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测试题
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上册期中-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1.【答题】骆驼的峰里储存的是水。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形态与环境相适应。
骆驼的驼峰里贮存着脂肪,这些脂肪在骆驼得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骆驼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骆驼能够连续四五天不进食,就是靠驼峰里的脂肪。
另外,骆驼的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那是骆驼贮存水的地方,这些“瓶子”里的水使骆驼即使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解答】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和它的身体结构分不开。
骆驼的驼峰里贮存着脂肪,这些脂肪在骆驼得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骆驼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
骆驼把水存储在胃里。
故此题是错误的。
2.【答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自己制造食物,所以人们的生存可以离开周围的环境。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是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
我们理应努力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解答】科技发展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自己制造食物,但是人们的生存不可以离开周围的环境。
人类的生存依赖环境,离不开环境,还要适应环境。
故此题是错误的。
3.【答题】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是为了农业增产,对环境没有影响。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保护土壤。
土壤保护: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
如土壤盐渍防治,封山育林和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等。
【解答】当我们喷洒农药时,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农药进入土壤后,除了杀伤防治对象外,还伤害土壤中的其他生物。
化肥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不能过量使用化肥,否则不但对作物不利,而且会造成水的污染和土壤板结。
故此题是错误的。
4.【答题】告别一次性筷子是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6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单元测评-鲁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6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单元测评-鲁教版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单元测评一、请你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1.当前,人类与环境产生了深深的矛盾,下列说法不可以缓和矛盾的是()A.人口数量的控制B.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C.有限制地使用科技手段D.牺牲生态、破坏环境发展经济思路解析: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D 两项中的行为,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剧了人与环境的矛盾,是不可取的。
答案:BD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身边的事可以为保护环境作贡献,如节约用水、随手关灯、参加植树、不浪费一粒粮食等行为,这些都是____________的具体体现()A.增强法制观念B.环保法具有国家强制性C.落实环保行动D.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思路解析:保护环境应落实到行动之中。
题干中所罗列的行为都是生活中具体保护环境的行为,通过阅读题干可以说明保护环境应体现在具体实际行动中。
答案:C3.新华网报道,四川省为解决长江上游污染问题,在长江一级支流——岷江和沱江流域进行了大规模污染治理。
目前全省已勒令关停了两江流域近40家年生产规模1.7万吨以下的小型造纸厂。
大规模关停治理长江上游小造纸厂()A.有利于保护长江环境B.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C.有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说明法律手段是保护环境的唯一有效的手段思路解析:依靠法律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保护环境应该依靠多种渠道,齐抓共管,才能行之有效地保护好环境。
D项强调法律是保护环境的唯一手段,是错误的,因此不能选。
答案:ABC4.漫画《投降》告诉我们()投降①要保护好人类生存的唯一环境②人类在开发和建设中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③人类不能再有改造自然的行动了④自然规律对人类有制约作用A.①②B.①②④C.①④D.②③④思路解析:这是一道组合题,在选择时,应注意筛选,选取正确的组合。
部编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新教材】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目录17.1《浪淘沙》教案及反思17.2《江南春》教案及反思17.3《书湖阴先生壁》教案及反思18.《只有一个地球》教案及反思19.《青山不老》教案及反思20.《三黑和土地》教案及反思《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教案及反思《习作:学写倡议书》教案及反思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及反思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7.1《浪淘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境,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2.查找筛选资料、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黄河——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借黄河之美抒发自己感情的诗歌——《浪淘沙》。
二、讲授新课(一)解释诗题,了解作者1.“浪淘沙”是什么意思?明确:浪淘沙,唐代的一种曲子名。
2.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至今广为传唱。
(二)感情诵读,理解诗意1.自由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本诗的停顿节奏。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默读这首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准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理解。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练习题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练习题第一篇: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练习题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单元测试题(鲁教版八年级下)【单元主题】人类与大自然相依为命,相互依存,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与大自然建立起新型的伙伴关系。
【复习目标】1、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
2、了解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以及环境问题的危害。
3、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说出关爱大自然的具体要求。
4、了解我国依法保护环境的基本措施,了解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重点复习题】1、大自然的美表现在哪里?有什么好处?2、美的对象分哪两种?3、怎样鉴赏自然风景?4、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有哪些?5、物种灭绝的原因及危害。
6、环境问题及危害。
7、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有哪些?8、为什么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9、为什么要善待自然、怎样善待自然?10、为什么要美化自然、怎样美化自然?11、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是怎样的?12、怎样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做贡献?【强化训练题】一、填空题1、美的自然对象可分为两种:一是____,二是_____。
2、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____、_____、_____,还要发挥人们的_____。
3、环境问题是,它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
4、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_____,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_____。
5、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____,是生命的_____,是我们____。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需要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_____、____、____,还需要______依法保护大自然。
7、目前我国已形成以_____为基础,以_____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
8、我国环境保护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依法保护环境,不仅是______的责任,也是_____的义务。
二、单项选择题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020年初二地理第6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试题以及教案

初二地理第6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试题以及教案【知识梳理】本单元包括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和第十三课“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两个方面的内容。
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除了给我们提供精神享受外,还给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针对当今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破坏和生态环境在恶化的现状,人类如果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形成环境问题,将会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和制约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切实行动起来关爱自然和保护自然。
一是树立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在尊重生命平等的基础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抢救性地保护濒临灭绝的生物;要善待大自然,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和掠夺,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它们和我一样重要”,再创诗情画意的“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
二是树立法制意识,依法保护人类家园。
认真学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确保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有效实施。
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环保义务,正确认识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依法与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坚决斗争。
【具体分析】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由导言和两个项目的内容组成。
导言由两段文字组成;第一个项目“感受大自然之美”,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美丽的大自然”和“访谈: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第二个项目“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包括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和“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问题设计如下:1、大自然美在哪里?(1)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2)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3)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2、大自然美丽的作用?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3、美的分类有哪两类?美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类:(1)经过人工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2)另一种是未经过改造的自然。
4、怎样鉴赏大自然?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复习

(4)你怎么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讨论:此题题干阅读完后,想一想与课本相关的知识点有哪一些?
如何进行解答?
归纳出:
解题思路是什么
六、预习设计
预习:
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七、作业设计
《学探》(二次精做)
八、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思路很成功,因材料中包含了本课的复习内容及重难点,只要解决了此问题,其他问题较容易复习多了。
点拨有关问题:
再次重申:
材料分析题:1、认真阅读材料2、找出与课本相关的知识点
1、认真分析所问的问题
2、组织答案(要求有条理性,简明)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该问题的危害是什么?
(2)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国策?请列举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制定的法律有哪些(至少3部)?
①延时误工,浪费人力物力,不符合建设节约性社会的要求②符合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③符合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④符合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物理学家。
填空题
1、美的自然对象可分为两种:一是____,二是_____。
2、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____、_____、_____,还要发挥人们的_____。
3、环境问题是,它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
4、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_____,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_____。
将《学探》第3面第四题进行二次精做。
将《学探》第10面第三题进行二次精做。
注意: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刻苦钻研。
将知识点重新进行整理,特别注意知识的整体框架。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单元综合测试题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里面,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最符合题意的。
每一小题2分,一共50分)1.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之美,可以〔〕①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②陶冶我们的情操③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程度④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我们之所以向污染宣战,是因为〔〕①治理污染能彻底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②目前我国环境问题严重,形势不容乐观③治理污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立的重要一环④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针对漫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青少年应该〔〕.①积极宣传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②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③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用电④参与法规的制定、修改,坚持依法治理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走进大自然,我们有无限广阔的审美领域。
面对纷繁复杂的审美对象,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①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②未经人类直接改造的自然③山水景观④动植物景观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以下关于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描绘正确的选项是〔〕①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②人类应当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③人类与大自然应当和谐相处④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迎客松在玉屏楼左侧,倚狮石而生。
从近处看,跟别的松树没有多大差异;从远处看,一侧枝丫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是的标志性景观。
这个事例说明,欣赏自然风光,要注意欣赏的A.角度B.时间是C.间隔D.技巧7.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有〔〕①自然物种在减少②人与自然对立,不相容③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④环境状况不容乐观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人们在观察、欣赏、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悦,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如此多娇!〞于是怡情雅趣油然而生。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保护大自然学校开展以“保护大自然"为主题的实践周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择的主题是保护野生动物。
材料一多年前在西藏枪杀、乱捕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黄羊等,现已成凤毛麟角。
材料二藏羚羊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易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
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1.除了藏羚羊,你还知道哪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_______________2.请你拟一则广告语来宣传保护野生动物。
_______________3.你会如何劝说你的家人和朋友同你一起保护野生动物呢?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
不幸的地球这颗绝对美丽、闪烁着蔚蓝色光泽的球体,就是人类的家。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这个家,却变得越来越肮脏,空气、海洋、森林,整个地球环境全面恶化,人们已称我们的地球为“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三分之二的76亿公顷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森林大面积被毁,自然就大大地降低了地球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目前全世界约有9 亿以上的人生活在对健康十分有害的环境中。
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排放200万吨铅、7800 吨砷、11000吨汞、5500吨镉到大气层中,这些均超出其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空气,以至于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
每年人们要从船舶倾倒600 万吨废物到大海,从船上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监测河流受污染,70% 的人使用不到安全的食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一卷
一、辨别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里填写“A”,错误的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里填写“B”。
每小题1分,共5分。
1.美化自然,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要做到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3.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4.保护自然不能只依靠人们的自觉,还应依法保护环境。
5.保护环境是成年人的事,与未成年人无关。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每小题2分,共30分。
6.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构成了绚烂多彩的大自然。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
然之美,可以
①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②陶冶我们的情操
③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④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7.走进大自然,我们有无限广阔的审美领域。
面对纷繁复杂的审美对象,我们可以把它
们分为两类
①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
②未经人类直接改造的自然
③山水景观④动植物景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应当是
①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②人类应当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③人类与大自然应当和谐相处④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黄山迎客松在玉屏楼左侧,倚狮石而生。
从近处看,跟别的松树没有多大差别;从远
处看,一侧枝丫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这个事例说明,欣赏自然风光,要注意观赏的
A.角度
B.时间
C.距离
D.技巧
10.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有
①自然物种在减少②人与自然对立,不相容
③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④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人们在观察、欣赏、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悦,会情不自禁
地赞叹:“江山如此多娇!”于是怡情雅趣油然而生。
这说明
①自然风光之美会激发人们对大自然深深的爱恋之情
②大自然之美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
③大自然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乐趣
④人与大自然是完全和谐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经过努力,北京市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市将以“绿色奥运、人文奥运、
科技奥运”的新理念办好这届奥运会。
其中“绿色奥运”中的“绿色”是指
A.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的道德风尚
B.增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往
C.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D.先进的科学技术
13.由于环境污染,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与水有
关的疾病。
这表明环境污染
A.威胁生态平衡
B.危害人类健康
C.制约社会发展
D.制约经济发展
14.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身边的事可以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下列行为属于为保护环
境做贡献的是
①节约用水②随手关灯③参加植树
④不浪费一粒粮食⑤不乱刻乱画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任、环境保护专家托尔巴博士说:“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贡献的,
不是言辞,而是行动。
”这句话主要说的是
A.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B.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必须努力提高环保意识
C.必须依法治理环境
D.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尤为重要的是落实环保行动
16.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必须
A.先发展经济,有钱后再保护自然
B.为保护自然,可以不发展经济
C.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经济
D.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它都要为其让路
17.某居民区附近的一家工厂,经常排放有毒气体,严重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
该居民区
对此事处理不正确的方法是
A.与厂方交涉,要求停止侵害
B.通过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C.向环保部门检举
D.纠集居民闹事
18.我国长白山、西双版纳等十处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全国建立
各类自然保护区926处,生态农业试点2000处,全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7000多万公顷。
这说明我国
A.环境保护第一,经济发展第二
B.环境形势严峻
C.依靠人民群众保护环境
D.环保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19.小张同学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创建绿色环保校园”实践活动。
他的下列做法中,不
符合该活动要求的有
A.针对“学校食堂废气污染”的现象,向校长提出整改建议
B.打扫包干卫生区后,将垃圾倒进河里让水冲走
C.在学校草坪上竖立“小草微微笑,走路请绕道”的标语牌
D.将课间同学乱扔的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桶
20.我们面临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噪音污
染和室内空气污染。
可以说污染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环境污染的危害有
①威胁生态平衡②危害人类健康
③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④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三、双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
填写到答题卡上。
错选、多选、少选,该题不给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21.下列做法会破坏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是
A.捕杀、食用野生动物
B.为吸引游人,在自然风景区内建造宾馆、剧院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22.在6月5日这天,某市举办“家庭环保大行动”,1千多户家庭共3千多名市民一起
参加活动。
随后,数千名学生及家长手执塑料袋来到广场的草坪上捡垃圾。
此项活动的开展
A.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B.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对环境保护作用不大
C.会加重学生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D.是以实际行动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23.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方便食品和快餐业兴旺起来,一次性快餐盒的使用量急剧
增加,这既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也产生了危害,造成环境污染,被称之为“白色污染”。
这属于环境问题中的
A.环境污染
B.不适当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C.环境破坏
D.任意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
24.对于青少年来说,下列哪些行为有利于茂名生态城市建设更上一层楼?
A.加强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B.积极参加校园、社区等各种环境绿化美化活动
C.随手丢弃废旧电池
D.直接向河流排放生活污水
25.小明从报纸上看到,目前一个三口之家的月用水量在10吨左右,其中有60%—70%
用于冲洗卫生洁具。
于是他在班会上提议开展“卫生间节水”活动。
这一提议引起大家讨论。
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中国地大物博,河流众多,不会缺水
B.中国是世界上的缺水国家,应该节水
C.要在工农业提倡节水,家庭里没有必要提倡节水
D.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家庭消费都必须节约用水
第二卷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6.观察右边漫画并回答:
(1)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
分)
(2)这一问题有哪些危害?(3分)
27.仔细观察右图,对比图中小溪两岸两种不同的生活场景,请分别对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评析。
五、辨析题(10分)
28.背景材料:我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工作。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辨题:我国只能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六、材料分析题(12分)
29.2006年4月22日是第37个地球日,其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为了唤起全校师生对环境的关爱,某校团委精心策划开展以“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征集活动。
(1)请你为本校活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
(6分)
(2)为了“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你准备做些什么?(6分)
七、活动与探究题(16分)
30.某中学为配合“十一五”期间重要目标的实施,开展了一次“清洁校园垃圾,创建环境友好型校园”的活动。
假如你是该校一名中学生,请你参与下列各项活动。
(1)请你把校园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每一类写出一种具体名称即可)
①可回收垃圾桶:(2分)
②不可回收垃圾桶:(2分)
(2)做一个宣传报栏,完成以下两个栏目。
①设计宣传标语:(2分)
②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4分)
(3)你还能为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做些什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