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三染色

合集下载

苏丹三染液本身的颜色

苏丹三染液本身的颜色

苏丹三染液本身的颜色
苏丹3号是有绿色光泽的棕红色
苏丹4号为深褐色
苏丹3遇脂肪变黄
苏丹四遇脂肪变红
苏丹Ⅲ和苏丹Ⅳ的区别?
主要成分的区别:
苏丹3:脂肪和苏丹染液有比较强的亲和力,苏丹3遇脂肪变橘黄色黄光油溶红,分子式:C6H5.N:N.C6H4.N:N.C10H6OH
分子量:352。

40
棕色,叶片状
熔点:195摄氏度苏丹4苏丹Ⅳ是一种可用于鉴定脂肪的染色剂,可将脂肪染成红色,而对淀粉、蛋白质等不起作用中文名称】苏丹Ⅳ;四号苏丹红。

【溶解情况】溶于乙醚、乙醇、油脂、酚,不溶于水。

【用途】染色剂,油漆、脂肪着色剂,医药防腐剂。

脂肪鉴定实验之苏丹Ⅲ和苏丹Ⅳ性质配制及使用方法

脂肪鉴定实验之苏丹Ⅲ和苏丹Ⅳ性质配制及使用方法

脂肪鉴定实验之苏丹Ⅲ和苏丹Ⅳ性质配制及使用方法前几天,有学生问我,“老师关于课本中的脂肪的检测观察实验有两种方案,其中方案一是向花生子叶制作的组织样液里滴加苏丹Ⅲ或苏丹Ⅳ来检测和观察,但是苏丹Ⅲ或苏丹Ⅳ本来就是有颜色是不是有颜色干扰,如果苏丹Ⅲ和苏丹Ⅳ本身颜色就是橘黄色和红色,那我怎么判断脂肪被染色了呢?”其实关于这个知识点,以前教书都是一笔带过,平时练习考试中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类型的考题,也就没有真正的去探讨这个问题。

学生的刁钻问题就不得不让我更深入地去了解加苏丹Ⅲ或苏丹Ⅳ两种染料了,下面分享我从网络上整理的加苏丹Ⅲ或苏丹Ⅳ相关知识。

1、苏丹III是一种化学染色剂,红棕色粉末;生物染色剂,如脂肪及其类似物质染色。

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2、苏丹Ⅳ为深褐色,苏丹Ⅳ可用于检验脂肪(脂肪被染成红色)。

对脂肪的亲和力比苏丹III好。

从这里可以看出,两种染色剂本身的颜色和与脂肪染色后的颜色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可以利用制作的组织样液里滴加苏丹Ⅲ或苏丹Ⅳ来检测和观察。

3、苏丹Ⅲ和苏丹Ⅳ的配制方法:苏丹红Ⅲ配制:取0.1g苏丹Ⅲ,溶解在20ml95%酒精中。

苏丹Ⅳ溶液的配制称取0.1 g苏丹Ⅳ干粉,溶于50 mL丙酮中,再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50 mL,充分混合后即可使用。

4、什么是浮色,为什么用酒精洗?因为苏丹Ⅲ本身有颜色,它碰到脂肪后,会变成橘黄色,与遇脂肪前的颜色不同,所以要检验组织中的脂肪,就必须要除掉那些未与脂肪接触的多余的苏丹三染液,以免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这个浮色就是指那些没有与脂肪接触而变色的多余的苏丹三染液的颜色。

苏丹三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所以要用酒精洗,才能把多余的苏丹三溶解并洗净。

5、为什么苏丹Ⅳ比苏丹III染色时间短?苏丹Ⅲ和苏丹Ⅳ染色时间不能太长,时间太长染色太深,反而影响观察。

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染色

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染色

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苏丹III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断头法处死小鼠,了解小鼠的内部结构。

2.取小鼠肠系膜用脂类染料苏丹Ⅲ染色,观察肠系膜血管周围脂肪细胞的形态和分布。

3.理解苏丹Ⅲ脂类染色的基本原理,熟悉脂类染色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脂类细胞化学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细胞中脂类物质的成分变化以及分布。

在动物细胞中,脂肪是动物体主要的储能物质,很多种细胞都含有脂肪。

通常,细胞中的脂肪和类脂体混合物以游离的液滴状态悬浮在细胞质中,比如肝细胞。

在脂肪含量很高的脂肪细胞中,游离的脂肪液滴可以聚集在一起,占据大部分细胞质空间,将细胞质、细胞核挤到细胞边缘。

脂肪细胞均匀分布在微血管周围,营养物质经小肠吸收后进入小肠外围毛细血管,经肠系膜血管汇总进入肝脏,肠系膜毛细血管外围脂肪细胞与脂质的储存有关。

在小鼠肠系膜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周围,常有单层白色脂肪细胞(对应棕色脂肪细胞)存在。

这些脂肪细胞的作用主要是以甘油三酸酯和胆固醇酯的形式储存毛细血管从小肠中吸收的部分脂质,待机体需要时再将贮存的脂肪释放到血液中,在特定组织降解并氧化供能。

褐色脂肪细胞由于本身含有大量线粒体,可在脂肪细胞内氧化脂类供能。

细胞中的脂肪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因此,对脂肪细胞的固定、染色不能使用脂溶剂。

脂肪细胞的固定常使用甲醛类固定剂如甲醛钙,染色使用脂溶性染料如苏丹Ⅲ、苏丹Ⅳ和苏丹黑。

理想脂溶性染料的溶剂应该仅能溶解染料,不溶解脂肪。

脂类染色最常用的染料是苏丹系列染料,本实验即使用苏丹Ⅲ为脂肪显色。

苏丹Ⅲ是一种橙红色偶氮染料,由于其在脂肪中的溶解度高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当用70%乙醇溶解的苏丹Ⅲ饱和溶液浸染脂肪细胞时,苏丹Ⅲ会从70%乙醇中脱离,溶解并集中在脂肪液滴中,使脂肪细胞着色(橘黄色)。

以70%乙醇作为苏丹Ⅲ的溶剂可以减少乙醇对脂肪细胞中脂肪液滴的溶解,染色较大的脂肪块。

染色的主要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苏丹Ⅲ结构式)三、实验用品小鼠,苏丹Ⅲ70%乙醇饱和溶液(室温),70%乙醇,甲醛钙固定液。

第四次实验 脂类化学—苏丹III染色法

第四次实验 脂类化学—苏丹III染色法
但从图中也可看出,脂肪细胞多层叠在一起,且染色并不充分,细胞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桔红色,而是一种呈一种偏淡黄的颜色。造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为:铺片时,没有将肠系膜铺的足够充分,导致脂肪细胞重叠,影响观察,进而影响了染色,因为细胞层数多,染液很难进入到细胞中,30min后,细胞依然没有呈现出桔红色。
在铺片时应掌握好力度,若用力过大,则肠系膜容易被撕破,铺片不成功;若用力过小,则细胞不能被铺呈单层,影响染色及观察。
【实验步骤】
1、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将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用剪刀连同盖玻片和其上粘附的肠系膜剪下,反扣与载玻片上,由盖玻片一边滴入甲醛,使其渗入盖玻片与载玻片间的空隙里,固定20min。
2、吸蒸馏水滴入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冲洗,用滴管不断吸去液体,以除去固定液。
3、用70%乙醇溶液代替蒸馏水重复步骤2的操作,再进行一次冲洗。
苏丹染料是偶氮染料,它对脂类的显示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变化。
苏丹染料是一种脂溶性染料,易溶于乙醇但更易溶于脂肪,所以当含有脂肪的标本与苏丹染料接触时,苏丹染料即脱离乙醇而溶于该含脂肪结构中而使其显色。
脂肪染料一般选用有机溶剂做溶剂,丙酮和乙醇对染料和脂肪都是很好的溶剂,这样可以染色大的脂肪积累块,但是小的脂肪滴会溶解。60%异丙醇当溶剂,可以减轻脂类的溶解。丙二醇或磷酸三乙酯不会溶解脂类物质,但是能溶解染料,是比较理想的溶剂。用这些溶剂配的染料溶液要过滤以去掉沉淀,防止蒸发,因蒸发会引起染料在材料中积累。常用相同溶剂洗掉多余的染料,然后再用水洗,可以防止多余的染料在材料中沉淀。
㈡实验中注意事项有:
1.在抓握小鼠时,应迅速掐住其两耳之间的皮肤,使其头部不可扭动,并用同一只手掐住其背部至尾巴的皮肤,使小鼠整个腹部皮肤紧绷,不能反击。

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

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

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简介粪便检查是医学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染色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肠道健康状况。

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是其中的一种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常用于检测肠道感染和炎症等疾病。

检查原理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是通过特殊染色方法将粪便样本中的脂质类物质染色,进而观察细胞结构和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

苏丹Ⅲ染色是一种脂类颗粒染色方法,能够使细胞内的脂质颗粒呈现红色或橙色,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细胞内脂质含量的丰富程度。

检查步骤1.采集粪便样本:在患者排便后,用无菌容器收集新鲜的粪便样本。

2.制备涂片:取少量粪便样本涂布在载玻片上,待干燥后固定。

3.苏丹Ⅲ染色:将固定的载玻片依次浸入苏丹Ⅲ染色溶液中,定时染色。

4.脱色:将染色后的载玻片在适当的脱色液中脱色。

5.干燥:在通风干燥处晾干载玻片。

6.镜检:在显微镜下观察载玻片,观察粪便细胞的染色情况及脂质颗粒的分布。

检查结果分析1.正常情况下,粪便细胞内脂质颗粒很少,呈现淡红色或橙色。

2.异常情况下,粪便中脂质颗粒增多,呈现较深的红色或橙色。

这可能是由于肠道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细胞内脂质变化。

应用领域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检测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

•评估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判断肠道吸收功能,如脂肪吸收障碍等。

注意事项1.采集样本应避免杂质和尿液等其他物质的污染。

2.染色操作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染色不均匀或过度染色。

3.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单凭染色结果做出诊断。

结语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肠道检查方法,对于一些肠道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在使用该检查方法时应掌握操作技巧,准确解读检查结果,从而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脂肪染色法

脂肪染色法

脂肪染色
【试剂配制】
苏丹III染液:
苏丹III 0.15g
70%酒精100ml。

两者充分混合后,使苏丹III充分溶解,最后行成饱和溶液备用。

试剂瓶密封,使用时过滤。

【染色方法】
(1)冰冻切片厚度8~15μm;
(2)Harris苏木素染约1分钟;
(3)自来水洗后,用0.5%盐酸乙醇分化,再水洗直至胞核返蓝为止;
(4)蒸馏水洗后移入70%乙醇内浸洗一下;
(6)浸入苏丹III染液中约30分钟或更长时间。

如果置于56℃温箱中可适当缩短时间;
(7)在70%乙醇分化数秒钟;
(8)待切片在空气中稍凉干或用冷风机吹干;
(9)及时用明胶甘油封片。

【结果】脂肪呈橘红色,脂肪酸不着色,胞核淡蓝色。

实验报告 脂类的化学——苏丹三染色

实验报告 脂类的化学——苏丹三染色

姓名 xxxx 班级 xxxxxx 同组人 xxxxxxxx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脂类的化学——苏丹Ш染色组别第2组一.实验目的1.熟悉脂类的显示技术。

2.了解脂类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实验原理脂肪是体内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中性脂肪、脂肪酸、胆固醇、鞘磷脂等。

很多细胞都含有脂肪,游离状态的脂肪呈小滴状悬浮于细胞质内,比较显著的如肝细胞。

脂肪小滴可以集合,将细胞质及细胞核挤到一旁,如脂肪细胞。

脂肪不溶于水,易溶于浓乙醇、苯、氯仿和乙醚等,因此制作脂类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而用冰冻切片或者铺片法以保存脂类,固定多用甲醛类固定液。

其染色方法有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化学显示法和特异染色法等。

脂肪染料一般选用有机溶剂做溶剂,丙酮和乙醇对染料和脂肪都是很好的溶剂,这样可以染色大的脂肪积累块,但是小的脂肪滴会溶解。

60%异丙醇当溶剂,可以减轻脂类的溶解。

丙二醇或磷酸三乙酯不会溶解脂类物质,但是能溶解染料,是比较理想的溶剂。

用这些溶剂配的染料溶液要过滤以去掉沉淀,防止蒸发,因蒸发会引起染料在材料中积累。

常用相同溶剂洗掉多余的染料,然后再用水洗,可以防止多余的染料在材料中沉淀。

用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类似的液体,可用于石蜡切片,但是脂肪的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或火棉胶包埋,而用如下方法:冰冻切片,明胶包埋冰冻切片,铺片法。

本实验中使用的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利用苏丹染料中的苏丹III、苏丹IV或者苏丹黑等溶于脂类,而使脂类显色的原理显示脂类,使用时,要注意选择溶剂,要求既要溶解苏丹染料,又不溶掉脂肪。

苏丹染料是偶氮染料,它对脂类的显示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变化。

苏丹染料是一种脂溶性染料,易溶于乙醇但更易溶于脂肪。

当它与含有脂类的标本接触时,苏丹染料即脱离乙醇而溶于该含脂结构中使其显色。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1.仪器解剖盘,解剖剪,镊子,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胶头滴管2.试剂苏丹Ш染液,甲醛钙溶液,70%乙醇溶液,蒸馏水3.材料小白鼠一只四.实验步骤1.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

苏丹Ⅲ染色

苏丹Ⅲ染色

姓名:学号:201000232---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四班实验名称: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实验目的:了解脂类染色原理,操作步骤及脂类标本制片原则。

实验原理:脂类包括的范围很广,有单纯脂、复合脂、衍生物等,脂肪依其性质可分中性脂肪、脂肪酸、胆固醇、髓磷脂以及其他类型脂质。

通常,各种脂与类脂质在体内不是单独存在,是以某种程度混合存在。

此外,脂肪与类脂质和蛋白质结合时,往往不易显出,但用重铬酸钾、升汞、硝酸钻或硝酸铀氧化组织块或切片,可以显现出脂肪及类脂类。

脂类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苯、乙醚、氯仿,因此脂肪标本的制作,需用不含酒精或不能溶脂的液体固定,一般常用甲醛类固定剂。

用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类似的液体,可用于石蜡切片。

但是脂肪的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或火棉胶包埋,而用如下方法:冰冻切片明胶包埋冰冻切片铺片发脂溶性燃料有:苏丹燃料中的苏丹Ⅲ、苏丹Ⅳ(猩红)、苏丹黑实验材料:小白鼠一只,苏丹Ⅲ染液,70%的乙醇溶液,蒸馏水,甲醛钙,镊子两个,剪刀一把,解剖盘。

实验步骤:1、断头法处死小鼠,并置于解剖盘中。

剪开腹腔,用镊子提取小肠将盖玻片紧贴于肠柔膜,用剪刀连同盖玻片和其上粘的肠柔膜取下,反扣于已滴加甲醛钙的载玻片上,固定20分钟。

2、吸取蒸馏水滴入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冲洗,用滴管不断吸去液体,以去除固定液。

3、用70%的乙醇溶液代替蒸馏水重复与步骤2的操作,再进行一次冲洗。

4、用苏丹Ⅲ染液染色30分钟。

5、吸取溢出的染液擦净盖玻片的表面和周边,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脂肪细胞是圆球型,内充满橘红色脂类物质,。

细胞核呈指环状靠细胞边缘。

注意事项:1、染料溶于脂类而使脂类显色,使用时注意选样溶剂,要求既要溶解(苏丹)燃料,又不溶掉脂类。

2、找肠系膜时应尽量小心,以免将肠系膜扯破。

3、制作装片时尽量用盖玻片撑开肠系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丹三染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小鼠肠系膜的剪取方法,熟悉小鼠结构。

2)熟悉并掌握苏丹三染色的原理及其步骤。

二)实验原理:
脂肪和苏丹染液有比较强的亲和力,苏丹3遇脂肪变橘黄色。

(即萃取原理)苏丹Ⅲ是弱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易溶于脂肪和酒精(溶解度为0.15%)。

苏丹Ⅲ是脂肪染色剂。

适合用于生物脂肪材料的鉴定,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小粒。

苏丹是鉴别脂肪的染液,由NAOH CU(SO)4组成。

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1、器材:
镊子两把显微镜托盘一个剪刀一个把滴管一支
2、试剂:
苏丹三染液蒸馏水70%乙醇
四)实验步骤:
1、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将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用剪刀连同盖玻片和其上粘的肠系膜取下,反扣于已滴加甲醛钙的载玻片上,固定20min。

2、用吸管吸取蒸馏水滴入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冲洗掉甲醛钙溶液。

3、用70%乙醇溶液代替蒸馏水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冲洗。

4、滴加苏丹三于盖玻片上,染色30min。

5、吸去载玻片上溢出的染液,擦净载玻片表面及周边,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
脂肪细胞呈圆球形,内充满橘黄色之类物质,细胞外液有分散的橘黄色的圆脂肪滴。

如下图所示:
放大
典型的油
煎蛋形,
黄色的是
油脂粒,
周围的是
细胞质。

六)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
脂肪细胞变为橘黄色苏丹三遇脂肪变为橘黄色
细胞染色效果较为明显染色时间充足,细胞被染液浸泡紧密。

细胞内圆圆的黄色物质脂肪滴遇苏丹三变为橘黄色
七)注意事项:
1、截取小鼠肠系膜时最好反扣载玻片,这样不易破坏肠系膜。

2、截取好的肠系膜要减去多余的肠管,以防干扰观察。

3、观察前将多余染液除去,排除干扰,易于观察。

八)实验总结;
1、在染色过程中,苏丹三脂溶性易穿过细胞膜,进入脂肪细胞内与脂肪反应。

2、因小鼠肠系膜细胞上含有脂肪细胞,且肠系膜较薄,易于观察,所以在做小
鼠的脂肪细胞苏丹三染色试验中,取小鼠肠系膜为染色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