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检测 :第27讲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解析[大全五篇]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解析[大全五篇]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解析[大全五篇]第一篇:高考地理总复习第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解析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6·天津河西二模)为减轻能源压力,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风电产业。

下图是我国风电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起伏大,发电稳定 B.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C.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D.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2.发展风电的生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减轻当地酸雨严重问题 C.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D.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解析:第1题,风电基地建设的前提是风能资源丰富,内蒙古自治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而具有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利于建设风电基地。

第2题,注意题干关键词“生态意义”,风电属于清洁能源,使用风电,可以减少火电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1.B 2.A (2016·内蒙古赤峰一模)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报告显示,煤炭运力仍是制约国内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受煤炭运输制约,资源地产能难以释放,消费地则无煤可供。

读我国区域煤炭调动流量图,完成下题。

3.下列措施中既有利于山西释放煤炭产能,又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升级的是( ) A.革新煤炭开采技术 C.扩大煤炭运输通道B.建设坑口电厂D.产业集聚,获得规模效应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设坑口电厂是山西变输煤为输电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这有利于山西释放煤炭产能,同时又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升级,B正确。

(2016·哈三中一模)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

读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4~5题。

4.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承载力高 C.森林覆盖率较高B.能源需求量少 D.产业结构轻型化5.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B.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C.禁止煤炭外运,发展第三产业D.延长煤炭产业链和促进非煤产业发展解析:第4题,乙省是广东省,低碳区的形成与环境承载力和森林覆盖率无关;该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的需求量大;产业结构轻型化,消耗的能源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少,因此该省成为低碳区。

最新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解析

最新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解析
利珀 河 鲁尔 河
鲁尔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较近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 ⑤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的工业结构
运入铁矿石 丰富的 煤炭资 源
钢铁工业
机 械 工 业
煤炭工业
电力工业
丰富的水源
化学工业
煤炭能源 煤炭危机 地位下降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煤炭能源 煤炭危机 地位下降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本区煤炭工业成本上升
衰 落 的 原 因
世界性 钢铁危机 钢铁过剩
经济危机
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产钢、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
生产结构单一 新技术 革命的冲击
煤炭和钢铁为主导产业
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2)汽车工业 先进的科学技术;新 兴的市场需求;丰富 的原材料(任答两点 )
(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 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 答三点) (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比比皆是的焦炭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地排出红褐
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東西都蒙
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瓦白 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學工厂林立 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魯尔区
发展新兴 产业和第 三产业
环境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用地 —充分利用工业遗产 技术 —建设科研机构和高校

【高优设计】2021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2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高优设计】2021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2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考点规范练32德国鲁尔区的探究一、选择题黄河“金三角”地区土地面积为5.8万平方千米,人口1 700万,是国家炼铝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读图,完成第1~2题。

1.黄河“金三角”地区()A.包括晋、秦、鄂三省B.主体属于黄河中游地区C.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位于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2.该区进展炼铝工业的优势条件是()①环境美丽②能源资源丰富③内河航运发达④亚欧大陆桥经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

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此完成第3~4题。

3.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峻的缘由可能是()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峻的土地沙漠化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峻的水污染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峻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进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4.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①煤—电—钢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电—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1浙江六校模拟)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劳动力C.原料D.交通6.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乐观影响有()A.进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读下图,完成第7~8题。

7.两地进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宽敞⑤廉价劳动力多A.①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④⑤8.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阅历,针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实行的措施是()A.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B.大力进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C.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D.消退污染,美化环境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1952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年
德国、欧洲经济 发达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区位优势
(1)位置优越 (2)交通便利 (3)资源丰富 (4)市场广阔
欧洲十字路口
水陆交通发达 ( 莱茵河)
富煤近铁、水资源 德国、欧洲经济发达
(5)地势平坦(平原) (6)劳力丰富且素质高
辽中南工业区
(1)辽中南工业区有 哪些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影响其区位选择的 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 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 区位条件的异同。 主导因素:资源条件
鲁尔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以煤 炭工业和钢铁工业为基础,并高度集中 少数重工业部门;由于产业结构过于单 一,当某种工业部门(煤炭、钢铁)市场不 景气时,就会引起全区的经济衰落。
辽中南工业基地经历几十年的发展, 存在那些问题?
1、生产结构单一,设备老化,技术落后, 单位产品能耗大,生产效率较低; 2、当地能源资源虽然较丰富,但重工业生 产耗能大,能源资源相对紧张; 3、重工业生产耗费水资源,当地水资源紧 张; 4、耗能多,导致环境污染较严重; 5、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 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措施 做 法 改造 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实行集中化、 工业 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扶持 产业
调整 产业 结构
政府着力改造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 业迁入 在政府、社会各方面政策、资金、技 术等扶持下,产业结构(一、二、三 产业)得到调整、充实、提升。
造船工业
采掘工业
钢铁工业
机械制造
飞机制造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同步测试1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同步测试1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同步测试【典型例题】[例1] 图中甲、乙是“中国和德国最大工业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5-23(1)图甲是中国的____________工业区,图乙是德国的_____________工业区。

(2)比较甲、乙两地区位优势的异同点,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图四中相应的小圆内(每个小圆内只能填一项,有的选项可不选用)A. 地理位置优越B. 著名国际金融中心C. 煤炭资源丰富D. 水陆交通便利 E . 水能资源丰富 F. 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好 G. 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解析:本题通过中外对比,进一步理解传统工业的形成和特点,同时考察读图、识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等。

答案:(1)沪宁杭工业区;鲁尔工业区 (2)左 G ,中 ADF ,右C[例2] 2003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三访我国工业最老的基地——东北地区,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称为“东西互动的两轮子”,且强调前者是我国“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中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使“振兴东北”获得了“国策”地位。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温家宝总理强调,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方式,走出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新路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东北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鞍山的________、沈阳_______、大连______ 和________、长春________、哈尔滨_______工业等是国家重工业的骨干部门。

(2)东北发展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东北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为切入点,考核学生对东北工业基地的原有基础,发展条件,传统工业区的衰落原因、整治措施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学生知识迁移、分析比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7讲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7讲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

第27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选择题西沙群岛被誉为中国的“马尔代夫”,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值高且对环境影响小。

由于可燃冰大多埋藏在海底,目前没有国家进行商业化开采。

我国于2017年5月在南海试开采可燃冰并获得成功,在可燃冰开发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读下图回答1~3题。

1.可燃冰目前没有被大规模开采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量少B.对环境影响大C.开采难度大D.海上交通不便2.该群岛在夏季有时会出现带状波纹(见上右图),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洋流B.夏季风C.潮汐D.地壳运动3.我国可燃冰试开采成功,其主要意义是( )A.促进南海地区的经济发展B.占领开采技术高端位置C.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D.减轻我国空气污染解析:第1题,可燃冰主要处于深海中,开采的难度大是其目前没有被大规模开采的主要原因。

第2题,通过图中波纹的走向可以判断出其是受夏季盛行的偏南风影响形成的。

第3题,因为除我国以外还没有国家能成功开采可燃冰,所以掌握开采的核心技术是其主要意义。

目前该技术还没有应用到商业开采,还不能促进南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答案:1.C 2.B 3.B安徽省淮北市是一个因皖北地区煤炭开采而设立的新兴工业城市。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采煤矿至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使得淮北市矿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了变化。

下图为不同时段淮北市生态系统不同服务价值变化量示意图(图中数值从低到高代表服务价值的增加)。

读图回答4~6题。

4.在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中,产生价值最大的是( )A.气体调节B.土壤更新C.生物多样性D.废物处理5.据材料推测,1987-2000年淮北市( )A.农田面积增加B.水体面积减少C.林地面积增加D.建设用地面积减少6.2000-2007年,淮北市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进程加快B.生态建设加强C.大多煤矿被关停D.实施退耕还林解析:第4题,从示意图中能够直接读出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所对应的价值,其中废物处理产生的价值最大。

(完整版)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题

(完整版)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题

一、选择题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有名的工业区之一。

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还没有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

据此回答 1~ 3 题。

1.与鲁尔区对比,山西省较贫乏的自然资源是()A.水资源B.铁矿石C.土地资源D.煤炭资源2.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A.广阔的市场B.政府的支持C.便利的交通D.丰富的资源3.以下山西省经济构造调整举措不合理的是()A.增添原煤的生产数目,提升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家产,协调三大家产的发展C.增添科技投入,走可连续发展的道路D.增设道路网,改良交通条件【分析】第 1 题,鲁尔区天然河流和人工河流众多,有充分的水源;山西省不只降水少,并且降水集中,水资源严重不足。

第 2 题,鲁尔区水陆交通便利,山西省交通条件较差,影响煤炭外运。

第 3 题,山西省经济构造调整,应由单调煤炭开采转变成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答案】 1.A 2.C 3.A4.与新兴工业对比,传统工业的显然特点是()①公司以中小型为主②工业集中分布③工业分别布局④资本高度集中A.①②C.①④B.①③D.②④【分析】传统工业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大型工业公司为中心,工业集中分布,资本高度集中,而新兴工业多以中小型公司为主,以分别化布局为特点。

【答案】D读图,回答 5~ 6 题。

5.致使图示地区工业衰败的主要原由是()①生产构造太复杂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煤炭的能源地位提升④世界性钢铁剩余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20 世纪中叶,一些新兴公司不肯到该区落户,其主要原由是()①该区工业公司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②该区公共设备不齐备,劳动力素质差③该区用地紧张④这里环境污染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分析】第 5 题,从其区位要素的发展变化进行剖析。

第 6 题,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公共设备配套齐备,劳动力技术也较强。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模块三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模块三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城市规划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强调城市功能分区和空 间布局。
城市建设实践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更新和改造,提高城市环 境质量。
城市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城市问题
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 、社会治安等问题。
成因分析
主要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的规划不合理 、资源短缺、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
推进绿色转型
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推动经济 向绿色转型。
03
城市化进程与问题
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
初期阶段
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 ,但城市化水平较低。
加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的速度加快 ,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成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增长速 度放缓,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规划与建设实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治理环境污染
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改善环境质 量。
实例
鲁尔区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环 保技术等措施,逐步实现了环境保护与可 持续发展的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
鼓励企业实行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 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 全球环境问题。
范围
包括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 等城市,以及周边县市
自然资源条件
01
02
03
煤炭资源丰富
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大, 品质优良,开采条件好
水资源充足
河流众多,水量充沛,为 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 了便利
土地资源丰富
地形平坦,土地肥沃,适 宜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历史发展背景
早期工业发展
19世纪中期开始,鲁尔区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运条件,工业迅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2020·上饶模拟)下图示意我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省区某年年底发电装机中各类型电源发电占比及年发电量、用电量占比。

据此回答1~3题。

省区各电源发电占比(%)发电量占比(%)用电量占比(%)水电燃煤燃气其他①72.20 16.53 0.00 11.27 31 16②38.25 53.37 0.01 8.17 17 13③9.48 59.02 15.08 16.42 40 57④53.39 40.19 0.40 6.03 12 141.A.①为广西B.②为贵州C.③为云南D.④为广东2.关于③省区能源结构、发电量、用电量占比的特点和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当地煤炭资源丰富,燃煤发电比重大B.水力发电成本高,水电发电比重小C.能源资源丰富,发电量占比大D.人口多、经济发达,用电量占比大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未来下列输电线路中输电量增加最明显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第1题,四个省区中,云南地势落差大、有多条大河流经而水能资源丰富,则水电占比最大的①为云南;贵州号称“江南煤海”,则燃煤发电比重大,②代表贵州;广东经济最发达,发电量、用电量最大,则③为广东;④为广西。

第2题,广东常规能源缺乏,但经济发达而用电量大,主要是从北方运送煤炭到广东发电,以满足市场用电需要。

广东主要位于珠江下游,地势低平而水能资源较缺乏,故水电比重小。

第3题,表中数据显示,①发电量远大于用电量,则最需要把电能输送出去;而③电力缺口最大,最需要从省外调入电能;故输电线路中输电量增加最明显的应该是①→③。

答案:1.B 2.D 3.B海洋渗透能是利用咸水与淡水之间的渗透压力推动涡轮发电机而获得的能源。

在盐度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的效果更好,但在发电厂附近必须有充足的淡水供给。

挪威能源集团研发出了获取这种新绿色能源的技术,目前我国海洋渗透能的研发尚处于初期阶段。

下图示意海洋渗透能的工作原理。

读图,回答4~6题。

4.我国依靠海洋渗透能发电最理想的盐湖是()A.青海西部察尔汗盐湖B.山西南部运城盐湖C.江苏东部盐城大盐湖D.新疆东部巴里坤盐湖5.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的最大优势是()A.受天气影响小B.受地域的影响小C.电站建造成本低D.技术简单便于操作6.我国利用海洋渗透能的天然优势是()A.有雄厚的经济基础B.山地多,地势起伏大C.有众多的内陆湖D.有漫长的海岸线解析:第4题,察尔汗盐湖、运城盐湖、巴里坤盐湖都位于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盐分浓度大,但由于气候较干旱,缺乏充足的淡水,A、B、D错;盐城大盐湖地处江苏东部,濒临海洋,且有充足的淡水,C对。

第5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受天气影响小,A对;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洋渗透能发电都具有分布不均的特点,受地域的影响都很大,B错;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水体中进行,电站建造成本高,C错;海洋渗透能发电技术在发达国家刚刚研发成功,在我国还处于研发初期阶段,说明其技术难度较大,D错。

第6题,我国海岸线漫长,发展海洋渗透能的自然条件优越,D 对;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不属于天然优势,A错;海洋渗透能的开发,与地形关系不大,B错;海洋渗透能的利用需有充足的淡水,有众多的内陆湖不是优势,C错。

答案:4.C 5.A 6.D(2020·衡水安平中学月考)安徽省淮南市煤炭资源丰富,长期采煤已导致大面积地面沉陷,积水成湖,平均沉陷七米左右。

漂浮光伏电站是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水面漂浮体上,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

2017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的150兆瓦漂浮光伏电站在淮南市刘龙采煤沉陷区正式并网发电。

据此回答7~9题。

7.在淮南市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的主要区位条件不包括()A.淮南市太阳能资源丰富B.淮南市科技力量雄厚C.长期采煤已导致大面积地面沉陷,积水成湖D.鼓励发展新能源的政策8.淮南市漂浮式光伏电站()A.发电稳定性比传统火力发电强B.可从根本上解决淮南市能源不足问题C.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的水资源D.有利于淮南市成为我国未来的“光谷”9.下列最适合建设大规模漂浮式光伏电站的是()A.贵州贵阳B.江苏徐州C.四川成都D.内蒙古呼伦贝尔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中“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最大”等信息判断淮南市太阳能资源丰富,A不符合题意;淮南市位于安徽省,科技力量并不雄厚,B符合题意;由材料“长期采煤已导致大面积地面沉陷,积水成湖”可知C不符合题意;材料“全球最大”说明有政策支持,故D不符合题意。

第8题,光伏电站依赖于太阳光照,故发电稳定性较差,A错;可以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不足问题,B错;漂浮式光伏电站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水面漂浮体上,可阻挡阳光照射水面从而减少蒸发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当地的水资源,C正确;淮南市整体科技水平较低,不会成为我国未来的“光谷”,D错。

第9题,由材料可知,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地区主要在矿产资源枯竭地区,而江苏徐州是我国传统煤炭产区,地面沉陷面积大,有利于建设大规模漂浮式光伏电站,而选项中其他三个城市不具备此特征,故B正确。

答案:7.B8.C9.B(2020·广州高考模拟)传统火电厂的湿冷系统是利用大量自然状态水对锅炉水蒸气进行蒸发冷却。

建在新疆戈壁滩上的五彩湾火电厂是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也是我国疆电外送配套工程之一,其新型风冷系统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10~11题。

10.五彩湾火电厂在新疆戈壁滩布局的主要优势是()A.原料丰富B.风力强劲C.地价低廉D.市场广阔11.与传统火电厂相比,新型风冷火电厂()A.发电量大B.耗水量少C.废气量少D.耗煤量少解析:第10题,火电厂对煤炭消耗量大,新疆煤炭资源丰富,是其发展火电的主要优势。

风力对火电影响小。

新疆地广人稀,戈壁滩地价低廉不是主要因素。

新疆市场较小。

故选A。

第11题,新型风冷火电厂利用空气进行冷却,传统火电厂利用水进行冷却,故与传统火电厂相比,新型风冷火电厂耗水量少。

故选B。

答案:10.A11.B二、非选择题12.(2020·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法国决定将核电作为国家的基础能源,大力研发新型核电技术,全国核电比重达到70%,核电技术全球领先。

2017年,中国与法国共同投资建设的英国欣克利角新核电站项目正式启动,2019年正式开工。

该项目仅一期造价就达180亿英镑,是迄今全球造价最高的核电站,我国将投资1/3,建成后将满足英国7%的电力需求。

材料二法国和英国主要核电站分布图。

材料三英国1975-2015年能源结构示意图。

(1)据图对比法国和英国核电站的特点。

(2)据图说出英国1995-2015年能源结构中比重上升的能源类型。

(3)指出欣克利角新核电项目对英国的积极作用。

(4)你是否赞成我国投资欣克利角新核电项目?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

解析:(1)法国与英国核电站的特点主要从数量及分布状况进行分析。

(2)从1995-2015英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煤炭及石油的占比降低,而水电、天然气及其他能源比重上升。

(3)欣克利角新核电项目对英国的积极作用主要从能源结构、大气环境及能源安全和就业等方面分析。

(4)是否赞成我国投资欣克利角新核电项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赞成主要从建设该电站对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有利影响进行分析。

不赞成主要从对国内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

答案:(1)法国核电站数量多,分散于全国;英国核电站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沿海,多在英格兰。

(2)天然气、水电、其他能源。

(3)优化英国能源结构,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保障英国能源安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就业。

(4)赞成。

加强同世界核电大国的技术合作;促进核电站建设和管理的经验积累;推动我国的技术、资本向全球市场的迁移(输出、转移);打造中国制造核电新名片。

或不赞成。

投资巨大;风险大;不利于带动国内就业。

13.(2020·重庆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5.6亿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一片浅海环境,此后,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海水消退,柴达木盆地隆起为陆地。

受海陆变迁和气候变干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形成了多种矿床(化石燃料、金属矿、盐湖及盐类矿床),且储量丰富。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活动。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试验区”重点构建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七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

根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到2020年,“试验区”将发展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下左图为柴达木盆地资源分布图,下右图为盐湖化工、油气化工耦合发展模式图。

(1)简析柴达木盆地矿产类型众多的形成条件。

(2)说明图中干盐湖开发利用盐类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要评价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

(4)根据材料判断,制约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

解析:(1)金属矿产属于内生矿产,煤、石油等属于外生矿产,因此应分别从地壳运动——有色金属,海陆变迁和沉积环境——油气,岩石风化侵蚀和气候变干——盐类等角度去分析。

(2)食盐、钾盐等易溶于水,气候干燥利于加工盐产品。

因此本题应从资源分布状况和气候等角度去思考。

(3)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作答。

(4)主要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等角度综合考虑。

答案:(1)随海陆变迁,大量掩埋在地下的海洋生物遗体、森林,逐渐转化为石油、天然气和煤;地壳运动造就了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岩石风化后,经过长期的流水作用,在盆地低洼处,大量盐类物质汇集,随着气候变干,湖水蒸发,浓度变大,在内陆湖盆形成盐湖和盐类矿床。

(2)盐湖资源裸露地表,便于开采和加工;盆地气候干燥,可通过自然日晒工艺加工盐产品。

(3)环境效益: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经济效益:实现盐湖资源、油气资源等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

(答2点即可)社会效益: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4)生态环境脆弱(或植被稀少,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