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前越来越广泛被采用于钢铁、电力、石油化工、采矿冶金、汽车、造船、航空工程等行业中。
要想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首先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结构和核心技术有准确的认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技术进步的科学合理化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1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的技术学科,它是由机械、电子技术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互相结合渗透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而机电一体化产品则是运用最新的微电子、计算机技术以机械产品为基础研发出来的新产品。
机电一体化的出现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称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大作用是扩展新功能,增强柔性。
首先,它是众多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如实现过程自动化(PA,即连续体自动化)、机械自动化(FA,即固体自动化)、办公自动化(OA,即信息自动化)等;其次,机电一体化技术又是按照用户个人的特殊需求来制造和提供产品的关键技术。
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是由机械装置、执行装置、动力源、传感器、计算机这五个要素构成,如机器人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2.1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04-02T14:13:47.46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31期作者:胡晓琳[导读]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趋势下,各行各业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胡晓琳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煤矿安徽淮北 235000摘要: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趋势下,各行各业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各种科技的研发与创新,各行各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运用最为重要的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
由于在众多行业中都会或多或少地运用到机械设施,因此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尽可能使机械设施更好地服务企业的发展。
结合当前电力行业需求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还需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力引言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不同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电力需求量与日俱增。
并且,由于家庭中电器设备的增多,广大民众在生活中非常依赖电能。
为了促进电力的长远发展,应该确保电力安装工程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其中机电电力工程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不容忽视。
1机电一体化 1.1机电一体化定义机电一体化就是微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成独立学科,在向小型化、智能化、模块化方向进行转变。
随着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其所涉及到的制造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如机电一体化的辅助下,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明显成效,各个信息领域的新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技术开发领域的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社会整体计算机技术不断创新变革,使工控机技术也在逐步向微型且智能化的方向转变。
基于此,在工控机系统技术和产品生产水平提升的状况下,实现了智能化高度集成,进而使计算机信息化充分功能作用,能够全面提升产品生产效率,为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发展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
1.2机电一体化技术特征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其他有关技术相比,其是多种技术结合发展的综合体,因此关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不能只注重技术的某一个层面,而应当将多种核心技术进行创新发展,构建出性能突出的机电一体化设施与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包括电力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结合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自动控制技术,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和监测,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1.发电机组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组控制。
发电机组是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发电机的启动、停机、调速和负荷调整等功能。
通过计算机监测和控制,可以提高发电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2.输电线路监测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线路监测。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输电线路的电流、电压和温度等参数,提前发现线路故障和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修复,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3.变电站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变电站自动化控制。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施,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变压器、开关设备和遥控设备等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和远程操作,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4.能源管理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能源消耗、能源产生和能源储存等数据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实时分析电力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浪费情况,为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优势1.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电力设备的故障和异常情况,减少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
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自动保护,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
2.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自动监测和调节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机械和电子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技术,是工业化发展过
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帮助电力系统实现高效、自动化的控制,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和稳定性。
例如,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将电压控制、有功无功控制、容量优化等多个
控制参数通过控制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化控制。
2.电力设备维护和检测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增加电力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实现设备故障预警、快速排查和排
除故障等功能,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例如,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智能控制
装置,可以从设备的振动、温度、电流等多个参数中提取信息,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
3.新能源发电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对于光伏电站而言,机
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光伏组件的追踪、调整和智能控制,提高光伏发电效率。
对于风力
发电场而言,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叶轮的调整和控制,提高风力发电的利用效率。
4.智能电网建设
智能电网是指将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力系统有机结合,形成高效、安全、智能的电力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
可以实现电网削峰填谷、能量储存、应急响应等多种功能,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机电一体化在实际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在实际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是指目前现代工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即将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整合起来的一种技术体系,是实现机电设备智能化、高效化、自动化制造的关键技术手段。
它是当前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应用已经深入到汽车制造、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力电子等行业中,并且逐渐渗透到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如家电、智能家居、物流等,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尤其重要。
首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汽车行业对性能和品质高标准的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更好地掌控车辆制造中的每一个细节环节。
通过控制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公差控制、零件加工度的自动化、零部件的智能识别和瑕疵检测等。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大增加了汽车生产一致性和可靠性。
其次,在智能家居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智能家居产品具有传统家居产品所不具备的功能特点,如可视化、可控制、可远程操作,实现了家居智能化。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紧密结合,可以实现家庭温度、照明、智能音箱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提供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在航空航天、电力电子等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航空航天领域,为了提高飞行器的刚度和稳定性,需要在制造时对于空心结构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优化设计、成本评估,这些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而在电力电子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电力电子产品可以更加稳定和高效地工作,同时可以降低功率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总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变得越来越广泛。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会走向更加广阔的领域,对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将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其主要应用于自动化系统、工业机器人、生产线集成等领域,现在在电力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应用的优势和实践案例:1.提高发电效率在电力发电过程中,各个部门需要协同配合才能实现高效、稳定的发电。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通过自动化等手段监测发电环境,并通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保证发电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机电一体化还可以实现对发电机的自动化监控和维修,减少因人为因素引起的维修时间和关机时间,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发电效率。
2.降低运营成本在电力行业中,一个发电站的运营和维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发电、输配电和用电三个部分,其中运行成本一直是一个需要操心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发电站整个供电链的自动化集成,降低了运营的成本。
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减少了人工的投入,降低了能源的浪费,实现了能效的提升。
3.提高安全性发电站由于其特殊性质往往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如电路短路、发电机过载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对这些隐患的实时监测和处理,可以进行及时的报警和控制,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发电站的安全性。
1.广东省垦利发电厂广东省垦利发电厂是一家以煤为主的大型火电厂,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其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厂引入了自动分析仪、变电站遥测与远传系统、斥地信息化等技术,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了对发电站的自动化管理,提高了工业效益。
2.福建晋江电厂福建晋江电厂是一家绿色能源企业,其工艺流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该公司中应用,实现了对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和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最小化了能源的浪费和污染的风险,实现了能效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优势。
总结起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电力行业实现运营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源的浪费,实现了能效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优势,对于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机电一体化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10-15T10:31:04.86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白建强[导读] 当今机电一体化技术快速发展,但是其优越的性能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还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该文首先简单介绍机电一体化概要(国家能源集团准能公司设备维修中心,内蒙古准格尔旗 010300)摘要:当今机电一体化技术快速发展,但是其优越的性能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还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该文首先简单介绍机电一体化概要,然后通过分析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简单探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力行业;应用1 机电一体化主要是指将机构的主要功能以及动力、信息处理、控制等功能与电子科技相结合。
实现机械装置与电子化控制软件、设计有机结合,形成全新的系统。
它具有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等特定功能价值,涵盖了“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系统。
当前,机电一体化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具有专门系统的学科领域,当今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机电一体化也将逐渐被赋予新的内容。
2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现状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机电一体化”这个名词越发流行,它最初只被认作为机械与电子的简单结合,但随着微机性能不断提高,以及信息技术、数据库、光学,尤其是通信技术逐渐进入机电一体化,机器可以通过遥控和网络化实现机电一体化,生产范围也日益普及。
机电一体化目前多应用于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等行业,其优越的性能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电力行业发展需要集成化、智能化,也需要人性化、绿色化,这些都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做到的,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还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并投入应用。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当今数字化、综合化、网络化以及个性化的技术革命是以微电子、软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引发的,对全球经济、社会、科技和军事等方面发展影响深刻,也影响了机电一体化学科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电气、自动控制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机械设备与电气设备的紧密结合和无缝连接,以实现设备的智能化和高效运行。
在电力行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发电设备的协调控制:在发电厂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整个发电过程的智能化控制。
通过对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的联动控制,可以实现发电设备的协调运行,提高发电效率和稳定性。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自动控制系统对机组的启停、负荷调节、速度控制等功能的实现,进而实现发电量的调控和优化。
2. 输电线路的监测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应用于输电线路的监测与维护。
通过在输电线路上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线路的温度、电流等参数,通过机电一体化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线路的故障和问题,并进行预警和维护。
3. 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控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控与管理。
通过传感器和网络通信设备,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状态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以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管理和控制。
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4. 电力系统的智能优化调度: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智能优化调度。
通过机电一体化软件系统对电力系统的负荷、电压、电流等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负荷进行预测和优化调度,使电力系统的供需匹配更加合理,减少能源浪费。
5. 新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的应用: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新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新能源发电设备的智能控制和管理,提高发电效率和稳定性;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储能设备的控制和管理,实现对储能系统的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提高电力系统的供应能力和稳定性,减少能源浪费,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华
来源:《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19年第12期
摘要:电力行业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整合,从整体上促进了电力行业的现代化进程。
提高了供电系统运营安全性、稳定性,也促进了电力系统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电力行业建设发展更加迅速,能够更好的满足日渐增长的电能需求以及生产需求。
本文以电力行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为内容,进行几点具体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力行业;应用
引言
机电一体化是电力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求,也是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生产加工深度整合的结果。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完善,其在电力行业中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电力企业生产与运营效率,优化了企业资源与成本,在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时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整合。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系统性的技术门类。
依托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迅速发展,并且逐渐与机械电子技术相结合,为现代工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能够促进电力系统的综合集成,在系统程序与微电子电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物质与能量能够进行规则性运动。
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满足电力系统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人性化等要去,可以进一步推动电力行业发展。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分析,下面对其在电力行业中的具体应用对策进行具体分析:
1交流电机的正反转控制设计
在电力行业中应用几点一体化技术,其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交流电机的正反转控制设计。
在电力生产实践中往往要求一台电动机能够实现正反两个方向的控制运动,比如:小车的左行、右行,或者机械手臂的上升与下降等。
比如:以三项鼠笼型异步电动机为例,想要实现其正反方向的控制,就需要将三相线中的任意两相进行位置对换即可,加入接触器KM1。
接触器闭合的时候,电动机正转;接触器KM1断开,并与KM2接触的时候,电动机就会反转。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水电站厂设备中的应用
在光电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发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研发并投入使用后,水电厂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逐渐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具体分析如下:
2.1水电厂设备机电一体化结构分析
一般来说水电厂设备机电一体化结构分为三层,在这三层中最关键的是过程层。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过程层产生了巨大改变。
传统结构被新一代光电电压互感器以及光电电流互感器所取代,智能化、信息化程度更高。
光电电压互感器与光电电流互感器具有众多优势,如数字化程度高、抗饱和性与抗干扰等,借助这两种互感器对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实现了数据一体化管理,也提高了数据安全性与可靠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进行一些开关装置方面的改进。
主要增加开关甚至紧密性,减少开关体系,通过合理的改进优化水电厂机电一体化结构。
一体化技术的优化与与发展,促进了水利发电厂机电设备的完善。
促进了水电厂设备的智能化人性化,并实现了用户二次开发。
水电厂机电一体化取代了一部分人工操作,提高了供电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并且实现了安全自动化预警,一旦系统出现异常,就会发出报警提示,从根本上保障了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站辅机产品研制中的应用
3.3.1励磁绕组绝缘电阻监测装置:电站辅机产品研制是电力行业科研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以GFDS-9001E型为例,改装置采用80C196单片机技术,针对励磁绕组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测量,可以进行在线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绝缘电阻的异常情况,从而避免因绝缘装置故障而发生的安全问题。
3.3.2发电机气体纯度监测装置:以GHS-1型装置为例,改装置包括纯度仪、纯度风机、变送器等主要构件。
该装置性能稳定、无污染、维修养护非常方便。
尤其是设备独有的微处理器,可以实现压力、温度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补偿,并且准确度非常高。
3.3.3励磁电流电压测算仪:以GES-9001型装置为例,改装置可以进行励磁电流、电压的测量,电流、功率因数、绕组温度等方面的测量数据可以显示出来。
这种设备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在3-600MW的范围内,都适用。
并且性能好、质量可靠的优势。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应用效果
电力行业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效果显著,不仅从整体上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而且也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等,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促进了电力系统一体化管理
依托电力系统核心框架,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提高全面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与运行效率。
在机电一体化的支持下,变压器、互感器等设备实现了一体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系统电力能源更加稳定、有效,同时,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也更高。
机电一体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了电力系统电压输出的自动化调整,减少和避免了很多电能损耗与短路问题。
比如: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借助计算机系统的强大优势,能够全面、科学、合理的对变压器、额定功率、额定电压等系统指数进行分析,从而准确选择自动化控制流程,确定最为合适的高压供电系统方式。
结合实际情况,准确的进行自动化管理保护流程分析,提高系统安全运营管理效果,确定电力系统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标准。
2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标准
电力系统机电一體化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标准,借助机电一体化分析技术,能够灵活的调整和控制电力系统运行,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成本控制,最大限度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另外,根部不同区域的不同要求,机电一体化能够智能化进行电压、电流分配、分析,并且调整计算机的分配额度,以保障电力系统网络化运行实效。
调度中心结合电力系统各设备功能以及设备要求、标准,合理进行分配、管理,在满足不同区域电量调整的同时,又能够实时掌控区域用电情况,以确保电能供应满足区域用电标准。
3提高了电力系统安全水平
电力一体化机电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的安全隐患,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控制进行处理,实现了电力系统电路稳定性与安全性,避免了很多安全故障。
比如:借助电力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了电力智能化检测与管理程度,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也实现数据及时反馈,检测数据更加准确,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投入,也提高了信息安全。
另外,电力系统中的电力保护装置,能够灵活调节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能,根据现阶段运行需求进行电压调控,这样可以避免电压不稳的情况,也保障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电路短路问题、线路异常等情况越来越少,电力系统电路安全性更高。
结束语
在电力行业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促进了相关电力设备的智能化与集成化,也推动了电力行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完善与升级,我国电力行业也步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旨在助力于我国电力事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健,隆丹宁,谢祥强,湛年远,老盛林.浅谈热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轻工科技,2017,33(01):155-156.
[2]许仁国.浅谈机电一体化的电力变压器绕线机[J].建材与装饰,2016(26):223-224.
[3]岳文闻,张永红,邓云霄.机电一体化中继电器保护的现状与发展[J].南方农机,2016,47(0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