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微生物菌肥应用于马尾松造林试验研究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 该标准对包装、标识、运输和储存的规定如下: ①根据不同产品剂型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形 式和方法,以满足产品包装的基本要求。产品包装中应有 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在使用说明书中标明使用范 围、方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②标识所标注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 定。应标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规定的产品通用 名称、商品名称或者有特殊用途的产品名称,可在 产品通用名下以小号字体予以标注。国家标准、行 业标准对产品通用名称没有规定的,应使用不会引
表 1 复合微生物肥料主要技术指标
#$%&’( )* + , .$%&’( /0 + , 1$%&’( 23 + , 4$%&’( /5 + , 6$%&’( 78 + ,
!"
-" " "
9:;*<
3
8 8 家或地区),以及代理商或者进口商或者销售商在
=;><
1
,
?@
ABCDEFGHIJKFGHLMNOPC
I QRSTU 0 VW =XYZ[\$]^_‘a
bc defghij
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应在生产合格证 或产品包装上标明产品的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 质期用“保质期×个月(或年)”表示。
科学种养2011.11 7
专家课堂
E- m ail:kxzyhw s@ 126.com 电话:010- 66886188- 6813
本栏编辑:黄文思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王迪轩 刘中华
复 合 微 生 物 肥 料 ,是 由 特 定 微 生 物(解 磷 、解 钾 、固
马尾松造林施肥增效试验效果研究

试验地设在武平县国有朝阳林业采育场风格工区 410林班01大班090小班,马尾松良种造林施磷肥面积为 15hm2,位于东经116°5′ 15″ ,北纬25°20′ 6″ ,海拔450~ 580m。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3℃,最 冷 月 平 均 气 温 7℃ ,最 热 月 平 均 气 温 27℃ ,年 均 无 霜 期 345d,全年日照时数1682h,年降水量1737mm,日照充足, 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土壤为红壤,土层深厚,腐殖层 中等,立地质量等级为Ⅱ,适宜马尾松生长。试验地属 2012年的采伐迹地,伐前林分树种组成为6马4杉。
作者简介:詹林星(1973—),男,福建永定人,营林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9-09-15
78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含量的磷肥对马尾松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影 响 由表1可知,马尾松造林的成活率在97.8%~98.2%,各 处理与对照的成活率差异不明显。由表2马尾松造林成活 率方差分析[5]得知,不同含量的磷肥各处理间对造林成活 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F=0.77<F0.05(3,8)=4.07,马尾松 容器苗造林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缓苗期内营养基质释 放的水分和养分可供苗木根系吸收,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 键因子之一是苗木根系吸收水分的多少。本试验采用不 炼山造林方式,杂堆带吸水保墒,减少造林地水分蒸发量, 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因此,不炼山容器造林可以提高造林 的成活率。由表3可知,马尾松造林的保存率在94.8%~ 95.2%,各处理与对照的保存率差异不明显。由表4方差分 析[5]得知,含磷量不同的磷肥各处理间对造林保存率的影 响差异不显著。F=0.27<F0.05(3,8)=4.07,马尾松造林的 保存率高主要原因是杂堆带与造林带相间设置,有利于整 个造林地苗木根系吸水保墒,不炼山造林方式影响造林保 存率的主要因子之一是茂密的杂草危害和白蚂蚁等蛀杆 害虫的危害。造林后3年,通过每年2次扩穴、培土、除草抚 育,改善了林地卫生,减少了杂草和虫害的危害。
复合微生物肥在有机肥施用体系中的应用技术与效果评价

复合微生物肥在有机肥施用体系中的应用技术与效果评价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土壤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有机农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崇。
有机农业侧重于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而有机肥是有机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合微生物肥作为一种有机肥的形式,通过引入具有益生菌的微生物种群,能够在土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复合微生物肥在有机肥施用体系中的应用技术及其效果评价。
一、复合微生物肥的基本原理复合微生物肥是由有益的微生物群体构成的一种肥料形式。
这些微生物群体可以包括不同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复合微生物肥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这些微生物群体的生理特性和代谢能力,增强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生长。
1.1 有益微生物群体的引入复合微生物肥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有益微生物群体,能够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这些有益微生物群体可以在土壤中与其他微生物协同作用,形成一种互惠共生的生态系统。
例如,固氮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源,提供给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1.2 构建微生物群体的稳定性复合微生物肥的应用要求微生物群体在土壤中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微生物群体的稳定性取决于微生物的培养、保存和施用技术。
常见的方法包括冷冻干燥、微生物菌剂制备、微生物发酵等。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微生物菌剂的储存稳定性和存活率,从而实现复合微生物肥的长期应用效果。
二、复合微生物肥的应用技术复合微生物肥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施用方法和施用时间的选择等。
2.1 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复合微生物肥的制备主要是通过培养和筛选具有益生菌的微生物群体,然后将其进行标准化制剂。
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菌剂的生长基质、培养和发酵条件等,以保证有益微生物群体的生长和生理活性。
制备出的微生物菌剂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其菌数稳定和优良的品质。
2.2 施用方法的选择复合微生物肥的施用方法多种多样,具体选择要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环境和不同农艺管理要求来决定。
复合微生物肥在菌草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

复合微生物肥在菌草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摘要:近年来,复合微生物肥作为一种绿色农业的新型肥料,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以菌草栽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研究方法,分析了复合微生物肥在菌草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与经济效益,并得出以下结论:复合微生物肥可以显著提高菌草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对菌草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复合微生物肥的应用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并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经济效益方面,复合微生物肥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关键词:复合微生物肥;菌草栽培;应用效果;经济效益一、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农业生产模式正发生着改变,绿色农业的概念应运而生。
在绿色农业的推动下,复合微生物肥作为一种新兴的肥料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菌草栽培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与复合微生物肥的应用结合,将带来更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复合微生物肥的特点及其在菌草栽培中的应用复合微生物肥是一种由多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肥料,它不仅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还能改良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在菌草栽培中,复合微生物肥的应用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促进菌草生长:复合微生物肥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中养分的释放和菌草的生长。
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肥料相比,复合微生物肥可以显著提高菌草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2. 提高养分吸收效率:复合微生物肥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养分。
同时,微生物还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性,提高养分供应的效率,从而促进菌草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
3. 减少化肥使用量:复合微生物肥的应用可以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
实验结果显示,适量使用复合微生物肥可以减少菌草对化学肥料的需求量,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三、复合微生物肥在菌草栽培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复合微生物肥可以显著提高菌草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复合拮抗菌对马尾松幼苗猝倒病的生物控制

文 章 编 号 :04—12 (0 8 0 0 4 0 10 79 20 )2— 19— 4
复 合 拮 抗 茵 对 马 尾 松 幼 苗 猝 倒 病 的 生 物 控 制
刘 富平 朱 天辉 ,
( .海 南 大 学 海 洋 学 院 , 南 海 E 50 2 ;.四 川 农 业 大 学 林 园 学 院 , 1 海 l 7 2 82 四川 雅 安 6 5 1 ) 2 0 4 摘 要 :盆 栽试 验结 果 表 明 : 坚 强 芽 孢 杆 菌 B一35菌株 的 发 酵 液 浸 泡 马 尾 松 种 子 和 在 灭 菌 土 中 施 入 不 同 用 0
菌的 P D液 体培养 基 中 , 照振 荡 ( 2 m n ) 在 3 光 10r・ i 并 0℃下 培 养 1 月 ( 照 T a 的方 法 ) 待菌 丝 个 参 so , 丛产 生 大量 的厚垣 孢子 后 , 布 氏漏 斗 滤 取 菌 丝 丛 , 人 盛 有 1 0 m 用 放 0 L无 菌 水 的 匀 浆 杯 内 , 50 0r・ 经 0 m n 匀浆 3m n 使菌丝 体充 分破 碎 , i i, 然后 将匀 浆液 以 10 0r・ n 0 mi 离 心 1 i , 上 清 液 , 硅 藻土 吸 0mn弃 用 附离 心杯底 的厚垣孢 子 , 放人 4℃ 冰箱 中保存 备用 .
20 焦 08
:. 0 5的 比例混合 后 , 种到 灭菌 土壤 中 ( / ) 搅 拌 均 匀 , 后 进行 以一 接 1g 盆 , 然 F 8种处 理 : ) 1 绿粘 帚 霉 厚垣 孢 子 2g2 绿 粘帚霉 厚垣 孢子 4g3 绿 粘帚霉 厚 垣孢子 6g4 种 子细 菌化 ; ) 粘帚霉 厚垣 孢子 2g+种 ;) ;) ;) 5绿 子细菌 化 ; ) 6 绿粘 帚霉 厚垣孢 子 4g+ 子 细菌化 ; ) 种 7 绿粘帚 霉厚垣 孢 子 6 g +种子 细 菌化 ; ) 8 对照 ( 只接 种病 原菌 ) 以上处理重 复 4次 .用 常规 方法 对马 尾松种 子进 行消 毒后 , , 每盆 播种 5 O粒 , 常规 管理 , 并逐 日
复合微生物肥料生产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复合微生物肥料生产研究及其应用前景2009-09-09 11:08作者:中国农资网(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四川成都610066)摘要:复合微生物肥料把无机营养元素、有机质、微生物菌有机结合于一体,体现无机化学肥料、有机肥料以及微生物肥料的综合效果,是化解土壤板结现象,修复和调理土壤,提高化学肥料利用率,减少江河污染,减少病虫害发生,增强农作物的抗逆能力,提高农作物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无机营养元素、有机质、微生物菌、复合微生物肥料多年来,在农作物栽培中,化学肥料的用量在不断增加,有机肥料的用量越来越少,而农作物对化学肥料的利用率仅仅在30%左右,约70%的化学肥料沉积固定在土壤中或随雨水流失于江河中而不被农作物吸收和利用,这造成了土壤板结,环境污染,江河和地下水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变小,数量减少,农作物的抗病、抗寒、抗旱能力减弱,病虫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产量降低。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农作物上推广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化学肥料的有效利用率,肥料利用率可以提高10%-30%,应用试验表明:用侧孢芽孢杆菌生产的复合微生物肥料连续使用两年以上,土壤中有益放线菌数量增加倍,固氮菌增加39倍,从而达到活化、蔬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有益微生物菌的大量繁殖,可以把多年沉积固定在土壤中的化学肥料活化后再一次供农作物吸收利用。
同时土壤中侧孢芽孢杆菌数量的增加,对土传真菌性病害以及根结线虫能进行有效生物防治,其防治率可高达70-80%,与化学农药防效相当。
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以及抗重茬的能力。
近几年来,生物有机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日趋广泛,特别是复合微生物肥料迅速崛起,这将使我国肥料行业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表明,在化学肥料利用率的提高,疏松土壤,减少江河污染,培肥地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强作物的抗逆性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一种促进新植马尾松生长的菌剂[发明专利]
![一种促进新植马尾松生长的菌剂[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92b37814f90f76c660371a48.png)
专利名称:一种促进新植马尾松生长的菌剂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宋贤冲,唐健,覃其云,王会利,石媛媛,邓小军,潘波,农必昌,曹继钊
申请号:CN201710271796.8
申请日:20170424
公开号:CN107212031A
公开日:
2017092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新植马尾松生长的菌剂,它由含1×10个/ml的棘孢木霉孢子悬液、1×10CFU/ml的巨大芽孢杆菌菌悬液、高岭土和质量浓度为1%的马铃薯浸汁四种组分混合配制而成,各组分的配比如下:高岭土:孢子悬液:菌悬液:马铃薯浸汁=1kg:20~50ml:20~100ml:5~
50ml。
该菌剂能促进新植马尾松根系对基肥的利用和根系的生长,提高了新植马尾松的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减少了林下杂草和灌木对基肥营养的争夺。
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530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邕武路2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小萍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复合微生物菌剂使用说明

复合微生物菌剂使用说明
复合微生物菌剂是一种含有多种微生物菌株的生物肥料,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
的分解和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下面是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详细说明:
1. 适用范围:复合微生物菌剂适用于各种土壤类型和作物种类,包括农田、果园、蔬菜园等。
2. 使用方法:在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前,首先确保土壤湿润,但不要过于湿润。
然后,按照包装上的说明将菌剂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后使用。
3. 施用时间:复合微生物菌剂最佳施用时间是在作物播种前或移栽后的早期生
长阶段。
这样有助于微生物菌株与植物根系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
4. 施用量:根据作物类型和土壤质地,适量确定施用量。
一般来说,每亩土地
使用50-100克的复合微生物菌剂。
5. 施用方式: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通过浇水、喷雾或滴灌等方式施用。
保持均
匀和适量的施用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6. 注意事项:避免与杀菌剂混合使用,以免影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效果。
同时,不要将复合微生物菌剂直接暴露在高温阳光下,以免菌种受到损害。
7. 存储条件:将复合微生物菌剂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
湿环境。
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植物产量和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
但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建议用户在施用之前详细阅读产品说明,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用剂量和频次。
如果遇到施用不当或效果不佳的情况,建议及时咨询专业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微生物菌肥应用于马尾松造林试验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马尾松早期造林效果,造林前苗木采用复合微生物菌肥进行根部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苗木经过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能够激活马尾松根系活力,缩短缓苗期,促进马尾松地径、树高、根系等生长,在马尾松造林中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复合微生物菌肥;马尾松;造林;根部处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s1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019-01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林区当家树种之一,在我国南方林区广为栽培。
但由于马尾松主根发达,侧根较少,造林成活率较低,早期生长较慢。
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加快幼林生长一直是林业科技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这方面前人有过许多试验,采用许多不同的处理方法,包括磷肥沾根、湿土保鲜、苗期截根等多种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采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应用于马尾松造林尚未见过报道。
本试验使用无毒无害、安全可靠、符合环保要求的具有固氮活性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马尾松造林苗木的根系,对提高马尾松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进行探讨。
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大田梅林国有林场,地处戴云山脉西北麓中段山区,东经117°36′,北纬25°47′,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适中,日照充足,平均气温18.9℃,年均降水量1 564.9mm,无霜期多于300d。
试验地设置于本场黄城工区9林班21大班3小
班,为2001年采伐迹地,面积6.86hm2,海拔600~680m。
土壤为山地红壤,ⅱ类地。
试验地立地条件基本一致。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系2001年培育的一般马尾松种源营养袋苗。
2.2试验方法
马尾松营养袋苗在造林前2d,用复合微生物菌肥与水按1∶50的比例搅匀,静置5min后灌根。
每200株苗用500g的复合微生物菌肥量。
对照区苗木同样在造林前2d用水浇湿、浇透。
造林试验地按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每个重复有2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100m2,株行距1.5m×1.5m,1个小区有40株,每个区组有80株。
试验地四周设置2行保护行。
于2001年11月整地,2002年1月栽植。
2002年4月对试验地进行扶苗、培土;2002年9月,对试验地进行带内除草、带间劈除杂灌,并做好防牛畜破坏等工作。
2002年11月初,对试验地的苗木进行观测调查,分别调查保存率、地径、全高、根系。
2002年7月调查叶片颜色。
3结果与分析
3.1保存率
试验地各小区的苗木保存率均很高。
经微生物菌肥处理的苗木保存率达96%,对照区的苗木保存率达94%。
经显著性检验,差异不
显著。
主要是由于马尾松营养袋造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本身就高,用微生物菌肥沾根处理差异不显著。
3.2地径生长
各区组的苗木地径生长调查结果见表1,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1可以看出,经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的马尾松平均地径达1.118cm,比对照增加了14.3%。
经方差分析,其地径生长差异显著,表明采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马尾松苗木,能够促进地径生长,为马尾松幼林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幼林提早郁蔽,节省营林投资。
3.3树高生长
各区组树高调查结果见表3,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从表3、表4可以看出,经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的苗木平均高生长达52.975cm,比对照增加了19.6%。
经方差分析其高生长差异显著。
与地径加速生长同样有利于马尾松幼林提早郁蔽成林。
3.4根系情况
各区组须根数调查结果见表5,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
方差分析显示经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与对照有显著差(下转第21页)
异,经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过的苗木,其主根明显,须根发达,须根总量比未经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过的苗木多15.2%。
这就扩大了苗木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面积,有健全发达的根系,保证了
幼林的迅速生长。
3.5叶片颜色
从叶片颜色可以看出,经微生物菌肥处理过的苗木,针叶颜色浓绿,生长力旺盛。
对照区的苗木,针叶颜色较淡,长势较差。
马尾松叶片颜色变绿,意味着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就能够提高叶片光合作用能力,生产、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这对马尾松丰产林培育能够产生长久的影响。
4结论
(1)通过造林试验,经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过的苗木,其地径、树高生长比未处理的苗木分别提高了14.3%、19.6%,两者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其侧须根总量比对照增加15.2%,叶片颜色也有明显的差异,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对马尾松苗木生长有显著影响,有利于马尾松早期生长,促进幼林提早郁蔽,节省营林投资成本。
(2)本试验时间短,处理方法也较简单,今后可以选择不同浓度、不同用量的复合微生物菌肥进行深入试验研究。
5参考文献
[1] 孙时轩.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2] 曾素庭.马尾松人工林空间分布格局的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1999(26):110-112.
[3] 陆耀东,王志云,谭家得,等.绿化树种接种va菌根真菌的生长效益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