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习作教案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学反思+作业设计)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全部教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大潮的壮观,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
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
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4 繁星【教材分析】《繁星》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巴金1927年去欧洲途中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享受。
【作者介绍】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
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
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
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习作》优质教案_6

第一单元写一处自然景观习作目标:1.与同学们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景观,讲清楚其奇特之处的形成。
2.抓住自然景观或旅游景点的奇特之处,按一定顺序介绍、描写。
3.学习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第一、二课时习作指导教学过程:一、谈话揭示课题小朋友,你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什么景观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呢?你准备写什么景物,这个景物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二、学生汇报交流回报时抓住一处景观的奇特之处,介绍时按一定顺序。
精彩的习作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
品读习作学生容易接受,既避免了枯燥的讲解习作方法,又使他们将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向习作自然迁移。
例文:素材小仓库芳香扑鼻火树银花拔地而起雪松翠竹湖柳绕堤绿草如茵百花争艳山清水秀山高树茂怪石林立万山丛中千山一碧山水环绕粗枝大叶落叶缤纷层林尽染田园风光浮光跃金小巷纵横风光如画灿若云锦山色青青,虽然没有挺拔的气势,但却绵延起伏。
那一簇簇的小草顶破了地面,悄悄地探出了嫩绿的脑袋,神气地立在地面。
近处的桃花,有的迎风初开,有的含苞待放,更多的是白毛茸茸的微吐红点的小苞。
远处雪白雪白的梨花挂满枝头。
微风拂过,宛如身着白衣的玉女翩翩起舞。
山上的野花繁多,千姿百态,远远望去犹如片片彩云。
池子里,无数只小蝌蚪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枝上长满了红艳艳的柑桔,那一个个圆圆的桔子仿佛一张张笑盈盈的脸蛋,冲着游人微笑。
树上硕果累累,把树枝都压垂了下来,果农用竹杆撑着树枝,有的还用绳子把枝拴在竹杆上,怕果子把枝头压断了。
从地缝上往下望,缝底深不可测,黑压压的一片。
沿着石阶往下行,石阶上长满了青苔。
我们抓着岩壁的草木攀沿而下,就像活泼的小猴子欢蹦乱跳。
越往下走越清静,地缝深处不时传来几声鸟鸣,犹如一支欢乐的乐曲在地缝里荡漾。
四、指点习作方法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的是身边的景物或著名的旅游景点。
怎样才能写好这次习作呢?通过讨论、指点让学生明白:首先,确定表达顺序。
作文时安排好表达顺序,能够使内容有条理,联系更紧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一》教案.doc

《习作一》教案教学目标:1、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
2、交流习作,修改习作。
3、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逐渐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认真观察熟悉的一处景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内容具体。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逐渐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学习本组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逐渐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祖国各地的独特美最,还学到了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将运用这样的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二、读中学写,指导方法1、过渡:怎么写好木次习作呢?我们看看木组课文中一些好的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七月的天山》课文。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哪些地方值得学习?3、师生交流课文屮好的写作方法。
生1:作者按游览顺序写出了天山景物的特点,女口,“进入天山”“再往里面走” “走进天山深处”,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写得很有顺序。
师相机板书:按顺序写。
生2:这种写法叫移步换景。
师:写景物还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生3:按照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的顺序。
(板书:由近及远、由远及近。
)生4:还可以按照吋间的顺序。
如早晨、中午、晚上,春、夏、秋、冬的顺序。
(板书:时间顺序。
)生5:还可以按照“总一分一总”的顺序。
(板书:“总一分一总”的顺序。
)师:刚才我们关注的是写景文章的表达顺序,这篇文章还有什么地方写得好?生6:作者的语言很优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女口,“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哨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口莲。
”这样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生7:作者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设计一课时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设计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习作》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通过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材中提供了几个有趣的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进行描写,从而提高他们的描写能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
但是,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描写不具体、语言表达不准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细节,用具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思考,用具体的语言描写事物。
2.培养学生热爱写作,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通过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细节,用具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具体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范例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性的描写,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和表达。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
2.准备一些有趣的场景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描写。
3.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写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有趣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根据场景图片,给出一些具体的写作任务。
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描写练习。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写作成果。
教师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10a8770ec3a87c24028c4f8.png)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及教学反思]》摘要:【教学目标,今天我们共完成习作推荐地方,可先写景物总特习作推荐地方【教学目标】选取己喜欢地方分享给并把推荐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学们对这地方向往情能用普通话和学们交谈其他学做到认真倾听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习惯【教学重】选取己喜欢地方分享给并把推荐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学们对这地方向往情【教学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习惯【教学课】课【教学程】、导入新课现社会交通便利我们出行非常方便那你们定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地方?比如水乡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店让我们流连忘返住附近树林是我们快乐天堂……每人都有己喜欢地方你愿和分享吗?推荐地方给学们吧(板推荐地方)今天我们共完成习作推荐地方二、明确目标师每人喜不喜欢地方也就会不那么怎样把你喜欢地方介绍给呢?怎样介绍才更有条理也让人感到你喜欢地方很美也让和你样喜欢那地方呢?请学们打开课页定能到答案确定习作主题推荐处己喜欢地方要写出这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了也对这地方感兴趣写地方学可以交流交流相取长补短3明确次习作要.写作围己喜欢地方b.通描写这地方与众不处使别人了也对这地方感兴趣因要抓住这地方特写确定己要写容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 b这地方哪里?有什么特别处?三、学习示例打开课页认真推荐古镇这古镇很美…… 那里可以了以前人们生活…… 这古镇有很多吃…… 师你说说从示例描述你能到什么规律?生要按定顺序写了;抓住特进行描写;3重部分要详写;要把己对这地方喜欢情写出三、回顾课师回忆下我们刚学课那是按照定观察顺序写?组讨论回答生《观潮》就是写景作者是按照潮前潮潮顺序写作者观察仔细语言生动把钱塘江潮写得壮观神奇让人如身临其境生我们写作候也可以学习《观察》写作顺序四、写作提纲师生讨论并归纳可先写景物总特介绍己要推荐地环境情况以及致特征(总写)然按照观察顺序详细写语句要通顺、优美(分写)种可以按照游览或观赏顺序描写二种可以选几处(两三处)具有代表性景物描写三种可以按照方位变化描写展开合理想象3选择有代表性景物要细致描写结尾可写写己对景物感受(总写)(板结尾感受)五、动笔练习下面请按照刚才习作要写处你或想地方把这地方景物特按定顺序写清楚写具体比比谁写地方吸引人展示作品师生共评议修改谁愿上交流分享你作哪些地方写得你欣赏哪里你还想送给她什么建议3修改习作是改出课学们还可以把己习作给其他学听听取学建议修改己例今天我给介绍地方它就是我乡——云霄云霄位福建省南部沿海是漳州明发祥地素有“开漳圣地”称云霄景有很多七星山、乌山、将军山、红树林、佳洲岛……那里风景如画美不胜收美云霄我喜欢红树林了艘艘游船像水蛇样林穿梭如不管多窄地方都可以平稳穿速极快还可以作急弯呢我坐船上悠闲地欣赏两旁风景只见白鹭会儿展翅高飞会儿冲向水面叼起水作鱼飞走了真是“舟行碧波上人画游”云霄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云霄特产有很多枇杷、下河杨桃、列屿巴非蛤、竹塔泥蚶……其值得提当然是开春枇杷了云霄可是枇杷乡这里枇杷品种众多有放钟、森尾早生、早钟6……这里人们可厉害了还培育出了新品种——白枇杷白枇杷不但汁多而且味道甜美使回味无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云霄真是地方啊欢迎这里做客【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题目明确写作目写作做到有放矢我充分照顾到不阶层学生情况让不程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教学还存些不足处比如没能及把握不学生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作品做出及评价希望今工作改进。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市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
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
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钱塘潮的形成: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
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
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
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由于杭州湾的地形特殊。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
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
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
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像门坎一样的“沙坎”。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习作》优质教案_2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自然美景,学会发现美、感悟美、捕捉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优美自然景观的过程,训练学生观察事物的水平,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的方法。
【课前准备】1、提前让学生观察附近的一处景观,或者回忆自己见过的美丽景观,想一想,哪一处景观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细心观察,收集写作素材。
2、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想一想,它们分别有哪些值得学习的方法?【教学重点】深入观察景物,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实行描写的方法。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的几篇课文,就像一幅幅壮美瑰丽的画面,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让人惊叹与震撼。
当然,那些世界闻名的景观,我们不一定都能见到,但是,我们身边的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发现的眼光。
有位艺术家说过:“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样去发现美、了解美、感悟美。
二、师生互动师:同学们,在你身边不太远的地方,发现过哪些美好的景物?生:景物包括哪些东西呢?师:景物,是指可供欣赏的景致和事物,即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风、雷、雨、雪等形式的景象等。
生:我见过家乡的山楂林。
生:我见过公园里百花齐放的景象。
生:我见过龙卷风刮过去的景象。
生:我见过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
生:我见过大海平静如镜的景象。
生:我见过清澈见底的小溪。
……师:在你见到的景物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会由此想到什么?生:那是去年国庆节,我和爸爸妈妈去森林公园玩,我印象最深的是到处都是金黄色,还有那陡峭岩石上生长的爬山虎,它们的叶子有好几种颜色。
师:你会想到什么?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还有爬山虎的顽强精神值得我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习作一

习作一
[学习目标]
1.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能写出由此引发的真实感受。
2.能对观察自然产生兴趣,由此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观察有序,具体地描写校园一角的景色。
[学习难点]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能写出由此引发的真实感受。
[媒体运用]
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预设]
一、明确要求。
自读习作部分的内容,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2.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二、习作指导。
1.以《桂林山水》为例,启发学生观察景物时要抓特点、会联想;并进行有关“联想”的小练习。
2.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启发学生观察景物时要有顺序。
3.以《王冕学画》为例,启发学生观察事物要注意其变化的全过程。
以《火烧云》为例,启发学生观察事物捕捉景物的颜色及姿态。
同时还要兼顾抒情及动静结合。
三、例文欣赏。
1.自主阅读例文《我们的学校》。
2.交流其可借鉴处,以启发自己的习作思路。
[课后作业]
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校园一景》习作指导
·抓特点、会联想、有顺序
·注意变化的全过程、捕捉景物的颜色及姿态
·兼顾抒情及动静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指导方案
“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这是本套教材编排的第一次习作练习。
旨在通过介绍一个好地方,写清这个地方的特点,将自己推荐的理由写充分,并学会相互交流、修改。
这个地方,可以是曾经去过的印象最深的旅游景点,也可以是一个经常光顾的书店……只要是喜欢的地方,都可以推荐。
本次习作的教材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通过一段引言和四幅图片,告诉学生此次习作是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
第二部分是简要的习作指导和提示,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举例,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习作思路。
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
要把这个地方介绍清楚,把自己推荐的理由写充分,写完后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再举办“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看看哪些地方最吸引大家。
教学目标
1.能够抓住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来观察和推荐,将特点介绍清楚,使别人读了也喜欢这个地方。
(重点)
2.学习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将这个地方的特点写清楚,如“总分”构段,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介绍,适当运用修辞方法突出特点等。
3.学习修改,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写清楚、讲明白。
(重点)
4.举办“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喜欢的地方,根据学生拍的照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拍摄几张照片,记录这个地方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审清题意
1.猜一猜:教师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简要说说自己
喜不喜欢这个地方,为什么。
2.过渡: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准备举行一次“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要招聘一批解说员,你们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吗?
3.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一次推荐会可以推荐哪些地方?请大家读读习作部分的第一个自然段。
(这一次推荐会可以推荐水乡小镇、游乐场、书店、小树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地方都可以推荐。
)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目标中提出“乐于书面表达”的要求。
本环节以“猜一猜”和“招聘解说员”的方式拉开课堂的序幕,意在为学生创设一个表达的情境。
事实证明,这样一个情境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是大有作用的。
二、交流内容,拓宽思路
1.那么,你准备推荐什么地方呢?为什么要推荐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课前,老师让大家进行了预习,并且拍摄了照片。
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
(1)组成四人小组,小组里相互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地方,相机出示该同学拍的照片并作适当的指导。
如,推荐一个古镇:
这个古镇很美……(风光景色)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风土人情)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美食小吃)
再如,推荐一个书店:
这个书店环境优美……(整体环境)
书店里有许多优秀的书籍……(摆设陈列)
读书带来许多收获……(价值意义)
(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推荐的理由以要点的形式板书出来。
)
2.教师简要小结。
(要求不宜太高,只要学生将推荐的要点说出来即可。
同时要以鼓励为主,树立学生表达的信心。
)
设计意图:教学实践表明,困扰学生习作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内容”,学生害怕习作,是因为觉得“腹中空空”,没什么可写的。
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着重解决学生“没内容可写”的苦恼。
这一部分的教学就意在通过充分的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实习作的内容。
特别是交流过程中教师的启发指导,将如何抓住不同的方面来推荐一个地方的方法巧妙地渗透了进去。
三、学习写法,完成习作
1.推荐的理由我们已经确定了,但是光写这几个推荐的理由你觉得能吸引大家吗?那么怎么才能吸引大家呢?(要将理由写具体。
)
2.为了使我们的文章更吸引人,可以为自己的习作拟一个吸引人的题目,你想给自己的习作拟什么题目呢?(组织学生交流,如“迷人的……”“……,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我爱……”等)
3.出示例文,说说从例文中学到了哪些方法。
如:“总分”构段,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介绍,适当运用修辞方法突出特点等。
4.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适当利用例文,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一些基本方法和思路,减轻学生习作的难度。
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趁热打铁,赶紧把习作落实到本子上,一气呵成。
四、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1.习作写好了,老师迫不及待想听听同学们的介绍。
现在,我们先来一次模拟推荐,谁愿意第一个来介绍交流。
其他同学认真听,你们当评委,待会儿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看看哪些地方最吸引大家,也可以给他们提提修改建议。
2.组织学生交流。
(1)教师从学生习作中选出优秀习作一篇,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共同评议。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此篇习作的优点。
(2)出示病文一篇,师生共同修改。
教师出示一篇病文,引导学生围绕要点以及字、词、句、标点等方面的要求帮助该位学生进行修改。
3.围绕修改要点,学生自我修改。
学生围绕修改要点,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修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习作教学目标中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引导学生以推荐会的方式来交流,就意在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同时让学生通过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提高习作质量并逐步养成自我修改的好习惯。
范文引路
螺蛳湾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着我,驱车从市区出发,来到了长江边的螺蛳湾休闲文化园。
①
车刚停稳,我便迫不及待地跳下车,远远地看到架在长江之上的斜拉索桥——苏通大桥。
螺蛳湾依偎在长江边,正逢夏季,江边的芦苇(wěi)绿浪起伏,仿佛在和那滔滔江水合奏一曲雄壮的赞歌。
②
走进园内
....,我们看到郁郁葱葱的葡萄园,
大片大片的薰衣草、郁金香,成群结队的蜜
蜂、蝴蝶在花丛中嬉戏,③真是心旷神怡啊!
我们走过晃晃悠悠的铁索吊桥
...........,依次来到茶
楼、垂钓中心、水上游乐场,参观了爱菲拉
酒庄……那里有高达28米的望江塔。
看着大
家快速地登塔,我紧闭双眼、鼓足勇气,扶
着扶手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终于到了塔顶。
站在塔顶,眺望远方,螺蛳湾的美景尽收眼底。
④
从塔上下来
.....⑤,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卷起裤脚,戴起皮手套,拿起手电筒,全副武装准备捉江蟹(xiè)。
我边走边观察蟹洞,突然一只大江蟹从洞里爬了出来,它挥舞着蟹钳好像在威胁我:“这里是我的地盘,请你速速离开。
”我看准蟹盖,将它按住,它挣扎一番后,还是成了我的俘虏。
⑥爸爸就更厉害了,他左右开弓,一只手抓一只。
不一会儿我们就抓了半桶江蟹,然后我们带着战利品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螺蛳湾。
螺蛳湾真是个好地方啊!
行文写法赏析
❶以游记的形式开篇,点明了自己要介绍的地方。
❷抓住了景物特点,描写得生动形象。
❸巧用形容词,使读者在脑海中浮现景物画面。
❹小作者对登望江塔的描写非常真切!
❺从“走进园内”“走过晃晃悠悠的铁索吊桥”“从塔上下来”可以看出小作者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的。
❻对抓江蟹的描写细致、生动、有趣,读后让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评:1.习作思路清晰,从市区出发→车刚停稳→走进园内→从塔上下来→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螺蛳湾,做到了描写有序。
2.语言生动,景物描写形象、具体,对于“登望江塔”和“抓江蟹”这两个事件的描写,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