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历史练习题3 第五、六课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5课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同步练习题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灭亡。
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杨坚B.孙权C.刘邦D.杨广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3.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宋太祖4.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已经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分别是()A.余杭涿郡B.洛阳大都C.余杭洛阳D.洛阳涿郡5.现在官员提拔都提倡通过严格考察、“择优录取”。
历史上最早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皇帝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6.西方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隋文帝实行分科考试B.隋炀帝实行分科考试C.隋文帝设进士科D.隋炀帝设进士科7.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
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
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统一中国的标志是什么?“他”开创科举制度的重要措施是什么?(2)材料二中“大业三年”是指哪位皇帝统治期间?“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科举制在创立之初的影响。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检测卷及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检测卷及答案部编版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这次起义()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2.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唐朝灭亡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时期3.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下列哪一现象或者事件()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黄巢起义4.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A.皇族的后代B.外戚C.朝中大臣D.掌握兵权的武将5.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
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A.黄巾起义B.玄武门之变C.陈桥兵变D.安史之乱6.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7.唐朝后期的政治态势是()A.藩镇割据B.五代十国C.民族政权并立D.南北朝分裂8.对下图历史人物解读正确的是()A.安史之乱的发动者B.农民起义的领导者C.五代十国的创立者D.重文轻武政策制定者9.在安史之乱中,在唐玄宗仓皇逃往蜀中时即位的太子是后来的()A.唐玄宗B.唐高宗C.唐肃宗D.唐僖宗10.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A.李渊黄巢B.李世民朱温C.李渊朱温D.李世民黄巢11.(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割据的乱世。
这个“乱世”是()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12.(2021·四川德阳·中考真题)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
下图所示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3.(2020·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第5~6课同步优化训练A卷 试题

第5~6课〔A卷〕〔50分钟,一共100分〕一、单项选择(每一小题3分,一共45分)答案:C2.唐太宗时,俘获了东突厥的领袖是答案:B3.唐朝时,在今HY地区设立行政机构和HY事机构的皇帝是①唐高祖②唐太宗③武那么天④唐玄宗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③④答案:B答案:B世纪中期,政权瓦解,部众大局部西迁至今、HY等地的少数民族是答案:C答案:B答案:D答案:B9.从贞观年间开场,派往中国的遣唐使达十多批的国家是答案:B10.唐朝进口的货物中,以哪国的货物居多答案:A11.对于唐和HY的交往情况,描绘不正确的选项是A.HY有大批遣唐使、留学生、僧人来到唐朝答案:C12.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HY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A.西游记B.大唐西域记C.桂苑笔耕D.东征传绘答案:B13.HY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包括①仿照唐制进展政治HY②参照汉字创制HY文字③学习改进饮茶方法,形成茶道④建筑、铸钱都与唐朝相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14.唐朝时,从朝鲜汲取的文化成就突出表现为答案:D15.唐朝时,天竺国佛学的最高学府是答案:B二、读材料,探历史〔每一小题7分,一共21分〕读读想想16.阅读以下材料: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答复:〔1〕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民族〔2〕用详细史实加以说明。
〔3〕这一民族有何影响答案:〔1〕表达了唐太宗较为开通的民族。
〔2〕打败东突厥,对其领袖,给予优厚待遇,让他们管理旧部,朝廷还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容许吐蕃求婚,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亲密了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唐太宗受到北方各族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这有利于加强同边疆各族的联络和对他们的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
阅读考虑17.阅读以下材料:“鉴真盲目渡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假设请答复:〔1〕该诗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鉴真的历史奉献是什么答案:〔1〕鉴真东渡HY。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试题含答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试题含答案唐朝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梳理:1. 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欧洲和非洲。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第6课开放与交流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1.遣唐使: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
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1)时间及目的:唐玄宗时,鉴真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2)主要贡献及意义:鉴真在日本除讲授佛经,还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书法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其坐像至今供奉在日本的唐招提寺内。
二、玄奘西行1.目的:求取佛经精义。
2.概况: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达佛教圣地天竺。
3.主要贡献(1)从天竺带回多部佛经,并撰写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2)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三、国际性大都会长安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长安城的建筑布局,对周边邻国的城市建筑与都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问题1】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是什么?探究:①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
各国景仰向往中国文化。
②唐朝对外政策开明。
③唐朝对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信。
④交通畅通,四通八达,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问题2】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和鉴真东渡日本有哪些主要的相同之处?探究:①两人都是唐朝时期的著名高僧,都对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②两人都对唐朝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玄奘西游天竺取经,撰写的《大唐西域记》,内容丰富生动,准确可靠,是研究中亚和印度历史的重要材料;鉴真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教,除了传布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
③两人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晁衡是唐朝时的外国留学生,也是李白、王维的亲密朋友。
7年级下册全册历史练习题和答案(34页)[技巧]
![7年级下册全册历史练习题和答案(34页)[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447a0e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6.png)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选择题1.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勇B.杨广C.杨坚D.杨业2.隋炀帝营建的“东都”是指()。
A.江都B.长安C.涿郡D.洛阳3.隋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南北的根本原因是()。
A.隋文帝是个英明的皇帝B.陈朝国君陈后主荒于政事C.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隋朝军队英勇善战二、填图题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填出隋朝大运河四段河道的名称及相关地名。
A.B.C.D.E.F.G.H.三、材料解析题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
第二课“贞观之治”一、选择题1.“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2.在唐太宗时期,以敢于犯颜直谏而流芳青史的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3.“贞观之治”与武则天统治时期的不同表现是()。
A.重视农业生产 B.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C.重用酷吏 D.国力不断强盛二、辨析题在我国历史上,有多位女皇帝,其中武则天是政绩较为突出的一位。
第三课“开元盛世”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内容最能说明唐朝丝织技术的高超?()A.唐朝的丝织品品种很多B.唐朝的丝织品颜色丰富多彩C.身穿五件丝绸衣服,仍可透过丝绸衣服看见胸前的黑痣D.唐朝的丝织品数量多2.在唐代陶瓷业中,有“类玉”“类冰”称誉的是()。
A.越窑青瓷 B.邢窑白瓷 C.唐三彩 D.景德镇瓷器3.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成都4.唐都长安中的商业区是()。
A.肆 B.邸店 C.坊 D.市二、材料解析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1)这是唐朝哪位诗人写的诗歌?其中的“开元”是哪位皇帝的年号?(2)根据诗歌的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时期的社会繁荣景象。
七年级历史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带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带答案)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各地的节度使势力膨胀。
2.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
3.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4.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5.人民生活困苦,爆发了大规模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6.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与南方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这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8.这一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藩镇割据材料一“……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
敌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以土地传授子孙。
……” ――《新唐书•方镇表序》材料二“……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 ――《新唐书•方镇表序》(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什么社会弊病?这种弊病是如何形成的?反映了唐朝藩镇割据的社会弊病。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
这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材料一中的划线部分说明了什么?说明藩镇可以自行委派官吏,不向中央交纳赋税,职位传子或部将,不受中央节制。
(3)材料二中的“而其亡也亦终以此”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唐朝被藩镇势力――朱温所灭。
发生了公元907年。
随堂巩固案 1.公元755年,掀起反唐叛乱的是( A ) A.安禄山、史思明 B.安禄山、史朝义 C.安庆绪、史朝义 D.安庆绪、史思明2.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这里的“藩镇”是指( D ) A.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 B.京畿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 C.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3.唐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C ) A.陈胜 B.张角 C.黄巢 D.朱温 4.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B ) A.刘裕建立刘宋 B.朱温建立后梁 C.曹丕建立魏国 D.王莽建立新朝选择题 1.“安史之乱”是一场( C ) A.中央政权与地方军阀势力的斗争 B.人民反抗暴政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 2.(日照市中考)“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 A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黄巢起义 3.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D ) A.三藩之乱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安史之乱 4.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C )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5.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D )①唐朝后期政治更加黑暗②灾荒连年③唐朝后期土地集中兼并严重④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无法生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即“五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个政权正确的是( B ) A.后梁、后汉、后唐、后周、后晋 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C.后晋、后梁、后周、后汉、后唐 D.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后梁 7.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持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 A ) A.手握重兵的武将 B.饱读读书的儒生 C.前朝的皇亲国戚 D.豪门大户的后代8.即使在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七年级下册历史基础训练5-6课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基础训练5-6课参考答案
第5课时“和同为一家”
1B 2A 3A 4D 5A 6C 7D 8√9×10×11√
12. (1)吐蕃。
(2)唐太宗,“天可汗”。
(3)略。
13.(1)1西汉政府派张骞出使西域;2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3蜀丞相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济;4唐政府实行和亲政策,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2)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减少战乱,加速民族融合;有利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6课时对外友好往来
1C 2B 3A 4B 5A 6D 7D 8√9√10×11×
12.(1)弘扬唐朝文化,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或兼收并蓄)。
(符合题意即可)
(2)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主要的交通线是西北的陆路和东南沿海的海路。
(3)加强了唐朝与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唐朝的影响。
启示: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符合题意即可)
13.(1)文字: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制度: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服饰、节日、习俗等社会生活上至今保留着唐朝
人的某些风尚。
(2)为实现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精神等。
(3)不忘中日友好的历史,铭记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造成的巨大创伤;两国中学生都应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文化、学术、环保、科技、媒体、影视、旅游等领域展开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为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增进中日友谊,共创美好未来而奋斗。
(只要从“温故”和“创新”两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六课北宋的统治
一、填空
1、开元末年以后,唐太宗贪图享乐,任人唯亲,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这两点使得唐朝中央与地方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______年,________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______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___________。
3、安史之乱持续了______年。
4、唐朝后期,人民服役繁重,生活困苦,发动起义,起义军在_______的率领
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史称___________。
5、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唐朝正式灭亡。
6、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________________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
掌握兵权的_______。
7、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积极发展
的密切联系,使__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8、________年,后周大将________(被称为宋太祖)在_________发动兵变,
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_______为都城,史称_______。
9、有两个很出名的历史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宋太祖不费一兵一卒便顺利称帝,并且将兵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10、在中央,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______________;在地方,宋太祖削弱
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取消其收税的权力,并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并且通过频繁的人员调动削弱知州的权力。
11、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装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实行___________的政策,提升文官的地位。
二、简答题
1、简述安史之乱的危害和对唐朝的影响。
2、简述北宋科举制对宋朝的影响及其作用。
3、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