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初级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考试知识点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考试知识点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考试知识点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考点:社会工作的要素本考点主要介绍了社会工作的基本组成元素。
历年来本考点出题量较少,但本考点的知识对于案例的分析有很大的作用,考生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1)社会工作的对象:服务对象(也称受助者、案主或工作对象)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或帮助的对象,是物质上、精神上、社会关系上遇到困难、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帮助的个人或群体。
①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②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主要表现为从帮助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逐步扩展到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难以自拔而需要帮助的人,从贫困的个体和家庭到有问题、欠发展的社区,从困难民众到一般公众。
(2)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或培训、从事职业化社会服务的人。
(3)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即以帮助他人、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为自己行动的目标。
(4)专业助人方法:社会工作是专业的助人活动,助人方法作为达到助人目的的'手段和措施。
在服务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5)助人活动: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依据其价值观、利用专业方法,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合作的过程,它是社会工作的外在表现。
考点: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本考点是今年新版教材中的新增内容,主要介绍了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对于案例分析很有作用,请考生重视。
(1)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
(2)促进和使能的能力。
(3)评估和计划的能力。
(4)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
(5)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考点: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本考点从各领域服务对象的需求、服务的必要性等:地介绍了12个服务领域的工作,与之前的14个领域相材有所变动。
考生在复习时可结合《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教材进行理解。
(1)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
2011年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初级)

2011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卷(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8岁的小玲在一次火灾中受了伤,之后常因做噩梦而哭醒,对母亲格外依恋。
小玲的母亲来社会工作站求助,但社会工作站中没有擅长儿童创伤辅导的工作者。
对该社会工作站来说,最恰当的做法是()A.鼓励小玲参加成长小组B.安排志愿者陪伴小玲C.让小玲参加社区活动D.讲小玲转介到其他服务机构2.当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达到预定目标,或者当服务对象认为已达到足够的改变而要求终止服务关系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可依据工作协议进入()阶段。
A.计划B.评估C.研究D.结案3.张奶奶的儿子外出打工,儿媳与她常闹矛盾,前天又因管教孩子婆媳俩发生了冲突,儿媳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张奶奶请社会工作者“管管儿媳”。
为了有效帮助张奶奶一家,社会工作者请张爷爷和张奶奶详细讲述事情原委,还请另据介绍张奶奶家的情况。
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社收集服务对象资料的方法是()A.家访B.咨询C.问卷D.询问4.为了帮助大庆戒毒,社会工作者与大庆制订服务计划目标时,再次谈到了他目前的生活处境和问题,如:没有工作、家庭关系紧张、缺乏亲戚朋友的帮助等,社会工作者这样做是为了()A.商讨对策B.确定问题与需要C.评估方案D.研究问题与需要5.儿童喜欢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快乐,学会与人相处。
游戏主要满足了儿童的()需要。
A.生存B.自我保护C.身心成长D.生命安全6.社会工作者小赵在外展服务中发现一名被父母一起的4岁残疾儿童,小赵把他送到儿童福利院。
小赵提供的是()服务。
A.支持性B.保护性C.补充性D.替代性7.某县妇联在各村建立了留守儿童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多元服务,其中一项内容是帮助留守儿童每月与在外地打工的父母通话两次,加强他们之间的亲子联系。
这项服务设计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
A.发展性B.依恋性C.可塑性D.模仿性8.小羽自幼跟爷爷、奶奶生活,备受宠爱,是个十分调皮和任性的孩子。
2011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真题

2011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国历史上有靠家庭、家族和亲朋好友解决问题的传统B.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实务获得率先发展C.我国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指导着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D.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福利制度是专业社会工作的基础2、 2008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民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主要贯彻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动建立《决定》提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A.培养制度B.评价制度C.使用制度D.交流制度3、小李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受伤,造成下肢瘫痪,肇事方迟迟未予赔偿,治疗期间,小李欠下巨额外债,心情沮丧,也不愿意接受单位新的工作安排,从支持者角度,社会工作者应当()A.鼓励小李面对现实,积极进行康复训练B.与医院沟通,争取减免小李的医疗费用C.与法院联系,起诉交通肇事者D.建议小李多和朋友交流,改善不良情绪4、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问题的改变、民众认识的提高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在扩大,服务内容在拓展,下列内容中,属于我国社会工作崭新议题的是()A.贫困家庭的生活保障B.残孤儿童的社会救助C.失业人士的求职协助D.企业员工的压力舒缓5、社会工作者小张被服务机构派驻到玉树地震灾区从事社会服务工作,从增强文化能力角度,小张要做的工作是()A.加强个案、小组和社区等专业知识学习B.了解熟悉玉树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C.做好心理准备以从容应对各种突发问题D.参加工作提高自己对问题的整合能力6、老王最近感到胃部不适,怀疑自己得了胃癌,经医院检查,各项指标正常,但老王依然怀疑自己患病,精神紧张,晚上失眠,无法正常工作,与妻子也经常发生口角。
社会工作者小林对老王实施了一系列帮助:改变老王认为自己患胃癌的非理想想法;鼓励老王定期到医院体检;介绍其参加减压训练等。
(完整版)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核心要点复习笔记(1)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核心要点复习笔记(第一章)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第三节社会工作的要素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大纲要求:社会工作的特点本节重点和难点:社会工作的含义社会工作的六个特点知识点一、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含义:(考点)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获得发展的职业服务性活动。
1、早期:个人的慈善事业2、中期:政府或者私人社团解决经济困难3、现阶段(未来):不分性别、年龄和贫富的服务,是协助个人发挥其最高的潜能,是以协助其获得最美满和最有效的生活为目的的服务。
(二)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民政部门社会救助、福利,非专业)专业社会工作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规划社工制度,推动职业化、专业发展。
(考点)【2012年真题-单选】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结合国内外经验,社会工作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正确答案:a】知识点二、社会工作的特点(考点)1.专业助人活动——专业的、困难群众、职业性2.注重专业价值——理念、指导思想、伦理3.强调专业方法4.注重实践5.互助合作6.多方协同1.专业助人活动利他为目的、专业的、以困难群众为主要对象、职业性2.注重专业价值——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
社会工作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福利为己任,以追求社会公正与进步为理想。
平等之爱3.强调专业方法社工从事的是复杂的助人服务,解决复杂的问题,需要专门的、训练有素的方法和技巧。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4.注重实践社会工作要具体地去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行动。
2011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概论

2011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国历史上有靠家庭、家族和亲朋好友解决问题的传统B.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实务获得率先发展C.我国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指导着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D.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福利制度是专业社会工作的基础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A,一个世纪以前,我国是典型的、成熟的农业社会,在这种农业社会人们面临各种社会问题,主要是依靠家庭、家族、亲朋来解决;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就表现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专业社会工作不断发展的特点;C,我国专业化社会工作发展缺乏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的引导;D,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城市实行“单位制”,力图通过正式组织的力量来解决人们遇到生活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是政府通过各种社会组织、政策和行政程序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形成行政性的专业化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没有专业社会工作生存的基础。
2、2008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民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主要贯彻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动建立《决定》提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 )A.培养制度B.评价制度C.使用制度D.交流制度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决定》中关于岗位设置和人才配备的规定反映的是“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使用制度,《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主要是关于岗位设置的规定,同样反映的是人才的使用制度。
2011年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1年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冲刺试题及答案第一篇:2011年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冲刺试题及答案2011年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冲刺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社区工作目标分类,()的目标也可分解为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A.心理社会治疗模式B.发展模式C.互动模式D.地区发展模式E.社会策划模式2.在社会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不包括()。
A.技术能力B.文化能力C.心理素质D.持续学习的能力E.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3.在操作层面上,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概括为如下原则,其中不正确的是()。
A.接纳与个别化B.尊重与保密C.自决权与知情同意D.不批判E.工作者的权威与机构的效益4.根据人类需要的起源与性质,人类需要可以分为()。
A.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B.生存需要与发展需要C.生物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D.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E.承认的需要5.预防网瘾是未成年合法权益保障方式中()的要求。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E.社区保护6.需要反映了人的机体在某一方面的不足或缺乏。
这可以是生理层面的,如对食物的需要;也可以是心理层面的,如对爱的需要,获得别人尊重的需要等。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内驱力是需要的基础B.人与人之间的需要可以完全相同C.人的需要只有心理层面的D.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需要 E.人的需要都是社会层面的需要7.人的生理状况从高峰衰退一般开始于()。
A.35岁B.40岁C.45岁D.50岁E.55岁8.在心理社会模式的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中,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为()。
A.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服务对象可以主动选择 B.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服务对象只能被动服从C.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是完全平等的,没有主动与被动之分D.服务对象是绝对的中心,社会工作者必须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E.社会工作者必须首先关注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和想法9.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下列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的是()。
2011年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第二章(2)

2011年初级社会⼯作者考试《综合能⼒》第⼆章(2) 第⼆节社会⼯作专业伦理 【本节知识重点】 ⼀、伦理的含义 “伦理”意思是⼈伦之理,源于儒家,强调⼈们之间的尊卑长幼次序。
⽽“道德”源于道家,意思是⼈们所应遵循的社会和⾃然界内在的发展规律。
⼆、社会⼯作专业伦理的内容 1、社会⼯作伦理的主要内容 (1)社会⼯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2)社会⼯对同事的伦理责任;(3)社会⼯对⼯作机构的伦理责任;(4)社会⼯作为专业⼈员的伦理责任;(5)社会⼯对社会⼯作专业的伦理责任;(6)社会⼯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
可见,社会⼯作伦理包含了社会⼯在该专业的各个⽅⾯的⾏为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作伦理并不仅仅是限制社会⼯不要做或禁⽌做什么,它同样也⿎励社会⼯去做特合专业价值观的具有创造性的⼯作。
2、我国社会⼯作伦理标准的制定原则 现实和发展相承;⽂化和政治互补;本⼟和国际并重 三、社会⼯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原则 这部分是本章的难点。
处理伦理难题并不仅仅是个理性问题,不单是靠程序和技术就能解决得了的,它跟社会⼯的性格、精神和⼼理调适能⼒也有很⼤关系。
1、伦理难题 保密问题;情理法问题;价值中⽴还是价值介⼊; 个⼈利益和社会责任;⾃觉原则和知情同意 2、处理原则 保护⽣命原则;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主和⾃由原则 最⼩伤害原则;改善⽣活质量原则;隐私和保密原则;真诚原则。
四、社会⼯作专业守则 1、社会⼯作专业守则的含义与作⽤ 社会⼯作守则的含义:社会⼯作专业守则是由社会⼯作界(或称专业团体)制定的关于社会⼯在专业服务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套伦理规则,是有关社会⼯“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些⾏为指导。
它的作⽤有: 第⼀,保障按专业要求开展⼯作; 第⼆,有利于实现⼯作⽬标; 第三.有利于维护社会⼯作的专业形象; 第四,有利于社会⼯的成长。
2、社会⼯作守则的内容 社会⼯作专业⼈员守则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2)严守服务对象的秘密;(3)公平服务⼤众;(4)重视同事的⼯作;(5)共同执⾏守则;(6)恪守公私分明;(7)信守机构政策;(8)充实社会⼯作知识和能⼒;(9)促进专业发展;(10)约束不当⾏为; (11)增进公众福利;(12)维护社会正义。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试资料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试资料1、单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推动力最强大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D2、单选县级(江南博哥)民政部门在对城市低保申请对象进行认定和审批时.依据是()。
A.申请人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是否低于当地低保标准B.申请人家庭是否有高龄老人C.申请人家庭是否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D.申请人家庭是否有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正确答案:A3、单选某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说:“我和老公恋爱和新婚的时候,常常有很多话要说,关系很好。
可现在我挺失望的,我们俩经常没什么话说,感觉关系越来越冷淡。
”根据上述对话,社会工作者运用“同理”技巧给予的回应是()。
A.“听起来您的感情生活有很多烦恼吧”B.“结婚时间长了,感情自然会平淡些,我很理解您的感受”C.“您和丈夫疏远了.请您说说原因吧”D.“您和丈夫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这让您感到不开心”正确答案:C4、填空题社会行政也称为()。
正确答案:社会福利行政5、单选老王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某日突发心脏病送医疗治疗。
根据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关规定,老王看病发生的各项医疗费用中,可以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是()。
A.膳食费B.住院床位费C.护工费D.急救车费正确答案:B6、单选小宋是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社会工作者,在一次接待一名60多岁、听力有问题的老人时,由于事先没有了解到老人的听力问题,因此在与老人的沟通中轻柔细语地说话,老人不耐烦地大吼起来,怪罪小宋话说得太小声。
此时,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小宋不仅要道歉而且还要向老人提供服务。
A.同情B.保密c.接纳D.尊重正确答案:D7、单选我国农村社会工作重点之一是()。
A.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B.农村社会保障工作C.解决部分男性大龄青年婚配困难D.预防农村青少年犯罪正确答案:B8、多选在个案工作的结案阶段,为了帮助服务对象理性面对服务的结束,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做法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8岁的小玲在一次火灾中受厂伤,之后常因做噩梦而哭醒,对母亲格外依恋,小玲的母亲来社会工作站求助,但社会工作站中没有擅长儿童创伤辅导的工作者,对该社会工作站来说,最恰当的做法是( )。
P6A.鼓励小玲参加成长小组B.安排志愿者陪伴小玲C.让小玲参加社区活动D.将小玲转介到其他服务机构本题正确答案为:D本题解析:【解析】在接触和初步面谈后,双方要决定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步骤。
决定有以下几种可能:①终结服务;②转介其他服务,让服务对象接受其他专业系统的服务;③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题中,社会工作机构中缺乏擅长儿童创伤辅导的工作人员,所以机构应将小玲转介到其他服务机构中。
2、当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达到预定目标,或者当服务对象认为已达到足够的改变而要求终止服务关系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可依据工作协议进入( )阶段。
P39A.计划B.评估C.研究D.结案本题正确答案为:D本题解析:【解析】当与社会工作的协助已经成功地达到了预定目的,或者当服务对象认为已经达到足够的改变而要求终止工作关系,或者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继续服务时,社会工作的过程就结束了。
此时,就进入社会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即结案阶段。
3、张奶奶的儿子外出打工,儿媳与她常闹矛盾,前天又因管教孩子婆媳俩发生了冲突,儿媳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张奶奶请社会工作者“管管儿媳”,为了有效帮助张奶奶一家,社会工作者请张爷爷和张奶奶详细讲述事情原委,还请邻居介绍张奶奶家的情况,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收集服务对象资料的方法是( )。
P8A.家访B.咨询C.问卷D.询问本题正确答案为:D本题解析:【解析】直接向服务对象询问,通过面对面的会谈去收集资料,可以为决定介入干预的方法提供依据。
除了向服务对象本人询问外,还可向与服务对象有关的系统查询。
如从家庭成员、服务对象的工作单位与服务对象关系密切的同事及朋友那里获得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
题中,社会工作者请张奶奶和张爷爷讲述事情原委,还请邻居介绍张奶奶的情况。
也就是说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本人以及与其有关的邻居询问情况,即通过询问的方式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4、为了帮助大庆戒毒,社会工作者与大庆制定服务计划目标时,再次谈到了他目前的生活处境和问题,如:没有工作,家庭关系紧张,缺乏亲戚朋友的帮助等,社会工作者这样做是为了( )。
P22A.商讨对策B.确定问题与需要C.评估方案D.研究问题与需要您选择的答案为:空本题正确答案为:B本题解析:【解析】制定服务计划时需要前先设定目标,日标设定的程序主要包括:①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②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③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④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成长;⑤目标要可测量、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⑥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可行性性和可能的利弊;⑦确定目标并确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题中,社会工作者为了帮助大庆,再次谈到了他目前的生活处境等问题,这种做法是为了确定问题与需要。
5、儿童喜欢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快乐,学会与人相处,游戏主要满足了儿童的( )需要。
P53 A.生存B.自我保护C.身心成长D.生命安全本题正确答案为:C本题解析:【解析】儿童在游戏中获得身体的成长,并通过游戏学会与人相处,逐渐地认识了解社会。
游戏主要满足了儿童的身心成长需要。
6、社会工作者小赵在外展服务中发现一名被父母遗弃的4岁残疾儿童,小赵把他送到儿童福利院。
小赵提供的是( )服务。
P61A.支持性B.保护性C.补充性D.替代性本题正确答案为:D本题解析:【解析】替代性服务是通过改变儿童生存环境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保护,如对极度危险家庭监护权的剥夺,流浪儿童的救助,孤儿弃儿的机构养育等。
题中,小赵帮助这名4岁残疾儿童,将其救助到儿童福利院,提供的是替代性服务。
7、某县妇联在各村建立了留守儿童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多元服务,其中一项内容是帮助留守儿童每月与在外地打工的父母通话两次,加强他们之间的亲子联系。
这项服务设计是依据儿童的( )心理特点。
P52A.发展性B.依恋性C.可塑性D.模仿性本题正确答案为:B本题解析:【解析】儿童的依恋性体现为:儿童对其抚养者的依恋,不仅基于情感上的需要,同时也是生存需要的自然反应。
题中,社会工作者让留守儿童与其父母通电话交流感情,满足了留守儿童对其抚养者依恋的需求。
8、小羽自幼跟爷爷、奶奶生活,备受宠爱,是个十分调皮和任性的孩子。
上小学时,小羽才回到父母身边,和父母比较生疏,学习表现不佳,时常被父亲呵斥,小羽为此变得非常焦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作业也完成不了,老师也反映小羽在学校不爱说话,课间活动时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
母亲十分着急,求助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在和小羽初次面谈后,想借助一些量表来了解小羽面临的问题,下列评估量表中,较为适用的是( )。
P8A.儿童行为量表B.社会期望量表C.儿童智力量表D.儿童多动症量表本题正确答案为:A本题解析:【解析】行为量表用于测查4~1 6岁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由家长根据孩子半年内的情况作出分级评定。
该表所测查的社会能力主要包含儿童的体育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况和在校学习状况;行为问题包括的因子范围较广,有抑郁、交往不良、强迫倾向、社会交往退缩、多动等。
该量表主要用于儿童社会工作中对儿童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的筛查,题中,行为量表适用于了解小羽面临的问题。
9、儿童教育学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儿童有时会在某一两个方面表现突出,而在其他方面落后于其他人。
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留意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表现,即使他们未能在某些方面达到一般水平,也不要责罚他们。
依据这一理论,社会工作者在为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时,应采用( )的工作取向。
P58A.儿童为中心B.需求为本C.优势视角D.问题为本本题正确答案为:C本题解析:【解析】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 983年提出。
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这从教育学的角度为社会工作者对儿童采用优势视角的工作取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证明。
10、小玲,12岁,父亲性格粗暴,母亲对她期望值较高,只要小玲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便会不由分说地责骂。
小玲变得越来越沉默,胆小怕事,她悄悄对社会工作者说:“我也想考好,可不知该怎么做。
”根据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首先应采取的做法是( )。
P71A.协助小玲增强改变自己的动机B.协助父母了解小玲的想法C.协助父母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D.协助小玲理解父母的想法本题正确答案为:B本题解析:【解析】亲职教育服务是指专业人员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向家长提供诸如沟通、孩子教育、家庭环境改善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活动。
亲职教育服务大多以训练的方式为主,其训练的内容有沟通技巧等。
传统的亲职教育服务始终把重点放在孩子方面,不少家长训练课目均以处理或改变孩子的行为问题为主,例如孩子的学习问题、难以与家长有效沟通等。
题中,小玲与其父母缺乏交流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首先让其父母和小玲学会沟通的技巧。
11、社会工作者在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军进行个案辅导时,发现小军身上有多处淤青,并且步态不正常,此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做的是( )。
P73A.向公安机关或儿童权益保护机构报告B.立即通知小军的监护人到场C.辨别小军是否受到虐待的危险D.继续按计划进行个案辅导本题正确答案为:C本题解析:【解析】对受虐儿童的辅导是儿童社会工作介入的第一步,它优先考虑的是儿童的安全,进而协助儿童沟通及表达他们的感觉。
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还须与家庭、学校、医院、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儿童和青少年保护机构以及社区有关力量或社会资源密切配合起来,对受虐儿童予以积极的介入。
题中,小军的手臂及面部有多处淤青,并且步态不正常,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首先辨别小军是否有受到虐待的危险,以保护小军。
12、青少年阶段是个体从不成熟转变至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显著特征是增加与( )的交流。
P75A.父母B.同辈群体C.老师D.兄弟姐妹本题正确答案为:B本题解析:【解析】青少年是个体从不成熟转变至成熟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连接着不成熟与成熟的两个自我,因此也是人生发展直线上的一个蜕变、转折、转型或转换期。
青少年有与同伴发展适当人际关系的需求,因此会增加与同辈群体的交流。
13、青少年社会,社会作者小秦最近组织一次提升青少年抗逆力的活动,该活动的目标是发现青少年中潜在的高危人群,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及自身的潜能,增强应对困境的能力,该活动起到的预防性作用是( ) P82A.为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B.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C.发现和控制阻碍青少年功能发挥的潜在因素D.为青少年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本题正确答案为:C本题解析:【解析】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通过社会工作的各类服务,对一些潜在的,阻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和情境进行早期发现和控制。
题目中,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组织的活动能够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潜能。
14、社区青少年小强喜欢网络游戏,最近经常出入网吧,上课时间精神不集中。
小强的父母非常担心,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下列社会工作者的做法中,容易给小强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
P83A.让小强参加青少年戒除网瘾训练营B.与小强约定每天上网的时问C.和父母商量安排小强参加其他培训课程D.安排小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本题正确答案为:A本题解析:【解析】治疗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提供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的矫正服务,尤其注重社区层面的服务。
提供发展性、治疗性和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三者是很难完全分离的。
题中,小强染上网瘾,社会工作者应该提供发展性、治疗性和预防性的矫正服务。
如果直接让小强参加戒除网瘾的活动,势必让小强感到反感。
15、某养老院为生活能够半自理的老人提供服务,最近聘用了小艾担任专职社会工作者。
下列工作中,属于小艾专业服务内容的是( )。
P106A.为老人做身体健康检查B.考核护理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C.为入院老人保管财物D.评估入院老人的心理社会状况本题正确答案为:D本题解析:【解析】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处理精神问题。
属于专业社工服务员的是后面两者,而评估老人的心理——社会状况正是属于其中的内容。
题中,各选项都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但是属于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是评估老年的心理——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