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菇氨基酸提取工艺优化及组成成分的HPLC分析_詹忠根

合集下载

茶树菇营养成分的提取与检测研究进展

茶树菇营养成分的提取与检测研究进展

茶树菇营养成分的提取与检测研究进展摘要综述茶树菇营养成分的提取与检测的研究进展,包括多糖、矿物质、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抗氧化活性物质等方面内容,以为茶树菇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树菇;营养成分;提取;检测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头菇属,是一种木生食用菌,又名柱状田头菇、杨树菇、茶薪菇、柱状环绣伞等,生长于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其味道鲜美,气味香浓,营养丰富,为食用价值很高的食用菌。

茶树菇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有清热、平肝、明目、利尿、健脾之功效,因而有“中华神菇”之称。

人们对茶树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就其营养成分的提取与检测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多糖茶树菇中含有丰富、活性独特的多糖[1],约占43.6%,其子实体多糖含量为4.7 g/100g干重,深层发酵菌丝体胞内含量为3.0 g/100g干重,发酵滤液中含有22 g/L 胞外多糖。

从茶树菇子实体中提取纯化出一种称为“Cylinda”的糖蛋白和2种多糖,一种为高分子质量的AG-HN1;另一种为低分子质量的异型多糖AG-HN2,AG-HN1有显著地降血糖作用。

茶树菇中的真菌水溶性多糖[2],分别是AP1、AP2、AP3、AP4、AP5,其中AP2含量最高,是由D-葡萄糖、D-甘露糖、D-木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的酸性多糖,AP2为白色结晶,易吸潮,不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透明粘稠状。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探讨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取茶树菇子实体多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0,酶浓度1.5%,提取液pH 值6.0,提取温度50 ℃,这种方法的提取率比普通水浴法高出70.47% [3]。

使用微波辅助提取多糖,得出影响因素的顺序依次为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微波提取多糖回归方程Y=3.363 3+0.507 5 X1+0.250 0 X2-0.277 5 X3+0.372 1 X12+0.192 5 X1X2-0.007 5 X2X3-0.097 9 X22-0.1675 X2X3+0.712 1 X32,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 4。

茶树菇营养成分的提取与检测研究进展

茶树菇营养成分的提取与检测研究进展
菇 。 体 培 养 的茶 树 菇 菌丝 体 和 固体 代料 栽培 的子 实 体 氨 液
基 酸 组成 分析 结 果表 明 , 丝体 和子 实 体均 含 有 l 菌 6种 氨 基
酸 , 含 8种 人 体 必 需 的氨 基 酸 , 别 占总 量 的 3 .%和 富 分 48
3 . %。 中对儿 童 生 长发 育和 智 力 开发 有 促进 作 用 的 赖 27 其 9
氨 酸 和 精 氨 酸 分 别 占总 量 的 94 187 。 过 对 茶 树 菇 .% ̄ .% 通 J
Y 一 W 2液 体 深 层 培 养 的 优 化 条 件 及 其 子 实 体 氨 基 酸 成 分 进 行 分 析 . 现 野 生 茶 树 菇 含 有 9种 非 必 需 氨 基 酸 和 7种 必 发 需氨基 酸 。
现 代农 业科 技
21 0 0年第 2 0期
食品科 学
茶 树菇 营养 成 分 的提 取 与检 测 研 究 进展
王建 伟 陈武 强 杨海 文 田光 辉
( 两理 工学 院 化 学 与 环 境 科 学 学 院 , 西 汉 中 7 30 ) 陕 陕 20 1
摘 要 综述 茶树 菇 营 养成 分 的提取 与检 测 的研 究进展 , 包括 多糖 、 物质 、 基 酸 、 肪和 脂 肪 酸 、 氧化 活性 物质 等 方 面 内容 , 矿 氨 脂 抗 以为 茶树菇 的 综合 开发利 用提 供参 考 。 关 键词 茶树 菇 ; 营养 成分 ; 提取 ; 测 检 中 图 分 类 号 ¥ 4 .9;S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6 61 T 2 0 文 章 编 号 10 — 7 9(0 0)0 0 3 — 1 0 7 5 3 2 1 2 — 3 5 0
茶 树 菇 ( goy ec l da e ) 担 子 菌 亚 门层 菌 纲 伞 A rc b yi rc a 属 n 菌 目粪锈伞 科 田头 菇 属 , 一种 木 生食 用菌 , 是 又名 柱状 田头 菇 、 树 菇 、 薪菇 、 状 环绣 伞 等 , 长于 温带 至 亚热 带 地 杨 茶 柱 生 区 , 味道 鲜 美 , 味香 浓 , 养 丰富 , 其 气 营 为食 用价 值 很 高 的食

茶树菇粗多糖水提醇沉工艺优化研究

茶树菇粗多糖水提醇沉工艺优化研究

茶树菇粗多糖水提醇沉工艺优化研究【摘要】:目的:优化筛选茶树菇粗多糖水提醇沉工艺。

方法:以茶树菇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提取工艺中水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三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再对醇沉的工艺中醇沉液的乙醇浓度三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

结果:茶树菇粗多糖提取以加水量10倍、提取时间2小时,提取次数3次为最优化工艺;醇沉液的乙醇浓度为85%时醇沉效果最佳。

【关键词】:茶树菇;粗多糖;水提醇沉;工艺优化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隶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蘑属,又名柱状田头菇。

中医学认为茶树菇性平甘温,有祛湿、利尿、健脾胃等功效。

其主要成分多糖,具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增强免疫作用,防癌和抗癌等功效,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真菌[1]。

但目前,对其多糖提取分离方法的系统研究报道极少,因此文章对茶树菇粗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的工艺流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

1.仪器与材料仪器:751G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电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厂);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等。

材料:茶树菇(自购);葡萄糖标准品(上海化学试剂公司);苯酚(成都化学试剂厂);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2.1 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确定2.1.1 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取葡萄糖0.25g,精密称定,加蒸馏水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摇匀,精密吸取10ml置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作为对照品溶液。

2.1.2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2、0.4、0.6、0.8、1.0ml置干燥具塞试管中,分别加水使成2.0ml,再分别加人4%苯酚溶液1.0ml摇匀,最后迅速加入浓硫酸7.Oml,充分振摇,在4O℃水浴中加热30min,取出置冷水浴中放5min,在490nm处进行比色测定,同时做空白对照,测定吸光度。

以吸光度对葡萄糖浓度作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y=5.64x-0.0522 (R=0.9997)。

茶树菇中氨基酸的HPLC分析

茶树菇中氨基酸的HPLC分析
维普资讯 塑 Q: !
Sci ence and Techn O I nov i Her l O1 gy n at on ad





农 业 科 技
茶树菇 中氨基酸的 H L P C分析

. 1
詹 忠根 ( 浙江经贸职 业技术学院 浙 江杭 州 3 1 ) 1 0 0 8
摘 要: 本文采 用 H L P C对茶树 菇中氨鲞酸的组成及含量作 了曩 定分析 , j 结果表 明: 茶树菇中氨基酸总含量 为 1 8 4 / g 其 中非必需氨基 .g k , 5
酸 1 , 量 为 9 . g g, 占整 个 疆 试 组 分 的 5 . 7 必 需 氨 基 酸 7种 , 量 为 6 . O /k 占整个 测试 组 分 的 4 . 3 0种 含 1 5 /k j 7 7 %, 含 6 9 g g, 2 2 %。
5 .ml 00 。进样 前用 0 4u 滤膜滤过 , .5 r n 采用邻 苯二 甲醛柱前 衍生化处理 。
氯 基聚 名栋 含量 k ) 氨 基 酸 名 称 g 爸 氮 酸
l 1 2 00
含重《 k
, 6
苯 丙 氨酸
Ph e
3结果与分析
3 1工作 曲线制作 . 将标准氦基酸溶液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标准 系 ̄ (O ,0 ,0 ,0 80 l0 mo/L ,等 f1O 20 4 0 60,0 ,O Ou l ) J 体积(O1 1u) 准确进样 , 到标准品色谱 图( 1, 得 图 ) 以峰面 积为纵坐标 , 以浓 度为横坐标做标 准曲
I 甘氨酸 硼、 t
} EAA - f 1 A^
1 1 0
4 2 3
A A意重

茶树菇提取物的组分分析_徐静娟

茶树菇提取物的组分分析_徐静娟
+% +1 834GVEJ 样品气相色谱图谱
图+
&7 鼠 李 糖 ; +7 阿 拉 伯 糖 ; ’7 木 糖 ; 57 甘 露 糖 ; 17 葡 萄 糖 ; /7 半 乳 糖; $7肌醇
!"" !""# 年第 $! 期
食品工业科技
食品营养
表* 单糖 鼠李糖 阿拉伯糖 木糖 甘露糖 葡萄糖 半乳糖 茶树菇多糖中单糖组成 相对质量分数( \) 质量分数( \)

构成茶树菇多糖的单糖为葡 白多糖, 分子量 /&(012 , 萄糖、 半乳糖、 阿拉伯糖、 甘露糖、 鼠李糖、 木糖等单 糖, 基本结构以 ") ( &!+ ) ) 支链( &!* ) )")1) 葡聚糖 为主链 3&4&&5。
$
$%$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仪器
茶树菇 浙江金元真菌多糖制品有限公司提
!"#$%&’$ : !"#$%&’( )&*+,-#.%(. !" # $%& ’()% *+ %,!-.% +/$0/"1 2$ ’3% %4’5#6’ *+ !"#$%&’( )&*+,-#.%(.7 ’3% )5*’%!$ 7 65/,% +#’7 #"37 #$, 6#5-*3(,5#’% #66*/$’ +*5 891:; 7<1=>; 7=>1=; , ?>188; *$ ,5( &%!03’ -#"!"7 5%")%6’!@%.(1 A3% )*.("#663#5!,% 6*$’%$’ &#" ?B1>; !$ ’3% 65/,% %4’5#6’1 A3% %4’5#6’ *+ !"#$%&’( )&*+,-#.%(. !" 5!63 !$ C%’#. %.%C%$’"7 !$6./,!$0 6#.6!/C DB1><EC0 F 0G7 C # 0 $ % " ! / C DB1<8=C0 F 0G7 H!$6DE91B ! 0 F 0G7 !5*$DE918!0 F 0G1 !"#$%&’( )&*+,-#.%(. !" # 3!03 A3%5%+*5%7 )5*’%!$7 .*& +#’ %,!-.% +/$0/" &3!63 6*$’#!$" C!$%5#." #$, #6’!@% )*.("#663#5!,%"1 ()* +,%-#: !"#$%&’( %&*+,-#.%(.I %4’5#6’I 6*C)*"!’!*$ #$#.("!"

茶树菇中营养成分分析

茶树菇中营养成分分析
2 0 1 7年 第 1 3期
广 东 化 工
WWW. g d c h e l n. C O I Y l 1 2 3
第4 4卷 总第 3 5 I 期
茶树菇 中营养成分分析
张 瑶 ,李 风 ,罗 婷 , 肖骆 敏 , 区婉 澄
( 林 久。 ’ : 球 院 化学 与药 学 系.r 尔 珠河 5 1 9 0 4 1 )
A na l ys i s o f Nu t r i t i o na l Com po ne nt s i n Ag r o c y be Ae g i r i t
Zh a n g Ya o L i F e n g , L u o T i n g , Xi a o L u o mi n . Qu Wa n c h e n g
( De p a r t me n t Of ( 、 h e mi s t r y An d Ph a l ma c y Zh u h a i Col l e g e Of J i l i n Uni v e r s i t y . Zh u h a i 5I 9 0 4l , Chi n a ) Abs t r a c t :Th i s p a p e r s u n l n l a r i z e d t he r e s u l t s o r t h e s t u d y Oi l t h e do me s t i c a n d f or ei g n s c h ol a r s of Ag r o c y be Ae g i r i t a n a l y z e t h e nu t r i t i o na l c o mp o s i t i o n of Agr oc yb e Ae gi r i t , l i s t t h e n l a i i l r mt r i e n t s of Ag r o c y b e Ae g i r i t a n d t h e e fe c t of c on t e n t , pr o ̄ i de t h e ba s i s i br l f i r t h e r d e v e l o pme n t a n d ut i l i z a t i o n ofAg r o c y b e a e gi r i t . Ke y wor ds : Ag r o c y b e Ae gi r i t : Nu t r i t i o na l c o mp o n e n t s ; An a l ys i s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酰基结冷胶中乙酰基和甘油酰基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酰基结冷胶中乙酰基和甘油酰基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酰基结冷胶中乙酰基和甘油酰基含量曹琳;朱莉;詹晓北;郑志永;吴剑荣【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5(036)014【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结冷胶中乙酰基和甘油酰基含量的方法.通过水解方法将酰基从结冷胶分子中游离出来,酸化为乙酸和甘油酸(或酸根离子),醇沉将结冷胶除去,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有机酸的含量,再根据有机酸与相应酰基的分子质量关系,用内标法,并以丙酸作为内标物,计算得到2种酰基的含量.使用HPX-87H色谱柱,以5 mmol/L硫酸溶液作为流动相,在柱温35℃,流速0.6 mL/min条件下,利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检测波长210nm.结果表明,此方法可同时定量2种目的物,20 min内可完成测定,且灵敏度高,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实验测得本实验室生产的结冷胶中甘油酰基和乙酰基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94%、3.29%,甘油酰基加标回收率为97.76%,相对标准偏差为0.59%,乙酰基加标回收率为93.49%,相对标准偏差为1.29%.【总页数】6页(P59-64)【作者】曹琳;朱莉;詹晓北;郑志永;吴剑荣【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苏瑞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无锡 214125;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7;O657.72【相关文献】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椰油酰基谷氨酸钠中的月桂酰基谷氨酸含量 [J], 李忠军;黄芳;吴惠勤;孟巨光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乙酰基-7-氨基头孢烷酸的含量 [J], 丁海平;刘媛媛;朱科;郭云英3.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中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的含量 [J], 简德威; 熊含鸿; 郑悦珊; 洪泽淳; 陈科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乙酰基六肽-8的含量 [J], 毛善巧; 谢佳爱; 黄春青; 罗梦活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氯-4-硝基苯基-β-D-半乳糖苷和2-氯-4-硝基苯基-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含量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J], 王玉洁;张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PLC_ELSD法快速检测白茶等3种茶叶中L_茶氨酸的含量

HPLC_ELSD法快速检测白茶等3种茶叶中L_茶氨酸的含量

HPLC-ELSD 法快速检测白茶等3种茶叶中L-茶氨酸的含量王汉领1,宗素艳2,陆斌2,万红贵1*(1.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2.南京同凯兆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9)摘要[目的]为L-茶氨酸提取制备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 )快速定量测定白茶、碧螺春、翠竹中L-茶氨酸的含量。

[结果]试验表明,在反相C 18色谱柱上,以0.15%三氟乙酸(含0.06%七氟丁酸)水溶液-乙腈溶液(88ʒ12)作为流动相,能有效检测L-茶氨酸,L-茶氨酸浓度在0.2 1.0mg /ml 时,其峰面积(Y )与相应的浓度(X )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 =2ˑ10-7X +0.0057,相关系数为0.9996。

L-茶氨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55% 100%,相对标准偏差为0.39% 1.00%。

[结论]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好,稳定性高,能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茶叶中L-茶氨酸的含量。

关键词HPLC-ELSD ;七氟丁酸;L-茶氨酸;茶叶中图分类号S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1)34-21323-02Rapid Detection of L-theanine in Three Kinds of Tea with HPLC-ELSDWANG Han-ling 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Pharmacy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09)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reliable detection methods for extracting and preparing L-theanine.[Metho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 (HPLC-ELSD )wa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detect the L-theanine content in white tea ,Biluochun and Cuizhu.[Result ]On the C 18column in reversed phase column ,with 0.15%trifluoroacetic acid (containing 0.06%heptaflu-orobutyric acid )in aqueous solution-acetonitrile (88ʒ12)as mobile phase ,L-theanine could be effectively detected.The detection limit concen-trations of L-theanine was 0.2-1.0mg /ml ,the corresponding concentration (Y )and peak area (X )were linear related ,the linear equationwas Y =2ˑ10-7X +0.0057,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9996,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L-theanine was 99.55%to 100%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0.39%-1.00%.[Conclusion ]The method was precise ,accurate ,highly stable ,simple ,convenient and rapid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L-theanine form the extracted liquid of teas.Key words HPLC-ELSD ;Heptafluorobutyric acid ;L-theanine ;Tea作者简介王汉领(1984-),男,安徽临泉人,助理工程师,硕士,从事微生物发酵酶转化法生产L-茶氨酸工艺等的研究,E-mail :wanghanling31232@163.co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茶树菇游离氨基酸浸提条件筛选直观分析表
实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K1 K2 K3 P1 P2 P3 R
A 1 1 1 2 2 2 3 3 3 34.45 35.46 35.90 11.483 11.820 11.967 0.337
因素




















36.02 33.62
11.113
11.747
12.410
1.297
182 No. 10. 2008
细胞内氨基酸易与溶液中的氨基酸浓度达到动态平 衡, 且起催化作用的酸少, 从而使氨基酸提取率降 低, 而料液比过大时, 过量的酸会使蛋白质水解生
0.0
2.0 2.450
3.323
4.0
3.996
4.680
6.0 5.292 5.813
相关系数 r 0.9975 0.9984 0.9996 0.9946 0.9980 0.9980 0.9985 0.9914 0.9989 0.9997 0.9980 0.9982 0.9982 0.9986 0.9985 0.9998
Key wor ds: Agrocybe Chaxingu; amino acid; extraction; determination by HP LC
茶树菇(Agrocybe Chaxingu)是一种具有 较 高 营 养 价值的珍稀食用菌, 历来被认为是延年益寿的上品, 具有抗衰老、美容、补肾滋阴、健脾胃、提高人体免
[17] 娄在祥,张有林,王 洪 新.超 声 波 协 同 酶 法 提 取 黑 木 耳 多 糖食品工业.2007(1):29- 31
[18] 刘富梁,金卫根,梁华正,等.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研究进 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152- 1153
No. 10. 2008 181
提取物与应用
关键词: 茶树菇; 氨基酸; 提取 HPLC 分析
中图分类号: TS 20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 9989(2008)10- 0181- 03
S tudy on e xtra ction condition a nd de te rmina tion of a mino a cids in a grocybe cha xingu by HP LC
Arg A=13938.23C+335844.3
Thr A=56982.41C+110590.1
Ala A=39068.44C+269234.4
Pry A=45927.89C+79327.17
Tyr A=60066.48C- 22245.4
Val A=52251.17C+128165.6
Met A=61474.18C- 33608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树菇游离氨基酸最佳浸提条件筛选 2.1.1 标 准 曲 线 制 作 分 别 吸 取 0、 0.2、 0.4、 0.6、 0.8、1.0 mL 标 准 氨 基 酸 溶 液 于 6 支 试 管 中 , 用 蒸 馏 水补足至 1 mL, 再加入 1 mL 乙酸- 乙酸钠缓冲溶液, 1 mL 茚 三 酮 显 色 液 , 0.1 mL 0.1%的 抗 坏 血 酸 溶 液 , 充 分 混 匀 后 盖 住 试 管 口 , 于 100 ℃沸 水 浴 中 加 热 15 min, 取出后迅速用自来水冷却, 静置 5 min, 加入 3 mL 60%乙醇稀释, 并充分摇匀, 最后于 570 nm 处测 其 吸 光 度 , 以 A570 为 纵 坐 标 , 氨 基 酸 含 量 为 横 坐 标, 作标准曲线, 得回归方程: Y=2.152X- 0.024, r= 0.9867。 2.1.2 茶 树 菇 游 离 氨 基 酸 最 佳 浸 提 条 件 筛 选 氨 基 酸提取正交实验的各因素直观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 氨基酸提取因素的顺序为提取温度>乙酸浓度>液料 比 >提 取 时 间 , 最 佳 提 取 条 件 为 A3B3C2D3, 即 在 90 ℃下 , 以 1∶20 的 料 液 比 用 10%乙 酸 提 取 5 h。 分 析 其原因是: 温度高低影响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 高温使蛋白质的肽键易于发生断裂; 乙酸浓度低, 蛋白质水解不充分, 但浓酸会造成提取物的破坏使 氨基酸提取率降低, 故应慎重选择; 料液比太小,
752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分析仪器厂生 产; 精密分析天平(0.001), SPD- 10AV 高效液相色谱 仪: 日本岛津, 包括四元泵, 真空脱气机, 自动进样 器, 柱温箱, 紫外检测器。 1.3 茶树菇中氨基酸提取条件优化 1.3.1 氨基酸标准溶液制备 称取 80 ℃下 烘 干 的 亮 氨 酸 28.08 mg, 溶 于 少 量 10%异 丙 醇 中 , 用 10%异 丙醇定容至 100 mL, 混 匀 , 制 备 标 准 曲 线 时 , 取 此 溶 液 5 mL 用 蒸 馏 水 稀 释 至 50 mL, 即 得 浓 度 为 3 mmol/L 标准氨基酸溶液。 1.3.2 游离氨基酸提取 通过改变浸提时间、乙酸溶 液的浓度、料液比及浸提温度, 采用 L9(34)正 交 设 计 实验对茶树菇游离氨基酸的最佳浸提条件进行筛选 (表 1)。方法是: 将茶树菇于 60 ℃干燥箱中烘至恒质 量, 粉碎, 过 80 目筛, 用乙酸溶液提取氨基 酸, 将 提取液离心后用茚三酮显色法检测游离氨基酸的含 量, 提取条件的比较即以茚三酮显色分光光度法测 定的吸光度值以及由吸光度得出的含量为根据。
33.32 37.45
36.47 34.84
12.007 11.207
11.107 12.483
12.157 11.580
1.040 1.276
提 取 率 /% D

10.54

11.55

12.36

13.45

10.35

11.66

12.03

11.42

12.45
33.34
35.24
37.23
取 5 h。通过 HPLC 对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分析表明: 茶树菇中含有 17 种氨基酸, 总含量为 158.4 g/
kg, 其中非必需氨基酸 10 种, 含量为 91.5 g/kg, 占整个测试组分的 57.77%, 必需氨基酸 7 种, 含量
为 66.90 g/kg, 占整个测试组分的 42.23%。
表 1 游离氨基酸最佳浸提条件筛选因子和水平
因素

平 浸提时间/h 乙酸溶液的浓度/% 料液比 浸提温度/℃







1∶10
70


7.5
1∶20
80


10
1∶30
90
1.4 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测定 1.4.1 色 谱 条 件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仪(日 本 岛 津 : SPD- 10AV, 包括四 元 泵 , 真 空 脱 气 机 , 自 动 进 样 器 , 柱 温 箱 , 紫 外 检 测 器 , C18 色 谱 柱); 流 动 相 : 水∶甲 醇∶ 乙腈(42∶20∶38); 流速 1.0 mL/min; 柱温 30 ℃; 检 测 波长 260 nm。 1.4.2 工作曲线制作 将氨基酸标样配置成浓度分别 为 100、200、400、600、800、1000 μmol/L 的溶液,
DOI:10.13684/ki.spkj.2008.10.067
提取物与应用
茶树菇氨基酸提取工艺优化及 组成成分的 HPLC 分析
詹忠根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 310018)
摘要: 正交实验表明, 茶树菇氨基酸的最佳提取条件是: 在 90 ℃下, 以 1∶20 的料液比用 10%乙酸提
疫力、抗癌等功效。有关茶树菇多糖的分离、纯化与 签 定 的 研 究[1- 2], 在 国 内 外 已 有 许 多 报 道 , 但 未 见 关 于茶树菇氨基酸提取工艺优化、氨基酸组成及含
收稿日期: 2008- 01- 06 基金项目: 湖南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2006NY2006)。 作者简介: 詹忠根(1971—), 浙江江山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ZHAN Zhong- gen
(Zhe jia ng Economic & Tra de P olyte chnic, Ha ngzhou 310018)
Abstr act: The orthogonal des ign has been us ed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res ult s hows that the optimum
7.010 8.0
8.797 8.876
10.0
9.830 9.94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543
10.354 10.772 10.923
12.0
11.693
13.085
14.0 13.775
14.389
15.158
16.0
16.541 17.210
17.038
18.0
18.446
20.0
16.000
17.661 17.906 19.340
extraction condition is the temperature of 90 ℃ , acetic acid or 10% , the ratio of liquid to s olid of 20 ∶1, extraction time of 5 h. Additional, the amino acid in Agrocybe Chaxingu is determined by HP LC. There are 17 amino acid are identified in Agrocybe Chaxingu, the total content is 158.4 g/kg, which cons is t of 10 nones s ential amino acid(91.5 g/kg, 57.77%) and 7 es s ential amino acid(66.90 g/kg, 4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