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性专题复习
届高考复习政治课件湖南用必修第单元第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在文化(wénhuà)研究中的作用不完全一致。研究 文化(wénhuà)遗产可以明确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确 立并保护世界遗产对于展示世界文化(wénhuà)的多样 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重大意义。
第十四页,共19页。
例观1点2 世界(shìjiè)文化与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
答案 D
第十二页,共19页。
例观1点1 文化遗产(wén huàyíchǎn)就是世界遗产
【名师点评】文化遗产与世界遗产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 (1)内涵不同。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 要标志,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世界 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同时包含有文化与自然 两方面的双重遗产。 (2)外延不同。并非各国所有的文化遗产都会成为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通过一定(yīdìng)程序,以 名录的方式确立,并予以保护。
第十七页,共19页。
(3)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xiānghù)借鉴,求同存异,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 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 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 性,和睦相处。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促 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世界才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充 满活力。
第十页,共19页。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xué sheng)提取信息和运用 知识的能力。试题以世界第31届戏剧节的举行及人 们的评价为载体,考查对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 A项说法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 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故B项错误;C项中“走向同 一”的说法是错误的;D项正确地反映了题意。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好题过关)(解析版)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单选题1.(2023·四川绵阳·三模)2023年2月,在雅典大学成立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将围绕联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中外人文交流开展各项工作,以学生和学者的双向流动促进中希两国民心相通,推动两国人民将走得更近、更亲。
这表明()①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两国文明的共同品质②中心的成立拓宽中希文化交流传播的手段③推动人员交往是融洽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④文化交流需要不断学习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中外文化的交流体现了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两国文明的共同品质,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两国关系,①③正确。
②:文化传播的途径有教育、人口迁徙、商贸、政治经济文化,朋友聚会等,手段是大众传媒,②排除。
④: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2023·四川达州·二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观点。
这是因为()①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精神标识③发展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海纳百川、熔铸百家④法治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性,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材料中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坚定中华优秀法治思想,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这是因为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且法治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性,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所以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故①④正确。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每日一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017年10月6日)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以及多种宗教。
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
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有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这主要是因为A.不同地区文化必然不同B.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可以从不同方面理解。
就一个国家来说,表现为同一国家内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就整个世界而言,表现为世界各国文化和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文化生活》中所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后者,即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文化多样性就是文化差异性吗?严格地说,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差异性不能等同。
文化的差异性强调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异”,与之相对的“同”,是指不同文化的个性,即所谓不同文化各具异彩。
而文化的多样性强调的是“多”,与之相对的“少”是指构成世界文化整体的各部分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即所谓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但是,事实上差异性与多样性是统一的,文化差异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正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才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姿态。
我们说世界文化“异彩纷呈”就是这个意思。
3.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怎样的?文化共性是指不同文化具有共同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
文化个性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即一种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因为,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因此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化不管差异多大,都有其共同之处。
比如,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该民族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要借助于一定的途径得以传承,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一定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9
7.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矫正]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8.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矫正]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0
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 ①地位: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 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 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4
【构建体系】 历史文化
本民族文化
本民族 其他民族
一律平等
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大众传媒
重要标志 世界文化
上一页
优秀文明成果 中华文化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5
明确 1 个关系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树立 1 个态度 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理解 2 种表现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
01
课前自查夯基固本
02
课堂互动命题探究
03
时政链接热点研练
04
课后检测知能提升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4高考政治文化部分一轮复习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例】:(10年安徽)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 、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 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例】: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请你阐述这一 文明观的理论依据。(6分) (2)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对处理不同文化之间 的关系有何启示(8分) (1)“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请你阐述这一文明 观的理论依据。(6分) 答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2).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意义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特
别
提
示
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1)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所 谓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 多彩。文化内容的差异、地域文化的特色,都是文化 多样性的表现。 (2)多元文化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由 于产生的社会基础不同,不同地域文化之间,其赖以 存在和发展 的根本原则也不同。因此,各种文化性质 上的差异,就是在“多元”的意义上理解的差异。 (3)多元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 样性的发展方向。
2014届高考政治文化部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全程复习方略】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课件:必修3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广东专供)

2.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
标志 形式 印刷媒体 的推广 _________ 报刊 、广播、电视 _____ _____、网络等 现代信息 技术,最大程度地超越_____ 时空 的局限, 依托_________ 特点 传递 、 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_____
共享 的强大功能 沟通、_____
族文化的简单累加。
4.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 √ ) 提示:此观点正确。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求要尊重其他民族的 文化,但首先要认同、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 族文化。
5.人口迁徙是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 )
提示:此观点错误。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更为直接的
提示:此观点错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可以增强中华文化
的国际影响力,使世界各国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但并不一定认 同中华文化。
要点一
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情景观察 2012年谷歌推出了“濒危语言” 项目,旨在拯救3 000多种正逐渐 消失的语言。该项目负责人 称:“语言的消亡意味着珍贵的 科学和文化信息的流失,与物种 的灭绝毫无二致。保护濒临消亡 的语言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 一步。”
的重要动力。 ②重要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的必然要求。 (2)要求: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
2.正确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1)二者内涵不同:文化的民族性强调各民族文化的文化个性与 特征,其原因在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
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它使世界上各民族文化区别开来;文化的世
界性强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与普遍规律。
(2)二者辩证统一: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
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诸葛亮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No.3 124 1217. 2013年12月4日,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72年,澳大利亚为纪念第十届国际会计师会议的召开,发行了一枚邮票(如图),把算盘与西方发明的计算机的电路板作为主图,可谓颇具匠心。
这一创意主要是基于 A .不同民族文化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 B .不同民族文化遵循共同的发展模式 C .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和借鉴中趋同 D .不同民族文化有着完全不同的色彩8.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
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
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
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
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
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面对即将失传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
(10分)9.材料 文化因传播而精彩。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李安等中国导演依托3D 等现代技术,通过电影,将旗袍、马褂、灯笼这些传统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的儒雅、飘逸带给世界;近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平台;……历经了千百年的艰难开拓,中华文化香飘海外;汇聚了方方面面的努力,成就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辉煌。
高二历史《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知识点总结

古希腊、
罗马文化
有自己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宣扬人性,赞扬自由主义
中古时期
欧洲文化
以信仰基督教为主,宣传神性,禁欲主义,由教会统治人的信仰
二、中华文化对东集权国家,实行科举制
经济
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推行土地国有制
文化
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各民族、国家的文字
教育
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儒学教育机构
习俗
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和生活习俗中
途径
各国派学者或使者来华学习
特点
形成以中国为中心,包括日本、朝鲜、越南在内的东亚文化圈
高二历史《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中古西欧文化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文化发展
中世纪西欧文化通过宗教形式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也为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后来的科学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政治文明
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制度,罗马法的诞生和发展都为中世纪的法律制度提供了有利条件和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多样性专题复习
课标要求:
3—2选用典型事例,分析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5—5结合历史与显现实中的实例,表达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感受,领会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
3.6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材分析:本课时为初三文化多样性专题复习课,整合了教材历史与社会中“汉唐盛世”、“世界开始走向整体”、“面临挑战的中国”、“生活在国际社会”,思想品德“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以及“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等考试单元的相关知识。
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多元文化的并存,认识到这种并存并不意味着隔绝、对立、冲突,而是在传播扩散中实现交融、借鉴,以此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强化民族传统,进而实现人类文明的进步。
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列举了相关案例,强调了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在根本上强化了民族传统。
认识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而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魂。
学情分析:本课时为初三文化多样性专题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已学完了初中的全部课程,在前面的学习中已达到了很多的课标要求,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已能分析一定的社会文化现象,但对文化多样性的意义的认识可能存在不足;同时,学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到腐朽、落后的不良思想的影响,因而有必要使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而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的概况以及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概况,理解文化在传播扩散过程中的交融、选择与创新。
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特别是从身边的事例入手,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深化学生对多元文化在交流中彼此融合,互相促进的理解培养归纳、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开放的文化观,学会理智地接纳和选择,意识到多元文化间的交流、融合,可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具时代特点,进而领会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并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树立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新的民族文化价值观,能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多元文化的互相交融强化了民族传统(“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教学方法: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是它们又都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资料和日常生活中,因此,本节课采用收集、分析学生身边的事例、热点事件,以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一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过程。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人
从中俄互办国家年的时政热点入手,引出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以中外文化交流为主)。
师:你还知道当今哪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生:中印两国政府将2006年确定为“ 中印友好年”。
2007年1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和韩国总统卢武铉互致贺电,热烈祝贺“中韩交流年”正式开始。
2007年为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
……
二、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
师:说说历史上不同地区文化交流的一些事例。
生: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等等……
师: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特征是什么?生:文化的多样性。
师:产生文化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不同的地理环境。
师:为什么要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传播的基础,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不同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实现交融,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是世界不断进步的动力。
三、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
师:6月10日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安高腔”名列其中。
“西安高腔”又叫“衢州高腔”,形成于明初嘉靖年间,是衢州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也是我国最早出现而又成熟、完整的戏曲形式,南戏的遗存,被称为南戏的“活化石”,已有400余年历史。
问:衢州有哪些文化遗产?
生:南宗孔庙、衢州古城墙、仙霞古道、龙游舍利塔、衢州梧桐祖殿立春祭祀等。
师:世界遗产可分哪几类?
生:(1)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
(2)世界自然遗产,如九寨沟。
(3)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如黄山。
(4)文化景观遗产,如庐山。
(5)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如昆曲。
出示材料: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讨论:你能说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含义吗?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特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鲁迅先生在谈到文化时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你是怎样理解的?五个拟人化“福娃”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它们的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民喜爱的动物形象。
“福娃”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传递了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全统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又使之现
代化,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了大众情趣;既弘扬了中华文化,又吸收了外国文化,尤其融合了奥林匹克精神。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是因为:
①民族独有的文化不仅是本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而且也使世界文化百花园多姿多彩,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无穷魅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传播的基础,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③不同的文化在传播扩散的过程中实现交融,选择吸收对自己的发展有益的文化成就,从而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④文化的多样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文化的隔绝、对立和冲突;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是全人类文化财富的来源,是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无论民族大小、历史长短,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尊重和发展民
族文化,推动不同文明的借鉴、交流与融合,才能保证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出示材料:在故宫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殿一角,知名咖啡店星巴克在这里开了6年。
近日,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在其博客上发出抗议,认为“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并以个人名义向星巴克总裁发出抗议书,要求星巴克从故宫里搬出去。
师:芮成钢为什么要抗议“故宫里的星巴克”?它有没有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你赞成不赞成将星巴克咖啡店搬出故宫?请阐述你的理由。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明确:要保护文化遗传,弘扬民族文化。
接着,了解保护文化遗传的一些行动。
如,1972年,联合国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并于1976年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世界公认为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规定:“从2006年开始,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遗产日”。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守卫精神家园,传承民族精神
师: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
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
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师: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师: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生:在新的时代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师: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有哪些丰富和发展?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雷锋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探究践行: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既汲取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又赋予了社会主义所特有的思想。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对照八荣八耻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或身边)有没有符合(或违背)八荣八耻的行为,就一点内容谈谈自己怎样在实际行动中弘扬民族精神?
设计说明: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是:一是课标要求和中考考纲,二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三是复习课的特点。
本节课计划安排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从时政人手,引出文化交流;第二个环节是第一个板块,以问答的方式复习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和文化多样性的主要知识点;第三个环节是第二个板块,出示材料,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加深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树立起对待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这一环节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希望也是教学的亮点;第四个环节是第三个板块,主要想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