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法处理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

合集下载

全压力式液化石油气储罐防泄漏注水工艺方案的探讨

全压力式液化石油气储罐防泄漏注水工艺方案的探讨
方 地 区对 注 水 管 线 防 冻 问 题 的 解 决 措 施 。 关 键 词 : 压 力式 液化 石油 气 储 罐 液 化 石 油 气 防泄 漏 注 水 工 艺 方 案 全
中 图分 类号 :T 9 2 文 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 0 6 9 6 2 1 ) 3 0 4 一O E 7 B 1 0 —7 0 ( O 1 0 — 0 0 3
液化 石油 气 ( P 储 罐设 置防止 液化 气泄 漏 的注 水 L G) 工 艺方 案进行 了探 讨 , 同时 讨 论 了北 方 地 区 注水 管 线 防冻 问题 的解决 措施 。 振 动 值 在 满 负 荷 、 定 转 速 下 运 行 时 也 不 超 过 2 额 0 m, 且运 行十 分 稳 定 , 气 封 也 不 再 泄漏 。原有 的 前 问题得 到 了彻底解 决 。
Ab ta tTh trijcin po esfrla e itn eo h oe pe s r y e L src : ewae net r c s o ek rssa c ft ewh l r su et p PG a k i ic se o t n sdsu sd,a d t ea t n h n i
fe z me s r me t fri e t gwae ie n h o t en rgo r p t o wad r ee a u e n s o jci tr p l ei t en r r e i ae u r r . n n p i n h n f
党 玉坤
( 庆 华 凯 石 油 化 工 设 计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大 连 分公 司 , 宁 大 连 16 3 ) 大 辽 10 3
摘 要 : 全 压 力 式 液 化 石 油 气 储 罐 设 置 防 止 液 化 气 泄 漏 的 注 水 工 艺 方 案 进行 了探 讨 , 时讨 论 了 北 对 同

液化石油气储罐高压注水操作规程标准

液化石油气储罐高压注水操作规程标准

液化石油气储罐高压注水操作规程标准1. 引言对于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安全管理,高压注水操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液化石油气储罐高压注水操作规程标准,以及其背后的深度和广度。

2. 液化石油气储罐高压注水操作规程标准的概述液化石油气储罐高压注水操作规程标准主要是指在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火灾或其他安全事故时,采取高压注水的措施来进行灭火和降温。

这一标准的颁布旨在规范液化石油气储罐高压注水操作的流程和要求,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深度探讨液化石油气储罐高压注水操作规程标准液化石油气储罐高压注水操作规程标准的深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注水设备的准备在液化石油气储罐高压注水操作中,首先需要对注水设备进行准备。

这包括检查注水设备的完好性、可靠性和适用性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对注水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3.2 注水操作的实施液化石油气储罐高压注水操作的实施是关键的一步。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规程标准的要求,包括注水速度、注水量、注水位置等方面的限制和要求。

3.3 注水效果的监测注水后,需要及时监测注水的效果。

这包括对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处理。

4. 广度探讨液化石油气储罐高压注水操作规程标准液化石油气储罐高压注水操作规程标准的广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法律法规和标准依据液化石油气储罐高压注水操作规程标准的制定是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液化石油气储罐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4.2 技术要求和工程实践液化石油气储罐高压注水操作规程标准需要考虑到相关的技术要求和工程实践。

这包括注水设备的选型、注水操作的技术参数、注水效果的评估等方面。

4.3 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液化石油气储罐高压注水操作规程标准还需要考虑到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的要求。

这包括对注水操作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以及对应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和预案的规定。

罐区事故注水预案

罐区事故注水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罐区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降低事故损失,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罐区内发生泄漏、火灾等事故时,采取注水法进行应急处置的情况。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罐区事故注水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注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指挥小组:负责现场指挥、协调和调度。

(2)灭火救援小组:负责火灾扑救、泄漏控制等工作。

(3)医疗救护小组: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治和转运。

(4)后勤保障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物资保障、车辆调度等工作。

(5)信息宣传小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发布和宣传。

四、事故注水方法及注意事项1. 事故注水方法:(1)根据罐区事故情况,选择合适的注水点,如泄漏点、火灾点附近。

(2)利用消防车、消防泵等设备进行注水。

(3)注水过程中,密切关注罐区周边环境,确保人员安全。

2. 注意事项:(1)注水前,确保消防设备、车辆正常运行,确保水源充足。

(2)现场指挥小组要密切观察罐区事故情况,确保注水作业安全。

(3)灭火救援小组要迅速控制火灾、泄漏,避免事故扩大。

(4)医疗救护小组要密切关注事故现场伤员,确保及时救治。

(5)后勤保障小组要确保事故现场物资供应,确保车辆调度顺畅。

五、应急响应程序1. 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本预案,组织相关小组开展应急处置。

2. 现场指挥小组迅速到达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制定注水方案。

3. 灭火救援小组立即进行火灾扑救、泄漏控制,确保事故现场安全。

4. 医疗救护小组对事故现场伤员进行救治和转运。

5. 后勤保障小组确保事故现场物资供应,车辆调度顺畅。

6. 信息宣传小组及时收集、发布事故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六、应急终止1. 火灾扑灭、泄漏得到有效控制,事故现场安全。

2. 现场指挥小组确认应急处置工作完毕,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3. 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终止,恢复正常工作。

七、预案管理1. 本预案由罐区事故注水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堵漏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堵漏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堵漏第一篇: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堵漏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堵漏摘要:结合几起液化气泄漏事故抢险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中堵漏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堵漏前的准备,堵漏的各种方法,堵漏人员的防护及后勤保障,供相关人员商榷。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泄漏;堵漏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在全国范围内曾多次发生,有的甚至形成恶性爆炸事故,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液化气泄漏事故历来被视为抢险救援的一大难点,但其发展有规律可循。

只要抢险人员掌握其特点和规律,运用正确的堵漏方法,不仅能取得抢险成功,而且可以避免和减少人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在全国范围内曾多次发生,有的甚至形成恶性爆炸事故,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液化气泄漏事故历来被视为抢险救援的一大难点,但其发展有规律可循。

只要抢险人员掌握其特点和规律,运用正确的堵漏方法,不仅能取得抢险成功,而且可以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

堵漏的意义和面临的危险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典型发展过程是泄漏、气体爆燃、稳定燃烧、储罐爆炸和连锁爆炸。

液化气泄漏事故发展迅速而残酷。

液化气泄漏后,迅速挥发扩散并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随时可能遇火星发生爆炸。

爆炸后,高温火焰使储罐温度、压力迅速上升而发生储罐爆炸。

储罐爆炸的威力远远超过气体爆炸,它产生的高温、冲击波和爆炸碎片对抢险人员造成伤害并严重毁坏其他储罐而造成连锁爆炸,但堵住泄漏即可控制险情的发展。

堵漏时,抢险人员处在易燃气体包围之中,随时可能遇火星爆炸伤及抢险人员。

2 堵漏前的准备2.1 根据气体扩散情况确定停车位置和进攻方向液化石油气的挥发扩散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液化气泄漏后迅速挥发成气体,其密度为空气的1.5至2倍,气体会沿地面扩散,在地表面和低洼地带聚集,不易扩散。

气体浓度从泄漏中心向外逐渐降低。

近距离区域的气体浓度高于爆炸浓度上限,为高浓度区;稍远区域的气体浓度在爆炸浓度范围以内,为爆炸危险区;再向外的气体浓度低于爆炸浓度下限,为低浓度区。

注水法处理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

注水法处理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

注水法处理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一、引言液化石油气在我国已广泛使用,因液化石油气贮罐泄漏而造成的事故曾多次发生,有的甚至引发了恶性爆炸事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分析液化石油气贮罐泄漏特点并研究相应的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中出现泄漏的部位不同,则泄漏物的状态、泄漏速度以及泄漏点对罐区构成的威胁各不相同,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大小也不一样。

因此,有必要对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中可能出现泄漏的不同情况及其危险性特性进行分析,并讨论相应的对策。

二、储罐可能出现泄漏的不同部位及危险性分析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接管有液相进口、气相进口、液相出口、气相出口、排污口、放散口以及人孔等。

由于集中应力的作用,各种接口、焊缝处较容易出现泄漏;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中蒸气压高,液化石油气对法兰橡胶密封件的溶胀性强,因此法兰处较容易出现泄漏;液化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长期贮存时,水分会逐渐积累下沉,积聚在储罐的下部。

罐越大,时间越长,积聚量越大。

在罐底水层的作用下,罐底及罐底阀件的腐蚀比其它部位严重,容易出现泄漏。

(一)管道或法兰泄漏管道或法兰出现泄漏点时,液化气的泄漏速度较慢,泄漏或燃烧点离罐体远,危险性较小。

停止输送气体,慢慢关闭泄漏点相邻部位的阀门,即可切断泄漏源排除危险。

如果相邻阀门不能关紧,为防止泄漏点周围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而产生危险,还可以暂时主动点燃液化气,让其稳定燃烧,等必要的抢险措施都准备好后,再扑灭火焰。

(二)罐体顶部或与顶部相连接的阀门、管道出现泄漏罐体顶部或与顶部相连接的阀门、管道出现泄漏时,泄漏物为气相液化气,泄漏量相对较小;抢险人员直接接触的是气体,冻伤的可能性较低。

2000年7月15日,一辆满载9吨(准载8吨)液化气的槽车在途径四川省绵阳市宝成铁路桥洞时,由于车身超高,与桥洞顶部发生碰撞,槽车被卡在桥下,槽车顶部发生泄漏,对铁路线和旅客的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

经消防官兵英勇奋战,强行堵漏成功。

注水法处理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

注水法处理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

注水法处理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第一篇:注水法处理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注水法处理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一、引言液化石油气在我国已广泛使用,因液化石油气贮罐泄漏而造成的事故曾多次发生,有的甚至引发了恶性爆炸事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分析液化石油气贮罐泄漏特点并研究相应的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中出现泄漏的部位不同,则泄漏物的状态、泄漏速度以及泄漏点对罐区构成的威胁各不相同,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大小也不一样。

因此,有必要对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中可能出现泄漏的不同情况及其危险性特性进行分析,并讨论相应的对策。

二、储罐可能出现泄漏的不同部位及危险性分析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接管有液相进口、气相进口、液相出口、气相出口、排污口、放散口以及人孔等。

由于集中应力的作用,各种接口、焊缝处较容易出现泄漏;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中蒸气压高,液化石油气对法兰橡胶密封件的溶胀性强,因此法兰处较容易出现泄漏;液化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长期贮存时,水分会逐渐积累下沉,积聚在储罐的下部。

罐越大,时间越长,积聚量越大。

在罐底水层的作用下,罐底及罐底阀件的腐蚀比其它部位严重,容易出现泄漏。

(一)管道或法兰泄漏管道或法兰出现泄漏点时,液化气的泄漏速度较慢,泄漏或燃烧点离罐体远,危险性较小。

停止输送气体,慢慢关闭泄漏点相邻部位的阀门,即可切断泄漏源排除危险。

如果相邻阀门不能关紧,为防止泄漏点周围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而产生危险,还可以暂时主动点燃液化气,让其稳定燃烧,等必要的抢险措施都准备好后,再扑灭火焰。

(二)罐体顶部或与顶部相连接的阀门、管道出现泄漏罐体顶部或与顶部相连接的阀门、管道出现泄漏时,泄漏物为气相液化气,泄漏量相对较小;抢险人员直接接触的是气体,冻伤的可能性较低。

2000年7月15日,一辆满载9吨(准载8吨)液化气的槽车在途径四川省绵阳市宝成铁路桥洞时,由于车身超高,与桥洞顶部发生碰撞,槽车被卡在桥下,槽车顶部发生泄漏,对铁路线和旅客的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

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处置对策

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处置对策

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处置对策1. 引言液化石油气(LPG)作为一种常用的燃料,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和交通领域。

然而,LPG的泄漏事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火灾、爆炸和人身伤害。

因此,对于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的积极处置至关重要。

本文将阐述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的对策,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此类突发事件。

2. 处置前准备在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之前,有必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和准备工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危害和损失。

2.1 环境调查和监测在液化石油气储罐周围建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储罐泄漏风险和异常情况。

这些监测系统可以包括气体泄漏探测器、温度监测设备和压力监测仪等。

2.2 风险评估与预测进行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的风险评估,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模拟与预测,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准备。

3. 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处置对策3.1 安全疏散与警戒一旦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首要任务是确保人员安全。

迅速启动疏散预案,指导人员有序撤离事故现场,并在适当的区域设置警戒线,确保其他人员不要接近事故现场。

3.2 抢险与救援立即调派专业抢险队伍,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液化石油气的泄漏扩散和火灾爆炸风险。

常见的抢险措施包括使用泡沫灭火剂、各种密封材料和安全设备,对泄漏部位进行堵漏和修补。

同时,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医疗设备,及时救治伤者。

3.3 消防控制与灭火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常伴随着火灾风险,因此及时进行消防控制和灭火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合适的灭火剂对火源进行灭火,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同时,注意采取适当的灭火策略,避免火势进一步蔓延。

3.4 泄漏源处理与修复事故处置的关键目标之一是处理和修复泄漏源。

专业救援人员应采取措施,快速找到泄漏的位置,并尽快停止气体泄漏。

对泄漏源进行紧急封堵和修复,有效防止气体泄漏。

3.5 应急预案执行与协调应急预案是指对事故进行快速、有序响应的行动计划。

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注水措施

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注水措施

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注水措施一、引言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是石油炼制和化工行业常见的储存设备,具有储存容量大、密封性好、安全性高的特点。

然而,储罐在运行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如泄漏、火灾等,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其中,注水是一种常见的应急处理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储罐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将对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注水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提高应急处理的效果和安全性。

二、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概述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是一种专门用于储存液化烃的封闭式设备,通常用于石油炼制和化工生产中。

其主要特点包括储存容量大、密封性好、安全性高等。

储罐内通常充满液化烃,处于高压状态,一旦发生泄漏、火灾等意外情况,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储罐的应急处理措施至关重要,而注水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之一。

三、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注水原理注水是一种应急处理手段,通过向储罐内部注入大量水,降低储罐内部温度和压力,减缓液化烃的蒸发和泄漏,并降低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注水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吸热降温:注入的水吸收了储罐内部热量,从而降低了储罐内部的温度。

这有助于减少液化烃的蒸发和挥发,降低火灾的危险性。

2.压力缓解:注水可以增大储罐内部的压力,从而缓解储罐的压力,减少爆炸的可能性。

3.灭火效果:对于已经发生火灾的储罐,注水可以快速降低火焰温度,达到灭火的效果。

四、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注水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注水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准备在储罐注水之前,需要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工作,包括调查储罐的情况、准备注水设备、确定注水量等。

同时,需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注水操作的技能和知识。

2.注水设备注水设备包括水泵、喷淋系统等,需要确保其在正常工作状态,并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

同时,需要保证注水设备的水源充足,以确保足够的注水量和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水法处理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
摘要本文分析了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不同泄漏部位的泄漏特点和相应的危险性,提出了使用注水法处理储罐底部的泄漏事故,并讨论了注水法的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1引言
液化石油气在我国已广泛使用,因液化石油气贮罐泄漏而造成的事故曾多次发生,有的甚至引发了恶性爆炸事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分析液化石油气贮罐泄漏特点并研究相应的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中出现泄漏的部位不同,则泄漏物的状态、泄漏速度以及泄漏点对罐区构成的威胁各不相同,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大小也不一样。

因此,有必要对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中可能出现泄漏的不同情况及其危险性特性进行分析,并讨论相应的对策。

2储罐可能出现泄漏的不同部位及危险性分析
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接管有液相进口、气相进口、液相出口、气相出口、排污口、放散口以及人孔等。

由于集中应力的作用,各种接口、焊缝处较容易出现泄漏;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中蒸气压高,液化石油气对
法兰橡胶密封件的溶胀性强,因此法兰处较容易出现泄漏;液化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长期贮存时,水分会逐渐积累下沉,积聚在储罐的下部。

罐越大,时间越长,积聚量越大。

在罐底水层的作用下,罐底及罐底阀件的腐蚀比其它部位严重,容易出现泄漏[1]。

2.1管道或法兰泄漏
管道或法兰出现泄漏点时,液化气的泄漏速度较慢,泄漏或燃烧点离罐体远,危险性较小。

停止输送气体,慢慢关闭泄漏点相邻部位的阀门,即可切断泄漏源排除危险。

如果相邻阀门不能关紧,为防止泄漏点周围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而产生危险,还可以暂时主动点燃液化气,让其稳定燃烧,等必要的抢险措施都准备好后,再扑灭火焰。

2.2罐体顶部或与顶部相连接的阀门、管道出现泄漏
罐体顶部或与顶部相连接的阀门、管道出现泄漏时,泄漏物为气相液化气,泄漏量相对较小;抢险人员直接接触的是气体,冻伤的可能性较低。

2000年7月15日,一辆满载9吨(准载8吨)液化气的槽车在途径四川省绵阳市宝成铁路桥洞时,由于车身超高,与桥洞顶部发生碰撞,槽车被卡在桥下,槽车顶部发生泄漏,对铁路线和旅客的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

经消防官兵英勇奋战,强行堵漏成功。

据悉,参加抢
险的消防官兵当时虽未着防冻服装,却没有人员被冻伤。

2.3罐体底部泄漏或紧邻罐体的第一个阀门/法兰泄漏
无论是罐体底部泄漏或紧邻罐体的第一个阀门/法兰泄漏,泄漏出的都是液体,泄漏速度快,泄漏量大,泄漏点处于罐区之内,危险性比前面谈到的两种情况都大。

1998年3月5日,陕西省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管理所内一个400m3球罐的根部阀门损坏,导致罐内液化气大量泄漏,引发了罐区的连续爆炸,造成11人死亡(事故中有7名消防官兵牺牲),31人受伤。

1979年12月18日,吉林市城建局煤气公司一个400m3的液化气罐的根部法兰泄漏,引起罐区连续爆炸,事故中死亡32人,受伤54人。

1997年9月14日,印度石油公司彼雅卡炼油厂一个容积为12000m3的液化气罐的罐根管线接口泄漏,引发了附近三个同样大小的液化气储罐和12个石油罐爆炸,造成25人死亡。

罐体底部泄漏或紧邻罐体的第一个阀门/法兰泄漏事故所具有的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抢险救援的难度高
以上列举的液化气贮罐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中,泄漏部位都是在贮罐底
部(或是紧邻罐底的第一个阀门和法兰,或是罐根管线接口),抢险人员面临非常大的困难,因为这种情况下不能使用关闭阀门的方法直接切断泄漏源。

当抢险人员强行堵漏时,由于罐体直径大、罐下障碍和揿,液化气泄漏压力大、流速快,难以实施堵漏作业;如果抢险人员皮肤直接接触到液态液化气,容易被冻伤,而且液化气还能造成人员中毒,堵漏作业往往被迫中断。

(2)主动控制事故的可能性小
在储罐底部出现液相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不宜采用主动点燃液化气的方法。

如果采用点燃法,形成的固定燃烧点离罐体很近,辐射热人使罐体温度上升,直接威胁罐体安全;而且一旦出现储罐底部泄漏,就会形成相当大的爆炸性气体区域,主动点火还有引起空间爆燃的可能。

倒罐虽然可以减少泄漏罐内的贮量,但要以罐区其它储罐有足够的剩余容量为前提,而且在液相液化气被抽空之前,罐内压力不会降低,泄漏速度不会减缓,堵漏的难度不会降低。

随着泄漏的继续,爆炸性混合气体的范围逐渐扩大,危险性不断增大。

(3)发生爆炸性火灾的可能性大
由于气相液化气比同样条件下的空气重,不容易扩散,泄漏出的液相
液化气气化后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极限(2%~10%),而液化气的最小引燃能量只有0.18~0.38mJ,很小的点量就能够将液化气爆炸性混合物点燃。

液化气在泄漏时会产生高达数千伏的危险电压,从泄漏部位喷出的介质和容器都带有静电,其放电火花足以引燃液化气,即使抢险时划定了禁火区,潜在的静电放电危险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爆炸。

如果混合气体发生爆炸,势必引起罐区连续爆炸而使事故失去控制。

由此可见,液化气储罐或紧临储罐的阀门、法兰等部位出现泄漏时,不仅难以控制,而且发生爆炸火灾的可能性更大,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控制。

3使用向罐内注水的方法抢险
当储罐底部发生泄漏时,利用液相液化气比水轻且与水不相溶的性质(液相液化气的比重是4℃时水的比重的0.5~0.6倍),向储罐内注入一定数量的水,以便在罐内底部形成水垫层,使泄漏处外泄的是水而不是液化气,从而切断泄漏源,使火焰自动熄灭,然后再采取堵漏措施。

这种利用水重于液化气的性质向储罐内注水而切断泄漏源或减少泄漏量的方法称为注水法。

注水后,由于从泄漏部位喷出的是水而不是液化气,中毒、冻伤和燃烧爆炸的危险性均大大降低。

而且注水作业可
以在远离泄漏点的地方进行,更可保证抢险人员的安全。

2001年2月26日,武汉市青山区115街的武汉市水泥厂液化气管道发生泄漏,就使用了注水的方法抢险并取得了成功。

1998年3月5日西安液化气站于16日30分左右出现泄漏,发生爆炸是在18时40分,其间有足够长的时间采取注水法抑制泄漏,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坐失良机,以致最终导致惨剧的发生。

使用注水法处理泄漏事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水法适用的对象
·泄漏物为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且其密度小于水,泄漏部位是在储罐的底部或下部;
·泄漏物为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且其密度大于水,泄漏部位是在储罐顶部或上部。

(2)泄漏部位的位置
必须确定泄漏部位是在储罐的底部、下部或与下部相邻的阀门或法兰。

否则,水垫层高度难以达到泄漏点高度,不能切断泄漏源。

(3)液化气的温度
通过查看温度测量仪表,了解液化气的温度是否在50℃以下,因为液
化气储罐的设计温度为50℃,注水作业应在其设计温度范围以内进行。

而且所注水的温度应低于液相液化气的温度,否则,注入的水会对液化气有加热作用。

(4)注水量的控制
所注水的体积加上液相液化气的体积应小于储罐容积的90%,即:V1+V2<0.9V
其中V1为注入水的体积(m3);V2为原有液化气的液相体积(m3);V为贮罐的容积(m3)。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第5.3.8条明确规定:液化烃储罐的储存系数不应大于0.9。

当储罐适量充装时,储罐内压为液化气的饱和蒸气压,温度每上升10℃,饱和蒸气压上升0.2MPa,能够保证安全。

液化气的体积膨胀系数约为水的10~16倍,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升高10℃,体积膨胀3~4%。

如果超装,气体空间过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液相液化气很快就会充满罐体,若温度继续升高,罐体因束缚液相膨胀而承受的压强会迅速上升,温度每上升1℃,压力就会上升2~3MPa,只要温度上升3~5℃,内压就会超过8MPa的耐压极限并发生危险[2]。

(5)泵房、配电房处可燃气的浓度
泵房、配电房等处的可燃气浓度应低于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以保证注水操作的顺利进行。

4一点建议
笔者在液化气储存单位进行防火检查时,发现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没有现成的管道可用于紧急情况下向罐内注水,这对注水法的实施非常不利。

2001年1月17日8时16分,江苏省苏州市罗马磁砖有限公司一只储量100m3的储罐底部法兰垫圈老化出现泄漏,直接威胁罐区另一个同样容量储罐的安全。

消防官兵经过一个小时的紧张战斗,堵漏基本成功,但由于罐内压力很高,仍有少量泄漏。

抢险人员当时就想到使用注水法制止泄漏,但因为没有现成的管道和接口可用于注水,只好让特勤中队继续堵漏,同时设水枪驱散气体,并倒罐抽走泄漏罐内的液化气,直到17时罐区才化险为夷。

但并不是所有的消防部队都有特勤中队、特勤装备和相应的处理恶性事故的能力,如果这起事故发生在消防装备稍差的地方,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储罐设有注水用的接口,抢险成功的胜算就大多了。

目前实施的《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没有对设置紧急情况下注水用管道和接口作出规定,建议下次修订时能予以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