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复习全资料1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新版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新版

第一章绪论1.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

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2. 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3. 细胞的基本共性:①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②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③DNA-RNA的遗传装置④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⑤一份为二的分裂方式4. 古核细胞:指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过去把它们归属为原核生物是因为其形态结构、DNA结构及其基本生命活动方式与原核细胞相似。

真核细胞的三大结构共性:①以脂质及蛋白质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体系。

②以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体系。

③由蛋白质分子组装构成的细胞骨架体系。

表3-2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5. 外显子:外显子就是在成熟mRNA中保留下的部分,也就是说成熟mRNA对应于基因中的部分。

6. 内含子:内含子是指在mRNA加工过程中被剪切掉的部分,在成熟mRNA中不存在的部分。

病毒与细胞在生命起源上的关系: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但所有的病毒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它们的基本生命活动。

证明:1.由于病毒的彻底寄生性,所有的病毒毫无例外,必须要在细胞内复制与增殖,才能表达其基本生命现象,没有细胞的存在也就没有病毒的繁殖。

2.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3.病毒可以看作DNA与蛋白质或RNA与蛋白质的复合大分子,与细胞内核蛋白分子有相似之处。

、4.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的第二类反转录转座子的两端含有长末端重复序列,结构与整合于基因组上的反转录病毒十分相似。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 分辩率:分辩率是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细胞生物学基本定义1.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阐述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基因表达和调控等基本规律的学科。

2.细胞:是由膜包围着的含有细胞核的原生质体,它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中膜体:又称间体或质膜体,是由细菌等原核生物细胞膜内陷形成的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结构,在细胞分裂中作为DNA的复制支点。

4.细胞表面:是指细胞膜及其相关结构,其功能是进行选择性的物质交换与跨膜运输,并有能量转换、识别、运动、黏附与外界信号的接收和放大等作用。

5.阮病毒:仅由蛋白质构成的病毒为阮病毒。

6.暗视野显微技术:不使用光源成像,而使用斜射入标本表面的漫射光反射出的光线成像的显微技术,这种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清晰的物体外表轮廓。

7.负染色技术:指在采用电镜对不易着色的样品进行观察时,用重金属对铺展在载网上的样品进行染色,吸去多余的染料后,整个载网上都铺上了一薄层重金属呈现黑色,而样品由于不易着色而呈现出明色,从而衬托出样品的精细结构。

8.冷冻蚀刻技术:用快速低温冷冻将样品迅速冷冻,然后在低温下进行断裂,这时样品往往从其结构相对脆弱的部位断裂,从而显示出细胞内的精细轮廓,将冰在真空中进行升华,进一步增强“浮雕”蚀刻效果。

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样品电镜观察的技术,称为冷冻蚀刻技术。

9.扫描隧道显微镜:用低压电极与样品表面进行接近,当电子层重叠时能产生隧道电流。

用电极针尖在样品上进行扫描,扫描过程中产生的隧道与针尖和样品间的距离呈指数关系。

因而从记录的电流的变化就可以反映样品表面的形态,这种显微技术就称为扫描隧道显微镜。

10.差速离心技术:是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将各种亚细胞组分和各种颗粒分开的技术。

11.密度梯度离心技术:是将要分离的细胞组分铺放在含有密度逐渐增加的,形成密度梯度的、高溶解性的、惰性物质溶液的表面,在离心场下,不同组分以不同的沉降速率沉降,形成不同的沉降带,从而达到不同成分分离的目的。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1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1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

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一、名词解释1.古核细胞:也称古细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

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

2.内含子:是基因内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不出现在成熟的RNA分子中,在转录后通过加工被切除。

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都有内含子。

在古细菌中也有内含子。

3.外显子:指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二、简答1.真核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体系(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2)以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3)由特异蛋白分子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2.细胞的基本共性(1)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2)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3)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4)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5)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3.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与进化中的关系并说出证明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要在细胞内实现。

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目前存在3种主要观点: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病毒生物大分子→细胞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最有说服力)认为病毒是细胞的演化产物的观点,其主要依据和论点如下:(1)由于病毒的彻底寄生性,必须在细胞内复制和增殖,因此有细胞才能有病毒(2)有些病毒(eg腺病毒)的核酸和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目前研究的一些重大问题是什么?当前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10个方面:生物膜与细胞器;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骨架体系;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细胞死亡;细胞衰老;细胞工程;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课题归纳起来包括3个根本性的问题:①基因组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②基因表达的产物是如何逐级组装成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这种自组装过程的调控程序于调控机制是什么?③基因及其表达的产物,特别是各种信号分子与活性因子,是如何调解诸如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的?2.概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3.从细胞学发展简史中,你如何认识细胞学说建立的重要意义?细胞学说的提出对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细胞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学确立的“基石”,是对生物学、医学及其各个分支进一步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4.了解细胞生物学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①细胞遗传学:从细胞学角度,特别是从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染色体和其他细胞器的关系来研究遗传现象,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机制。

其核心就是染色体-基因学说。

②细胞生理学:细胞对其周围环境的反应,细胞生长与繁殖的机制,细胞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的能力,细胞的兴奋性、收缩性、分泌性,生物膜的主动运输和能量的传递与生物电等。

③细胞化学:对细胞成分,特别是核酸与蛋白质的定性。

定位、定量以及动态变化研究。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④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⑤细胞是生命起源的归宿,是生物进化的起点。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小题1.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和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活动。

2.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

3.质粒:除核区DNA外,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是裸露的环状DNA分子,能进行自我复制,有时能整合到核DNA中去。

4.分辨率:指能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D=0.61λ/N·sin(α/2)5.原位杂交:原位杂交是指以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位置的方法。

6.细胞融合:指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现象。

7.荧光漂白恢复技术:使用亲脂性或亲水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绿色荧光蛋白等与蛋白或脂质耦联,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运动及其迁移速率。

8.膜脂主要包括甘油磷脂、鞘脂和固醇三种基本类型。

9.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

根据磷脂分子可以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10.膜转运蛋白的分类: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11.胞吞作用:细胞通过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颗粒性物质或液体等摄取到细胞内,以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细胞吞入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形成的囊泡较小,称为胞饮作用。

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细胞碎片等,形成的囊泡较大,称为吞噬作用。

12.氧化磷酸化:指在呼吸链上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由ADP被磷酸化形成ATP的酶促过程。

13.ATP合酶。

状如蘑菇,属F型质子泵。

分为球形的F1(头部)和嵌入膜中的F0(基部)。

F1由5种多肽组成α3β3γδε复合体,具有三个ATP合成的催化位点(每个β亚基具有一个)。

F0由三种多肽组成ab2c12复合体,嵌入内膜,12个c亚基组成一个环形结构,具有质子通道。

14.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资料

细胞生物学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判断、选择)1.细胞生物学主要经历了一下发展阶段:1)1665-1838年,细胞发现,显微生物学。

2)1838-1858年,细胞学说的建立3)1875-1900年,细胞学的经典时期4)1900-1953年,实验细胞学时期5)1950s-1970s,细胞生物学学科确立6)1980s至今,进入分子细胞生物学时代。

19世纪及以前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20世纪前半个世纪实验生物学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精细定性与定量的现代生物学时期2.细胞生物学的人物及其发现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胡克发现细胞1974年荷兰列文虎克观察到鱼红细胞的细胞核结构细胞学说的建立: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M.J. Schleiden ) 发表了《植物发生论》,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M.J. Schwann) 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指出动植物都是细胞的聚合物。

Sichold等通过对原生动物的研究,发现了原生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

Albert Kolliker通过对胚胎学的研究,证明了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是由细胞不断繁殖和分化的连续过程。

1855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 Rudolf Virchow )补充了细胞学说的第三条原理: 所有的细胞都是来自于已有细胞的分裂,即细胞来自于细胞。

并创建了细胞病理学说,即机体的一切病理表现都是基于细胞的损伤。

细胞学经典时期:1840年普金耶( Pukinje )在动物、1846年冯. 莫耳(von. Mohl)在植物中分别看到了“肉样质”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原生质(protoplasm)。

1861年舒尔策(Max Schultze)认为动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具有同样的作用,提出了原生质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它们在一般有机体中是相似的,将原生质分为细胞核和细胞质两部分)。

细胞生物学复习范围(1)

细胞生物学复习范围(1)
或糖萼 7细胞膜的主要特性是膜的不对称和流动性。 8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脂类,蛋白质和糖类。 9细胞膜的功能 不是一种机械屏障,不仅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内环境,还行驶
着物质转运,信号传递,细胞识别等多种复杂功能。 10膜蛋白的分类及结构特点(少功能) 可分为三类:膜内在蛋白(整合膜蛋白),膜外在蛋白(外周蛋白,周边
N-端的一段特殊氨基酸序列,即信号肽。 ⑵涉及到:
信号肽:引导多肽链到RER上进行合成。 ①SEP:结合信号肽与核糖体,使得翻译暂时中止。 ②SRP受体:ER膜上的整合蛋白,可识别并结合已与信号肽结合的 SER,使核糖体锚泊附着于内质网膜的转运体上。
2 转运体(易位子):多肽链向内质网腔转移的通道。 9根据信号肽假说,试说新生分泌蛋白进入内质网的过程 ⑴新生分泌性蛋白多肽链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当
第四章
1生物膜:把质膜和细胞内的所有的膜结构成为生物膜。 2单位膜:电子显微镜下,生物膜呈“两暗夹一明”的形态结构,又称为单
位膜。
3主动运输:是载体蛋白解到的物质逆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 度一侧,需要消耗能量进行的穿膜转运方式。
4被动运输:是顺电化学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的穿膜转运方式。 5胞饮作用:是细胞非特异的摄取细胞外液的过程。 6细胞外被: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有富含糖类的周缘区,称为细胞外被
的膜性结构细胞器之总称。 2信号肽:指导蛋白多肽链在糙面内质网上进行合成的决定因素,是被合
成肽链N-端的一段特殊氨基酸序列,即信号肽。 3分子伴侣:能够帮助多肽链转运,折叠和组装的结合蛋白,其本身不参
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4囊泡转运:是指囊泡以出芽的方式,从一种细胞器膜产生,脱离后又定
向的与另一种细胞器膜相互融合的过程。 5内膜系统出现的意义: ⑴增加细胞内表面积⑵实现了细胞内的区域性 ⑶提高了细胞整体的代谢水平和功能效率。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全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全

目录索引第一章细胞生物学概述第二章细胞概述第三章细胞的分子基础第四章细胞膜第五章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第六章内膜系统第七章线粒体第八章核糖体第九章细胞骨架第十章细胞核第十一章细胞的分裂第十二章细胞周期第十三章细胞分化第十四章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第十五章个体发育中的细胞附录名词解释第一章细胞生物学概述一、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三个层次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二、细胞的发现胡克最早发现细胞并对其进行命名三、细胞学说创始人:施莱登施旺内容: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⑤.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⑥.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

四、分子生物学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开展分子水平探讨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的研究。

随着分子水平对细胞生命活动机制的探讨愈受重视,并积累一定实验成果,“分子生物学”应运而生。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20世纪60年代形成从分子水平、亚显微水平和细胞整体水平探讨细胞生命活动的学科,即细胞生物学。

也有人将细胞生物学称为细胞分子生物学或分子细胞生物学。

第二章细胞概述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知识一、细胞的基本共性•所有细胞表面都有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构成的生物膜。

•所有细胞都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作为遗传信息储存、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所有细胞都有核糖体。

•所有细胞都是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增殖的。

二、细胞的大小、形态和数目(自学)四、细胞的一般结构•亚微结构(电镜):膜相结构非膜相结构•膜相结构:由单位膜参加形成的所有结构。

包括:一网两膜四体•意义:区域化作用•非膜相结构•单位膜:电镜下观察,膜相结构的膜由两侧致密深色带(各2nm)和中间一层疏松浅色带(3.5nm)构成,把这三层结构形式作为一个单位,称为单位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容。

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一、名词解释1.古核细胞:也称古细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

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

2.含子:是基因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不出现在成熟的RNA分子中,在转录后通过加工被切除。

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都有含子。

在古细菌中也有含子。

3.外显子:指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二、简答1.真核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体系(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2)以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3)由特异蛋白分子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2.细胞的基本共性(1)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2)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3)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4)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

(5)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3.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与进化中的关系并说出证明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要在细胞实现。

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目前存在3种主要观点: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病毒生物大分子→细胞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最有说服力)认为病毒是细胞的演化产物的观点,其主要依据和论点如下:(1)由于病毒的彻底寄生性,必须在细胞复制和增殖,因此有细胞才能有病毒(2)有些病毒(eg腺病毒)的核酸和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病毒癌基因起源于细胞癌基因(3)病毒可以看做DNA与蛋白质或RNA与蛋白质的复合大分子,与细胞核蛋白分子有相似之处(4)真核生物中,尤其是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的第二类反转录转座子的两端含有长末端重复序列,结构与整合与基因组上的反转录病毒十分相似二者有共同起源推论:病毒可能使细胞在特定条件下扔出的一个病毒基因组,或者是具有复制和转录能力的mRNA。

这些游离的基因组只有回到他们原来的细胞环境中才能进行复制和转录4. 古核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进化的关系及其证据答:从细胞起源和进化的观点分析,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更为原始,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或古核细胞进化而来,而古核细胞比原核细胞更可能是真核细胞的祖先,或者可以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曾在进化上有过共同进程。

主要证据如下:(1)细胞壁的成分与真核细胞一样,而非由含壁酸的肽聚糖构成,因此抑制壁酸合成的链霉素,抑制肽聚糖前体合成的环丝氨酸,抑制肽聚糖合成的青霉素与万古霉素等对真细菌类有强的抑制生长作用,而对古细菌与真核细胞却无作用。

(2)DNA与基因结构:古细菌DNA中有重复序列的存在。

此外,多数古核细胞的基因组中存在含子。

(3)有类核小体结构:古细菌具有组蛋白,而且能与DNA构建成类似核小体结构。

(4)有类似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多数古细菌类的核糖体较真细菌有增大趋势,含有60种以上蛋白,介于真核细胞(70~84)与真细菌(55)之间。

抗生素同样不能抑制古核细胞类的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

(5)5S rRNA:根据对5S rRNA的分子进化分析,认为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同属一类,而真细菌却与之差距甚远。

5S rRNA二级结构的研究也说明很多古细菌与真核生物相似。

除上述各点外,根据DNA聚合酶分析,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起始氨基酰tRNA 与肽链延长因子等分析,也提供了以上类似依据,说明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在进化上的关系较真细菌类更为密切。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1.分辨率: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2.超薄切片:由于电子束的穿透能力有限,为使电子束能穿透获得较高分辨率,切片厚度一般仅为40~50nm,即一个直径为20um的细胞可切成几百片,故称超薄切片。

.3原代培养:用直接从生物体种获得的细胞所进行的培养。

原代培养的细胞具有单层(成单层排列)、贴壁(紧贴瓶壁生长)、接触生长抑制现象(单细胞沿瓶壁生长汇合时生长即停止)等特点。

4.传代培养:原代培养结束以后,把那些存活下来的细胞再进行的培养都称为传代培养。

.5有限细胞系: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即为细胞系。

如果不能继续传代,或传代次数有限,可称为有限细胞系.6连续细胞系: 如可以连续培养,则称为连续细胞系,培养50代以上并无限培养下去。

7.单克隆抗体技术:它是将产生抗体的单个B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杂交,获得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种细胞,并以此生产抗体的技术。

二、简答1.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遂道显微镜的特点及比较第四章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一、名词解释.1外在(外周)膜蛋白: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极性头部非共价结合,易分离。

2.在(整合)膜蛋白:水不溶性蛋白,形成跨膜螺旋,与膜结合紧密,需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可分离。

.3脂质锚定蛋白:蛋白通过和磷脂或脂肪酸的共价键锚定在膜上的一种形式4.膜骨架: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5细胞外基质: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 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

主要功能:构成支持细胞的框架,负责组织的构建;胞外基质三维结构及成份的变化,改变细胞微环境从而对细胞形态、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6桥粒: 铆接相邻细胞,提供细胞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形成整体网络,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压力与力的作用。

7.半桥粒:半桥粒与桥粒形态类似,但功能和化学组成不同。

它通过细胞质膜上的膜蛋白整合素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底膜上, 在半桥粒中,中间纤维不是穿过而是终止于半桥粒的致密斑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1.主动运输:一种需要消耗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过程。

特点:逆浓度(化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有载体蛋白。

2.被动运输: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从浓度高处经质膜向浓度低处运输的方式,运输速率依赖于膜两侧被运送物质的浓度差及其分子大小、电荷性质等。

不需要细胞代供应能量。

.3.胞吞作用:通过质膜陷形成膜泡,将细胞外或细胞质膜表面的物质包裹到膜泡并转运到细胞(胞饮和吞噬作用)4.胞吐作用:携带有容物的膜泡与质膜融合,将容物释放到胞外的过程。

.5.质子泵:存在于生物膜,是一种逆着膜两侧H 的电化学势差而主动地运输H 的膜蛋白。

狭义地是指分解ATP而运输H ,或利用H 流出的能量而合成ATP的H ATPase,H ATPase存在于线粒体及叶绿体中,为活体取得能量的主要手段。

广义地也包括将光能直接转变成运输质子能量的细菌视紫红质,以及通过电子传递的能量运输质子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NADH-NADP转氢酶等。

6.协助扩散:物质通过与特异性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跨膜转运形式。

7.协同运输:两种溶质协同跨膜运输的过程。

是一种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过程。

两种物质运输方向相同称为通向协同运输,相反则称为反向协同运输二、简答题1、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异同。

答:主动运输:一种需要消耗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过程。

特点:逆浓度(化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有载体蛋白。

被动运输: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从浓度高处经质膜向浓度低处运输的方式,运输速率依赖于膜两侧被运送物质的浓度差及其分子大小、电荷性质等。

不需要细胞代供应能量。

2、比较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的异同。

答:胞吞作用通过质膜陷形成膜泡,将细胞外或细胞质膜表面的物质包裹到膜泡并转运到细胞(胞饮和吞噬作用)胞吐作用携带有容物的膜泡与质膜融合,将容物释放到胞外的过程。

二者相同点:都是通过质膜融合,运输物质。

不同点:胞吞作用将物质从细胞外运到细胞,而胞吐作用是将细胞物质运输到细胞外。

1、比较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胞吞作用、胞吐作用。

主动运输是逆着电化学势的梯度,消耗能量,需要膜蛋白的参与被动运输是顺着电化学势的梯度,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膜蛋白的参与而胞吞作用是通过细胞质膜陷开成囊泡,称胞吞泡,将外界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而胞吐作用与胞吞作用刚好相反,它是将细胞的分泌泡或其他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运出细胞的过程。

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膜系统一、名词解释1.信号识别颗粒: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由6种不同的蛋白和一个由300个核苷酸组成的7s RNA组成。

能与信号识别颗粒受体结合2.信号识别颗粒受体:又称停泊蛋白,存在于质网膜上,可特异地与信号识别颗粒结合。

3.信号肽:即分泌性蛋白N段序列,位于蛋白质的N端一般有16—26个氨基酸残基,包括疏水核心区、信号肽的N端和C端三部分.4.信号斑:是指在蛋白分选信号序列中,能形成三维结构的信号5.异位子:位于质网膜上,直径约8.5nm,中心有一个直径为2nm的蛋白复合体,其功能与新合成的多肽进入质网有关6.导肽:指导线粒体叶绿体中绝大多数蛋白质以及过氧化物酶体中的蛋白质进入这些细胞器的信号肽7.起始转移序列:引导肽链穿过质网膜的信号肽8.停止转移序列:与质网膜有很强的亲和力,使之结束在脂双层中而不再转入质网腔中的肽链序列二、简答.1.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 粗面质网(rER);光面质网(sER);微粒体(1)结构: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被的腔形成相互沟通的三维网络结构,ER是细胞蛋白质与脂类合成的基地,几乎全部脂类和多种重要蛋白都是在质网合成的。

(2)rER功能:a.蛋白质合成:分泌蛋白;整合膜蛋白;膜系统各种细胞器的可溶蛋白(需要隔离或修饰)。

b.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修饰加工: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二硫键形成等c.新生肽的折叠组装,d. 脂类的合成(2)sER的功能:类固醇激素的合成(生殖腺分泌细胞和肾上腺皮质); 肝的解毒作用;肝细胞葡萄糖的释放;储存钙离子2.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形态结构:电镜下高尔基体结构是由扁平膜囊和大小不等的囊泡构成;高尔基的膜囊上存在微管的马达蛋白和微丝的马达蛋白(myosin)。

扁囊弯曲成凸面又称形成面或顺面;面向质膜的凹面又称成熟面或反面高尔基体的4个组成部分:高尔基体顺面网状结构又称cis膜囊; 高尔基体中间膜囊:多数糖基修饰;糖脂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的多糖的合成; 高尔基体反面网状结构;周围大小不等的囊泡高尔基体是有极性的细胞器:位置、方向、物质转运与生化极性;高尔基体至少由互相联系的4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可能划分出更精细的间隔;高尔基体与细胞骨架关系密切,在非极性细胞中,高尔基体分布在MTOC(负端);(2)功能: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活动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蛋白酶的水解和其它加工过程3.溶酶体的结构类型与功能?类型: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后溶酶体功能: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防御功能(病原体感染刺激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而吞噬、消化)其它重要的生理功能:作为细胞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分泌腺细胞中,溶酶体摄入分泌颗粒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参与清除赘生组织或退行性变化的细胞;受精过程中的精子的顶体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