一年的辛劳即将结出硕果时,人们会停下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并感激大自然的馈赠。
秋天还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赞美秋天的诗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秋天就像一首诗,等待着我们去细细品味。
总之,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
它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感恩的心境;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让我们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感受自然的魅力,享受生活的乐趣吧!1.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A. 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B. 对忙碌农民的同情C. 对未来生活的担忧D. 对过去生活的怀念2.文章开头提到的“自然派来的信使”指的是什么?A. 农民B. 深秋的风C. 收割机D. 稻田3.根据文章内容,秋天是怎样的季节?A. 只有收获的季节B. 思考与感恩的时刻C. 忙碌的季节D. 充满诗意的季节4.文章引用了哪一句古人的诗句?A. “人生若只如初见”B. “春风又绿江南岸”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D. “独乐山水独落梅”5.下列哪一项不是文章所表达的内容?A.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B. 秋天充满诗意C. 秋天让人感到悲伤D. 秋天让人思考和感恩答案:1.A2.B3.D (注:此题可有多项正确答案,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最佳答案)4.C5.C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初中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
说明文阅读训练(含答案)高铁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的武汉到广州客运专线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
现在从武汉到广州的整个行程只需要不到3个小时,而原来需要十多个小时。
高速铁路的推广是为了替代汽车运输,因为汽车运行会排放大量废气,消耗宝贵的石油资源。
因此,大力推进铁路高速化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法、德、日、西、韩、美等国。
高速铁路不是谁都能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牵引、制动、空气动力学、路轨铺设和自动化管理等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
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
为了提高车速,通常采用动力分散式装置,将多个小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第一、四、五、八节车厢内,这些车厢既载客又有牵引动力,故称动车组,而无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
车头则须设计为类似飞机一样的流线型,以减少行进中空气的阻力。
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
路轨的设计上必须尽量降低PQ值,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
其次,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借以监测列车的制动效果、转向架的稳定性、列车的行进速度、位置、与其他车辆的距离等。
第三,尽量消除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防止汽车等误入铁路与火车相撞。
在必须交叉的道口,则安装先进的报警装置。
稀土是指17种化学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现代工业、高科技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永磁铁、液晶显示器、节能灯、电池等等,都需要使用稀土元素。
③中国之所以能够垄断稀土市场,是因为其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
但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过程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中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取了限产和出口的措施。
④然而,这种措施却让世界各国感到不满。
因为稀土在现代工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很难替代,所以稀土的供应被打断会给各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二)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二)中考分类说明文阅读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说明文阅读(二)【河南省】(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1~13题。
(共12分)文本一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①为什么地球边上有个月球?它是怎么来的?与地球有怎样的关系?②多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
其中,“同生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是由一块太阳星云形成的,是一对“姐妹”;“捕萩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自形成后,地球把运行到它附近的月球捕获为自己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干女儿”。
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假说都缺乏科学依据。
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较支持“大碰撞说”。
这个假说认为,大约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还残存着一些没有构成行星的大大小小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各行其道。
大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产生的大量碎块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凝结,形成了月球。
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始终围绕地球公转,不离不弃,就像是地球的“女儿”。
③但月球是不是真的就是地球的“女儿”呢?这还需要科学的确证。
科学家提取了月球和地球的“基因”——岩石样品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做“亲子鉴定”,测定的结果证明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
④跟地球相比,月球很小,没有能力把空气“抓”在周围,所以它的表面是超高真空的环境,没有任何天气变化,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命迹象。
【甲】月球的结构很简单,从外到内由月壳、月幔和月核构成,就像蛋壳、蛋清和蛋黄。
在诞生之初的10多亿年里,月球一直非常活跃。
那时它很年轻,活力四射,内部的能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月震和火山喷发频繁。
后来,内部的能量渐渐耗尽,月球慢慢成为一个“僵死”的星体。
⑤催生月球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撞击,也使地球从直立自转变为倾斜自转,但这“终身残疾”促成了地球表面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产生了潮汐,对生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时,月球还像一个巨大的“刹车片”,不断为地球自转减速。
安庆市太湖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安庆市太湖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8九上·秀山模拟) 下列作品或文学常识理解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 . 《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说家吴敬梓。
B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
D .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重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杨志,同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杨志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二、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2. (7分) (2018九上·桐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漕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gǔgǔ如泉;或淌过石板,chán chán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副写意画。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gǔ gǔ________chán chán________________如泉迂回________成溪湿漉漉(2)最后一句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段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三、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3. (11分)(2014·株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晁盖)一行人上岸,王伦领着一班头领出关迎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年(2023-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年(2023-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三)阅读《把车停远一点》,回答15—19题。
(16分)把车停远一点①那年深冬,我开车到哈尔滨出差。
路上寻常得无话可说,狂风卷叶,冷飕飕的。
黄昏时抵达宾馆,总台一个笑得轻轻甜甜的姑娘,为我办理入住,利利落落。
楼层、餐券、进出停车、总台电话,一一嘱咐。
②我的车停在宾馆的露天停车场。
看天气预报,夜里将有大到暴雪,再想到自己饱满的日程,心里好不忐忑。
③晚上,房间电话响起,是总台姑娘的声音:“请问您车牌号多少”虽不知她是何用意,也并未多想,相告后便挂了电话。
④第二天一早,窗外冰天雪地,银装素裹,我打算尽早下楼用餐。
经过总台,姑娘叫住我:“这么早呀!请问今天需要用车吗我先让工作人员给您的车清雪!"⑤这显然出乎我的意料。
她含着笑,等我答复。
⑥"哦,谢谢!请问方便吗车就停在……"⑦还没等我说清位置,姑娘已先开了口。
⑧"方便!我知道的!"⑨原来,那通电话,用意在此!⑩早餐后,匆匆走向停车场。
一夜大雪,让停车场里尽是高高低低的雪丘。
车辆已被深雪覆盖,车牌分毫不见。
大概方位,一个人正在车头除雪,车身半露,近处看时,正是自己的车。
过去一看,硬纸板被折成三角形,支在车顶,上面粗粗重重地写着我的车牌号。
四下环顾,其他车顶也都立着这样的硬纸板。
积雪覆盖下的车,一下就有名有姓、有头有主了。
除雪的工作人员点破:“都是总台姑娘写的,忙活到半夜呢!”那个天寒地冻的早展,身为远乡异客的我站在"热烘烘"的停车场,这里的善意好客深深抚慰了我的心,我不禁感慨万分:手栽玫瑰,尚有余香,何况赠人呢!天色微明,我坐上车,打开车灯,灯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出差回来,早晨开车上班。
因为到得早,公司总部偌大的停车场里,停的车辆还很少,那么多的车位都在眼巴巴地期待着我驻车。
黑龙江哈尔滨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12篇(2003—2019)

黑龙江哈尔滨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12篇(2003—2019)中国古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独特的弹拨乐器。
在所有的弹拨乐器中,古琴是唯一能够点状出音,同时又能制造出大量线状音迹的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这种特殊的音效是由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所造成的,从而产生了独有的“走手音”。
在演奏中,“走手音”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
走手音”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可以使古琴的琴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
这个特点是靠琴弦的振动强度逐渐减弱而产生的,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渐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激发出人们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钟子期就是先被命XXX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所吸引感染,后来才与XXX成为知音的。
古琴之所以能营造出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城有关。
多数乐器的音城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
这往往能给听琴者低沉、悠远的感受。
古琴的“走手音”和自身的音域特点使它有了独特的音韵。
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XXX绵长不绝,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索绕心底,经久不散。
在文中找到最能合理贴切地解释“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语句是“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XXX绵长不绝,深邃悠远”,这种感受让人仿佛能够在心中回味三日,不断流连。
古琴具有低沉、悠远的感受,特别是在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时更为明显。
它独特的高韵源于“走手音”和自身音域的特点。
欣赏古琴演奏时,人们会感觉XXX长时间不断,深邃悠远,情感随音动,幽深的情思在心底久久不散。
百合是一种世界名花,原产于中国。
它的鳞叶呈长椭圆形,表面白色或淡黄色,质硬而脆,无气味,味微苦。
百合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历史。
它不仅含有蛋白质、脂肪、还原糖、淀粉、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而且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
这些成分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而且还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专题15:说明文阅读-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攻略(部编版)(解析版)

专题15 说明文阅读(一)口罩:隔离病毒的“武器”①1910年冬,肺鼠疫从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我国,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开来,短短4个月就扩散到5省6市,死亡人数达6万多人,仅哈尔滨市就有5272人丧生。
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他切断了传播途径,给病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不到4个月时间就战胜了这场灾难。
②同时,伍连德还设计发明了用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
③设计之初,伍连德曾将口罩的绑带设计成两端各三条:上方两条沿耳上方系在脑后,中间的沿耳下系在颈后,下方的则向上系在头顶。
为使用方便,不久后他将绑带简化成两对,而防护作用依旧。
这样一款自制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被称为“伍氏口罩”。
④口罩变成公众常备物品,则伴随着一场“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
⑤1918年3月,流感在美国爆发。
由于150万美军被陆续派往欧洲参战,流感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欧洲大陆,并造成全世界空前的灾难。
一年多的时间里,这次流感共造成了世界5000万至1亿人死亡。
⑥这种传染病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其实疫源地并不在西班牙,而是因为当时该国是中立国,未对疫情信息进行封锁,所以很多消息都来自西班牙。
西斑牙流感传播的后期,人们才普遍意识到防疫的重要性。
口罩成为预防流感的重要工具。
普通平民被要求戴上口罩。
虽然只是简易款,以今天的防护标准来看,其抵御病毒侵袭的效果并不怎么样。
但不可否认,口罩已变成全民用品。
⑦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口罩继续发挥着更多防护作用。
⑧1952年12月,持续了多天的严重空气污染造成英国伦敦上万人死亡,口罩成为在雾都生存的必需品。
制作口罩的材料也在对抗污染的过程中不断进化。
各国陆续颁布了职业健康法,通过各种措施推动现代口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⑨如今,口罩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成熟产业,贴合度、过滤效果和舒适性均在不断改善提升。
近年来,口罩的技术含量逐渐增加,除了医用外科口罩,防尘、防花粉、防雾霾,甚至防紫外线、带清凉感等个性化品类也不断面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老火车站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本文是关于哈尔滨老火车站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哈尔滨老火车站》说明文阅读原文
①哈尔滨老火车站是城市创建初期最早修建的几座大型建筑之一。
1899年10月,在今哈尔滨站行李房的位置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室、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
1920xx年哈尔滨老火车站站舍始建,1920xx年旅客候车室即迁入新站舍。
②哈尔滨老火车站的选址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它位于南岗区、道里区和道外区三个主城区的交界处,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
由车站街(今红军街)、铁路街(今曲线街)、松花江街及医院街(今颐园街)相交而成半圆形的广场,交通便捷。
这个半圆形广场视野开阔,便于人们更好地欣赏建筑。
每当广场上鲜花盛开,繁茂的树木成为衬托建筑的绿色飘带,建筑优美而舒展的丰姿则尽现眼前。
③作为火车站建筑,从功能上看,其平面布局比较严谨而合理。
建筑由一二三等候车室、中央门厅及处于最右端的中国人候车室等五个大厅构成,围绕着这五个大厅分别布置了售票室、行李房、服务员室、警察室、站长室、小卖部及卫生间等辅助用房,总面积为1619.78平方米。
建筑正中是中央门厅,高9.07米,宽敞明亮。
门厅作为整个建筑的核心,其它几个候车室通过门厅联系在一起,成为流动而连续的空间。
④哈尔滨老火车站建筑立面设计是典型的“新艺术”风格。
其设计极尽生动之势,比之西欧及俄罗斯同时期“新艺术”设计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独特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建筑曲线装饰的运用上。
一眼望去,建筑通体的曲线装饰令人目不暇接——曲线的门窗、曲线的墙墩、曲线的女儿墙甚至曲线的车站名称,犹如各种曲线的海洋。
这些曲线的弧度富有变化,如一首乐曲,跳跃着,盘旋着,时而高昂,时而低回。
⑤驻足于哈尔滨老火车站之前,你会发现,建筑的每个细节都是那样生动奇异,整个建筑舒展而大方。
可惜的是1959年火车站扩建时老站舍被拆毁了,它迷
人的风采已随风而逝。
《哈尔滨老火车站》说明文阅读题目
1.(3分)为什么说哈尔滨老火车站的选址是经过精心考虑的?(请简要概括)
2.(3分)哈尔滨老火车站建筑平面布局有什么特点?这样布局的依据是什么?
3.(2分)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建筑正中是中央门厅,高9.07米,宽敞明亮。
( )
(2)其设计极尽生动之势,比之西欧及俄罗斯同时期“新艺术”设计有过之而无不及。
( )
4.(2分)阅读第④段,说说哈尔滨老火车站在建筑曲线装饰的运用上有哪两个特点?
《哈尔滨老火车站》说明文阅读答案
1、因为哈尔滨老火车站地处城市中心,交通便捷,视野开阔。
2、比较严谨而合理火车站的功能
3、(1)列数字(2)作比较
4、广泛应用、富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