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沟 三里屯:北京地名为什么这么多“里”字?

合集下载

三里屯旅游景点

三里屯旅游景点

三里屯旅游景点
三里屯是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个知名地标,以其酒吧、餐饮和时尚购物而闻名。

以下是三里屯的一些旅游景点:
1. 三里屯太古里:这是一个集购物、餐饮和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是时尚购物爱好者的天堂。

2. 后海酒吧街:紧邻三里屯的后海地区,是北京最著名的夜生活场所之一。

这里有各种风格的酒吧、餐厅和小店,夜晚时分非常热闹。

3. 798艺术区:位于三里屯附近的798艺术区是北京最具国际
声誉的艺术区之一。

这里汇集了许多艺术家和画廊,展示了各种形式的当代艺术作品。

4. 北京农业展览馆:坐落在三里屯的北京农业展览馆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展览场馆。

这里经常举办各种展览、展销和活动,吸引着许多参观者。

5. 四合院文化街:位于三里屯附近的南斜街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文化街。

这里有古色古香的建筑、传统手工艺品店和特色小吃摊位,让游客体验到北京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上是三里屯的一些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购物、品尝美食、感受艺术和体验传统文化。

北京街道、地名的演变与典故

北京街道、地名的演变与典故

北京地名的演变多方文化撞击产物2010年11月23日15:16 新浪旅游陶然亭湖北京地名与水文地形自古以来,在北京湾小平原上,河道众多,湖沼广布。

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道变迁,河流掩埋,湖沼也日渐消失。

但是地名生动地反映了历史上的水文特征。

这些通名反映的水文环境有天然形成的,也有人工造成的。

沟、渠、洼、坑多是由于历代修建城墙、宫殿、官府、庙宇等掘地取土、烧窑制瓦,形成连绵洼坑。

一些洼坑因雨季积水进而形成湖沼。

如“陶然亭湖”是修建南城墙取土所致,“孙家坑”是修筑隆福寺取土的洼坑,“太平湖、泡子河”是积水洼地。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水质清洁的被保留,成为游览场所。

排水不通,水有臭味的被掩埋或改为地下排水暗沟。

这些河、湖、沟、坑改变或消失以后,它们的名称还留在地名里。

现代“海”作通名的几个湖仍然名副其实,如“北海、中海、南海、西海、什刹海、前海、后海”。

但是,以“淀”为名的“海淀”,宣武白纸坊的“大小川淀”都干涸了。

以“河”为名的“泡子河(建国门)、南河泡子(宣武广外)、南河沿(东城东直门)、河沿(现名东不压桥胡同在东城交道口)”等现在已没有河的一丝踪影了。

以“水”命名的若干“水关胡同、水道子”也见不到水的影子了。

“南北池子”也该是与“河”有关的地名,因为“北池子”有“骑河楼街”。

地名里的“×滨河路、×滨海路、×河漕”也是有关水文环境的,如“滨河巷、滨河里、滨海胡同”。

以“冰窖”命名的地名集中在东城、西城,是旧时储存冬季冰块的地方。

“×斜街”地名都是河道经过之处。

北京街巷的规划历代都是东西南北纵横方向,非常规整,斜街是因河道而成的。

以“桥”命名的有一百四十多个,大多数是河道干涸后留下的桥梁名称,如“马市桥、象坊桥、虎坊桥、太平桥”现在都是宽广的大街。

下面以带“坑”和“洼”的地名作为典型例子,对这种地名的分布情况做详细分析。

“坑”字地名主要分布在东西城区、宣武区、朝阳区,其具体分布情况见表4-2。

5个有关北京的冷知识,有些老北京人都不了解,您知道几个?

5个有关北京的冷知识,有些老北京人都不了解,您知道几个?

5个有关北京的冷知识,有些老北京人都不了解,您知道几个?冷知识1:白东西,绿南北,在北京,南北向的路牌是绿色的,东西向的路牌是白色的,现在南北方向用的路牌是绿底白字,东西方向用的是白底红字。

冷知识2:六必居,是大奸臣写的,六必居酱园店设在北京,相传创自明朝中叶。

挂在六必居店内的金字大匾,相传是明朝大学士严嵩题写。

六必居原是山西临汾西杜村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开办的小店铺,专卖柴米油盐。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七件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

赵氏兄弟的小店铺,因为不卖茶,就起名六必居。

冷知识3:三里屯,六里屯,八里庄你知道多少?三里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中西部。

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

现在因三里屯酒吧街而闻名。

三里屯酒吧街是北京夜生活最'繁华'的娱乐街之一,是居住北京地区的老外们以及国内名流大款经常光顾娱乐的地方。

六里屯位于朝阳区西部。

东起苇子坑村,西北两面与朝阳公园毗邻,南至农展馆南路。

历距朝阳门六里,故得名。

八里庄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的一个小村庄,位于旧209国道(2002年改道)74公里处向东1公里。

八里庄建国初为乡政府公社大红城所在地,后因乡政府迁移到八公里以外的地方,故命名为'八里庄'。

冷知识4:中关村以前居然是太监的坟墓,提起中关村,人们立刻会联想到高科技,然而几十年前这里却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大多是太监的坟墓。

因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坟”。

也有一说认为从明朝开始,太监多在此建庙宇和养老的庄园,也因当时人称太监为“中官”,故称此地为“中官村”,中关村正式得名是在解放后。

解放后选择这里建中国科学院,觉得“中官”二字不好,才在北师大校长陈垣先生的提议下改名为“中关村”。

中关村的巨变,是共和国科学发展史的缩影。

冷知识5:北京时间其实是西安时间,我国现代无线电授时最早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负责,而后由上海天文台租用邮电部的一个短波无线电台发播。

北京“数字地名”

北京“数字地名”

北京“数字地名”北京“数字地名”一步就有一个故事地名讲述千年情———印象中,国外的城市街区道路,多用数字命名。

实际上,老北京的地名,里面包含的数字也不少。

所不同的是,外国街道数字,都是简单机械的排列,而北京的“数字地名”,往往有着历史内涵,每个数字后面,都有一个故事。

北京建城,自周武王灭商,封黄帝后人于蓟城算起,已有3050年历史。

北京建都,自金代皇帝完颜亮建立金中都算起,也已有852年历史。

在这漫长的期间,北京曾产生、变更、消亡和传承了无数个地名。

老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

在这里,我们选取部分冠有“一”至“十”,以及“百、千、万”这样的“数字地名”,说说它们的来历和趣事……一字篇一尺等于二十米头条曾是招商区火烧旺铺因祸得福?一尺大街:实际有二十多米长在前门外大栅栏地区,有一条与琉璃厂东街相连的杨梅竹斜街,此街西段,旧称一尺大街。

清末进士陈宗蕃1931年所著《燕都丛考》中写道:“自杨梅竹斜街而西曰一尺大街,又西曰琉璃厂。

”可见一尺大街至少已有70余年的历史。

一尺大街上原有6座店铺,路北3家都是刻字店,路南3家是酒馆、铁匠铺和理发店。

一尺大街虽名为“大街”,实际仍是胡同,它虽是北京最短的胡同,却也并非真的只有一尺长,而是长20余米。

如今一尺大街名称已经撤销,被并入了杨梅竹斜街。

在杨梅竹斜街西段,桐梓胡同北口至樱桃胡同北口之间的那段路,就是旧时的一尺大街。

廊房头条:火烧旺铺由此而来在北京,将同一条街上并列相邻的胡同按顺序命名为“某条”的做法,至少在明代即已出现。

明代嘉靖年间张爵著于1560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咸宜坊一条胡同、二条胡同、三条胡同”的记载,其位置相当于今西城区辟才胡同北侧。

不过“一条”往往被称为“头条”,就是“头一条胡同”的意思。

金庸先生的家族前辈查慎行著于清代的《人海记》提到,明代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之初,曾在城门口和钟鼓楼等处建造店铺房屋,招商经营,统称为“廊房”。

“街、巷、弄、里、坊、市、道、路”及其他

“街、巷、弄、里、坊、市、道、路”及其他

“街、巷、弄、里、坊、市、道、路”及其他“街、巷、弄、里、坊、市、道、路”及其他街道名称是地名的一种,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不好经常更改的,更改了人们会失去联系。

所以,今天的街道名大多数并不是新起的,有些街道名就很古老。

过去最普通的街道名称是街和巷,即所谓大街小巷。

《说文解字》:“街,四通道也”。

前后左右都通,一般城里的主要道路古代都称街。

如唐长安城的朱雀大街,宋汴梁城的御街,临安城的天街,明清北京城的正阳门大街(前门大街)、长安街,宋代苏州城的大街(卧龙街,今人民路),明清济南城的院前大街,都是当时当地最主要的街道。

巷那就是小巷了。

同样,《说文解字》:“巷,里中道”。

古时,城市称邑。

在汉代,邑往往也就是县。

如今凡是带右阝旁的字,除少数几个与城市地位、功能有关的字之外,绝大多数都是邑名。

邑中分为若干里,就如今城里分几个区。

《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是“沛丰邑中阳里人(秦沛县丰邑中阳里人)”。

汉代许冲把他父亲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献给朝廷时称自己是召陵邑万岁里人。

显然,在“里中”一定也在“邑中”,把巷解释为“里中道”,而不说邑中道,就是为了强调巷的局部性,换句话说就是强调巷小。

巷在古代的另一种写法是衖,读音为“胡绛切”。

据清代大文字学家段玉裁说,“十七史言弄着,皆即巷字。

语言之异也。

今江苏俗尚云弄”。

所以,如今江南一带所说的弄,里弄、弄堂的弄,一开始只是巷字的另一个读音,后来,索性分出来了。

实际上弄就是巷,一般人认为,弄更加小一点,而且常常是不通的即所谓“实窒弄堂”(死胡同)。

与江南把巷读成弄类似,元大都的蒙古人,把巷读成了胡同,胡同就是巷。

里,是居民区的名称,有点像如今的居民小区,四周用墙围起来。

“小区”的门称为“闾”。

这种“里”,实际上一直遗留到现在。

江南一带城市里所谓的里弄,就是里的遗迹。

前几年,苏州城里尚有一百多个“里”。

一些新建筑也仿此为“里”,如位于苏州观前街的有名的承德里、位于北京的平安里以及上海的众多里弄等等。

北京三里屯

北京三里屯

1、功能的复合型 2、构成的多样性
3、内涵的丰富性 4、时空的多维性
功能围合而成, 城市中各种丰富的活动内容都可以再次体现, 观光旅游、娱乐休闲、展览聚会、节假日的 庆典表演等活动多种多样。在这里,公共空 间满足了城市功能复合化的需求。
构成的多样性
三里屯公共空间的构成呈现多样话的特点、 首先,公共空间的概念已经突破了原有狭隘 的“购物广场”“酒吧一条街”的范畴,在 内容、形态以及尺度上的扩展,满足了不同 人群的需求。其次,这种多样性还表现在空 间要素的种类以及形式上,它们通过各自的 方式和相互关系传达着各种精神文化信息, 形成该地区特有的多元文化风格。
三里屯
区位
位于朝阳区西部, 东起三里屯路, 西至新东路, 北邻无轨电车二厂, 南抵工人体育馆北路。 因居于东直门外三里, 故称“三里屯”
三里屯 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呢???
三里屯街景
三里屯地区公共空间的特点
以三里屯的广场、街道、公园作为重点研究对 象,对三里屯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综合分析后发 现了一下特征
现状问题的解读
公共空间的个性较强,难以融入城市整体空间
公共空间过分注重内在,空间之间缺少有机联系
车行交通主导的城市环境,造成公共空间对步行者的服务缺失
结语
一个鲜明的城市公共空间整体形象和一个 连续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可以帮助任命 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更顺畅地进入舒适 适宜的公共生活空间,丰富人的行为生活 和心理感受,在哦三里屯这样的一个国际 化、时尚化、充满活力的新北京地标区域, 希望人们不仅仅是“到此一游”,而是能 在这里自由、安全地行走于停留,找到美 好生活的所在。
内涵的丰富性
三里屯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包括有形的建筑 界面及景观设施,还包括蕴含其中的无形的 文化内涵。这个地区是北京特定的国际文化 交流、经济发展、生活变迁的写照和缩影, 蕴含着根植与人们心中的文化观念、生活方 式和行为模式,传达着街区的文脉信息。

北京地名里的“里程表”

北京地名里的“里程表”

北京地名⾥的“⾥程表”曾经的西⼋⾥庄过街楼杨征打开北京的地图,⼈们会发现很多由数字和“⾥”字拼凑成的地名,如⼆⾥沟、三⾥屯、五⾥店、六⾥屯等。

现如今很多⼈都不知道这些地名的由来,但如果详细探寻这些地名的历史,还真的能找出它们背后的往事。

⽐如有些带“⾥”字的地名明显是和⽼北京城有关,表⽰该地与⽼北京城某座城门的距离;有些可能和已经消失了的古城或河道相关;有的地名中的数字甚⾄就和其本⾝的特⾊有关……可谓五花⼋门。

今天咱们就来⼀起盘点北京带“⾥”的地名。

三⾥屯六⾥桥东西⼋⾥庄以⽼北京城门为参照⽼北京城素有“⾥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即内城有九个城门(南⾯的正阳门、崇⽂门和宣武门;东⾯的东直门和朝阳门;西⾯的西直门和⾩成门;北⾯的德胜门和安定门);外城有七个城门(南⾯的永定门、左安门和右安门;东⾯的东便门和⼴渠门;西⾯的西便门和⼴安门);位于中央的皇城则有四个城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

⽽北京周边很多带“⾥”的地名,有不少都是以该地距离城门的⾥程⽽确定的。

最具典型的就是三⾥屯和六⾥屯。

“屯”本义讲的是草⽊的⽣长,后来逐渐衍⽣出“驻守”或“聚集”的含义。

这两个地名⾥的“屯”都表⽰的是村庄,其中三⾥屯表⽰这⾥距离⽼北京城内城东直门有三⾥路,故⽽名之。

⽽六⾥屯则由于距离内城朝阳门六⾥路⽽得名。

这两处如今都位于⼯体北路及其东延长线上,但在这条路没修之前,六⾥屯需要从朝阳门外东⼤桥沿着⼀条向东北⽅向的分岔路前⾏(向东南为直达通州的官道),过王爷坟(康熙皇帝五弟恭亲王常宁墓地)、核桃园、⽩家庄,⽽三⾥屯则需要出东直门折向东南前⾏才能到达。

再往东有个⼗⾥堡的地⽅,它的得名与明朝的粮道有关。

明代改造皇城东墙,并南拓都城城墙,通惠河上⾏⾛的运粮船从此便不再进城,⽽以东便门外⼤通桥作为终点站。

除了⽔路之外还有⼀条重要的陆路送粮通道,这便是朝阳门到通州的⼤道。

明朝中后期通惠河逐渐淤塞,由京城朝阳门到通州的这条陆路便成了运粮的重要通道。

从“一”到“万”!老北京也难说全的数字地名你知道几个?

从“一”到“万”!老北京也难说全的数字地名你知道几个?

从“一”到“万”!老北京也难说全的数字地名你知道几个?一尺大街北京最短的胡同,仅20来米长,遗址即杨梅竹斜街的西入口。

2015年12月26日,北京西城区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为“一尺大街”地标揭幕,并邀请附近居民参加立定跳远比赛,唤起人们对老胡同的百年记忆。

二龙路位于西城区中部,今太平桥以东,辟才胡同以南,大木仓胡同以北。

据传明末清初时,都是水坑洼地,清朝中期陆续修建房屋,其中有郑王府和王爷佛堂。

因而水坑逐渐缩小,俗称二龙坑。

民国时填坑修路,遂名二龙路。

三里河一个是现西城区月坛南街三里河。

位于玉渊潭公园以东,当初是金元时代的引水河道的一段。

三里河这个地名,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三里”,是指此处距金中都北城墙三里而言。

附近的钓鱼台和玉渊潭,都是金朝遗留的古迹。

五四大街清光绪时东段称双碾胡同,西段称东、西沙滩(见《京师坊巷志稿》)宣统年间,东段称双辇胡同,中段称汉花园,西段称沙滩。

新中国成立后,因其为五四运动发源地,改为现名。

六部口六部口,位于府右街对面。

明清两代官员,多是经过这里,进绒线胡同,赴“千步廊”左右的六部衙署供职,因而得名。

如今,北京音乐厅就坐落在这里。

北京音乐厅富丽堂皇,是一座欣赏高雅艺术的殿堂。

时值今日,去六部口听音乐会已成了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北京音乐厅后身儿,还有个小胡同,弯曲下来,像人的耳朵,故名耳朵眼儿胡同,现改名小六部口胡同。

七贤巷位于鲁迅博物馆后身儿,小巷不足百米长,“L”形。

内有1号至7号七个小院,而且每个小院的大小与格局均相同。

传说,此巷曾住着七位教书先生,被称为七贤人,因此叫七贤巷。

还说此巷两侧原有两条南北向的小胡同,称为东轿杆胡同和西轿杆胡同,两根轿杆抬着轿子,七贤巷的贤人住在其间,就像是坐在轿子上。

现七个小院尚存,个别门楼残缺,6号院似久无人居,最为破败。

八道湾明清以来,北京名为八道湾的胡同,东西南城都有,均为以胡同曲曲折折而得名。

1965年,北京规范地名,为避重名,只有福绥境地区的八道湾保留了原名;其他几个,都改了新名:新街口的八道湾改名小八道湾,展览路的八道湾改名北礼士西头条,景山一带的八道湾改名道湾胡同,天坛附近的八道湾改名东晓市一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里沟三里屯:北京地名为什么这么多“里”字?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杨征
曾经的西八里庄过街楼
打开北京的地图,人们会发现很多由数字和“里”字拼凑成的地名,如二里沟、三里屯、五里店、六里屯等。

现如今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地名的由来,但如果详细探寻这些地名的历史,还真的能找出它们背后的往事。

比如有些带“里”字的地名明显是和老北京城有关,表示该地与老北京城某座城门的距离;有些可能和已经消失了的古城或河道相关;有的地名中的数字甚至就和其本身的特色有关……可谓五花八门。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盘点北京带“里”的地名。

三里屯六里桥东西八里庄
以老北京城门为参照
老北京城素有“里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即内城有九个城门(南面的正阳门、崇文门和宣武门;东面的东直门和朝阳门;西面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北面的德胜门和安定门);外城有七个城门(南面的永定门、左安门和右安门;东面的东便门和广渠门;西面的西便门和广安门);位于中央的皇城则有四个城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

而北京周边很多带“里”的地名,有不少都是以该地距离城门的里程而确定的。

最具典型的就是三里屯和六里屯。

“屯”本义讲的是草木的生长,后来逐渐衍生出“驻守”或“聚集”的含义。

这两个地名里的“屯”都表示的是村庄,其中三里屯表示这里距离老北京城内城东直门有三里路,故而名之。

而六里屯则由于距离内城朝阳门六里路而得名。

这两处如今都位于工体北路及其东延长线上,但在这条路没修之前,六里屯需要从朝阳门外东大桥沿着一条向东北方向的分岔路前行(向东南为直达通州的官道),过王爷坟(康熙皇帝五弟恭亲王常宁墓地)、核桃园、白家庄,而三里屯则需要出东直门折向东南前行才能到达。

再往东有个十里堡的地方,它的得名与明朝的粮道有关。

明代改造皇城东墙,并南拓都城城墙,通惠河上行走的运粮船从此便不再进城,而以东便门外大通桥作为终点站。

除了水路之外还有一条重要的陆路送粮通道,这便是朝阳门到通州的大道。

明朝中后期通惠河逐渐淤塞,由京城朝阳门到通州的这条陆路便成了运粮的重要通道。

清雍正七年(1729年),将这条长40
里的土路改成了石板路。

这条路的沿线,也出现了服务运粮人员或官差休整的驿站,十里堡便是因为距离朝阳门还有十里路而得名。

这里的堡字本写作“铺”,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这样的写法。

除了朝阳区的十里堡,在密云区和顺义区都有“十里堡”的地名,顺义区甚至还有“二十里堡”的名字,这些地名分别表示的是距离密云城区或是顺义城区的里程数。

可以说这些地名便是那时候的公路里程表,在没有指示牌的年代,为行路人提供了路程的参考。

位于广安门外的六里桥,因距离广安门六里而得名。

旧时在此地附近有一条南北向的沟渠,而东西向的由京城去往卢沟桥的官道正好和这条沟渠相交叉,因此沟渠上架的这座桥便被称为六里桥了。

北京城一东一西,有两个八里庄。

东边的八里庄由于距离朝阳门八里而得名,西边的八里庄则是距离阜成门八里而得名。

东八里庄原本只是朝阳路上一个较大的村庄,但1949年之后的“一五”期间,国家在这里兴建大型棉纺织厂,即大家熟知的京棉一厂、二厂和三厂。

慈云寺、东八里庄和十里堡,就分别是当年三座工厂和家属区的位置。

朝阳路路南为工厂区,路北便是家属区。

当时为了三座工厂上班的工人,专门开通了12路无轨电车(即112路前身)。

位于西郊的西八里庄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八里庄附近的慈寿寺塔、恩济庄关帝庙、北洼路上的摩诃庵等至今仍保存完好。

其中慈寿寺塔是明朝万历皇帝的母亲所建,已经成为了北京城西的地标性建筑。

西城三里河七里庄
以金中都城门为参照
金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于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颁布诏书决定迁都燕京(北京)。

后来完颜亮任命大臣参照北宋都城汴京的规划和建筑式样,在辽南京城(北京西南广安门外)的基础上在东、西、南三个方向往外扩展建立新的都城,即为金中都城。

金中都的中心是皇城,共有四个城门:东为宣华门、南为宣阳门,西为玉华门,北为拱辰门。

皇城外为都城,周围36里,共13个城门。

北京的有些地名,也是以金中都城为基准。

比如,西城的三里河,这个名字中带有“河”字,也的确是因为一条河流的存在,这便是金代开凿的一条引水渠——金口河。

如今西四环的“金沟河桥”下的金沟河路,便是昔日金口河的故道,而金沟河则是金口河的讹传。

这条河在今三里河附近的河道上曾经架有一座桥,这座石桥为三孔石桥,从这座桥向西南走三里路,便到了金中都的北门会城门(今会城门公园附近),因此“三里河”的这个名字也便由此形成了。

丰台的七里庄,虽然跟六里桥距离不算远,名字也差不太多,可是所体现的地理位置信息可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是由于距明清北京外城的广安门六里而得名,而七里庄则是由于距离金中都城西南门“丽泽门”七里而得名的。

如今北京西三环上的丽泽桥以及丽泽商务区,都是以此二字命名,而从菜户营桥向西,马上便要兴建起一条城市快速路——丽泽路,也同样是得名于这座昔日金中都的城门。

巧合的是这条新建的城市快速道路和古时候金中都的丽泽门内外的大道是重合的。

如今丽泽门早已不在了,其大体位置在今中央戏曲学院北侧。

以戏曲学院周边处为起点,向西七里左右,正好是丰台七里庄的所在地。

东城三里河十里河
以元代河流为参照
前文我们提到了金口河,这是金代所兴修的一项水利工程。

到了元代为了保证元大都的水利供应,从金口河引出一条支流,即金口新河,也称文明河。

这条河流沿着元大都南城墙外侧(今前三门大街北侧),到元大都的正南门丽正门附近分为两岔,一线继续向东,作为都城的护城河,最终在都城东南角与通惠河汇流。

另一线则折向东南,经过今天的桥湾、龙潭湖、小武基
桥、化工桥折而向东,一直流到通州张家湾,最终与大运河汇流。

而这条河流正是元大都城三条漕运干线的南线(北线为阜通河,中线为通惠河)。

北京城的一些地名就是源自于这条河流,比如东城三里河(在珠市口东大街一带),它就是因为距金口新河和元大都南护城河分岔的地方大约有三里路而得名。

东城三里河东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桥湾街,从这个地名推测,当年在此处极有可能存在一座跨越文明河的桥梁。

紧邻着东城三里河南侧的金鱼池,是老舍先生笔下《龙须沟》的原型。

如今以家具而闻名的十里河,也是源自于文明河。

此处距离河流分岔处为十里,再向东南过小武基桥,就是十八里店,十八里店同样体现了对于河流里程的记录。

十八里店周边昔日曾有第四代和第五代肃亲王墓,如今早已无迹可寻。

五里店八里桥
以其它地理坐标为参照
除了以金中都城、老北京城以及一些著名的河流为参照点,北京一些带“里”的地名,还有自己独特的参照物。

丰台区的五里店,因其距离卢沟桥五里路而得名。

在五里店东北侧不远处的大井村,曾有一座乾隆皇帝专门为迎接凯旋将士而兴建的凯旋门——“荡平归极”砖牌楼门。

在北京东边还有五里桥、八里桥两个地名,这两个地名中数字的含义表示的是该地与通州北关漕运码头的距离。

其中五里桥是平津战役中为和平解放北平国共双方举行最后一次谈判的场所,八里桥则见证了昔日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在英法联军洋枪洋炮下全军覆没的悲壮历史。

石景山区的五里坨,则是因为其距离东面的京西重镇模式口五里路而得名。

在海淀,还有一个二里庄的地名,有意思的是,当年从德胜门出北京城,一路上经过的马甸、土城(健德门)、二里庄、南沙滩、北沙滩等村庄,互相之间的距离竟然都是二里路。

所以海淀的二里庄有可能是源自这种里程表式计量的方式。

不过,在民间,二里庄还有一种说法:曾有两个宫里的太监,出资在村里修建了一座庙宇,以供自己“退休”后养老之用。

太监又被称为“老公”,所以这座庙也被当地人俗称为“二老公庙”,久而久之,这个名称就演变成为二里庄了。

动物园南边的二里沟,其得名是由于附近一条河沟的长度大约在二里左右。

当年,住在甘家口一带的居民,想要去逛动物园,都要穿过这条干涸的河沟,再跨过沟北面的一条铁路才能到达。

这条铁路就是“京门线”,从西直门火车站到达京西门头沟的木城涧,其设计、建造者正是詹天佑。

如今这条铁路线中西直门到五路(6号线五路居站)区段已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地铁6号线。

而年底即将通车的16号线,未来也会在二里沟和6号线形成换乘。

原标题:北京地名里的“里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