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帖大观帖 正文 3

合集下载

大观帖

大观帖

《大观帖》临习要点:一、《大观帖》背景。

宋代大观年间(1107--1110年),徽宗赵佶因王著编次的《淳化阁帖》标题多误,而且版已损裂,特出内府所藏真迹,命龙大渊等改定编次,重摹上石。

字行高于《淳化阁帖》两寸。

中间标题由蔡京书写,每卷末刻款:“大观"三年(1109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

”因帖石置太清楼,故又称太清楼帖。

大观帖是历代法帖。

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后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五卷为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

摹刻精良,草书的起讫转折、回旋进退表现得准确、婉健,锋势飞动,神彩射人,较《淳化阁帖》更胜一筹。

此帖初拓本除皇帝赐与外另不可得,故难以流传。

宋拓本至今存世只有数本。

故宫收藏有聊城杨绍和旧藏本,存二、四、六、八、十各卷的部分帖,合装成三册。

墨色黝黑,麻纸,宋拓每页纵32.4cm,横20.7cm。

前有文徵明、祁寯藻题签,后有孙毓文、杨绍和,崇恩、王拯、吴尽忱等题跋以及“范大澈图书印”、“浯溪吴氏华澄阁全石”等钤印多方。

除此之外,故宫另藏大观帖第二、四、五卷,为李宗瀚旧藏。

中国历史博物馆有第七卷,南京大学有第六卷。

累经尘劫,太璞不完;墨林星凤,唯此而已。

许多人喜欢学习二王的行草书,功夫没少下,但成效不大,或粗鄙狂野,或拘谨死板,或纤弱而缺少生气,为什么?因为好东西是很难得到的,实现的道路也大有讲究。

王羲之离我们太遥远,这不仅是历史年代阻隔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是谁也没见过他书法的真面目,若说唐人摹本下真迹一等,那你就太轻信别人了。

贞观年间收藏内府的王羲之书法经过褚遂良的法眼之后,号称“一件伪作也没有”,但这些大内高手还是被孙过庭等人的瞒天过海之术给戏弄了。

所以一开始,你最好别直接临摹唐人摹本或宋代刻帖,因为它们与真王羲之都有距离。

这时候,我们不妨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绕道实现目标。

比如学米芾的行书或者孙过庭的《书谱》,因为这些是真迹。

只有临摹真迹,才能使用笔细致入微,才敢提按纵横而开合有度,才能不断锤炼生气,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历代书法名帖全部资料汇编

历代书法名帖全部资料汇编
元代书法
赵孟頫
胆巴碑 仇锷墓志铭汲黯传 道德经与山巨源绝交书 朱子感兴诗 洛神赋杜甫秋兴 真草千字文酒德颂 吴兴赋致德辅教谕尺牍 致埜堂提举友旧执事尺牍 种松帖 致中峰和尚札 致景亮书册 与中峰明本札 与中峰和尚书 雪晴云散帖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续千字文卷 行书杂书三帖卷 行书十札卷 行书诗翰 闲居赋 王羲之轶事帖 题烟江叠嶂图 书简 手札 秋兴赋 七绝诗册 国宾山长帖卷 昔寻李愿诗卷 题烟江叠障图 寿春堂记 三门记 归去来辞 管道曻秋深帖 赤壁赋
怀仁集王羲之《三藏圣教序》集王羲之《心经》集王羲之《金刚经》杨凝式韭花帖 夏热帖 神仙起居法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徐浩不空和尚碑陈尚仙墓志 朱巨川告身 嵩阳观记 李岘墓志 李岘妻独孤峻墓志李邕麓山寺碑(全)云麾将军碑 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怀素大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怀素自叙帖藏真律公帖 苦笋帖 论书帖 圣母帖 食鱼帖 四十二章经智永墨本真草千字文
武威张伯升柩铭 阜阳汉简 甘谷汉简 江陵凤凰山木牍 银雀山汉简 马王堆帛书
名家
李斯 (泰山刻石-全本 峄山刻石 琅琊台刻石)张芝(冠军帖 终年帖 二月八日帖 秋凉平善帖 今欲归帖) 皇象(急就章) 蔡邕(熹平石经)
魏晋南北朝
钟繇宣示表 荐季直表 还示表 贺捷表 墓田丙舍帖 力命表索靖出师颂 月仪帖卫夫人淳化阁帖游相本载卫夫人作品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倪宽赞 大字阴符经 行书枯树赋 房玄龄碑 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摹兰亭序
柳公权玄秘塔碑 神策军碑 蒙诏帖 兰亭诗 大唐回元观钟楼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摹兰亭序 汝南公主墓志 小楷破邪论序
张旭古诗四帖 肚痛帖 终年帖 楷书郎官石柱记断千字文《心经》孙过庭书谱钟绍京灵飞经贺知章草书孝经杜牧张好好诗
乙瑛碑 全本
袁安碑 阳嘉残碑刘平国刻石 开通褒斜道刻石 开母庙石阙铭 鲍捐神坐

大观帖卷六高清及释文

大观帖卷六高清及释文

是否应该限制辩论辩题的主题正方观点:
我认为应该限制辩论辩题的主题对这一辩题。

首先,限制辩题的主题可以确保
辩论的焦点清晰,避免话题的扩散和偏离。

例如,如果辩题是关于环保政策的有效性,如果不限制主题,辩手可能会把话题扩大到政府的整体治理能力,而忽略了环保政策本身的讨论。

其次,限制辩题的主题可以保证辩论的公平性。

如果不限制主题,辩手可以随意选择与辩题相关的话题,这样可能会使得辩论变成了各自发表意见,而不是真正的对辩题进行辩论。

最后,限制辩题的主题可以提高辩手的准备和专注度。

当辩题的主题被限制后,辩手可以更加集中精力研究和准备与辩题相关的内容,从而提高辩手的辩论水平。

名人名句和经典案例:
名人名句中,有一句来自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名言,“如果你不能清晰地
表达你的想法,那就意味着你的思想是混乱的。

”这句话表明了一个清晰的表达对于思想的重要性。

在辩论中,限制辩题的主题可以帮助辩手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思想。

经典案例中,可以引用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中的一个例子。

在这场辩
论中,主持人明确限制了辩题的主题,使得候选人们只能在特定的议题上展开辩论。

这样的限制使得辩论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避免了辩手们在辩论中跑题或者偏离主题。

综上所述,限制辩论辩题的主题对这一辩题是有必要的。

这样可以确保辩论的
焦点清晰,保证辩论的公平性,提高辩手的准备和专注度。

通过名人名言和经典案例的支持,我坚信限制辩题的主题对于辩论的重要性。

王羲之《太清楼帖》第二部分,已加释文

王羲之《太清楼帖》第二部分,已加释文

王羲之《太清楼帖》第二部分,已加释文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代大观年间(1107-1110年),徽宗赵佶因王著编次的《淳化阁帖》标题多误,而且版已损裂,特出内府所藏真迹,命龙大渊等改定编次,重摹上石。

字行高于《淳化阁帖》两寸。

中间标题由蔡京书写,每卷末刻款:“大观三年(1109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

”因帖石置太清楼,故又称太清楼帖。

大观帖是历代法帖。

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后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五卷为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

摹刻精良,草书的起讫转折、回旋进退表现得准确、婉健,锋势飞动,神彩射人,较《淳化阁帖》更胜一筹。

此帖初拓本除皇帝赐与外另不可得,故难以流传。

宋拓本至今存世只有数本。

古代书法名帖大全

古代书法名帖大全

我国古代书法名帖大全
古代书法名帖大全包括以下作品:
1.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2.东晋·王献之《中秋帖》
3.东晋·王珣《伯远帖》
4.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5.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6.唐·怀素《自叙帖》
7.《三希宝帖》:东晋书圣王羲之家族留给后世仅有的三件真迹,分别是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是现存最为古老的法书真迹,为历代奉为无上至宝、法书鼻祖,是当之
无愧的中华神品。

8.《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
贴》,由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创作。

9.《寒食帖》:由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创作,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0.《自叙帖》:唐代书法僧怀素的草书作品,被誉为“中华第一草书”。

11.《蜀素帖》:宋代书法家米芾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著
称。

12.《草书千字文》:由明代书法家祝允明创作,以其豪放不羁的风格和精
湛的技巧闻名。

13.《前后赤壁赋》:宋代书法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
和卓越的艺术造诣备受赞誉。

此外,还有唐·孙过庭《书谱》、唐·张旭《古诗四帖》、唐·李隆基《纪泰山铭》等。

这些作品都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王羲之大观帖第七卷释文

王羲之大观帖第七卷释文

王羲之大观帖第七卷释文
王羲之大观帖第七卷释文
《大观帖》是中国文坛最传世、最受欢迎的书法名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也是集文人书法艺术之大成的历史文献。

第七卷释文,虽然每页仅有六至七行,但每一行仍有前后诠释、笔画顺序呈现、言行处处动听等多方面有所体现,书法风格也由简易到繁复,这些就使《大观帖》彰显出其出神入化的美感。

《大观帖》第七卷释文以“苟存不变,难其志”为主题,其内容包括:“此掩抑其志”、“任其自由”、“若愿然”、“而非当初之思”、“无忧”、“慰藉”、“乐其志”等。

这段文字引导读者反思,静心于若愿然中,超越浮世故事,发现内心深处的真谛,体会潜藏在文章里的激情和力量:随个人愿益,用无拘无束的心去把握生活,把握自己,勇往直前,细节描绘了一种赋有自由意志的生活方式。

除了表达思想,《大观帖》的释文也特别注重字的形状。

文中的字笔画的连贯性、字的融合性,以及字的凹凸曲线,使得文件充满造型性,字节张力,充满动感和活力。

此外,在语调方面,《大观帖》中释文的语调也是五六线分明,主音五线,短语加重其语气,句子多加节奏,引人入胜。

综上所述,《大观帖》的第七卷释文言行处处动听,抒写了人类的情感和哲理,饱含书法艺术的丰富魅力,充分展示了王羲之的书法风采,铭刻了中国文化的千古长韵,值得深思。

王献之草书九帖《大观帖》(高清)附释文

王献之草书九帖《大观帖》(高清)附释文

王献之草书九帖《大观帖》(高清)附释文(一)江州帖吾当托桓江州助汝,吾此不辨得遣人船迎汝。

当具东改(次)枋三四。

吾小可者,当自力无湖迎汝。

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

诸谢当有,有便是见。

今当语之,大理尽此。

信可一一(具)白。

胛痛可堪。

而比(以)作书纪(殆)若不可识。

(二)疾不退帖疾不退,潜处当日深。

岂可以常理待之。

此岂常忧忧。

不审食复何如。

(云)肌色可可。

所堪转胜。

复以此慰驰辣耳。

(三)消息帖消息亦不可不恒精以经心。

向秋冷疾下。

亦应防也。

献之下断来。

恒患湿头痛。

复小尔耳。

(四)省前书帖省前书,故有集聚意。

当能果不。

足下小大佳不。

闻官前逼,遣足下甚急。

想以相体恕耳。

足下兄子以至广州耶。

当有得集理。

不念悬心也耳(五)近与铁石帖近与铁石共书。

令致之,想久达。

不得君问,以复经月。

悬情岂可言。

顷更寒不适。

颇有时气。

君顷各可耳。

迟旨问,仆大都小佳。

然疾根聚在右脾,脚重痛不得转动。

右脚又肿,疾侯极是不佳。

幸食眠意事,为复可可。

冀非藏病耳。

(六)知铁石帖知铁石前往,快作乐。

诸君善处世,达于当年,不复过此。

仆端坐将百日,为尸居解日耳。

不知那得不散怀。

何其相思之深。

临书意塞。

(七)玄度何来帖玄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

常复(谓)有理,因祠监多。

感足下(共)事甚善,然所造极难。

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已意耳。

安石停此过半日。

犹得一宿。

送所道,所以致叹。

何物喻之。

十一当浦阳。

诸怀儿不可言。

且不复得卿送,有此叹。

令此弈上道。

(八)忽动帖忽动小行多,昼夜十三四起,所去多。

又风不差。

脚更肿,转欲书疏,自不可已。

唯绝叹于人理耳。

二妹复平平,昨来山下差静,岐当还。

(九)委曲帖委曲前书,且思胜常也诸人悉何如,承冠军定入,计今向达都,汝奉见欣庆。

但恐停日不多耳。

宋元明清行书字帖

宋元明清行书字帖

宋元明清行书字帖以下是一些宋元明清时期的行书字帖:
宋代:
1. 米芾《蜀素帖》
2. 苏轼《寒食帖》
元代:
赵孟頫《洛神赋》
明代:
文徵明《草堂十志》
清代:
1. 王铎《行书临唐太宗帖轴》
2. 傅山《行书浦台诗轴》和《草书临王羲之帖轴》
3. 査士标《临米芾帖轴》
4. 姜宸英《行书诗抄册》和《行书心经册》
5. 刘墉《行书节书苏轼远景楼记轴》
6. 梁同书《行书晦翁四时读书歌屏》
7. 王文治《行书游春词轴》和《临米芾帖轴》
8. 翁方纲《临米芾帖轴》
这些只是宋元明清时期的一些著名行书字帖,还有很多其他的作品也非常值得学习和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