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_李白
《行路难》原文和译文

25.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
..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
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
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行路难啊!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那理想彼岸!。
李白《行路难》古诗词

李白《行路难三首》古诗词朝代:唐代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
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行路难》简析

《行路难》简析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①珍馐:名贵的菜肴。
②垂钓坐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
③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
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简析】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
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
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
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
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
“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
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
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行路难》古诗全文

《行路难》古诗全文唐代诗人李白的诗篇——《行路难》诗的前四句写朋友们设下盛宴为李白饯行,可他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内心极度苦闷。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以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从正面写“行路难”,但作者突然想到姜尚和伊尹的经历又增加了信心,当思路再次回到现实,他瞻望前程,只觉前路艰难,歧路甚多,看不出要走的路在哪里?心情反复回旋,最后一句作者再次摆脱彷徨,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
但悲愤中不乏豪迈,诗意中怀有希望,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人生气概。
《行路难》【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古诗-注释注释】(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2)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无所适从。
(4)塞:堵塞。
太行:太行xing)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处。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边:这两句用典故:姜太公姜尚曾在渭水的溪上钓鱼,得遇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吕尚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6)多歧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7)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李白《行路难》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行路难》全诗翻译与赏析《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
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
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
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
珍羞:珍贵的莱肴。
羞通"馐"。
直通"值"。
箸:筷子。
顾:望。
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
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
安:哪里。
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济:渡。
译文:金杯盛清酒一斗可值一万元,玉盘装着珍贵的菜肴可值万数的钱。
吃不下去只得停下酒杯,放下筷子,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又被冰封了河道,准备登太行山,又积雪满山。
闲时学太公在碧溪上钓鱼,忽然又像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在何处?总会有个时候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
翻译: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赏析: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年(公元774年)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

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通:馐;直通: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雪满山一作: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碧一作: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及注释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⑴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⑶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⑷太行:太行山。
⑸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⑹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⑺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⑻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参考资料:1、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 :71-75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李白《行路难》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李白《行路难》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李白(701—762,或谓699生,或谓763、764卒),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故世称“李青莲”。
排行十二。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他的出生地,众说纷纭,当以大致划定在西域为近是。
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少年即博览群书,喜纵横术,击剑任侠,求仙学道。
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安陆(今属湖北)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后移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742),因玉真公主荐,玄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故世称“李供奉”、“李翰林”。
往见贺知章,贺奇其文才风骨,呼为“谪仙人”,故世称“李谪仙”。
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称为“饮中八仙”。
后遭谗谤,不被重用。
天宝三载赐金还山,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等地。
关于李白入长安的次数,学术界有一入、二入、三入三说,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安史之乱爆发,参加永王李璘幕府。
后李璘兵败,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以东归。
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
代宗时,诏授左拾遗,时李白已卒,故世又称“李拾遗”。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韩愈写诗赞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调张籍》)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
他的诗现存约千首。
有《李太白集》传世。
【原文】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1] ,玉盘珍羞直万钱 [2] 。
停杯投箸不能食 [3]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 。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6]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7] ,直挂云帆济沧海 [8] 。
【注释】[1]清酒:酒分清、浊,清酒即美酒。
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即万钱,极言美酒价贵。
《行路难》的内容

《行路难》有多首同名作品,以下是唐朝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全文如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李白在思想上既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这组诗气象非凡。
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特色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1.细节描写——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 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抑郁悲愤 的愁怀。
2.比兴、象征手法——
“冰塞川”、“雪满山”以自然景象 象征人世现象,以路途艰险比说世途艰 难。
3.用典——
(1)姜太公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 的抱负,表现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器皿贵重
酒馔佳美
“斗十千”、“值万钱”极言宴饮的丰富、 奢华。
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 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 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 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 内心是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 更愁”!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艰难的感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沧海的憧憬
诗人的感情变化
欢乐
奋发 感
宴
希望 想
苦闷 停
失望 实
该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矛盾。
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 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 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
与李白有关的名胜古迹
怀
仙
阁
( 安 徽 泾 县 )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踏歌岸阁
桃花潭(安徽泾县)
当涂青山李白墓
太 白 醉 酒 图
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
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 既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国力,也 反映了盛唐气象背后的危机及危机 爆发后的悲剧。
行路难
(唐)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李白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 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作的题旨 也相类,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有豪气英风 在。
(2) 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铸造出一 个雄姿英发、勇往直前的壮士的形象。
酒之诗话
诗酒巅峰—唐诗与酒
中华民族的盛世唐朝把诗酒结缘推向 了历史的巅峰,后世难以超越!
用典:南朝名将宗悫[què]的典故,《宋 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美酒佳肴的铺陈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杯拔剑的苦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黄河泰山的设想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吕尚伊尹的比况
李白醉酒
行路难
(唐)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有“诗仙”之称。浪漫主 义诗人。李白遭谗言被免官, 使他认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和 实现理想的艰难。离开长安后, 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雄失路 的惆怅,《行路难》即其中之 一。
非凡的天才 非凡的性格 非凡的经历
复杂的李白
1、天才:才思敏捷,斗酒诗百篇。
2、狂放:谪仙、诗仙、酒仙。平交 王侯。
“戏万乘若僚友, 视俦(chóu )列如草芥”。(苏轼)
3、经历富有传奇色彩:以布衣为皇 帝召见。
4、世界观复杂:入世、隐逸、求仙、 任侠集于一身。
李白的生活和个性
1、信道求仙。 2、隐居游历。 3、仗义行侠,嗜酒终身。 4、求仕为官。 个性:狂放不羁,追求自由平等,乐观豪迈、
傲视权贵、粪土王侯。
自云“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江上吟》)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将进酒》)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 (《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词》)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 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
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 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脱胎的所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姜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 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
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 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 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 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 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 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 奋进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 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 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姜太公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 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 世拯物的事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 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 浩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 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 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杜甫 -----韩愈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黄
鹤 故烟孤唯
楼 送 孟 浩
人花帆见 西三远长 辞月影江
然 黄下碧天
之 广 陵
鹤扬空际 楼州尽流
》
赠汪伦
《行路难》写作背景
李白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 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天宝元年,他 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诏聘来到长安,准 备大显身手。但此时玄宗已丧失励精图治的精 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不能摧眉折腰 的傲骨,也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 逗留宫中三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 被玄宗找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 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这 便是《行路难》的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