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第三框 情趣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4单元 第3课 第3课时

第3课《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三课时南宋与金的和战【知识与能力】知道金的建立;掌握金灭辽和北宋以及宋金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知道岳飞抗金的主要事迹。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岳飞的事迹和搜集有关岳家军的事迹,培养正义感和搜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切身感受岳飞抗金以及北方人民反抗金压迫的斗争是正义的抗争,岳飞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认识到女真族对开发祖国的北部边疆作出了贡献,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重点】金的崛起和与南宋的对峙。
【难点】正确认识宋金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
【自主学习】1.建立金政权的是哪个民族的哪位杰出首领?2.岳飞为什么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尊敬?3.宋金对峙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同学们去过杭州旅游吗?旅游时有没有参观过坐落在西湖旁的岳飞庙呢?岳飞庙里岳飞墓门的下边有四个白铁铸的人像,均无上衣,袒胸露乳,反剪双手,低头面墓而跪,你们知道这四个人是谁吗?为什么人们会让他们的铸像跪于岳飞墓前受人唾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历史上有关这些的一切。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女真族的兴起与金灭辽宋1.阅读教材P103第1至3段,回答:女真族生活在哪一地区?什么时候建国?建立者是谁?都城在什么地方?答案提示: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12世纪初,女真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国,都城在会宁。
2.金国建立后是如何对抗辽朝的?答案提示:1125年,金灭掉已经腐朽的辽朝。
3.金灭辽后,又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
北宋的结局如何?答案提示:1126年,金军攻破宋朝都城。
1127年,金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和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还掠夺了大量的宫廷仪仗、典籍和珍宝器物,北宋灭亡。
知识点二南宋与金的和战1.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在南方建立。
请回答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
答案提示:1126年,赵构,临安。
2.南宋建立后,金又发动了对南宋的大举进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和第四课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和第四课知识点八上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知识点带★为相对重要的知识点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一框维护秩序1、社会秩序的种类有哪些?(P23)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2、★社会秩序的作用?(P23)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3、社会规则的种类有哪些?(P25)道德、纪律、法律等4、★社会规则的作用?(规则与秩序的关系)(P25)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易错陷阱】“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不能写成“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选择题常考】违反社会规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X)违反社会规则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X)第二框遵守规则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P27-P28)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注意】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
2、★我们应该如何自觉遵守规则?(P28-P29)①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3、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规则?(P30)①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②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4、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P31)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5、我们应该如何改进规则?(P31)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4单元 第3课 第5课时

第3课《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五课时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与能力】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分析解决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通过对史料的对比思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成就,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用辛勤和智慧,创造了经济繁荣;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等分析,认识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是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重点】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
【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自主学习】1.什么时候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2.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3.宋朝的城市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早在南宋时就出现了用于购买商品的纸币。
你知道这种纸币是什么样子的吗?它出现在何地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宋代的历史,看你能否找到答案。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阅读教材P108本目第1段,并结合下列材料,思考: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材料三: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西汉前期、南北朝时期、南宋时期江南的面貌,从中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提示:由经济落后到得到发展再到经济繁荣。
(2)回忆前面所学,回答: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提示:原因:北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战祸较少,社会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影响: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第三框文人的世界课件 人教版(1)

醉 里 挑 灯 看 剑 , 梦 回 吹 角 辛连 弃营 疾。
——
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生活在两宋之 交,她作品的 风格委婉清新、 感情真挚。
——
知问昨 否卷夜 ?帘雨 应人疏 是,风 绿却骤 肥道, 李 红海浓 清 瘦棠睡 照 。依不 《 旧消 如 。残 梦 知酒 令 否。 》 ?试
元曲和关汉卿
悲
他 的 代 表 作
剧 《 窦 娥 冤 》
是
元
及其代表作 《窦娥冤》
朝 剧
作
家
关
汉
卿
愤关 怒汉 鞭卿 挞用 黑浪 暗漫 的的 恶艺 势术 力手 。法
,
——
也地 ,也 你, 错你 窦 勘不 娥 贤分 在 愚好 刑 枉歹 场 为何 的 天为 唱 !地 词?
天
四、绘画和书法
五代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绘画艺术,题 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山水画、 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最为突出。著名画家 有北宋的张择端、 元代的赵孟頫等。
在宋、金两朝戏曲产生、发展的基 础上,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元杂剧 和散曲合称元曲 。
元杂剧的结构 楔子——交待人 物和剧情背景 第一折——开端 第二折——发展 第三折——高潮 第四折——结局
元代杂剧人物
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主角 末——男主角 净——大多是权贵、富豪、恶霸、贪官、无 赖等形象 丑——刁钻、滑稽的人物
《如梦令》
苏轼开创词的
豪放风格,给
苏
词注入了强劲
轼
的生命力,对
后世影响很大。
画穿垒大
,空西江
苏 轼
一,边东 时惊,去 多涛人,
《 少拍道浪
念 豪岸是淘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教案.doc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教案农牧文化的交融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知道宋元时期政权并立及其更替概况;知道“澶渊之盟”、岳飞等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互影响)。
过程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习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3456782019-08-17农牧文化的交融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知道宋元时期政权并立及其更替概况;知道“澶渊之盟”、岳飞等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互影响)。
过程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习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3456782019-08-17农牧文化的交融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知道宋元时期政权并立及其更替概况;知道“澶渊之盟”、岳飞等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互影响)。
过程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习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3456782019-08-17农牧文化的交融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知道宋元时期政权并立及其更替概况;知道“澶渊之盟”、岳飞等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互影响)。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文人的世界教案 人教版

第四课时——文人的世界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从教育、文学、绘画三方面反映出宋元文人的世界。
既介绍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特征—注重哲理思考、富于情趣风雅,也介绍他们关注百姓生活,创作反映百姓生活的作品。
文人世界的这些特征的出现实质起源于宋朝文化教育政策的改变。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宋朝教育政策的变化;了解宋元时期在教育、诗词、绘画、戏曲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了解宋元时期文人的特征;了解知识分子文化与市井百姓文化的互动。
过程与方法:分析宋初对文人政策的改变,联系宋元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市井文化的繁荣对文人世界的变化的影响,搜集对比宋元时期文人与前朝文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宋词、元曲、宋元绘画等都是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分析宋词元曲等来源于民间的事例,领会民众使历史的主人,是创造和传承文明的主体;了解文化世界变化与社会物质文化、政治政策变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宋元文人的特征;文人与百姓文化的互动。
难点:分析宋元文人世界变化的相关因素;体会宋元文人作品中的哲理与情趣风雅。
四、教学方法:阅读与材料收集、体会感受作品意境、分析讨论。
五、教学活动建议: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我是一位社会老师,但是我在学生时代的理想却是要成为一位语文老师,能出口成章,能吟颂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烟火阑珊处”……多有生活情趣啊。
那么,我们班的同学们能能也来吟颂几句呢?生答(教师评价:看来我在我们班找到知己了…….)师:我们常说唐诗宋词,你觉得宋词与唐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看书114页生答师:为了更直观的感受宋词的魅力以及和唐诗的区别,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两首诗(幻灯片2),同样是写诗人游览庐山后的有感而发,但我们却能从中体会出唐诗和宋词的各自魅力。
让我们一起来朗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第四单元第二三课复习提纲

第二课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2、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3、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等负担,注重发展生产,统治者还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因此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
史称“文景之治”。
4、汉代的大一统:(1)政治上:①削弱诸侯国势力(汉高祖刘邦实行分封制,分封同姓子弟和功臣,结果发生诸侯叛乱;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着手削藩,引起“七国之乱”,周亚夫平定叛乱;汉武帝时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了诸侯问题。
)②加强监察制度。
(2)思想上:①实行察举制,即各地定期向中央举荐人才。
②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官学,都是教授儒家经典。
(3)军事上:①与北方匈奴的关系。
汉初,由于国力较弱,为了边疆的安定,于是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十分强盛,于是开始派卫青和霍去病反击匈奴,。
汉武帝以后,双方又出现和亲与互市局面。
其中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②与西域(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以及更远地区)的关系。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是军事目的,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但任务失败。
第二次出使西域,西域也派使臣来到长安。
(意义:汉朝和西域各国从此建立起友好关系,交往日趋频繁。
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事物。
意义:从此,这一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③加强与南方越族的联系。
5、汉武帝时期,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都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6、如何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同时,确立了儒家思想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4单元 第3课 第4课时

第3课《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第四课时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知识与能力】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掌握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思考、自主学习等方式,掌握元朝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通过对历史地图的阅读,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元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作的贡献,培养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热爱之情。
【重点】忽必烈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难点】元朝时开放与交流的原因。
【自主学习】1.统一蒙古的人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2.元朝是由谁建立的?实行了怎样的制度?3.元朝时期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歌曲唱的是什么地方?(草原,蒙古)这里生活着哪个民族?(蒙古族)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善于骑射,骁勇善战。
正是这样的民族特性,使蒙古人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民族是如何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的。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蒙古国的建立和发展阅读教材P105di 1-3段内容,思考:(1)是谁统一了蒙古各部?他被尊称为什么?答案提示:铁木真,成吉思汗。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是怎样发展它的?答案提示:成吉思汗及其子孙通过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建立起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
知识点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1.阅读教材P105第4段内容,思考:(1)请找出元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答案提示: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元朝是怎样统一全国的?答案提示:1276年元灭南宋。
消灭了最后一支抵抗力量之后,1279年元统一全国。
2.读图4-48,分析元朝此时的疆域四至。
答案提示:北到西伯利亚,东北至鄂霍次克海,西北至今新疆,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南到南海。
3.作为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一统帝国,元世祖是怎样巩固统治的呢?阅读教材P106第2、3段,思考:(1)在政治上忽必烈实行了哪些改革?答案提示:①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唐宋之际,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城市居民的活动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逢年过年吃饺子、燃放烟花爆竹; 使用桌、椅、凳等高起高坐的家具。
宋朝时,城市的布局打破了 “坊”和“市”的界限,出现 了居住和商业贸易在一起的局 面,城市居民活动也不再受时 间和空间的限制了,人们活动 的时间延长了,活动的范围也 扩大了。而且新出现了夜市和 早市。夜市从入夜开始,到三 更结束。接着早市又开始了, 有卖粥饭点心的,也有卖洗脸 水的,为入城卖货的农民和上 朝的官吏服务,天亮时即散。
• 1、春节/元日: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
• 2、元宵节:(始于汉代,隋代盛行)
• 放烟火、挂花灯、猜灯谜
• 3、清明节: • 4、端午节: • 5、中秋节:
社火,传统民间节目 综合性文化活动。包括 舞蹈、杂技、杂耍、武 术、鼓乐等,是群众在
年节庆典、庙会上自娱
自乐、表演性强的民间
歌舞技艺活动的统称。
• 2、丰富的节目: • (1)杂剧: • ①宋杂剧:滑稽短剧 • ②元杂剧:成熟的戏曲,融合诗歌音乐舞蹈表演等形式
的完整故事。 • (2)说话: • ①小说:爱情或公案故事 • ②讲史:讲历史
1、两段材料,哪个是小说,哪个是讲史? 2、它们分别讲的是什么故事?
前者讲的是三国故事,属于讲史。 后者是讲蔡中郎为求取功名不顾父母、 妻子的故事,属于小说。
乡间的戏台
从上面许多的图片可以看出宋元城乡人民生活如何?
为什么当时人们的生活会如此丰富多彩?
(三)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精神需求也相应提高。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 (1)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2)大力弘扬
也许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都 很普通,但是普通的人们时时 处处感受和体会着这份难得的 生活情趣。也正是这样的普通 与平常构成了一幅情趣无限的 世俗生活图。
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
资料3
南宋《梦粱录》载:“自大街 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 不但白天营业,夜市也与日间无异。 “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 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 其趁早市者,复起开张”。
“坊”“市”界限的打破和 宵禁制度取消,夜市兴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有哪些习俗?
总千春爆 把门风竹 新万送声 桃户暖中 换曈入一 旧曈屠岁 符日苏除
那时的瓦 子生意如 此红火, 你认为与 哪些因素 有关?
资料1 (北宋)民居破墙开店,已不足为 奇,就连皇宫前的大道上,也任由 买卖人吆喝鼓噪。 潘楼一带,曾经是名副其实的金 融街。珠宝商行“屋宇雄壮、门面 广阔,望之森然”。据说“每一交 易,动辄千万”。
商业繁荣
资料2
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 一个禁军的中级军官就可以拿出1000贯 钱去买一把刀(林冲买刀)。北宋大臣 抱怨世风奢靡时曾说:现在的农夫走卒 居然也穿上了丝制的鞋子。难怪有的西 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 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
请找找诗中所反映的北宋过年的习俗, 在现在还保留这些过年的风俗吗?
1、风俗:燃放爆竹;喝屠苏酒;大 门换新桃符。
桃符是刻画有门神形象的桃木板,用来 驱鬼避邪.
2、张贴门神和春联来代替桃符
《元夕诗》施闰章
燕台夜永鼓逢逢,蜡炬金樽烂漫红。 列第侯王灯市里,九衢士女月明中。 玉箫唱遍江南曲,火树能焚塞北风。 惟有清光无远近,他乡故国此宵同。
在瓦子里,有许多用栏杆围起来的 固定演出场所,叫做“勾栏”。有天 棚的勾栏则叫“看棚”。北宋首都汴 梁的几个瓦子中就有“勾栏”五十余 座。
“勾栏”
“看棚”
戏台
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表演?
早期庙会仅是一种祭 祀活动,逐渐融入集 市交易活动。又在庙 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 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 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
(逢年过节民间的庙会、社火十分热闹。)
当时民间庙会举行之时,影戏演出很普遍。
“皮影戏”萌芽于北宋时期。
•南宋临安,宫廷与民间都爱好这一强身活动。 •当时流行的是“白打”(单独表演技艺的打法) •与单球门比赛。临安最大的游艺场的北瓦子内, •设有蹴鞠场子。
唐叫“茗战”,宋称“斗茶”, 具有很强的胜负的色彩, 其实是一种茶叶的评比形式和社会化活动。
1、材料中李逵和燕青在哪里看说“平话”?
2、材料中反映出正在瓦子勾栏里演出什么节目? 除此之外勾栏里还演出哪些节目?
第三课时[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
时下正值元宵,燕青脱不开,只得带着李逵入城看灯, 不敢从陈桥门入去,大宽转却从封丘门入城。两个手挽 着,正投桑家瓦来。来到瓦子前,听的勾栏内锣响,李 逵定要入去,燕青只得和他挨在人丛里,听的上面说平 话,正说《三国志》,说到关云长刮骨疗毒。正说到这 里,李逵在人丛中高叫道:“这个正是好男子!”众人 失惊,都看李逵,燕青慌忙拦道:“李大哥,你怎地好 村!勾栏瓦舍,如何使得大惊小怪这等口!”李逵道: “说到这里,不由人喝采!”
内时人
物
容间身
的::份
场选一:
所择天自
,合
选
说理
说的
你路
一 天
线 及
的你
安所
排喜
。爱
感扮 受演 情宋 趣元 盎百 然姓 的, 世 俗 生 活 。
➢ 什么是瓦子? ➢ “瓦子”在当时发展怎样?
瓦子,又称瓦舍、瓦肆、瓦市等, 它是随着商业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商 品贸易集散地,也是当时的综合娱乐 场所。
内容。
街头巷尾
庙会
(二)城乡人们丰富的娱乐活动:
• 1、场所: • (1)瓦子----大型综合娱乐场所 • (2)勾栏----固定的演出场所(有天棚的叫看棚) • (3)街头巷尾或集市庙会
表演什么节目?
宋代墓石刻
元代杂剧佣
山西洪洞广胜寺壁画
彩色元代杂剧壁画
说书在北宋 时期非常盛行。 不只城市,就是 乡村里,人们也 常常围着说书艺 人,听得入迷。
这首诗指的是春节过后的哪一个重要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元又宵有节哪些活动?
放烟火、挂花灯、猜字谜
春节过后还有哪些传统的节日, 它们都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 烟火、灯会、猜灯谜、吃汤圆
清明节 上坟(扫墓) 端午节 喝雄黄酒、小孩戴五彩丝带、
吃粽子、赛龙舟、 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
从娱神到娱人的世俗化转变 (二)传统节日的丰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