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井盐文化构筑城市精神[1]

合集下载

运城生态智慧城建设研究--以盐文化旅游开发为视角

运城生态智慧城建设研究--以盐文化旅游开发为视角

运城生态智慧城建设研究--以盐文化旅游开发为视角王丽芳;苏建军;黄解宇【期刊名称】《运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I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ecological security, Yuncheng ecological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puts forward"culture as the soul"as the building concept, advoc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wisdom tourism indus-try, enhancing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However, current problems exist in the construction: inadequate expression of salt cul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uncompleted Salt Lake landscape pattern, and weak drive of salt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So the ecological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rom salt culture mining, reproduction and Salt Lake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regeneration.%生态智慧城建设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其建设核心是把生态特征和智慧特征融为一体,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并利用综合手段,构筑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生活空间。

运城生态智慧城建设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了“文化为魂”的建设理念,提倡发展智慧旅游产业,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但目前建设中还存在盐文化主旨表达不足,盐池山水格局体现不够,盐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性不强等问题。

古今自贡盐的品类

古今自贡盐的品类

自贡盐是中国著名的特产之一,其历史悠久,品类丰富。

古今自贡盐的品类主要包括岩盐、井盐、井熏盐、泉水盐等多种类型。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盐的品类及其特点。

一、岩盐岩盐是指从地下岩层中开采出来的盐矿晶体。

古自贡盐矿是中国最大的岩盐矿,其岩盐以晶莹剔透、味道纯正而闻名。

古代自贡盐商就以岩盐为主要商品,远销各地,享有盛名。

岩盐因其天然成分丰富,常被用于制作高档食品和保健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二、井盐井盐是指通过在地下盐层中打井开采出来的盐水,然后再经过晒结或熬煮得到的盐类产品。

自贡盐井盐具有丰富的矿物质成分和纯净的口感,因此备受青睐。

井盐在古代被广泛用于食用和保存食物,如咸菜、腌制食品等,同时也被用于日常烹饪,是古代自贡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井熏盐井熏盐是将井盐置于烟熏室中进行熏制而成的一种特色盐品。

熏制过程中,盐中会吸附烟熏的香气,使得盐的口感更加独特,同时也增添了一种特殊的风味。

自贡的井熏盐因其独特的熏制工艺和口感,备受消费者喜爱,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原料。

四、泉水盐泉水盐是指自然泉水中含有的盐分,经过蒸发结晶而成的盐类产品。

自贡盐泉水盐因其产地的独特性和泉水中所含的矿物质成分,味道纯正,口感清爽。

泉水盐在烹饪中被广泛使用,不仅提升了菜肴的口味,同时也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增添了一份美好。

总结而言,古今自贡盐的品类丰富多样,每一种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岩盐以其纯净的品质和丰富的矿物质成分备受推崇;井盐因其古老的生产工艺和口感纯正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必备品;井熏盐则因其独特的熏制工艺和香气独特成为美食中的佳品;泉水盐则以其清爽的口感和丰富的矿物质成分受到人们的喜爱。

古今自贡盐的多样品类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更展现了自贡盐业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导游讲运城的历史和有关盐的故事

导游讲运城的历史和有关盐的故事

导游讲运城的历史和有关盐的故事
中国盐城,华夏运城。

一座有盐有味的城市,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而来,穿过汉风唐雨,经历宋韵元声;永乐宫中笑谈古今往事,鹳雀楼上眺望三晋风流,这里是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关公的忠义诚信就是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

运城盐湖与美国犹他州澳格丁盐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是华人祖先开发最早的盐湖,总面积132平方公里。

运城盐湖东西长,南北窄,四周高,中间低,形似“古元宝”,
这里的盐品质好,易开采,不用炼制,随风而结晶,据《河东盐法备览》中记载,5000多年前的古人就在运城盐湖发现并食用盐,运城
这座因盐而得名的中国历史名城,因盐而兴,因盐筑城,春秋时期被称为“盐氏”,汉时设司盐都名曰“司盐城”,元太宗因运城盐湖惠泽天下而赐名为“圣惠镇”,元末,始建城郭名为“凤凰城”,后来又因“盐运之城”而最终更名为运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因为盐运而设立的城市,被称为华夏之根、文明之本、礼仪之乡、文化之地,素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之说。

自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在盐池通过最原始最古老的办法结晶制盐,各部落因争夺盐池而连年战乱,盐已经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人类的第一场战争,就是为争夺河东盐池而起的“黄帝战蚩尤”。

自贡盐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自贡盐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随 着城 市化进程 的进 一步加 快和旅 游产 业的飞 速发展 ,加
强 自贡 盐文化遗 产的科 学保 护与有效利 用 ,对促进 自贡地 方经济社会 的繁 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 实意义。
关键 词 : 自贡 ; 盐 文化 遗 产 ;保 护 与 利 用
A bs r t: Zi ong ciy n c t ac g t i Si hua ovi e i iy n pr nc s a c t
h a i e l te r p d d veopm e to o im n n ft urs i dusr ty, sr gt e i h ten h n ng t e sude n t ce tfcp otc ona de f tv s t iso s in i r e t fe i eu eofZi ngs l he i i n c go at c t a e i ew i a eg e t e ls csg fc n ei o o ng ul l h rt l h v r a a it i n i a c npr m t ur ag l r i i i t r s r us d ve o he p o pe o e l pm e fl a c no y a o i t i nto oc le o m nd s c ey n Zi ng go .
d v l p n r m ata d b i g p o p r u e a s fs l, S t e eo i g fo s l n e n r s e o sb c u eo at O i i n wn a e “ i e n a at t ” . I ep t e ry2 0 s o st k h M l n il l Ci l S y nt a a l 0 0 h s n y a so it r e fh so y, t e e h v e n ma y h s rc ei s s e r h r a e b e n it i a r l , i s o l c t

淮盐文化社会实践活动(2篇)

淮盐文化社会实践活动(2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淮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江苏省淮安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弘扬淮盐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淮盐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学生对淮盐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 传承和弘扬淮盐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4.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5日-9月17日四、活动地点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五、活动内容1. 参观淮安盐文化博物馆在博物馆内,我们参观了淮盐文化的起源、发展、繁荣以及传承过程,了解了淮盐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参观,同学们对淮盐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参观淮安盐工文化村盐工文化村是淮盐文化的缩影,这里展示了盐工们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

同学们参观了盐工文化村,了解了盐工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感受到了淮盐文化的博大精深。

3. 体验盐工技艺在盐工文化村,同学们亲身体验了盐工们的技艺,如制盐、熬盐等。

通过亲手操作,同学们体会到了盐工们的辛勤劳动,更加珍惜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

4. 举办淮盐文化讲座邀请淮盐文化专家为同学们举办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淮盐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承等方面。

同学们在讲座中受益匪浅,对淮盐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5. 举办淮盐文化知识竞赛为了检验同学们对淮盐文化的掌握程度,我们举办了一场知识竞赛。

同学们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巩固了对淮盐文化的认识。

6. 举办淮盐文化主题晚会在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如淮剧、舞蹈、诗朗诵等,展现了淮盐文化的魅力。

晚会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六、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淮盐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对淮盐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自贡井盐的开发利用对策

自贡井盐的开发利用对策

自贡井盐的开发利用对策一、有关自贡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概况1、利用百度百科与地名词典,查“自贡”获得自贡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面积4372.6平方公里是闻名全国的盐之都、龙之乡、灯之城。

自贡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和70年建市史,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国民政府批准建立自贡市,为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23个建制市之一,自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川南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位于北纬28°55′37〞~29°38′25〞、东经104°02′57〞~105°16′11〞之间。

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28.49万。

幅员面积4372.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8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人口约89万人。

2、利用Google地图获得:3、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或地理词典、百科全书,年鉴、《南方农业》中检索“自贡自然资源”、“自贡井盐”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上游的釜溪河畔。

自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形复杂,分为低山、丘陵、平坝、沟谷。

气候属东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年平均气温17.5℃至18.0℃,日照1150至1200小时,降水1000至1100毫米。

江河分属沱江、岷江水系,境内大小河流460余条。

自贡境内地形多丘陵,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自贡一年四季中,开春的时间较早,春节过后,回温很快;夏天温度很高,降水量大而且集中;自贡的秋天较短,常见绵雨天气;冬天温度不是很低,雨水很少。

总的来说,自贡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时间较短,四季分明,阴云天气较为常见。

境内中、浅丘陵起伏,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一般海拔标高在250米至500米之间,城区海拔高度为280米至400米。

市内河流主要为沧江水系,沱江下游段流经市境127公里。

釜溪河为沱江在市境的主要支流,其上游有旭水河、威远河注人,流域总面积为3490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卤水、岩盐及石灰石。

海盐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当代价值

海盐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当代价值

Study of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d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Sea Salt Culture 作者: 徐贵耀
作者机构: 中共盐城市委党校,江苏盐城224001
出版物刊名: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海盐文化 精神内涵 当代价值 盐城市
摘要:几千年的海盐生产造就了盐城这一“黄海明珠”,更重要的是在盐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凝结了底蕴丰厚的海盐文化。

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放包容、不屈不饶构成了海盐文化的精神实质。

发挥海盐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着力打造海盐文化名城,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弘扬海盐文化时代精神,助推盐城社会发展是海盐文化当代价值的重要体现。

论盐城海盐文化遗存及其现代价值

论盐城海盐文化遗存及其现代价值

论盐城海盐文化遗存及其现代价值作者:薛佳妮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第04期[摘要]盐城资源丰富,生态独特,是黄海之滨盐文化的源头所在。

遍及盐城各地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海盐历史文化遗存已成为了解盐文化的重要内容,大丰市草堰镇和中国海盐博物馆则是了解海盐文化的重要窗口。

盐城海盐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海盐生产对于弘扬城市品格、锻造现代城市精神以及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盐城;海盐文化;现代价值[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盐城资源丰富,生态独特,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产盐历史,是淮河下游和黄海之滨悠久盐文化的源头所在。

底蕴丰厚的文化遗存充分反映出了盐城的城市之魂、城市之根就是海盐文化。

盐城海盐生产发展史折射出中国海盐文化的缩影,彰显了中国海盐文化的积淀。

本文将探究盐城与海盐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古迹,零距离接触盐场和海盐,充分感受海盐文化的无穷魅力及其丰厚底蕴,彰显出特有的现代价值。

一、盐城海盐文化历史遗存盐城东面黄海,滩涂广阔,是海盐生产的天然之地。

盐城的历史是一部盐文化的发展史。

盐城生来姓“盐”,以盛产淮盐享誉华夏,其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气息,成为国内唯一一座因盐命名的城市。

据有关资料记载,盐城早在战国时即“煮海为盐”。

《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秦汉时是“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地。

盐渎县建立于公元前119年,“渎”即运盐之河的意思。

盐城县之名开始出现于东晋。

唐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在这块地区,如今还遗留着大量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历史遗存,成为海盐文化的历史见证,并形成了包蕴着海盐气息的思想性格特征。

所谓海盐文化物质遗存是指海盐生产场地、工具、运销码头、器具、盐政管理官署建筑、碑刻、盐民日常生活场所、用物等;海盐文化非物质遗存是指海盐生产的变革、运销形式的发展、管理政策的变化以及通过文字、口传等方式流传至今的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资料、哲学思想观念、文艺作品、民俗风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寻井盐文化构筑城市精神(上)编者按:自贡曾经是一座遍地盐井的都市,也是一座充满灵气的都市,当我们回望自贡城市史,就会发现井盐业的发展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自贡因盐而兴,也因盐而衰,盐业衰败了,自贡也就边缘化了。

但那段艰辛辉煌的历史,和那些灿烂缤纷的文化,总会让我们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并增添我们不断前行的信心。

历史步履匆匆地走到了今天,井盐资源早已不是我们惟一的优势资源,盐业也已经不再是城市经济中惟一的主导产业,但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井盐文化及其滋生的城市精神,永远应当是值得我们珍惜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

当我们全力推进老工业城市改造,阔步迈向发展之路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根,不要忘记我们的精神家园。

弘扬井盐文化,打造城市精神,并把它变成我们重振盐都辉煌的强大动力,是每个自贡人的责任。

本文作者以深邃的历史眼光,以独到的见解,纵论自贡井盐文化沿革,并提出打造自贡精神的新主张,值得一读。

如果说城市之魂在于文化,那么井盐文化就是自贡的灵魂。

那遍地的盐井和天车就像时代的记录者,见证了过去的绚烂与平淡,构筑了独特的文化和精神。

一盐乃百味之祖,《辞海》解释,“井盐”就是打井汲取溶有盐质的地下水制成的盐。

自贡因拥有丰富的地下盐卤和天然气资源,早在东汉章帝年间,我们的先民就在今天的富顺县城开凿了自贡地区的第一口盐井—富义盐井,开始了井盐生产。

到清朝咸同年间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时期,自贡业盐人抓住两次“川盐济楚”的历史机遇,开创了两个盐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从而使自贡成为华夏大地上著名的盐都,并于1939年正式设立了自贡市。

近2000年的井盐生产,特别是近代以来两次厚积薄发地腾飞,构成了自贡井盐的全部历史。

遍地的盐井承载和积淀了太多的历史时刻,发育和成熟了诸多的文化和思想,而这些文化和思想的集合,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井盐文化。

从井盐文化的形成来看,由于自贡地处内陆,同一些沿江、沿海城市相比,接受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因此,井盐文化更多的是生成在传统制盐业和地方传统习俗的基础之上,是漫长岁月的叠加和演进,其内生性远大于衍生性,也就是说,井盐文化的第一层底色是由自贡本身的地域文化铺染的。

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们说井盐文化生成于漫长的井盐生产历史,但这一历史应当主要是指近代以来,特别是第一次“川盐济楚”以来的井盐生产史,它是井盐文化的主要来源。

由于这一时期盐业生产的高度发展,使自贡在国内大多数地方都还处于农耕社会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民族工业比较发达的手工业城镇,具备了一定的工业社会的雏形,而正是这种工业文明的影响,使井盐文化具备了更多的与其他地域文化不同的特质,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上。

同时我们要看到,在井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较多地吸收了国内其他地域文化的因子,其中尤以移民文化的影响最为集中和直接。

从本质上讲,自贡是一个移民城市,自元末明初开始,特别是“湖广填四川”以来,几百年间,大量的外来移民先后进入自贡地区。

在清乾隆后期,由于四川井盐业所推行的“听民穿井,永不加赋”的盐业政策,吸引了以从事盐业运销的陕商和开办金融业务的晋商为主的外省商人的大量涌入,在极大地促进了井盐业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了各地域文化在井盐作用下的交流。

其后,因抗战、“解放大西南”以及“三线建设”而内迁和组建的大批企业、机关和教育文化科研机构,又给井盐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

正是这些历史文化沉淀的相互融合和发展,在不断丰富井盐文化内涵的同时,也极大地延伸了其外延,形成了井盐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

那么,井盐文化究竟应包含些什么呢?如果我们仅仅热衷于古老的楼廓、雄伟的庙宇、精致的园林这些炫目的历史遗存,那井盐文化将是符号化的,也是十分单薄的。

但如果我们能够从先人的创造中发现精神和智慧的力量,从平凡与寻常中体验非凡的劳动和生活之美,那么井盐文化的底蕴将会十分厚重,内涵也就十分丰富。

因此,我们研究井盐文化,就需要从井盐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入手,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去关注那些曾留下深深足迹的盐商、盐工乃至盐官们的生存状况,去感受他们生存中的酸甜苦辣,感受他们奋斗的艰辛、不屈的精神以及他们生活的趣味。

从这个意义出发,是否可以讲,井盐文化就是在自贡井盐生产发展中形成的行业、社区和民俗文化的总和,也是盐商文化、盐工文化和盐政文化相互交融的总和。

二自贡盐商,或者更准确地称之为盐业企业家,是在四川盐业史乃至中国工场手工业生产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群体。

自清咸同年间以来,以“王李颜胡”四大家族和“侯熊罗罗”新四大家族为代表的盐商们,依托自贡丰富的盐卤和天然气资源,抓住“川盐济楚”的历史机遇,以狡黠而不失诚信、大胆而不乏沉稳的经营风格,在中国大西南的商场上纵横捭阖,在创造了“富甲全川”的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具有鲜明个性气质的盐商文化。

自贡盐商都是以创办井盐实业发家,而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井盐业的经营自始至终都极富冒险性,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既包含着丰厚的利润,也潜伏着可怕的危机。

以相地凿井而言,由于没有今天这样先进的仪器进行勘测,只能凭经验、技术和运气主宰命运,因而风险极大,有的业盐者费时几年、耗银数万,最后连一滴卤水也不曾看见,只能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这种严酷的现实就要求那些想以盐致富的人们必须抱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敢于冒险的精神,而自贡盐商从来都不缺乏这一点,他们既勇于进取,敢于冒险,又善于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一旦机遇出现,就大胆出手,即使失败也百折不回。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井盐生产史,就是一部盐商的创业史,无论是薄有祖业的“前四家”,还是起于蒿莱的“后四家”,都经历了艰苦的创业过程。

在盐场草创阶段,他们或以土地入股融通资金开办井灶,或从佃租井灶开始生产,用小资本做成了大生意;在川盐济楚的机遇面前,他们全力扩大生产,调整经营策略,把经营重点转到营销网络的组建上,大量开设盐号,专门营销济楚川盐,迅速实现了从业盐者向盐业资本家和盐业商人的转变;在抗战期间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他们积极兴办盐化工,为自贡盐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业过程中,他们也屡遭挫折,但决不气馁,而是吸取教训,从头再来,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强烈的进取意识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韧精神,值得我们佩服和尊敬。

自贡盐商从来就生存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中,内有各灶号、商号间的竞争,外有其他川盐和淮盐的竞争,加之官府的高额赋税,要想在这样的竞争中见功获利,必须拥有精明的管理和高超的技术,这就迫使他们不断改进生产设施,创新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用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去占领市场,赢得竞争。

在生产经营体制上,他们独创了“主客井制”、“做节”制度以及“大关”等资本组织方式,这种未受西方影响,完全自发形成的股份制经营模式,有效地将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将集中的风险分散开去,从而迅速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在生产技术上,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吸收先进技术,改进制盐方法,探索和实施了笕管输卤、平锅制盐、盐岩开发及机车采卤等一系列新的生产手段和工艺,使自贡盐业在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始终走在了时代前列;在经营管理上,他们既注重传统伦理要求,又注重企业发展需要,摸索创制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实现了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达到了同时代其他行业难以企及的水平,而且比西方国家早出了一个半世纪。

尽管自贡地处内陆,盐商们从事的也是传统的盐业生产,但他们并不囿于传统而自我封闭,相反,自贡盐商从来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开放意识。

从上世纪初开始,自贡盐商就主动向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靠拢,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

这种开放意识还更深地体现在盐商的用人权术上,由于盐业生产经营的专业性,一直以来,自贡盐商都十分重视和尊重人才,并且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和使用人才,盐商家族的管理职位一般都是聘用有技术、懂管理的族外能人担任,给予优厚待遇并放手让其经营。

正是这种开放而不是封闭和排他的用人观,使众多的人才聚集到富荣盐场,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爱国精神和责任意识是自贡历史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自贡人历来是深切关注、以为已任的,盐商也不例外。

在辛亥革命中,盐商们积极支持荣县首义,极力促成了自贡地方临时议事会的成立。

抗日战争期间,在民族危难之际,自贡盐商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共纾国难。

特别是在冯玉祥将军倡导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中,盐商们以爱国不敢后人的拳拳之心,献出巨金支持抗战,个人捐款额度突破全国最高纪录。

自贡盐商还有着浓重的家乡情结,他们热心地方事业,自觉回报社会,屡屡出资疏浚河道、修桥筑路、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特别是近代以来,盐商出资办学蔚然成风,以王三畏堂、余述怀等为代表的大盐商都曾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兴办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自贡近现代史上英才辈出的文化现象,不能不说与盐商们兴学育人的义举及由此形成的重视教育的传统有着相当的关系。

如果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审视,作为民族资本家,自贡盐商的业绩是骄人的,而作为个体的人,他们的生命是精彩的,他们在人生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顺应潮流、审视机遇的智慧与胆识,把握命运、特立独行的主动与力量,创造财富的机智与果敢,以及回报国家和社会的自觉与慷慨,时至今日,仍令我们感佩。

三自贡井盐业的盛兴凝结着千万盐工的艰辛劳作和非凡智慧,他们是托起盐都的脊梁。

自贡盐工是与自贡井盐业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个群体。

早在春秋时“聚庸而煮盐”,便出现了被雇佣煮盐的佣工,此后,制盐多以农民和“以刑徒充之”,卓筒井的出现,使自贡古代制盐者成为“司以为业”的工匠,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随着井盐生产的程序化和内部分工的细密,到十九世纪初期,真正意义上的盐工大规模出现,自贡盐场的盐工队伍空前壮大,达到数十万人,并逐渐成为支撑这座城市的重要社会力量。

自贡盐工是一个特别吃苦耐劳而乐观豁达的群体。

千百年来,自贡的井盐生产主要是依靠人力和畜力,盐工们长期工作在十分恶劣的生产环境之中,其劳动强度之大、工作时间之长、劳动条件之差为常人所难以想象,可谓是“在血盆里面抓饭吃”。

而他们长时间、超负荷劳动下的工资,还要受到资本的剥削,生活十分艰难。

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历代盐工先后开凿了1.3万多眼盐卤和天然气井,遍及自贡的山山水水,创造了自贡盐业的辉煌与城市的风光。

现在,我们还可以从老照片中看到近代盐工劳动和生活的艰辛,但同时从他们强健的体魄、乐观的笑容里,我们更可以看到他们不屈的精神。

自贡盐工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群体。

井盐生产涉及到相当广泛的科学技术知识,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盐工们世代相传,摸索创造了一整套巧夺天功的井盐生产技术和工艺,在深井钻凿、盐井修治、盐卤开采、kang盆采气及制盐技术上都达到了同时代的世界领先水平。

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井、灶、笕业的分离,工场内部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技术越来越强,在盐工中出现了一批具有丰富地质钻井知识和高超制盐技术的专门人才,发明创造了许多生产工具和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