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盆底重建治疗盆腔脏器脱垂临床分析
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研究

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研究目的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研究。
方法从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置管时间(2.37±1.05)d、住院天数(6.39±1.25)d、并发症发生率(5.56%)及复发率(8.33%)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改良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盆腔器官脱垂盆腔器官脱垂临床常见病,有数据显示,我国50岁及其以上的女性,该病的发病率约在33%~71%之间,给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
当前,对于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主要是以子宫切除手术为主,但由于手术风险较大,预后效果较差。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改良式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被应用于治疗该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2]。
该研究主要研究改良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现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在该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72例,数字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9~71岁之间,平均年龄(57±2.31)岁;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3±0.26)年;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
研究组患者年龄在38~70岁之间,平均年龄(58±2.85)岁;病程为2~8年,平均病程为(4±1.13)年;研究组则采用改良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治疗。
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观察

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观察胡雪峰【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odiifed total pelvic lfoor reconstruction ope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ale pelvic organ prolapse. MethodsSelect 80 cases patients with total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diifed total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oper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full basin reconstruction operation.ResultsThe experimental operation post tub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mplications were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modiifed total pelvic lfoor reconstruction ope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ale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obvious effect.%目的:对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观察。
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分析_1

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2-01-18T08:58:19.978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12期作者:漆磊[导读] 目的对盆底重建术改良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漆磊安岳县人民医院四川资阳 642350【摘要】目的对盆底重建术改良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将收集到120例重度POP患者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分别进行盆底重建术改良前后的手术方法,在手术前后的各个时间点测定其POP-Q分度情况,观察各项手术指标并随访记录并发症情况。
结果改良组出血量、束后留置管天数和住院时间均比传统组低(P<0.05),而两组手术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没有太大的差异(P>0.05);手术结束后两组在各个时间点的POP-Q分度均集中在0度,且改良组在每个时间点的0度和I度患者总人数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0.83%,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明显(P<0.05)。
结论盆底重建术在改良之后与之前相比对重度POP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且术后产生的并发症非常少,可推广。
【关键词】临床疗效;改良盆底重建术;盆腔器官脱垂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多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1],病因相对比较复杂。
临床上一般采用传统的手术对重度POP进行治疗,常用的主要有阴道闭合术、阴道壁修补术等[2],但传统的手术方法不能够从根本上治疗重度POP,容易在手术后不久复发。
盆底重建术是近年来在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它能够在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改良盆底重建术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改进,有研究显示盆底重建术在改良之后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本文将对盆底重建术改良前后对重度POP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收集于2013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并住院的120例重度POP患者,选入标准:经临床医生根据POP分度标准确诊为III度和IV 度的POP绝经患者,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成两组:改良组年龄55-65岁,平均年龄(60.36±3.68)岁,病程1-3年,平均(2.63±0.26),产次1-4次,平均(3.26±0.97);传统组:年龄55-65岁,平均年龄(59.96±3.15)岁,病程1-3年,平均(2.58±0.34),产次2-4次,平均(3.41±0.68),两组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对比。
改良盆底重建术应用于女性盆底脱垂效果分析

改良盆底重建术应用于女性盆底脱垂效果分析目的评价改良盆底重建术和经阴全子宫切除(TVH)+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组40例,包括研究1组(TVH+改良盆底重建术)20例,研究2组单行改良盆底重建术10例,研究3组(子宫切除术后POP 行改良盆底重建术)10例;对照组40例。
结果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保留尿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1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术后临床疗效比较:4组患者出院前测评POP Q,分度均为0度或Ⅰ度。
术后对照组阴道长度较术前明显缩短,研究组阴道长度则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研究组1例,复发率为2.5%,对照组4例复发(10%),(P<0.05);研究组3例出现性交不适,对照组7例诉性生活质量下降(P<0.05)。
结论改良的盆底重建术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有效术式,加强盆底组织,手术简单、安全、微创。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improved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and TVH add vaginal anterior and posterior wall repair.Methods The study group including the first group consist of 20 TVH add improved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the second group consist of 10 improved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and the third group consist of 10 improved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after hysterectomy .And 40 in the contrast group.Results ①The first group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with the contrast group in operation time,blood loosing,hospital time,postoperative catheter retention time,and complication rate.②The POP-Q indexings of 4 groups are all 0-1 degrees.The vaginal length of the contrast group are shortening preoperative to postoperative.But the study group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Following The first study group has 1 recurrence with the rate 2.5%,and the contrast group has 4 recurence with the rate 10%.There are 3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ith sexing discomfort and 7 in contrast group.Conclusion The improved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is the effective surgical method totreat pelvic organ prolapse which can strengthen the pelvic organ.The method is simple,safe and invasive.【Key words】Pelvic organ prolapse;Improved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Mesh盆腔器官脱垂(POP)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盆底支持薄弱而导致盆腔脏器移位、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可涉及前中后盆腔脏器脱垂。
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曾玉平【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12(18)10【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疔效.方法将80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改良盆底重建术.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置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5.0%和22.5%(P=0.023);观察组术后POP-Q分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7.5%vs 27.5%,P=0.019).结论与传统盆底重建术相比,改良盆底重建本可加强盆底组织,减少复发率.%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pelvic reconstructive surgery for pelvic organ prolapse,Methods 80 cases with pelvic organ prolap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pelvic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odified pelvic reconstructive surgery.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operation duration,blood loss during operation and the indwelling catheter time found in two groups (P>0.05); relapse rate 1 year ahter operation were 5.0% and 22.5% respectively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0.023); POP-Q graduation after oper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controls (P<0.05);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7.5% vs27.5%,P =0.019).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urgery,modified pelvic reconstructive operation can greatly strengthen pelvic tissue and decrease relapse rate.【总页数】3页(P1441-1443)【作者】曾玉平【作者单位】422300 湖南省洞口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效果探讨 [J], 陈莉莉2.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J], 王阿娟3.经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及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对比[J], 王慧玲; 赵维楠4.女性盆腔脏器脱垂采用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研究 [J], 郭红侠5.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 [J], 王萌;尹利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39例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

女 性 盆 底 功 能 障碍 性 疾 病 为各 种 病 因 所 引 起 的 盆 底 支 持 薄弱 . 并会导 致盆腔脏 器移位 . 引 起 其 他 盆 腔 器 官 的位 置 及 功能异常 , 主要 包 括 压力 性 尿 失 禁 、 盆 腔 器 官 脱垂 、 女性 性
史. 无化疗史 .பைடு நூலகம்可 以耐 受 手 术 随机 分 为对 照 组 和 试 验 组 各 3 9 例 。对 照 组 年 龄 4 3 7 8 ( 6 3 . 9 8 + 8 . 2 2 ) 岁; 绝经 3 5例 , 绝 经年 限 3 ~ 3 2 ( 1 5 . 0 2 ± 6 . 9 8 ) 年 ; 孕次 1 1 2 ( 4 . 9 9 ± 2 . o 1 ) 次 ; 产次 1 ~ 9 ( 4 . 0 9 + 1 . 7 8 ) 次 。试 验 组 年 龄 4 4 7 9 ( 6 3 . 3 4 + 8 . 0 4 ) 岁 : 绝经 3 4 例, 绝经 年限为 3 ~ 3 1 ( 1 5 . 5 4 + 6 . 8 6 ) 年; 孕次 1 ~ 1 1 ( 4 . 6 5 + _ 2 . 3 2 ) 次; 产次 1 - 8 ( 4 . 6 7 + _ 1 . 5 7 ) 次。 两 组 患 者 的 基 本 资料 . 包括年龄 、
具 有 可 比性
检 验 。当 P < 0 . 0 5时 , 表 示 差 异 明显 且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1 .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8年 8月 ~ 2 0 1 3年 7月 我 院 收 治 的
改良前盆底功能重建术在盆腔器官脱垂中的应用研究

改良前盆底功能重建术在盆腔器官脱垂中的应用研究王荥;刘建双;赵成志;刘禄斌;王玉玲【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24(53)1【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前盆底重建术在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行盆底重建术的141例患者,根据采用的术式分为观察组(改良前盆底重建术,n=78)与对照组(经典前盆底重建术,n=63)。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OP-Q)评分、术后客观治愈率、复发情况及手术前后盆底生活质量评分等。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
两组术后POP-Q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客观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0%vs.81.0%,P<0.05)。
随访1年,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2例复发。
术后1个月,两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20(PFDI-20)、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简表(PFIQ-7)及盆底器官脱垂与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均与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全身状况改善问卷(PG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不易复发,是值得推广的新型术式。
【总页数】5页(P33-37)【作者】王荥;刘建双;赵成志;刘禄斌;王玉玲【作者单位】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重庆市忠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3【相关文献】1.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在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分析2.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在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中的效果3.改良式前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临床研究4.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尿动力学及盆底功能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38例临床分析

疗盆 腔器官脱垂 的患者 3 8例 临床 资 料 底 重 建术 ,合 并 压 力 性 尿 失 禁 患 者 同 时 均 明 显好 转 , 术后 1 年 基本 消失 。 主 观 治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报告如下 。 行 中断 尿 道 悬 吊术 ( T V T — O) 。术后均 留 愈率 1 0 0 %。解 剖 学 恢 复情 况 见 表 2 。术 置尿管 3 — 5天 。手 术 均 由 同一 个 有 经 验 后 随 访 调 查 性 生 活 与 术 前 无 明显 差 异 。 1 临床 资 料 的医 生完 成 。 可 能 患者 年 龄 大 多 数偏 高 有 关 。
均 3 . 6 5 + _ 2 . 3 3次 :脱 垂 时 间 1 0 ~ 4 8个 月 . 出血 及 血 肿 ) 、 有无疼 痛 、 拔 出尿 管 后 排
平均 3 5 + _ 5 . 5个 月 ; l 例未绝经 , 其 余 均 为 尿 情 况 、 排 便 情 况及 住 院天 数 。 术 后 随 访
程 爱花 蔡仙 丽
【 摘要 】 目的 探讨 盆底重 建术治疗 重度 盆腔器官脱垂 ( P OP )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2 0 0 8年 6月至 2 0 1 1年 6月本
院 收治 的重 度 P O P进 行 盆底 重 建 术 的 3 8例患 者 的临 床 资 料 。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 0 6 - + 3 3 . 0 2分 钟 , 术 中平 均 出血 量 为 1 5 0 - + 6 8 m1 . 尿储 留 3
例, 术后 平 均 住 院 时 间 为 6 . 2 2 - + 2 . 1 9天 , 无 1例 出 现严 重 并 发 症 , 术 后 网 片暴 露 2例 , 解 剖 治愈 率 1 0 0 %, 术 后 调 查 结 果 显示 其 生 活 质 量 与 术前 比 较 有显 著 提 高 ( P < 0 . 0 5 ) 。 结论 全 盆 底重 建 术 治 疗 重 度 盆 腔 器官 脱 垂 手 术 安 全 , 解剖率恢复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良盆底重建治疗盆腔脏器脱垂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盆底重建治疗盆腔脏器脱垂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治疗经过顺利,出院前POP-Q分度均为0度或1度,达到治愈标准,术后住院天数2~15 d,患者阴道前壁脱垂全部得到纠正。
随访1年均未出现复发,有效率100%;无膀胱、尿道的损伤发生,无出血、血肿、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
结论改良盆底重建术具有以下优点: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不进入腹腔,微创,对肠道干扰少,患者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保留子宫,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改良盆底重建;盆腔脏器脱垂;效果
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传统手术方式不但切除子宫而且中远期复发率很高,近30%的POP患者需再次接受手术治疗。
近年来我院采用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患者10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为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在妇科住院的POP患者接受改良盆底重建术102例,年龄最小35~78岁,>70岁的患者21例;绝经92例,绝经年限1~42年,孕次1~8次,产次1~7次,均为阴道分娩,其中有难产史5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激素替代治疗。
同时伴有压力性尿失禁患者31例、高血压14例、糖尿病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1例;3例曾因子宫良性病变行腹式子宫切除术,1例曾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1.2 诊断标准POP诊断标准按照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度法,均为Ⅲ度以上脱垂,其中42例为子宫脱垂Ⅲ~Ⅳ度合并不同程度的阴道前后壁脱垂,10例为单纯前壁膨出Ⅲ~Ⅳ度;SUI的诊断标准为患者咳嗽、弯腰等腹压增加时有尿液不自主流出,指压试验阳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正常,尿常规正常。
1.3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行宫颈组织学检查、B超以排除子宫及双侧附件病变、诊刮术排除子宫内膜病变,绝经患者术前1周给予雌三醇或倍美力软膏阴道局部应用,术前1 d行肠道准备;伴有SUI患者术前测残余尿量和膀胱容量,残余尿量0~32 ml,平均尿量为3 ml,膀胱容量290~550 ml。
1.4 手术方法全麻下先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然后缝合关闭盆腔腹膜。
于阴道前壁注入生理盐水水垫,纵行切开阴道前壁达阴道断端,向两侧分离阴道膀胱筋膜达闭孔窝。
分离阴道后壁及直肠间隙,于断端下纵行切开阴道后壁,分离下推直肠,顶端两侧达坐骨棘水平。
4号丝线间断缝合断裂薄弱的耻骨宫颈筋膜,修剪Gynemesh补片,补片双侧上、中、下各缝合固定Gynemesh补片修剪成的吊带6根,上中吊带长度约为10 cm,下吊带长度约为13 cm。
在阴蒂水平外4 cm、闭孔内上缘定位皮肤穿刺点,穿隧器引导下由外向内穿刺,由耻骨降支上缘内侧穿出,
放置上路吊带。
于前路穿刺点旁开1 cm,下方3 cm处中路穿刺点,穿刺器引导由外向内穿刺,引导放置中路吊带。
肛门旁开3 cm向下3 cm处切开皮肤0.5 cm为后路穿刺点,肛诊指示下穿刺器依次穿过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坐骨棘内侧、由直肠前穿出,引导放置后路吊带,调整六根吊带,补片位置上托膀胱及阴道穹隆,0-0可吸收线固定补片上端于膀胱筋膜上,依次缝合阴道前后壁切口及阴道断端。
2 结果
治疗经过顺利,出院前POP-Q分度均为0度或1度,达到治愈标准,术后住院天数2~15 d,患者阴道前壁脱垂全部得到纠正。
随访1年均未出现复发,有效率100%;无膀胱、尿道的损伤发生,无出血、血肿、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
3 讨论
3.1 盆腔脏器脱垂病因POP是指有生殖道膨出表现的生殖道支持组织缺陷,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分娩及妊娠损伤。
阴道分娩被普遍接受导致POP的高危因素,且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加而加重;衰老、性激素水平异常。
多数患者在绝经后出现严重症状,绝经后POP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衰老女性中低雌激素水平与其发生可能相关,雌激素是保持盆底的组织结构、张力、胶原含量、血供以及神经再生所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分泌迅速减少,生殖道支持组织分解代谢后不能修复;机械性腹压增加POP的危险随腹腔内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慢性便秘和咳嗽是子宫脱垂和盆腔器官支持组织缺陷的发病因素。
3.2 手术治疗但传统术式有手术效果差、阴道缩短、术后疼痛、住院时间长及易复发等缺点。
采用改良盆底重建术能有效解决盆底重建手术复发率高的问题,可能是改良的全盆底重建术通过网片进行盆腔的重建纠正了盆底的薄弱,加强了盆底的支持,且不需要切除阴道黏膜,可有效保留阴道的深度和宽度,在膀胧和直肠功能恢复的同时,实现了阴道功能的恢复,且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术后恢复快。
所用的聚丙烯网片采用单股编织技术制成,质地柔软,不易引起瘢痕化;采用密接编织方法形成的纤维交联,也便于网片在各个方向上耐受各种张力,保证了网片在被剪成各种形状时不会滑脱;网片费用相对低廉、安全,具有的多孔特点,有利于周围组织的生长,也能更好地与组织结合。
总之,改良盆底重建术具有以下优点: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不进入腹腔,微创,对肠道干扰少,患者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保留子宫,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进展.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18-126.
[2]任常.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膨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6):760.
[3]周江妍.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评价.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624-2627.
[4]刘勋姣.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10,50(6):42-43.
[5]李亚兰.补片在盆腔器官脱垂全盆底重建术中应用的初步临床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9(2):100-102.
[6]朱兰,等.改良全盆底重建术.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9):63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